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1 06:28: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篇1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6、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篇2

流水一道穿山过,游人几个画中行。且登高台及远目,聊将小诗赠古亭。

人夸造园有高技,我道心境亦丹青。荷花有志香益远,晚风无言意弥清。

春夏秋冬四时景,思将邻山做画屏。已是徘徊忘归处,一池碧水满天星。

终有机会,到江南园林一游。亲自目睹那些传说中的名园,亲身游历于亭台楼榭之中,错落参差大大小小,人在其中,既在观景又成为景观,非常有趣。感慨颇大。当时只知道流连往返,回来后却回味不断。让我想起《老残游记》里的描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讲的是晚清民间的音律表演。然而此时我却极想用此话来形容我的感受。真的很奇怪而且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样,好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般,园林是当时游而味后品。悠扬的笛声依然不绝于耳。袅袅般萦绕在眼前,在梦里。难道是其精神魂魄的魅力吗?细细地考究引人入胜之处,却猛然发现,所谓的“三分匠七分主人”,高超的造园手法背后,是乐山乐水的情趣,是守拙归田园的心境,是知鱼之乐的境地。

古时候的文人,政治上不得志,便要如陶渊明一般载欣载奔地到大自然中去了。这便是“归隐”。归隐的人,或乐山乐水,或守拙归田园,或在鱼池旁边乐悠悠地安于知鱼之乐的心境。然而归隐可分门别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而且颇为正式,中国文人都希望寻找到一种真正适合于自己那颗心的地方,并将其仪式化,给一个正式的名号,仿佛只有隆重地庆祝一翻,然后才能从此悠然自得而心无愧疚。所以不管是在哪里,是哪种“隐”之办法,重要的是“心隐”。让我想起“身不出家心出家”的诗句。园林的主人,似乎大多是退于朝又不愿意像淘渊明那样过着粗茶淡饭农耕自养的日子,所想到的办法即是在远离皇帝的地方造出一片天地来,装什么呢,装自己那颗不得志的心。亦寄托了自己的志向。

刚才提到“造出一片天地”,即是把山川水脉搬到园林里来,而且要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正所谓“模仿自然”。于是凿池开山,栽花种树,人工地仿造自然山水风景。中国的文人啊,既不愿意真隐,又不愿意跑远,不“迁”自己就“迁”自然,然而目的都一样,实在也不为过的。山远地自偏,不是吗?如此一来。便正式而无罪了。可是自然和人造的毕竟不同,至少呢,有大小之别。可是也没关系呀,不是有一词日“壶中天地”么,此典故讲的大概是一个人无意之中掉入壶中,却发现壶中有另一个大世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不是,天如禅师有诗云“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所以,此法将尘世的喧嚣统统隔绝于外,然后安安然躲在一角里独自成园,求得耳根上的清净。正有如,出淤泥而不染,闹中取静之意。

写到此处,不禁悟到了造园者的先见和高明之处,造园者在造园,游玩者岂能无功?造园者将静之园林留下,游玩者一来,便动之以赏园之心。假设在当时,便是造园的主人。你想象他在林荫树下,亭台水边踱步,晚风凉凉,然后不觉时间飞逝,至夜色朦胧,于是忍不住吟哦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诗句。然后灵思一动,便将刚才驻足的亭子命名为“半月台”,将刚才顾影自怜的池塘命名为“半月池”。月下月台月池,于是又有了典故,后来的人每每至此,都将谈论到此雅事。

