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2 19:37: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TQ056;TE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05-01

1 石油化工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是由化学工业发展而来,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和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2 石油化工自动化

石油化工自动化也分炼化自动化、油气田自动化、海上平台自动化及输油、气管线自动化等分支。从20 世纪60 年代起,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石化工业和创新体系。2006年9 月投产的茂名年产100 万吨乙烯工程,新建裂解装置国产化率达到了 87.8%。目前我国在裂解技术、有机原料生产技术和聚合技术三大领域均有了一批自己的专利技术。炼油厂的燃料产品中,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等气体燃料将成为21 世纪汽车的主导能源,加上天然气原料增加因素,对于炼化工业的工艺会有一定影响。由于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石化技术正出现新的突破,即出现第二代石化技术。

3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3.1 自动化仪表

自动化仪表主要有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和流量仪表四种。

①压力仪表压力范围为负压到 300MPa(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特种压力仪表采用多种原理,而且可用于脉动介质、高温介质、腐蚀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精度可达 0.1 级。

②温度仪表石化现场设备介质温度一般都需要指示控制,温度范围为-200℃到 +1800℃.大多数采用接触式测量.在现场指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最常用的是热电阻、热电偶。

③物位仪表在石化行业一般以液位测量为主,由于测量过程与被测物料特性关系密切,物料仪表没有通用产品,按测量方式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辐射式、电接触式、电容式、静压式、超声波式、重垂式、激光式、音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

④流量仪表如今所说的流量,不是一般的流速,是单位时间内流经有效截面的流体的体积和质量,另外还需要求知管道中一段时间内流过的累积流体的体积和质量(流量积算仪)。

3.2 其他仪表

3.2.1 分析仪和在线过程分析仪

从工艺上看,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保证,只是间接保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所以对过程中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排放的物质也是要分析和在线监测的。多变量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阶段,它以DCS为基础,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它与多变量动态过程模型辨识技术,软测量技术有关,多采用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

目前在炼油厂中,对于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的需求很旺盛,分析仪器的高科技含量,特别是对多学科配合要求高等,使得近年来分析仪器的科研和应用投入力量大,主要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核磁、电镜、原子吸收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

3.2.2 执行器

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联动构成。石化行业经常使用的是气动执行器,少数液动执行器,其中气动薄膜调节阀又是最常用的,另有少数气动活塞、气动长行程执行机构。调节机构(阀)由阀体、阀芯、阀座、上阀盖等构成,其中阀芯有平板、柱塞、开口3种类型。按阀体结构分调节阀的产品有直通单座、直通双座、三通型、隔膜型、软管阀、阀体分离阀、凸轮挠曲阀、超高压阀、球阀、笼形阀等。

3.3 控制和安全系统

①常规控制石化工业自动化的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顺序控制的基本控制策略没变。其中主要为连续控制,或称反馈控制、回路控制,仍然以 PID 调节为基础,功能块之间连接可以是多重串接、选择性连接、并联连接,自动补偿、自动跟踪、无扰切换,多配方自动改变参数或功能块连接方式。它能在保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满足复杂参数的计算、综合指标的显示和监控,从而帮助操作人员实现回路操作、单元操作应付多种燃料变化、原料变化,实现生产指标、节能指标,保证环保运行,完成大型装置的开、停车、一般故障处理及一般连锁保护。但石化行业目前的主流控制策略仍是适应多回路控制站的功能块复杂组态能力的控制策略。

②智能控制和优化在现代控制论的推动下,各种智能化算法应运而生,其中除智能 PID 控制器外,多变量预测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实践阶段。

③人机界面目前石化企业正在由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逐步过渡成数个装置一个控制室,而且最终是以 CRT 或 LCD 屏幕显示为主,辅以少数显示仪表和指示灯,以鼠标、键盘操作为主,辅以触摸屏及少数旋钮和按钮,工业电视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也由专用屏幕逐步纳入 DCS 操作站的屏幕。

④安全仪表系统石化装置由于大型化、连续化及工艺过程复杂、易燃、易爆、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原因,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由 DCS 等设备完成安全连锁保护的方法,在某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紧急停车系统(ESD)等为 DCS 之外的单独设备。此外还有火灾和可燃气体监测系统(FGS)、转动设备管理系统(MMS);特别是压缩机组综合控制系统(ITCC,因其防喘振而特殊)等。现在自动化仪表行业兴起的基于 IEC61508 和 IEC61511 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石化企业的需求而开发的。它是在安全总概念下,不同于3C强制安全认证、Security保安等的Function Safety 功能安全。SIS 是专门的工程解决方案,它连续在线运行,当侦测任何不安全过程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功能安全还应结合风险度、安全指标、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等,正确选用 SIS(或直接称 ESD)系统。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在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现代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技术及系统改善了仪表本身的性能,影响了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其适应性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李桢.Li Zhen 自动化仪表系统供电方案的改进-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44(6).

