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一家子混乱的关系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6 04:50: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家子混乱的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家子混乱的关系

篇1

但因经济关系,这些繁华过往大多无法善加保存,一些仅存的就改为博物院或政府机关。不过,细看仍是有惊喜的。在Chowk Bazaar和Bakshi Bazaar附近,一些昔日的、蒙尘改色的、模仿着18世纪欧洲后文艺复兴风格的比较讲究的建筑并不难找。西洋拉丁圆拱窗,却配着兴都式木雕栏,精致手艺旁,往往就是马路对面拉过来的一大团暴露的过街电线。

辨认达卡闹市,办法是记住一条北南街(North South Rd)。此街越往北就“越较现代”,越往南“就越原汁原味”。北南街上有中档酒店,30新元标准间已很不错,处身热闹心脏,每天醒来就能投入楼下那面人潮汹涌、色彩狂卷、生态富于启示的生命大镜子里。尤其每年季候风天灾季节,达卡最湿,最仓皇,最涌动,也最能看到人们为生存而散发的强韧活力。

忙活与图存几乎就是达卡的主色。惯于养尊处优的人在这里会尴尬与惊讶。但其实一切是如此理所当然。诚如三岛由纪夫在《印度书简》里所形容:连贫穷都是鲜艳多彩的。在达卡,最脆弱的一把雨伞都画上花朵。所有车站每天挤满涌来城市的人流,眼里只有一个求生念头,相比下,商店店员与小摊贩俨然已属人上人,偶尔遇到些能念书的中学生,希望和矛盾相映之下,才体会这社会的复杂结构。说这里是人类生存的最深层锻炼,不过分。

北南街的原汁原味区,叫Shankharia Bazaar,我直觉那是个人世展场。小街道似迷宫,情景似人工操作的蜂群,“力有所值”是原则。烤饼店的熊熊炉火一早就呼呼烧起,童工们睡眼惺忪就得四处送茶送货,染坊店店员舌璨莲花还招呼茶水,而各类手艺工人,就在露天街上展示看家手艺:做贝壳首饰的,雕刻木器家具的,编织地毯的,铸铁器的,甚至靠一辆针车在街上缝缝补补就养活一家子的。达卡人喜欢谈笑,有负责运输的动物进巷子来了,一时仿佛引起混乱但却又是井然地混乱,偶尔吆喝和调侃,却总有笑容。

北南街南端尽头,就是河。河名Burigangga,是达卡的命脉河。

篇2

现场一片混乱,所有人都围在躺在地上瘦弱的老妇身边慌乱着。老妇的小儿子颤抖着把老母亲抱在怀里哭喊着:“妈……妈……”

老母亲紧闭着双眼,说不出话来,伤势很严重。在场的人心肠软的,都流下了泪水。救护车来了,医生的手脚很快,显得非常娴熟,处理的干净利落,很快就把老妇抬上了救护车。老妇躺在救护车里,一直紧闭着双眼,但她缓过劲来的时候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不要怪三,不怪三,不怪三。儿呀,不怪你……”

陪同护送的乡邻听到这句话,心都碎了。这,就是一位母亲在生死边缘也不变的大爱。

救护车走后,村里人仍旧围在事发地点那滩血迹前,你一句他一言的重复着当时的情景。每个人在重复描述的时候都显得有些激动,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包括听的人也都面部表情僵硬,大概都还没从刚才的噩梦中醒来。

老妇人的小儿子三,贷款买了一辆农用货车,想在农闲时在周边拉货赚钱,看起来日子过得挺不错。三的父亲和二一家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老大自立门户在距离家几公里外买了房做小生意。家里就剩下三两口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一起过日子,老母亲身体很好,从来没啥大毛病,看起来过得还是不错的。

初冬的早晨,三要开车出去练练驾驶技术。三的家后面那条路是一个很陡的坡,下雨天路上有些泥泞并且很滑,车子爬不上去。于是村里的人都去帮着推车,三的母亲也跟着推车。不曾想,车没爬上坡就熄火了。三买车不久技术不怎么好,没刹住车,又滑退了回来。村里人纷纷跳着闪开,唯独三的母亲没躲掉被车轮碾到了。

当时村里人就喊:“三,快来看看,你妈被碰到了,碰到你妈了,这下毁掉了,这下毁掉了。”

三就车里跳了下来,跑过去把老母亲抱在怀里哭喊着。然而,老母亲闭着眼不能说话了,嘴角流出了血。有人问她哪里疼,老人艰难的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年长的人一看这情景知道要命了,赶紧打了120前来急救。

送到医院,老妇人就被推进了手术室,老大也及时赶到了医院。三手里没钱,只能靠老大了。平时,老大和父母关系向来不是很好。特别是三的父亲好喝酒,爱赌钱。过去父亲没钱去赌就找老大要,老大没钱就被打骂。最后,老大两口子带着幼子净身出户,在交通要道处做小生意艰难度日。老母亲平时跟老三在一起住,老大两口子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罪没人看到,却都以为老大很有钱,包括老母亲也那么认为。这样一来,老大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老母亲倒下了,却只有老大一人掏钱。为了第一时间救命,老大手里钱花完了就四处筹钱,去借,去求。老大对医生说,只要能救过来,花多少钱都不怕。可以看出,老大救母心切。老大人比较厚道,勤劳肯干做事情稳当,所以有很多不错的朋友。当老大拨通几个和自己有生意来往的人的电话后,五万、八万、十万,每个人捧着家里现有的钱就奔赴医院。

老大的岳母和县医院里的主治医师老段认识,有亲戚关系。老岳母正在问自己的亲戚段医师,情况到底怎样。老医师不敢断言,只是说情况不乐观,只能看手术中的情况了。此时,门突然打开了。护士端着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走了进来,老大的岳母当时就愣住了。

“段医师,不行了,肝脏都爆裂了,其他内脏也都全部严重损伤了。人,已经没了。”

老大的岳母得知小自己几岁的亲家母没了,本来就有高血压病的她,顿时脑袋发晕有些站立不稳,老泪横落的靠在墙壁说不出话来。

老大来了,他见到岳母靠在墙上流泪,既担心岳母的高血压病,又担心自己母亲有不好的消息。他颤抖着双手扶着岳母,情绪有些难以控制。

“大娘,你怎么了?”

“孩子,你要坚持住。”

老大听岳母这样说,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他哭着一字一顿的问岳母。

“大娘,大娘,我妈,怎么了?”

老大心里已经有数,知道自己母亲恐怕不行了。他跪在岳母面前,岳母搂着老大的头都在哭。

“孩子别哭,你妈没了,快点给你爸打电话吧,问问他到什么地方了。”

“呜。。。”

老大在岳母的怀里哭的像头牛,哞哞叫。

然后,老大突然爬起来,哭喊着冲向已经打开门的手术室。

“妈。。。妈呀。。。”

医生拦不住老大,只能开始撤走一些医疗设备。

“不要拿掉,不要拿掉,我求求你了医生,不要拿掉,我妈没死,我妈没死。我不怕花钱,要多少钱我都给,我妈还没死呢……”

老大死死抱住氧气瓶,不让医生拿走。在场的人都揪着心,就没有把氧气罩拿掉从他母亲的面部拿掉。送回到病房的时候,老大的朋友也纷纷送钱赶到。老大和几位朋友走到病房外,他以为自己可以坚强的面对好朋友。可是当他一开口,却张着嘴哽咽着泪如雨下。

“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看得起我。钱,用不上了,我有再多的钱都用不上了,我妈走了。”

老大说完突然晕厥过去了,当场一片慌乱,几个人急忙把老大抬进病房给他抹着胸口,掐人中。有人去叫来了医生,折腾了几分钟老大才苏醒过来。

虽然平时老大和父母兄弟关系不怎么好,但是只有老大两口子最孝顺。很多人都说,老大两口子是好人,为什么却过的那么苦。当年老大结婚,刚结婚就分家。背负了几万块钱的外债,而且这些都是父亲的赌债。老大两口子受够了折磨,也就一咬牙认了。只要不在一起被打骂,背债也心甘情愿。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有不断进取上进的心。没过几年,老大两口子还了父亲的赌债,还做起了修车铺生意。慢慢的慢慢的,十年已过,老大买了房子,而且从过去只是修小拖拉机养家糊口,而到如今已经是只接下修理大型农用机械和汽车的活了。老大是小学文化,但是他好学,自己查字典看维修书籍,硬是自学当上了师父。十里八乡的,都叫他大师傅,在当地维修界内名气很高。所以,一直在外打工的父亲和弟弟们就认为他有钱了,就想借钱也干生意。老大有两个儿子,都过了18岁,孩子都大了,要花钱,要买房子,这些都需要不少钱。再加上两个弟弟也好赌,他一直不松口。一大家人都对老大两口子有意见,包括父母。老大两口子见到他们都想上前说句话,可是家人都不加理睬。可是老大两口子不计较,该孝敬老人的事情他们都去做。

三一直都战战兢兢的,自己酿成这样的大祸他已经愣掉了。六神无主的三,被一双双眼睛斥责的不知所措。

“大哥,我妈都走了,弄回家吧。”

老大忽的一下站起来,睁大眼睛喘着粗气就要揍三。众人抱住老大,其他人把三推出病房。

“三说的也没错,把你妈弄回家吧,医生都无能为力了,搁在这也不是事啊。”

老大双手捂着脸哽咽着说:“我爸还没到呢,我妈还留着一口气等着我爸呢。。。”

众人一下子明白了老大的意思,才明白他不让医生拿走氧气罩的原因。

三蹲在医院楼梯口的拐角处,大伯就站在面前训斥着他。

“你个狗东西,天气又不好,还下小雨,路那么滑你怎么能不听你妈话。你妈叫你不要出去了,你非要出去,你还跟你妈吵几句,我看该死的是你。你现在马上给我滚去家等着,你舅舅他们一会到了不打死你才怪。”

三的大伯叫了两个人,把三弄回去了。

傍晚,父亲赶到了医院。父亲看着已经走了的老伴,淌了两滴眼泪后说:“弄走家吧。”

显然,老大对父亲的举动很不满,可是此情此景已经不是可以发泄抵触情绪的时候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料理母亲的后事,这一切还得老大去操办。

母亲弄回家后,老大就开始忙里往外开始办丧事。赌鬼父亲没钱,三没钱,在外打工的二两口子回来也说没干到钱。老大二话没说,自己再次找朋友筹借,他要把母亲的丧事办的风风光光的,让母亲走好。

几天内,老大跪迎奔丧的亲友,置办酒席,送老母亲去火葬场,大大小小事情一切都亲力亲为。当舅爷亲戚们要揍三,并不给母亲下葬闹起来的时候,老大一一跪下求饶,只要有什么要求都能答应。母亲已经去了,希望舅爷不要再揪着弟弟三不放了。看在一向仁义懂事的老大面子上,舅爷们才罢休。直到老大引棺下地葬了母亲后,他才坐下喘口气。但是他只能喝点东西,却吃不下饭。丧葬三天的日子里,老大泪眼模糊,嗓子沙哑。疲惫的他,走路都佝偻了腰杆。

