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5 19:42: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

篇1

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是观念的创新,是科学方法的运用。只有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才能解决观念问题,才能明确工作方向,才能有一个清新的工作思路,才能大胆实践。

2、市场化运作是核心

开展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必须抓住精髓和实质。市场化运作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的载体。没有市场化运作作支撑,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就等于没发展,只有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化,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作用,使行政命令变成经济链接,少数人管理变成全员经营,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有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的根本转变,才能充分发挥“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积极作用。

3、科学准确定价是关键

内部价格,是考核尺度,是结算标准。价格制定的不科学,考核结果就失去准确性,就不能正确地衡量岗位价值的大小,不能合理的分配薪酬,不能真正调动方位职工经营意识,也就达不到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所以科学、准确的价格,是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我们价格制定部门随时针对新产品的生产、新工艺的运用、新设备的投入、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价格体系内容,以保证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

4、信息化考核是基础。没有信息化做平台,精细化管理就没法搞。

5、及时准确考核是重点

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只有及时准确的考核,做到事事、天天、人人都细致考核到位,才能吧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每一物,实现工作无盲点,管理无盲区,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标准意识、目标意识,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篇2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对实现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的评价和审定,是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应对实验室内外各种要素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管理评审,能进一步理清实验室的管理思路,明确实验室的管理重点和要求,使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改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更能满足广大客户服务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实验室的综合竟争力。目前,一些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紧张,业务任务较重,加上对管理评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评审工作只作为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千遍一律,管理评审会议是众口一词,管理评审报告是满篇套话,纠正措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能切实地改进质量体系,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花架子。本文对实验室如何开展管理评审工作进行一些描述。

1、明确目标,制定全员参与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评审,一般来讲,为了方便工作,进行定期评审(按照评审准则规定要附加审核的例外)。定期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周期是一年一次,一般在年末各项重要质量活动结束之后开展。这项工作不是临时动员,仓促上阵,而是按照程序、有计划、有准备的重要质量活动。因此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年初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来讲,有些部门的管理不纳入质量体系的管理,平时的工作质量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做好管理评审工作显得更是关键。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可以结合本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或质量管理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展开,应该包含评审目的、评审内容及重点关注、评审输入材料责任人员、编写要求及完成期限、初定评审日期等。计划的制定可以使在管理评审的准备过程中,能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强化事先调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质量,切实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难点和问题。

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需要全员参与,同样管理评审工作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支持,只有层层动员,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质量体系的管理中来,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质量体系的缺陷。因此在制定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时尽量明确每一位成员应负的工作与责任,将管理评审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只有实验室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中的重要位置,从内心地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这样才更能提高管理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突出重点,编写清晰、简明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十个方面(不限于):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含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这十个方面应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流于形式。输入材料不是总结报告,而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的实实在在的分析和评价,是改进质量体系的重要提议,所以只要说清质量体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改进要求就可以了。编写输入材料时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不要拘泥于固定格式,也不追求篇幅长短,有多少内容就写多少内容。

3、细化会议程序,简洁、高效地开好管理评审会议

管理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参加会议。管理评审议程通常为:(1)最高管理者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2)质量负责人汇报本评审周期内质量体系运行情况;(3)各相关责任人汇报专题核查报告;(4)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分析各项报告内容,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5)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适用性和有效性作出结论,确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管理评审会议前质量负责人应该对输入材料进行梳理,对公文议题进行提炼和筛选,制定恰当的管理评审会议议程,尽可能将会议评审要点或内容印发给参加评审会议的人员,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从而节省会议的时间,提高评审效率,千万不能搞成座谈会、茶话的形式,变成形式上的评审活动。

4、确定整改要求,编制充分、有效的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后,质量负责人应根据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是浓缩本次管理评审活动的重要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后依照执行。管理评审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室管理评审概况,对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实验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整改措施完成的要求和时限等。

5、强化检查验证。确保管理评审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质量负责人分发妻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按相应程序进行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应强化对整改措施的检查和控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是否达到改进的目的。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措施应制定检查计划,加强督促,对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分析原因,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尽快按排效果验证,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验证,应排出验证计划或时间表,分阶段分析和总结。整改措施完成及效果验证均形成材料,并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材料。