[2]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篇2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59-1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也非常严重。我国对于资源的重视程度和环境污染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更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石化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是石化企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节能减排在石化行业中的重要性

从目前我国发展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能源的快速消耗,导致了我国能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迅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节能减排策略是必然手段。就此以下几方面阐述人与资源的和谐共处是目前我国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1.1人均资源不足

从目前我国资源的发展来看,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兴起,我国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状态。我国主要的资源就是煤炭资源,石油的储备粮仅是世界储备量的2%。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人均天然气、石油、煤炭可采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值的11.1%,3%,46%。从1990年初,我国石油就已经开始从我国出口转别成其他国家的进口,2011年我国仅有原有以及达到了3.0亿吨,人均能源消耗处于低谷。如果从动态角度看待能源问题,无论是已经开发的还是未开发的资源,都不能够保障我国是否拥有充足的能源。

1.2经济结构不合理 资源消耗过大

从我国快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出现不合理的情况,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强度过大,导致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源消耗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课严重的打击。从2006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来看,我国资源能源绩效处于末端位置,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过低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恶化,预计到2020年我国因为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所需要付出的金额达到了4000亿美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工业化后期的污染公害现象。因此,我国实施节能和减排势在必行。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变能源供应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规划纲内容中,我国制定了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的目标。从我国总体实施的情况来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果和突破。在十二五期间将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工作和突破点,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石油石化工业。因此,一定要重视石油不可再生资源,避免石油出现枯竭的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节能减排,从而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石化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

从石化企业角度进行分析,是技术性密集、能源密集的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能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针对石化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一项举措。并且,节约能源不仅能够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给予社会有效共给,同时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排放量。

为了能够实现能源降耗的目标,坚持通过强化管理实现技能降耗,通过增量激活存量技术路线,将节能降耗作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意识的重要工作。成立技能管理办公室,明确节能管理业务机构,设立专职节能管理职位,制定并且实施相关的中国石化节能目标机制考核策略,将耗能指标纳入到各个单位的负责的绩效考核中,实行节能工作问责机制。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石化企业应该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艺术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投入。遵循和谐发展,共享未来的理念,树立和周边友好和谐、和社会友好和谐、和环境友好和谐的宗旨,围绕着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力目标,提升节能减排的工作水平,形成高利用型的内部产业链。从整体上实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双赢政策,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4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策略分析

石化企业的废气、污染物、能源的消耗居于首位,成为了我国首要节能排污的重点整治企业。因此,加快石化企业污染物的整治力度和和进步变得异常重要。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4.1强化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所倡导的主导思想,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石油化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在我国特殊保护下,成为了垄断性的产物,市场竞争意识不够强烈。总而来说,我国石化企业的现状造成了石化企业效益的高低与员工收入和政府有直接性的关系,因此决定了企业员工并没有足够的激励实施节能减排,习惯了传统作业模式,导致我国技能减排策略实施不彻底的现象。

4.2完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

从石化企业中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从节能目标、管理目标、教育目标、法律目标等相关内容构建一系列的目标。凸显出企业循环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加强技术的培训和组织学习的力度,从思想以及行动上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节能减排策略的实施性。

5结语

篇3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在现代化石油企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石化企业的废水污染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石化企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污重点企业,企业的废水排放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威胁,同时大量废水被排放,也是企业成本的浪费。因此,石化企业在污水的处理中,都在寻求一条治污排污的新思路,将废水中的可利用成分充分加以利用,在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又能产生附加值,比如沼气、可回收利用化工产品、可循环利用的中水等,这是石化企业排污治理和废水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在石化企业废水回流利用处理中根据废水的含杂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COD去除效率高的情况下,实现回流水质能够达标再利用的目的。从而可以实现企业节能降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二 石化企业循环水与废水回流利用的意义

石化企业的污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高,直接排放或者不达标排放都会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威胁。近些年来,环境保护观念的提升,人们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排污就成了主要整治对象,这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了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石化企业的循环水与废水回流利用具有非常重的意义:

1.减少环境污染,在回流利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害固体物质进行分离,将无利用价值的深挖掩埋或灭毒处理,可重复提取利用的成分进行回收提取,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2.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通过处理后的中水回流利用,节约用水,废水治理中的可利用成分的二次提取利用及次生产品的利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片面的治污资金投入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3.通过废水回流利用的治理过程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技术革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如何减少废水和有毒污水的产生方面,会有针对性的改进相关生产工艺,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4.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治污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石化企业的发展前景,避免因为治污失败是企业发展进入死胡同,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三 石化企业循环水与废水回流利用的技术措施

