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2 11:53: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篇1

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复习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业成绩。通过刚结束的高三一年的复习经验积累,我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阶段时,提前计划好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备选好学生手头资料的学生易错的练习题并可以将原来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进行改编,每节课复习过程中穿插相关习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内容结束后再做与此节知识有关的综合题从而达到将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教学中将各个小节内容复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将复习的本章内容正确区分各个调节方式,我让学生自己先做好总结再让学生完成下面试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摇?摇?摇?摇?摇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或?摇?摇?摇?摇?摇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摇?摇?摇?摇?摇。

(3)由上图可知,?摇?摇?摇?摇?摇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免疫 记忆 (2)神经递质 (3)神经―体液―免疫

而在二轮复习阶段时,将生物学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四本书的知识内容上找联系进行知识的大综合,力求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在学生完成习题和试卷的基础上,通过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落实的效果。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适当地加以改变。可以将教师讲改为学生讲之后再由教师讲;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容量大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时,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例如,在复习必修三种神经调节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出了这样一道题: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与分布的控制很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摇?摇?摇?摇?摇来实现的。

(2)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摇?摇?摇 ?摇?摇。

(3)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如何变化??摇?摇

?摇 ?摇?摇。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摇 ?摇?摇?摇 ?摇。

(4)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与静息时比较会?摇?摇?摇?摇?摇。

答案:(1)载体(或“载体蛋白”、“离子通道”)

(2)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Na通过细胞膜迅速内流

(4)增加

从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来看,得分率很低,错误出现最多的是(2)问中学生回答成“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有位坐在讲桌附近的学生还给我拿出课本询问:“动作电位产生时K通道难道不是关闭的吗?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关于动作电位在苏教版《稳态与环境》P28有如下的描述:“当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结果形成局部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对于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K如何变化没有做描述学生遇到此问题都认为在刺激神经纤维时K不会外流,他是对教材内容作出的错误的推论。实际上钾通道一直都是在开着的,也就是说K一直在向外“漏”,只不过在受刺激视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增加,而对钾的通透性增加的缓慢一些而已。这就是采用了让学生先看书再做题找到学生的缺陷从而解决问题。我相信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上的这段文字,教师提出该问题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道题的错误也就很容易避免了。

三、改变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优化课堂教学

换用另一种说法,即高效率复习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都采用教师从头至尾一讲到底,而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给学生自己加工、梳理、消化知识的时间。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知道课堂是舞台,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鼓励他们每天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传授必要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篇2

实验作为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系统的生物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既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对教材所列举生物实验的深入认知与了解,又要切实发展自身的生物实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这都需要我们高三生物教育工作者创新生物教学形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终的实验学习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可以作为有效的突破口: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辟高三生物实验教学新途径

众所周知,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沉重压力,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教材上既定的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实验操作起来确实麻烦而繁琐,若是一味将这部分生物实验摒弃,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后续其他生物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但若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死板地进行这些实验的操作与教学,又会占据极宝贵的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与精力。如此,这部分实验便成为影响高三生物教学进度及实际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兼具生动直观与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若是能对其进行合理运用便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高三生物实验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选修三中“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该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若是单纯依靠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对此,在该实验的教学中,笔者特意提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到完整的“胡萝卜组织培养”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通过该完整且生动的实验视频资料,学生不但能身临其境一般近距离地观看到具体、详细的生物实验步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该视频还能跨过整个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等待时间,从而直接观察到4~5天后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5天之后胡萝卜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一个月之后正常植株的发育情况。整个视频前后仅仅只有8分钟左右的时间,却将整个“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这一实验进行了完整的反映。如此,便在大大节省课堂宝贵时间与精力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认知层次,真正体现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三生物实验教学形式的巨大作用。

二、组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实验,完善高三生物实验教学新模式

在高考面前,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地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导致其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多倾向于教师边实验边讲解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聆听教师的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即可。此种落后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生物实验参与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更不利于学生生物实际操作水平及能力的长远性发展。而高考生物的新趋势逐渐倾向于对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此,两者就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矛盾与冲突。

