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13:51: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本科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89-03
A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Based on Yangtz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GUO Qi-wei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in Yangtze University to research into the curriculums setting,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mastery, the state of student learning ethos,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llege managerial, the state of faculty,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facilities,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in soci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efects of present talent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were work ou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jors; undergraduates student; quality survey; Yangtze University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笔者于2009年7月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20份,收回389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63份。以下是对该次问卷调查进行的讨论分析。
1 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评价
1.1 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办学指导思想是专业发展的灵魂,是专业成长的路径,它决定专业发展的方向。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的评价中,评价办学思想“非常明确”的有21.35%;“比较明确”的占 53.94%;“基本明确”的占24.71%。这些数据显示,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1]是十分明确的。调查还显示,86.78%的毕业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投“满意”票,88.43%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投“满意”票;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配备的师资队伍[1]情况的评价中,认为“非常合理”的有9%;“合理”的有54.69%;“基本合理”的占36%;“不合理”的占0.31%;这是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一直以来,长江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配置和培养,特别是在农科类专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来引进人才,如成功引进楚天学者、生态学权威教授等多人;为农学类专业的博士点学位授权申报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的师资队伍。但也有部分农科类新专业开设的时间短、师资力量尚跟不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求,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农科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2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情况
调查中,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包括教室、语音室、图书馆、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2]对教学的支持力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为:60.06%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37.08%的“能满足教学要求”2.86%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自1977年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招生规模从小到大,随着该专业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并趋于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研究迅猛发展,每年都在不断地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但还是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求,今后学校应下大力气对教学设施进行逐步分批的更新,努力适应教学的需求。
1.3 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安排情况
专业课程设置[3]及教学实践活动[4]安排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高度,因此学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探讨并优化农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活动[1]的安排。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毕业生评价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94.38%,“不合理”的占5.62%。
对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方面的调查显示,评价“较好”及“很好”的占73.28%,“一般”的占24.72%,“有问题”的占2.00%。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但是课程建设的前瞻性不够,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的建设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1.4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况
教学内容[2]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被调查毕业生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评价表明,达“较好”及“非常好”以上的占67.62%,评价“一般”的占33.34%,“较差”的占2.04%。
关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材建设与使用情况,被毕业生评价为“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83.29%,“不合理”的占6.71%。表明学校的教材建设已深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今,每天都有新事物或科学理论涌现,书本知识的更新可能难以赶上现实需求的速度,学校应联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更应投入力量做好教材的引进和编写工作,并密切关注农科类专业的发展态势。
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查中(见表5),评价“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到99.60%,这种好评说明学校的专任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做到了认真备课并能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讲解,课件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图文并茂,做到了通俗易懂。学生会因采取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参与到了教学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这表明在教学上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是正确有效的。
1.5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及学习风气情况
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的基本理论及技能[2]掌握如何?调查情况显示,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91.01%,“不好”的占8.99%;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88.77%,“不好”的占11.23%。
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思想稳定程度有关,由于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知识掌握基础相对较弱,加上农业科学生产的经济附加值不高,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待遇普遍较低,社会对农业的反哺不够,学生普遍从小就想跳出“农门”,造成心理上会抵制学习农科类专业[5],自我学习规划和目标缺乏,造成“学习风气”(“不太好”的占有12.36%,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经常举办农科类专业领域的讲座,加大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大学生指明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1.6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从调查的“您认为农科类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结果来看,需要加强的方面依次为(从高到低排序):实践环节(48.31%)专业知识(23.60%)基本理论(16.85%)知识更新(11.24%)[4]。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2]情况(见表10),评价“能基本适应发展的需要”及以上的占87.64%, “措施不够得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占12.36%。
以上数据表明,农科类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高校培养的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但量要多且质要优,人才市场提出了高校应在大力加强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深入进行农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让农科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扎实学习专业课,另一方面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反过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学习,多利用实践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校农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措施,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起多个试验基地,为学生实战操练提供更多的场所及设备,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努力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专业视野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促进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1.7 农科类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
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见表11),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强度排序为:“有一定的社会声誉”(48.43%)“社会声誉一般”(30.47%)“有较高的社会声誉”(18.00%)“没有什么社会影响”(3.10%);其中有“有一定的”及“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的比例占到了66.43%,说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有保障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2 讨论与分析
1)经过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长江大学毕业生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综合素质高及社会适应力强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数据显示,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但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则在公司、企业任职。一定的时期之后,他们在用人单位担任了中层以上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占到了六成多;用人单位认为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81.03%;认为文化素质“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72.41%;认为心理素质[5]“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70.69%;思想道德素质[3]“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67.24%;认为农科类专业基础“非常好”的占22.41%,“较好”的占67.24%;评价“有团队精神”[4]的达到了72%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证明长江大学对农科类专业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1]培养目标的落实是成功的。
2)用人单位也通过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表现,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研联系生产”、“以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和标准实施,创建湖北省一流的大学”、“教学应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科研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多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有用之材”、“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上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向外界推广学校的成果,学生工作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社会各界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了农科类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应学习好专业知识,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结语
长江大学一直本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投入,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的目标在办学,这将是长江大学永恒不变的办学宗旨,并会根据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金科,李应军. 长江大学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社会评价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59.
