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力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0 08:51: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力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力实训总结

篇1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篇2

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市阳光办组织全市5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350人,占全年任务的100%,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国家和省级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员50人,购机户农机操作手150人,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100人,农村骨干信息员100人,农机驾驶员800人,肥料配方员10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专项技术培训2000人(高产创建方1500人,肉牛育肥100人,生猪养殖100人,食用菌栽培200人,晒烟栽培50人,平欧榛子栽培5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创业培训50人,占全年任务100%。

2.主要措施

2.1严格基地认定根据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上,不但要求培训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而且要具有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但注重培训机构过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广大农民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2013年桦甸市新增农村新能源发展服务中心培训机构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全市培训基地达到5个。基地认定后,将培训基地名称、培训专业、培训补助标准、培训时间在市农网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突出专业特色按照注重素质提高,带动产业升级、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总体工作要求,在阳光工程培训专业的选择上,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培训内容与当前开展重点工作、农业项目相结合,开设了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当地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了肉牛育肥、晒烟栽培等专业;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了平欧榛子、食用菌栽培等专业。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资金,促进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3明晰职责分工为确保阳光工程项目扎实有效开展,防止因疏忽管理出现问题,对全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强了监督管理,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市阳光办负责培训任务指标落实、培训基地认定、项目进展信息录入及每个培训基地办班监管核查;财政部门负责对培训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经费使用进行监管;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招生、课程安排、师资建立、班级管理及培训质量保障等。阳光办、培训基地和财政部门之间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年终由市阳光办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阳光工程工作进行统一检查验收。

2.4注重办班实效本着方便农民原则,培训基地在培训班举办地点选择上不力求统一式模式。一是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凡是在市区周边乡(镇)招收的学员,培训基地办班时全部将学员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采取分散办班培训。针对部分乡(镇)招收学员较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实际,由培训基地将培训班办到村社;三是采取划区办班培训。对于每个乡(镇)学员招收都不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划区域培训的方式,将周边乡(镇)学员统一集中到某一乡(镇)进行培训。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参予,而且培训效果大为提高。

3.取得的成效

3.1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实践技能显

篇3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项目建设方案获得批准后,学院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项目的建设成效。

实训项目的开发既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践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培训功能需求,可以对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养电力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和供电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55个实训项目。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编写了《电气试验实训指导书》。这本指导书是参照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按照教学规律提炼加工后,以教学模块形式展现,共有55个具体试验项目的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采用的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这些教学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能满足“电机设备运行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高电压技术”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电气试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培养在学校生具有电气试验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电运行、变电检修和电气试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服务社会,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变电检修工的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学习、技能调考、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需要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和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

二、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特点

1.实训教学场地机动灵活

为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适应电气试验实训项目增多的变化,电气试验实训突破了原有实验室的场地限制和被试设备的依赖,将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及其电力设备一并作为教学设施开展电气试验实训教学。电气试验实训教学没有固定场所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电力设备流动,只要具备试验条件就可以开展实训教学。

2.实训教学以点带面

实训项目的开展依赖于电力设备的配置。鉴于教学场地和投资有限等因素,作为被试设备的电力设备不可能包含生产性企业所有种类、规格的设备,但设备配置尽量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开展要立足现有电力设备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辅以教方法、教思路,注重能力培训,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落伍。

3.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

首先是电力设备模仿变电站间隔进行布置,其次是配备了与企业班组水平一致的工器具,最后是相关的安全设施一样不少,电气试验完全可以现场化。一个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首先要具备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在学校学生来说,安全也是第一重要的。在学校学生没有从业经验,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实训动员

为强调电气试验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将电气试验工作与医生的诊病工作进行对比,医生给人看病需要责任心、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试验仪器与技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试验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既危及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悬在所有电气试验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始终。

三、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组织

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是参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实训教学过程分为试验准备、试验、试验总结和考核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考核。

1.试验准备

(1)准备工作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要现场勘察,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二要做好技术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制订试验方案并获得批准。

(2)作业人员要求。学生(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电气试验实训指导资格。

(3)仪器仪表和工具点检。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逐项核查试验用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危险点分析。教师向学生详细交代试验中可能危及安全的事项:作业场地的特点,如带电、交叉作业、高空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操作程序颠倒、接线错误、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学生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其他可能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做好安全措施。教师向学生交代安全措施:接拆试验电源应采取的措施;使用各类工器具的措施,如梯子、电动工具等;特殊工作措施,如高空作业等;专业交叉作业措施,如检修、保护传动等;设备加压应采取的措施,被试设备设围栏、加压前注意监护并大声呼唱等;试验过程中仪器仪表移位、消除故障的措施;试验结束后,接地放电、拆除试验线和短路线的措施;对危险点、相邻带电部位所采取的措施;工作票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6)试验分工。教师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试验项目,明确每一项试验项目的接线人和仪器操作人。

