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1 20:09: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校本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校本课程

篇1

一、实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因素

1.以语文课程角度开发校本课程的选择空间

(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要求我国使用教材统一化,但是同时要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此基础上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那么高中语文课程在多种要求下需要做出的改革要满足以下两方面:

第一,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结合语文课程的发展与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在此基础上落实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自主选择权力。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空间基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在制定教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空间,使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使语文内容具有创新性,将课堂上与课后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一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校本课程注重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从而开发出适合学生特征的课程,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教育价值。

2.以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需求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趋向多元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知识与涉及面要求是非常广的,所以就需要校本课程中具备多元化的领域知识。所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应满足以下两方面需求:

第一,校本课程中语文文章的选择要注重现代性与艺术性,但是也不能忽视文章本身的哲学性与文化性,选择文章的角度要基于学生素质发展与文化素养视角。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区别于陈旧的教学内容,所以在知识量的设置上要做到少而精,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满足各个阶段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要求。

(2)学生对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趋向多元化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来说已经趋于成熟,所以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多元化的,并且主动学习与参与意识还是非常高的,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协同合作、小组探讨以及完成课后实践活动或参加各种比赛,这个阶段的学生愿意主动接受语文知识,可以是讲座、论坛以及参观等形式,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课程教学,以满足学生对校本课程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以语文教师落实与开发角度衡量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

(1)语文教师落实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以学生需求为主

教师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对相关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补充以及活动的方式的增加,或者是将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分离,也能够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最终开发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内容以及跨学科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校本课程中采用新编制内容,也就是开发出语文教学的新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深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拓展。

(2)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为主

高中语文教师在落实课程教学的时候主要以适宜的课程开发内容为主,这也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那么教师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对文学领域的偏好,掌握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程度。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建立在高中语文课程健康发展与课程进度要求基础上。

第三,充分应用学校能够提供的语文开发资源,利用学校语文教学优势。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

1.探索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点用以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资源意识在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将所有语文课程资源视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利用资源,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本地、本校以及即时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将这些教学要素适时的编写到校本课程教材中,使语文教学能够与现代化信息社会中的生活轨迹有效衔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且学以致用。

同时,校本课程中要注重语文实践课程的编写,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协作以及探索能力,使学生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领略语文知识并将其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2.高效利用学校传统优势资源用以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国民精神得到传承

区域性文化特性对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是资源的完善与特色教育的实现,所以地区间的民间文化、传统特色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编写地域性特色教育课程教材,使语文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效衔接,使国民精神得到沿袭。每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历史名胜、山川园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民间艺术、以及民风民俗都是独特的校本课程开发资源,所以学校与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可以尝试添加一些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的文化意境,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了解国民人文情怀,使学生的精神底蕴得到完整的构建。

3.科学开发多样化语文校本课程用以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需要

(1)主题类型校本课程开发

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以横向拓展为主,进而对多元化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使校本课程的结构、整体得到优化,使其能够延续可持续发展的研发方向,以此能够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系列课程,主题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也有针对特殊知识面进行纵向拓展的开发形式,这种对某一知识领域进行深化与信息整合的开发方式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别学生对此知识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开发

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是将语文教材作为圆点,进而向圆点周围展开辐射形式的研发,以此编写成系列教材。学科拓展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规律基础上,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为重心,有效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与编制,这种系列教材能够稳固学习基础,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要求,是教学进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验)》[M].人民教育出版,2003.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2003.

篇2

“瞧,这是我们四(6)班王老师给我们开设的微课程《有趣的魔术》,可有味道了。”

“王老师给我们四(5)也上过,我们也喜欢《有趣的魔术》。”

“快来看,这是我们班的黄老师和微课程《微电影之配音》。你们知道吗?上次我们学的是给动画片《猫和老鼠》配音,你们没有学过吧?”

“我们有《趣味24点》,还有《水果特攻》呢。”

……

这是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在参观新布置的微课程文化长廊时的对话。小朋友们对自己曾经学过的微课程的喜爱和自豪感言溢于表。

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微课程课堂已近两年,开设出百余节微课程,有《我型我塑》、《巧手钩锦》、《指尖的艺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钱小好舌头》等趣味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设置,引起了教师学生课堂生态的良性变化。

以往,各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仿照省、市地方课程,全校一门课程,一个内容,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或是分成高低两段)。这样的好处是全校统一,声势浩大,单方面易出成绩。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课程开发耗时费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并不喜欢。这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钱清镇中心小学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因班制宜,因科制宜,积极开设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掀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面纱。今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

一、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小”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入口小,时间短,内容精,目标微。该校开设的微课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定位尽量小微化。像该校好几位教师都开设了《趣味24点》,粗一看题,仿佛是同一堂课,细一观察,原来是迥然不同。三年级的祝教师开设的24点定位于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的应用,因为三年级数学刚教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四年级陈老师教学的24点侧重于写,侧重于算法的记录,通过算法的记录,理解运算的先后顺序;六年级高老师主授的24点则相对有难度,有挑战性了,因为他所精选的24点牌题好些需要运用分数乘除法,对习惯于整数算法的学生绝对是个考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一微课,彻底颠覆了他们脑中原来习惯的24点算法,本课学习之后,大家豁然开朗:原来24点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的微课,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每一次的目标都是比较微小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精致的,这让校本课程也微型化了。