事情看起来就这样过去了,而老大却还在噩梦里。持续了很多天,老大一直情绪低落。有时候喝完闷酒之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哭,母亲没了,做为一个一直有孝心的善良的儿子怎能不心疼。即使过去父母对自己不好,但是有母亲和没有母亲是不一样的。

三开车轧死了自己的母亲,虽然是自己的母亲但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为了挽救三,老大四处找人托关系,花钱疏通关系。最终当地派出所和法院,有人愿意为三做材料把这事情给趟过去。只要保险公司不介入,不追究法律上的责任,就不用把三抓去关起来。老大想,只要三不进去,做什么都值得。这事情,也是经过亲戚们一起协商好的,大家一致认为保住三最重要。可是三的两口子在一切都安排妥当的几天后变卦了,三执意要保险公司赔钱,他宁愿自己被抓去关起来。算算账,保险公司能赔付不少钱,穷怕了的三和父亲一拍即合,都决定改变主意了。因为这事情,老大花了三万块钱疏通关系才搞定。结果三突然变卦了,不但那三万块钱打了水漂,很可能会让帮自己忙的那两个公务员倒霉。

老大一家被叫回到老家商量此时,老大坚决不同意,可是三急了。饭桌上三破口大骂带娘字,还顺手捞起一支钢管去打老大。四十多岁的老大后背被重重打了一钢管,但是他没还手。两个成年的儿子冲了上去,小儿子护住了爸爸,大儿子抱着小叔。就这场景,做父亲的都没说一句话。老大媳妇把老大扶上自家拉货的三轮摩托车,一家四口没有吃一口饭就开着车走了。

老大气坏了,母亲刚去世,三居然能破口大骂脏字还带上了母亲。他觉得三就是个混蛋,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加上父亲的态度,他心寒了。他发誓,再也不管这个家的事情了。一个个都是无情无义的人,都是不讲究不道德的人。

春节期间,笔者弦哑见到了这位看起来比往日憔悴苍老了些的老大。那晚,笔者陪着老大一起喝酒。酒间,老大和笔者一直都谈论着愉快的话题。笔者不想勾起老大的伤痛,只字不提。可是,酒过半,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老大失控了,他终于憋不住像个牛一样哞哞哭了起来。

“兄弟,你老大我心里苦啊。我心里憋屈,可是我又找不到人可以诉苦。我出力不讨好,这些年我们家没有人理解体谅我。我经常想回去看看他们,那也是我的家呀,可是他们都不理我。这个年呀,我硬是告诉自己坚强一点,早点起来一家子好好过年。我还有家,我还有两个儿子要我去操劳。我不能倒下,可是我心里难受。我兄弟,有妈,有母亲在和没有了的是不一样的……”

那晚,老大说了很多。笔者紧紧握着他那粗糙的手,除了安慰他就是陪他一起掉泪。

“哥,你我兄弟这么多年,你不要见外。这些年你是我最敬佩的人,你那么坚强,你那么能干,勤劳能吃苦。婶娘虽然不在了,但是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你自己都说了,孩子大了还要靠你操劳。我们兄弟俩个人感情有多深,你我心里都知道。除了我们两个能说心里话,恐怕我们都找不到别人了。哥心里委屈就跟兄弟说,都倒出来,别憋着,憋着不好。想哭就哭吧,发泄了之后会好点。兄弟不会看不起你,你兄弟我一直都很尊敬你的。”

笔者和老大紧紧的,紧紧的手握着手坐在一起,慢慢的说着,哭着,直到深夜。等到老大勉强笑了笑说心里舒服好多了之后,两人再次举起酒杯喝了起来。

在笔者离开半个月之后,老大告诉笔者。三最后还是去找了保险公司索要赔偿了,法院也最终定了三的交通肇事罪,判刑三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脑海里一直是那位拥有着大爱的老母亲的音容笑貌。母爱的伟大就在于,当她自己已经不行了的时候,还会本能的去保护自己的儿子。

而老人家最后的遗言也始终萦绕在人们的耳际,感动着人们。

篇3

我花了很长时间,都摆脱不了杨子和年少产子带给我的那些阴影,直到雷宇出现,他用温暖的笑容和宽大的怀抱容纳了像个惊弓之鸟的我。毕业后我们就结了婚,我以为我们会白头到老,可是还没待到七年之痒,雷宇就出轨了。

离婚后我完全对男人失去了信心,不想再结婚,可是我很想有一个孩子,渴望着一个自己的亲生孩子可以陪伴我过下半生。

我想到了17岁那年被我丢弃的女儿。算算日子,今年她17,是我当年生下她的年纪,应该出落得很水灵,甚至比我还漂亮,我在对女儿模样的想象中泪水涟涟。

寻找女儿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父亲在这件事上一直对我守口如瓶,我知道他不可能对我透露半句半干女儿去向的话,我决定找私家侦探,无论花多少钱,我都要找到我的女儿。经过大半年的追查,私家侦探终于查到我的女儿在17年前被我父亲送到了海口的一家孤儿院,但在8年前,我女儿却被一个叫程家福的男人领养,程家福办完领养手续后就将她带到了广州,目前在广州第二附中念初三,名字叫程妙妙。

程妙妙,我爱怜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泪不受控制,像个疯子似的呜呜哭起来,人到中年,第一次发现这世上原来还有一个与我血肉相依的亲人,这种感觉真的太让人安慰了。

我不顾一切地辞掉保险公司的职务,只身一人去了广州。到广州后,为了节省开支,我放弃了住旅馆的打算,在同城网上找到了一个台租的帖子。月租1200,两人分租,一个人才600块,很合算。

和我合租的女孩叫何露,是广州天河一家品牌服装店的售货员,年轻,靓丽,贪慕虚荣,整天发梦要钓金龟婿,我和她年龄相差一个年轮,在经历丰富的我眼里,她也就是一个任性妄为的小孩子,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容忍她,相处下去,感觉她其实也是个不算太坏的女孩子,只是过于物质了。

在广州休养了几天,养好精神,我精心打扮一番后,去了妙妙就读的二附中,我在学校门口对面的士多店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盼到学生放学,虽然隔着一条马路的距离,妙妙也扎在一堆女生当中,可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扎一条冲天马尾,眉毛鼻子嘴巴都继承了杨子,唯有一双眼睛,像极了17岁那年纯朴无知的我。

我哭了,几乎按撩不住要冲上去抱着妙妙,叫一声我的宝贝,可理智告诉我这并不现实,凭空多出来的生母会吓到妙妙,况且我也不知如何解释在17年后才要认回她的理由。

我只好每天放学都站在士多店门口,只有这样才能和妙妙见上一面。妙妙有一次朝我这边无意中望了一眼,我殷殷地迎视她的目光,虽然她最后没发现我,可这已经足够我激动好几天。

周末放学时,妙妙却没有像平时一样措小巴回家,一辆黑色奥迪来接她,车里的男人下车时,我看了他一眼,忽然全身抽筋冒冷汗,这个男人,是杨子。虽然过了17年,但我一眼就认出他,我们曾经有过切实的肌肤之亲,他对我的意义,是化灰都不会忘记的程度。

所以我很肯定这个男人就是杨子。这个巧合让我觉得不可能,但事实就是如此,杨子不仅领养了我们的女儿,还在搬到广州后跟了他母亲的程姓,我想他是为了逃避我才改名换姓的,我打听过,杨子和妻子苏青结婚后6年一直无所出,于是回海南的孤儿院领养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妙妙。邻居们都说杨子和苏青很疼妙妙,跟亲生女儿没什么两样。

我很懊恼,恼得要死,对杨子已经淡化的恨又变得浓烈起来,老天真是没眼,他当年顺奸了我,知道我怀孕后又逃跑转学,他作的孽让我受了罪,如今他却坐享其成,和妙妙父女乐也融融,我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但回心想想,妙妙好在也被亲生父亲收养,这是一个不幸中的大幸,最起码妙妙的人生不会像我这么悲惨。

但是杨子知不知道妙妙是他的亲生女儿呢’我真的很好奇,如果杨子知道妙妙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是从哪里得知的?如果不知,他又是在一个怎样微妙的巧合下领养了妙妙,他领养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妙妙呢?我被好奇心折磨得很惨,最后忍不住,逮了一个机会,在杨子住的那个小区门口截住了独自走出来的他。

杨子起初并没有认出我,后来认出我,他表现得很尴尬,他以为我是来讨债的,对我还有点敬而远之,其实以我和他的关系,也真的不适宜坐在咖啡馆里聊天。为了缓和气氛,我宽容地对他笑笑,主动跟他说起我这十几年的生活,为免他多想,我撒了一个小谎,说我结了婚,还生了孩子,这次来广州是公司派来学习的。

他听完这些话明显松了口气,随后他问我怎么知道他住在那里,我告诉他有一次我去那个小区找一个朋友,看见他和一个穿校服的女孩子开车经过,我认出是他。我这次找他就是想对他说,人活着要向前望,我现在只想和他做回普通朋友,别的什么也不想了。

为了表示我的诚意,第二次见面时,我送了他女儿两条裙子,这两条裙子是我以一个母亲的心精挑细选的。杨子过后打电话给我,说妙妙很喜欢这份礼物,他也很高兴,要请我吃饭答谢我。我听他这话就肯定了自己的猜测,我说在外面吃又费钱又多地沟油,不如上我家,我做给你吃,顺便参观一下我的小窝。

他欣然答应了。

当晚我亲自下厨,何露本来约了朋友的,出门时碰到了杨子,何露忽然就改变了主意,留在家里吃饭,还偷偷问我这白金男人是谁,是不是我的旧相识,我说是我初中同学,现在在银行做业务经理,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算是小富二代。

何露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席间她使出浑身解数,又是夹菜又是劝酒,得不得了,杨子也一脸的受活。杨子走后何露缠着我问关于他的事情,我提醒何露杨子是有妇之夫,和妻子结婚七八年了,还领养了一个女儿,一家子生活得可和美了。何露眼睛发亮,追着我问,为什么要领养'是不是没得生,我随口说应该是女的不能生吧,杨子可是很正常的。

何露诡异地一笑,盯着我问,你怎么知道他那方面正常?你试过?

我红着脸说我们初中时就有体检的,当时哪里有秘密,谁都知道谁的那点事。

何露自顾自掰着红艳艳的手指头盘算着,既然他老婆没得生,要是别的女人给他生下一男半女,就算他不离婚,这慰劳费也应该不少吧?

我开玩笑地说没错啊,他是独子,哪个女人真要给他生了个儿子,别说房子车子,金山银山都有机会拿。

何露一脸坏笑,说那我吃定他了。你真成了再说吧,我应她。何露坏笑,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透明的小胶袋,扬着手说有这宝贝,没有男人能飞出我的五指山。

杨子第二次来吃饭,饭后何露暗示我下去买水果,我念在何露平日待我也不错的分儿上,就下去了。下去后收到何露一条短信,让

我在外面多兜两个圈再上去。我在花园里待了半小时左右,看看时间差不多才回去。

上去时杨子已经走了,何露一脸红晕地横在沙发上,我不问其实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有点鄙视杨子,但我嘴里故意问何露,杨子去哪了?何露飞了个媚眼,扬扬手机说,要不要看看精彩片选?

