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7 12:0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集体备课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集体备课总结

篇1

昨天,全县聚贤创优集体备课现场会在樱桃园镇中心小学举行。我做为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业务组长感到这次教研会开展的非常成功。我们组的全体教师不但对两周的教学明确了并且还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

会后我分析总结了一下,之所以集体备课研讨会能开的如此成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熟能生巧。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熟悉。教研会前,教师差别,所以聚贤创优教案并不但要求组长、主备人了解,所有本组教师都要对信息条中的问题了如指掌。只有这样,集体备课研讨会上,教师才能本身的教学方法,剖析存在的问题,以求互相取长补短,做到互相提高。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聚贤创优集体备课活动必然能越办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必然能更上一层楼。

篇2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篇3

一、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思想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整合并优化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通过备课组的集中讨论对课程制定层次化的备课计划,再对不同层次的备课计划进行合理的模块化分解,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需求合理分配各有专长的备课教师,并参照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来具体实施每个步骤,最后给出集体备课简案和个人备课详案。每个备课生命周期都是循环往复的,都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前提和依据。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备课模式,提高了每名教师的备课参与度备课创新能力,确实起到了对集体备课效率、效果和质量的保障作用。

二、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是依据集体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构建的,包含八个步骤。

1.集中讨论。先对课程备课按照教学进度规划分为单元备课、章节备课、学时备课等,然后还要确定备课组长和每次课主备人,对课程标准、选用和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备课进度等进行统一规划,对章节或课时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讨论,对相应的教学目的、教案设计、内容框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授课资料进行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对集中讨论之后的模块分工提出任务要求,同时设计出集体备课简案。

2.模块分工。对集中讨论规划好的备课层次、内容、要求、目的等等,按照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例如可以在确定了课时备课内容后,将相应内容分解为教学目的及框架确定、教案设计及修订、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资源搜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或作业设计、等等几大模块,然后在备课组成员中选出主备人,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能力需求和备课组人员的专长进行功能分组,也就是根据人员的专长分成与模块相对应的组,之后进行每次备课的具体实施。此时由主备人牵头并协调,在各个模块功能组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模块间分工协作,最后再将模块间相互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

3.汇总评估。制定针对模块化集体备课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估标准,并对集体备课简案进行汇总评估。对那些集体讨论后仍旧存在问题的备课内容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再评估,直到通过,最后将评估结果充实到集体备课简案中。

4.共享资源。通过集体讨论的集体备课简案、备课内容涉及到的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档、声频、视频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共享,以便于个人备课阶段的个性化。

5.个性修改。集体备课简案和各类教学资源共享之后,每个授课教师需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情况,对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取和修改,形成个性鲜明又具有一定创新的备课详案,即对简案进行创新性的个性化的丰富和充实。

6.课后反思。备课详案通过每名教师授课之后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形成包含了一定经验和知识的更完备的详案。课后反思可以包括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教案、讲稿、课件等等的思考,也可以包括结课后的课程反思。

7.个人总结。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个人可以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形成一个附带相应说明和建议性汇报文档的详案报告,也可以是对课程教学的总结。

8.集体总结。这个阶段是对于整个课程和内容的再讨论和再研究,是对每次备课后集体智慧的再结晶,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重要依据。集体总结既是这一备课生命周期的末尾,又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开始。此时要对个人总结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炼,形成包含之前集体备课简案的新的简案和汇报总结材料,为再一次备课做准备。

三、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提高了备课参与度,起到了提升备课组成员整体备课能力和水平的作用,同时对集体备课质量和效果也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2.模块化的分解以备课组成员的专长为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成员的特长。

3.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特别重视教师对备课内容的个性化修改和意见,将个人及集体备课融入同一生命周期,使个人备课成果在集体备课成果基础上更加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4.所有备课资源的共享,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备课组内部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篇4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制定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可以按“自备——研讨——整理——验收——个——总结”六个环节进行。

(1)自备。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研讨。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共案。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初中历史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总结。