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反复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三生物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如,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一实验中,笔者并没有给学生详细讲解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而是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选择自认为切实可行的实验材料、选择实验过程中需要运到的器具,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此同时,还特别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之中及之后进行反思: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目的有哪些?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需要严格注意的事项?小组设计的实验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理想实验效果?若是未能取得的话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等等。

这样一来,就将该项生物实验的操作主动权真正交还给了学生,在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完整地经历了一个独立自主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无论是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切实发展还是正确实验态度的形成都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标关于“借助生物实验发展学生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良好目的。

篇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创造性工具。就高三生物复习课的特点而言,复习的内容多,知识的联系性强,而且还要穿插大量的习题分析,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课堂中要出现大量的图表,传统教学中往往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而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轻松胜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我通过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实验,现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应用媒体技术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 有利于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知识结构:

在高三的生物课的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系统的知识复习中,需要纵向深入和横向比较,其中就含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单靠传统模式的教学,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复习中需要用大量的图片来辅助说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实现及时插图,所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对"生物与环境"这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时,由于涉及到诸如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群落结构等等知识点,知识的联系性强,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又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在梳理知识点时以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线,先逐个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然后再联系与其有关的知识点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因素等,以此引出的生物圈的稳态,还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知识点,能做到图文并茂,并更为形象、直观,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还可以进入各个自然保护区有关的站点,了解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复习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用于整理知识系统,总结规律,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对比知识特征的异同,突显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复习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难点内容,通过动画演示进行难点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合理地控制复习进度,使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3、能够及时进行习题训练并得到反馈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训练一定量的习题,一方面是学生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习题的训练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依靠纸张试卷去考试,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在一段时间之后向学生反馈,这种训练的方法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如果我们选择典型例题,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自我反思,最后教师再去分析该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加深他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的收获相对于教师单纯的讲评要更大,更有针对性,他们提高的也更快。

4、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从容应对高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所以也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可以使书本知识和新热点、理论性知识和生活实践等诸多方面有机的结合。例如,"克隆绵羊",虽然报纸、杂志上对此有大篇幅的介绍,但主要侧重于克隆绵羊出现的意义,对克隆本身的过程很少有介绍。然而通过对有关"克隆绵羊"站点的访问,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克隆"发生的经过,然后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即所用"的乐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才是第一位的。

2.多媒体展示与板书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不去板书,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课件展示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因为板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板书的内容将在学生的"眼前"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结束之前还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缺少板书,单纯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失去了交流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人机对话",将使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篇4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3.熟悉考试说明。开始教学前,我给组员每人一份去年高考纲考,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 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d、热点专题

以上专题教学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各专题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专题教学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复习阶段要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生物复习的思路的角度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任何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 为此我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 本学期主要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主要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38-01

复习是指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滚动复习是复习的一种方式,即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地进行复习,接着再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学完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第二次复习要包括前一次复习的内容,如此一环套一环地进行下去。高三生物总复习,内容庞杂,共包括五本教材。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对教材中的细节知识考查得较多,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知识要进行理解、记忆。这样看来,总复习的任务就很繁重。如何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按高考要求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庞大的知识体系,克服遗忘?实践证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滚动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复习策略。

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滚动复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单元内的知识进行逐一梳理,以及对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知识内容的总结;另一种形式是滚动练习。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两种复习方式常常交替进行。笔者就后一种复习方式的做法进行交流。

滚动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滚动练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复习完一个单元时进行的一个单元内容的滚动,称为单元滚动;(2)复习完一个单元时,该单元和前面已复习单元内容的滚动,称为单元间滚动;(3)覆盖全部高考内容的大滚动,称为全滚动。在设计滚动练习时,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好各类练习的量及彼此之间的时间间隔。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当一个单元内的知识梳理完成并进行小结后,当天晚自习或第二天即安排1小时的单元滚动;单元滚动后间隔2天进行90分钟的单元间滚动;每2周做1次大滚动,大滚动试卷可用近年的高考卷生物部分内容,时间为45分钟,也可以用各类高考最新模拟卷,其中单科卷为90分钟,理综卷为45分钟。附表是我校2012年8~9月期间对高三年级所进行的滚动练习的安排。