[2] 刘金科. 长江大学毕业生对教学工作评价调查报告[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11-1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20-05
0 引言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各高校就必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学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学业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习适应性问题,如学习动机不足、适应学习环境能力差、教学方式不适应等,这些问题在新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不仅仅只是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还会诱发心理问题,影响其日后的社会适应性,进而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校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学习适应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一种能力。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个性因素包括自尊、心理控制感、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等。环境因素方面,如大学生与教师的非正式联系程度、同学交往、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在国外研究中,“学习适应性”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与学业不良、学校适应、社会心理适应等概念相结合,较少单独探讨。有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专门研究还不够充足,已有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现状的调查及简单的相关分析,故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指导、借鉴意义有限。国内学者也对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宏如研究发现,许多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价值观念,最密切相关的是自制力和学习取向。白晋荣、戴育红研究发现“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学习适应的主要原因。穆怀容、程刚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两类。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归纳为五类: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和社交活动。国内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但由于取样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研究结果也出现了不一致,不方便进行比较。另外,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统一权威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全国常模,无法全面分析国内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这些是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国内学者还进行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研究。其主要差异维度划分有:(1)年级差异。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大四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章明明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占总体不适应的27.8%。赵富才用自编量表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明显,表现为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紧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2)性别差异。牛丽凤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学习态度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葛明贵和于益兵[3]、王霞、王华荣[2]、张宏如和李伟明、胡琳丽和胡基贤认为女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比男生强。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女生。而徐小军[4]认为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由上可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是有争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校别差异。已有调查表明,一类院校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于二类院校,如王霞和范红霞[5]的研究表明山西大学学生与中北大学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已经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冯廷勇等人研究发现,综合性大学的学习适应性状况明显优于理工类和农业类,师范类大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间水平;(4)专业差异。唐文清的研究表明,工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是最低的,文科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高,而医学、农学和理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处于中间程度。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得分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理工科类大学生的适应总分普遍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普遍较低,具有研究价值;(5)独生子女差异。张大均[6]、牛丽凤等人的研究均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的整体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非独生子女的学习能力适应性维度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基于国内已有的差异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利于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引入其研究成果,所以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问卷编制
早在 1968 年,荷兰学者就编制了适应性问卷来测验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总体情况。不过国外适应性研究应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还是Baker 和 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它从学习适应、社会适应、情绪适应等方面对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评估。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测量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Simon 等人编制了大学生反应与适应性问卷(TRAC)。此问卷共包含信念、情感和行为三大基本维度和考试焦虑、考试准备、害怕失败等九大因素。遗憾的是,此问卷并没有被引入到国内。国内也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一般来说,学者们大多以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为蓝本,结合研究需要改编成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也有少数研究者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冯廷勇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
本研究所用问卷,是在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冯廷勇《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为蓝本进行改编的问卷。问卷一共37道题目,3个主要维度,分别是基本信息、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基本信息考量样本的性别、院所、生源地、独生状况;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方面的内容[7];而改进措施维度上,对学生们已接受的学习适应帮助和希望得到的学习适应帮助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后期实践工作提供启示,将帮助来源划分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以北京某大学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向本科新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201个样本中,男生101人,女生100人,各约占50%;京内生源89人(44%),京外生源112人(56%);独生子女135人(67%),非独生子女66人(33%);样本采集涉及到建筑工程学院(14.9%)、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13.9%)、经济与管理学院(19.4%)、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11.4%)、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7.5%)、软件学院(7.5%)等12个院所,能够代表北京某大学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科高校性质。总的来说,样本能够比较完整的体现出总体的特点。
3 调查结果
3.1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总体水平良好, 同时也存在适应不良群体,而且群体间个体 差异较大
问卷的第6题到第28题目的在于测试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的水平。题目均采用五级计分制,分别是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不置可否;4-比较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对于逆向题目给与重新记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低,反之,得分越低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高。统计结果表明,201个被试中,最低得分40分,最高得分103分,平均分55分。因为没有常模作为对比,所以本文将自定义去除极端值以每10分为一段,将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最高水平为适应优良者,得分区间是40~50分,共有58人;中间水平为适应一般者,得分区间是51~60分,共有101人;第三水平为适应较差者,得分区间是61~103分,共有42人,约占样本总数的20%,由此可知,学习适应不良群体在理工科高校存在且人数较多,需要给予关注。同时,第三适应水平得分为:57、58、59、60、61、62、64、65、66、68、71、72、73、76、81、83、103,频数分别为:10、8、7、9、3、7、7、5、6、4、3、1、1、1、1、1、1。由此可见,第三水平的学生得分分布很广泛,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6分,还有极端值存在,个体间适应水平差异明显大于第一和第二适应水平。
3.2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 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1)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良好。
问卷从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大方面,探究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以下方面表现优异,不是学习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从表2中可以看到,被试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信心度是非常高的,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人占到76%;同学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人有82%。(2)被试在学习能力的两个方面表现良好,包括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如表3显示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升入大学后都成熟了一些,这对于他们面对学习适应问题的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面对竞争上,有67%的被试都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3)学习定位、专业态度和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在回答“你对大学学习的最高定位”时,显示出了较高的定位水平,有80%的被试认为,学习是“丰富人生的重要内容”,是“未来职业生活的重要保障”。表4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试对其所在专业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77%的被试认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表2 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