2.试验

(1)开工。办理工作票,在现场教师以工作许可人身份向学生交代工作票及安全措施,教师又作为工作负责人和学生共同负责检查安全措施;教师交代工作票内容及危险点;学生在工作地点设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至少每5m一个标示牌。

(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教师交代试验项目、方法、接线、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试验结果判据和责任人。试验器具应靠近被试电力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互相隔开,面向试验人员并处于视线之内。操作者的活动范围及与带电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因试验需要断开电气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恢复连接后应进行检查。试验接线应清晰明了、正确无误,操作顺序应有条不紊。

(3)竣工。学生关闭试验电源、拆除试验线;清点工具、回收材料、清理工作现场,不留任何物品;教师检查现场恢复情况后,学生撤出试验现场,填写试验记录,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3.试验总结和考核

(1)学生应根据试验记录,对试验项目、测量数据、被试设备名称和编号、仪器仪表名称、气象条件及试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对被试电力设备做出整体评价;记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2)教师对学生执行指导书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试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较为熟练的试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评定为“合格”等级。

四、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篇4

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系统运行着众多的电力设备,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安全可靠发供电的前提。电气试验人员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电力企业对电气试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依靠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电气试验实训是立足于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按照电力企业电气试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来组织教学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一、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项目建设方案获得批准后,学院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项目的建设成效。

实训项目的开发既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践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培训功能需求,可以对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养电力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和供电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55个实训项目。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编写了《电气试验实训指导书》。这本指导书是参照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按照教学规律提炼加工后,以教学模块形式展现,共有55个具体试验项目的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采用的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这些教学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能满足“电机设备运行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高电压技术”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电气试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培养在校生具有电气试验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电运行、变电检修和电气试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服务社会,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变电检修工的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学习、技能调考、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需要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和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

二、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特点

1.实训教学场地机动灵活

为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适应电气试验实训项目增多的变化,电气试验实训突破了原有实验室的场地限制和被试设备的依赖,将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及其电力设备一并作为教学设施开展电气试验实训教学。电气试验实训教学没有固定场所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电力设备流动,只要具备试验条件就可以开展实训教学。

2.实训教学以点带面

实训项目的开展依赖于电力设备的配置。鉴于教学场地和投资有限等因素,作为被试设备的电力设备不可能包含生产性企业所有种类、规格的设备,但设备配置尽量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开展要立足现有电力设备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辅以教方法、教思路,注重能力培训,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落伍。

3.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

首先是电力设备模仿变电站间隔进行布置,其次是配备了与企业班组水平一致的工器具,最后是相关的安全设施一样不少,电气试验完全可以现场化。一个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首先要具备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安全也是第一重要的。在校学生没有从业经验,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 实训动员

为强调电气试验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将电气试验工作与医生的诊病工作进行对比,医生给人看病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试验仪器与技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试验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既危及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悬在所有电气试验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始终。

三、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组织

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是参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实训教学过程分为试验准备、试验、试验总结和考核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考核。

1.试验准备

(1)准备工作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要现场勘察,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二要做好技术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制订试验方案并获得批准。

(2)作业人员要求。学生(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电气试验实训指导资格。

(3)仪器仪表和工具点检。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逐项核查试验用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危险点分析。教师向学生详细交代试验中可能危及安全的事项:作业场地的特点,如带电、交叉作业、高空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操作程序颠倒、接线错误、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学生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其他可能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做好安全措施。教师向学生交代安全措施:接拆试验电源应采取的措施;使用各类工器具的措施,如梯子、电动工具等;特殊工作措施,如高空作业等;专业交叉作业措施,如检修、保护传动等;设备加压应采取的措施,被试设备设围栏、加压前注意监护并大声呼唱等;试验过程中仪器仪表移位、消除故障的措施;试验结束后,接地放电、拆除试验线和短路线的措施;对危险点、相邻带电部位所采取的措施;工作票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6)试验分工。教师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试验项目,明确每一项试验项目的接线人和仪器操作人。