6、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还要重点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6.1领导的重视,要开发最高管理者,让最高管理者用质量管理的理念来管理单位的务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2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深度,管理评审输入的材料不能顾及面子泛泛而谈,避重就轻,停留在表面,这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和薄弱点,要让管理评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6.3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和验证,单位要形成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措施,不能浮在表面,这样只会形成重复的管理评审工作,而不能对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

开展管理评审工作是解决质量体系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使整个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持续有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能够充分实现。在管理评审中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苟求形式,把握住管理评审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要求,促进实验室的持续稳定发展。

篇3

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既是科学教学基础,又是科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而在平时的实验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实验前,老师还在讲实验要求,学生已经在这下面一会儿动动这样,一会儿摸摸那个;实验时,许多同学站起来,你争我抢,实验室里一片混乱;汇报交流时,学生在汇报,个别学生还在偷偷地做实验,或玩器材。这种现象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了开展,制约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剖析

1.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兴奋。平时到实验室的机会也不太多,一到实验室,看到桌子上摆满了仪器,学生觉得十分新鲜,都想拿来看一看,动一动,拼一拼,研究猜测它的用处,紧张心理没有了,纪律意识淡化了,自我约束力就很低,实验纪律也就无从谈起。

2.实验器材的原因

实验器材太多,科学实验器材不少品种是成套装放的,如电学实验盒,机械实验盒等,实验盒中的器材往往是这一方面实验所需的器材组合,至少有十几种配件,有的老师为了准备器材方便,把整盒器材发给学生,学生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器材,哪里还有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汇报。实验器材太少,有时分组实验,一组只有一套器材,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能动手操作,没人愿意观察记录。于是有的学生便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抢夺起了实验器材。

3.实验能力差

学生动手能力弱,实验能力差,特别对于一些实验步骤较多的实验时,学生不能严格按步骤操作,任意摆弄仪器,导致经常出错,有时还要重新开始,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其他学生开始汇报时,个别学生还在手手忙脚乱地做实验。

4.教学设计不严密

科学课实验需要老师课前做好周密的设计,如果教师的科学知识不扎实,钻研教材不深入,教学思路不清晰,器材准备不充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遇到许多意外和障碍。如实验每一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如时间较多,学生做实验后无事可干,从而小组间交头接耳;也有时在其他环节占用较多时间,实验安排时间较少,学生还没有全部完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依照在下面忙个不停。

二、策略

1.亲历实验,精心准备

教师的“课前亲历”十分重要。教师在上课指导学生实验前,自己要在准备室对课堂上实验进行预演或试验,控制一些无关变量,并把握实验每一步骤所需时间,在实验时间安排上要留有足够的余地,准备一些机动内容,或提出一些思考题,或开展拓展性的延伸活动,这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防止学生无所事事,从而合理调控课堂节奏。把实验课上需要的器材从实验盒中挑出,用小塑料袋分装放到指定位置,从而避免其他器材对学生的诱惑。尽量准备多套器材,有些器材可由学生自己准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建立制度,综合评价

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大小,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每学期小组建立后,基本不变动。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以后学生能力较强时,组长可轮流当,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分配下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实验时,材料发放注意时机,每组器材由小组长根据需要到指定地点领取器材。实验结束后由组长收器材放置于指定地点,避免了与实验前后由于器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情况的发生。采取小组比赛等比赛机制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灵活的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及小组间的团结协作性。期末评价时,将学生实验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

3.开放器材,突破时空

平时开放实验室,根据学习内容准备相关器材,学生上课之前可到实验室来探究,也可以在下课后来验证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汇报交流阶段放心地研讨,学习和分享他人的研究经验,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如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时,课上如果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幅度,摆的长短与摆的快慢关系都一一验证的话,时间肯定来不及,课上就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研究,课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再去探究另外两种,由于时间宽松,学生可以尽情的操作交流,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个性的和谐延伸。

篇4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以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

第七条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兽医实验室考核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近两年年度业务工作总结;

(三)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四)保存或者使用的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名录;

(五)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和实验室人员情况表;

(七)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进行现场考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现场考核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从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考核组负责。

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专家考核组应当制订考核方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现场考核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指定。

第十一条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实验室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农业部审查。农业部应当在收到考核建议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考核“不合格”的兽医实验室,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合格的地(市)级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情况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八条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兽医实验室需要继续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任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实验室工作情况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对兽医实验室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篇5

