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3 13:40: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快乐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快乐教学

篇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好动、爱玩的,他们在教室里待上一两节课之后,非常期望能够走出教室,在教室外、在校园里尽情地玩耍,展现天性。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是非常期待且喜欢体育课的。也正因为他们对于体育课“寄予厚望”,所以体育课又承载了学生的许多美好期许,对于体育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让学生学好,又能让学生玩好,“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以我在教学中会从快乐教学的理念要求出发,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教育改革的需求,改革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达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目的。

具体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寓教于乐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尽可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思想教育,提升学习认知

首先,从体育的历史出发,挖掘历史中关于体育知识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从体育的实事着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体育的热爱;最后,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身边熟知人群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确是否锻炼的身体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激发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趣味

传统体育理论知识的单纯灌输,或体育技能的机械示范模仿,形式呆板,内容单一,严重忽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巧设前奏,诱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做得好,就能一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生好奇心强,虽活泼好动,但也反感量大剧烈的运动,因此,教师要巧设导入,如角色扮演、趣味开场白等,提升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小学生都喜欢被夸奖,被赞美。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如体育竞赛、队列队形等,让学生表现自己并取得成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他们就已经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并为了再一次的成功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用心、努力。最后,动手创新,升华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于事物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而这种不受束缚的想法就可能在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多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大胆想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体育课堂的方法

再好的办法用得多了,也就“烂”了,新奇的刺激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运用形式多样、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有变化的组织形式和手段,既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提升并保持课堂教学效率,又要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积极锻炼,形成终身的锻炼意识。

1.利用快乐的体育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将一些体育训练项目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改变训练项目乏味、单调的现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游戏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心态轻松,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

2.利用激烈的体育比赛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期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得到肯定和赞赏。在体育教学中,个人对个人的竞赛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竞争意识;而团队对团队的竞赛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荣誉感。因此,教学中我会尽量选择多人组队的对抗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团结、协作、积极、成功的愉悦,养成勇于超越的品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着手对体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体育活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快乐体育的目标。

篇2

一、 转变认识,与学生交朋友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积极、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适当注意这些,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让课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使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利用学生的“插嘴”缩短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

二、抛开包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以前总觉得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实际上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到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三、注重细节,快乐贯穿每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快乐教学应该从每一小步开始。每节课前我都做好心理和教学准备。精神饱满.感情丰富,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不将课前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一开始就批评学生,或者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导入是课堂的关键,一堂成功的课少不了引人入胜,连贯,流畅的导入。它就象是一部电影,让观众决定是留下欣赏,还是提早离席的开场一样重要,它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参与活动的关键。多用直观感受,或从复习中入手,也可以从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面着手。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使用课件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先进的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作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的、单调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

篇3

我们学习、工作及生活,真的快乐吗?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快乐吗?

那么,什么是快乐?

有时学生也在追问我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和中考的答案是一样,不是唯一的。那么,我的解答是这样的。我对学生说:“中国的语言是非常有奥秘的。什么是快乐,当你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的时候,就是你快乐的时候。当你感觉度日如年的时候,就是你悲伤的时候。”学生也很认同这种观点。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来寻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可塑性还是蛮大的。塑造学生也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梦想和成就。

我们学校的校训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我认为:学习是为了生存,生存不是为了学习。

记得2013年秋季开学,我负责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对我所教授的学生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我面对全体学生,宣布要选择几名学生进行课前时事的收集和播报。让他们自愿报名,结果发现,成绩在中游甚至以下的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给了我一次意外。

猫喜欢吃鱼,可猫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可鱼又不能上岸。

篇4

音乐快乐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依据学生的心理、性格、天赋等特征,运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韵律,通过做游戏、歌唱、表演等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那么,如何让音乐课堂快乐起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快乐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师生共同演出,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教学目标和任务,所以双方必须携手,互相理解和尊重,透过密切合作,各自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带有感情倾向,才会主动地接受教育,并积极求教,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可见,创设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氛围,是有效快乐教学之前提。