自我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不置可否 不太有信心 没信心 效能感 12% 64% 14% 9% 1%
气质 积极乐观 比较乐观 无所谓 有点消极 消沉
性乐观 20% 62% 8% 9% 1%
表3 思维方式、竞争意识
思维 非常成熟 成熟一点 没变化 幼稚了点 过于幼稚
方式 5% 71% 16% 7% 1%
竞争 不懈努力 有点儿竞争意识 没什么感觉 随遇而安 鄙视竞争 意识 17% 50% 20% 12% 1%
表4 学习定位、专业兴趣、学习方法
学习 丰富人生 职业生活 拿到毕业证 不用太认真 丰富的社会
定位 重要内容 重要保障 的基本前提 及格就行 实践更重要
37% 43% 13% 3% 4%
专业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感 非常不
兴趣 感兴趣 感兴趣 可否 兴趣 感兴趣
12% 52% 22% 10% 4%
学习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 兴趣
方法 重要 重要 可否 重要 更重要
33% 44% 15% 6% 2%
2)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主要的因素。(1)学习计划、学习效率。如表5所示,只有40%的被试能够做到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其余60%被试一般没有计划或者无法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在“你的学习效率如何”一题中,回答“非常高”与“很高”的学生只占到总数的26%,学习效率“一般”和“比较差”的占到73%,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2)课堂习惯。问卷第13题“你有以下哪些课堂习惯”共设计了6个答案:“玩手机电脑等”、“吃东西”、“耳语”、“瞌睡”、“翻看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书籍”、“一个都没有”,选项分别有143人、65人、43人、115人和59人选择,只有11人选择一个也没有,仅占被试总体的5%,由此可知在大一群体中不良的课堂习惯普遍存在,特别是玩手机、电脑和瞌睡。(3)课堂管理、厌学情况。如表6,有61%的同学认为,大学的课堂管理过于或者比较严格,成为其学习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问卷统计结果表示,有7%的同学有非常严重的厌学情况;24%的同学经常会厌学,偶尔有出现厌学的高达52%。可以说,厌学的情况在大一新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表5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
学习 完全按照计 有计划且 有计划 没有学
计划 划安排学习 大部分完成 但较少完成 习计划
2% 39% 41% 18%
学习效率 非常高 很高 一般 比较差 非常差
5% 21% 68% 5% 1%
表6 课堂管理、厌学情况
课堂管理 过于严格 比较严格 不置可否 比较松散 松散
8% 53% 26% 11% 2%
厌学情绪 有且非常严重 经常有 偶尔有 很少有 从未有过
7% 24% 52% 10% 7%
3.3 学校和教师是改进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教育的主体
1)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式。表7中,仅有18%的学生认为在大一期间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方面,同学们更喜欢口耳相传和开设相关课程这两种方式。
表7 学习适应教育的必要性与方式
学习适应教 非常 比较 不置 没什 多此
育的必要性 有必要 有必要 可否 么必要 一举
13% 51% 18% 13% 5%
学习适应 网络 宣传 展板 口耳 开设一
教育方式 宣传 手册 海报 相传 门课程
10% 15% 11% 35% 29%
2)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现状。如表8,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教师、同学及学长学姐这两类人群是对自己学习适应能力影响最大的,选择分别占到总数的23%和56%;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学习适应教育体现不够充分,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的才占总数的26%左右。
表8 学习适应水平影响人群、辅导员学习适应教育
影响 辅 任课 学校咨 同学及 都
人群 导员 教师 询人员 学长学姐 不是
7% 23% 5% 56% 9%
辅导员学 非常 经常 偶尔 开学 从未
习适应教育 频繁 进行 会提 提过 说过
5% 21% 43% 27% 4%
4 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北京某大学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学习适应较差的群体。在适应较差者的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所以实践工作中学校的学习适应指导教育一定要因人施教、个性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影响自己学习适应水平的因素,寻求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改进工作。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来看,同学们都比较认同学习定位、学习方法、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并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是在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等方面表现较差。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的课堂习惯和厌学情绪,其学习效率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产生是内外因综合的结果,因而提高也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着手解决。外部而言,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应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内部而言,需引导学生从自身层面出发,采取措施预防和改进学习适应水平。
4.1 学校层面
学校是提高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宏观层面。首先,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应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内容。北京某大学近些年来实行的新生适应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自我认识、思维情绪、心态调节、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内容,其中并没有突出学习适应的内容。学习是新生进入大学以来首先接触的内容,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密,学习不适应问题很容易累积,所以有必要强化学习适应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地位。
其次,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一门选修课程,供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进行选择。学习适应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专业性,为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引导其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另一方面对有学习适应教育需求的学生集中进行辅导,有利于提高学习适应教育的效率,解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问题。
再次,学校还要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在学习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生认为同学及学长学姐对自己的学习适应能力影响较大,且是当自身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最乐于求助的对象。所以学校要重视高年级同学对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作用,积极搭建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互助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要明确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与帮助的责任。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新生班级的行政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由于缺乏强制要求,有的辅导员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课程通过率如何、成绩如何,但是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习的适应程度怎么样、是否能够转化学习方式、是否出现学习适应困难等问题。所以学校层面要特别强化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责任意识。
4.2 教师层面
一般而言,本科新生在入学之后,接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班级辅导员,二是各任课教师。
辅导员在新生学习适应教育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首先,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对所负责新生班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及时引导他们注意改变学习方法,摆正学习态度;其次,对班级内出现的学习适应问题较明显的同学给与关注,着重帮助其度过适应困难期。最后,还要为同学们介绍、提供解决学习适应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任课教师是本科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是影响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对于各任课教师而言,首先,要积极了解本科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其次,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预防学生的学习不适应;最后,任课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中接收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4.3 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内因。所以从新生自身层面出发提高其学习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新生首先要主动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在大学中既不能只看重学习,也不能忽视学习。比较大学与以往高中学习的不同,寻找差异,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意加强沟通交流。一方面是与同学的沟通交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新生们普遍认可高年级师兄师姐及同学在改进学习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所以新生应该多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交流学习体验,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彼此的学习适应性。另一方面是与教师沟通交流。当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要勇于向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其他老师寻求帮助,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指导,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最后,本科新生要正确认识学习适应问题,了解学习适应问题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当面对学习适应问题时应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探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2]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02-606.