二是对各种仪器采取科学化管理。根据仪器的不同特点,分科、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存放;对不容易损坏的仪器要定位编号,注明名称;把仪器柜按仪器种类编成柜号和层号,要求同类仪器存放在一起,且化学药品、试剂瓶都要贴上标签并涂蜡保护;建立柜卡,注明仪器的名称、编号、数量、型号、规格、柜号、层等项目,并按仪器的不同种类分层有序存放。柜卡内仪器设备要与仪器分类明细账一致,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要求根据账目就能查知各种仪器存放的准确位置,了解仪器损坏和增加的情况,做到仪器摆放科学规范,室内清洁无尘,仪器取用方便。

二、改进学生演示实验管理

每学期前要求各年级任课教师必须备课,由组长填写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表,以便于及时购置实验仪器材料;实验前,要求任课教师提前3d填写好实验通知单,以便中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并检查各类仪器是否完好;任课教师应在实验前预做一遍,且实验必须准确无误后才能将实验仪器带进教室。

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必须准备好实验教案,注明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实验问答题等,并做好学生实验所需仪器材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定桌、定位、定仪器,统一编号,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须按照实验座位对号入座,保持安静,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教师应配合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验,维持好秩序;若发现缺损仪器,则应及时给予补充;实验后,要整理好仪器,搞好环境卫生;对实验时学生损坏的仪器、物品都要登记,根据价值、损坏性质和本人的态度酌情赔偿,对教师损坏的仪器也要进行登记。

篇6

三、仪器设备、器材、药品应及时验收、登记入帐、进橱发现仪器质量或数量有差错应及时处理。

四、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要努力做到:常规管理制度化、仪器存放规范化、仪器保管科学化、各项记录经常化、档案资料系列化。

五、按“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器材、药品,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后清点仪器,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

篇7

实验课是使学生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接受实验方法训练的重要环节,能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并获得观察、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构、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的水平,将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尤为重要。

中医包括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在2012年,我院加大了对这两个专业的经费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栋中医楼,将5、6、7层设为实验室,包括针灸实验室4间,推拿实验室3间,中药实验室2间,中医实验室3间,辩证实验室2间,器械练功房1间,实验条件大大改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我就我院多年来的中医系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1.中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中医实验室教学、科研低值耐用品的管理与使用,防止财产流失、积压和浪费,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1.1价值不够固定资产标准有不属于材料范围的低值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文艺、体育和文具用品、医疗器械等均属低值耐用品。

1.2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可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逐级编制年度计划。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系(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资产管理处汇总,经审定后,按《长沙医学院实验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采购、验收、领用、保管。

1.3实验室购回的低值耐用品必须建立有品名型号规格、数量、单价的明细账(卡)。实行单位内部借用登记制度,并确定专人统一管理,任何人均不得将低值耐用品据为己有。

1.4实验室每学期期末必须对实验室低值耐用品进行认真的清理,并与资产管理处的仪器设备分户账进行详细的核对,学校每年由资产管理处负责组织一次全面清查。

1.5保管和记账人员在接收和开始使用账(卡)时,要在启用页上签字注明开始时间;账(卡)交接必须严格,由经手人、鉴交人三方签字并注明交接日期。低值耐用品的损坏、丢失应按《长沙医学院仪器设备、实验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执行。

2.中医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规则

2.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所用仪器电源、导线要经常检查。注意用电安全。加热、加压、烘干过程,需专人看管,禁止对易燃试剂直接加热,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2实验室和楼道中要常备灭火设备。如发现电闸、电线和电器漏电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适宜方法灭火。

2.3防火、防盗,杜绝实验室安全、漏水事故的发生。积极根除事故隐患的发生,常查不懈。

2.4对违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中医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职责

实验室主任在系(部)主任的带领下,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的教学,提升科研实验能力,特制定实验室主任职责。

3.1负责本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安排并检查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3.2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科研任务的要求,组织制订学年实验教学和科研计划,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介绍和采纳新的科学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3.3及时解决实验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虚心听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建议,认真完成学院、系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4.中医实验室实验室秘书职责

4.1实验室工作秘书在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领导下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实验室教学工作,并上报系部备案。

