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1 21:10: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学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24-01

我认为化学考试很多题的知识点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所以记忆在化学学习中就尤为重要。首先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很多知识是要你一定记下来的,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而且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忆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是,如果你只靠记忆,却也是难以及格的!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如果不理解,简直没法记住。就算你记下了,稍微给你变一变,换换数据,你还是不会。

篇2

论文摘要:每一种类的化学知识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学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贯穿于化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意志的重要手段。

化学基本概念是指中职化学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最一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通常用词来表示,是中职化学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前提,还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十分重要。

一、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组块。而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使记忆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组合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化”。这是记忆活动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转换记忆单元,使人脑中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庞杂的化学知识进行组块化,再通过联想和扩充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增加大脑的记忆量,更能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抓住“或”、“化合物”两个关键字词来记忆电解质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实质。“化合物”表明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电解质,由此可知单质和混合物都不在电解质之列;“或”则表示对化合物而言,无论其熔融态还是水溶液,只要两种状态下有一个满足条件能够导电,该化合物即属于电解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语言描述是概念本质的抽象概括,任何一个成熟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找准并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适当的分析论证、比较对照、综合推理,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顺利完成概念的教学。抓关键词法就是中职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普遍适合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比记忆策略

中职化学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解池与原电池、电离与电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加成反应、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应等。为了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强不同概念之间的对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使输入的信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从而让记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认识原子核涉及三个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是难点,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易混淆。在学习完原子结构表示方法后,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尝试着用原子结构表示方法画出,引出氢的三种原子表示法,再通过层层设疑形式,理清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具体的实例出发设置驱动性的问题,这样做能够牵制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和动机。再借助韦恩图,对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以对比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三、直观记忆策略

在中职化学基本概念中,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化学键、同素异形体等,对刚刚进入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比较难,常常只是机械地记住他们的定义,难以理解,时间一久概念就模糊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概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幻灯、视听工具、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记忆。例如,“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根据氢原子瞬间照相图制成一系列幻灯片,在课堂上将幻灯片逐渐重叠放映出来,就不难让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再如,在学习“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将其文字叙述形式变形为数学表达式,如“物质的量浓度”这一定义的文字叙述形式为: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物质的量。此时,我们可以用“n ”表示“溶质物质的量”,用“V”表示“溶液的体积”,“C ”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此按照定义,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为:C= n/v。通过这一直观的表达式,学生就不难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了,记住也更容易。

基于化学概念抽象性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用鲜明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其中,实验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即可由实验现象引入概念;或者由旧概念不能说明的问题引入新概念;亦或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作为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浓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直观、形象的知识总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应当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味,增强学生的感知,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恰当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便于学生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篇3

2.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能要记住生成物的种类,交换成分,相应的化学式就很容易写出来,不必一一记忆。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7.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8、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其“温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

篇4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按先后阶段顺序分为三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它是信息处理的第一站,如果不立刻予于处理,记忆就会消失!如果人的各种感官能针对同一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在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谈谈我的体会。

一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二 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篇5

当今社会,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将原本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旨在从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四个方面简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之前没接触过的新科目,又因为其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所以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该门学科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对该门学科的学习信心与热情。但若是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便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和将课堂延伸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知识点形象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抽象理论知识的死板堆积,而对于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最难理解的,且这种死板的课堂并不适合当代的学生,所以课堂效率会十分的低下。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化。通过多媒体 等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影像等信息进行巧妙的结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以图文并茂、视听相携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饕餮盛宴”,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模型以及挂图进行讲解,但由于粒子以及粒子的运动规律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过于抽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分子、原子结构制作成flas,用以模拟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此外,诸如此类的微粒问题,均可采用这种动画演示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

二、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若想将一门学科学好,兴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线,是激发学习潜能的催化剂。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师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因为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以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飞速革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是当今教育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与文字、影像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原本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原本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兴趣,也让原本低效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找到一些酸雨形成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动画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

三、将实验最优化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因为实验具有高效性,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点表示出来。但是,无论是学生亲手操作,还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其次从摆放仪器到实验操作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再者有些实验因为难以控制其渐进过程而不利于观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实验的相关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既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化

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为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将知识点完全表达,就匆忙结束课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虽然时间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课上有限的时间加以扩展,将课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从而让课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后的综合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延伸。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化学QQ交流群,学生有不会的问题便可以在群里向教师提问,或者在群里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把课件或者是总结的重点难点上传到群共享里,供学生讨论参考。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笔者相信,学生一定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将学习兴趣最大化,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笔者相信,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莘莘学子会在化学的海洋中放飞梦想,远航。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91-01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7.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篇7