二、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活”了

全校性统一的校本课程开发庞大费时,转变不易。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的微课程,不光让校本课程变“小”了,同时,也让校本课程变“活”了。课程开发,要让学生喜欢才行。体育张老师开始开设了一堂四年级《你追我赶》的微课,学生反应寥寥。有同学就说:“这跟体育课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叫微课呢?”结果,这《你追我赶》的微课最后只得取消。张老师在与教科室老师、组内同事一起讨论、探究之后,重新又设计了一堂微课《追风少年》。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看谁能在微课上想办法追上风?谁就是追风少年。课堂上,学生劲头很足,虽然开始能想到办法的很少,但经张老师一点拨,大家如梦初醒,纷纷要求举手尝试。有的敞开外套向前跑,风把他的外套给吹了起来;有的握着红领巾的一头向前跑,红领巾迎风招展;有的女生解开自己的辫子向前跑,发丝随风飘逸;有的看到张老师准备的一叠报纸,拿起一张放在胸前向前跑,报纸被迎面的风紧紧的吹牢在胸前……这一微课当然大受学生欢迎,张老师的微课“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全体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发微课程,不变就“死”,会变才“活”,校本课程在“变”与“不变”之间越变越“活”。

三、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富”了

微课程小而美,短而灵活,适应性强,开发成本低,草根性的特点更便于牢接地气,让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其中。它帮教师们克服了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战胜了对课程开发的畏惧心理,较好的激发了教师对微小课程开发的兴趣,满足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心理需求和对课程开发的成功体验要求,使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微课程建设中来。

老师们能针对学生平时具体学习需要,进行短时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大家的思路很开阔,有结合学科知识探究、实践的,如数学学科的《巧算24点》、《有趣的数阵图》,语文学科的《趣味汉字》、英语学科的《我是英语小导游》等;有整合学科知识的,如《QQ空间》;有侧重健身活动的《快乐足球》;有注重技艺特长的《含“琴”脉脉》;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水果特攻》(生活中的水果知识解秘);有来自学生玩具爱好的《魔方》、《我爱炫酷空竹》;还有《有趣的魔术》、《微电影》等综合性课程……内容广泛,科目众多(具体见最后附表:钱清镇中心小学几年来开设微课程内容汇总)。它的灵活多变,它的应需而生,促使更多、更好的微课程不断涌现。微课程改变了以往校本课程几个课程一成不变的开发模式,它应学生需求而生,为学生成长服务,为体验成功服务,为优化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多少,它就有多少;教育教学的优化要求有多少,它就有多少。微课程,让校本课程越来越“富有”。

四、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趣”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首先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微课程变得更有趣是该课改研究的一个重点。英语黄老师设计了一堂三年级《英语单词一家人》的微课,family中有daddy、mummy、brother、sister、baby五个单词,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课且有别于平时的英语课呢?黄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她把这五个单词一家人与五个手指结合起来,让学生推荐哪个手指当谁daddy,哪个手指当谁mummy…….并说明理由,学生兴趣盎然。更绝的是,进而她又让大家把这些人物画在自己相应的手指上,边唱歌曲边用手指表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堂微课下来,也许,这几个单词学生并不个个能读得准确,但课堂上洋溢的趣味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学习的兴趣会渗透到其他课堂。

五、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群”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微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开发,逐渐积少成多,结小成群了。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微课资源,学校教科室组织老师进行研究、讨论。有道是独木不成林,一课难称雄。学校决定整合、提升微课资源,把相同、相近、相似的微课整合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渐次上升的微课群,使短小精悍的微课更有深度和广度,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有不同老师开设同一内容,但目标定位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可组合成群。如前面所述不同老师开设的《趣味24点》。

有内容不同,但学科上颇为接近的微课,可组合成群。如《精彩签名》、《钱小好舌头(绕口令)》、《趣味字谜》、《玩转汉字》、《动画成语》、《对子天地》等都可汉字有关,可组合成《神奇的汉字》群。

篇3

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与认识,想妄论于此,与大家交流。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一词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等人在1973年一次讨论课程的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不过当时他们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到了1979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其实也是教育制度内权限与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校本课程应该是立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从学校的本位出发,充分整合学校及周边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拓展性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既然是课程,当然,有相应的教材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种校本教材的定位与开设该怎样界定,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有些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从一定意义上讲游离了校本课程的实质,完全是为开发校本教材而编写教材,充其量,可能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或充门面,其意义并不是很大。如,有的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物理奥赛读本》,其内容基本上就是一本习题集,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来进行物理学习,这无异于给物理课增加了一个课时。再如,有的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史记)读本》,编者从《史记》中精选了一部分选文,并且对选文的重点词语做了注释,对选文也提供了参考译文,本来,现行的几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有《(史记>选读》的选读教材,再弄一个《(史记)读本》就有点重复了,可当我们仔细翻阅这本教材时还发现,编写者还精心设计了自读训练题目,分别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展”三个栏目,其中“自主学习”两小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合作交流”两小题,分别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与概括,“探究发展”两小题,分别考查断句和翻译。对此,我们有些怀疑,认为这是典型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集。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想法,我们通过网络搜寻发现,这些文段全部出自近几年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这种校本教材真得令人啼笑皆非。在与一位某校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朋友座谈时,他很真诚地对我说:“什么校本课程,真要像上级要求的那样校本课程开发出来又有什么用?它能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吗?只要与高考无关或关系不大,学校就懒得花钱印这种教材,学生更懒得上。”真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啊!如果真是这样,那倒不如干脆不开发这种校本课程,学校花钱不算,老师还要弄虚作假,如此这般,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