天,这个浪荡的女人居然还拍了录像!我一阵恶心,逃也似的跑进了房间。

过了一个月左右,有天晚上很晚了,何露从外面回来,忽然跑进我房间对我说,她怀孕了,孩子是杨子的。我一听下意识就想,会不会这么巧,一次就中招,我怀疑何露是骗我的,可回心一想,当年我也不是被他碰了一次就怀上了妙妙吗?

将心比心,我也有点同情何露,我说你打算怎么办?何露摸着肚皮一脸骄傲地说,我要让他老婆下台。我劝何露想清楚一点,虽然说亲情大过天,但他也不会为了一个孩子,轻易毁掉一个家。

何露却铁了心不听我的劝,要了杨子的电话就出去了。晚上回来一脸的泪痕,直骂杨子不是个东西,她向我承认那晚她是做了点手脚,在杨子的汤里下了一粒K仔(氯胺酮),借着他药力发作引诱了他,可孩子的确是杨子的,他却一口否认,还毫不留情地指责她入不了别人的野种来敲诈他。何露愤愤地说这口气她吞不下,这次她一定要让杨子付出代价。

我问何露想怎么样,何露说既然杨子是有头有脸的银行经理,她就让他丢脸。她认识几个记者,到时她去医院打胎前,把记者都召去妇产科手术室门口,到时将录像公诸于众,让他受干夫所诛。反正钱也没赚到,自尊心总该要赚回来吧。

我不得不佩服何露的手段,够狠毒,够绝。我想阻止何露,何露却听不进去。伺露出门后我赶紧拨了杨子的电话,让他在记者未到之前赶去医院阻止何露,不然他就有可能身败名裂了。

随后我也坐出租车赶到了医院。我到时妇产科门口聚集着几个手拿相机的人围着何露,这年头只要有绯色新闻出现,狗仔队就会像绿头苍蝇扑过去,杨子也刚好到了,他用力挤进去把何露拖出来,说要跟她谈谈,何露不理他,挣脱他的手腕,加上看热闹等新闻的记者,现场顿时变得很混乱,两人纠缠间她不知被谁推倒,肚子撞到了手术室的玻璃门,她倒下的地方流出一大摊血,红得吓人。何露嘶哑地叫了一声“你要杀人灭口啊”,就是过去了。

最终何露出血过多,孩子流产了。本来只是一宗情事纠纷,因为胎儿的意外离世,变成了一宗刑事案,警方不得不介人调查,在场的人都被请到了派出所。何露一口咬定推她的人是杨子,杨子想杀人灭口。杨子解释肚子里的孩子真不是他的,他有证据,他做了绝育手术,在领养妙妙后。

何露一听就笑了,这理由太牵强,为了养女做绝育手术,似乎说不过去,负责笔录的女警也不太相信,在她的一再追问下,杨子不得不坦白,养女妙妙是他的亲生女儿,当年,他顺奸了一个女同学,生下了女儿。他和妻子结婚后,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为,旅行结婚时,他回老家找到了女同学的父亲、向他道歉,女同学的父亲见他诚心悔过,就将妙妙的去处告诉了他。他领养妙妙后,为了补偿妙妙,决定以后都不再生孩子,他去做了绝育手术,这些事,他妻子也知道,她可以作证的。

篇4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宣布出资22.7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一海上油气田45%的股权,这将是这家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在竞购优尼科失利后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同时也表明它已走出了此前竞购失利的阴影。

此前印度最大石油生产商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已在竞标中获胜,后因遭到印度政府的反对而被迫半途而废。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退出,为中海油提供了介入机会。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围绕油气资产展开了激烈争夺,常常互相抬高价格,使得全球油气田价格节节攀升。2005年8月,两国决定有选择地联手竞购这类资产。

虽然此类合作的频率以及能否成功仍有待观察,但只要想到中国和印度会联手竞购,就足以让西方石油巨头忧心忡忡了。在它们看来,亚洲一些国有石油公司为达到收购目的,并不在乎多花点钱,投资回报率低点也无所谓,因为它们根本不用操心股东怎么想。

中国真实经济实力是法国5倍

法国《费加罗报》2006年1月4日

去中国的游客或商人只需买几样日用消费品就能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理个发相当于1~2.5欧元,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卖1.27美元,而在欧元区却卖到3.58美元。

中国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钱是法国的1/3。是不是中国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重新计算,才能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评价呢?

从用购买力评价法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早在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的弗莱明・拉森认为,按这个方法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法国的5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12月也对“按购买力评价排出2004年十大经济强国”重新做出了评估:美国以11万亿美元雄居榜首,中国以6.5万亿美元居第二,日本以3.7万亿美元列第三,印度和德国分列第四、第五,法国和英国并列第六。

中印龙象年:增长明显放缓

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2月29日

很少有经济体敢于声称2005年的经济表现强于中国,但中国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可能性。投资者带着一丝苦笑步入中国的狗年,中国两个证交所上市的可交易股票的价值约为1300亿美元――比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的市值少500亿美元。目前在华资产投资领域正不断扩大。这里的挑战将是如何明智地投资。中国的“熊市”还尚未结束。

印度是又一个中国吗?与中国9%~9.5%的增长率相比,预计印度经济2005年增长7.5%。更有甚者,印度总理把目标定在了10%。还有比较好的一点是,印度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了投资回报:Sensex股票交易指数2005年上涨了38%,这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2006年的上涨之后,印度将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最昂贵的市场,远期本益比为15.2倍。就资本市场而言,这“又一个中国”要领先于中国本身。

沉重的发展代价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006年1月8日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在他的新书《B计划,2.0》中警告道,中国的繁荣给世界的自然资源带来难以承当的负担。

布朗博士在书中表明这样的观点,除非全球经济从根本上重新调整结构,否则世界无法生产出满足中国需要的能源、食物和其他资源。他呼吁国际社会建立一个每年投资1610亿美元的“复原地球预算”。

他还指出,如果中国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到了203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和美国相等。那时拥有14亿人口,和美国一样繁荣的中国将:每天消耗掉9.9亿桶石油,占全球石油生产量18%;消耗掉目前谷物收成的2/3;纸张的消耗量将达到目前纸产量的2倍;拥有11亿辆汽车,从而使新修公路、停车场的面积与其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相等。

布朗博士将目前全球经济的潮流称为A计划,他认为A计划不能完全胜任。

中国的5大惊奇

美国《战略+商业》2005年冬季号

对于中国在未来全球的地位,至少有两种主要看法。支持者断言在2030年之前,或者更早,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怀疑者则认为中国的发展受到其高速扩张引起的环境、社会和政治问题困扰,将很快表现为难以为继。

这两种观点都引人注目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都过于简单化。因为中国并非一个静态的经济环境,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于加速调整变化中。对于想进入中国发展的外国公司而言,成功必须依靠对中国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深刻了解。

对于外来者,中国的未来至少有着5大“惊奇”:

1.“为什么不会是我?”在中国,企业家的光环使得公司的出现如同雨后春笋,即使是现在,这些企业家并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低成本商品制造商。

2.大胆的实验者。对快速研发的强调使得中国将成为未来原创产品和服务的温床。

3.中国的脑力收获。中国企业吸引和留住全球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为其提供了更强的竞争力。

4.跳出“关系”。外来者仍认为中国是一个靠关系和背景决定成功的经济体。实际上,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高质量的管理和透明的治理结构才是事实。

5.中国的海外野心。中国正扮演着促进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持续发展的催化剂角色。

中国汽车工业应以“攀高”代替“横进”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1月5日

资本主义式的发展基地叫“平台”,以“横进”为主,“攀高”为辅。二战后,日本选择和美国在汽车行业竞争,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也使日本走进“繁荣――破产周期”,至今还没有走出隧道。中国人烟稠密、空地稀少,如果模仿美国,势必造成严重问题。中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2000多汽车工厂不像是为穷人着想。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切活动都是“对空间的调整”。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应该以“攀高”代替“横进”,发明一种没有内燃机的折叠式、轻便、省油、不占地面的交通工具,引起新的工业革命。

中国在“十一五”要推行“穷人经济学”,可以参考印度的“甘地经济学”。它在现代学术中并非主流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适合发展中国家。它认为财富有两种:一种是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不涉及人际关系的物质,另一种是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人际之间的相互照顾与帮助。它认为人类发展不应该是“越多越好”地无限动员劳动生产,必须看到这种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有节制。

老外眼中的中国家族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2005年12月24日出版

温州永强镇的吴振旺在3个儿子的协助下,控制了中国相当大份额的“成人用品”生产、内销与出口。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家族企业。

尽管在不断壮大,但吴氏企业在温州只算得上是一个中小企业,把它做大做强在中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中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民营企业创造,但中国公司500强当中只有15%是民营企业,它们的资本加起来不足500强资本总额的3%,没有一家跻身前50名。中国的家族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智慧而非官方的庇护。

近年来,中国的若干著名民营企业家先后锒铛入狱。一些民营企业家很少相信或尊重法规,在管理混乱的灰色市场上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他们的财富来源都有可疑之处。许多人宁可避开新闻媒体的关注,设法把收入转移到国外。

中国的成功民营企业是过去几年间才建立起来的,接班成了新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2005年发表的报告称,“相当大一批”家族企业后继乏人却又不愿把经营权传给外人。而假如不答应给予有分量的股份,这些企业就很难聘请到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索罗斯:美国经济可能衰退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月10日

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1月9日预测,由于美国收紧利率,导致住房价格下降,2007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结果是世界经济“有相当大的可能”减速。中国经济可能因美国衰退而减速。

篇5

同样是年销售额2个亿的医药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信心百倍求发展,而有的企业还在苦苦挣扎求生存?(作者:北京时代方略管理咨询 馬宝琳)

……

原因很简单。

虽然销售规模都是2个亿,但是在好企业里都有一个大品牌产品超过了1个亿,而差的企业里这2个亿是靠多个产品堆积而成,没有超过5000万的产品。

没有大品牌产品,是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根源。

什么是大品牌产品

知名度高的未必是大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大品牌不等于对企业是大品牌。

一个大品牌产品要满足三个条件:信任、喜爱、销量大。

前两个是对消费者而言;后者是对企业而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很多产品虽然消费者信任、喜爱,但因为存在客户结构不合理、渠道混乱、费用失控等销售管理的问题,不能做大销量,没有成为大品牌。

有了大品牌,小企业就是大企业;

