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9:56: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区工作者低保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各位领导、社区居民们:
下午好:
我是xx社区民政专干,在过去的两年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目标任务,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社区民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为了做好低保工作,我首先认真学习了《xx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条例》,为了对新申请的人员进行更准确的了解,我们采用了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对新增的低保户,严格按照户主申请-入户调查-低保评审会议-张榜公布程序,有效地提高了城市低保透明度,堵塞了优亲厚友的不良现象,并依照程序进行社会化发放。我们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口状况、收入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坚持经常性入户调查。截住目前为止,现有低保户xx户,其中、残疾人xx人、孤寡人xx人、6岁以上老人xx人,每月支付低保金额xx元。20xx年6月至今我社区新增低保户xx户,停发xx户,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应保尽保。认真准确地填写低保档案,一户一档,并把低保人员按a、b、c三类分类编号。从而对社区享受低保人员有了更准确详细的了解。逐步推进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程序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
二、在抓好常规性特困工作的同时,我们对特困对象中的弱势人群优先提供社会救助,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特殊照顾。在这两年里:双节期间我们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为xx户困难户送去米、面、油等物品近万元以上;为23户住房困难居民申请到廉租住房补贴金;为社区xx位大病人员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金xx元;为xx户低保户申请医疗门诊救助金xx元;为xx户特困家庭子女申请助学补贴近xx元;发放电视xx台,棉被xx床;20xx年我们积极联系市医保中心捐资,为辖区困难家庭交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xx户,xx人,xx元;汶川地震后我们积极宣传为灾区募捐xx元,交纳特殊党费xx元;利用六一儿童节为贫困儿童发放书包xx个,各类文具xx套;为困难群众捐款衣物xx件,受益群众达近xx人等等。为了把国家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居民家中,我们积极组织讲解《城镇居民低保条例》、《廉租住房保障通知》等各类宣传讲座,共举办了xx起,参加人员达xx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黑板报xx期,宣传标语xx幅。确保不落下每一位居民,让广大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国家给予困难群众的关爱,真正做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有所居、饥有饱食、病有医就、寒有衣穿,增强社会的诚信和友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性化和谐发展。
三、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社区的温暖。春节前夕,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关心下,对xx户残疾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给他们每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积极组织社区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例如社区的肢体残疾人陈立军,鼓励他参加了区残联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现已拿到国家承认的计算机中级等级证书;我们随时掌握残疾家庭的困难情况,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登记台帐;如子女入学情况、住房情况、就业情况等。社区残疾人桑仲仁常年卧床不起,我们长期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其清理卫生,并把他的情况上报到区残联,为他争取了一辆轮椅。
四、强化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和功能,保证各项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对老年人的情况做到知底、知情、知心,截止目前共办理老年证xx人;在双节、重阳节期间,社区为95岁高龄老人xxx、8岁老人xxx等xx人进行慰问帮扶资金xx元;积极邀请医院大夫为老年人讲解老年病的常见知识和防治方法xx次;社区每年组织老年人出去郊游,提高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老年生活过的充实、健康。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工作的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服务的内容也随之增多,群众对社区的服务要求也越来高,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适应工作需要,社区工作者坚持每周学习一小时,有学习笔记,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业务知识,以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本着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服务宗旨,去开展工作。
二、认真履职,带好班子抓建设
一名合格的社区主任,最重要的是带好班子,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充满活力的社区队伍。热心服务居民,鼓励和支持副职大胆工作,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在工作中,充分听取副职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副职当好助手和参谋,社区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三、为居民办实事、解民忧
年初我们社区干部就把电话号码公布于众,并且保持24小时开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力,而民生则是社区工作的“试金石”,因此,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我不回避,不推诿,带头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如:针对居民反映的外来人员徐文在农机厂院内加工废旧编织袋,作业时冒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附近居民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徐文把加工厂搬出居民区,在多次与业主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把此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应。有关部门领导现场实地查看后,责令徐文立即停产,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雨季,食品公司院内养鱼池的水出槽,致使周围十几户居民房屋被淹,居民的生命财产面临危险,为此居民有上访的苗头。得知此事后,我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受灾地点,查看具体情况,研究解决办法,一边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一边找到食品公司的领导研究如何解决此事,经过多次协商,最后食品公司领导同意把养鱼池加高围堵,问题得到解决。
多年来,铁北社区居民一直要求安装环城路灯。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此事写成提案反映到县人大,得到人大领导的重视,在年春节前路灯终于亮了起来,居民非常满意。
社会救助和低保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个“暖心工程”。在此方面我们按照县和城区办民政的有关政策要求,年初对辖区内的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进行入户走访,登记造册,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全年共为23户39人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为96户231人发放困难补贴11550元,为94户没有住房低保户办理了住房补贴,办理申请廉租住房48户。
四、综合治理工作