2.试验

(1)开工。办理工作票,在现场教师以工作许可人身份向学生交代工作票及安全措施,教师又作为工作负责人和学生共同负责检查安全措施;教师交代工作票内容及危险点;学生在工作地点设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至少每5m一个标示牌。

(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教师交代试验项目、方法、接线、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试验结果判据和责任人。试验器具应靠近被试电力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互相隔开,面向试验人员并处于视线之内。操作者的活动范围及与带电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因试验需要断开电气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恢复连接后应进行检查。试验接线应清晰明了、正确无误,操作顺序应有条不紊。

(3)竣工。学生关闭试验电源、拆除试验线;清点工具、回收材料、清理工作现场,不留任何物品;教师检查现场恢复情况后,学生撤出试验现场,填写试验记录,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3.试验总结和考核

(1)学生应根据试验记录,对试验项目、测量数据、被试设备名称和编号、仪器仪表名称、气象条件及试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对被试电力设备做出整体评价;记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2)教师对学生执行指导书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试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较为熟练的试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评定为“合格”等级。

四、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试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试验方法,正确地使用试验仪器,能对被试电力设备进行正确的试验,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被试电力设备外部状况、试验中各种干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排除;对电力设备除了掌握其原理外,还要对其内部结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主要部件及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关注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及故障原因,这些故障与哪些试验参数相关,会引起哪些参数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哪些试验手段、项目检测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电气试验实训办好,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训室必须设备设施齐备,教师要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判断被试电力设备状况的能力,并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王寅仲,海世杰.电气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5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实践教学,我们从培养目标制定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包括电路、高压电技术、电机学、数字电子、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电工工艺、仪表安装与调试、断路器拆装检修等实习,增加了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去变电所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内容,包括隔离开和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长用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为去电厂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内容,包括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落实

增加培训场地和设备,根据强化实训的内容,对已有的电工工艺实训室、电能计量实训室、PLC实训室、输电线路工艺实训室进行了评估。根据需要增添了部分实训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气体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等。新建了输变电控制实训室,购置了10千伏电气控制系统,包括10千伏输入系统、电力变压器、低压输出系统。在利用学校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还与一些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关系,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培训。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选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深造诣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动手能力的培训。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师傅的指导作用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隔离开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安装等方面提高动手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时间安排。专业岗位的训练时间安排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二是利用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最后一学期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岗位培训结合进行。学生可以搞毕业设计,也可以不搞毕业设计,而进行提高动手能力负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写出半年岗位培训的经验总结即可。三是结合专业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分成相对应的小组来进行,这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在白天进行,也在早、晚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制度。为保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训的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一是对指导人员的要求,包括人员的选择要求,在培训中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二是对受培训学生的的要求,包括按时参加专业岗位培训,在培训中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培训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质量。检查。按照培训制度,输变电系对专业岗位培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学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认真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教学人员和学生进行表扬,对教学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培训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解决。结果。通过强化的“变电所运行与维护”和“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专业岗位的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拆装检修;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受提高动手能力培训的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这样的培训,个人在一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强了许多,毕业后在该岗位工作,心里有把握多了,这样的培训好。

篇6

作者简介:吴强(196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1-02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和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利的是:地方电力企业大多被国家电网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渠道基本阻断。有利的是:随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变配电运行管理、电器产品生产等企业,对电气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职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这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

在新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定位和发展,这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必须很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调研电力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建筑业、工厂等企事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过去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看,毕业学生从生产一线做起,需要经过3到10年的踏实工作,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技能在其发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础的课程知识和宽阔知识面,能够发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按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研分析,我们的定位是:以工厂电工核心知识技能为平台,面对工矿企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管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电力专业相关的运行、设计专门知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方案

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和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决定以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学生带入供配电行业。以参观电站—学习电站—实习电站—设计电站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维修电工、进网电工和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用电管理等。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有高电压技术及电气试验;针对学生到水电站运行管理安排有:水轮机及辅助设备;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安排有:电气工程安装预算。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我们构建了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设备是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0多万,建设了与专业相关的电工实验室、电了实验室、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变压器电机维修实训室、触电急救实训室、机床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配电屏、保护屏安装实训室、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微机保护实训室等。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电力调度中心、开关站、变电站、火电厂等的参观实习基地;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天灵电器厂、泸州特种变压器公司等成套电器产品生产实习基地;流滩坝电站(3×6900KW)、富顺黄泥滩电站(3×6900KW)两个电站运行实习基地。