[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J
我国自1999年以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新建了600多所本科院校。为了解现阶段这类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特开展本次调查研究。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表)方式进行资料搜集。调查对象涉及北京、陕西、浙江、河南、河北、贵州、安徽、海南、黑龙江等9个省份的20所高校,且全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查实施时间为2015年月8月至9月。调查采用在专业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上将调查问卷设计成手机微信版,被调查者直接在手机上填写后提交,“问卷星”自动生成调查结果。整个调查问卷共两部分:背景部分(包含6个背景问题)、问题部分(包含38个高校教师专业化相关问题)。根据问卷星统计数据,有效提交调查问卷为300份。数据处理和制图、制表使用SPSS和EXCEL软件。
一、调查信度、效度分析
关于本调查问卷的论证我们采用的是Cronbach's Alpha系数法(又称克朗巴哈系数法)。将调查问卷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进行维度的可靠性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如表1所示,该问卷调查共处理案例300件,其中有效案例300例。同时由表2可靠性统计量表可得,问卷中参与可靠性分析项数为111项,该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3,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6,高于0.8,由此可得,该问卷信度非常好,问卷中的题目及数据可信度高。KMO检验系数为0.839,大于要求系数0.5且接近于1,而P值小于0.05,因此可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可进行因子分析。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全部来自新建本科即应用型高校中的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校级领导,其中专任教师比例超过50%;女教工比例超过60%;35岁以下教师比例超过50%,40岁以下教师比例将近70%;副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低于40%;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5%;高校工作时间超过11年的比例达到41%。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基本稳定,但存在女教师比例高、年轻教师比例高、高学历比例高,高职称比例低的“三高一低”状态。这与我们日常了解到的信息也基本吻合。
三、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已经广为人知,建设内涵也得到广泛认同。但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校内教师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培训的方法路径不适应,二是培训的绩效评价不配套。整个调查结果具体表现为“两高、两缺失”。
1.对教师专业化以及专业化发展认同度高
有83%的受访者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对教师成长非常重要”,91%的受访者认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价值认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三个方面”,而且职称越低,认同度越高,助教达到96.26%,高出教授81.25%的15个百分点。但是在对“教师要想很好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应当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上,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认同度低于校级领导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相较于校级领导,普通教职工对教育教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低职称教师低于高职称教师20个百分点,低职称教师爱校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女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同度明显高于男教师,平均高出男教师5个百分点,最大高出男教师20个百分点。比如在“什么是专业化”、“走专业化道路非常重要”、“专业化发展路径”、“专业化发展阶段目标”几个问题上,女教师的平均认同度达到85%以上,最高达到95.31%,平均高出男教师约10个百分点,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目标的”的问题,女教师认同度更是达到了100%。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然知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什么,并且认识到专业化发展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对专业化发展的宏观导向有一定的认识。
2.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内涵认同度高
受访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指标是“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平均赞同率达到92%,而且以讲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赞同率高达97.14%;相反的校级领导对此只有78.57%的赞同率,低于普通教职工近20个百分点。很显然,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受访者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平均赞同率达94%,同样的校级领导对此的赞同率只有85.71%,低于普通教师10个百分点,普通教师中又以讲师和副教授两个层面最为重视教育教学能力,讲师达到97.14%,副教授则为100%,高出其他两个层面教师10个百分点;而对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赞同率达到93%;“教师自己具有率先垂范和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赞同率达到86%,等等。上述调查说明,学校管理者认为,对于现在的青年教师而言,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更应侧重于“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青年教师则认为,完善知识体系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很重要。
在“一体化培训的方法、路径应是将学校和企业打通,以项目为纽带,使教师在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上,教师、管理人员、校级领导赞同率都在90%以上。这也再次说明教师认为专业化发展应该有全面系统的培训,包括与企业的横向联系,而校级领导更看重教师在与企业共同完成横向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关键引领作用的培训内容和方法缺失
有41%的受访者不认同“教师培训主要有学历提高培训”,这与目前超过65%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关,说明应用型高校教师学历结构已然优化,基本达到要求。
平均有超过75%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培训效果是不理想的。而笔者提出的影响培训效果的“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法陈旧、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时间不足”等诸多因素中,49%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效果不佳不是培训经费问题,4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效果不佳也不是时间问题。这说明目前应用型高校是重视教师培训的,经费是充足的,时间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因此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应该主要是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问题。
调查显示,女教师更在意培训效果。在“您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培训效果不佳”选项中,女教师认为不佳的占比达到81.25%,而男教师只有69.44%;对“优秀企业的员工培训方法可以学习借鉴用于高校教师培训”的认同度,女教师为81.25%,而男教师为66.67%;在笔者提出培训效果不佳是时间问题、经费问题时女教师的平均认同度高于男教师10个百分点,而提到是内容陈旧、方法陈旧时女教师的平均认同度确略低于男教师,这说明女教师对目前培训效果更不满意,希望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但相比男教师而言,女教师的时间和经费都相对紧张,虽然如此女教师仍然渴望获得更多更好更新的培训。
4.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培训绩效评价缺失
有91%的受访者认同“学校提供系统、全面的教师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同“目前培训效果不佳还表现为缺少针对培训效果的绩效评价”,82%的受访者认为“绩效评价可以总结教师培训的成果与不足,做到持续改进”。关于如何做好培训效果的绩效评价,受访者对笔者提出的:培训设计目标达成度、培训内容与目标的符合度、培训方法与内容的适切度、培训条件的保障度、受训教师的满意度等五个度的评价要素,赞同率均超过80%。
四、存在问题与分析
调查不难看出,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内涵认识模糊,方法路径与目标偏离,产学研合作层次不高,以及针对于应用型教师培训的效果不佳,等等。分析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个“不理想”。
1.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价值认识不到位