没有大品牌,大企业也是小企业。

纵观国内外大企业、竞争力强的企业,无不有“重磅炸弹”式的大品牌产品:如天士力有“丹参滴丸”,步长有“脑心通”,双鹤有“降压O号”,贵州益佰有“克咳”,杭州民生药业有“21金维他”,华立医药有“青蒿素”,地奥制药有“地奥心血康”,西安杨森有“吗叮啉”,辉瑞有“阿托伐他汀”,默克有“辛伐他汀”,中美史克有“新康泰克”……

大品牌产品至少能使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获益:

1、带来更大的公司价值;

2、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现金支持;

3、掌握市场控制权;

4、满足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需求。

一、带来更大的公司价值

打造大品牌产品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手段。

对于政府干预较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外著名医药企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品牌产品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越高,企业的价值增长倍数(价值增长倍数=企业价值/企业现有产品的净现值)越大。这说明大品牌产品对公司的贡献远远胜过多个小产品的堆积。

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现金支持

大品牌产品会为公司提供大量现金,为新产品的投入提供支持,如果没有大品牌产品的支持就不能形成这种梯次化的产品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销售规模都是多个产品堆积而成,就像生了多胞胎的母亲一样,在很多年内孩子们都是光吃饭不赚钱,最后很可能需要抓阄决定哪一个能上学,哪一个去打工;而如果几个孩子年龄差距较大,老大事业成功了,挣钱多了,就可以用老大的钱支持还在上学的兄弟们,一般来说,一家子只要有一个成功人士,这个家庭就基本成功了。

三、掌握市场控制权

大品牌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大,从而拥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和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从而掌握着市场控制权。

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占有甘露醇市场的较高份额,发改委意欲对甘露醇进行降价,该企业因为降价后不能盈利而停止生产,由此造成大量医院无药可用(其他企业产能不足),临床告急,最后发改委不得不取消降价。

掌握市场控制权还明显的表现在打击竞争产品方面,大品牌产品具有规模效益,对降价的承受能力远远大于小的竞争企业,客观上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壁垒。

四、满足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需求

大品牌产品更容易被了解、被信任,更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而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即便是被并购,也还是大品牌产品能卖个好价钱,拜耳收购东盛的白加黑就是例子。

创造大品牌的“4S”秘籍

创造大品牌产品要掌握“4S”操盘秘籍。“4S”是指Select、 Strategy、 Sales和Safeguard,也就是选择有潜力的产品、做好策略规划、做好销售管理、做好品牌维护。

一、 Select,选择有可能成为大品牌的产品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成为大品牌的潜力。想创造大品牌,首先要选择有可能成为大品牌的产品。

时代方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成为大品牌的产品一般都具备六个条件(如右图):

效果好:药品最被看重的是功能属性,这是与其他普通商品最主要的区别。所以产品必须效果好,能够缓解或解除症状,能够消除体征,能让患者满意。

有特色:独家、中药保护、特殊包装、独特剂型、更好的口感、先进工艺等等。这些特色有可能会带给患者独特的功能性利益或情感性利益并形成独特的品牌区隔。

定价合理:太高的定价会限制规模,只有合理的价格才会促使销售业绩被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放大,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当然,作为品牌产品,从产品上市运作之初就能保持一个在同类产品中相对较高的价格,这是品牌价值的体现。

长期重复使用:心脑血管类、调脂类产品由于需要长期重复使用,所以忠诚消费者对销量作的贡献非常大,更容易产生大品牌。

适用人群广:适应症广,禁忌症少的产品,潜在目标客户的基数大,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中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丹参滴丸、脑心通、通心络、地奥心血康等)。

可以零售:主要指的是以后可以转为OTC或者双跨品种或者目前即为OTC品种,尤其是以处方药转为双跨或OTC为佳,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当市场被处方拉动培育成熟后可以进行广告拉动,进一步放大销售潜力。

二、 Strategy,做好策略规划

策略规划包含三方面内容:市场策略、品牌策略和传播策略。

市场策略:主要是解决营销模式和结构的问题。

对于有自营队伍的企业,准大品牌产品还是应该用自营模式,这样公司的营销策略能更好的贯彻实施;如果自己的销售队伍不强大,也可以所在地省内自营,省外招商,省内“织红布”,省外“插红旗”。但对商要加强管理,避免其短期行为。

关系营销虽然仍起很大作用,但对准大品牌产品还是要用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这样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赢得信任,支撑高价格,延长生命周期。

对于OTC产品,要视产品的功效和验证标准的不同而选择是采取品牌化操作模式还是炒作模式?如果产品的效果不容易验证,则两种模式均可;如果效果容易验证,效果好可以炒作,效果不是特别好就用品牌化操作模式。比如,维生素类产品的效果不容易验证,采用哪种模式都可以;而止痛的贴膏类,因为效果如何很容易验证,如果效果非常好就可以炒作,快速启动市场;如果效果一般就要进行常规品牌化操作。

关于市场结构,要求重点市场做透,非重点市场做开,也就是“织红布”和“插红旗”。关于客户结构,如果是新药做医院做,那么拥有临床推广队伍的纯做终端的商是理想客户,从做OTC起家后来做医院的是一般客户或需放弃的客户。如果是OTC品种走渠道有终端拉动,那么要形成一级调拨二级分销的梯次化渠道客户结构。

品牌策略:

既然要做成大品牌产品,就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OTC产品不能采取炒作模式;处方药产品不能单纯的靠关系营销。

对于OTC,广告是传播品牌内涵的重要手段。做广告要掌握三个层面的标准:制作上要精美;诉求上直接针对症状;创意上产品特色如有可能要转化为消费者利益。制作精美的广告可以令人产生产品也不错的联想;直接针对症状的诉求可以方便患者对号入座,这是OTC广告颠扑不破的真理,4A公司的广告片虽然精美但很少直接针对患者症状,非要用所谓的“创意”绕一个弯,结果让人们看完了还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自然销售很难提升或提升很慢。斯达舒直接针对症状进行诉求,很快就追上了吗丁啉。如果产品有一些特色能转变成消费者利益,一定要非常浅显的直接的明白的表现出来,施贵宝的日夜百服宁和原来东盛的白加黑特色一样,但是前者没有把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用老百姓的语言直白的表达出来,结果被吃了以后“白天不瞌睡,晚上睡得香”的白加黑给抢了风头。

投广告最终是要销量的。只是精美没有销量成不了大品牌,精美能塑造长期的品牌形象,直白能拉动短期的销量。

如果是处方药,医生教育就是最最关键的。不是说“关系”不重要,而是单纯的“关系”把药品变成了普通商品,不能体现其中的附加值,医生的笔认可了,内心未必认可,而只有内心认可了,觉得这个产品就是好,那才能做成大品牌。

处方药的品牌建立也无非是内涵和表现两个方面。品牌内涵的确立要对产品仔细挖掘,结合目前学术热点进行深度提炼,然后得出自己的关键优势以区别对手。这个优势如果能提炼成概念就一定要提炼概念,因为概念便于记忆,一个概念就能改变一种习惯并创造一种规范,比如吗丁啉的“胃动力不足”,又比如萌蒂的“癌痛三阶梯”概念等等。如果提炼不出概念就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满足循证医学的要求。表现上要求做的物料要专业,符合医生的专业眼光,说的话要专业,别让医生觉得外行。

传播策略:

OTC产品如果涉及全新的概念和机理,患者理解起来可能需要时间,就需要用软文进行系统教育和深度说服。至于半版还是整版则要根据所投放市场的特点来决定。如果投电视广告,一定要先在小的电视台试播,以便检验效果、修改完善,降低风险。总之要掌握从低往高做的原则。

处方药则要从高往低做。先开国内顶级专家的圆桌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并邀请他们在公开场合(学术交流会)讲解、推荐该产品(这个过程叫做training the trainer)。国家级的专家教育省级的专家,省级的教育市级的,依次类推。企业的工作主要是组织这些会议。也可以借助专业媒体来完成函授教育的工作。医生在学术上都是听从更高一级专家的,所以从上往下做的效率最。产品是通过大专家的口说出来的,也大大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 Sales,做好销售管理

Strategy的策略规划完成了排兵布阵、定了战术、有了弹药,剩下的任务该市销售队伍拚刺刀了。

能使销售队伍愿意拚刺刀、有目的的拚刺刀、无负累的拚刺刀就要解决指标、政策、绩效和流程的问题。

要做到指标落地、政策合理、绩效到位、流程完善。

指标如何落地?关键是订立指标不能拍脑门决策,不能仅仅体现老板意愿,而是要尊重市场,从终端倒推。从每个目标医生每天接待多少个目标患者到每个医院到每个区域这样一路倒推出每个销区的任务量,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的偏差,能够让销售代表“使劲蹦一蹦能够得着”,这样的指标就能落地了。

政策如何合理?对商业对商的“对外政策”一般都有行价,如果给的扣率很高,那就要求产品特色明显、厂家支持力度大,要让商有信心。如果商操作起来确实利润空间不够,即便招商经理凭借高超的谈判技巧签下单子,商也不会重复进货,市场还是做不起来。“对内政策”也就是奖励或提成政策,对销售队伍的激励作用是最大的,要做到“员工中有吸引力、市场上有竞争力、公司中有承受力”。

绩效如何到位?绩效考核指标要简化,主要考核回款、费用率、应收、市场秩序维护等几项关键的定量指标,这样才能发挥导向作用,尽量不用定性指标。

流程如何完善?与销售关系密切的主要涉及费用申请核销流程、订单处理和发货流程、退换货流程、物料申请流程等。完善的关键方法是要做到权责分明,落实岗位职责。对外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管理好销售队伍还需要一个优秀的营销总监,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

四、 Safeguard,做好品牌维护

品牌创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维护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复杂的持续管理。

品牌价值(如右图)包括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产品效果好,能快速显著的解除患者痛苦,没有或很少不良反应,这就能实现理性价值,这是患者买药的初衷。包装高档、设计精美、口感好、有传奇故事(如同仁堂)、广告代言人值得信赖等元素能增加产品的感性价值。

同时,品牌价值也会因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而被腐蚀。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30年前的“名药”基本上退出了市场,这是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后造成的损害则是人为的腐蚀了。

医药科学是实践科学,基本上不受时尚、时空的影响,所以品牌的自然腐蚀程度并不严重。管理者需要警惕的是人为的腐蚀,质量问题可使品牌面临灭顶之灾;面向消费者的频繁的打折促销不但有可能使品牌陷入促销的沼泽地,还会降低产品的可感知价值。频繁的窜货乱价也能使品牌夭折。

品牌维护工作要求企业每做一项营销决策之前,都必须考虑不仅要达到短期业绩提升的目标,还要达到中远期品牌价值维护和提升的目标。大多数经理人迫于销售业绩的压力会只考虑近期目标而对中远期的品牌价值造成损害,所以企业家本人要对品牌的维护负有责任。