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教师的工程项目经验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毕业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习、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成长,在参加小型水电站、变电站设计中,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中,特别是在市级科研项目《地方电网保护、调度管理与建设研究》、《造纸厂节能改造》、《郞酒集团二郞镇基地供配电系统改造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通过人才需要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等,构建一年小调、三年大调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具体为:每一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当时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当时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情况制定的,课程教学第三年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必要了的课程调整或增减,以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审批经,然后才能执行。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完善机制

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体系过程管理的规定。教师课程教学中,需按要求备课、授课、辅导、考试,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意见,进而补充完善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课程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录、提问、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按指导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准备、落实项目具体安排和学习任务、参加现场项目指导、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实习报告、实习汇报,评定学生习成绩,写出项目实训总结和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生需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预习、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填写实习记录、写实习报告和总结汇报。学期结束,教师做教学总结汇报,教研组做专业教学情况汇报,系进行情况分析,提高下一级课程和实践教学完善意见,并进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目修改编写。

(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设以党总支书、团总支书、辅助员、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院学生处、团委和系的领导开展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是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守册,将要求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展示平台,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和管理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协调意识。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

(一)常规管理方面

强调教学规范的落实,学院和学系层面,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做好每一项目工作,并通过学院质量控制中心、学系教学督导小组对要求进行逐一落实。如开学前、中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教案期检查;每四周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期未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评同行评教;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程、课程竞赛等活动。学系每期要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成绩、遵守规章制度、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各项教学工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教学方面

做好对本科、高职、中职教育的研究,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要制定以素质为本位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资源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授之以渔”, 而不“授之以鱼”。

在课程教学中,要思考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在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要引导教师开展项目、任务、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面

教学观点是:项目任务驱、理实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实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

实践教学的做法是: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特点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分为课程单项实验和综合项目实训两个方面。在课程单项方面,主要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项目实验;在综合实训方面,主要有生现场参观教学,配电屏、保护屏安装、生产实训,电站变电站主接线设计,电站运行实习,电工技能培训,小型电站设计等。

现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教学,注重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以模拟、模仿和实际应用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因此实现对学生的因人施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素质方面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课堂和课余生活两个方面综合设计。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处事为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生存之道是必须要做的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制定课程标准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需要有明确的素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做PPT、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还需要学会按要求、流程做事,学会表达、听话,学会团队合作等,教师必须思考将这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是出人才的主战场。一方面是利用学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养素质平台,让学生在参加管理、活动中,培养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专业学习的电工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通过参加电工电子竞赛、教师做的工程项目等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就业核心与综合素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篇7

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南京工程学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走校企融合之路创建的全国首个电力营销复合型专业。在专业创建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管工结合、学历职业贯通”的专业办学思想,确立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掌握电力营销业务技能的电力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两条人才培养路线,三大知识模块,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培养电力营销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校企融合,创新理论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既要区别于单纯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区别于单纯的电力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程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三大知识模块中,市场营销知识模块中的理论体系设置是按专业建设目标需要精选优化重组形成的。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背景,要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熟知,但专业深度不需要太深,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这类课程设置是在校企多次互动下建成的。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创新性,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与电力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科学优化融合一起建成的,具有鲜明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有效地、高质量地满足了电力营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现了专业的复合和知识能力融合的特点。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专业教材建设,已经分别出版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等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教材。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共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主要包括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例如《电力市场概论》、《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教材,部分教材已出版使用。这些教材贯彻了专业建设思想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校企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层次突出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大学物理以及与计算机基础实践有关的基础实践课程。这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广告学课程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与电力工程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以及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层次突出营销与电力交叉融合的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供用电技术课程设计、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课程实训、电能计量技术课程实训、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能力是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层次形式可以多样化,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参与各种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各种讲座等等。

2.校企融合,创新建设实践教学环境

校企融合,开发共建专业能力与行业岗位技能相融通的实践教学环境,2012年建成国内高校唯一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总投资1600多万元,设15个实训室,包括电气测量实训室、单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三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互感器校验实训室、计量装置装接实训室、抄核收实训室、计量接线检查实训室、负荷控制实训室、模拟变电所实训室、模拟营业厅实训室、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训室、95598(全国统一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号码)呼叫中心模拟实训室、反窃电与用电检查实训室、低压配电装置故障处理实训室、低压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室,江苏省电力公司所投资的实验设备价值1081万,该中心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电力市场营销实习(实训)中心能够承担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以及部分电力类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电能计量技术、电气制图与识图、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负荷控制、电力客户服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中心主要是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