石油化工废水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含有毒有机物较多,而且浓度较高。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一些高浓度有毒废水进行生物降解,是石化企业废水处理的一般方法,其中絮凝剂的种类是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无机絮凝剂容易生成大量的废渣,处理起来困难,而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有效减少废渣生成量,提高处理效率。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絮凝剂,处理过程基本上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和后处理三步:

1.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中,废水经过降温,温度降至40℃以下(在降温过程中的循环冷却水可以用循环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循环利用),降温后的废水在沉淀池内沉淀,沉淀时,低乳化程度含油废水时不需投加絮凝剂,炼油厂的高乳化程度废水,通常采用的加热,酸化和投加破乳剂等处理乳化油废水的方法,或者电絮凝法、微波辐射法破乳,其中的产生的沉渣定期进行清理收集,污水再进入二级处理。

2.二级处理

在二级处理综合池内,通过好氧-厌氧处理技术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把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酸、单元酸,并转化为沼气利用,在这其中还会有一部分污泥沉渣生成,这一段处理被称为厌氧反应,而在好氧反应中采用常规微孔曝气,将其COD浓度降低至50mg/L以下,然后继续去除水中的有机质和悬浮颗粒,去除方法有集成模处理技术、聚结过滤法处理技术和活性炭生物降解法等处理技术。然后再经过臭氧氧化将甲基苯甲酸、4-CBA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对苯二甲酸等酸类有机物,再经过高浓度生物膜量的强氧化降解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将污水中悬浮物截留,并保证COD≤50mg/L,SS≤20mg/L。二级处理综合池见图3-1所示:

图3-1废水处理综合池

这一处理过程的技术有很多种,比如集成模法处理技术,利用表面粗糙,油附着性强,粒度适中,强度好的材料作聚结剂进行聚结过滤除油,具有流程简单,便于操作管理,占地少的特点,适应于乙烯、炼油、化肥、腈纶、化纤和PTA厂的不同水源类型。

在经过二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般情况下,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如果其中难(非)生物降解物质较多时,则很难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还需要补充后处理。很多石化企业在废水处理的二级处理过程进行了完全混合式加速曝气池的改造、程序间歇式活性污泥过程(SBR)改造、带选择器的活性污泥过程改造、A/O生物处理系统改造、废水处理工程菌的应用、活性生物滤池改造、好氧生物流化床改造等加强二级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在脱氮、脱磷等方面,提高了废水定组分的分解能力,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

3.后处理

二级处理后残留较多的难生物降解或非生物降解物质,经过进一步后处理可以提高排放水质,使之适应循环回流的使用要求。后处理包括悬浮固体去除,难(非)生物降解物去除,溶解性固体去除及灭菌等,可以通过活性炭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利用活性炭吸附富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活性炭的生物再生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长期运行。活性炭生物降解包括颗粒活性炭生物膜法、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对于石化企业的废水后处理中COD、BOD、酚等去除效率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后絮凝法进一步去除活性污泥和悬浮物,吸附水中COD和溶解性油,最终达到排放水质COD≤30mg/L,去除率95%以上,SS≤10mg/L。处理后的废水可以作为石化企业的冷却水循环利用。

后处理过程可根据企业废水的成分组成进行不同的处理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生产的循环冷却水单独排放,进行冷却后直接经过后处理进行过滤处理,再转回企业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回流利用。

五 结语

随着石化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对于环保要求的提高,环境保护课题是每一个石化企业面临的主要工作。在企业的生产中如何减少废水排放和对生产废水进行达标排放,是石化企业在污水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同时由于石化企业的废水来源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冷却用水,因此,废水的可循环利用是石化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废水的循环利用不仅仅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还缓解了企业为污水治理和环保投资的压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工业废水的可循环利用是现代化企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自1994年起,人们期待已久的燃油税改革历经十四年“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中继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社会许多行业及人们的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委属企业经济指标的影响不明显。

一、 燃油税改革基本内容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燃油税改革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这种燃油税制实质上是通过将养路费“捆绑”到油价上,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它利用税收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节能减排,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于国于民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

二、关于燃油税的税负及征收问题

1、燃油税占汽油零售价34.6%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施燃油税。美国对汽油征收30%的燃油税,英国税率是73%项目管理论文,日本税率是120%,德国税率是260%,法国税率是300%。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大体为40%左右,韩国、印度、新加坡、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汽油零售价格中燃油税所占比重分别为31.5%、52.1%、26.1%、44.2%和39.3%。