(4)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教研组长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个案。整理好的初中历史课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总结。总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总结,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学校相关处室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篇5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朵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中学生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思想成熟得也越来越早,思考问题越来越深,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除教师个人不断学习提高外,发挥集体优势,富“水”添“花”,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集体备课便是集众人智慧,采百家之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的好方法。它对课堂改革、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集体备课已经被好些学校和老师所认同、所接受。但近几年来,一些学校集体备课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值得大家注意并改进。

一、集体备课的主要误区及成因

1.教师认识不到位,备课积极性不高。有些老师认为集体备课是学校迎合潮流的理论口号,是好大喜功之举;有些认为教无定法,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必拘泥于同一种模式;有些依赖同组教师的教案,思考不深入,准备不充分。

2.集体讨论不深入,一言堂现象比较明显。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有些老师虽然对主备人的教案持有不同意见,自己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但碍于情面,不愿当面提出来,个人的好想法只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的教学思路中去,也不利于最可行的教学案例的形成;有些认为集体备课事不关己,被动参与,随声附和;有些则对主备人的想法不屑一顾,自以为是,认为讨论只是走过场。

3.解决问题不彻底,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未形成。集体备课的一个目标是通过大家的智慧,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多数时间是停留在浅层次上、过程上、形式上,深入解决问题的备课不是很多。

4.强调了课前准备,忽视了课后反思及归纳整理。一些学校对于集体备课,课前十分重视,过程也有督查,但忽视了课后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大家比较认真,也花了一些的气力,但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较为成功的做法、应该积累的经验却常常被忽视,鲜有认真系统的总结归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整理成功做法、形成完整案例者。集体备课开展了好长时间,成型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却很少。

5.督查监管不力,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的初衷是想发挥集体的才智,拧成一股绳,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益。但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政策,或者对这些机制和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造成有令不行的局面。加之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的优势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去认识的意识,导致了多种违背集体备课初衷的现象发生。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一般采取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只有在个人深刻思考、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集体讨论才会有意义,同时只有结合了扎实的集体讨论的备课过程才称得上集体备课。如果仅仅依靠听主备人的说课的集体备课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深入思考教法、分析学生,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其“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是关键,组长要善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主备人要善于吸纳,把大家的经典发言概括起来,整理好备课提纲,形成典型思维案例。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预设,是上课的基础,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上课则是生成,是以预设提纲为指导,但也决不能拘泥于提纲,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更广阔的再生成空间。集体备课之后,执教者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千秋,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篇6

教师的教后反思不是个人的“小锅菜”,更不是自我的“闭门思过”,而是集体备课菜谱上的一道亮丽而丰富的“山珍海味”,是备课组教师共享的思想精华。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以反思札记的形式写下教后感或是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与自身教学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行为。在分析和比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和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又有哪些值得继续去应用和发展的优势和亮点?这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的确,教后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教后反思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自己开设的“小锅菜”吗?能不能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和共同探讨呢?

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对后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安排。采取了“中心发言人+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主讲人,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形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学进度、学目标、学内容、学重难点、统一预习案、习题等;也做到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我们很明显重视的是对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预设和准备,而忽略了在备课开始时对前阶段教学思维的共享和研讨。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备课开始时,进行教后反思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提能力、补不足。

1.提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自身教学方法、经验和优势亮点的平台。一般而言,同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深入而宽泛的讨论,组成一道丰富的“山珍海味”。通过交流,相互的学习、切磋、善取“他山之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更为成熟的认识,也为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研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参考。

2.补不足

补不足可以弥补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取“他山之石”,补自身之不足;二是弥补在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比较他人,发现自我不足之处,进而学习、弥补;通过教学反思及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去认识前阶段集体备课的不足,看看是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重难点的研讨和解决不力,还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不足。然后在本次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集体备课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弥补和解决。

二、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后反思的策略

集体备课中首先进行课后反思有其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备课组建设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探讨呢?备课组在开展教学和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推行,取得了一些效果。