年初以来,我们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认真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小组长和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创平安社区,利用各种形式向居民进行法制教育,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治安员和居民的法律知识学习。全年共组织干部居民法律知识学习640人次,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大集2次,发放各种法律宣传单4600张。通过集中学习和入户宣传,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社区全年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无一例违法犯罪人员,无一例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工作的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服务的内容也随之增多,群众对社区的服务要求也越来高,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适应工作需要,社区工作者坚持每周学习一小时,有学习笔记,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业务知识,以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本着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服务宗旨,去开展工作。
二、认真履职,带好班子抓建设
一名合格的社区主任,最重要的是带好班子,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充满活力的社区队伍。热心服务居民,鼓励和支持副职大胆工作,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在工作中,充分听取副职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副职当好助手和参谋,社区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三、为居民办实事、解民忧
年初我们社区干部就把电话号码公布于众,并且保持24小时开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力,而民生则是社区工作的“试金石”,因此,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我不回避,不推诿,带头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如:针对居民反映的外来人员徐文在农机厂院内加工废旧编织袋,作业时冒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附近居民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徐文把加工厂搬出居民区,在多次与业主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把此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应。有关部门领导现场实地查看后,责令徐文立即停产,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雨季,食品公司院内养鱼池的水出槽,致使周围十几户居民房屋被淹,居民的生命财产面临危险,为此居民有上访的苗头。得知此事后,我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受灾地点,查看具体情况,研究解决办法,一边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一边找到食品公司的领导研究如何解决此事,经过多次协商,最后食品公司领导同意把养鱼池加高围堵,问题得到解决。
多年来,铁北社区居民一直要求安装环城路灯。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此事写成提案反映到县人大,得到人大领导的重视,在2009年春节前路灯终于亮了起来,居民非常满意。
社会救助和低保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个“暖心工程”。在此方面我们按照县和城区办民政的有关政策要求,年初对辖区内的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进行入户走访,登记造册,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全年共为23户39人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为96户231人发放困难补贴11550元,为94户没有住房低保户办理了住房补贴,办理申请廉租住房48户。
四、综合治理工作
年初以来,我们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认真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小组长和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创平安社区,利用各种形式向居民进行法制教育,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治安员和居民的法律知识学习。全年共组织干部居民法律知识学习640人次,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大集2次,发放各种法律宣传单4600张。通过集中学习和入户宣传,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社区全年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无一例违法犯罪人员,无一例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调查的50余户居民中,有低保户、残疾人、退休干部、在职职工和下岗无业人员。其中以低保户为主,共31户;残疾人6户;退休干部6户;在职职工5户;下岗职工4户;无业人员3户。其对低保工作表现的不同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这类人员因失业下岗、疾病、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天灾人祸突然导致经济拮据。他们认为贫困是一种“隐私”,不想让人知道,可由于没有办法万般无奈才申请低保,但还是遮遮掩掩羞于见人,很多还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才申请的,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可见其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之大。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困难户,是低保政策所应扶助的弱势人群,也是广大居民群从认可和同情的。
第二种:生活水平一般寻找心理平衡的。这类人员认为低保金是国家的钱,人人都应有份,你有我有全都有,没有都没有。同是中国公民,别人有我没有不平衡,阳光雨露共同分享,低保金是“我应得的”。至于金额多少,也是多多益善,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的要,白要谁不要?再少也可贴补一些家用。其心态之失衡、素质之低下,可见一斑。其言行举止为居民所藐视。
第三种:申请低保是对社会的一种发泄。这类人员是嫉人富、笑人贫那种,自身惰性十足而又没有什么大本事的一小撮。他们大多学历不高,没有什么特长,择业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看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诸事归咎于社会,动辄大发一通谬论,牢骚满腹,不满情绪溢于言表,自私心态昭然若揭。与其上班还不如享受低保,不劳而获之懒汉心理,认为享受了低保是占了便宜,是他自己的“本事”。这种人是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的。
第四种:心安理得的心理状态。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他们认为自己下岗失业是国家造成的,并不是自己不愿上班,生活困难了,国家就应当承担责任,予以一定的补偿。另外一些残疾人,心理压抑自卑,嫉妒不能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将这种心态转嫁于社会,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受到特殊照顾。他们即是不面对现实,不自强自立的一部分人,亦可称之为: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居民群众对这类人既同情又无奈。
因为以上这些对低保的态度,导致要求享受低保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对低保政策的不甚了解,说服教育工作越来越难以进行。甚至有的对社区低保工作者进行辱骂、恐吓、威胁,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使低保工作变得复杂,步履维艰。因此,做好申请低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显得重要。这也是社区基层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低保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实现以下几个工作目标,确定今后正确的工作方向:
首先,低保基层工作者必须娴熟地掌握低保政策。把国家的政策及市区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理解透彻,认真领会各项政策及规定的内涵,做到心中有数。切忌自己才一知半解又去胡乱解释、宣传,造成居民群众对低保政策的误解,使工作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从而更难顺利地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其次,要加大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城镇低保工作虽然开展多年,但居民对它的认知程度还不深,对具体政策的规定了解的还不够。这与基层社区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宣传应在低保工作者吃透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发宣传卡、办黑板报、与居民座谈等,做到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不仅可以减少很多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前来申请低保,也可以增加低保工作的透明度,使享受低保人员知道人人都了解低保政策,自己的条件是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因而减少隐瞒事实的情况发生。
再次,要严格执行低保政策,按照法定程序逐项落实。低保工作政策性极强,执行政策不能像抻皮筋一样有很大的伸缩性,应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低保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根据低保人员的态度和家庭背景来评议是否可以享受低保,任意简化低保工作程序,而是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掌握低保政策的尺度,立足长远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这才有利于低保工作朝着有序的方向顺利发展,也有利于以后工作的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3日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安排。它是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物质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目标在于克服现实存在的贫困问题,国家运用国家财力让人人享有基本生活的权益,使贫困者能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能够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对于救助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四类:其一,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其二,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居民;其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其四,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由此可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突破了原来社会救济的对象范围,扩大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只要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群体,就属于其保障对象,都要纳入其管理范围并予以帮助。
低保保障对象所需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通过纳税等方法的财政收入用一部分的资金来里融入财政预算,这一部分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国家鼓励社会组织成员和个人为低保对象提供捐赠资助,他们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里。由此可见,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增大,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的发展。对此,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理念来改变这一现状。对于城市居民最低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解决社会救助对象增多问题,而且还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意义,其保障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我国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应的总结。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五个阶段。
其一,试点阶段:1993~1995年。上海市社会保险局、劳动局、财政局、民政局、人事局联合宣布从1993年6月1日起,在全上海范围内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为每月人均120元,并提出了“对城市社会救济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的改革目标,并进行了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改革。
其二,推广阶段:1995~1997年。1995年民政部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开展实施,到1995年底已经有12个城市发展其保障制度。民政部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进一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度试点范围。
其三,普及阶段:1997~1999年。1997年9月,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对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1998年底这项保障制度已发展到600个城市、1,242个县区,共有332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其四,1999~2003年。1999年国务院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城市最低保障资金主要靠地方财政解决。到1999年9月,全国所有城市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部建立了这项制度。
其五,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247万人,其保障水平在逐渐提高。从1993到至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福音,在这段发展历程中保障范围在不断扩大,发展制度必然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的发展与实施,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城市低保立足于生存救助,经济发展不均衡,生活保障作用不是很明显。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保障了居民的吃饭问题。它仅为维持人体生命的延续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群也只能填饱肚皮。社会经济上的劣势让贫困家庭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一定的阻碍。由此可以看出,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滞后性,保障对象得到的帮助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而增多,从而低于实际所需要的生活保障水平,因此生活保障与救助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第二,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不及时。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低保对象的保命钱。按时足额发放尤为重要。现在有些地方每月人均发放的低保金由按月发放改为按季度发放,而且还不能足额发放。有些地方由于资金不足,根据地方的财政收入为依据发放保障对象的保命钱。而且有一些地方政府根据上级财政支付的情况来决定发放低保金的时间,上级拨款不及时,低保金的发放也就暂时停止。
第三,很多居民不愿接受救助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定了,为了便于城市低保的监督和管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都会在所在的区域内张榜公示。这使得一些自尊心强而暂时需要帮助的困难对象碍于面子问题不会申请低保。
第四,接受救济金的低保对象对城市居民保障制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城市居民最低保障的对象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救助金,而且在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廉租住房等方面也有的待遇优厚。不管保障对象是否有一些隐性收入,都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收入。政府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基础等综合情况的评定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的对象依赖于低保制度带来的福利,把享受低保看成是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形成了对低保福利制度的依赖性,这就没有实现低保政策的真正的目的。