三、校企互促,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1.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为确保实践基地的高水准建设,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教师全部投入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这些教师基本是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基地的设计、工程、安装、调试、试运行积极投入教学使用全程参与,将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且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跟踪行业、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围绕行业、共建专业等,有力促进专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并带动教师学历和职称提高。

2.企业专家成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兼职教授

为建立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专家兼职教授队伍的建设,先后聘任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人员作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课程,并多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电力行业改革和电力营销技能讲座,拓宽了学生对电力行业发展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电力营销知识。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撰写校企合作系列教材,实现了校企互促,从而形成了一支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型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学院先后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平台,并聘请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营销管理专家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校企互动,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它通过教师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其面对现实的营销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采集、编写了大量电力市场营销案例,内容包括电力营销规划、电力市场开拓、电力营销服务、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讨论结果系统化,培养学生遇到现实营销问题时系统思考的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法

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大量采用了课程设计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营销管理技能。从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一周(门次)以上的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市场营销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市场调查预测的基本方法、营销方案的制订、广告文案的处理、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基本手段等营销、管理方面的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教学法

模拟实训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重要手段,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营销模拟实训、工程模拟实训、电力营销业务模拟实训等。例如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主要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的性能及在运行中的作用,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操作的一般常见方法,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法,元件、设备、线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等。

4.现场情景教学法

现场情景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以个体体验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这种建立在真实情景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可以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显然具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院特别设计了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电气设备课程实习、电能计量课程实习、电力负荷控制课程实习、电力营销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参与生产实践,由本校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指导,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营业、电能计量、电费回收、用电检查、用电稽查和电力服务等业务,使学生在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职业技能教学法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93-03

《电力拖动》是电工类学生应学的专业课,该课必伴有实训操作,以往实训课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性控制之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按照教师操作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步骤,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有效地控制了实训步骤中不安全因素,做到整个教学秩序“井井有条”,这会使不少同学把刚开始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甚至和教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意识越来越淡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其实电力拖动实训也可采用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促使学生由短时记忆,演变为长时记忆,它还能解决学生的心理拒绝问题,在学习中,使学生成了主体,老师成了辅导者。

二、项目教学法的程序

项目教学法的程度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即立项。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原理图等制订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此阶段包括四步:1、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2、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开发。3、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小组的行动计划。4、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成品制作。

3、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对项目实施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4、检查评估、总结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成果展示

项目实施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鼓励优胜者,同时也使资源共享。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

在近年来的《电力拖动》实训中,我根据上述步骤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确立了几个项目内容,下面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控制线路——某车床的一台主轴电动机,要求能正反转控制,并要求有短路、过载、欠压和失压保护。试设计并装接。

1、综合实训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综合实训主要目的:①巩固《电力拖动》所要掌握的相关工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②巩固理解电气工作原理及接线技术。

③进一步掌握各元件的选择。

④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及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训的主要要求,使学生掌握该课所涉及的初中级维修电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能熟练使用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电工刀等电工工具。②掌握兆欧表,万用表等仪表的结构和原理,并掌握用其测量的技能。③掌握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应用及正确安装,理解线路的自锁与联锁作用以及短路、过载、欠压和失压保护功能。④能选择器材,并能熟练检测元件。⑤掌握电工的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⑥能熟练绘制控制线路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⑦能按评分标准快速接线,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安全试车。⑧要求学生在实训中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实训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实训前先期课程都应充分学习,如单个元件认识、选择、装接、拆卸等,以及万用表工作原理,电动机结构及原理的学习。实训是建立在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所规定的认识实习,也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控制电路设计与装接的必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训注意事项:

(1)实训前先准备好有关参考资料、绘图纸笔、操作工具、接线板、实习所用器材(多用于实际所用的,如:需两只接触器,则可放上三只,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报告等。

表1 评分标准

(2)在实训前先分好组,教师必须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调整,一般每组4~6人,并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以利于生与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每组成员认真参与设计,在充分审题、分析基础上完成一个组内统一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并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实施。

(4)学生根据本组设计的电气原理图完成接线,必须要检查。由于“强电”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考虑电路存在“短路”的可能性,故实训教师在电路检查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如主电路的“通路、短路、缺相”的检查;控制回路中的“自锁、联锁、启动、制动”等项目的检查,让学生在通电前对电路的正确性已了然于胸,能胸有成竹地通电试车。