我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后,税在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中所占比重将分别达到34.6%和30.7%,仍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的平均水平。

2、燃油税通过生产环节征收

目前我国90%以上的成品油是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生产的,燃油税通过生产环节征收,纳税人和税源相对集中,可以降低征纳成本。如果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征收,核算比较复杂,同时容易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此外,在生产环节征收成品油消费税,还可以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理顺分配机制。成品油消费税是从原属于地方收入的养路费等转化而来的,改革后先作为中央税,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收入分配给地方,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行为,加强监管,保证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专款专用。

3、燃油税从量征收多用多缴

从国际来看,燃油税的征收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从量征收,二是从价征收。从量征收,由所使用燃油的量多少来决定,使用量大的,自然需要多缴,如美国、加拿大等国;而从价征收,即以现有成品油价格为基准按一定的比例征收,并根据油价变动而浮动,如德国。

这次税费改革采取从量征收主要是为了形成税收与油品价格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只与用油量多少直接关联的机制,而且成品油消费税从量征收比较简便站。

三、燃油税改革对四大行业的影响

2009年1月1日,《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将开始实施,对与此相关的汽车运输、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运等四大行业影响各不相同。

1、汽车运输业:费用明显降低

燃油税改革对汽车运输业而言,将减少公路养路费、公路运

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三项费用支出,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以河北省一辆25吨的货车为例,每月每吨养路费190元,养路费月支出4750元;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每月1500元左右,三项费用合计6千余元,全年可降低费用7-8万元。

2、石油化工: 炼油毛利由亏转盈

由于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含税油的总量数据,石油商通常会减少含税油量而增加非含税油量。这样项目管理论文,本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下降而相应下调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保住了原来高价位,燃油税改后,两大石油集团业绩会比大家预期的要好。同时,推进成品油价改,有利于长期理顺价格机制。2009年国内炼油毛利将从-752元/吨上升至68.7元/吨以上,实现扭亏为盈。银河证券认为,因为燃油税改革的推出将上调中国石油2009年业绩至1.05元,上调中国石化2009年业绩预测至0.65元,。

3、汽车业: 小排量受益大

2008年前5个月,国产越野车销量同比增长39.72%,进口越野车更是增势迅猛。缺乏税收等经济调控手段正是高油价背景下“耗油大车”仍大行其道的原因。而燃油税的推出,行业对于中小排量车型、柴油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将有所倾斜,也将给一些具有先进动力技术的生产企业带来空前的机遇。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拥有家庭轿车的私家车主而言,在考虑税费支出时可以计算税费平衡点的行驶里程。改革后按河北省标准,每月可减少养路费支出105元,年节约1260元。由于每升汽油增税0.8元,按百公里耗油量10升测算,税费平衡点为每月行驶1312.5公里,即月行驶超过1312.5公里,燃油税大于养路费;月行驶不超过1312.5公里,燃油税小于养路费,与改革前相比费用减少。

4、航空航运业:直接影响有限

对航运业而言,船舶使用的成品油主要是船用燃料油和柴油。船用燃料油为动力油,而柴油主要用于船舶发电,两者的比例约为9:1。根据目前情况,船用燃料油征收燃油税的可能性不大,而柴油由于占比较低,其价格上涨对上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篇5

中图分类号U4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46-02

1 加油站现状

目前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加油站点分别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社会加油站点。从检查情况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加油站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操作规程规范,硬件设施较好;社会加油站中部分站点由于建设年代较久,设施设备落后老化,防火距离不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家庭式经营站点,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未取得相关证件即开始无证经营,安全条件不具备,给周边居民及建筑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站点设置过于密集,增加安全隐患

为了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各地道路建设及城市规划需与之相协调,因而在新的道路区域会新建一定规模的加油站,而在此之前建成的个体经营站点却未曾搬迁,导致部分加油站点相互间距不足100m,笔者在检查中就发现某个镇在不足3km的街道两侧设置了4家加油站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2 部分站点未经消防机构审核、验收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第十四条对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规定如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而现实中,一些小型加油站由于历史原因或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均未通过消防机构审核、验收,未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进行审批建站,因而存在站点设置不合理、站内布局不符合要求、防火距离不足等先天安全隐患。

2.3 部分站点防火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些加油站虽然证件齐全,手续完整,刚建站时与附近建筑、道路等防火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新建道路不断增多,这些已设置站点与周围新建建筑、新增道路的防火距离已不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2.4 部分站点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些个体经营户由于受自身教育所限,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也从未制定任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甚至对未经专门培训的人员就安排上岗,无论老板还是加油工都不了解自己所在站点的火灾危险性,更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某些加油站虽然制定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但显然不符合本站点实际,只流于形式,不具操作性,更落实不下去,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2.5 各类明火源难以控制