第五,帮助保障对象就业的政策措施相对较少。救助仅能维持低收入者的吃饭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其重新进入就业大军的行列里。然而,低保对象就业观念的落后,其自身缺乏知识技能,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城市低保制度发展至今,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理念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国家应该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处于劣势的低保对象能够与社会共同发展。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斯基摩尔在《社会工作导论》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所以,针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协助城市低保居民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运用科学的方法使低收入人群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进而促进社会救助的发展。
(一)在社会救助中运用个案工作挖掘低保对象的潜能,促进社会救助的发展。个案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以个体化的方式为低保对象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以使低保对象减轻生活压力、解决问题、开发自身潜能,能够不断提高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可以运用社会个案的方式来进行家访,社会个案是要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理念出发,以此来解决家庭存在的困难,并不断提高低保家庭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能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形成良性的互动,能够持续改善家庭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
(二)在社会救助中运用小组工作来主动服务于救助对象,促进救助对象不断发展。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使保障对象得到共同学习的机会。小组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策划和指导来服务、交流于救助对象。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协调个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促成行为能力的改变,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开发,小组工作是能够使个人获得发展,潜能能得到开发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小组组织成员过程与低保对象之间面对面交谈,相互互动和进行经验分享,帮助低保对象改善其社会功能,在接触低保对象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评估服务于救助对象,促进保障对象的转变和发展,避免棘手问题的发生,有助于解决有关社会问题。小组工作也可通过保障对象之间进行就业经验、就业技能、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分享和交流,能够形成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支持系统,从而使成员与小组的互动增强,不断提升其发展能力。
(三)在社会救助中运用社区工作强化社区功能,促进救助对象的自身发展。社区工作既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方法之一,又是一种促使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社区工作者运用地区发展、社会行动、社会策划等工作形式来介入社区低保工作。社区工作通过关注困难群体、协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来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工作有志愿者扶持、物质帮助到个别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社区低保工作也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互动,了解当地地区的环境来挖掘潜在的工作,协助社区工作者制定适合本社区低保人员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一系列有助于低保对象走出困境,来提升低保对象的职业技能,使广大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通过就业摆脱贫困的状况,社区与政府一起为低保对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出就业公平、消除歧视等口号,给低保对象带来新希望,以促使低保对象实现就业,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而促使社会的发展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完善。
四、总结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城市贫困居民的规模愈来愈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风险。因此,社会工作成为了现代制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不仅能够解决社会问题还能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维持社会秩序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工作主要处在一线服务中,是能够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沟通服务。社会工作能够及时地化解矛盾与冲突,有助于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是一般的行政理念不能替代的。政府等机构应该在低保对象中招聘一些专职的社会工作人员,专门从事街道及社区的低保工作。还应当利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提高低保对象的自信心和能力,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能力发展。政府应该大范围内普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社区的低保工作人员,让其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社区工作人员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到日常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作中,能够切实帮助有困难的群体逐渐走出困境。这样可以激发低保对象的潜能,帮助低保走出生活困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社会工作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服务,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奉献的精神,不断地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因此,政府大范围的普及社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一、在经济适用房社区开展创建“新市民和谐家园”活动,是构建和谐栖霞的需要
当前,我区居住人口总数达40万人左右,而全区拥有的二十一个经济适用房社区,居住失地农民就达10万余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准市民队伍。由于农民在向市民化转化过程中,与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与市民化要求相差甚远,但他们又是一个与和谐社区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要让他们更快更好融入和谐社会,开展“新市民和谐家园”活动,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种重要举措,也是发展栖霞、构建和谐栖霞的需要。
二、在经济适用房社区开展创建“新市民和谐家园”活动,表明我区已经具备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和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适用房社区开展创建“新市民和谐家园”活动,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从我区近几年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情况来看,区委区政府通过千方百计的努力,在解决经济适用房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上,基本上实现了就业对接机制,如尧林新居与新港开发区的对接、摄山星城与摄山工业园区对接,仙林新村与大学城的对接等等,最大程度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适龄就业问题。同时也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元,新增低保户大幅度增加等等。以上这些均说明目前我区已经具备了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三、开展机关干部下社区挂职锻炼活动,体现区委区政府把培养干部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牢牢相结合,为促进和谐栖霞服务