又亦或有恋人游玩至一庭院,做出“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的事来,然院便有了故事,有了故事的庭院就有了无限趣味。说不定再来一曲唱着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那在景之外有音还有情,情音景交融,将是至高的赏园的境地。人身历其境,若能达到忘了身在何处,写到此处,已感无言,只想着静静地与星斗阑干共处。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少”实在是一句太美而让人为其沉醉的诗句,留园给我的回忆除了景色之外,就是这一句,淘尽了脑海里所能记得的古诗文,惟此句拈来便觉最为恰当。我不敢说其美玉无暇,总怕破坏了心中那点对“不完整之更完整”的一直崇拜。然而眼之所及,无处不美。我对留园的喜爱甚于在造园手法上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然而我始终认为留园是最为精湛的。巧合或注定,我的相机偏偏到了留园便电力不支,原本懊丧,却没想到竞获得最大的收获。园是行走的园,景是观赏的景,而且行走是慢慢地走,观赏则是细细地看,所以当放下一身的负担到那些刚好可以过人的石头缝里穿行的时候,是最能体验的时候。最记在一名日闻木樨香轩外听的曲子,名字甚是奇怪,只是后来才了解到其中还有一段公案,又是禅心的解释,佛说,要眠就眠,要坐即坐。嗯,所以,那时,要听就听吧。只是当时还不曾了解到,真真的少了一层心境,不过想当时因心情懊丧行到此曲飘扬处静听一阵后才获得了平静,难不成真是闻木樨香的帮助?因缘巧合,自然最是首要的,所以不再考究,只是印象犹深,想起来会心一笑。

花了如此多的笔墨去写留园,如果不提到拙政园实在是不道义的。因其是最著名一说。偏爱的是留园,当然拙政园也不是不喜欢的。关于园子主人拙政的渊源和文征明等自不必多说,我想说的是在拙政园里游玩的时候,让我想到的竟然是中国人性格里面中庸的味道。中庸并不是个贬义词,中庸之道,讲究的是为事不过大过小,不极端,不争上游,不落群后。拙政园的三大部分之间的相互渗透,隔而不分的手法,制造了虚实参半的感觉,景色之间相互渗透,尺度不过大不过小,树丛树种搭配考究,没有夺目的红,没有让人忽略的绿。一切都刚刚好,却不能让我有像对留园“恰倒好处”的赞赏。我担心学道不精,来此乱弹琵琶,会让极度赞赏拙政园的行家笑话。

确也如此,所以赶紧不谈手法,只讲感受。

在园林里游历,是常常会有错觉的,仿佛在人在画中。然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更加明显,仿佛梦境一般飘渺的,若能再加上一点点想象中的烟雾缭绕,那便宛然成画了。我想这大致是中国的园林和中国画太过相似的缘故,中国画不像西方的素描,不写实只写意。看中国画的时候是要带着想象的心境,带着如世外桃源般的感情去体验的。嗯,还记得吗――“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听雨,一片蕉声”,这是怎样的境界,让人不禁为其倾倒而驻足。虽为人作,宛自天开,只怕还甚过天开,不禁感慨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才怪人,能把园林造得如此精妙,其实,怪只怪中国文人心太多,情太多。借景啊借景,正是好景不难借,春夏秋冬入境来,酸甜苦乐也入境来,良晨美景别柳离枝都入境来l

是借景,是园林在借,更是人心在借。只有懂得欣赏清风明月,只有懂得吟哦清风明月本无价,缘何入我手中杯,只有对大自然能达到徘徊忘返的境地,只有那些能将心寄存在世外的文人,才真正达到了高超的境地,难怪只有他们才能造出如此的园林来了!

感慨之至,写诗一首,做为纪念。

园林不费工夫寻,闹市一隅好光景。徐入曲廊成九转,闲闻流水作五音。

篇3

大自然的馈赠

在山花绚烂的夏天我曾经来过这里,在万山红遍的秋天我也来过这里。几年前的新年伊始,我特地专程去感受她包裹在冰天雪地中的冬天。我们到达那里时已近傍晚,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深有浅,各不相同,闪着幽蓝的光。空旷洁白的原野只有我们寥寥几人,举目四望,白茫茫的原野、湛蓝色的天空和白云,白雪覆盖下的崇山峻岭,墨绿色的桦林,一座座木屋,带着淡淡雾气的禾木河静悄悄地流过宁静的村庄。禾木冬季明亮洁白的纯净,就像是一幅黑白分明和水墨意境的油画出现在眼前,美得让人沉醉其间。听当地人说,入冬以来已经下了十几场雪,雪的厚度已经是2米左右。头一次看到如此亮丽的冬雪景色,心情非常愉悦。明亮洁白的雪是冬天的美丽精灵,大自然的馈赠,是禾木冬季的象征和骄傲。正是大自然的精灵――漫天的白雪造就了它如此美丽的冬季。我想,在厚厚的白雪下很可能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神秘故事和传奇。

