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1:0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考数学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13-01
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这个时期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的巩固,作业质量的落实。为了让学生不要在题海中迷失方向,要有全局意识,学会进行方法的归纳和提升,不仅要看到具体的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因此我们年段决定举行“中考试题命题比赛”,使得学生了解中考考试的题型与出卷的模式,在中考中争取能做到不轻视简单题,稳住中档题,顺利破解难题的题眼,使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新的突破。以下我从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本次试卷命题比赛的要求:
1、命题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厦门市2012,2013年数学中考试卷
(3)厦门市2012,2013年各区质检卷
2、命题内容
(1)全面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的内容
(2)课题学习的考试内容: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为载体考查数学知识的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试卷结构
1、总题量26题,其中选择题7题,每题3分;填空题10分,每题4分;解答题共89分。18题共3小题,每题7分;19题共3小题,每题6分;20~24题每题1问,每题6分;25~26每题2问,每题10分。
2、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内容的分支比约为4.6:4.2:1.2
3、应用题约占总分的20%。
4、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命题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阅读厦门市2012,2013年数学中考试卷;厦门市2012,2013年各区质检卷,找出中考数学的考试重点和难点,并熟悉中考考试的题型。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大概为7:2:1所出的试卷严格按照试卷结构中的题量及分值试卷可以来缘于全国其他各地的中考题,平时练习考试的原题及改编题,改编题和创新题需占一定的比例,不允许所有的题目全由网上下载。
试卷提交的形式:
试卷统一设计成8K的形式,字号与样卷一致,以电子稿的形式发送到邮箱有条件的同学一并上交打印稿
三、本次试卷命题比赛出现的问题
1、试题缺少层次感,在初中三年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有重要的单元或内容,要突出重点内容,而有的试卷是每个单元内容都平分秋色。
2、试卷的创造性低,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自己的亮点。它的亮点体现在原创性上。学生出的大部分题都是来自成题,只有个别的学生由做修改,修改基本上局限在数字层面。
3、题型与中考的题型还不是很接近,中考的新定义题目在大多数的学生试卷中有出现,举反例的题目则几乎没有出现,个别学生代数与几何题目的分值没有把握好,造成几何题偏多,或者一个知识点重复考查。
4.题目难度把握不是太好,有的题目偏难有的题目偏简单。试卷格式也不够规范。
关键词:阶梯式 中考复习 数学
中考是人生中所经历的一次正规的知识考试,或者叫知识战场。如何才能在这个战场上获胜?上场之前的集训是必要的手段。一个合理有序的集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对于数学中考总复习的一些认识,可以说是“点、线、面、体”分层次“阶梯式”教学。
一、点——“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可以把这三年中所学的六本书中的共29章的所有知识用“点”来整理归类,分为“实数、代数式、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统计、概率、图形的认识及命题、三角形、四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视图与投影、规律探索”。以上所提及的每一个“点”都是由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归类,相互对比、联系得来的。通过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通过进一步深化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来提高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使每个“点”之间的关系更加一目了然,这样在应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复习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出每一个“点”的弱点、难点、热点、考点,让学生一一把握。当碰到学生遗漏的“点”、易忽略的“点”、易出错的“点”,教师要耐心讲解,必须让学生掌握,达到“攻而不破、疏而不漏”。
二、线——“二轮复习”
线是由点组成的,可以由两点、三点或四点组成这条线。就是把一轮复习中的所有的“点”进行组合,有时是同类型的“点”组合,有时是不同类的“点”组合放在一道题中,进行专项练习,进入下一个“阶梯”——如把“三角形”“四边形”“圆”合起来考察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把“一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相似图形”结合;把“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相互转化数形结合求最值问题;把“反比例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相结合;把“统计”和“概率”结合;把“反比例函数”和“一次不等式”结合等。这些由“点”组成的“线”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在二轮复习中除了上面的这些“点”进行组合,还可以加入“新训练项目”如“动手操作题型”“开放探索题型”“图表信息题型”“动点题型”“方案设计专题”“阅读理解专题”。这些新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教师在训练中应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二次函数综合题型”“圆与四边形的综合题型”和“动点与函数结合题型”。因为这三种类型是中考常考的类型题,并且是难点题型常见的出题范围,所以教师需要多用点时间进行强化,帮助学生掌握做这类题型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做到步步有数,有条有理,稳步前行。
三、面——“三轮复习”