篇4

校本课程体会

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发展同学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学校在每各周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开设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种类特别多,有微机、田径、美术、书法、折纸,还有关于科学研究和发明的……很新奇,同学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报名。

我报的是“研究性学习”,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研究的是植物和动物,老师告诉题目,然后我们在家里查资料,然后再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观察。我们去海上公园观察生机勃勃的各种植物,到花店观察缤纷艳丽的各种鲜花。回来之后我们一起交流,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可以通过亲身感受,让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上的连在一起。也让我更多的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通过校本课程,我们扩大了知识面,了解到了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校本课程太有意义了,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89-01

经历了第一轮的探索,我省新课程改革带着成功的甜蜜和失误的苦涩进入了第二轮。作为基层学校新课程实施的亲历者,三年来,笔者参与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就我校和周边学校的情况来看,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较高的热情,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下面仅作简要分析。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校的认知水平制约课程开发

由于以前单一集中的课程体制的长期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学校和教师习惯于僵硬的执行国家课程的指令性的要求和规定,工作被动服从依赖性强。在思想意识上,把自己视为国家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实施者,缺少课程开发意识,缺乏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这种情况下即使参与了课程开发,也是用开发的课程材料去迎合国家课程的要求,而不是去实现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的培养目标。这是教师开发课程的最大障碍。

2.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偏差影响了课程开发

经过三年的实验,一些教师和学校在理论上已经对校本课程有所认识,但在操作层面却混淆了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区别,所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囿于编写教材而已。其实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的、能够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计划,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三是课程内容(学科教材)。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着一提校本课程建设就是简单地等同于编写校本教材的现象。许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开发,其实只是在编写学生阅读文本而已。许多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就是十多本教材,而从教材的要求来说,它又不一定完全符合作为校本课程的要求,只能说是一种人文读本和科技读本。可见,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的偏差影响了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凸现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

现如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任何课程的实施都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以学生需求为根本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需经历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动态调整等程序,其核心应该是需求调查。但一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不注重学生需求,也不进行需求评估,代之以一些行政指挥式的操作。一些学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注重教师力量的整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力量散点分布,力量分散,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处于无序状态。还有一些学校,不关注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发展的立足点、学校的教育理念都不甚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助于学校与学生的高层次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观念

教师正确的课程观和对校本研究的自觉性是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成功的前提。但目前大批的教师素质还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因此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师资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纠正偏差提高水平的前提。通过培训,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更加明确校本课程的定位,让学生、教师进一步理解校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使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参与者都能树立崭新的校本课程开发观,从而产生校本课程开发的强大动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地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各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主体,包括学校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等。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应宣传发动家长和社会周边人群,发挥校外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学校之间横向联合,或者与其他科研机构联合,以减轻学校的开发压力,提高开发效率。

3.展现学校自身特点,发掘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以学校的教学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学校课外活动的形式存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直接服务于实践、改进实践,特点在于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结合学校及社区的独有资源进行。

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尽管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相信经过各方努力,定会使校本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篇6

1.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新一轮课改中,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一种生态系统。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打破了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消除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距离感。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教师的任务是借助现成的教参讲授教材,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形成反思态度和反思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师培训要“以校为本”,并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教师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有力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教师课程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笔者以为应坚持“以校为本”,校本培训应是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培训中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可采用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和开发过程中的边学习边提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主要是让教师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一些基本知识。在校本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研讨活动,随时解决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信这定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继承学校优秀传统和已经形成的特色,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现有资源,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创新,进而形成办学特色。

1.学生发展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阶段——“需要评估”中,要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在这些研究工作中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关键环节。要综合考查学生兴趣、特长,学生发展意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想。

2.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传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现在很多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养成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统项目、特色项目。这些之所以还不是课程,还不能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所缺少的是把它们放到课程的概念下去开发、实施。

三、整合、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1.在校内,教师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资源。

2.在校外,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应作为最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基地被开发和利用。充分地利用社区的一切人文和自然资源。校本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优势、传统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7

参加本次置换脱产研修培训,聆听众多教授讲师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内容的讲述,既加深了对教育工作性质的了解,又掌握了更多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李波教授《民族地区课程与教学改革》、葛大汇教授《课程教学研究专题》、王鉴教授《中国西北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三位老师相关课程的讲授,以及课堂上组织的小组讨论把我的思维带入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及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传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就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略作论述。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概念的界定

“校本课程开发”于1973 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上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and Mcmullen) 两位学者首先提出,此后便得到了广泛响应。学者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界定,以下将几种常见的概念摘录如下:(1)菲吕马克: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2)麦克米伦: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该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3) 张嘉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通过对概念的考察,可以得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是一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教研人员、课程专家,甚至包括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二)校本课程的分类