有21%的受访者不认同“教师要想做好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超过21%的受访者不认同“教师开展爱校教育可以培养教师的精神家园,使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尤其注意到在上述问题上,以讲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相比其他几个阶段的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更低,其赞同率只有65.71%和71.43%,这意味着有三成以上的青年教师不认为学校的价值追求与爱校教育应当成为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另外,有24%的教师不认为“对于创业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提高创业意识”。在这个问题上,作为高校教师骨干的讲师的认同率也只有67.42%,等等。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化以及专业化发展是中小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大学课堂具有教学内容深厚、注重前沿知识获取的特点,因此大学的教师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知识的深度和及时度,不需要关注大学教师专业化建设问题。换言之,大学教师已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无需再强调专业化发展了。而事实上,1999年以来,大量青年教师补充到新建本科院校,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融入学校,不能够认同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价值取向,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锻炼提高自己。而由于其从校门到校门,缺少社会一线的实践能力,其实是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另外,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应是创新创业的发动机,对这一点的认识缺位,尤其是目前占教师主体的具有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认识模糊,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更影响到学校总体发展。
所以,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非可有可无。相反的,其专业化发展的好坏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保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到位
调查显示目前教师的职业生涯定位不清晰,尤其青年教师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目标追求。调查问卷提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有阶段性目标的,分别是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讲师对此的认同率成递减趋势:分别为91.43%、80%、80%、62.86%;同样的助教的认同率也分别是96.3%、92.59%、88.89%、70.33%;副教授的认同率分别是95.45%、95.45%、95.45%、72.73%。可以看到讲师的平均认同率最低,低于副教授、助教约10个百分点。副教授经过自身的努力基本探寻到了教师职业生涯路径,基本获得一定的成功,而助教还怀揣梦想,但是讲师似乎“迷路了”。就总体而言,有34%的受访者不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教学名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应用型高校仍有不少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期望和终极目标并未“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对其自身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学名师对于教师队伍具有标杆和引领作用,就好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以名师为奋斗目标,甚至很多教师仅以取得高级职称为奋斗目标的做法,不利于提高教师职业成就,不利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以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不到位
自1999年国家提出建设应用型高校以来,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理念的高校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服务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换句话说,在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建设上,对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都属于基本面的要求,而契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对教师提高服务社会,产学研合作,并具有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等的能力,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现阶段这些核心内涵尚未的到足够的重视,不仅课堂教学仍然保持学术型教育的特点,与企业的横向联合更处于低层次起步阶段。
有36%的受访者反映学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和方法中不包括实地考察、企业交流等。而应用型高校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和企业横行联合,深入企业、服务企业,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这说明应用型高校还没有领悟“应用型”的精髓。另一方面,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科学学位体制下培养的硕士或博士,他们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正确和有效地培训更是加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目前培训方法主要还停留于传统的校本培训、学历进修、课程进修、国内外访学、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等以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为主的培训,应用型高校最核心、最急需的产学研合作却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产学研合作落实不到位,固然有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等客观原因,但主观努力不够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这方面还呈现明显的男女差异。调查显示,女教师的产学研合作意愿,以及对教师应具有率先垂范能力的认识明显高于男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提高创业意识”问题,女教师认同度为81.26%,而男教师只有66.67%,两者相差14.59%;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还表现在教师自己具有率先垂范和指导学生创业能力”问题,女教师认同度达到89.06%,男教师为80.55%,相差8.51%;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和服务社会能力”问题,女教师认同度为95.31%,男教师为88.89%,同比高出6.42%,等等。
4.以适宜的方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在“您认为目前培训效果不佳”问题上,教师认同率为78.57%、管理人员认同率为85.71%、校级领导认同率为64.29%。这说明六成多学校领导对目前的培训效果不满意,而老师和一般管理人员对培训效果更是很不满意。在“您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是培训经费问题”,教师赞同率53.58%,管理人员赞同率58.92%,校领导赞同率仅为21.43%,这说明信息不对称,教师和一般管理人员认为培训效果不佳仍然是时间和经费投入问题,而学校领导并不认为时间和经费有问题。而在“您认为目前高校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是培训方法陈旧”问题上,教师赞同率为71.43%,管理人员78.57%,领导赞同率为64.28%,平均为71.43%。说明七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认识到培训方法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
五、改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策略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机构,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显然国家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但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是不够的。因此,提高认识仍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另外,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教学文化,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各校虽成立了相关机构,但机构职能、活动内容等等尚未形成规范,距离有效开展活动更有差距。我们提出教师发展中心机构及职能(详见图1)供参考。
总之各高校应与时俱进,重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使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政策制定实施者、措施落实者。
2.科学规划,分层分类,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因此,应根据教师不同的能力、资历,将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即构建价值认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一体化培训模型,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完善教师专业化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使教师的发展符合高校战略发展要求,达到稳定教职员工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第一层,合格教师培训。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使其通过培训,尽快度过教学关,能独立承担一门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获得有效的提高,提高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其次,通过培训,使得新入职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校园文化趋于认同,尽快度过职业适应期,融入到学校教师群体中来;更重要的是,对于新教师而言,通过培训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发展确定目标。
第二层,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能独立承担两门及以上课程,同时积极参加教学、科研以及产学研合作研究,并成为科研团队骨干力量;能独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学生工程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应用型高校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创新创业的发动机。