一个完整的面由无数个点和线构成。中考复习中的“面”指基于一、二轮复习后的实战演练,进入一个新“阶梯”——也就是“中考真题”。从诸多的中考真题中选择至少15套进行演练,在演练、讲解、反思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中考的基本题型、热点题型以及考点类型。选择题多少道,填空题几道,每题几分,考查哪些类题型,解答题分几方面,在这几方面中必须答对哪几道?最后几题中的后一问必须做到什么程度,在每次的演练中学生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习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要拿到得分题,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要拿下得分题,还要临场发挥拿下难题,也就是拉分题,做完后查一查,是否漏做,是否有笔误,还有何处可以补救,检查时要一道一道地查,一点也不要遗漏,切忌浮躁。学生经过多次的实战演练,不断地总结适应自己的答题经验,有效地提高成绩。
四、体——“四轮复习”
经过前三轮的复习,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每个学生初具规模,这轮复习包括中考模拟试题和自己的难点试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有坚实的基础,第四轮复习非常重要,它既是学生三年来学习的总结,也是学生三年在学校学习成长将要成熟的果实,这一阶段的学习会相对紧张,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寻找自己薄弱的环节和很难突破的难点,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强化弱点、攻破难点。
在考场答题时,由于数学的大题做起来时间较长,大多数学生又不能完全做得出,而中考决定成败的关键是选择题、填空题,三道选择、填空题的分数相当于一道大题的分数,所以学习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考虑放弃浪费时间去做难题,注意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答这部分题时争取一次成功,做到最后的大题时,更要一步一步去推导,能写几步写几步,即使拿不了全分,拿一部分,也是很不错的。学习好的学生,不仅要注意上面的答题技巧,还要对最后的大题深思熟虑,尽量拿全部分值。总之,在中考的最后一轮复习中,让学生清晰、明确考场答题思路、方法和步骤是十分重要的。
五、培养信心迎中考
对数学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数学教学的美,笔者任教初中数学多年,虽无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却从未放弃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因此也能偶有所得,在精心思考、设计并实施的课堂上,也常常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师生也因此可以共同享受愉悦的教学过程,现就近年来的教学中自认为成功的一些片段作一归纳性总结,期与同行分享.
重视课前五分钟,为成功教学奠基
在工作两三年后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教师跟笔者说,“有一个经验你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坚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跟学生交流交流.” 这样的朴素经验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那以后,只要有可能,笔者都会提前两分钟到教室,利用这两分钟跟学生交流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以及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同时设计三分钟左右的小训练,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两分钟的交流不限于数学,可以是学生生活方面的话题,也可以了解上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等. 这种让学生感觉到无功利的交流可以更多地产生亲近感. 而三分钟的小训练,选择的多是解方程(组)、解不等式、证三角形全等、函数的变形等题目(并非变式,注意区分),基础性、典型性是这类题目的特点,分层次、分主题是设计这类题目的要求. 这些题目快的学生两分钟不到即可完成,慢的学生也就三分钟多一点,看起来简单,但效果却不容置疑,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这种成功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喜悦,从而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注重知识应用,为成功教学增趣
多年的数学教学让笔者注意到一点,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觉不到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多是符号的集合,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因此缺乏思维的载体. 在分析得出这一结论后,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别注意从学生熟知的实例中去建立数学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概括、抽象等数学方法,从而丰富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在“扇形的面积”一节知识中,考虑到班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笔者让学生首先到生活中寻找扇形,学生找出的扇形有纸折扇、贝壳、银杏叶、扇形装饰品、统计表中的扇形统计图等,还有学生到黑板上按住粉笔转动一定的角度,就形成了一个扇形;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自己做出一个折扇,然后计算扇形的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的兴趣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积极动手做、积极动脑思考. 在寻找出扇形的半径、圆心角等要素之后,他们很快就能找到计算面积的方法. 令人高兴的是,这些结果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因此无论从学习结果上,还是学习过程上,还是学习态度与方法上,都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一个教学片段.
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笔者再提出新的问题,给学生出示一个纸锥,然后去计算纸锥展开后扇形的面积. 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变化,但却符合心理学上的“变式”思想的运用,也能让学生在形式变化的过程中体会实质不变的意味.
注重数学方法,为成功教学护航
初中数学的魅力之一在于其思想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日常数学课堂中,思想方法的运用有时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均有收获,均有享受.