二、幽默的教学语言

幽默的语言是很好的催化剂,使学生身心放松,从而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当学生因种种原因回答不出提问时,如果教师能运用巧妙的评价加以引导、帮助,既可避免学生的尴尬,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乐于主动举手回答,参于到课程教学中。很难想象,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效果能有多好。一次观摩课上,我县优秀音乐教师吴琼在上音乐欣赏课《口哨与小狗》时,让学生在插图中“画蛇添足”。一般学生画的都是些花草、动物之类。这其中有一个内向的小男孩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而且还给太阳加上了两只伸开的手臂,引得一旁同学的哄堂大笑。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低下了头。这时,老师走过来看了一下他的画,又注视了他一下,然后笑着对这小男孩说:“小朋友,这是老师见过的最有创意的作品,让我猜猜你的创作思路,好不好?”“我想你画的或许是一个正在倡导环保的太阳,把自己也涂成了绿色是希望地球上多一些充满生机的绿色。太阳张开双臂,一定是在和着口哨声在跳舞吧。同学们,我们也一起来学它,做一个环保小使者,好不好?”全班同学一下子都雀跃起来,小男孩也慢慢抬起了头。这样在就在不经意间教育了学生,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许多。这样机智有趣的语言是无法预设的,需要智慧地根据教学情况随机生成的,激励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一)故事导入

导语,俗称“开场白”,它是引入新课的重要环节,是“序幕拉开的艺术”。好的开场白会像磁铁一样强有力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对这堂课的兴趣,在强烈的学习动机下学生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故事描述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起到了自然过渡的美妙作用。使教学过程摆脱一板一眼、步步为艰的窘境,代之以流畅、生动的教学过程,从而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一次,在欣赏《百鸟朝凤》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是凤凰的生日,森林里来了各种各样的鸟,有布谷、鹤鸽、燕子……热闹得很。它们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备参凤凰的生日,我们也来参加,怎么样?”接下我同孩子们一起展开想象,创设各种各样的鸟儿来向凤凰祝寿的有趣情境,使得学生较难理解的旋律一下子变得你是有感而发。虽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正应了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课上兴趣盎然,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很是开心。

(二)律动表演

律动表演不只是幼儿园的专属,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同样大有用处。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集中。而律动表演可以激发起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兴趣。所以,我们在每教一首歌曲时,都可以根据歌词本身去启发学生进行律动表演,让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如在教学《大鹿》一课时,老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在书上或电视中看到过的大鹿、小兔的形象和猎人的样子,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欢快的气氛、有趣的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情感,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表演的技巧,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

(三)趣味游戏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一段知识的学习结束后,讲个小故事或者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们放松一下,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饶有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结合游戏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和竞争心理。比如,在“认识音的长短”这一课时,我先是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小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一起来看黑板,再请大家按照他们发出的声音长短来分类。通过用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我编的儿歌,分别用打击乐器和动作来练习和演唱。利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同学们不但热情高涨,并且在愉快的过程中解决教学的难点。

(四)制作乐器

音乐实际上是富有创造性的一门学科。小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带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对对节奏的感知和乐谱的认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激发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音乐课上让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演奏出其喜爱的节奏来,根据兴趣创制自己的节奏类型并自由组合。在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各种打击乐器往往不能做到学生人人都有,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在此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制作简易打击乐器,例如用废旧的易拉罐或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锯一节竹筒来当双响筒、用纸糊小盒当鼓等等。想象一下,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演奏,是多么的美妙。

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新局面,切实推动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应敏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09)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3-01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学生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但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把这枯燥而辛苦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快乐,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呢?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例如,“灼烧白砂糖和面粉”、“蔗糖溶液配制”、“酒精的溶解”、“蛋壳与食醋反应的测试”、“食用油和洗洁精在水中的情况”、“用碘酒检验马铃薯、芋头、面包等食物中淀粉的实验”、“炖鱼为什么用料酒和食醋”、“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食盐颗粒”、“铁钉锈蚀实验”、“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纯碱、白醋、食盐水、肥皂水、蔗糖水的酸碱性测试”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选取生活常见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选取生活常见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进行启蒙,激发兴趣。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内容,对化学就不再陌生了,化学药品也就不再是独立于生活世界的神秘物质了。通过长期的观察,实验的快乐经历,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更有利于体验成功,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篇6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从幕后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么烦心的事情,决不能将情绪带进课堂。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_快乐学习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刨设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满快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课堂教学成为快乐的主阵地