第三层,优秀教师培训。通过培训,除了能够高效完成骨干教师所承担各项工作外,能够成为各类项目主持人,领导并完成纵横向研究项目,能够成为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引领学科、专业发展。
第四层,教学名师(大师)培训。教师名师(大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最高目标,除了具备优秀教师所具备的所有技能,还应当是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都做出卓越贡献,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通过培训激发一些优秀教师不断追求卓越,脱颖而出。
在对教师分层分类培训仲,我们着重强调三个“重视”:
重视青年教师尤其讲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作用。讲师是一个学校的教学主力军,他们具有强烈的发展势头,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教学管理骨干的后备力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层级的教师也同样是压力最大的人群,工作生活都处于重压之下,学校层面应该更多的关心,在时间、精力和物质上予以倾斜。
重视女教师在应用型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出现诸多问题,二胎政策出台,一定程度影响女性就业,对女性职业稳定性也造成一定程度冲击。因此应重视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适当考虑女性特征,让女教师有一个顺利发展的平台和环境。
重视不同阶段教师的特点,尤其应该充分挖掘教授的潜力。目前许多教师达到教授级别以后仿佛该努力的都努力了,缺少职业发展目标,缺少动力,应对他们压更重的担子,增担更多的责任,在引领和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进程中,切实做好传帮带,为年轻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采取措施,强行入轨,积极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虽然教师对专业化发展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该如何逐步推进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根据调查显示仍然有高达17%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近10%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对教师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近20%的老师行动是迟缓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高校应在教师发展中心领导下,通过各二级院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定期考核、检查、监督。
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师待遇挂钩;二是不断活跃教学及学术氛围,设置各类教学、科研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代训,赛训结合的模式;三是设置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四是做好各级各类教学及科研成果推广活动,提升教师职业价值及社会地位。
4.制定标准,注重效果,强力推进教师培训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先导性的地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应充分论证教师专业化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分层分类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阶段进行测评,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总结成果与不足,对持续改进培训方法、调整培训内容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训效果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围绕培训设计目标达成度、培训内容与目标的符合度、培训方法与内容的适切度、培训条件的保障度、受训教师的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使绩效评价不走形式,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收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调查得知虽然大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认识还是浅层次的模糊的,各个高校也尚未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关理论,推动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陈伟.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M]2008
统计显示,广东所有职业最高月均工资指导价位为12393元,最低为1239元,平均为3318元;单位、企业负责人最高工资指导价位为27265元,最低为1496元,平均为6226元。
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
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泛,同时也比较容易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所以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这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二.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三.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14-02
《基本原理》是军队院校规定必修的五门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向学生灌输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方法,帮助学员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为了加强《基本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授课的有效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学员进行了《基本原理》课程基本情况调查。
《基本原理》课程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发出100份,收回100份。调查对象为三旅一队、二队各50名大学本科一年级初级指挥专业学员,年龄为17~20岁之间,调查时间为2009年6月3日。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式调查。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设计35题,由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方面,侧重了解学生目前的基本思想情况,使教学能够有的放矢;第二方面,主要调查学员对于《基本原理》课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学相关情况;第三方面,调查学员对正在进行的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员当前思想状况的调查,主要分两个部分
1.学员个人思想状况的调查。目前学员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学员在19题中给予这样的回答: A好好学习:37%;B多交朋友:16%;C谈恋爱:11%;D打工挣钱:3%;E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24%;F寻找信仰:1%;G发现人生的意义:3%;H没想过,随大流:5%。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员认为目前最想做的事是好好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第18题:
你最认同下面那个观点: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43% ;B但尽人事,各凭天命:11%;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5%;D只要努力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41%;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0。由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学员在人生观上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那么学员对时代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有没有清醒的认识呢?据此我们设计了第13题:
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A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3%;B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13%;C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8%;D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26%。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员既有着融入社会的强烈愿望,又有爱思考、不盲从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2.学员与军校生活的契合度调查。接受调查的学员都是从地方考入军校的青年学生,他们满怀美好的憧憬来到军营,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从青年学生到军校学员的转变。入学半年来他们是不是很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适应了新生活呢?我们采用了对比加层层深入的调查方法。在22题的调查“你所期望的军校生活是怎样的?”中有81%的学员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认为军校生活会丰富多彩。在23题中我们又提出:如何评价你目前的军校生活呢?有36%的学员出现了心理落差,认为军校生活枯燥乏味,难以接受,但同时也有接近一半的学员认同目前的军校生活。这表明学员对军营生活还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二)学员与《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调查。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
1.学员对《基本原理》课程的态度及教学效果的调查。