依据学校的现状和当地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认为,校本课程可开发六大类课程。

(1)学习拓展性课程。内容可选择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应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学科竞赛、查缺补漏。

(2)科技探索性课程。内容可选择航模制作、无线电控制、电脑网络连接、天文观测、地理探险、环保、化学、生物工程等等。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当今科技发展前沿,既贴近现实生活,又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3)学习、生活技能性课程。内容有摄影摄像、园艺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服装设计、家政服务、安全救护、公共资源使用与检索等。

总之, 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文化、学生与自我等四个方面, 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我以为校本课程应围绕以下五个原则来进行开发: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校本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地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发掘能够开放学生头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课程。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的学校课程予以分析、总结,根据面临的教育发展新要求,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修改或研制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课程资源,又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体现必要的超前意识。

3.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课程实施与评价,必须自始至终以具体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才能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特征。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强调的是普遍性、基础性。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而在现代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需要的是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 能够及时接收现代信息,很快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人才。显然, 国家课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全面支撑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校本课程能够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的缺陷,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同时能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突出学校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能够有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办学中拓展与丰富某一个性化教育要素的行动。建设学校特色就是为师生进步、学校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对内凝聚人心,明确方向,挖掘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巨大潜能,扩展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外可以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所以要形成学校特色就必须首先关注课程的差异性,校本课程最能满足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一种具体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重视学生智能结构类型的差别,使不同类型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成为适合学生的教育。

(三)开发校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观念意识、政策体制和教师的专业素质三大方面的内容。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以下新的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以教育专业发展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内发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途径是全方位的;教师应结合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增强学习与发展的针对性。开展校本课程不仅能累积获得实践经验,而且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以充分了解学生为前提,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安排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课程观念的转变如民主观念、合作观念、创新观念,更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养成。对教师而言,这既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种机遇。

(四)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实施注重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适应未来社会。

四、校本课程案例分析

这里主要介绍培训时我们小组讨论的一个案例。在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时,我们是根据学校和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来确定的。学校在任何一次大型会议上都把加强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再者现在对环境保护、食品中毒等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都比较重视,结合这些情况我们把主题定位为《安全与自救》。

在安排具体课程内容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季节来进行安排的。比如春季是传染病和火灾多发季节,我们就在3月—4月安排传染病与火灾预防和自救方面的内容;5月—7月安排食物中毒、溺水、洪涝灾害的预防和自救等方面的内容;9月—10月安排消化道疾病、运动受伤的预防和自救等方面的内容;11月— 12月安排交通安全、煤气中毒的预防和自救等方面的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在火灾预防和自救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安排两次课来进行。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80-02

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国家将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预示着校本课程在今后将成为广大中小学的课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成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大亮点。

一、校本课程的界定

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实施的全部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评估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它强调以学校为本位,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从课程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讲,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因此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发展状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照顾到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本土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评价者,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依据学校的特点,本校学生的个性特征而开发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繁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特长来学习这些课程。校本课程是伴随着学生的自我成长不断发展与丰富的,课程即教育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

4.有利于促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以往学者专家对课程开发的垄断,所有与课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均可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这样,学校成为课程设计的权力主体,使得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

5.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学校特色体现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充分体现出了学校的独特性,扩大了学校在课程上的主动权,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开发和创新,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等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学校来说,应通过开展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对教师来说,要进行自主学习,多阅读一些关于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与报刊,以获得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启迪。

三、校本课程的分类

依据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可开发六大类课程。

一是学习拓展性课程。以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基础,开展与这些基础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竞赛,查漏补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是科技探索性课程。内容可选择制作飞机模型、无线遥控玩具、网站制作、软件开发、天文观测、地理探险、生物工程等等。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艺术欣赏性课程。内容有电影、电视的艺术欣赏,中西方美术作品欣赏,舞蹈、音乐、书法、文学欣赏等。目的是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四是生活类课程。内容有社区服务、植物栽培、家务劳动、学习安全生活常识等。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五是体育类课程。可选择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也可以根据本地的特色开发一些体育课程,使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

六是报告、实践性课程。内容有学科教学、心理咨询、价值取向、职业辅导等为主题的讲座、校外人士辅导及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文化、学生与自我这四个方面,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满足不同学生的生长需求。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

1.“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教学即教室三面墙全部设为黑板,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前后的黑板,均被分为八块,侧面及走廊墙面的黑板均被分为十二块,每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一块小黑板,余者或以小黑板为补充,或以水泥地面为黑板,作为自己的展示空间。学生在上面默写、作题,增强了透明度,强化了竞争意识,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便于老师纵观全局,集体讲解,在第一时间反馈订正。杜郎口中学是让学生在黑板默写,学生互相交换、当场批改。学生把默写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由学生互改,既让学生多了几分学习动力,又让学生在批改他人的作业中又得到一次提高,它更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因为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需要,特别是被同伴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是老师可利用的教育助手,所以这块被学生占领的小黑板,就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大舞台。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包含“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主动参与;促进和谐发展”三项课堂教学要求;“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备课预习;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六个环节。每节课要求教师讲解不多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超过35(分钟),简称为“三三六”或“10+35”模式。