1 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时,我借用了时下热门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在跟红太狼商量着每个人吃多少,红太狼想多吃一点,就抢着说她要吃喜羊羊的2/3,留给灰太狼1/3:可灰太狼非要吃喜羊羊的1/2,留给红太狼1/2。现在问题出来了:到底按谁的说法红太狼才能吃得多呢?就这样慢慢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探索学习阶段。

2 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比如,我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一课时,新课前我先出示一则谜语:“一个圆分两半,左一半又一半,计算时常出现,只要看见它,必须把它先来算。”谜底是打一符号。然后让学生猜,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切要知道谜底,这时老师把话题一转,告诉大家谜底就在本节课学的知识中,只要大家课上认真听,积极动脑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一个简单的谜语,加之老师有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顿时倍增,迫不及待盼望新课的开始。

3 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快乐学习。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点明了学习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分组观察一讨论一概括等一系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被动地吸收知识变成主动地获取知识。

4 让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这些活动都让学生获得了快乐体验,更加喜爱数学。

四、让兴趣成为快乐的源泉

1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深奥,学生觉得难学,就会厌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 开展竞赛,激趣乐学。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问题回答对的或做对的,采用鼓掌的方式来鼓励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篇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以外,更应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赏识性教育,让学生在激励中看到希望,开发潜能。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值得夸耀之处,都有潜在的闪光点。教师与其花时间和精力苛求学生,不如多用一点心思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挖掘他们的潜能呢?现代教育结果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而取决于许多非智力因素,比如进取心、自信心、意志、性格等。如果一个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品行不端,消极悲观,那么即使智力超常,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就能把这些抽象因素转化为智力的推动力,思维深刻敏捷,想象力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甚至还能开发心理潜能。赞赏、认可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教师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注意在日常交往的细节与具体行为上表扬、鼓励他们。常用的方法如下:①物质激励法。直接把学生的实际表现与物质奖励挂钩,如:给予小卡片,笔记本,奖学金等,这几乎能对所有学生起到鞭策作用。②情感激励法。以饱满的热情、诚挚的真情与学生交往,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③竞争激励法。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吸引他们参与,如英语演讲比赛,书写比赛等。在竞赛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说些激励的话,更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④榜样激励法。寻找邻近的“参照物”,给他们一个“够得着”的榜样去追赶和超越。教师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都有可能在学生心湖中激起涟漪,拍起浪花,何况振奋人心的激励呢?适时采用赏识性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降低教育难度,提升教育高度,效果显著。

二、游戏式教学

如果说赏识性赋予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土壤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辛勤地耕耘和播种。我介绍两种方法:游戏式和情景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简言之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特定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死板、单调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就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令学生愉快地接受。它的基本原则是严格界定“教”与“乐”,让学生在“乐”时能够学到知识,尤其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深层挖掘学生的潜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呢?一是操练游戏法。主要用于学习英语单词,要求学生反应能力迅速、准确,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在快速呈现和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巩固单词。比如在课堂上出示单词图片,学生挨个快速拼读单词,说出汉语,或快速在本子上写出英文单词。二是兴趣性游戏。多为引新知,如“猜猜看”,手握东西说“Guess what’s in my hand?”,让学生练习动口、动脑。三是合作性游戏。它是小组游戏的一种,把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练习,如单词接龙,应对反义词等,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拓展性游戏。一般用于教授新知后,帮助学生贯穿新旧知识,系统化。教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如:super,学生可说superman,superstar,supermarket等。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课堂上,适时地玩各种类型的游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教改实施以来,呼唤教师和学生必须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小学作文长期以来是广大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一方面由于地域环境局限,学生阅读面狭窄,内心认知的世界并不丰富,特别是文字的表达是目前写作中的一种缺失。写不出,写不好,渐渐退化成不愿写,不写。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的作文题材和框架,如同众多的填空题等待学生来补白,摘要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创造性,扼杀了个性,学生写作的真实性、积极性、生动性和独特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摧残。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教师也对作文教学失去了信心,直接造成了“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的双向尴尬