篇6

1847年问世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这部经典小说自出版就一直受到人们无限的缅怀和探究。《呼啸山庄》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围绕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恨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从爱到恨转向复仇直至人性的复苏为线索进行全文的布局。小说通过这个爱情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图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初读《呼啸山庄》会给人一种庞杂混乱之感,识读的困难主要在于内外缠绕的意义线段。在这部作品里,传统的叙事时序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戏剧性、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曾被评论家指责为“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然而这种不拘一格的叙述方式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所在。通过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爱情、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本文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三方面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一、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是常用于修辞学与文学中的术语。在文学中它是叙述故事的方法,即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或观点,或理解为作者采用哪种人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曾说过:“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观察点问题,也就是在其中叙述者相对于故事所站的位置的关系问题所制约。”[1]82。此后,这个问题就成为叙事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几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争论,并对一个大体相同的概念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术语。

针对术语的不统一,热奈特提出用“聚焦”(focalization)这一术语取代过去人们常用的一些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在叙事文本中,聚焦所涉及的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在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或者在谁的眼光的限制下被传达出来”[1]83-84。

根据热奈特的叙事角度“三分法”的理论叙事角度可以分为三种,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第一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它一般是由传统的叙事作品所代表的类型。第二类,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第三类,外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说的少于人物所知道的),这是“客观”的或“行为主义”的叙事[1]89-90。

《呼啸山庄》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并不局限于使用单一视点,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时地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使得叙事呈多元化展开,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像。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内聚焦叙事角度。营造一个“我”讲故事给读者听的环境。读者透过“我”的眼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有限的世界,使想象有更多的活动余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事者兼角色,他不但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其次,他作为叙事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不知的内容”220。

小说《呼啸山庄》共34章,以洛克伍德先生的叙述为基本线索,以他叙述纳莉所讲述的故事为小说主体。前三章是洛克伍德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的;第四章至第三十章是纳莉应病中的洛克伍德的请求把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这两家人三十年来的恩恩怨怨一段又一段地讲给他听,再由洛克伍德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向读者转达;第三十一章和三十二章的一部分是洛克伍德叙述的,作品最后两章由纳莉讲述,洛克伍德先生收尾。在小说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设置了两位主要叙述者,知情者故事中的边缘人物管家纳莉和局外人故事中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也参与叙事,形成了多视角叙事。

纳莉的叙述成为小说的主题。艾米莉精心设计了纳莉的双重身份。她既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参与在小说的事件中,以小说的边缘人物视角去看小说的中心人物。她先是呼啸山庄的女佣,后成为画眉山庄女管家,目睹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目击了希斯克利夫残忍疯狂的复仇过程,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无推动作用,她总是被卷进不断发展的事件中,正好执行她作为叙事者的职守;作为叙事者,她操纵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把三十年的往事一段一段地娓娓道来。纳莉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她是故事的参与者,但她只是忠实地记述她的所见所闻,而没有揭示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也不是默然地记录一切,她在叙述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想与议论,如:

到了十五岁,她就是这山村一带独一无二的女王了,谁也不能跟她比;而她也的确变成了一个高傲的、任性的小东西!我承认,自从她长大成姑娘以后,我就不喜欢她了。我老是压她的傲气,因此老是惹恼她80。

那是一张有才智的脸,从前那种浑浑噩噩,现在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了。在那深深笼罩的眉毛和充满着黑色火焰的眼睛里,还依旧有半开化的蛮性潜伏着,不过已经给抑制了。他那摆脱了粗野的举止甚至很有气派,虽然太严峻,说不上优美117-118。

他在呼啸山庄住下来,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我觉得上帝已经丢下了那迷途的羔羊,由它去彷徨,一只恶兽来到它和羊栏中间巡行着,看准机会就要扑过来吃掉小羊了133。

上述这种叙译结合的叙事方式自然而不生硬,即揭示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又刻画出故事人物的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叙事者局外人故事中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是对纳莉叙述的转述者,是相对于纳莉的外部叙述者,他没有参与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以前的故事,但他作为见证人可以担保纳莉叙述的真实可靠性。他原原本本地转述纳莉的叙述,在叙述中又不时地提醒读者他自己的存在,提醒读者他是在听故事:

通常说来,我们是不跟外地人亲近的,洛克伍德先生,除非是他们先亲近上来55。

可是,洛克伍德先生,我忘了这些故事不能给你解闷儿。真可恼,想不到我会这么一股劲儿地只顾唠唠叨叨;你的粥也冷了,你在打瞌睡啦!你要听的就是希斯克利夫的身世,我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交代了4。

这些描述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读者这样一条信息:纳莉的确是以聊天的方式叙述过这么一个故事,而洛克伍德先生仅仅是一位转述者而已,读者只是在听洛克伍德转述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事,这样一来,作者就可以成功地在作品中一句话也不讲,把自己藏于人物背后,避免卷入作品中,避开了直接主观评价,给读者一种真实、直观的感觉,减少了情节的枝蔓,保持了主题的统一,也缩短了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

二、叙事结构

在叙事结构上,《呼啸山庄》采用了“套层结构”这一手法,并具有独创的特点。首先,作者一改套层结构的呆板与繁复,只确定了三个叙述层次,即“洛克伍德的叙述、纳莉的叙述和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40。其次,《呼啸山庄》在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的基础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书信体小说对同一故事设置多个叙述者的叙事特点,突破了传统框架结构小说多个叙述者叙述不同虚构故事的形式,天才地采用多位人物叙述者,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同一故事。洛克伍德作为第一叙事者,小说以他为切入点,带领读者看到了呼啸山庄的怪异,也是因他的叙事话语引出了当事人纳莉的叙述,从而构成了第二叙事者。纳莉为二度叙述者,然而纳莉的叙事话语又引出其他人物的叙述,如伊丽莎白、希斯克利夫、凯瑟琳等人的叙述,这又构成三度叙事者。在第一至第三章,洛克伍德目睹了呼啸山庄种种奇特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描述了一连串的悬念,而后第四章开始引出纳莉的叙述把他们一一解开,作为叙述层,直接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两代人的恩恩怨怨,影响故事发展态势,推动情节发展。第三层次则是为解决更高层次的疑惑服务的,小说中,在事情超出叙事者知情范围的情况下,作者并没有试图掩饰叙事者的无知,也不是设计许多巧合让叙事者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而是由第三层次的叙事者来交代,衔接自然而流畅,一环扣一环,直到所有的悬念和疑惑消失殆尽。

在这种“套层结构”的小说里,多个叙事者承担同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叙述相同故事的叙事方式,是《呼啸山庄》对叙事结构的一种突破性创新。作者采用这种复杂的套层结构,不但使作品结构紧凑,省去了不少无足轻重的叙述,而且使洛克伍德的叙述为纳莉的叙述提供了可信度。

三、叙事时间

时间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一部作品必然要涉及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相互对照就形成了时序。热奈特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叙事文学作为话语,它的基本结构是线性历时结构,通常人们认为自然的叙述顺序应当是文本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也称为“顺序”,文本时序与故事时序还存在种种不协调形式,即一般所说的“逆时序”。

《呼啸山庄》讲述了肖恩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情感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整个小说的时间跨度为从1771年希斯克利夫被老肖恩从利物浦带到呼啸山庄来,到1802年秋小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一对情侣,时间跨度为三十一年。作者放弃了当时小说一般从头写起的顺序写法,也没有采用从重点写起的逆序写法,而是把叙述的起点安排在临近故事结尾的1801年冬天,使得故事情节向着顺序和倒叙两个方向发展。

小说前三章以洛克伍德对呼啸山庄的两次造访为故事的切入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从一开头就紧扣读者的心弦,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作者通过闯进呼啸山庄的陌生人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在希斯克利夫的统治之下,那里成为一个怎样的冷酷世界。“不存在一丝丝人间的温暖,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一家子怎么生活得下去?然而他们却处之泰然,仿佛人类的生存环境本该就是这么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这价值观念的颠倒所引起的强烈反差,激发了洛克伍德的悬念,这究竟是怎样一户人家?像洛克伍德一样,读者也急切地期待着纳莉来给他们揭开这一个谜团”145。

小说的第四至三十章,由纳莉叙述,从故事的开始一直讲到小说开篇的地方—1801年冬天。情节中悬念不断,情节仿佛是专门为洛克伍德的好奇心安排的,随着纳莉的回忆,读者由一无所知,到知之不多,再到无所不知的崭新境界。

接下来在小说的第三十一章,洛克伍德听完纳莉的讲述,知晓了呼啸山庄惊心动魄的故事,不准备继续在画眉山庄逃避尘世,而提前回伦敦。他为通知房东希斯克利夫第三次造访呼啸山庄,内心再次发出感慨道:“这一家人生活得多么沉闷啊。”

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章,时隔七个月之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洛克伍德又顺路造访呼啸山庄,呼啸山庄的巨大变化让他惊诧。几个月前,希斯克利夫停止了报复,为了和凯瑟琳相会不吃不喝而疯狂死去。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尽释前嫌,成为一对亲密的情侣。这个结局既出乎洛克伍德的预料,也让读者惊异。

这种总体结构上的时序颠倒,打乱了读者基于传统叙事结构模式而产生的各种期待,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困惑和悬念并通过继续阅读找到连接想象和悬念的对象,从而使作品悬念叠生、扣人心弦。

结束语

艾米莉·勃朗特的叙事策略在《呼啸山庄》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小说独具匠心地采用多视角、套层结构和颠倒时序等叙事手法,在文中不断设置悬念,召唤读者的反应与合作,吸引读者不断地去探究其丰富的意蕴,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并领悟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方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篇7

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包括单独的业务)的联合,或取得对另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将各单独的企业组成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合并通常有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但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22号“企业合并”,还是国内刚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抑或各种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著作,均未涉及到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问题。然而,在国内企业合并浪潮中,却较多地涉及到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问题,由于没有相关的规定,实务中的处理五花八门,这些处理方法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实在难以理解。在制定会计准则中,许多人士不区分是否为共同控制,仅仅因闻知“美国已经取消权益结合法”、“许多国家均禁止采用权益结合法”而提出“企业合并必须采用购买法”的论断,这势必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亦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费解。本文拟对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且对制定相关会计准则能有所帮助。

一、何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共同控制,即commoncontrol,而非jointcontrol。国内目前将jointcontrol翻译为共同控制,并将共同控制定义为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如合营企业的投资各方对合营企业的控制,这实质为联合控制。对本文所指共同控制(commoncontrol,下同),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定义。为准确界定共同控制,我们不妨分析美国和英国有关机构的定义。

按照美国aicpa第39号会计解释公告,共同控制通常不包括涉及外部的转移和交换,共同控制的情形如:母公司将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转移到母公司,并注销子公司;母公司将其在几个非全资子公司拥有的权益转移到一个新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用其持有的股权或净资产来交换非全资子公司增加发行的股票,等等。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s-x规则第1-02(g)条对“控制”的定义是:“直接或间接拥有的权力,从而通过行使表决权、合同或其他方式决定或影响某一方的管理或决策方向。”因此,多数股东通常是有控制权的,而少数股东则通常没有控制权,不论其少数股权占多大比重。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当一个股东在每家公司均拥有超过50%的表决权,则称其对该等公司存在“共同控制”。