2.杨思教学模式

杨思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让中差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目的: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当堂训练、批改。布置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3.蔚县剪纸艺术

蔚县剪纸知识体系方面:蔚县剪纸概述;历史沿革:剪纸起源,初创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阶段,鼎盛阶段;制作工艺:剪纸的分类,制作流程,艺术特色;通过这三个板块,学生能够理解或掌握蔚县剪纸的历史沿革和剪纸工艺等知识。教材结构方面:教材共有十四课,每课有确定的教学目标,图文并茂的正文,相关知识的拓展,课后作业练习,这些就是蔚县剪纸教材的结构特点。课程内容包括:戏剧人物脸谱,文物古迹,皮影,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等。学生的剪纸也富有创造性,造型生动活泼。教学过程:请教当地艺人,力求客观全面真实准确。

蔚县剪纸艺术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沈玉顺,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9

那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校本课程,我选的是合唱,因为,我觉得合唱是一项很好的选择,第一:学习它可以让我的歌声变得更优美、更好听。第二:因为不是自己在唱,而是一个集体一起唱,可以增加自己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如果参赛了,可以锻炼我的意志。爸爸也对我的选择很满意,他说学习合唱可以为未来打基础,万一要表演的话还能有个拿手的特长。

于是,我们就结伴进入了合唱教室,唱歌之路就此开始了。

每个周五的下午,我们都会去合唱教室唱歌,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我们每天都很开心。

在合唱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和老师渐渐的也熟悉了起来,我们的老师姓魏,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头发,苗条的身材,和一口美妙的歌声。她带领我们合唱团唱歌,有时候我们调皮,他也会严厉的批评我们,有时候也会调皮的和我们开玩笑。现在,我虽然已经离开合唱团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依然记得魏老师的模样。

在合唱团的这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此起彼伏,有时候开心,有时候难过,有时候后悔,开心是因为我们的歌声得到了老师的大力表扬和赞美,难过是因为我们的调皮而惹老师生气,后悔是因为在合唱团没有多少比赛,后悔报了这个班。

每天,我们坚持不懈的练歌,嗓子有时候累得说不出话,只是为了参加一个比赛,有的时候,我真想放弃,但是,为了比赛,为了成功,我们只能这样练着,一日复一日,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当我们参加了唱红歌比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往日的不开心和辛苦,全都消散了。

在合唱团的这些日子里,我成长了许多,也学习了很多,知道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合唱团,谢谢你,给了我歌声的基础,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校本课程我最棒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于小珊

校本课程使我们学校独有的一个课程。每到星期五的下午,各班的学生都会汇集到不同的班里去。我们打球的打球,画画的画画,练书法的练书法,学编织的学编织。每个礼拜五的下午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今天,我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校本课程班—国画班。我一直非常喜欢国画,因为画国画不仅可以一步步的提高我的国画技术,还可以加强我的修养。

老师要讲的内容可真多呀!他的话就像自来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哗哗”地向外流。终于,老师说:“下面,大家开始画吧!”没等老师说完,我便胸有成竹的画了起来。

我照着老师说的方法画,大笔一挥,画上便出现了两朵怒放的牡丹。我又浓墨重彩,画出了两个枝。我举起手,小声叫着:“老师,老师!”老师应声过来了,他看了看,说:“整体不错,就是花儿太拘谨了。”我明白了,又拿了一张宣纸,开画了。这次,我没有那么急躁的草草了事,而是一笔一画的仔细勾画。我心里默念着老师说的要点:画牡丹要用中锋,颜色不要太重,不要太艳;老枝需要浓墨、要粗,给人一种凸凹不平的感觉,而新发的枝要又细又直,颜色还要淡一些……很快,我就画出了一支开的正艳的牡丹。

画完之后,我又叫老师过来,老师诧异的说:“这是你画的吗?是我给你的示范吧?你太棒了!下课休息吧!”我高兴的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奔出了教室。

放学的时候,我的心里还甜滋滋的呢!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滕媚如

我有一个美丽的学校,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尽情欢乐尽情学习。

学校里开设的校本课程可真不少呢,写字、画画、体育、乐器……样样具备。我们在快乐的学习时也在不停的体验中。

在我的年级里,主要为实践活动,如做寿司、做水果沙拉、开设跳骚市场,让同学们足足吃了个“大饱饭”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是那次做寿司,有两位老师教过我们做寿司。有一次我们的林老师教我们做寿司,可是有的同学并不会做,怎么办?老师急的满头大汗。会做的同学在一旁“津津乐道”的做着,可不会做的呢,带着材料,只能干看着别人享受着快乐,心里走过一丝寒意,可林老师呢?林老师是个大学生,什么稀奇的事没有见过。她把那些同学安抚下来,自己找了一副手套,坐下来慢慢的教那些并不会做寿司的孩子,声音温柔而甜美,好像一位妈妈在认真的教诲自己的孩子。我顿时眼前出现一层薄薄的雾,因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如何融入我们的心里,和我们成为朋友,如何和我们一起去感受着一份丰收的喜悦。