第二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我们几个人已经爬上了村子西北部一个能够俯瞰禾木全景的高台。站在那里遥看禾木冬景――这个寂静的银白色世界,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虽然当时的温度是零下30多度,但是面对如此壮美的雪景,我们一点都不感觉冷。大概是四周的洁白原野的影响,我觉得脑海一片空白,好像失去了所有记忆,只有周围寂静的银白色世界。苍茫天际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友谊峰和线条分明的桦树林在浓浓的晨雾中黑白相间,银光闪烁。沉睡中的村庄开始苏醒,几乎所有木屋的上空冉冉升起了U袅炊烟,它们一缕缕、一片片、一团团形态各异,在山腰、桦树林及一排排木屋间飘荡,在晨风吹拂下和雾气合为一体,就像一条淡蓝色的飘带随风起舞,慢慢地飘散开来,在虚无缥缈的晨光中缓慢地飘向远方……

刚刚升起的太阳把第一缕阳光轻轻地抹在远处的雪峰顶上,然后慢慢地洒落在漂浮着淡蓝色烟雾的桦树林上,整个村庄、松林、木屋和围栏在淡淡烟雾中若隐若现。禾木的清晨纯净而又通透,阳光给清晨抹上了一层生机勃勃及暖暖的淡金色,湛蓝色的天空,淡淡的开始发白的烟雾,淡红色的树梢,寂静的村庄,所有的这一切显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和谐,美得让人心醉。我沿着当地人清晨挑水时留下的足迹,走在禾木河边,在洁白的雪地上穿行,脚下的白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虽然刺骨的严寒使我呼出的气瞬间变成了一团团白雾,但是我没有一丝的冷意,仍然觉得精神振奋和神清气爽。

太阳有一竿子高了,银白色原野在明媚阳光照耀下,显得清澈而又宁静。隆冬时节的禾木银装素裹,雪涌冰凝,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墨绿色的白桦林与洁白的原野交相辉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构成了一副林海雪原的壮美雪景。上苍好像用寂静的银白色打造了这个一尘不染的村庄。我轻轻地行进在雪地上,就像是来到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和纯净洁白的童话世界。静卧在冬雪中的禾木村呈现出一种纯白的细腻、通透和干净。四周的一切冰清玉洁,气象万千。起伏的群山和桦林,寂静的银白色原野,静得连一丝风声也听不到,墨绿色的松林呈现出一种幽静和晶莹剔透的美。

冬雪之静美

禾木的冬季和它的夏秋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它已经褪去了夏秋的艳丽和斑斓,披上了冬季洁白的外衣,在蓝天白云和银白色原野的映衬下宛如仙境,使人感到一种冬韵的幽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不同季节的不同的景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和美感,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般来说,人们都比较喜爱明媚的春天,绚丽的夏天和斑斓的秋天,而不喜欢冰天雪地的冬天。由于冬天天气冷加上不是刮风就是下雪,人们变得懒散怕冷怕摔,不愿意到野外活动,而愿意待在温暖的家中。于是就欣赏不到如诗如梦的壮美冬景,缺少了对冬天的感受,实在可惜。如果说春夏秋冬是一个人生命年轮的一个缩写,那么,只有经历过和感受过春夏秋冬全部过程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完整的生命旅程。正如只有感受到禾木的冬季,才可能对它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人的生命犹如四季,既要享受明媚的春天,绚丽的夏天和斑斓的秋天,还要接受和感悟冬天的严寒之磨砺及冰雪之锤炼,才可能享受一个完整的人生。俗话说,茶水有浓淡,人间有冷暖。只有饱尝四季交替和风吹雨雪的洗礼,才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印度诗人泰戈尔有段优美诗句这样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把人的生命过程浓缩到夏秋写得美到极致,因而广为传颂。如果大胆套用泰戈尔的诗句也可以这样写:“使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冬雪之静美。”这样一来包含了春夏秋冬,人的生命过程的描写才算完美。