(5)电动机及按钮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至电动机的导线必须穿在导线通道内加以保护,或采用坚韧的皿芯橡皮线或塑料护套线进行临时通电检验。

(6)训练应在规定定额时间内完成。

3、综合实训任务(以组为单位)

(1)根据项目内容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要求半小时内完成,小组成员分散进行,再综合,讨论决定一个组内较好的工作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经审核后方可接线。

(2)小组成员按组内所绘最佳电气原理图接线,要求严格按评分标准(如表1),从元件规格、型号选择、质量检测、器材固定,按图接线,到通电前的检查,均在给定的一个时间段里完成,该项目时间为150分钟。

(3)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4)总结评比

综合评定采用三方考核,抓住“设计 接线试车 实习报告”几个环节考核如下:

4、编写实训报告

它是作者思想体现,是工作过程的文字表达,也是学生撰写技术性总结和文件能力的体现。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的重要方面,从实训开始时学生就应将设计草图、内容及接线、试车等体会记入报告草稿本内。完成时,将草稿本的内容整理归纳后编写正式的实习报告。

5、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成果展示

实训教师根据事先分好的组,把学生个体在完成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以及每个小组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测评依据,实训结束,选出优秀小组。向全校进行成果展示,其考核方式实行三级考核,一是学生本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测自评,二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让他们在互评中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成绩在90分以上为优,80分~89分为良,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

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完成项目后,把90分以上的成果在教学大厅展示。对部分学生给予表彰,同时优秀成果也被全校师生共享。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项目要恰当、实用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以成果形式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实施仍要重基础

项目教学法实施,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各个部分强化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深刻记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能使学生人人参与项目,并能全面发展

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分工中任务明确,要求组内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设计结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挑选出较好的原理图去应用。每生一块控制板接线,并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主为,转变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这为职校生走向社会,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5、项目总结必不可少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是指操作过程中既快又不影响接线质量的良好方法的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6、此法教师不减压

篇9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线路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是彰显学校电力特色的重点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力系统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检修、维护、设计以及变电设施安装和测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西电东送”北、中、南线三大通道建设和新建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的不断投入,以及城网、农网改造工作的大面积铺开,电力行业急需大量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特别是输配电线路运行、施工和带电作业等方向熟悉输配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因此,要为电网的建设做贡献,必须有一支精良的输配电技术队伍,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输配电专业人才的教学培训质量,而行动导向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输配电线路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输配电专业对应的职业活动领域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安排如图所示,根据这些职业能力,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输配电线路建设的总过程,从输配电线路的勘测、设计、施工 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到线路的投入使用、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各阶段的任务中,分别设置了“输配电线路概预算”、“发电厂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输电线路测量”、“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理论技术”、“电力电缆施工技术”、“线路金具”、“高电压技术”等近十门专业课程。同时设置相对应的实习实训课程,如“专业认识实习”、“电工工艺实训”、“登杆实训”、“金具组装实训”、“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及仿真实训”、“线路综合实训”、“电气测试实训”等。这些课程结合工程实例较强,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不能达到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扮演任务中的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完成理论课程及实训课程的学习,此所谓行动导向式教学的应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输配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1.重组教学内容,启发学习灵感

由于电力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无法直观地体现在现行的教材里,加之现在的教材很多都是由从事高校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编写的,他们没有在企业生产实践的经验,使得教材内容缺乏原创性,同时与生产一线脱节,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行动导向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校实训条件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适当地挑选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展示的空间。例如,《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课程中的张力放线内容,学生无法亲临施工现场,加之教材上的施工图片有限,学生很难想象实际过程的画面。此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输电杆塔模型(往年学校技能月学生比赛的成果),让学生自由分组利用生活中的物件,利用身体作道具,实景模拟张力放线的过程,从而从中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事实证明,学生反馈的效果很好,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很大提高。

2.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条件,提升专业技能

我校输配电专业对应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质量很高,比如说,大型校内登杆实训场地,输配电线路施工工器具实训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及仿真实训室、电力安全急救实训室、电气测试实训室等。在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穿插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勿让理论与实训课程脱节。比如,学习《线路金具》课程时,可以将课堂搬至工器具实训室,在进行讲授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组装金具的实训任务,让学生根据日常所见,专业课所学,从选材到组装到绘图由学生分组完成,在限时限量选材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工具的了解,在自由组装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当然也不能脱离之前专业课的学习。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