在一次次的校本课程中,同学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体会了作家、画家、厨师和音乐家……的种种快乐和烦恼,体会了名人的辛苦和乐趣,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有趣的生活也在随时的陪伴我们。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卜淞杰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举办了校本课程活动,它能使我们学到许多知识,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里一边玩一边学,体验校本课程带给我们的欢乐。我参加校本课程是手工剪纸,老师教了我们剪牛、企鹅、金鱼和蝴蝶等,内容精彩富有风趣,在老师的精心开导和鼓励下,我们做的栩栩如生。完成后,老师会让我们把做好的放在多媒体前,给大家观赏,算得上是分享吧。

校本课程不仅能带给我们欢乐,还能让我们学习新知识,以前不会的现在都会了。也不用报那些令人厌烦的复习班 ,业余班什么的。让孩子们摆脱家长的约束,校本课程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的便可以抛在一边,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发挥。校本课程有多类,琴棋书画运动等总有一样是自己热爱的,无压力的做自己喜欢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这也比较合乎我的性格,“做事喜欢低调嘛!”

哈哈!我喜欢校本课程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无压力完全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欢,所做的那份愉悦吧!就像我平常喜欢写作,喜欢把我的快乐、幻想、对大自然优美风景的感叹,我小小的烦恼······用文字去表达,或感叹或释放,总会表达的淋漓尽致,但真正让我为比赛的征文而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灵感顿失。这是我喜欢校本课程的主要原因吧!

感谢金海岸小学,感谢老师们,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总算还给我了一个没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一项课程,让我能感觉来自内心真实的愉悦!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张心盈

学校开展了许多校本课程,同学们对校本课程充满的好奇,但也不知道具体教些什么,便报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我和班里的几名女生都报了农民画。反正我喜欢画画,课堂也比较安静,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民画。

初来乍到,老师做了自我介绍,我们对她都不陌生,她是教我们美术的庄妮老师。她先为我们讲解了农民画的体现——农民画大多来源于剪纸、年画、刺绣,所以在造型上吸取它们的特点,因此造型夸张、变形、具有装饰性,体现出民间特色。在装饰上有的用黑色的线勾、有的用白色,还有的用金、银色勾线,使色彩丰富的画面产生和谐之美。接着她给我们看了几幅她自己创作的农民画,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农民画到底画些什么——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村过节的景象、各种家禽……一节课下来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

第二节课,就到了发挥实力的时候了——开始画画。虽然上课听的很认真,可以到自己时间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老师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画,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兔子说:“大家在这兔子里面画上喜庆的图案就可以了。”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大家很快就开始了创作。虽然一开始画的都不太好,可经过老师的指导,还是比一开始画得好多了。渐渐地也有了农村喜庆丰收的画面感了。不知不觉中也发现自己喜欢上话农民画了——喜欢它的线条、喜欢它的色彩、喜欢它的夸张。

校本课程给了我快乐,它伴我成长!

“校本之旅”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范小讷

四年级的校本课程,是我难忘的旅程。

我自小就学习乐器,曾学习过二胡,电子琴等,可到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唯独古筝,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我都一直在坚持,从没想过放弃。

要说我对古筝的兴趣,也是从校本课程油然而起的。

刚开始,我也曾顾虑过,因为我听大姐姐说:学古筝很困难,容易把手指磨出泡来。我听了以后,兴致一下子减了一半。妈妈看见了激励我说:“与其相信别人的话,不如自己去尝试一下。”就这样,我便开始了古筝的旅程。

在这次不一样的旅途中,我尝到了艰辛的酸,也尝到了喜悦的甜。总之,在那段日子里,生活就像打碎了的五味瓶一般……

在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还交了许多朋友。我知道了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在我的理解里,弹古筝就好比上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难度就会增加。

就这样,我在一滴滴勤劳的汗水中,在一次次刻苦的练习中,在一个个困难面前,终于站在了今天这个阶梯上——第五级。

当我转身看我一路走来的脚印,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但当我抬头看看上面的“阶梯’,我就会暗暗为自己打气,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加油吧!终有一天“你”会站在最高的台阶上,加油!

校本课程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刘诗语

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的一门特别课,在每周五的下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是不是听着感觉很

我们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有羽毛球、手工、电脑美术、篮球、乒乓球、围棋等等。

我选的校本课程是乒乓球,在体育馆上课。

之所以要选这个课程嘛,是因为我有一点胖啦,需要运动锻炼,再就是,我挺喜欢那个小小的球飞来飞去,尤其是有时候看那些高手们打球,太牛了,一个小球被2个球拍来来回回弹来弹去,却始终很听话地在空中飞舞,

每个周五下午,我都会特别期待地带着我的球拍和球球去体育馆。

老师先是让我们热身,然后教育我们打球时拿拍的动作要领和滑步,练好动作后我们就开始打了!

开始我一点都不会发球,左手拿球,右手拿拍,一打球没了,球拍却都没碰到球,好糗!慢慢地,学会发球了,正手打,感觉球越来越有弹性似的,越来越听话,反手打,开始有点别扭,感觉那动作像弄刀削面一样有趣。有时老师会让几个同学一起练习双打,双打时有时两人一起跑过去接球,碰到一起,结果谁都接不到球;有时两人都等对方接,结果都没接到球,这可要锻炼大家的配合协作能力。

渐渐熟了之后,我越来越喜欢乒乓球了,虽然有时打起来的时候记不住那些动作,但就是疯狂地打,打一局很长时间。

有时在家里我也会对着墙壁打,或是练习一下掂球什么的,都挺有意思。

以后每个周五的校本课程就成了我的享受,每次打完球都是大汗淋漓的,浑身轻松。大家也都去练习乒乓球吧!