由于经济适用房社区是一个特定人文环境,社区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实事化、法制性、协商性等特点,同时社区工作又面临着组织难度大、管理体制不配套、资金缺乏、相关政策不稳定或不配套、群众工作主体信息占有量不具有优势等难题,可见,社区工作是是一项群众性很强、困难比较大、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学会做群众工作,是每个社区工作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开展机关干部下社区挂职锻炼活动,一方面可以将年轻干部的新思路、新思路带到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也是区委区政府通过这种形式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考验、锻炼干部的一种手段。
在经济适用房社区开展创建“新市民和谐家园”活动,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紧紧围绕“稳定、和谐、社区文明”三个方面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依法治理社区的水平
首先,从强化社区工作者依法行政的意识入手,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行政的水平,为创建“新市民和谐家园”服务。其次是通过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者依法行政的意识,更好地依法处理日常管理事务,减少和预防因工作不规范而引发的上访事件的发生。第三是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提高基层工作者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更好地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第四是在法律与政策不配套时,管理者能够深刻反思,在制定政策时更能够从保护市民合法权益出发,从源头上避免和減少新问题和新矛盾发生,减少了市民上访的机会。第五是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市民依法维权的意识,使他们懂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矛盾的激化。第六是切实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二、紧紧依靠社会多方力量,做好利民、便民服务工作
一、总体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最终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总结测评工作。通过整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符合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符合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使广大
党员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把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为落实
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整改落实阶段的方法步骤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2012年1月4日至1月7日,共3天)
具体要求: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本社区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领导、部门的责任。
1、关于组织活动单一的问题。(已整改完成)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同志负责
1、 对居民提出的楼道卫生不干净问题。(已整改完成)
解决情况:通过与长城物业站沟通协商,原来清扫楼道的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变为三天一次,并加大对居民保持清洁的宣传力度。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居委会主任杨佳、卫生专职委员刘慧萍负责
2、 针对居民区牛皮癖的问题。(已整改完成)
解决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实行责任制,每一人包一栋楼,随时有随时清理,另外社区工作者每人包几个低保人员,每天检查一次。做到随时贴随时清理,保持社区环境的整洁。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居委会主任杨佳、卫生专职委员刘慧萍负责
4、针对社区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正在整改)
整改的措施:一是进对一步的细化的办事程序,并一一公开。二是对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社区工作者要有耐心的说明办事需要的材料,在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多替居民到街道办理。三是对一些老弱病残、正常上班的居民,我们采取中午、晚上的时间上门办理。四对现有社区工作服务进行系统清理。在保持现有服务基础的同时,加强“三个一”微笑服务(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声请坐、)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
主要负责人:居委会主任杨佳负责
5、针对社区工作者工作飘浮问题。(正在整改)
整改措施;加强学习,经常组织社区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和其他与工作有关的东西,充实干部头脑,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每星期组织政治学习一次,并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负责
6、对于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因涉及到上级与相关部门,我们无法解决,已向上级汇报。
三、推行“五制”,力求整改实效
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整合民力、维护民利重点,扎实推行“4制”即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确保整改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具体要求:
1、结合整改落实方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分类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和明确、具体、量化、规范的要求,将梳理出的问题提交社区研究,科学确定整改承诺事项。
(二)在深化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上收到新成效。继续巩固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城中村”的新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做好全市社区组织首次统一换届选举的准备和试点工作,扩大社区直选范围;积极推行社区民情恳谈会等四会制度;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努力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经费、设施和资产的管理;认真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在社区工作者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做好3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便民利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区服务,积极培育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业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加强“96345”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继续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和读书活动。深化社区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155个“撤村建居”社区和乡镇社区的组织体系,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村”、“村务公开示范乡镇”和“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民主法制村(社区)”创建活动;选择部分村开展以健全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切实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在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上争取新成绩。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为载体,深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努力实现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推进优抚对象基本权益的全面落实,做好出台《杭州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标准。巩固退役士兵安置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加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就业服务的工作力度,继续提高转业士官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城镇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率分别达到95%和40%以上。