《消防法》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然汽车加油站多建在道路两侧,过往车辆频繁,周围环境复杂,各类客观点火源仍然存在。

3 降低加油站火灾危险性的建议措施

3.1 科学选址,严格消防审核、验收

当地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加油站的建设,预留出一定的土地供以后城市发展需要再建加油站使用。在站点选址阶段,应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反复论证。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国土、商务、工商、安监、消防等部门在进行项目许可、审批时应严格执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建议将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结果作为其他各类许可的前置条件,强制性执行,实行一票否决。

3.2 加强监督,及时消除后天患

火灾隐患是依附于时间、空间而存在,不同时期它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执法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加油站的动态管理,要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站点、站点内不同区域实施针对性检查。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消防法》中有明确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

3.3 强化教育,进一步完善消防管理

通过对众多加油站火灾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事故原因的核心离不开人,即人的思想和人的行为。多数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因为负责人在思想上对消防安全不重视,对员工的日常行为管理不严格,缺乏安全教育。为了吸取以前事故教训,加油站内部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本站点的消防安全管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开展灭火演练,让每名员工都能了解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加油站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和疏散逃生技能,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4 预防明火,全面控制潜在点火源

在加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上,预防明火,控制点火源显得尤为关键。站点营业期间,不得使用电焊、气焊,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动火操作时要备有消防器材,并派专人现场监护。在管理好内部员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及车辆的监管,要在站点内醒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等标志,严格落实进入站区严禁吸烟,禁带火源,汽车熄火后加油,摩托车在指定区域加油等制度,严禁站内从事车辆检修、敲击铁器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防止外来因素造成火灾。

篇6

教学过程可以适当穿插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环境化学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改进环境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并围绕案情发展而展开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这些事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透彻的认识。当然,案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有时效性、典型性。例如,在讲述重金属污染时,结合一些公害事件,与学生一起讨论重金属的来源、危害、症状等,并剖析其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学生很容易记住水俣病事件是由于重金属汞引起的,骨痛病则是典型的镉引起的中毒事件。再如,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可以展示拍摄的伦敦烟雾事件照片,在浓雾笼罩的伦敦街头,能见度极低,交通拥挤且事故频发,人们惊慌失措,眼睛流泪,众生相都痛苦难耐。这些照片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感同身受,记忆深刻,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环境有关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利用这些新闻事件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贯彻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引入了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致陕西凤翔800多名儿童血铅中毒这一新闻事件,接着与学生一起对铅污染的来源、铅中毒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另有2009年8月湖南湘和化工厂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半径500米内田地休耕,509名村民尿镉超标。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案例,阐明了苯、硝基苯等类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巢湖蓝藻事件,将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氮磷等无机盐在水中的迁移转化相结合,让学生分析巢湖水体的黑臭、藻类大量生长和鱼虾死亡污染现象背后的环境化学机理。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大大深化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化学规律的认识,激励学生提出解决该类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科研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将实际课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授室内空气污染时,以新房装修带来的氨、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超标问题。介绍相关老师从事膨润土有机改性进行开发房屋装修有害气体净化剂的科研项目,介绍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从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讲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时,介绍相关老师从事的农产品加工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治理及回用技术的科研项目,介绍番茄酱加工过程中的有机废水和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大豆废水等处理的研究方案及取得的科研成绩。同时,对提供的科研项目为研究主题,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培养了学生对资料分析和处理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设计研究方案,通过进行课堂汇报讨论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介绍各自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预期研究成果。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针对新疆农业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造成了地膜的大量使用,从而出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课堂上可以提出来,让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目前房屋装修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系物等容易导致人的疾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发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吸附剂来光降解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研究开发可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地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化课堂内容、扩大知识面,同时使学生树立研究思想,培养研究兴趣,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培养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

突出区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

自动化联锁保护系统优化操作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论文主体:

脱硫剂制粉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即将原料高钙石灰石矿石进行破碎制粉达到电厂炉内脱硫所要求的粒度即可,由于整套生产设备控制方式主要是逻辑开关量控制,所以采用PLC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我所在的项目PLC硬件采用西门子S7 300系列CPU及IO模块,通讯网络采用ProfiBus DP总线配置;上位HMI软件采用SIMATIC WinCC6.2,通过以太网和PLC通讯。硬件网络配置如下图:

硬件配置中的AI模块主要采集现场设备的电流数据,DI模块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DO模块负责向设备发送启停命令,RTD模块负责采集现场大型电动机的绕组温度数据;所有I/O模块通过IM153通讯模块与CPU联接集中控制;若在硬件方面有多个独立的PLC子系统,可通过以太网联接整合成一个总的控制系统便于集中管理。

该控制系统从逻辑控制上又可细分为上料系统、制粉系统和输送系统。

一、上料系统

上料系统是将原料从原料堆积场输送到一定高度的原料缓冲仓中以供制粉设备使用,虽然此流程不是生产的核心环节,但它逻辑控制最为复杂,是PLC控制系统最为主要的部分,它的基本设备流程见下图:

系统中的每个设备的控制组成都由两个DO输出控制点(启动、关闭)和两个DI输入显示点(运行、停止)组成,系统设备的启停逻辑顺序为倒启正停,系统的运行方式可设为以下三种:

三种运行控制方式中“自动方式”为平时的正常运行方式,系统会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AI模块)从原料缓冲仓安装的雷达料位计采集料位数据,按照设定值自动启停上料设备,不需人为干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启停都设有缓冲时间,一旦有中间设备发生故障,系统会根据DI模块监控到的现场设备运行状态自动关闭相应设备以避免事故扩大化;“联锁手动”和“解锁手动”是在系统非正常情况或排除故障以后采用的试验运行方式。

二、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是脱硫剂生产中的核心部分,设备包括给料设备、研磨设备、回料设备、风选设备和除尘设备组成。由于在此系统的启停阶段各设备之间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所以可以不设置自动启停,由控制室内的主操人员通过计算机监控到的设备现场工艺数据远程手动完成设备启停工作,只设置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后的设备联锁保护。若研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电流不稳定,所采用的给料设备送料均匀的情况下可使用PLC中的PID控制器命令,自动调整给料量,提高设备的稳定运行性。在风选设备工艺调整方面,可选用现在应用已十分成熟的变频器改变鼓风机转速替代原始的风门调节方法,这样即可以通过PLC远程进行精确的工艺调整,又可以大大降低风机的能耗。

三、成品输送系统

生产出的成品粉料可由粉罐车运输到电厂的炉前仓;若使用量较大,制粉厂与电厂的距离适中的情况下可采用由PLC全程自动化控制的气力输送方式进行,这套系统的逻辑控制比较复杂,一般会由设备制造厂家根据现场实际运行条件编制,在这里就不进行详细叙述了。

四、人机界面组态

篇8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127-02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导致农村的污染日益严重。因此,了解当前城乡污染转嫁现状并研究相关防治对策,对保护好农村环境,至关重要。

一、城乡污染转嫁问题严重

1.城乡污染转嫁的内涵

城乡环境污染转嫁,就是通过人类的行为把城市的污染转移到农村地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程度,把污染的损害后果转移给了农村的一种行为或者形式[1]。

城乡污染转嫁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和扩散,形成了新的污染危害,对农村公民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造成损害,侵害了农村公民应当享有的环境权、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

2.城乡污染转嫁的主要形式

目前城乡污染转嫁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上:(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全国各大城市都开始整体性地将那些不具有竞争优势、能耗高、污染大、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联营、委托加工、技术转让等方式向农村搬迁,但是,工业企业在迁移中未作相应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造成污染源由城市向农村的平行移动,将污染转嫁给农村。(2)城市的大量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向农村的人为转移,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污染。

3.城乡污染转嫁的严重后果

客观来看,相对于地域狭窄而又人口密集的城市,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环境容量大,把一些企业转移到那里,减轻了城市污染、保障了城市居民环境权益和安全,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污染企业搬离市区,体现了中国推进坏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受到很多政府的青睐。例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后,重庆市马上做出五年内将29家重大污染企业迁往郊区或农村的决定。但不可忽略的是,污染企业搬离市区并不意味着污染的消失。恰恰相反,原本环境质量尚好的郊区农村,现在成为污染集中地。

目前,农村土壤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严重,陆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农村的稳定动摇。可以说,农村环境的恶化己经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生存,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因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533.3万hm2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6倍[2]。

二、城乡污染转嫁问题根源剖析

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中国在城市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城市污染问题,而国家偏重于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却忽略了农村长久以来也一直存在着的环境问题。城市或者城镇往往循着“方便原则”与“最小抵抗原则”,将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直接就近排放或者堆积到相邻的城郊或者周边的农村地区。这直接造成了城郊与城镇周边农村污染物、废弃物的增加,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于是城市往往依照“最小抵抗原则”,将这些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企业迁至郊区或者邻近的农村地区,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为迎接奥运会,首钢迁出北京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大连市将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和水泥这样的主要污染企业逐渐迁出市区并在1997年一跃成为全国“环境示范城市”。