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分类思想为例,我们知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数学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以探讨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分类思想运用的过程当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能力.
整个初中数学的内容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实施大体上的分类:一是多解类的数学问题;二是通过分类定义数学概念的内容;三是含有变量的数学问题;四是与数学定理、数学规律相关的数学内容. 据此进行分类,可以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而在引领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从而增强解题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以“有理数的比较”为例,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较类型进行分类,如正数与负数的比较,正数与正数的比较,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正数、负数与零的比较等,其中负数与负数比较是重点,可以放到最后进行. 这样的例子虽然简单,但这种简单内容恰恰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契机,因为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上.
再如,“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教学中,一般形式的方程需要转变为标准形式ax2+bx+c=0;在利用求根公式判断方程是否有解时,实际上也利用到分类的思想方法:有“>0”“=0”“
在初中几何中也存在丰富的内容,可以作为包括分类方法在内的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契机. 如学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阶段就学过的三角形的分类;在学习直线与圆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行探究直线与圆的关系,笔者基于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探究能力,也能自行探究出直线与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有时学生画出了两种不同的但均属分离关系的图,然后还进行争论,在争论之后恰恰能够发现虽然形式不同,但确实均属分离这一类.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珍惜这样的争论的例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争论获得的结论印象将更为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因为有时一种方法的掌握意味着一类问题的解决. 仍然以上面所说分类思想为例,在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分析之后,笔者发现由于分类思想的缺失,导致很多存在多解的问题缺解、少解,因此在九年级的总复习过程中,笔者加强分类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利用分类方法解题的意识,这样在很多次考试中学生就不会造成因为不会分类而造成无谓失分的现象,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较好的基础. 这样的习题在历年各地的中考题中非常常见,此处就不举例了.
名称定义: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
(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
(5)换元法,
(6)反函数法(逆求法),
(7)判别式法,
我让学生做试卷时,不同于考试,不是教师坐在前面,看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我是将试卷分别标上1、2、3,做完1来换2,做完2来换3,连用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学生不能交流讨论,一节课按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在每节课下课时,学生手上的试卷必须交上来.教师不公布所做题量,只批改换下来试卷,但不给试卷进行打分,还有就是学生在做题时要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举手问我,我给学生讲解.讲解时我也会毫不避讳出声,有的题只给学生提示一下,有的给说说思路,有的会在演草纸上进行边讲解边书写过程,可是有一点,写完我要把演草纸拿走,要有人问同一题,便于快速讲解.
学生都做完三张试卷交上之后,我再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分题型评讲,分易错点总结.最后再用两节课正式模拟考一次.这样四套试卷用时7节课左右,可大大节省了时间.如此三轮,可结束十二张试卷,学生水平可大增,每一轮学生都比上一轮做的速度快,正确率高,就可拿地方试卷进行中考模拟了.
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做试卷,有什么好处呢?
一、能避免抄袭现象
大家都知道只要考试就有作弊的,就是模拟考试也不例外,最令人生气的是有的学生为了多考些分数,不惜到别的班借卷子.发下去的练习试卷,为了应付教师,抄袭更不在话下.
我的采取的要求是:在课堂上做试卷没有得分,做多做少教师不公布也不批评,做试卷时不会的题教师可直接给讲解,所以学生也明白这再抄袭就真没有什么意思了.教师只是给他们提供学习时间和机会,所以每位学生都很认真的去做,除了我小声的讲解声音,整个课堂是很安静的,学生都沉浸在紧张思考的环境中.效果确实不错.
二、能敢问题
很多教师常抱怨的一句话是:“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做错的呀.”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听了,但很多学生不会,又要面子,教师都讲过了我再问,显着我多笨呀.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敢问了,不主动问了.
在做试卷的时候去问题,其他学生不知道,可保面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个学生问题,尤其是基础题,旁边不会的学生还会龇着耳朵偷听呢,那听的效果会更好,还能增加他的自信心,尤其对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基础题的得分特别有好处.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做第一份试卷时,他指着一道三角函数题,怯怯的说:“教师,这一题怎么做,你在讲新课的时候我就没在意听,这一类题一点都不会.你能给我讲讲吗?”我说“行.”谁知我一说这话,坐在他前面的两位学生立刻转过脸,不好意思的说“我们也不会”.可见用这种方法做试卷,学生敢暴露自身的知识缺陷,如果我还在讲台上讲的话,那他们就永远不会告诉我他们不会这类题了.