3.将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输配电线路专业对应的技能鉴定工种有: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高压线路架设工、工程测量工、配电线路工、电气测试工、电力电缆工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取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但是,技能鉴定的安排一般在大二下学期的某一个星期集中培训取证,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培训也完全是为了取证而培训,等同于应试教育,学生虽然取得了证书,但是真正掌握到手的技能却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技能培养纳入课程考核,使学生在长期的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相应的技能。行动导向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08-03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上岗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创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的合格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厂中校”建设为依托,构建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的特色鲜明的“五步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运行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五步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013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申报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获得成功。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利用特色高校项目建设的契机,在进行充分的企业岗位调研的前提下,加强与发、供、用电企业、电力建设单位和相关行业自备电厂及大型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等企业合作,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为机制,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探索和实践基于电力一线员工职业成长规律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员”的“五步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步,学生通过在校内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在校内“校中厂”―― 电力技术实训基地的专业技能实训,达到电气初级工的技能水平;第二步,将电气中级工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在校外“厂中校”―― 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企业教育教学区工学交替,在企业现场一线技术员工的指导下,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达到中级工的技能水平;第三步,在大学二年级的暑期和三年级的上学期期间,到相应的电力行业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顶岗实习,经过多岗位多工种的轮换作业,达到电气高级工的水平;第四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签订就为协议后,到用人单位“准就业”实习,增强岗位能力,塑造职业素质,培养服务企业的责任感,专业岗位技能精益求精,基本达到技师的职业能力;第五步,在毕业后,学生经过几年的生产岗位工作历练,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实现达到技术员的工作能力的总体目标。

二、“五步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特色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的“五步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序地进行,特色项目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课程体系优化与课程建设

1.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市场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为指导,分析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确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群为:“电力系统运行值班员”、“电气检修试验工”和“继电保护工”。通过对这些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根据能力复杂程度、知识和技术的相关性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为:电气运行、电气一次设备安装、电气二次设备安装、电气一次设备检修、电气二次设备检修、电气二次设备维护和变电站电气维护7个行动领域。

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结合调查分析得出的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重构出基于工作过程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确定“电气运行技术”、“电气设备及其检修与维护”、“微机保护装置安装测试与维护”、“二次回路技术”等10门课程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及专业群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见表1。

表1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表

工作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电力系统

运行值班员 倒闸操作

变电站巡视检查 电气运行 电气运行技术

电气检修

试验工

开关设备检修与试验

变压器检修与试验

其他变电设备检修与试验

电气设备缺陷处理与更换

电气一次设备安装

电气二次设备安装

电气一次设备检修

电气一次设备试验

电气一次设备维护

电气设备及其检修与维护

变压器检修

电机运行维护与检修技术

电气设备实用试验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继电保护工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

测试维护

二次回路安装与排故 电气二次设备测试

电气二次设备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

测试与维护

二次回路技术

顶岗实习

2.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开发,对本专业主要的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对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划分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按简单到复杂分成若干个任务。教师按职业能力的需求,由认识到操作,由实物到图纸,由图纸到配置、装接、整定,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划分项目课程教学单元。工作项目的选择由易到难,教师的传授由多到少,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由低到高。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一目标,以技术实践知识为明线,以技术理论知识为暗线,强调学生主体功能,强调师生互动、情境支撑的教学方法。

共完成了核心专业课程“微机保护装置安装测试与维护”、“电气设备及其检修与维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机运行与维护与检修技术”、“变压器检修实训”等五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3.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专业能力训练等方面,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建设完善共享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带动整个专业群的资源库建设。

(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专业群现有的3个示范性实训基地为基础,加强与行业内设备生产企业、电力企业的合作,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广泛调研,与来自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工作岗位及学习领域的需要和要求,利用特色项目建设资金,扩建和完善“发电厂综合自动化实训室”、“继电保护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重新整合构建完善四个实训中心: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实训中心、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运行技术实训中心、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实训中心和电工电机基础技术实训中心,主要构架及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如表2所示。

表2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及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架构

实训中心名称 所辖实训室名称 对应的工作岗位群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

实训中心 变配电技术实训室

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室

高压试验实训室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工

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

实训中心 继电保护实训室

二次部分实训室

二次回路排故实训室 继电保护工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运行技术实训中心 电气运行仿真实训室 电力系统运行值班员