根据英国的会计准则,共同控制重组是指以下的交易:将一家子公司股份从一个子集团调至另一子集团;加上一个新控股(母)公司进入集团内;将两个或以上有相同股东的公司结合成为一个新集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共同控制,是指一方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同时具有控制权。典型的例子如:a公司拥有b公司60%的股权,对b公司具有控制权;a公司拥有c公司70%的股权,对c公司具有控制权;b公司和c公司是受a公司共同控制的两家公司。而此时b公司和c公司合并为d公司,便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以上的例子非常简单,很容易判断其是否为共同控制,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实务中很多情况却很难判断,我们不妨举几个假设的例子。

例1:最近,国务院宣布的电信重组方案中,将中国网通公司、中国吉通公司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所属北方10省市电信公司合并为新的中国网通公司,此时的合并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国网通公司、中国吉通公司均为国有控股公司,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其所属北方10省市电信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规定“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这是否意味着上述合并为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合并后的中国网通公司到美国上市,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又如何判断呢?笔者曾就此向国际“五大”会计公司的数位合伙人咨询,答复非常肯定,即视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也可以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中得到答案,因为上述合并各方均为国家所控制,且合并各方均在合并中不起关键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务院。

例2: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均为教育部部属院校,假定其所属校产名称分别为北京大学企业集团、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若两集团进行合并,其合并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笔者的理解,上述合并若为教育部或国务院做出的决定,则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商决定,或是北京大学企业集团、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协商决定,纵是报经教育部及国务院批准,也不能认定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例3:甲省电力公司和乙省电力公司均为国家电力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假定分别拥有控股子公司———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b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若a、b两公司进行合并,其合并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笔者的理解,上述合并若为国家电力公司做出的决定,则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系甲省电力公司和乙省电力公司协商决定,或是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b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协商决定,纵是报经国家电力公司批准,也不能认定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以上的例子表明,判断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其定义。笔者认为,在参与合并的各方同受一方直接控制时,合并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无庸置疑的;而对于同受一方间接控制、同受国家或政府(包括各部委、地方政府,下同)控制的有关各方的合并,判断其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间接控制方对合并各方的管理采用实质(而非形式)上的高度集权管理体制;

2 合并各方在合并中无主动权,仅是被动地参与合并;

3 间接控制方、国家或政府在合并中起决定作用,合并后公司的管理层由间接控制方、国家或政府实质决定。也就是说,企业合并不因同受一方间接控制、同受国家或政府控制而直接认定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也不因此而认定为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选择: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

无论是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均存在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而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则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多年以来,权益结合法仅在美国采用,而在其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则较少采用,尽管这些国家也允许采用权益结合法,但由于对使用权益结合法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所以很少有企业采用。1999年4月21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全体委员一致投票表决取消权益结合法”,并在其的财务会计准则fas141《企业合并》中明确规定,从2001年7月1日开始,美国所有的企业合并一律采用购买法。这似乎意味着企业合并的会计趋势:购买法成为唯一的会计选择,权益结合法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刚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亦在一般原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应当按照购买法核算”。然而,上述趋势是基于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做出的判断,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亦指出“本准则不涉及:(1)集团内或共同控制下改组的会计处理;……”。实际上,对于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国际通行的做法(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是采用权益结合法,如美国apb第16号意见书指出,共同控制下的资产和债务的转移须采用历史成本,且采用权益结合法会计,而fas141《企业合并》并未对此做出修正。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看,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亦是国外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

在非共同控制下,取消权益结合法是针对实务中滥用股权结合法所做出的无奈的选择,而非否定权益结合法的理论基础。权益结合法的核心思想是:这种企业合并实质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股东权益的对等联合,不存在购买交易;合并各方难以分辨谁是购买方,谁是被购买方;合并前后的管理方针、人事安排没有实质上的安排。在此种企业合并下,选择权益结合法应该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对于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不过是将自己的东西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是将自己的东西“装到一个口袋”,是控制方将所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捏合;不是自己购买自己的东西。与此同时,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控制权没有发生转移,业务是连续的,管理层是连续的。这种合并是与权益结合法的理念吻合的,且这种合并本身是很难滥用的,所以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宜采用权益结合法。试想,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则可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将自己的东西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将自己的东西“装到一个口袋”便发生了增值,便产生了巨额的商誉,这是不可思异的。更为可怕的是:当一个企业基于某种考虑需要虚增资产时,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东西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

在目前国内的企业合并案例中,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却十分随意:

1 新设合并的情况下,若由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发起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新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不管是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均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连续计算经营业绩(但此时,有关资产、负债不是按历史成本来进行反映,而是按照资产评估结果调整帐面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限责任合并新设的股份有限公司,不管是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均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连续计算经营业绩(但要求新设的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运行两个会计年度方可提出上市申请)。

2 吸收合并的情况下,不管是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务中均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情形。

3 控股合并的情况下,在1998年财政部66号文颁布以前,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均有使用;在1998年财政部66号文颁布以后,则多为采用购买法。

显然,上述做法与本文的分析存在较大的出入,亦与国际惯例相违背。笔者认为:

1 在新设合并的情况下,不应区分是否为国有企业,而应区分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应采用权益结合法,且有关资产、负债按历史成本来进行反映;若为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应采用购买法。这就意味着即便股份有限公司的各发起人均为国有企业,也应区分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情况不同而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或购买法。因系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选择购买法,不是对公司法152条关于国有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可以连续计算经营业绩的否定,因为公司法并未规定是连续计算一方的经营业绩还是各方的经营业绩。因系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选择权益结合法,采用历史成本反映有关的资产、负债,亦不是对公司法80条要求对发起人所投入非货币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规定的否定,因为公司法并未规定需要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调整帐面价值。

2 对于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同样应区分是否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应采用权益结合法,且有关资产、负债按历史成本来进行反映;若为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应采用购买法。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应该涉及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问题,对共同控制及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做出定义,并明确其会计方法———权益结合法。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准则应该涵盖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控股合并,不能因公司法不涉及新设合并而不对新设合并做出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会计准则2000,200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

篇8

6月17日,透过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38,下称新黄浦)的一纸公告,一场股权战争终结的消息传递出来。

这场争夺战,围绕新黄浦实际控制人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控股或华控)而展开,历时一年有余。

参与博弈的四方包括:两家大型国有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保集团)和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集团)、人民日报社,以及广西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

其中,广联名不见经传,正是王政起家之地,也是根据地。

最终,人保集团以旗下的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投资)获得华闻控股55%的控股权,人民日报社和中海集团各占25%、20%的股份。在华闻控股董事会,三家股东的席位比例是3∶1∶1。

广联正式退出了这场角逐。这家仅持华闻控股3.77%的公司在华闻控股重组问题上一度举足轻重。此次退出,实以广联委身人保集团为前提,广联由此获偿4.77亿元。

“华闻系”,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度纵横驰骋的角色。在上海社保案爆发前的若干年间,华闻控股旗下资产以“华闻系”得名,横跨金融、传媒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控制两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逾百亿元。

对外招摇之时,华闻控股始终以人民日报社背景自诩。而在事实上,“华闻系”从股权到资金运作结构一直存有两个主体,即人民日报社和广联。

在“华闻系”顶层华控,前者为大,广联仅持股3.77%;但在“华闻系”的实际操作平台上海新华闻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闻),两家却平分秋色,各占五成。华闻控股、广联和新华闻三机构由一个团队负责实际经营运作,资产债务关系盘覆交织。这一运营机制的核心中枢人物,就是“华闻系”灵魂人物王政。

46岁的王政如今已经成为阶下囚。王政在广联并无显著利益安排,却是这家广西公司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后来更成为实际控制人。

凭借亦官亦民的双重主体,王政一手搭建了“华闻系”之金融控股帝国,短短数年间控股参股期货、基金、信托及券商等众多金融平台,甚至一度竞逐广东发展银行重组。其传媒运作亦在此基础上展开。

金融与传媒,恰是国内两个至今未充分向市场开放的行业,垄断性因素与从业者才能无从分辨,官僚化体制与市场化灵活性亦难以两全。王政游刃其中,亦曾一度在上海政商圈初得其志。

至上海社保案发,王政终于无从自拔。由于在新黄浦收购案中向原上海市委书记手下干将、上海新黄浦集团原董事长吴明烈行贿1000万元,王政于2006年11月被拘,次年9月以单位行贿罪名被判刑三年。

华闻易主

2006年11月2日,华闻控股常务副总裁王政被上海警方带走。数月内,这位华控事实上的掌门人曾接受上海社保案调查人员的多次讯问。

纵然在间不容发的数月内做出应急安排,在王政的身后,华闻控股这架高速冲刺的金融战车仍被迫戛然刹停。

此时的“华闻系”,已横跨金融、传媒、基础设施三大领域,2005年底的账面总资产达155亿元。

在金融业,其以上海新华闻为主平台,全资拥有上海中泰信托、华闻期货,控股深圳大成基金,参股联合证券,并通过安徽国元信托染指国元证券,此外,参股中再财险和人保健康险,俨然已成“金控”格局。

在传媒业,控股深圳证券时报公司、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江苏江南时报社,及北京中体传媒有限公司等。

在基础设施领域,控制广西兴六高速和安徽徽杭高速两条公路的建设经营权,握有广西南宁和海南海口两地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

此外,“华闻系”还实际控制上海新黄浦与华闻传媒(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93)两家上市公司,并持有杭州华溥实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后者为五星级杭州凯悦酒店及其附属公寓商场的业主。

然而,王政所操作的正是一种资金链紧绷的高负债扩张,整套结构在社保案发后顷刻间便濒于覆顶,正因为此。

一个直接的导火索,便是中泰信托以杭州华溥的资产为主要抵押物,向上海社保基金融资10亿元。这笔违规贷款当时必须立刻偿还,而“华闻系”力所难及。

在王政被拘之前,“华闻系”已通过出让华闻传媒和广西公路权益,向商业伙伴首都机场集团拆入资金,终将后者卷入漩涡。此后,中海集团被迅速引入应急,并着手华闻控股层面的重组。

2007年3月,人民日报社与中海集团签署重组方案。按照当初的协议,中海集团先向华闻控股注资8.02亿元,在增资后的华闻控股持股66.83%;下一步再以3亿元购买人民日报社所持华闻控股1亿股股份,最终,由人民日报社持股94.97%的华闻控股,将重组为中海集团与人民日报社75%对25%的格局。

然而,举足轻重的小股东广联无法认同这一安排。

广联在母公司华控虽然仅占股3.77%,却凭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优先申购权,成功阻止了华闻控股股权向中海集团过户。在上海新华闻,广联与中海集团派出人员僵持不下,双方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在此同时,广联通过增发,将公司54%的控股权交予人保。

在2007年圣诞节一次不欢而散的谈判之后,僵局持续到了2008年春节。此后,人保集团终于与中海集团达成了高层妥协。

就此,人保投资获得了华闻控股55%的股权;作为此前投入资金的对价,中海集团在保留20%股权的同时,还获得了“华闻系”国元信托44.88%的权益;人民日报社则保持原重组方案中25%的权重。