为提高滚动练习的效果,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还应重视把滚动练习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方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各种形式的滚动练习之后,要求学生要及时进行学习反思,及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并要求学生结合练习题把缺漏知识和做错的题补做在错题集或纠错本上。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

生有条件进行查缺补漏工作。这样,才能以练促学,以练促复习,达到有效、高效的结果。总之,滚动练习和查缺补漏工作要结合起来,贯穿整个高三总复习。

为了促进学生完成查缺补漏这一学习任务,进行错题重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重考的错题是前面阶段各类练习或考试中涉及高考的重要考点,而学生出错率又较高的题。通过错题重考,评价学生的查缺补漏工作,鞭策学生在每一次考试之后认真进行查缺补漏;通过错题重考,准确地圈定后进生,以便于及时进行帮扶。

篇6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生物总复习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创新设计》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72-01

进人高三,生物全面进入复习阶段,生物训练频繁每周都有训练题,所以试卷讲评课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对试卷的讲评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既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老师为了省时和加快教学进度,对时间讲评课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这样就会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不利的,这样高三生物复习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抓好试卷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试卷来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这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讲评,提高讲评效率呢? 近年来,本人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对试卷讲评课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其他生物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摸索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仅以生物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

1、讲评试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

生物训练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试题题量非常大,我们学校每次周末训练的题量都是基本确定的,选择题有40题,非选择题有4至5题 。可以说题量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这就为试卷讲评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逐个去讲,费时又费劲,而且教学效果不好,很多学生都心不在焉。所以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讲评试卷之前 ,自己要认真分析试题,做到心中有数,那些要讲,那些要详细讲,那些不用讲。然后再有生物课代表用一本专门的记录本来记录每次考试班上每位学生要求要讲的试题,这样综合起来就是这张试题的所要讲的题目,一般不超过一半,这样所讲的题目都是有代表性的试题,大大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2、上好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还要对试题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讲评。

变式训练是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生物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获得,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一些典型题目我们不但要重点讲解,而且还要延伸,因为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而这些题目中又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若只是就题讲题,必定会造成多数学生在听讲评时心领神会,但是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又是一团雾水。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挑选寻找它们的合适的变式训练题目,进行训练巩固、拓展深化、整理归类,达到触类旁通、催生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下面这个试题时,我就出了两个变式训练。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变式训练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变式训练2】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 B.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单细胞真核生物

3、上好试卷讲评课,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来讲题

一般的试卷讲评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做笔记,看似不错的课堂,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好像是听懂了,但是下次碰到相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法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个人就尝试了来学生来讲题的方法,发现效果很不错。但是在学生讲题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做法:在讲课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告诉生物课代表那些试题要学生上课来讲解,然后由课代表分配试题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做到心中有底。接着上课有学生来讲解,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非常积极,一位学生在讲,其他的学生也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构建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最后本人再对学生的试题进行点评,表扬可喜之处,指出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

4、上好试卷讲评课,还要渗透“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理念

生物学知识相对与其他学科更零散,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背了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内容,所以做起题目来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生物学科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讲解生物试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应的知识点和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方法,达到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试卷讲评课既要从学生、试卷组成方面去分析,也要从教师自身的教法方面去做反思,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以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过程中要摒弃不讲不放心而满堂灌的做法,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篇8

一、如何编制导学案

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导学案是整个备课组的智慧结晶。高三生物复习的导学案编写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高考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评价、当堂检测、课后练习等。当然,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特点。学案的设计注重新颖性,其编写要注意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行为。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例如,在复习“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对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教师只要设计好对比表格(包括反应的场所、条件、产物等),其余的交给学生完成就可以了。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会有成就感,而且学得扎实。

二是问题化原则。将高考复习的知识点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激思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及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三是梯度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比如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让各个层次学生通过导学案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变无效课堂、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二、如何实施学案导学

根据高三生物复习的特点,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有以下环节:课前发学案,学生预习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课后反馈,完善教学。