局面。

本人提出“快乐作文教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快乐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快乐感悟。二是学生心理的需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语言文字倾注于纸上,这就是快乐作文。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深入生活,在感悟生活中热爱生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写,为其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其乐写乐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导和激发,使学生深入认知生活,把课堂扩大到生活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鉴赏能力,而且还要带动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逐步健全人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纵观国外作文教学,着重于学生个性的培养,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写作教学形成全新的格局。我国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和经验。影响比较大的如王寿山的“主体性作文教学”实验,主张作文以学生为主体;杨初春提出的“快速作文”观,大胆地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的做法。就目前来说,“快乐作文”在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很普遍。

四、课题理论依据

作文时学生的情感、思想、精神集中通过文字叙述表现出来。所以作文教学要尽可能挖掘一个人内在的“真、善、美”,克服心理障碍,寻求心灵沟通,培养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世界的需要、内心交流的需要、学习生活的需要。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教师应该使课堂回归生活,通过一定的诱因把形成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激活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积极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快乐的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点出发,“快乐作文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种内心表白的需要、一种心理的满足。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系列训练方法,以作文为契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人文修养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让作文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逐步健全人格。(2)激发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好”为“好写”,达到“乐写”的境界。(3)建立快乐教学体系,探研出一条持之有效的快乐作文教学途径,编写《小学生快乐作文作品集》和《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教案》。(4)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改变作文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等综合

素质。

六、研究内容

1.建立小学阶段快乐作文训练系统

(1)“趣写”阶段:兴趣入门阶段(三年级)。鼓励写作:“没有写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①游戏系列训练;②写事系列训练。

(2)“好写”阶段:巩固练习阶段(四年级)。倡导写作:“允许个性存在,不许任性胡来。”①描写系列训练;②说写人系列训练。

(3)“乐写”阶段:创作提高阶段(五六年级)。激发写作:“给我一片天空,我就要飞翔。”①想象系列训练;②话题系列训练;③创作系列训练。

2.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教师少指导,多引导;少抱怨,多激励;轻模式,重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推出系列“快乐作文教学”教改课。

3.群策群力编写《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建立一套快乐作文教学的训练模式――《小学作文教学教案》。既可以全套运作,也可以单独套用某一阶段;既能循序渐进,又能取长补短。

七、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

快乐作文教学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的作文影响学生,让老师的教法去教会其他的老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教学相长。

1.研究思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普通小学作为实验区域,设置对照组,在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前提下,以作文教学为契机,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有创意地写作,进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2.研究方法――实验法

积累训练法:建立“书本―生活―作文”互动模式。

导写训练法:教师的导写与学生的训练相结合综合训练。

活动训练法:通过系列生活中的活动经验来为写作提供素材的训练。

平台展示法;建立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

3.技术路线

(1)创改“作文”成为“作品”,诱发学生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2)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①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②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③嘉宾作秀,挖掘写作潜能。

(3)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协作效率和鉴赏能力。①两项评估:写作快、推荐小作家;②精心组织“责任编辑”参加作文的评改。

(4)广泛关注社会实践,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①每个学生置备《快乐采集》,每周布置,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而且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交流。②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邀请名师或作家来校,定期开展文学讲座。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报刊投稿、征文活动,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④一学期一总结。三、四、五、六年级四年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篇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而教与学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和尊重的信息。当智能与美好情感经验相融时,可爆发出驱动力。因此,师生关系和谐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能使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趣味。师生情感及时沟通,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了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消极。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

二.用爱搭建师生的感情桥梁,使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严格的管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魄的健康都有深远意义。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师生感情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

三.教师乐教、善教与学生爱学、会学相结合,实施快乐教学

要实施“快乐教学”教师必须乐教。如果一位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的工作肯定不会是全身心投入的。同理,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一上课则无精打彩,昏昏欲睡,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场空。教育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来自教育对被教育者的直接影响,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教学”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唤起学生自觉性是“快乐教学”核心,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喜欢自学,学会自学,做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开展快乐教学