那么学员对《基本原理》这门课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的呢?有40%的学员表示要好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理论水平。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员对学习《基本原理》课程的态度基本上是端正的。因此,有10%的学员表示对《基本原理》的教材已经完整地读过一遍,有71%的学员部分阅读过,有11%的学员已经读过多遍。在学习《基本原理》课过程时,21%的学员表示有很想看看经典原著的愿望,57%的学员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看。
2.对《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在第31题中的调查“你认为《基本原理》课应该采取哪种教学方式?”中有59%的学员希望采取老师启发,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有9%的学员希望采取学生自学,老师解疑的自主学习方式。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员希望教学方式的革新,希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调查中也有将近半数的同学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一般,这说明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教育调查
学员是如何看待在政治理论课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呢?有63%的学员表示很有必要,并且认为学习《基本原理》这门课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支持和拥护在政治理论课上贯彻“科学发展观”教育的。
三、对策与思考
1.利用《基本原理》课程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青年学员总体上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富有朝气的,但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世界观、人生观是不成熟的、易变的。青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但大学骄子对生活的热情和憧憬经常会遭遇到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和挫折,不成熟的阅历和心智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很容易发生扭曲和反复。所以加强青年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为他们培根固本,顺利成长所必须的。《基本原理》课程是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课程,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保驾护航。
2.进一步革新《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从教学对象的需要切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提起《基本原理》课,22%的学生抱着一种既然开了就应付着学的消极态度,究其原因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角度有重要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虽然也考虑到了教学对象的需要,但更多的是从社会的需要、军队和国家的需要的角度向学员讲授教学内容,似乎学员接受知识技术是自身的需要,而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则是党和国家、军队的需要,因而学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要学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内心深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革新现行的课堂教学。
首先,必须转换教学思路。教师必须从学员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阐述观点,做到眼中是学员、心里装学员、口里说学员,在与学员交流中形成心灵的撞击与融合,使学员的思想观念逐步与国家和军队的需求趋同,使学员的个人奋斗与军人集体奋斗相结合。
其次,要进行教学法的革新。正如调查所显示的,59%的学员希望采取教员启发,学员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学员这种主动学习的要求,教员应该给以积极地配合和提倡,尊重学员的心理需要,倾听学员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要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增强多媒体教学效果,增加教员与学员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架起一座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座学员与教员心灵之间的桥梁,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只有这样我们的《基本原理》课才能真正走出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伴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一路攀升,各项客运经营费用支出的不断上升,客运经营者已深感步履艰难,带着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对远安县农村客运车辆近两年来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远安县现有32台营运车辆。远安县畅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是我县的客运骨干企业,于年12月经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为民营企业,公司内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26台。年在淘汰原有旧客车,由各位车主投资或贷款购车,以挂靠公司经营的方式进行运作,购买车型为12-16座中级旅行车。车队是远安农村客运最具有代表性的车队,该车队于年7月组建,统一购买车型为金旅牌XML6601型16座旅行车9台,每台车初期总投入为16万元,(含办证手续费用)现已运行了2年8个月。目前除归还了银行的8万元贷款外,属个人投资部分仅收回12000元,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有78560元尚未收回,如今的状况是“四高一少”即成品油价格升高、油耗量增高、修理费支出高、各项管理费升高,总收入水平减少。
近两年来的实际收支情况:年车队在扣除了春运期间的非正常经营期后,单车月平均收入在扣除了452元的客运费后为10980元。平均每月的实际支出为:1、各种规费2092.8元(客运附加费:910元、养路费333.8元、车船税27元、营业税382元、运管费140元、企业管理费300元);2、油耗3280元;3、车辆检测费为66元;4、工商管理费54元;5、车辆保险费845元;6、车辆维修及保养750元;7、车辆折旧1670元(按八年计提折旧);8、司机及售票员工资1400元;9、外勤住宿105元;10、队长会计工资及车队费用支出295元;11、养老及医疗保险406元;合计支出费用为10963.8元,收支相抵后盈利16.2元。年单车月收入在扣除392元的客运费后的平均水平为10857元。每月平均支出情况:1、各种规费2120.2元(客运附加费:910元、养路费361.2元、车船税27元、营业税382元、运管费140元、企业管理费300元);2、油耗3908元;3、车辆检测费66元;4、工商管理费54元;5、车辆保险费845元;6、车辆维修及保养850元;7、车辆折旧1670元;8、司机及售票员工资1500元;9、外勤住宿105元;10、队长会计工资及车队费用支出305元;11、养老及医疗保险435元;合计支出费用为:11858.2元,收支相抵后亏损1001.2元。从近两年来的实际收支情况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的收入水平下降了123元,但费用却增加了894.4元。其中:油耗增加了628元,工资及养老医保增加了139元,管理费用增加了27.4元,维修费增加100元。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收入下降的原因有二。其一、旅客流量大量减少。远安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远安县内人口受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整体搬迁的影响,由年的20.36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9.50万人,若考虑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的因素,县内实有人数更少。流动人口的减少,使得车队的实际载客率由年的68%降至年的63%。其二、非法从事客运的车辆有增无减。经调查,目前在远安境内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已高达150多辆,他们以私家车的名义上牌,加入到客运的行列中,由于缴费少(每月只需缴纳105元的养路费),经营成本低,可以任意定价定线路,与合法经营客运车辆形成了完全不平等的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抢占了合法客运车辆营运的有效份额。至于费用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油价大幅上涨。车队现有的客车均为柴油发动机,年中期0#柴油的市场价格为3.20元/升,而到了年中期,就升到4.12元/升,升幅为28.7%。二是企业管理费不堪重负。每一位车主除要缴纳12%的企业管理费,还要交7%的客运费、1%的安全费外,保险公司对每一个车主缴纳的保险费给予保费10%的优惠计750元/年,客运公司以安全奖的名义占为公司所有。此外在车站内售出的每一张车票还要收取五角钱的站务费。三是管理部门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如工商管理部门收取的工商管理费就属超范围收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收取的运输管理费,依鄂价费[]78号相关规定,若按比例征收标准为0.8%,若按车座定额收取标准为8元/座.月,这样算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均超标。四是凡通过沮河桥的客车自年起因沮河一桥限定的高度为2米,客车只能从二桥通过,这样以来每趟车要绕道行驶5公里,且城内的街道时常整修,明显增加了油耗,月增加成本520元。五是检测频率太高。现行的客运车辆检测主要有两个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下设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全年按相关文件规定要进行至少一次技术状况检测,一次春运检测及四次二级维护检测,公安交警部门每年对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六是客运附加费负担过重。依照鄂价重[1998]30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客运附加费标准为70-100元/座月,车队每辆车实缴910元/月,虽未超标但却几呼占了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七是公路客运养路费标准自去年七月一日起已由200元/月吨上调至210元/月吨。一些车主含泪叫道:“过去开车我吃安全饭,现在我安全行车也亏本”。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2014)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1.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2.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79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其中有76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