1.课前发学案,学生预习。

高中生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求知欲。生物教师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学案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例如,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在发给学生的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①噬菌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增殖过程是怎样的?②如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分别对放射性检测有何影响?“搅拌”的目的又是什么?④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谁的实验更有说服力。让学生通过预习学案上展示的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本课的趣味性,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积极探索。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既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的方法。对于一些高考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探索,最后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概念图、表格来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点拨。

导学案中的例题,一般选自高考真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可让学生先读题并尝试解答,教师走下讲台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暴露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对解题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从而让学生把此类题弄明白。最后教师针对例题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3.课后反馈,完善教学。

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及反思,如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反思的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归纳、消化,并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剩下的训练题。第二天教师进行及时批改,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通过面批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节课解决。教师要有教学反思,反思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反思所得,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从而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36-02

1 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是师生应对高考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考试专业机构,很多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建立了数字化试卷分析系统,但这对目前中国学校来说并不符合国情。试卷分析在国内属于起步阶段,以往对学生考卷的分析,大多是用人工方式来完成的,操作过程周期长且容易出错。引进计算机辅助工具(如Excel)后,情况有所改善,在数据量少的情况下,这些软件基本可以胜任。但是当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专门的系统来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信息。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辅助分析是其必由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它能促进成绩考核和教学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

2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选择、学习和分析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有:全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MEQS,深圳海云天公司研发的海云天教育测评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南昌丽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LeaScent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系统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功能:(1)答题卡制作;(2)试卷扫描;(3)识别裁切;(4)试卷分发;(5)阅卷客户端;(6)数据统计报表。因其有针对性和可移植性,基本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的统计分析与评价功能。下面以LeaScent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系统为例,介绍学生、家长和教师使用较多的“数据统计报表”功能。

数据统计报表功能主要包括:(1)成绩报表中分析了各班各科各题的正答率、难度系数、区分度、均分、标准差,还根据试题作答情况统计出试题的闪光灯、薄弱点;(2)综合指标分析统计各班的有效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标准差、众数等信息;(3)分数段统计表灵活变动,可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来进行设置,细分到1分一个分数段,统计年级各班均分、优秀数、及格数的排名和各分数段每个班所占的人数比;(4)分数段频数分析显示各班分数段之间的人数和年级累加总人数,附带频数分析图能直观的看出各班之间的差距;(5)考试情况统计表中详细记录了考号填涂有问题的学生姓名、考号;(6)总分排名显示每个学生各科目成绩的具体分数,总分、单科的年级排名、班级排名;(7)总分报表导出能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张自己的成绩单;(8)可生成学生脱机查询库,便于学生查询自己的试卷成绩信息。

3 高三生物考试分析及对策

借助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对考试进行分析和教学调整,拟以“问题、反思、策略”为主线,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2012年至2013学年某次生物全市模拟考试为例进行分析。

3.1 考试试题信度分析

本套试题没有超纲、试题不偏,考查内容都是高考所要求的考点。重点考查了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表达、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二次免疫、生态系统的功能,DNA的粗提取和蛋白质的分离,生态工程的原理,探究实验);试题分布广泛(细胞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种群和群落没有出题)且较合理,难度适中,基本没有学生做过的原题,多为改编试题,无特别新颖试题(高考中的新材料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核心知识和能力考查方面、题型、题量、试卷编制等都符合高考的要求或与高考一致,因此,总体来说本套试题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3.2 考试情况及分析

从考试均分看:本次考试总体情况良好,考试成绩与兄弟学校考试成绩比较可以看出,均分高出约11分,如果排除阅卷不统一造成的误差,至少均分也要高出5分以上;仅从客观题(选择题)来看,我校的均分比其他学校的均分高约20%。

从临界生(是指上一本边缘的学生)的转化情况看:临界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个班级上次的临界生这次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如2班,上次班主任确定的9个临界生中,已经有6人被转化,补差工作也有明显的效果,参加补差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知,本次考试有明显的进步,可以说取得了良较好的成绩。但是通过学生各试题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卷的分析以及对答卷的面批、和学生面谈的综合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学生本次考试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3 问题诊断分析