苏联教育家别利钦科说过:“跨进教室门就要记住,您是一堂课的缔造者,要是心理状态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情绪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心境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效能。情绪和情感对于脑力活动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情绪闷闷不乐,感到压抑,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会发生抑制,大脑的活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气喘吁吁跨进教室,课前准备很不理想。一位教师目睹这一切,抑制不住心中怒火,对学生进行训斥,而学生则有些不以为然。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而另一位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有分寸地做一次讲评,用简短而又有力的语言使全班学生很快稳定下来。显然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善于用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认真。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促进有效教学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52-02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作文难”的原因大抵有四点:畏难情绪、底子薄弱、技巧不足、感悟不深。要想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方能实现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谈谈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巧设题目,正面激趣

(一)抓住特点,有的放矢很多学生经常抱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实不然,只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迈出了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下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不同的题目。在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题目要饱含情趣,可以设计“我上初中了”、“童年那些事”、“亲情伴我成长”一类的题目;在初二,学生个性最为张扬,对外界事物有独立的观点,题目要充分满足“小大人”的心理,可以设计“我入团了”、“我吃到了苦头”、“奇遇”等题目;在初三,学生思想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加深入,题目要彰显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可以设计“成功还会远吗”、“感动相随”、“心的距离”等题目。教师要注重灵活性和多样化,避免机械地设计题目,比如常见的“我的妈妈”,就不如改为“和妈妈说句心里话”、“妈妈,我多想对你说”更能使学生跃跃欲试。题目设计得好,学生就会眼前一亮,感觉有话想说,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放宽话题,张扬个性

初中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即便是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可以放宽话题,让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举例来说,互联网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而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和用途又不完全相同,由此展开对上网的讨论必定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不妨设计一道“上网之我见”的题目,学生从各自体会出发,有的认为上网对学习无益,反而使成绩下降;有的认为上网大有裨益,开阔眼界之余还能交朋结友;有的认为上网很轻松自在,不知不觉就打发了时间;有的则认为上网其实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取决于自己如何把握等等。学生对某个问题各执己见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慢慢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人感受的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作文其实不难。

二、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二)博览群书,增加底蕴

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让底子变得厚实,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直以来,由于考试的缘故,学生阅读的范围囿于课本、教辅,鲜有涉猎课外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利于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推荐的几本课外书籍之外,但凡于身心有益的报刊、杂志、小说皆可阅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底蕴,使学生作文如同有源活水。

(三)随手笔记,积累素材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触动眼球或引起共鸣的佳词妙句、名人轶事,随手将其笔录、摘抄,并持之以恒,无疑会构成原始素材积累,对写作产生很大帮助。这些精彩的素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跟着兴趣走,比如妙语连珠、读书笔记、成长脚印、剪报等,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或活动的形式展示“成果”,以保持学生对素材积累的浓厚兴趣。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信手拈来就不难了。

(三)扎根生活,汲取养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感情比较活跃,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最初的思考,而且敢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使得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不用再绞尽脑汁凭空臆造故事。哪怕是老师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普通的实验……都可以成为思考生活的切入点。这样,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的滋味,作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三、开放训练,拓展思路

任何技巧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练就,写作亦属同理。训练的“火候”不够,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不足,作文自然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好“火候”,通过开放式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事实上,训练不一定要动辄下笔千言,适当的片段练习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效果更佳。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让学生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写一段约两百字的描述性文字;教学《春》一课后,可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迁移到秋景图,仿写“秋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之类的排比句;教学《羚羊木雕》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当万芳把刀塞到‘我’手里时,她想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扩写、仿写、续写的开放式练习,学生得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多元评价,侧面激趣

传统作文评价比较机械,评价标准大多针对作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由教师批改作文,评价的好坏均表现在分数上。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灵活调整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比如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使学生从批改别人作文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采取作文比赛、活动报道、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以赛代练,让学生成为“评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写作兴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元的评价就会产生成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