1.及时思考,撰写反思札记,梳理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课堂是实践集体备课预设目标的阵地。我们发现许多“亮点”,发现学生带来的疑问和智慧,也有在课前备课中预设不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每位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想法、认识、体会,以教后记或随笔的形式撰写成文。反思教学中,要求对上次集体备

课形成的共案、共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列出要点,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课堂教学中对集体备课预设目标和所探讨的问题在实施中有何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将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思维和情感交流中碰擦出的“智慧火花”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对二次备课的个性教案根据课堂教学修改和再设计。

2.集体讨论,汇总反思结果,取长补短

下次集体备课开始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和中心发言人的主持和带动下,从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开始,对上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所形成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是每个人对教学中集体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对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改进的方案和方法。然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重难点问题的不同见解予以讨论,以便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接下来,对于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教法创新、问题设计的独到之处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共性反思和个性反思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为新阶段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60—01

一、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备课方法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也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合作,集体进行备课。

与个体备课相比较,集体备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其次,集体备课追求的是打开思路,多视角看教学、深挖教材、落实课标。第三,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可以形成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基础是每个个体的自我准备、反思。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写出备课提纲,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教学兴奋点和关键,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第二步,集体讨论。每次集体备课要预先确定一个备课主持人,主持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其备课方案,其他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提出自己的观点,、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

第三步,修正教案。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位教师或几位教师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教学永远是个性的行为,集体备课不是在集体中被决定,而是集体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用别人的智慧发展自己的思想。每位教师还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教案内容更充实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的教师才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要教好学,应该“多走一分,深入三分”。

第四步,课后交流。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优点进行交流,了解经过备课组研究过的教案在各班实施的情况,以便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尽其责,保质保量地完成。

篇8

一、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第一,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思想相互交流沟通,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相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而言,集体合作无疑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式。第二,集体备课有助于交换多形式的思想,更利于全面分析课程标准,深刻剖析教材,将课程标准落在实处。第三,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的相互了解逐渐加强,这更有利于今后的学术探讨和互助,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集体备课具体方法

1.个体自行备课

集体备课是老师个体在充分解析课本,给出详尽的教学大

纲,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教师须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所在,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方案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同时,要以学生为导向,综合每位学生的潜力和能力,认真分析,各个击破,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2.集体讨论

每次集体备课前,都应给小组分配主持人任务。主持人用说课的形式将方案讲述给每位教师,并积极展开探讨。积极发动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给出个人有独创性的观点,在讨论时

坚持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综合发展,最终确立有效的教学

思路。

3.修正教案

讲课的基础是备课。在备课结束后,应由几位教师共同参与试讲,并及时构建评判小组。讲学是个体的行为,而在集体备课时,应借助他人的多方向思路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及时归纳总结,提升教案水平,使教案内容更加完善。

4.做好课后沟通交流工作

课后交流是课程总结的重要环节。备课组的教师应将自己在教课中的各种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找出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同时了解班级实施不同方法的反响,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丰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任务,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完善教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落实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组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每个学校都应将此任务落在实处,逐步促进整体教学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备前预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确定的同年级学科组主备人(往往是1人)认真钻研教材、搜索整合材料,规划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作业安排等),然后打印备用,而同年级学科组的其他成员往往无所作为。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同年级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预备”这一环节,即每一个成员都要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预设,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选择、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课堂板书、课堂练习、作业迁移、单元把关等,这一做法就相当于我们要求学生所做的“预习”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同年级学科班额在20个班级以上,拟确定两名主备人各自主备为宜,以期同课异构的火花碰撞。