近年来,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社区从老头老太太当家的居民委员会,发展成了一个承担辖区内常住居民管理、社会保险、计划生育核查,兼具一些行政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社会机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也出现了一些间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投人严重不足。太原市,平均每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不过3一4间,建筑面积不过100平方米左右,这已经属于比较好的了,条件差的仅仅有办公房间1一2间,建筑面积不过40平方米左右,这与北京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都在300平方米左右没有办法相比。即使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差无几的辽宁、吉林省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目前他们的社区办公用房在230平方米左右。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社区的许多功能不能发挥,比如缺乏固定的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导致社区的一些活动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形象。
第二,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工作繁杂,收人与付出不对称。太原市社区干部的报酬基本是月均粼刃余元,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这样的工资水平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社区干部大部分是企业的离岗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严重制约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管报酬很低,工作却相当繁重,计划生育、扶贫、低保、失业人员的统计等项工作都在社区。社区干部们说,我们干的是政府的工作,出的力比公务员多,但收人只是公务员的几分之一。报酬低而工作繁重,也限制了专业人员进人这个领域。
第三,社区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社区服务水平较低,覆盖面小。在其他大城市社区已经开展的家政服务、职业介绍、中介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社区养老、社区照顾、社区矫治等项目均没有开展,社区服务基本处于自愿免费的状态。
第四,社区办公经费短缺。目前社区的办公经费仅为每月20(〕元,仅够交电话费和出墙报,稍微复杂一些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去做。因此,社区干部即使想做一些事情,也没有办法去做。
第五,社区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发展不均衡。太原市基本都纳入了社区网络,另外一些地区城市,如运城、大同等正在开始进行社区建设,而中小县城基本就没有社区这个概念,这种不均衡状态将会制约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比与思考
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发表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后,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开始由中心城区向城郊,大中城市向县(市)和集镇发展。一些大中城市的社区工作搞得非常好,总结起来,他们成功的经验是:
第一,有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去观察、研究社区,每年都有专业人员针对社区建设提出建议,比如,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评价社区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指标体系等。
第二,有地方政府的引导。根据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精神,北京、上海等地积极指导各区(县)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头作用,引导各区(县)的社区的建设。
第三,有高素质人员的参与。北京率先引进了博士学历的人员参与基层社区建设。u106年春节过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30位博士来到基层社区担任主任助理,挂职一年,每周到挂职单位工作两三天,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对比之下,山西省在这三个方面都比较薄弱。在专业研究方面,山西省虽然也建立了三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但相对来说没有整合全省的研究力量,形成强大的研究阵容,因而研究成果比较少。在政府引导方面,山西省做得还不够,先进社区和社区干部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吸收高素质人员方面,有些街道也引进了大学生副主任,但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对基层社区的建设没有太大的贡献。因此,山西省急需找到差距,弥补不足,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三、改进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趁议
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影响到能否解决城市下岗与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社区建设。
(一)投入资金,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
社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使社区管理有一个基本的依托,而且也使社区的各项功能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应当制订一个规划,使社区办公用房在一定时期内达到201)平方米左右,使他们能够建立专用的阅览室和活动室。
(二)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
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与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不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很难吸引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社区建设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但山西目前的现状是专业人才不愿进人社区工作,要推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投身社区建设事业,必须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山西省现在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有3所,从2006年开始,每年毕业的学生有100名左右,如果他们都进人社区,则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杜区服务水平,改进社区服务现状
派遗一些社区干部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了解如何进行社区养老、社区文化、社区矫治等各项工作,回来后着手开展这些工作,逐渐开设热线电话,拓展服务项目,使社区服务上水平、上台阶。