高中的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知识内容增加很多,难度加大了,这直接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记忆的规律,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而学生记忆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老师要根据记忆阶段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记忆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一、识记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记忆主动性

记忆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对最初接触的知识进行识记。但是,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具有“混”“杂”“深”等特点,即,有很多相似、相近的知识点,知识板块比较复杂,还有很多理论知识很是深奥、艰涩难懂。这样一来直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难度,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学生会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产生退却、焦躁、厌烦等情绪,进而影响化学的进一步学习。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为了打好记忆的基础,在化学识记阶段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刺激学生深层次的感官记忆,调动学生的记忆主动性。

那么,教师怎样来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呢?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将这个兴趣点和书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而学生对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是无法产生记忆的兴趣的。但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现象的变化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在,学生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变化中去。因此,化学老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有趣的化学实验中去,利用化学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这些化学知识产生“短时记忆”,为学生的长期记忆打好基础。当然,除了化学实验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学习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

二、保持过程中巧妙安排学生的复习计划

1.老师需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复习时间。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来看,记忆存在一个遗忘过程,而且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记忆,老师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不能完全的依靠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掌握好复习的知识量,以及复习间隔的时间段,在尽量不占用学生课外自习时间和不造成学生记忆负担的前提下,每天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

2.老师还需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学生每天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每天还要复量的旧知识,就会造成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采用“分散记忆”法,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分成知识板块来进行复习,每天少复习一点,但是复习的知识要精要,而且要勤加复习,不能够间断很长时间,同时要确保学生复习的效果,保证学生记忆的质量。

三、再现过程中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让学生记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也就是将记忆的知识再现的过程。学生记忆知识再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记忆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杂乱无章的知识,即使记住了也会造成学生“茶壶里煮饺子”,有但说不出来,这等于说白费工夫,到了考试过程中就会出现“会但不会写”“写但写不全”的状况。为了更好地避免学生出现这种状况,需要老师在一定阶段内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把所记忆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将一些相似的或者能够产生干扰的知识点着重标识。比如,学生很容易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弄混,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异同系统地整理出来,尽可能地避免记忆的干扰和混乱;还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分章节、分版块地进行分类,然后再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这些“点”连成“面”,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体系。总之,一旦学生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记忆知识网,就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检索,进而加强对记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混”“杂”“深”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记忆难度的增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需要老师积极地采用一些学习方法和记忆策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凡有合适的方法都要积极地引进到教学当中去,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

篇8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世间的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捷克人夸美纽斯也指出:“假如我们能够记得曾经读到、听到和我们的心里曾欣赏过的一切事物,并且随时可以应用,那时我们便会变得何等的有学问!”培根和夸美纽斯所强调的正是记忆对于人类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就会忘记;明天学到的知识,后天又忘了,他们总是抱怨自己的记性差,哀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相反,另一些人,他们对学过的知识记忆很深,需要之时能够随时调出来。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头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记”,必须有效地“忆”。

初学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入门的关键,必须记忆。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需牢记,否则无法应用。那么怎样来记忆化学知识呢?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学生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七个字: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减少了记忆量。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记忆化合价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可编这样的顺口溜:氢、钠、钾、银+1价;钙、镁、钡、锌+2价;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记真。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这样主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有七个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给固体加热;⑤收:收集气体;⑥离:将导管从水中取出;⑦熄:熄灭酒精灯。在学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采用谐音记忆,比如:茶、庄、定、点、收、利、息。学生们记得很快而且很有兴趣。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在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时,初次学到催化剂的性质,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四、总结记忆

将化学中应记忆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使得自己记忆目标明确、条理清楚,便于及时复习。如将课本前四章记忆内容概括出来;27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读法;地壳中几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常见的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

五、对比记忆

“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例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不同――物质与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H2、CO、CH4:相同――色、态、味,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可燃烧性;不同――燃烧产物。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方法,对任何易混记的概念都能有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化学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准确。

六、原始记忆法

这一类记忆可以说是纯粹的死记硬背,并无“诀窍”可言,也无捷径可走。

篇9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所在。学习动机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激活作用,使人在学习中具有强大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五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甚至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表现为学习不热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努力学习了。缺乏学习动机,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而无果。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的医学理想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会发现很多医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未来没有任何设想,导致学习动机缺乏,对学习没有热情,生活懒散。教师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讲述知名医学家和身边师生的奋斗经历,让他们的奋斗经历激励和鞭策学生,使学生找到奋斗的榜样和目标。在课堂上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人生价值的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热情,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