同时,随着近些年来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不少重工业或者高污染企业在城市中己经越来越难以容身。而在环保管理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这些企业会遇到小得多的抵抗。同时这些重型企业的迁至往往在为当地农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大大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于是盲目征用农田、对外来投资的建设项目受到农村没有选择性的欢迎,不管其是否是城市转嫁过来的重污染企业。例如转让土地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等,而这更会加剧城市污染直接向农村转移的趋向。

2.相关法律制度的空缺

中国目前关于环境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定较少。在已颁布、实施了的《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文件,均缺乏对环境污染转移的详细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总共47条,却只有第30条、第35条勉强与污染转嫁有关。而且,这两条规定仅仅涉及污染设备和技术的转移,不涉及污染物、污染工艺的转移,很不完善[3],使得城市在向农村转移污染过程中所受的限制很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在进行执法过程中也无法可依。

3.环境意识的差距

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有些地方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未解决,使得农村居民更加关注经济发展,发展经济成为其第一要务,而对于环境保护则漠不关心,为农村环境的恶化埋下伏笔。有些农村为了发展经济,主动引进在城市被拆迁的严重污染企业,直接造成农村环境的恶化。在农村,传媒的数量及报道的强度都低,居民环境意识普遍不如城市居民高,也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改善。

三、解决城乡污染转嫁的思路

1.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减轻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把污染企业搬离市区仅仅是治标,却没有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换句话说,污染企业在城市排污,到了农村不可能就不排污了。假如治理的措施跟不上、不落实,由此引发排污的后果很难估量。不能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就将污染向农村转移,那样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也会持续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各级政府不仅要推进污染企业搬离市区,更重要的是在转移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采取强有力的监管和干预措施,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舍得在环保设施上投入,确保转移的项目在投产后能将废水、废气等进行有效治理,严禁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只有将企业出城与污染治理同步推进,才能使城乡经济社会高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依靠经济杠杆弥补相关法律制度的空缺

在农村居民不能理性评价用污染来换取短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长期后果时,政府应该承担起评价的角色,并制订相应的政策,评估城市对农村进行“环境剥削”的成本,使企业为其使用的环境资源成本支付合理的价格[4]。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政府应当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和“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 [5]。依靠“各级政府积极运用环境资源税、公共财政、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经济手段,综合运用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抵押返还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护制度、垃圾处理转移支付等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政府城乡生态补偿资金,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控制城市工业、城市生活过程中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环,从而为农村环保建设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6]。在是适当的时候,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排污权交易是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控制企业排污总量方面有积极作用[7]。

3.强化环境教育缩小环境意识的差距

要加强农村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注意的是环保教育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要采用农民认可的环保教育方式,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可以考虑采用案例教育方式和技术扶持教育方式。通过案例,让农民意识到自己原来的各种生活方式对周围及子孙后代的影响,让农民真正明白环境保护是关系脱贫致富和造福子孙的大事;通过技术扶持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例如目前中国进行农的村改水、改厕工程不仅给农民带来实惠,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而且也改善了下游的城市水质和整个生态环境。

可见,人们的环境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的防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只有人们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并能将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二者充分的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整个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晏妮,邓乐.论环境污染的城乡转移与政策保护[J].生态经济,2008,(5):429-431.

[2] 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下)[J].农村实用技术,2010,(6):23-24.

[3] 张成立.论环境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J].生态经济,2007,(2):356-358.

[4] Portney P R,Stavins R N,等.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M].穆贤清,方志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篇9

1.绿色壁垒的涵义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它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对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壁垒。

2. 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2.1 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关税制度,即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2.2 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是一种限制进入特定市场的法律壁垒或政策壁垒,构建壁垒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作为市场进入壁垒的一种,市场准入旨在消除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或使自由竞争带来的负外部性得到有效的抑制和合理的分担。同时,它还会增加新进入者的成本,对原有进入者有利而对新进入者相对不利,成为经营者进入市场的潜在或现实的障碍。。

2.3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些环保技术标推,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环保技术标准,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

2.4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所谓“环境标志制度”,是指政府、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在其认定的环境友好产品上加盖特定标记的规则。环境标志制度是实现公众环境信息权的重要途径,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信息,促使生产厂商通过设计和开发对环境有益的产品进行保护和污染控制。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上它不仅要求尽量减少产品在使用。消费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而且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和一些东欧同家如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也分别引入或发展了自己的环境标志计划。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3.1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避免笼统地把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国家标准和各种绿色认证制度一概视为绿色壁垒。。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多边环保条约,以保护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要熟悉国际规则,这样就可以打破绿色壁垒,赢得利益。