4.2在每学期期初负责制定该学期的实验课安排、开课前准备;中期制订实验室开放计划;期末负责本学期的实验课、实习课统计;实验报告.实验实习运行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的统计;安排实验考核,进行效果评定。

4.3负责下学期实验课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设备的申请领取工作,以及设备的维修申报工作等。了解学生、代课老师实验实习课的情况,定期向主任汇报;落实实验室课程的每个环节。

4.4合理安排学生实验课、实习课,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组织完成好学年或年度实验室及设备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报盘)的搜集、整理、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

5.中医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5.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基本操作要求。

5.2严格遵守纪律,不准无故迟到、缺席。进入实验室,要注意仪表形象,严禁赤膊或穿背心、裤衩、拖鞋进入实验室;听从实验教师的指导,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实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5.3实验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要求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或串台。

5.4实验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实验情况,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保持实验室整洁,确保实验桌面、地面、水槽、仪器用品的干净。实验完毕,要清洗器皿、整理仪器、清点器材、打扫卫生。

6.中医实验室规则

6.1师生要切实遵守各教研室规定的实验室规则,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6.2上实验课时,不准迟到、早退。要衣着整洁,不准穿背心、拖鞋入室;不准谈笑、会客。关闭通讯设备。上实验课时,一律穿白大褂。

6.3实验课,学生要按照目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操作,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与报告。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将实验器材整理好,主动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关好水、电、门窗。

篇8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如何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1]。笔者作为长江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下就近几年来对该门课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作总结,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改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性“满堂灌”,寄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忽略台下学生的反应,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十分疲劳,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重难点、有争议性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主,给学生预留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题目。

笔者已尝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跟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每次上课之前由两个小组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讨论。通过开展该项活动,发现学生的参与性很高,课外查阅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课堂上很少有学生逃课,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与创新性的问题。

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能培养学生敏锐的知觉、创造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所需的素质与能力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大实践课程学时比重,将原来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2∶1调整为1.5∶1,原来固定的实验课时间调整为根据生长季节期间作物发病情况安排实验。另外,增加与调整教学实习时间,根据田间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组织学生亲临现场进行病害的识别与诊断。通过上述调整,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加深了学生们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提前告诉学生作物病害名称,学生只需通过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形态观察认识病害。由于许多作物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十分相似,学生普遍感觉乏味,容易混淆,不能实质性地掌握。基于此,在实验内容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室内实验课上,给出病害症状明显的豇豆材料,叶片变色,局部坏死,上面布满许多锈状物,但不提前告诉学生病害名称,学生通过病害症状观察、显微镜镜检、资料查阅等诊断为豇豆锈病,并在实验报告上绘制病原菌冬孢子形态图。

在室外实习中,将学生带到梨锈病发生的梨园中,同样不提前告诉病害名称,让学生观察症状,采集症状明显的梨锈病叶片并带回实验室镜检。学生很轻松地诊断出梨锈病,并将梨锈病与豇豆锈病的冬孢子进行比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差别。接着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与梨锈病发生相关的所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鼓励与引导本科生提前走进实验室,培养科研素质与能力。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部分学生还可以申请到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指导老师或研究生的带领下开展科学研究。这样学生既能提高科研动手能力,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又能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多年来,本教研室一直接收和培养优秀的在校本科生,有些从大二开始就进入实验室。通过学习与指导,每年都有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毕业时部分学生成功考取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重点农业研究院所。

五、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考试是促进学生对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的一个好方法,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重要手段[3]。《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为20学时,另外还有一周的实践教学,足以看出实验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因此,要求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相应增加实践考核环节,建立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

笔者改革后的考核体系将闭卷成绩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80%减少到60%,增加小组讨论汇报成绩和课程试验设计成绩两项新的考核指标,即课程总成绩由原来的课堂出勤率、提问成绩、实验课程成绩及结业考试成绩4项,增加到6项。通过上述考核体系的调整,学生由原来考前的机械式记忆备考,逐渐转向注意平时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鉴定、病原形态图的绘制与描述、小组课件的制作与汇报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技能的骨干课程,该课程的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4]。在新形势下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全面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5]。今后,教师还应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进展,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精心准备每堂课,言传身教,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作刚,王建明,高俊明.《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与体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3-4.

[2]袁红旭,朱红,于莉等.课程—实践—网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9:55-56.