二、为备中研备把脉

备中研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既指上次集体备课所涉内容条块,又指本次主备人的教学方案或规划。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主备人发放下周教学规划方案,解说一通,相关成员依样画葫芦备课完事。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同年级备课组长现场征集相关成员上次集体备课以后个体施教的亮点和不足,适时总结。二是在同年级备课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1~2名)发放为本次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教学规划方案,同时就教学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等进行解说,相关成员结合自己的“预备”,对集体备课时所牵涉的所有条块进行研讨梳理整合,以择优原则确定教学方案,所有相关成员都要做好研讨记录,为“自备”预设奠基。三是同年级备课组明确下次主备人及主备内容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已经试行不分年级的同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成员聚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衔接促进;更有学校把集体备课的外延扩大,将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科课题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融为一体。

三、为备后自备把脉

备后自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备课个体(教师)图省事,没有自我备课,不按本班学生实际备课,拿主备人下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三次备课(备前预备、备中研备、备后自备)。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备课个体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在和同组成员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条块,重新打磨课堂教学及训练架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三次备课――备后自备。

四、为教后感备把脉

篇10

1 集体备课涵义与意义

1.1集体备课的内涵

在备课实现的形式上,传统教学论的研究更多地是指向教师个人独立的备课,亦即个人备课。这种“备课”活动是教师个体独立自主完成,备课的时间和其他外在因素都由教师自己安排与协调,备课内容也就是传统的“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的不同之处,在于“集体”与“个体”的区别上。“集体备课”,顾名思义,也就是教师在一起研讨和准备教学。由于许多时候会存在“人在一起,但没有关系”的现象,集体备课又不能仅仅肤浅生物解为“教师在一起”的备课活动,而是教师通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与分享,开放性地创造更大的备课效果。所以说,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备课组织形式的一种变革,而是教师对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

1.2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也有利于遏止应付式备课、抄教案甚至补教案的无效劳动现象。

2 集体备课实践探索

2.1集体备课的流程

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集体备课,其操作流程如下:制订计划——提前备课——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课堂反馈——二次备课——学生检测反馈——再调整补充(三次备课)——完善教学案,积累素材。

2.2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

(1)制订好一学期集体备课安排。包括时间、主备课人、备课课题、主命题人(单元测试命题)等。

(2)集体备课前个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先后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优秀教案、考纲、做历年高考及高考模拟题。由主备课人提前做好教学案,准备好课件、教具,命好课堂和课后的练习题。

(3)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组织,先阐述个人的理解,思考和策划,再会同成员逐项讨论课堂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步骤以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要求提出调整等。精选课堂练习题、课后练习题等。

(4)结合课堂效果,课后及时反思,进行二次备课。

(5)通过单元检测反馈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三次备课。

3 集体备课的优点

3.1个人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提高

一个青年教师从成长到成熟,总是与集体的培养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即使有些教师出类拔萃,但如果仅靠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集体的帮助,也会延缓他教学技艺的成熟。所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就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同一个备课组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观点鲜明,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传统教条,等等。各自的优点与长处,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熏陶着、教育着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如果一位教师经常去听经验丰富、博闻强志的教师授课、说课、评课,并在备课中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那么,他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促使个人专业知识的不断扩充与提高。

3.2提高成员专业研究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的集体备课,从一定角度来说,是对每一位生物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因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既会学习到同事教学方面的相关经验,又能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既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方式,又是专业研究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3.3授课方式、技巧,知识处理能力的提高

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们时常会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这其实是教师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磨练教育机智的过程。集体备课中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某位老师回顾、反思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处理办法,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讨论交流;另一种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集体备课的第二种情形,对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大有裨益。

3.4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要在课堂40分钟里要质量,那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法、制作教具等。除非要上优质课,试想,每节课你都要面面俱到,谁有那么多的精力呢?况且,每期的教案,我们手写的都是厚厚的四大本。课外时间,除了改作业,大部分时间就是手抄备课。在这机械重复的备课中,大家几乎没什么时间去制作课件和上课需要的教具。自从集体备课后,大家充裕的时间多了,特别是在一些骨干教师、老教师的带头作用下,青年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提高了教学能力,因而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结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各位教师要真正明白抓好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真正实现“把精力花在备课上、把本领显在课堂上、把水平写在论文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