如果说禾木的春天是短暂的媚,是夏天的先导。禾木的夏天是灵动的绿,显现出一派绿意盎然,清澈透明,百花争艳和鸟语花香。禾木的秋天就是色彩的艳,夹杂着红色、绿色、墨绿色和金黄色的桦树林和松林把禾木装扮的层次分明,绚丽多彩,分外妖娆。那么,禾木如诗如梦的冬天则是出奇的亮,漫天皆白,黑白分明,水墨意境更加令人震撼。正如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的背后紧接着就是春天,可见冬天并非一无是处,它孕育着春天,是春天的序曲,它同样充满了诗的意境!作为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我不仅仅喜爱春夏秋天,而且也同样喜爱冬天。因为冬有冬的韵味和诗意,可以从中得到不同于春夏秋季独特的审美和生活体验。

篇4

不由得在已format的CDEF盘里找,但还是找不到以前的爱现~~~

哈。真开心啊,在电邮的file找到了自己的小小作品。嘻嘻。放出来。让大家回忆下。那些曾经的曾经。~~

(1)很快,就要回温州了,很快告别杭州的宿舍生活了^^^^写得一首感叹~~!!

日志标题:点盏心灯

发表时间:2005-4-29 17:26:03

日志内容:明天他们要回家了,啊孩这时候真有带首点乡愁,同时也觉得时间过得可真是快啊,两年过去了

一闪银光,一闪金,少年不知愁滋味、

未到年衰已潇退、

几雾青蓬,一盏心灯、

异乡客独居处,不禁惨然,几回复

如岁,如岁,又如烟,又如风

(2)这首是写给大学里111寝室的美女们的,有爽,燕,晓,还有伊。当中也经过几个亲爱的同学人修改,后来放在桌子上。连伊同学都说写得~~。哈哈。好有团体精神,也有好春夏秋冬的情节。

日志标题:诗作,本人献丑

发表时间:2005-4-8 19:59:34

日志内容:这是我写给111寝室的同学们,他们寝室的同学个个美丽,活泼,人见人爱,你们可以不信胜孩的诗句,也可以相信美丽的代名词,旖旎美人

春燕飞杭家

爽夏标副画

晓看秋中月

伊弹俏冬梅

从中这首小诗,都包括了他们寝室的每个人的名字,包括了四季

相形容他们几人的美丽,好了,不吹了,...

(3)

看看阿孩的诗吧,四季吟

丝丝凉风迎阳春

重重菏塘盼西子

根根稻草思乡情

纷纷落花过残冬

我的这首诗,一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对的应该是工整的吧,这是我选修诗词创作课做的第二首诗。我还很满意。虽然词汇量太少了但平仄相符,哈哈

(4)再发给你一首.一年前上班的时候.离职辞职烦心情写的.

空白的心情写写

发表于:2007年8月20日 20时59分42秒来源:阅读(37)评论(3) 举报本文链接:user.qzone.qq.com/103315156/blog/13

空白的心情写写

往事续事一寥然,

珂kafu里外有内乱。

高层干部把手关,

家庭企业一团荒。

都要来厂搞政权。

五月单鞋工价乱,

技术工人没活干。

辛苦打腰包还得赔款,

还有高额处罚单,说不定还要清家当产。

你说一气之下怎么办?

自离人员一大班……

上了劳动局还要填详单,告状也麻烦。

不说工资怎么样?

但说文职工作好,~~不以为然~~~

财务工作最舒坦,星期天晚上不加班,

可以说词语行为很简单,

财政改革有一套,元老人全换关……

半年下来有何进展?

宿舍装空调,大家鼓掌!!!