当然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问题时就告诉他们对于个别难题要采取适当放弃的策略,但要把牵扯到自己会的知识点的题作对.这样做一般化的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能清楚的知道哪些题是自己不能失分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要让一般化的学生懂得取舍.
三、能审透题
如果把试卷进行模拟考,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因为没审清题而做不出来,因为没理解题意而做错题.如果把试卷作为课后练习的话,往往会因为课后贪玩,静不下心进行审题与思考,这样就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技巧.
学生在做试卷的时候问的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讲解的那些能力题,我是不给学生在做试卷的时候讲的,但有些优等生会把不给讲的题偷偷背下来或在演草纸上简单记下,在下课后没有试卷的时候,和其他学生做课后交流研究.时间长了的话,审题能力和思维技巧只怕能赶上甚至超过教师了呢,还愁优等生做不出压轴题吗.
四、能让所有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
高职学生无论是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主动性,都较淡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的敏感度,还是对问题的感悟度,都较浮浅。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感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想和学习能力。
一、启发设疑,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设疑是思维的开端,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基础,提出问题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层层悬念中迫不及待地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中,有两个结论:(1)“一切基本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2)“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都是连续的”,前者说在“定义域内”,后者说在“定义区间内”;设疑:(1)这两者间有何区别?(2)为什么不能说成“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首先,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一定都能表示成区间的形式,如y=的定义域为数集{…,-3,-1,1,3,…},其次,说函数在区间内连续是指在区间内每一点都连续,而所有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全部可以用区间表示,所以“一切基本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实际上是说在其定义区间内连续;但是,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就不一定都能表示成区间的形式,如上例,它是初等函数,但它的定义域只能用数集表示,而不能用区间表示,可见,如果说“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就是错误的。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设疑,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此,为今后的创新、发明提供基础意识。
二、引导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将12米的铁丝,折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问长和宽是多少时,围成的面积最大?为什么?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97-01
连续几年来,作者一直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现就作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谈讨。
一、熟悉教材,理清知识结构,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第一轮复习中理清全部知识结构,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
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也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抓住考纲,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复习要根据汉中市《考纲》的要求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复习效益。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能力。
自市统考以来,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 30%,填空题 15%,解答题 75%。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也不搞题海战术。
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根据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以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模拟训练复习阶段和改错阶级。中考复习资料套数很多,教师应结合实情,选择一套含金量较高的资料作为参考组织复习,即符合肇庆市考纲的复习丛书。合理安排四个阶段的复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及改错练习,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中档题的解答能力。
诚然,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都各有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出现表达不准或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在考试或作业中经常出现同类错误,如考虑不周、概念不清、不能挖掘隐藏条件、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团结合作,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在数学教学、复习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集思广益,形成共同研讨、沟通信息、优势互补的合作氛围。我们各自认真总结各方面经验,明确复习方法,把一个人的个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促进了整体水平同步提高。数学探究题一直是中考数学中拉开学生分数比例的大题、难题,没有经验的老师有时对这些题也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我们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能把她做探究题的好方法、妙方法经常毫无保留的耐心地讲给我们其他数学老师,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会集思广益,把我们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中考中拿到较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要做到资源共享。除了共享学校统一的数学资源,所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还要共享数学组老师们整理的的中考练习题。这些题,题量、题型模式与中考数学紧密挂钩,初三数学老师充分利用这些题,步调一致,统一进度,统一测验,统一目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提前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科学提高中考备考效率
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数学中考题,细心琢磨中考形式及动态、中考试题类型、难度、方向等热点问题,感知中考命题方向。当然,从前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初三第二学期一开学,我们就认真钻研《陕西省数学中考说明》,了解往届中考考题中各个章节知识点在一份中考试卷里所占的比例与轻重,了解中考试卷的出题结构,专家的出题方向和热点,及时关注中考变化,找准复习的方向,不断培养应变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这些举措,在教学、复习中就我们就始终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本学科中考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哪些地方经常考,哪些地方很少考;针对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作全盘考虑,进行强化点拨。一节复习课下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没有一点含糊。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的复习过程做到了有计划,有针对性和系统性,避免了随意性,杜绝了盲目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了三轮复习,把握住了每一轮复习的重心,每一轮的复习的侧重面和突破点。