妥协方案达成之后,广联障碍便迎刃而解。2008年4月,人保集团为大股东的广联董事会通过决议,将公司所持有的上海新华闻50%股权,中泰信托20%股权,委托首都机场集团代持的安徽国元信托9%的股权,悉数转让人保投资,价格则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值折让5%,计12亿元。抵扣所负债务,实际应付4.77亿元。

“华闻系”重组近两年之际,关键性的小角色广联正式退出。如无意外,王政及其广联团队亦就此与昔日“华闻系”旗下产业从此两不相干。王政不是回到了原点,距三年刑期期满,还有一年有余。

广联崛起

王政与广联有不解之缘。

广联设立于1993年,正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定向募集”式股份制企业。王政是广联早期筹划发起人之一。

那时的王政31岁。他在1984年完成了复旦大学经济学本科学业,此后,进入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任编辑。在南下广西之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系研修货币银行学,亦曾于中国经济发展总公司兼职经商。

1993年,王政以人民日报社综合经营办处长的身份,到南宁参与开办广联。这种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当时需要国家特许,各省都有指标,广联成立时注册资本约1亿元,实际募资约八九千万元。

在广联当时的股份构成中,法人股约占85%,5%以上的股东有五家,其中便包括人民日报社下属中国华闻事业发展总公司(下称华闻总公司),以及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广西分公司和广西建工集团,正是这后两家公司,埋下了广联日后与人保、中海两大央企的渊源(中海集团为中国建筑总公司全资拥有的海外平台)。广联的另外约15%股份,为内部职工股,前后持股者多达数千人。

运行初期,王政在广联先后担任总经理助理、副总裁,一度分管行政。几乎和所有同类股份公司一样,初期的广联投资方向混乱,且迅速卷入广西的地产泡沫。至1995年泡沫破裂,广联的账面资金只剩下2000万元。这一年,由出身广西人保的公司董事长孙汉明力推,王政接掌广联。

王政讷言敏行,善学习,肯吃苦,人有“敢负责,胆子大”之评。内部人士介绍,为补亏脱困,王政曾在1997年豪赌粮油期货,一度险象环生。由于彻夜不眠、高度紧张,曾持续吐血,终而扭转颓势获利3000万元,稳住广联局面。

从这一年开始,广联每年稳定地向股东分红10%。在当时人民日报社遍布全国的上百家公司中,王政和广联鹤立鸡群。至1999年,报社在深圳九龙保税仓一个土地项目中陷入困局。危机时刻,王政派团队赶赴深圳,并调用广联资源最终化解风险。

经此一役,王政和广联担负起清理报社各地不良资产的职责。至2001年,人民日报社将逾5亿元规模的不良资产,包括地产项目和应收债务等,悉数置入由广联成立的中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大部均由王政团队在日后化解。

1999年,人民日报社仅在广联占股约5%,却将全报社的不良资产负担交予王政,广联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早期补亏阶段,广联的资产年收益率指标一度高达30%。

也就在这一年,广西拟通过BOT模式兴建兴业至六景高速公路,总投资20多亿元。王政迅速地意识到,拿下项目即可引入20亿元银行贷款,便极力说服报社高层支持广联“以小马拉大车”。

2000年5月26日,经王政安排,人民日报以华闻总公司名义,与广西区交通厅签订了《广西兴业至六景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移交合同》。

9月至11月,公路项目被移交到华闻总公司与广联合资的广西新长江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西新长江或新长江)手中。

项目建设期内,新长江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15.9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贷款合同;另外对中行、交行、农行等商业银行亦多有贷款,在最高时点,这几家贷款余额达5.36亿元。

事实上,当时华闻总公司已是巨额亏损,初期注册广西新长江占股75%,至2001年9月已降到15%,广西新长江占股85%的大股东就是广联。

借华闻招牌得手,王政迅速举一反三。2001年6月,广联举债1亿元,与华闻总公司携手收购海南民生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93,简称燃气股份,现改名华闻传媒)19.45%的股权,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役付出约2亿元收购款,获得燃气股份20亿元总资产控制权,并控制其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9月,王政以上市公司信用为跳板,用燃气股份和新长江接盘安徽徽杭高速公路项目,借公路项目再获10亿元贷款。

“两路一气”项目,成为王政孵化“华闻系”的起点。几乎是一种必然,为了方便各个平台之间的资金腾挪,王政随即把眼光投向了金融机构。

蛹蝶之变

2001年是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华闻发展总公司负债累累,已不胜任平台之用。当年4月,王政将北京一家小公司改造为华闻投资有限公司,9月增资至3.98亿元,改名华闻控股。这家华控成为日后“华闻系”表面上的终极平台,人民日报社占股94.97%,广联只在其中占股3.77%,而且以一纸委托,将微弱股份的表决权让渡报社。

这显然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安排。此后多年,业内理所当然地认为华闻控股是人民日报社全资企业,广联顶多是报社另一家子公司,个中玄机甚至令后来的中海集团产生错觉。

这当然只是欲擒故纵。因为,王政将“华闻系”资金运营和实际操作放在了广联控制力大得多的上海新华闻。

在日后的股权收购中,部分以华闻控股名义买入的资产亦有背书,以协议约定由“华闻控股替上海新华闻代持”,其中包括以华闻名义购入的传媒项目。这些代持协议同样在日后为中海集团收购带来麻烦。

早在2000年11月,新华闻即于上海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广联和广西新长江各占50%,华控成立后承接新长江的股份。

这个“子在父前”、“子大父小”的事实,令人足以想见王政随后在北京成立华闻控股的用心。知情人士介绍,无论是新华闻还是华闻控股,其初始资本均来自广联此前与华闻总公司联手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新的“华闻系”架构下,广联总裁王政担任了华闻控股副总裁,负责日常经营工作,同时向人民日报社、华闻控股和广联的董事会负责。北京成为日常经营管理中心。

在“一托三”的基础上,报社派了主管经营的副社长担任华闻控股董事长,事业发展局局长担任华闻控股总裁,而将华闻控股的管理主要交给了广联团队,广联的管理班子基本平行延用进入华闻控股。

为了方便资金调度,王政很早就学会了使用信托工具。2000年10月,广联入股厦门联合信托投资公司,随即发现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同样精于此道的新疆德隆集团。

经谈判,2001年中德隆拱手出局,2002年初王政将厦门联合信托迁址上海浦东,改名中泰信托。注册资本5.166亿元,其中广联占20%。 “华闻系”此后的大量关联融资,都通过这个平台以债务担保、委托贷款或者定向发行信托计划等方式实现,卷入上海社保案的那笔10亿元抵押贷款,同样是以中泰为纽带。

早在1996年初,广联亦曾收购湖北楚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想必是为了方便当时的粮油豪赌。至2003年4月,由于监管不善,楚天期货高管透支交易亏损近千万元;次年,王政即将其迁回上海,改名华闻期货。

此后,直至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漫漫熊市,金融资产价格亦渐入谷底。“华闻系”则不但照样贷得巨额贷款,杠杆手段也越发纯熟,遂四面出击,大肆收购金融资产。

“当时我们和王政,简直都走火入魔了。”他的一位创业伙伴回忆道。

2002年初,上海新华闻零成本收购沈阳信托,增资改名弘泰信托后却难以通过监管审批,2004年遂将股权转让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下半年,华闻介入广东证券几乎成功,但在尽职调查中发现国洪起案等问题。王政紧急止血,以中泰信托名义,将收购目标转移到深圳大成基金管理公司。

几经波折,终于在2003年12月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中泰信托成为大成基金大股东,2004年1月改组大成基金董事会和管理层,而后以其为平台盘活此前投入广东证券的资金,于2004年底实现安全退出。

2003年底,上海新华闻出资7000万元持有中再财险8.75%股份。这是王政首次和张荣坤站在同一个资产平台之上;同期参股中德合资人保健康险公司,则显示了“华闻系”团队与人保集团的固有渊源。

2004年,“德隆系”危机爆发,国内金融业的大门随之闭合,王政却认为获得了拓展金融版图的难得契机,先后又控制联合证券、参股国元信托。

2005年底,王政的金融野心达到巅峰。在广东发展银行的重组角逐中,华闻控股一度成为法国兴业银行的盟友。一轮博弈之后,2006年初,宝钢集团替代了华闻的位置,法兴组合最终败于花旗―人寿组合。

王政一意向“金融控股”挺进,在大股东中一度颇存异议。以丧失广发行重组资格为标志,华闻控股的高调金融扩张更引起广泛担忧。

铤而走险

2001年之后,“华闻系”在金融扩张的同时,也参与了多家传媒平台。其中较为重要者,包括控股深圳证券时报及全景网、巨潮网、收购陕西华商传媒集团,以及在江苏创办江南时报。

然而与其在金融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刀阔斧相比,王政的传媒投资分散而规模小,精力投入也难以保证。

知情人士介绍,王政的核心经营团队,主要集中于金融领域。王政本人早年在报社也未以业务见长,商业兴趣却始终非常浓厚。

1993年南下广西创办广联之后,王政与新闻专业愈行愈远,组建“华闻系”之后,更是专注于商业运作。

身边伙伴介绍,王政从商多年,对“酒色财气”一无所好,也不喜交际,专好长时间工作,对旗下众多公司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在“华闻系”后期,王政始终保持与报社的良好关系,但其所获得的支持却越来越弱。

据《财经》记者了解,自新华闻落地上海开始,王政就一直在寻求本地资本产业的突破口。在一次实业资产的竞标中,华闻本已中标,却被本地力量排挤出局,王政向报社寻求支持,未果。

在金融业低迷时期,王政还曾构想从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接手太平洋保险和交通银行的股权。这个与重组广发行同样大胆的计划最终同样落空,原因据称是“华闻系”缺少过硬的资产,令上海方面难以信任。

在发展后期,面对越来越强烈的内部争议,王政团队部分人也一度建议通过引资的方式脱离人民日报社,但是这个动议随之遭到否决。

“华闻走到这个时候,进一步,退一步,都已经很危险了。”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后总结王政的教训时表示。

这种危险,终于伴随着王政本人的进一步异化而爆发。社保案所暴露的事实证明,他终于以“更直接、更有力度”的方式,进入上海政商平台。通过行贿上海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他如愿进入上海本地资产平台新黄浦;通过将之子陈惟力揽入公司旗下,他终而得到刻有权贵资本烙印的社保违规贷款。当此时,社保案的大幕已即将拉开。

******

人民日报社与广联,正是王政大展金融宏图的两个支点。2008年4月,一纸董事会决议,让广联回到了一个特殊的零起点。资债两清后,这仿佛是一个手握4.77亿元资金的新公司。

篇9

The theme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ld guidance strategies

Wang Hui-yan

Abstract: The child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science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children'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At present, the widespread use of kindergartens in our city "experience, explore, exchange," the theme of this course,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and found that teachers of science education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ncept of encouraging change, organizing, directing the activities of scientific inquir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creas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goals, activi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heme of activities, active and effective use of various means and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desire to scientific inquiry and curiosity in the hearts of young childre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the science of planting the first seeds.