ERP软件,冷如山上场;指手画脚,给大家添乱。

黄豆芽长在人事资源人,马屁精不见得人家喜欢

(5)还有很多描写我班上同学的人物诗。我改天再写写。

篇5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赞美与热爱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一、对应节令时序的诗句:一草一木皆关情

“美丽中国”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诗里有很多对应节令时序的景致描写,抒发出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诗人笔下的美丽词句。在学习这些诗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洋溢着自然情趣的诗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流传不衰的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的旖旎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师能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换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又如,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静谧氛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直接描写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炎热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竟然透出阵阵的清凉,别有一番趣味。

刘禹锡的《望洞庭》则描绘了秋天的平静与坦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遥望洞庭湖而写的,表现出洞庭湖面开阔,水光月色交融。诗人还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仿佛白银盘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适的《别董大》显示的是另一种意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中的灰色天空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似乎联想到了眼前的环境问题。

通过朗读和比较这些描写四季景色的唐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让他们领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进而培养他们爱护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关情,而建设“美丽中国”是需要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对应山水胜景的诗句:青山绿水在心中

唐诗里还有很多对应着山水胜景的诗句,表达出的是对祖国山水胜迹的迷恋与赞叹,而背后则是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阅读和学习这些诗句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独有特点,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关照生态环境的变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诗中最为萧瑟凄冷的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江之滨的夔州(今四川奉节)以猿多著称,夔门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篇6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教材中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近体诗,它们形式固定,格律严格,节奏感强,便于诵读和记忆。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不断的吟读背诵,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想象,体味古诗词韵味的美和意境的美。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如个人表演读,集体朗读,小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就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人那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再加上教师精炼的提示,自然而然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

好的诗歌总有其震撼人心的地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有可能打动人们的心灵。例如读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第3联,即言“胜事自知”,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正如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再从艺术上看,这2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在这一读一品之中,学生便深深感受到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心境,也不由地心向往之。

品诗,还要品它的艺术技巧,这样不仅可以体味到诗歌内蕴的博大与深沉,更可以体味到一种美的享受。如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2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迁的感慨,用典巧妙贴切,感情深沉。

品诗,需要教师把自己对诗的品评技巧准确地告知学生,通过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激情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感受心灵的颤动。

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或仿写,例如古诗《君子于役》《石壕吏》《天净沙•秋思》等,或故事性强,或意境优美,可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或小说,在写作的时候走进诗人的心灵,更深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积累

诗词作品多数是诗人有感而发,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到诗歌天地中去寻芳探幽,撷取名篇佳句,分门别类,编成专题诗集。如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学生可以为自己的专辑起一个别致新颖的名字,对诗句作简要介绍和点评,还可以加上前言和编后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随时感受心的悸动。

运用

篇7

清风携我袖,竖指落蜻蜓。

很怀念童年时在乡村度过的那些日子,小河畔、田地边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让我说不出的喜欢。摘一朵野花回家,取出黄色的花蕊,掐掉尾部,花蕊流出黏汁,正好可以贴在眉间,那嫩黄的花蕊像极了孔雀的翎子。有一种只在早晨和晚上开的花儿,有好多种颜色,我偏爱紫色的那种,它有些像牵牛花,但要比牵牛花小,有着星星一样的形状,把的花瓣从花萼上剥落,将花儿挂到耳朵上,花瓣吊在花蕊上一荡一荡,成年人的耳环哪里比得上我的流星耳坠。

乡村孩童极迷恋这种用春天打扮自己的游戏。

夕阳西下时,成群的蜻蜓在空中低低的飞舞,伸出手指站着不动,还真有蜻蜓把我的手指当成树枝落在上面,心里忍不住的得意。

荷盈鱼戏影,叶嫩露珠轻。

塘前烟雨色,难奈不归心。

关于夏天的记忆,最深的似乎是公园里的那个荷花池。那时我跟弟弟刚刚学会了下象棋,放假时常会带上棋装模作样地去荷花池旁边那个凌空的小亭子玩。等到上学后,喜欢读席慕蓉的诗歌,独自一人看荷叶时,就多了一些莫名的忧伤。《莲的心事》里的诗句常会出现在脑海里,心里默念着:“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