六、务实、真干,扎实抓好培养优秀生和帮助学困生的工作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设计目的是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集中体现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性,具有知识面广、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等特点。中考数学压轴题一搬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函数型压轴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相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相结合型。这类压轴题主要以函数为主线,涉及函数的图像、点的坐标、线段长度、图形面积以及交点等问题。几何型压轴题通常以常见的三角形、四边形(如长方形、梯形等)、圆等知识为考点,贯穿几何、代数及三角函数等知识,常以计算题、证明题出现。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通常是由3个小题组成,各小题难度层次层层递进。第一小题较为简单基础,得分也较为容易,得分高达80%;第二小题稍难,通常不属于常规题型,得分在60%左右;第三问较难,能力要求较高,得分一般在20%左右。历年数学中考压轴题的特点描述起来就是“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翘”。
二、中考数学压轴题案例分析
三、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建议和策略
中考压轴题在中考中具有一定选拔功能。根据它的特点和难度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把压轴题完整地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建议,不要一味地把时间都花在压轴题上,最好给压轴题一个时间限制,如果超过时间还做不出来,那就先放下。一定要保证选择、填空题的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如果时间还有剩余,再静下心来攻克压轴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基于对近年压轴题的分析,下面总结提出几点解压轴题建议和策略:
1.要积极自信。压轴题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不要惊慌失措。
2.大题化小,做一问是一问。
3.过程会多少写多少。数学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但切记废话连篇。
4.答题必须要规范,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
5.解数学压轴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正确解答。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基础。解数学压轴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善于总结解数学压轴题中所隐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的思想等。切忌套用机械的模式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而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识别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认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结构的关系,谨慎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隐蔽的条件和内在联系,既要防止钻牛角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总之,解数学压轴题,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做到:大题小做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要忘,数形结合随时用,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1.1紧扣《中考说明》,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1)注意《说明》中的知识考点;(2)注意今年分值的难易程度;(3)认真分析、总结过去几年的中考题,找出一般的命题规律,分出重点、难点知识的考察;(4)把握中考数学命题难度。
1.2追本求源,全面控制,夯实基础
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学生在中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因此复习的第一阶段,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控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巧,过好课本关。
(1)对基础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综合性复习题,要求学生必须独立;(4)加强基本运算。
2循序渐进,专题复习,综合运用
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根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衔接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紧扣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在专题复习中,要求教师引导分析,解答范例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找出规律,概括数学方法,在专题复习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克服就题讲题的弊病,加强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战中考,综合演练,模拟练考,查漏不缺,提高效能
复习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模拟练考。模拟练考是中考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真对待每一次全市模考和学校练考,了解中考信息,为了能增强练考的有效性,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出好或选好试卷,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
2.重温教材(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近几年中考考题中有些题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并且我在新课授课之际,就要求学生把重点、考点、易错点记录在书上,这样,在复习课中学生就会协同我找出课本的亮点,对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习题重组或改编,提高学生取胜的信心。
3.以《株洲中考—数学指导丛书》为蓝本,作为复习的主导资料,结合课本的亮点,灵活处理指导丛书的知识点,可以不忙于让学生填完,只需学生口答,五天后再由学生自主填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对于例题要精讲,中考连接和深化练习的填空、选择采用快速训练,解答题布置作业。另外认真分析去年中考的副卷与四套模拟试卷,掌握试卷的基本特点,适当编题来加强知识点的落实,考完数学后有些学生很高兴的告诉我,有些我在上课出的题跟考题一模一样,其实这只是我在上课时灵感一来随意编的。
4.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可以具体一点但更要有老师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我习惯了每周的最后一节课通报下周的复习安排,方便学生做好准备,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以株洲中考为主)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看教材;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的专题和相关内容,这个阶段我还适时串讲压轴题;第三轮的考练讲评我们还做了前期铺垫,从开学开始就是每周的星期一的晚自习进行前22题的考试训练,星期三晚自习进行讲评;第四轮的查漏补缺出台了四组易错填空题你和选择题,还征对学生的情况还选取了部分易错计算(乱去分母)、解方程(分式方程不检验)等。
5.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氛围,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优生来做补充,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我在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还布置了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的任务,试卷的讲评还是有点照顾“差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差生”的成绩上升很快,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今年上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或想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一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