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35%。其他形式占3.48%。课题研究为0。
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2012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为学术性论文。2013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2014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
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己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1.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对中国人民基本生活满意度调查在2007年5―6月间完成。样本区分为――大城市5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中小城市5个:保定、宁波、绵阳、锦州、咸阳;农村县7个,分别位于:荆州、保定、宁波、绵阳、锦州、咸阳和江门。样本在各地区均使用等额给样的方法,每县市的预定抽样总量均为300人;使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家庭,户内合格受访对象为18岁以上且其个人生日离访问日期最近的成年人。本次调查最终获得的成功样本为5584个,其中城市居民为3243人,农村居民为2341人。(调查样本基本构成情况:性别:男占49.6%女50.4%;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占7.6%,小学占15.9%,初中占31.6%,高中/中专/中技占26.5%,大专占10.9%,本科以上占6.9%)
城乡居民中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乐观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对现在生活比较满意的人,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样会更有信心,但如果对现在生活不太满意的人,他们对未来生活改善的信心也低(参见表1、2)。
交叉分析显示,性别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受教育程度、目前生活水平的档次、个人生活感受和预期的相关性影响则极为显著:小学文化程度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者为8.6%,持平预期者为23.8%,乐观预期者为42.0%,不确定预期者为25.6%,而在大专文化水平者中,悲观预期仅为4.2%,持平者为15.7%,乐观预期者为70.1%,不确定预期为10.0%;在自己报告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只有34.7%的属于高乐观群体,而在自己报告属于高档生活水平者中达到77.1%的人属于高乐观群体。
表1:受教育程度与对于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以上
悲观 10.8 8.6 6.9 5.3 4.2 2.1
持平 21.0 23.8 20.1 17.5 15.7 15.2
乐观 37.1 42.0 53.8 63.8 70.1 74.1
不确定 31.0 25.6 19.2 13.3 10.0 8.5
表2:自我报告的个人生活水平与对于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
低档 中偏低 中档 中偏高 高档
悲观 15.1 7.9 3.8 3.4 0
持平 24.3 22.7 17.5 12.2 11.5
乐观 34.7 51.7 62.1 73.2 77.1
不确定 25.8 17.9 16.4 11.1 11.5
情绪指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在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者中茫然(无聊/发愁)者与快乐(愉快/兴奋/浪漫/温馨)者之比为24.3%:8%,小学文化水平者中为26.3%:8.7%,初中为20.5%:9.5%,高中为13.5%:12.4%,大专为10.3%:15.9%,本科以上为4.4%:16%。在生活水平方面,自认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茫然者与快乐者之比为36.4%:4.7%,中偏低档生活水平者为18.8%:9.3%,中档为11%:12.9%,中偏高档为9.3%:16.4%,高档为3.8%:23%。
在城乡居民总体中,每10个人里大约有4个人感到平静满足,有1个人感到愉快浪漫温馨,有1个人平淡冷漠,有2、3个会无聊、发愁、焦急和紧张,还有个别的会随遇而安。如将所有的情绪大致划分为积极的、中立的和消极的三种,则此三者间的比重约为5:5:1.5。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人群在平静满足、平淡冷漠、紧张感方面的差距不是特别大,而最能体现差异的两类情绪是:无聊发愁和愉快浪漫温馨,这也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茫然与快乐这两类情绪。在所有的情绪中,女性(46.2%)比男性(39.4%)更具平静满足感。城乡之间比较,更可见农村居民的平静满足感稍低于城市居民,而无聊发愁的人群者差不多2倍于市民(参见表3)。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差别是相关的。
表3:城乡居民当前情绪主要分类选项分布(单位:%)
总体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平静满足 42.9 45.7 38.9
无聊发愁 16.5 13.1 21.1
平淡冷漠 12.2 13.2 10.9
愉快浪漫 11.1 11.4 10.8
焦急紧张 7.7 5.4 7.2
随遇而安 4.4 5.0 3.5
调查结果说明: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方法指导】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从“对中国人民基本生活满意度调查在2007年5―6月间完成”一句,可确定本文的主题。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报告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例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的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自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如本文就是横式结构,调点在“知识与财富是否决定生活的满意与乐观”,详略得当。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本文三个表格中的数字,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本文就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基本倾向以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较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6.探究感悟,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设题】
1.这份调查报告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的?是怎样整理、归纳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
2.本文的开头部分为什么要详细说明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3.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调查的结论: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与乐观度。有人认为这一结论是在对事实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人认为,对生活的满意与乐观度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它应受到诸如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人的心理心态,甚至是社会保障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从知识与财富入手不能说明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2020年7月)
一、总论
按照国家开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保证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开大特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根据本细则具体组织与实施综合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二、社会调查
(一)目的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实践的了解。通过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他们独立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二)要求
1.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不得免修。
2.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北京开大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行管专业社会调查相关选题,学员可以在选题的范围内选择调查题目,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的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题目。选题确定应与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协商决定,经指导老师批准后,开始调查写作。
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参加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提供社会调查报告时还需同时提供调查过程的相关资料。调查报告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三)指导教师条件及职责:
1.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开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5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社会调查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针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
4.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四)成绩评定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北京开大验收,国家开大抽查、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