师范二年级时喜欢文学社社长,他不爱说话,很干净,文才极好。喜欢着,却并不想怎么着。夏天里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站在唐徕渠畔,在雨丝里看河水。他从河对岸走过,我低着头,他也低着头,就那样过去了。过完元旦后,他去了广州。临行前送了我一个小白兔。我看到他站在操场那儿等我,可是我没有过去跟他说话。我是个很自闭的人,跟他同学三年,从未跟他说过一句话。

微风说缱绻,乱叶舞翩跹。

长歌踏月去,拂袖不羡仙。

四季中,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阳光慵懒地洒落,在这个季节里一点儿也看不出张扬。偶尔有树叶旋转着做无声无息的飞舞。我在林阴道上,路边是挺拔的白杨,空气也让我觉得很舒适,是的,是舒适,不温情,不热烈,也不凛冽。

有本漫画叫《小女贼的冷箭》,旁白写得相当特别。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行百里路半九十,可是人生不是。不管你活多久,前二十年就是你人生的一半。想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从根本上讲,我是个悲观的人,是那种从春的欣然里都能看出秋的萧瑟的人。只有秋天才会让我觉得这么熨帖。从二十岁那年开始,我是真的觉得人生已过了一半。二十岁之前我没尽情地玩过,没尽情地闹过,没有敞开心扉尽情倾诉过,既然在天真无邪时都没纵情,只怕这辈子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窗前听雪落,岁暮梦无多。

心如古井水,不再起风波。

冬天,除了冷再也没有别的感觉了。树是枯萎的,路是冰冷的,人是包裹着的。雪一年比一年少见。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有次看电影,电影结束时天已黑了,雪下了居然有一尺厚,踩在脚下吱吱作响。我喜欢听这种声音,仿佛雪是有生命的。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那么深的雪。

天冷时,阳台的玻璃上居然结了层霜花。握紧拳头,在玻璃上按出一个印痕,再用手指在印痕上面点三个小点,这样看来就像是脚印了。在窗上,我做一个脚印,男朋友做一个脚印,我们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游戏。

(指导教师徐其法)

点评:

写四季的文章可谓多矣,此文独以清秀见长。

首先,清秀在结构。从春夏秋冬四季作小标题,简洁;各以一首绝句为引言,雅致;展开部分字数匀称,文章结构呈轻巧之态。

篇8

在五上语文期末检测中曾出现这样一题:本学期我们学了《梅花魂》,古往今来,也有很多诗人赞美过梅花。例如宋朝的王安石在《梅花》一诗中用()夸奖梅花不畏严寒;元朝的王冕在《墨梅》中写了(),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这道题目却牵出了教学中的一个死角。

一、满目疮痍为哪般

上过《梅花魂》的老师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梅花表达了侨居在异乡的外祖父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在期末复习时,我给学生搜索了所有思乡的诗句,却被这道梅花诗的考题弄得措手不及。改卷的结果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王安石的《梅花》是二上的教材篇目,简单的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竟然难倒了将近一半的五年级同学,还不包括各类错别字。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因为是六下的内容,完全写正确的全班才一个;诗句的框架基本具备,“乾坤”一词错得五花八门的大概五六个;瞎造一气,不甘心留白的十多个;剩下二三十个同学想必是不知所措,留着一个醒目的空格。面对满目疮痍,我不由陷入深深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记忆的规律使然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经验表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有效期一般为一学期,期末考一结束,本册课文内容大部分被自然地从脑中删除,腾出空间准备储存下学期的背诵篇目。时隔太久,《梅花》的记忆不是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就是更严重的荡然无存。

(二)教师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所致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古诗词教学沦为背诵。而且因为语文学习时间的被挤压,我们往往直奔主题,追求“高效”的教学。就像我复习了思乡的诗句,却猜不到命题的另辟蹊径。由此暴露了,只为考试而教学的错误观念不仅会自食其果,还会对学生成长带来不良的导向,更是对古典诗词的不恭曲解。

二、亡羊补牢不为迟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她一直占据着尊贵之席。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担任着中国文化启蒙者的主角,理应义不容辞地挑起这份重任,让古诗词这颗蒙尘的明珠,重新焕发出熠熠光辉。学生升入六年级,这是小学和初中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间段,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作一个系统的归纳梳理,权作一块引玉之砖,开启古诗词的记忆之门,用积累来拓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文化沉淀。