一、建立多层次的救助福利体系,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标准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在巩固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加大低保家庭定期走访核查工作力度,坚持区、镇(街)、村(居)三级复核相结合,区、镇(街)抽审与村(居)自审相结合,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立低保边缘群体和特困群体的帮困机制,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开展特困群体的临时救助,实施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标准,努力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根据物价涨幅情况,及时启动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二是保障困难老年人生活。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力争通过努力,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修改完善镇街、村居《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新培育2—5个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综合利用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及其他公共场所,采取确认、修缮、新建等方式,建设城乡避灾场所。通过开展“消防进(村)社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居民的日常防灾减灾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效落实老年优待政策,着重对尊老金发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增减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尊老金有序发放到位。巩固和落实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提高孤儿养育水平。积极创办福利企业,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继续推行对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三无”、重点优抚对象等民政对象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
二、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公益与经营相结合,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高标准建设泰州社会福利院,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运用其辐射作用,带动镇街敬老院、老年公寓规范化建设,2013年,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15%以上。
二是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研究制定切合我区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探索日间照料室运行模式,在每个街道选择1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全区进行推广。积极做好省级、AA级、AAA级等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站评估验收准备工作。对“电子保姆”安装使用情况进行核实,健全完善相配套的社区服务制度,运用其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化、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人员参加省万名养老护理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全区养老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
三是完善镇街、村居老年活动中心运行机制。继续推行“以奖代补”的激励举措,积极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扎实推进双拥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新的《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烈士褒扬条例》,加强优抚和安置政策创制,更好地保障优抚对象和退役士兵权益,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是完善优抚对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一助一”帮扶活动,继续完善“政策照顾、小病补助、大病互助、重病救助、慢性病疗养”五位一体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
二是加大符合安置政策退役士官的安置力度。提高安置岗位质量,确保安置率达100%。精心组织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在确保学员“双证”获取率、就业率达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
三是拓展和丰富优抚对象精神抚慰举措。及时调整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慰问制度,把对优抚对象的慰问关心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逐步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
四、推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提升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
全面打造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接的网格化的更加有效的以房管户、管人、管单位的基层社会事务工作平台。
一是完善社区管理体系。优化社区规模布局,按照“走向合理、界线分明、规模适度”和20__-3000户设置社区规模的要求,做好涉农街道和九龙、罡杨、苏陈等镇新建小区的组建工作。继续在全区推行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校”组织架构,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创佳评先、达标考核为抓手,过堂式推进。
二是健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区服务体系。探索试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逐步实行“费随事转、事费配套”,解决社区人少事多、工作经费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按照适应发展普惠式社区服务的新要求,加快建立“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着力推动社区各类服务主体建设,进一步健全多元开放的社区服务网络。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将社区服务对象从以困难弱势群体为主扩大到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将社区服务内容从以政府公共服务、公益利为主拓展为政府公共服务与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便民利民服务相结合,开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普惠服务,努力实现“劳者有其岗、少者有其学、病者有其医、弱者有其助、居者有其屋、生者有其保、诉讼有其援、义者有其奖、老者有其养”。
三是构建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坚持公开招聘、适时补充,严格把好社区工作者素质关。进一步强化 教育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建设志愿者注册登记、评先激励机制,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本社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规范社区建设经费的使用,会同财政部门督促镇街(园区)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建设经费、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等纳入镇街(园区)财政预算。
五、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深化村(居)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自治长效监督机制,定期对村居开展巡查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在全区各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推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构和机制。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制定和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依法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果,打造婚姻登记服务优质品牌。做好清明期间文明安全祭扫和宣传工作,推进绿色殡葬,倡导生态殡葬和健康文明祭扫方式。积极推进殡葬行业改革,拓展殡仪服务内容,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六、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推进现代民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