智能电网技术实训室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

发电厂综合自动化实训室

电工电机基础技术

实训中心 电工基础实训室 电气维修工

(三)“厂中校”校外基地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切入点是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探索落实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操作性的新途径,逐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学校、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开发、专业教学实施、实训设备功能开发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形成“双元一体、校企共建”的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实现互利共赢,增强办学活力,共同完成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厂中校”校外基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2011年,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2013年,电力工程系成立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推进并深化了学院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研究和实践电力高职院校与电力企业通过在生产一线共建“厂中校”,探索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途径,破解行业企业与电力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企业将尽可能地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通过“搭建平台,深度融合;校企共管,交替培养;校企共育,无缝对接”等模式,协助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出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指导委员会企业也希望能通过学院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便利。

2.与大型电力企业合作共建创办特色鲜明的“厂中校”办学模式。学院分别与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麻石水电厂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创办了特色鲜明的“厂中校”办学模式。

学院与企业共建的“教育教学区”以企业原厂办子弟学校为基础设施条件,由企业提供相对独立的教学、生活区域和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场所。学院相继投入建设运行资金达256.92万元。目前学院的“厂中校”共有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30391平方米(其中麻石水电厂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区17441平方米、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区12950平方米),教室2641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3300平方米,风雨操场2643平方米。学院平均每学期可安排2000人次以上学生到“厂中校”学习,目前基本实现了以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全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由学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3.“厂中校”校外基地的建设成效。具体如下:

(1)“厂中校”工学结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企业一线岗位技能相关的“电气运行技术”、“电气设备及其检修与维护”和“变压器检修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教学改革。学生先在虚拟电厂(或虚拟变电站)――电气运行仿真实训室、变配电技术实训室和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实训室等“校中厂”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掌握了初步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达到了电气初级工的技能要求。紧接着安排学生到广西麻石水力发电厂实习基地“厂中校”的真实工作岗位跟班学习,由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和职业素质有更深刻的体验,更扎实地领会岗位技术技能,达到电气中级工的技术水平。

(2)“厂中校”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利用电力行业丰富的教育教学场所和闲置设备资源,解决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不可能购置动辄需要数千万元的昂贵电力实训设备,有利于解决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虚拟仿真情境下进行实习实训外,无法经常性地接触到电力行业企业大型设备进行实习实训的困境,较好地解决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习实训的普遍性难题。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解决电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在目前企业待遇优厚的条件下,大都不愿意离开企业到电力类高职院校作“兼职教师”的难题,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

同时,学院教师也在“厂中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企业的部分科研与技改工作,形成了初步的“合作办学,相互服务,校企共赢”办学模式。

(四)顶岗实习与准就业实习

生产实习分为顶岗实习和准就业实习,是本专业一项重要的实践性综合学习环节,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等二次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情况,深入学习电气设备、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故障诊断与分析处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后进行,实习地点为校外实习基地或已签订就业协议单位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与专业学习相对应的企业岗位,开展为期3~6个月的顶岗实习锻炼。

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以学习为主,学生到学院的实习基地广西电网公司、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广西恒都输变电有限公司等电力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主要通过进入生产现场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实地进行指导,以完成企业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的,重在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专业岗位实习,理论联系实践,校正并提升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重点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开展现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运行维护工作,能按规程进行各类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现场安装、调试和维修等工作,同时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归纳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养成勤恳、严谨、细致、不断进取的良好职业习惯,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应用。通过该阶段的实习,学生达到电气高级工的知识技能要求。

每年的年底,大三的大部分学生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以进入准就业岗位实习为主,明确就业岗位,并根据就业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和拓展,熟悉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胜任岗位的各种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基本达到了电气技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并最终顺利就业。

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由系部与生产实习单位共同管理,采用校外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的“校企共抓共管”的实践课模式,采取过程考核(校外指导教师主持)与总结性考核(学校专任教师主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定课程成绩。学生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院、系部和实习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按规定联系学校指导老师,完成实习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取得企业指导老师及企业鉴定成绩,按期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按实习成绩评定管理办法评定该门课程成绩。

三、结语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特色高校项目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步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在特色高校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着“五步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序地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按照电气职业成长的规律和电气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利用特色项目建设资金,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工作岗位及学习领域的需要和要求,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重新整合构建完善四个实训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稳步进行“厂中校”校外基地的建设;加强顶岗实习、准就业实习的管理,构建校内专任教师为辅的“校企共抓共管”的实践课模式;加强与就业单位的互动联系,持续跟踪关注近三年毕业生在企业的岗位成长历程,重视企业技术主管的信息反馈,并据此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特色高校项目的建设成效,为“五步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五步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内涵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