(一)“古诗考级”,让成功的喜悦为积累助推神力

新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第一关:诗词回头看。本关主要是背诵全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是对课内诗词的记忆唤醒,分为三个小级。一级:第一至四册共计十六首;二级:第五到八册共计二十首;三级:第九册至十二册共计二十一首。

第二关:必背全搜索。本关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必备背古诗70首》剩余篇目的一次扫盲,初步罗列了一下,还有《江南》等二十六首,作为考四级的内容。

第三关:拓展大冲浪。本关是提高性的训练,主要针对宋词及初一上册诗词的背诵。

五级:小学生必背宋词——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蝶恋花》;李煜《虞美人》《相见欢》;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武陵春》《醉花阴》;岳飞《满江红》;晏殊《浣溪沙》;秦观《浣溪沙》;辛弃疾《青玉案》《丑奴儿》;欧阳修《生查子》《蝶恋花》;陆游《钗头凤》;范仲淹《苏幕遮》等共计十九首。

六级:七上古代诗歌《观沧海》等四首及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等十首。其中三级所有同学都必须达到,颁发诗词考级达标章;四级9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良好章;五级7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优秀章;六级5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诗词小状元奖牌。梯度的设置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级别,获取伸手可摘的荣誉,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考级变得生动而信心十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过六级的同学,到毕业时不说满腹诗文,应该也有相当的诗词底蕴,能够很快地适应初中对诗词积累更高的要求,并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诗词的拓展训练,可以说是为初中和小学的衔接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二)“化整为零”,让诗词的清韵为校园增添典雅

一百多首的古诗词背诵,对六年级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在时间上不可过分集中,以免造成“欲速而不达”的被动局面。达标级的争章放在六上前半学期,每个同学应该都能轻松过关,后半学期安排四级的过关。五六两级是针对中上生的考验,放在六下,要求可以比较宽松,中下生在仍可以继续巩固前四级的内容,获取加强章。

每一节语文课前,由抽签和自荐相结合的“诗词小擂台”可以有效复习一至两首古诗词。根据背诗的流利、正确、有感情的程度选出擂主,擂主即为当日语文科代表。此举能“化整为零”,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而且同学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最先到老师这里背出的同学作为“诗词小考官”,掌握着其他同学的“生杀大权”,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每天中午十分钟的古诗词背诵时间,会让大多数同学顺利完成当天的任务,不感到有明显负担。学有余力的可以适当提前,暂时不过的同学定会在上下学的路上念念有词而不致掉队。

一段时间的熏陶后,教室传出的朗朗童音,伴随着浓浓的古诗情韵,典雅的意境在校园里渐渐自成一道风景。

(三)分类巩固,让科学的方法为诗词加深领悟

诗词考级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如果学生为了拿到奖章,囫囵吞枣,一味地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但容易引起反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所以除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分类巩固就是笔者尝试的一种效果不错的方法。如:

思乡主题:《静夜思》《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等。

送别主题:《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时间分,可找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从特征上分,可找含数字的诗,写动物的诗,写植物的诗等等;还有些托物言志的诗,如《墨梅》《竹石》《石灰吟》等,内在的表达志向的意味需要细品;更有不少蕴藏特殊含义的诗句,如赞美师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歌颂母爱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褒扬奉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当然这些古诗的趣味活动不占教学时间,可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展主题队会,检验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更多地激发对古诗词吟诵的兴趣。

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新旧知识对学生思维的碰撞,不断增强互迁移,既减轻记忆负担,也不断架起古诗词之间的关联桥。如教学《墨梅》时,带出其他描写梅花的诗句;教学《泊船瓜洲》时,串起思乡愁绪;教学《长歌行》,联系另一首汉乐府《江南》,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又可以重温惜时的箴言;由曹植的《七步诗》,自然地过渡到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坚信只要我们执着地行走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创新,终能迎得满怀诗香。我们也相信古诗词这座社会文化教学的孤岛,一定会褪去荒芜和冷清,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辉。