3.2 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我国企业与政府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借助国家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的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积极加入国际竞争行列。要像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那样,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带动高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对出口商品实行强制认证制度,树立中国产品优质、价廉、环保的新形象。要积极促进我国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标准,建立环境总量控制机制,实行污染排放惩罚制,大力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通过促进立法扶持绿色产业、清洁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3.3 借助政府的力量,联合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借着环境的名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坚决反对以产品生产过程为由限制进口、实行“生态标签”等歧视外国产品的做法,坚决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求WTO在制定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协议时,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争取差别和优惠待遇。

3.4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绿色营销。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重点抓好4个环节:一是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能源和材料的浪费,减少废弃物。三是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四是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总之,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利用WTO机制中的特殊待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东营是中国黄河的入海口,它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上千平方公里的盐碱滩使得在东营可以享受到如阳光、沙滩、蓝色海水的滨海生活。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东营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样有很多问题需待解决,如污染监测,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园建设等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生态问题,所以对东营市生态建设的研究有这很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是当地居民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间接反映,生态文明内容涵盖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与哲学的范畴,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着重强调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健康与和谐,要想建设好生态文明,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产业机构,调整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污染排放,使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工程,它贯穿于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的辩证与互动引领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布局,它也是价值的抽象性与具体统一性的一个过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乡、城镇的建设步伐越加迅速,民众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文化成为他们更加关心的话题,这个过程也加速了政府价值观的嬗变,引导民众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成为政府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在城市中定期举办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培训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百姓参与其中,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言行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形成城市精神建设的向心力;让百姓在植树节时亲自栽种树苗,培养百姓的绿化意识和责任感,在百姓的精神世界里,种植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之树。

二、生态城市建设

东营生态城市建设,应特别注意城镇环境建设,合理布局,使城镇环境优美,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相关部门要合理制定防污制度,健全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有效阻止城市污染向小城镇转移的势头,确保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以及确保居民饮用水水质等。对于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控制环境噪声,限制机动车在市区的鸣笛,合理疏导交通,使城市的噪声环境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对于垃圾的处理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倡导居民使用绿色环保餐盒及塑料袋制品,对于废旧电池要回收集中处理等。对于环境管理、监测、信息统计等的专业人才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给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基础,同时要给予在职人员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景观的生态建设也属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以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为建设导向,加大绿化建设,美化环境,对城市道路及河道两边的绿化建设进行规划,强化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部环境充满人文关怀的色彩。

三、生态农业建设

东营处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也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这样的优越地理位置使东营成为著名的湿地之城和生态之城。要想把生态建设规划做出特色,做出层次,必须要有方向性和目标性,根据东营的地理特点应重视四个方面:

(一)针对东营市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因势利导,将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二)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清洁能源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努力提高建设水平、质量和效益[3]。

(三)要采取统筹兼顾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为主,开发的过程注意保护生态农业环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并行,增强生态保护整体功能,以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生态优化带动全市农业生态建设的改善和提升。

四、生态工业园建设

东营市的发展一直都保持着建设与保护并行的城建理念,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理念,近些年,多次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等荣誉称号。在工业生产企业里,几乎所有燃煤电厂全部都配备了脱硫除尘设备,大型的石化企业建设了硫回收设施,有效地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河水的水质逐年都得到了改善,目前约有3处河流水质自动检测站,15个环境自动监控点,环境监控能力提升非常迅速。尽管东营在生态工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要注意企业的发展势头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海洋化工产业

采用先进技术逐步提升盐化产业,不断更新设备,使海洋化学资源在深加工方面有突破性的成就。另外,要培养建立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的道路走精走细。

(二)石油产业

加强部分企业的整合重组,使其产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发展石油提炼技术,出台政策鼓励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形成良好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三)橡胶产业

重整或重组橡胶轮胎企业,实行向国际进军的发展战略,建立有特色的产业集中区,提升东营橡胶轮胎的品牌价值。

(四)服装纺织产业

服装及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应向高档面料、高档服装品牌、高档家纺,竟可能创造条件使服装纺织企业朝着良性互补的重组方向房展,创制品牌集中的服装纺织产业园。

在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其它地区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瞄准重大产业项目,聚集相关产业,形成局部产业链,综合利用资源、建立园区的合理门槛,以清洁、环保为经营理念并有实力的环保企业为优先入园企业,宁缺毋滥,加强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健全生态企业网络,提升企业环保指标,监控企业的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定期组织对园区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以及能源审计,使东营的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

结束语:随着东营生态建设理念的普及,企业的经营状态不仅受到政府监测部门的监控,还将受到全社会的监督,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必将带动东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会给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利,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特色和谐生态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