3.3.1 易错题的分析

试卷第3题:占人类基因组中近一半的“垃圾”DNA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家新发现一种酶,该酶能在基因组的任何位置中“剪切”和“黏贴、垃圾”DNA,

而“垃圾”DNA的移动对细胞会产生影响。下列关于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或脂质

B 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C 该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D 该酶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分析:本题均分为2.9分(满分4分),难度系数0.72,区分度0.28。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种类),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专一性)。题干给予最新的科研成果,选项中设置干扰项,着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规律推理判断能力。

错因分析:错误选项B(7人)、C(23人)、D(144人)。

学生错误集中在D选项的主要原因:(1)知识方面:知识点(酶的本质-蛋白质/RNA)遗忘,也有不少思维敏捷的同学认为此酶可能是新发现的全新的酶类,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酶类,误认为A正确;(2)能力以及应考策略方面:本题给予新信息,题目中设置对应的干扰项,对学生新信息获取以及排除干扰能力有一定要求。题干“该酶在基因组任何位置”,选项D“专一性”,不少同学将该酶与限制酶比较,认为材料中的信息已经了此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绝对专一与相对专一之分(簇专一,键专一等),不少同学对酶专一认识不足,在信息与干扰下选择D。

3.3.2 易错题的诊断与矫正试题

(对应试卷第3题)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

A RNA是核酸的一种

B 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B:此题考察酶的化学本质, 题目中给予新的信息,要求学生根据信息做相关判断。考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与试卷试题高度吻合。

3.4 反思和体会

(1)进一步落实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以教材为蓝本,先按每节知识为单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再以章为单位构建。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要包办。

(2)狠抓核心概念的教学。对核心概念不仅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讲清楚、将透彻;而且,尽量将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避免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混淆。

(3)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围绕考纲要求的十一种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一一加以落实。尤其要把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文字、图表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审题和答题能力放在首位。

(4)重视对临界生的面批、面谈工作。通过面批临界生的答卷和相互交谈,将“掌握学情、落实教学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力、方法、思路、技巧等。确定知识的难点、重点和易错点,落实矫正的具体措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郑均辉.试卷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Z].2010.

[2] 刘颖梅,罗键,高红英,等.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J].生命世界,2010(1):95-96.

[3] 徐殊均.信息技术与高三生物自主学习整合的实证研究[Z].2011.

篇10

传统复习模式首先进行概念与规律的梳理回顾,然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最后布置练习与作业。在这种“堆积式”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错位的。教师全程控制着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重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探索,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生物复习模式一直是广大生物教师关注的教研课题,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将“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是保姆,学生是记忆的容器,课堂中教师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学生只是听众、观众,只有静态的、隐性的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的活动,在这样复习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在复习中将复杂的生物知识孤立僵化,死记硬背,缺乏知识的整合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不善于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缺乏合乎逻辑性的思考,在面对高考全新的试题常表现为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而“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知识立交桥”。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应用

2.1 “课前活动”学案指导课前预习:首先:教师应对考纲、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其次: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2 “课堂活动”一学案指导课堂学习

第一、指导课堂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所遇到的问题上,此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第二、精讲与总结。绝大部分问题可以经过学生讨论而解决,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解决。一是适当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参与,适时的点拨,或是对于个别问题交由学生,教师适当点拨,这可以起到深化讨论的效果。二是精讲: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处理,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进程确定精讲内容,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触类旁通。

第三、训练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主要为历年的高考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选择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练习时间可控制在1c

15分钟左右,数量不宜太多。可安排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也可通过投影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升华。

第四、课堂小结。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学习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基本的规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3 “课后活动”学案指导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在本专题的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在题型设置等方面还能怎样考,怎么应考,真正将知识内化、融会贯通。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达标训练,有针对性的精选少量的习题,进行一定的检测,教师要收缴批阅。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使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做出调整。

3、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实验后实验班的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与对照班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4、启示与反思

同时笔者在实践教学应用中还体会到,要想用好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