有趣的校本课程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葛富元

每个星期五下午的两节课,都是我盼望已久的课程 ------ 校本课程二胡课。吃完午饭,我就早早背上二胡到学校,我总是第一名到音乐室的。

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擦拭好松香,再对对弦的音准,在老师没来之前,我们就吱吱呀呀乱拉一通,比比看谁拉出来的声音特别。然后我们有人会说:声音像跳舞、像马儿跑、像放屁屁,呵呵或者什么都不像,我们几个学二胡的同学就大笑大闹,很好玩。

等到校本老师来了,我们就不闹了,都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我们耐心地练胡基本功:拖弓子,揉弦子,谁都不敢偷懒,因为老师一直看着我们。然后是练习曲子或者学习新曲子,我最喜欢的是《赛马》,很快乐很紧张的感觉;可是我弄不太懂《敖包相会》、《豫北叙事曲》、《拉骆驼》等里面的内容。我按照老师教的去拉,声音很好听,老师说曲子里面的感觉等我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们最喜欢合奏,夸张地说是声震教室、响彻整个校园,声音很大,每个人都很卖力,一起拉曲子特别好玩。当然,也会有人滥竽充数,拉跑调调了。

天长日久,我们与老师都熟悉了。练累了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休息,会给表现优秀的同学一点奖励 -------一块巧克力夹心糖或者别的好东西,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勤奋练习。我最盼望老师会给我一个大大的A。

我喜欢民乐,喜欢拉二胡。爱音乐的小孩不变坏。欢迎来看看我们的校本课!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凌雨丛

今年,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学校的课程安排上取消了我们的校本课程选修,这令我至今对它还是流连忘返,每到周五下午总是想起当时选修课程的情景。

四年级老师让我们选修课程的时候,我看同学们有的选电脑操作,有的选舞蹈,还有的选合唱、手工……我经过考虑,最终选择了农民画。因为我特别喜欢画画,从上幼儿园我就开始学习儿童画,我经常在学习完闲着的时候画画玩,比如我喜欢画卡通女孩、画各种小动物、还有设计手抄报版面等等。可农民画我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我特别想学习一下。

大家可能以为农民画就是农民画的画,错!农民画不光是农民画的画,它还表现着明显的地域特色,更多的使用鲜艳的色彩,夸张、饱满的描述,来勾画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体现了农民的淳朴和生活的真实感。

怎么样,你喜欢它吗?下面就让我把第一次画农民画的乐趣告诉大家吧!

在第一次农民画课上,老师教我们画“鱼”。这个“鱼”一定要画的大,因为要给它装饰。我把鱼画的大大的圆鼓鼓的,按照老师的指导想象着在鱼的身子上添加了一些花纹和图形,还画了一些鱼儿生活的海底世界,然后给它涂上了色彩鲜艳的颜色。那节课,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呢。

随着后来对农民画更多的学习,我渐渐的学到了农民画更多的知识,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喜欢农民画了。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肖宸宇

我选择的校本课程是葫芦丝。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乐器,由它吹出来的曲子,每一个音符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辛酸。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听过一曲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优美的旋律,清纯的音质立时吸引住了我,迷茫在艺术世界里的我毫不犹豫地将音乐方标指向了葫芦丝。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吧,没过几天老师就让我们自选校本课程,于是葫芦丝在我的视野里又一次脱颖而出,成为了我无比热爱的课外专长。

刚学的日子里,我那个勤奋劲儿真是无人能比,课堂上我练得最多,老师的什么要求呀,什么技巧呀,我都统统记了下来;回到家里,一有时间就练习葫芦丝,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天天都沉浸在清亮的葫芦丝声里。

可是,并非勤奋就一定能成功。有一天,老师让我们练了一首曲子,难度对我们来说非常高,名叫《军港之夜》,是一首较为舒缓优美的乐曲。课堂上,我第一次知道了挫折的厉害,第一次产生了厌学的念头。为此,我对葫芦丝热情慢慢退减,有一次甚至躲在教室里没去上校本课程。老师知道了以后,放了一曲名家演奏的《军港之夜》,优美悦耳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我想起了我学葫芦丝的理由。是啊,一名真正成功的艺术家,怎能被这一点点的困难吓倒呢?我重拾了信心,又一次拿起了我无比热爱的葫芦丝。

我们学校还有许多校本课程,如足球、陶艺、剪纸、素描、书法、围棋等,可我从不羡慕别人报的校本课程。路是自己选的,抱怨、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以后,不论多么艰苦的排练,多么难的曲子,都不足以吓退我,葫芦丝这个爱好,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的校本选修——足球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吕青明

我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每天几乎都要流一身汗,一天不碰足球脚都痒痒。于是校本选修我选择了足球。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五、六年级的同学。都是去年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的,所以无论是配合还是默契程度,都非常流畅,非常棒。我们现在正积极训练,准备明年夺取冠军!