在每门课程的第一讲中,教师可以介绍教学的安排情况,使学生对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每节课要将本节课和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主动积极地学习,做到课前预习,对不懂的内容重点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每科的学习计划和学年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认真的态度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三、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这种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无法适应医学发展。现代的教学已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只解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一种医学思维方法、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诱导式”、“互动式”、“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通过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得到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精心策划和组织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内容和重点。一堂精彩的教学课背后是教师辛勤的努力,授课内容上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个个环环相扣问题,将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处理,把繁琐和枯燥的医学知识,通过一个图表、一个公式甚至一首小诗,使其变得简单易懂,以简驭繁。通过营造民主氛围,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应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配合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将生硬的医学知识以生动具体的图片展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场激情盎然的授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热情可以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其对知识有强烈的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个性

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当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就会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举行专业知识的专题讨论、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置身于这一环境中的每个人的责任。一个独立进取的学生,上进心强,对自己要求严。这种抱负可以使学生有良好成绩,良好的成绩又能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所以,要大力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个性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正确及时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进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对于学生来说,表扬是种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使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受表扬的同学会为获得再一次的表扬而继续努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为以后能有机会获得表扬而勤奋学习。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或在言语上的挖苦和讽刺,能造成学生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极大伤害,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给予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玉秀.浅谈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医学文选,2003,22 (6):996-997.

篇10

学生学知识首先要记忆。若不能有效的记忆,边学边忘,知识得不到积累,就谈不上运用,能力、水平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学会与遗忘作斗争,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它分为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而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如何使学生加强识记、学会与遗忘作斗争呢?多年来在复习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识记和保持的效果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方法,使学生看、听、闻、摸相互配合,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对象,才能收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的效果。另外,力求课堂上条理清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要特别强调;对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加以对比。比如“电解”和“电离”这两个概念学生常常混为一谈,所以,在学习电解时,笔者就提出问题:“电解和电离是一回事吗?有区别吗?”并引导学生从电解质电离和电解发生的条件、过程、特点及二者的联系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要像擂鼓一样,重槌敲打,以唤起学生的共鸣,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从而提高识记和保持的效果。

二、加强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的关键是理解,根据笔者所带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直观性固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依据德尔(E.Dale)的经验锥形可以看出,对年龄相对大一些的高三学生就要注重言语符号的应用了,毕竟更多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表达,而在这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对所学对象要进行思维加工。而这个思维加工是在学生头脑中完成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维,只能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使他们学会思维的方法,理解所学内容。有不少学生只记现象、事实和结论而不重视、不会进行思维加工,不理解所学内容,导致大量可理解可记忆的内容成为死记硬背。这样,不仅记忆不准、记忆不牢,而且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提高,知识应用也就更难了。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意志努力,提高记忆效率。比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基本原理,首先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或者物质的分子结构,而如此的结构特点必然决定了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性质。这样从理性到感性、由感性再到理性,使学生既能从结构理论上理解物质所应具备的性质,又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和事实验证,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明确记忆要求,掌握记忆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中哪些内容要熟记,哪些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哪些只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而在提出记忆要求时,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识记的意义,提高学生识记的自觉性、积极性。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记忆方法,使之记得快、记得牢。在此,笔者为学生总结了如下的记忆方法:

准确记忆:对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符号及化合价、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溶解性表等等,要一字不漏地准确记忆。

2.理解本质:对化学基础理论等内容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背诵,但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事实、记现象及主要原理。

3.先整体后部分地记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对单质或化合物的物性、化性、制法各包含几点要先有一个整体记忆,然后结合回忆,检查整体知识是否准确、完整,若有遗漏,每次记忆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内容上。

4.韵律记忆:把难记的内容编成韵语,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周期表的结构,笔者归纳了这样几句话:周期表有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2、8、8、18、18、32,第七周期是21;纵行分为十六族,七主、七副和零捌。氧化还原反应记住“失、升、氧化还原剂”,“得、降、还原氧化剂”。

5.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并指导学生写好笔记,在每个章节学完后,指导学生读书并总结出笔记,使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块,连成知识网。同时要胸中有数,做到举一反三。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是否有毅力和坚韧性、机智和判断力,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意志薄弱、懒惰、判断力差都会使一个人的知识记忆不牢,并在必要的时刻所需要的知识回想不起来而造成学习成绩差。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在班上,教师还应经常表扬那些具备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动员其他学生向学习品质优秀的学生学习,改善自己的学习品质和知识结构,从而使他们也能逐步树立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刻苦耐劳、严肃认真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