【参考文献】

篇9

一、品读古诗,其乐融融变身“美食家”

(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的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的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对于“我会写”的字,也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提醒――如何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就像引导学生去找一套趁手的碗筷,为畅享美食打好基础。

(2)饮餐前靓汤――熟悉诗人。“诗由心生。”每首古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诗人心灵的映照。为学生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生平,就像奉上一煲餐前老火靓汤。例如《回乡偶书》,只有让孩子们熟悉诗人写作的背景,学生才会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更深的体会。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叫作贺知章的大诗人,他很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做官,到86岁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却被家乡的孩子当成了客人。他心有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不了解贺知章大半辈子离家在外打拼的艰辛,不明晰他在垂垂老矣的年龄才“落叶归根”的背景,又怎能理解诗人被家乡孩子当客人的错愕、无奈和伤感呢?

(3)品美味佳肴――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旨在通过吟诵把古诗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情境引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语感训练,并尝试着边读边想象古诗画面。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就像色香味各异的菜肴,能让“就餐者”保持读的兴趣,丰富读的收获。

二、评议插图,论侃侃生成“评论家”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图上,通过画面去对应诗句,以图悟文。如在引导学生评论《草》的插图时,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古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原。看插图,你觉得文中的插图什么地方画得好?”学生开始了再一次的咀嚼诗句。有些学生说:“图中的小草长得很茂盛,让我感受到了‘离离’的样子。”有些学生说:“看了图,我知道了‘荣’就是小草长得特别有精神,有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他们通过插图再一次不着痕迹地咀嚼了诗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

三、配画诗图,才思绵绵成就“小画家”

篇10

写作文题确定后,教师可事先针对文题内容自行准备材料,指导学生要打破常规指导方法,不设框架格式,规定学生怎样写,而是着重在情感上呼唤学生,在心理上点拨学生。如指导学生写《人生之歌》作文时,我感情激昂地讲述了:(1)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历尽艰难,不向权贵低头,最后自沉汩罗河的事迹;(2)司马迁忍辱著书,实现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一言”的人生价值;(3)陶渊明是诗人,也是哲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穷困而亡,的确是一位气节高尚的人;(4)鲁迅弃医从文的曲折故事;(5)一生实现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奉献一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巧引导语进行激情

学生习作前,教师精心设置一段精彩的导语,是打开诱感闸门的金钥匙。例如,让学生写作《往事趣忆》作文时,我设计了这么一段导语;同学们,我今年三十五岁,回忆自己所走向的路程,有许多许多往事值得回忆,尤其是那些有趣的往事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我想,你们尽管是十七八的年龄,风华正茂,也一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现在,请用你们自己手中的笔,那有些生动有趣的往事写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吧!情感的闸门一下打开了,学生纷纷铺纸提笔,进入了写作状态。

三、以课前讨论式进行激情

上作文课,可利用作文前五至十分的时间,先让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和问题,分组讨论,发表看法,阐述见解,广开学生视野,拓展思维领域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条理性、敏捷性,提高认识能力,增强思辨能力。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启迪学生诱感的共鸣,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中,跳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思想豁然开朗,激情翻滚,从而使写作在亢奋中进行。

四、精心设计题目进行激情

中学生心理容易动感情,他们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活泼愉快,富有朝气,往往一道新颖的命题,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坚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促膝交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洞察他们的微妙而又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然后才能设计出新颖、准确、生动、简练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例题。比如期中考试过后,学生的心理充满酸甜苦辣,于是推出作文命题《考试之后的沉思》。教室窗户的玻璃打了一块,经了解是因为没有上好达钩所致,让学生讨论后,写《从一件小事谈起》。春天到了,学生晨跑时比以前早了,有人晨读朗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有人心喜于杨柳的翠绿,学生盼春的心境明显地表现出来,于是出文题《春至》。类似这样的题目,紧紧抓住了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只要稍微点拨,学生的情感就会像炉膛中的火花一样向外迸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