每次训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轻松,也通常会闹出笑话来。比如:守门员厉明浩,没保住球,表演了“公鸡下蛋”。还有耿乐开的门球,简直就是给对方前锋助攻……

踢足球的时候,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享受,享受着快乐的感觉。记得去年比赛的时候,我们对战连云港小学,一开始的比赛我们踢得都很艰难,让人压着打。不久我们就失球了,我们越踢越没信心。但是就在下半场开场的5分钟,我们又有了希望。对方压着我们打,我们就打快速反击,利用我的速度优势来冲击对方的防线。不久我们就收到了成效,又是一次快速反击,我跟崔洛源相互配合,很快的就打穿了敌人的防线。快到禁区了,我毫不犹豫的起脚射门,球进了!球进了!我们又有希望了,渐渐地比赛的主动权,被我们掌控了,比赛的最后3分钟,又是快速反击,这次只不过是我一个人。我面对2个比我高一个头的大个子,我冷静的选择了,人球分落,机会,我一刻也不敢耽误,抢脚射门,球进了!!!我们们绝杀了连云港的球队……最终我们获得了第5名,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我们毕竟是五年级跟六年的踢。去年是练兵,今年的目标是冠军!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球,许多国家都把它定为国球,足球在欧洲比较盛行。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等,几乎人人都会踢球,男女老少齐上阵。哪一个城市都有几座免费公开的球场,足球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大家知道吗?20世纪末的世界杯的一场比赛,最多有十万多名观众来到现场观看。大家可想而知,足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有多大!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为中国足球走上世界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校本选修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6)班 刘烁

校本选修大家俗称为校本课程,这是一个人性化的课程,不需要交学费就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里面有许多班组:英语班、数棋班、围棋班、象棋班、体育项目、音乐歌唱班等。

我在这里学的是围棋,开始是跌跌撞撞的,因为我带着同学走错了班组,本来是有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班,我当时是低年级组却走进了高年级组,大家都怪我,因为高年级组的老师很严厉。后来,我们在这个围棋班组里学到了好多的围棋知识,说二个很普通的吧:“大飞”“小飞”。

篇10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重点就是要规划什么样的课程。

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构建校本课程让学校灵动起来,鲜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诉求得以实现,让老师职业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以提升。

二、围绕一个核心

我们把学生乐享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充分尊重在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及课程取向。我们将学校现有课程的开设情况向学生做了介绍,并设计了如下问题:你想申报哪个课程?你还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课程?由学生自主报名,自愿参加。

三、成立一个团队

学校为发挥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建设的助推作用,成立了三级课程研发一个体系的团队:学校课程组、教师团队、学生。

四、打破一个传统

校本课程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上课的地点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方式,采取走班与留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做实一轮培训

课程的实施者与开发者是教师,只有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清楚了,课程建设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教师的课程培训一定要及时跟进做到位。

(1)认识课程:学校出台基本的课程框架后,引领全体教师学习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使教师对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课程:为强化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山东潍坊北海双语学校高峰校长和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课程建设报告,并组织骨干教师专程前往山东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

(3)实践课程:学校将《乐享课程》规划向全校教师进行解读,让老师们明白学校整体的课程规划,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又该怎样做.

六、建立一个机制

学校以奖励机制创设课程研发氛围。

①提供课程基金。②发放活动经费。③纳入绩效考核。④评选星级课程。⑤奖励课程团队。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远的成长空间,也为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助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部分课程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一开始,学校课程追求一个“繁荣”的状态,但繁荣的表象下课程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种种信息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分析现象,查找原因,完善课程体系、升级课程策略。借助课程团队的集体智慧,在总结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了发展和提升。

(一)不断发展的课程目标

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升华过程;经历了从单一的“知识性目标”到“三维目标”的过渡过程;经历了“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统整过程。

(二)不断变革的课程结构

随着课程目标的不断发展,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文化路一小的课程结构最初包括“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和“自主型课程”。该课程结构在后来的课程体系完善和实施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冗杂、交叉重复、定义界定不清晰等先天不足。于是该课程结构简化调整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公共必修课程、自主选修课程)”两类,新的课程结构虽然解决了门类清晰化的问题,但依然存在目标界定混乱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的发展,现在的课程结构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不断完善的课程实施

基础课程始终以《标准》为依据,不断地深入研究标准,并实现了以《标准》为依据的《课程纲要》指导教学。而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实行了集中课时制。除了个别课程外,其他课程全部集中在每周五的下午两节课进行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不背书包的下午。在不变的形式下,发生着内涵的变化――由“走班”与“留班”相结合发展成了校级课程“混合走班”,中高年级课程“平行走班”,低年级“留班”相结合,经完善后的课程实施在目标达成度和课程广度上实现了质和量的提高。

(四)不断合规的课程评价

本着“评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课程”的评价理念,从重评价知识技能改为重评价综合素质;从教师单一评价改为学生、教师、同伴、家长多维评价;从评价学习效果改为评价课程质量。

校本课程的主要做法应为:

(1)学生选课。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必修课人人必修,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报,学校根据选报情况结合实际再做出调整。为避免学生凭感性认识或盲目跟风报课,要求班主任指导学生理性报课,结合自身天赋、兴趣特长、需求等自身情况来报,最终基本达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