Keywords: theme background; science education; guidance strategy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兴趣,并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随着人们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如何抓好科学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是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时展的需要。幼教改革十几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与分析

1.存在问题

⑴ 目标把握不准确

在主题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探究目标不具体、不明确,致使在组织指导上出现了偏差。如:材料的提供未能起到支持幼儿探索和发现的作用、提问没有指向核心目标等。中班主题活动《谁会飞》,其中《会飞的纸屑》是一个很有趣的探究活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但如果老师对目标把握不准确,就会影响探究活动的有益性。孩子不会去探究感知摩擦生电的现象,而把兴趣点放在玩纸屑、看到纸屑飞起来很开心上。又如:在一次大班的活动“有趣的镜子”中,教师制定的主要目标是――感知镜子多次反射的科学现象,她为幼儿提供了用两面镜子粘成的书、玩具狗等,引导幼儿猜想并实验:折叠“镜子书”后可以找出几只小狗?在幼儿实验中,老师提出一些问题:你们看到了几只小狗?为什么会这样?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镜子是什么样的?由于教师的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幼儿的探索成效不大。在观察幼儿的实验后我们发现,镜子书的角度大小,与反射出的小狗的数量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镜子书的角度越小,反射出的小狗数量就越多。但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太大,指向不明确,导致提问及指导存在偏差。

⑵ 活动组织欠有效

①活动过程缺乏探索性。目前,许多幼儿园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表现教师讲解演示多,幼儿的自主操作少,幼儿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脱离幼儿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性质及方法等实际情况,而机械单一地采用“讲解演示――幼儿验证――教师阐述概念原理”等模式。如实验活动“有趣的颜色”中,首先就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实验演示,逐一展示每两种颜色混合的原理后的结果;其次,幼儿练习操作、验证实验;最后教师阐述原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一直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活动,没有独立探索的机会。

②活动组织缺乏启发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注重讲解示范。活动一开始,教师便急于示范讲解,所用时间长、分量重。第二,过多干预幼儿的活动。教师要求幼儿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进行操作,使幼儿的操作机械化。第三,过多提暗示性的问题。如:“磁铁是不是会吸住铁制品?”“水有没有颜色”等,这些限定了答案的问题局限了幼儿的思维。

③ 知识传授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材料不规范或数量不足。如很多幼儿拥挤在一起观看一只细小的昆虫,且有些还没有放大镜;观察用的杯子透明度不够,搅拌棒太软;混合反应中液体的浓度不合理等均影响观察或实验效果。第二,操作不严谨。如实验溶液用舀或倒代替吸管,溶液按比例混合后没有预期变换;再如四种不同溶液混合,操作之前教师没有强调幼儿按一定顺序混合溶液,导致操作程序混乱等。第三,感知事物方法单一或不当

④ 原理阐述处理不当。具体表现在:第一,忽略原理的阐述。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之后,没有及时小结,帮助他们形成对事物系统正确的认识。如实验活动:“一却都在变”,教师让幼儿实验探索,发现很多事物都在运动变换的现象后,教师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及时归纳小结,进一步揭示“一切都在变”的道理。第二,阐述的原理不严密。如:主题活动《会飞的纸屑》,教师在表达物体摩擦起电吸起碎纸的现象时,用“沾”、“粘”、代替“吸”,这种表达歪曲了客观事实。第三,原理阐述缺乏可接受性。教师原理的阐述过于成人化,幼儿难以理解接受。如:实验活动“喷雾器”涉及大气压的原理,教师把这些抽象深奥的原理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孩子。

2.原因分析

⑴ 教师观念陈旧,科学教育意识薄弱

幼儿科学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教育的新内容,这需要教育者以全新的观点予以看待。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对幼儿科学教育内涵的理解片面,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采取“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即用旧模式套新内容的做法,虽然换了主题课程,而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同时,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⑵ 教师组织水平有限

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其科学教育的质量,而科学知识、经验和科学教育能力是构成教师实际教学组织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水平有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经验缺乏、科学教育能力低,许多教师不能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等来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教师或袖手旁观或盲目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活动效果。

二、途径与策略

1.更新观念,增强科学教育能力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随时随地的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指导能力。

⑴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过去由教师去确定选择讲什么,因此所讲授的教材内容相对狭小且容易应付,现在幼儿成为科学探究主体,他们就可能会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向幼儿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担当起类似资源库的角色,幼儿有问题时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只有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运用多种渠道去学习、充实,扩大知识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才能更好地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评价幼儿。如:大班下册第二个主题《绿野仙踪》里,指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哪些树会长叶子,这就要求教师观察更多种类的树,需要翻专业书、上网搜索资料,了解叶子的构成、单叶、复叶以及树叶的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等大量的知识。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一名“科学发现者”,就像幼儿一样成了“科学迷”,变的更加关注生活,更加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发新的思考。

⑵ 教师要学会与幼儿共同探讨

在遇到幼儿有问题时,教师尽量耐心解答,或和幼儿一起探究,如果问题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也不要随意编造答案来应付,而是应该告诉幼儿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并且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进一步探究的途径,例如:如何查找相关的资料等,为了及时应付这些“小科学家”提出的问题,除了利用有关科学的教材和幼儿一起进行实验以外,教师还积极主动地在“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小实验”等书籍中选择一些可以进行探究的、幼儿感兴趣的并且能够操作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探究。

⑶ 教师要树立新的资源观

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其实,这些资源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只要留心收集。比如:废弃的笼子、玻璃瓶、各种各样的瓶子、各类绳子、纸张、图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温度计、电筒、天平等实验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2.创设环境,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⑴ 师幼互动,共创主动学习的环境

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在“车”的主题中,教师和幼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车”的资料。要想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就的让幼儿亲自参与收集、布置。于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把家中各种汽车带到园里。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汽车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走进活动室,随处可以看到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玩汽车。幼儿通过与环境、教师、家长的互动,不但获得了对车的认知,也为他们以后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做好了铺垫。如:在给自己的汽车写生后,把它剪下来贴在主题墙上;比赛谁的汽车跑的快,怎样才能跑的快等。由此可见,只有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和布置,幼儿才能在活动中主动使用材料进行观察、探索、创造。

⑵ 开设区域,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把自然角、科学区设在活动室或走廊上,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自己决定是否参与探索,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自己决定探索的内容;自己决定时间的长短,自己决定探索的方法,没有教师的设问和指示;还可以自己决定与同伴的协作关系等。科学区的内容首先要考虑与主题相结合,开展一个新主题,根据主题目标,想一想,在这个主题里,我们的科学区可以投放些什么,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等等。比如中班下册的主题有:我真能干、桥这一家子、花花朵朵、我想飞、花木兰,我们一听这些主题的名称,就能想到提供相应的实物、照片、图片等。对于一些不明显的主题也没关系,可做一些常规的创设。如:幼儿园真好,在这个主题里教材中找不到科学区的提示,这时我们可以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探索材料:磁铁、海产品(各种贝壳、海螺)、各种镜子、各种颜料、电池、塑料绳、毛线、小电珠等,它们可以成为科学区的常客。在科学区中,孩子们轻松、和谐、没有心理压力,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就会聚精会神的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与展现,他才能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那种成功感、惊奇、自信是不言而喻的。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自信、创新精神也是不可低估的。

3.精心设计,优化科学教育效果

一个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须体现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与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两方面。

⑴ 活动方案具有可行性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制定应围绕科学教育任务,以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为依据,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活动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材料提供具有实用性。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做到:1)提供的材料必须紧扣活动目标。2)材料应具有典型性。如:认识皮包,除了提供常见的皮包外,还可提供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不一的各种皮包供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建立完整而全面的概念。3)材料的数量应满足幼儿观察或操作的需要。

②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问题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通过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与发现。教师问题设计应注意:1)问题应避免过于笼统或过于凌碎。2)所提问题应紧密联系,步步深入。如:认识磁铁,可设计:问题一,“请你玩玩桌上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二,“是哪块东西吸住了哪些东西?请你试一试、想一想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为什么?”

③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活动类型其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如:观察活动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设计观察活动必须以观察为主,同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实践法等。象大班的种子的传播活动,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不同特征,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结合图片讲解不同的传播方式等。

⑵ 活动组织具有有效性

有了优秀的活动方案,还需要老师对活动的有效组织,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科学教育本身的特点,组织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情绪要有感染力。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别出心裁的把一件玩具放在自己口袋里,一边用手按着口袋一边神秘的说:“我的口袋里有件东西,谁想来摸摸”?结果很多幼儿争着摸老师的口袋,活动的气氛很热烈,幼儿积极性很高。

其次,语言要有激励性。由于科学活动知识性较强,幼儿需要保持一定注意力才能完成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常用的语言有:看看谁最能干,发现的问题最多;看看谁想的办法最好;看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东西找出来等等,尤其在困难面前,教师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②教给学习方法,促进能力发展。幼儿的能力是在其运用一定的方法不断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学习方法是促进其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学习方法包括:认知方法和操作方法两种。例如认知方法,教师可以应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进行指导,并结合动作示范,如: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看一看,是什么形状;闻一闻,是什么气味等指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感知方法。

③提倡发现学习,培养探索精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发现学习”法,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鼓励幼儿质疑。丰富的物资环境是幼儿发现学习的基础,而良好的精神则是幼儿培育智慧的前提。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为幼儿创设环境自由观察蚯蚓,在观察中幼儿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哪一端是蚯蚓的头?蚯蚓的身体是软软的,为什么会松土?对于幼儿的疑问,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并和幼儿共同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究精神。

4.挖掘资源,丰富科学活动内涵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了解科学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科学等,这些科学意识与情感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

⑴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在晨间活动中,一些孩子对泥地里的一株小树苗发生了兴趣,几个人围在一起观察它的茎、叶子,然后在议论:“树会吃饭吗?”“会啊,不然怎么长高呢?”“那它嘴巴在哪呢?…”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老师随手把小树苗连根拔起,让孩子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树根的形状,从此知道了树的“嘴巴”等等。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出现类似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铺捉,及时发现,鼓励探索。

⑵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

除了科学区外,园里还可以开辟饲养角、种植角、科学发现室、科学桌等。投放丰富的科技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开展个性化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发问”、“求证”,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启蒙。同时,在空间上,我们还可以挖掘家庭、社会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科学资源,比如:走入大自然、和家长一起种树、到农场掰玉米、摘橘子、挖笋等等,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观察动物、植物与四季的变换,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与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还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消防队、牛奶加工厂、去海底世界等,让幼儿走进社区体验生活,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给人们带来的便捷,探究科学的欲望会在孩子心中油然而生。

三、几点启示

①生活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科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轻松感受。

②主题活动中,注意科学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整合。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与体验来探究科学。

③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要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还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个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不同儿童特别是能力差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用热情的心去思考,用真实的情景去感染,相信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定能展翅翱翔在科学的蓝天上!

参考文献

[1] 幼儿科学教育新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