[3]朱丽梅.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98-100.

篇9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根据我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监部门对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具备相应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定和承认活动。根据我多年的质检机构工作经历,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前期准备要“求全”

一要人员全。为保证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成立迎检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机构和岗位设置及职责等重大事宜的决策,掌握认证工作的进度及运行情况,协调和处理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二要材料全。一是申请书上报时要求的材料要全,特别是《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拟定认证申请项目。二是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下发、修订、运行的管理体系文件和程序文件内容要求,且便于操作。三是记录本单位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的文件资料要全,包括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人员能力、设备运行、开展能力验证、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情况。

三要仪器全。根据申请认定的项目,将各项目检测方法标准中要求的仪器设备编制成表。凡申请项目表中所列项目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必须配齐,并对所用仪器进行计量检定、校准或校验。要制定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情况表,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记录。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准确度要求高、易损坏及发生过损坏事故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校验期间要进行期间核查。

四要准备全。为了方便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评审前实验室需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中的19个要素进行对照,完成一次全真的“现场评审”的模拟演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纠正,通过内审自查白纠,达到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并且查漏补缺,确保评审能够顺利通过。

二、现场评审要“求细”

现场评审由于专家人员少、时间短、项目多,必须建立在相互了解、沟通、信任的原则基础上,作为被评审方应积极主动地为评审活动提供帮助。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电脑、打印机、网络、临时文件资料室等,并提供专门的小型会议室,以提高双方的办事效率。现场评审双方应先就评审日程具体商议,通过沟通,制订出详细可行的评审活动安排。一般为: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参观、下达考核任务、评审员现场评审、评审组碰头会、交换意见、形成正式的评审意见、末次会议。

第一,首次会议要注重系统汇报。一般由评审组长主持,全体评审员和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需要注意的是,现场评审不仅考被评审方的业务能力,也考管理水平。在首次汇报时除重点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实验室能力建设改进外,还应围绕质量方针,结合单位实际,确定质量体系以及运行情况,从管理层面叙述具体的思路、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尽可能使评审组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在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所做的工作,使现场评审更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完整性。

第二,现场参观要注重及时沟通。现场参观能使评审组对实验室内部管理与检测能力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要求,介绍人的介绍词应简明扼要,要注意对问题进行记录,如能纠正立即纠正。为保证评审的顺利进行,可指派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技术方法,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员作为评审组联络员。

第三,考核任务要注重规范完成。由硬件组成员下达考核计划,样品交接,并明确考核结果上交时间。这是评审组较关注的一项考核内容,检测结果直接判定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好坏。所以要合理安排检测人员,确保考核持证上岗,做到从容应对。接样、任务下达、样品交接、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全过程,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一次性报出合格的检测结果。

第四,现场评审要注重技术全面。现场评审一般分为软件组和硬件组,评审员通常采取查、看、问、听、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要求实验室人员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全面细致掌握到位,做到心中不慌、步骤不乱、有问必答、有难必解。为保障评审效果,要为每一位评审员配备一名联系人;为软件组的评审配备一间房间;为需要外出监测评审的应及早确定路线;发现问题,及时解释,能够纠正的立即纠正。

第五,交换意见要注重有疑必答。在进行末次会议之前,评审方将与被评审方进行沟通,最终确定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沟通对象应为领导层,建议熟悉工作的质管部门人员也参加;对于评审方提出的问题如有疑问,应立即提出,并提交相关证据。

三、整改提高要“求效”

评审组批准与否,取决于整改时间长短和是否到位。要正视所存在的差距,真正把整改意见落到实处。

(一)责任落实到人。针对末次会议上评审组提出的缺陷项目和整改意见,逐条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整改计划和整改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同时明确整改完成期限。

(二)集中精力整改。要根据整改计划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要注重整改过程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和资料收集,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包含整改前后对比,同时图、文并举,尽可能做到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充分见证其整改过程,以客观地反映出整改的效果。

(三)跟踪评价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同时,为进一步强化中心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质量体系规范运行,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要进一步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中心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规范运作,长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10

ISIO/IEcl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4.1.5条款“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5.2.1条款“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5.2.3条款“实验室应使用长期雇用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质量监督员的任职条件

监督员应由检测/校准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和校准方法,并能够在检测/校准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做法进行识别的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检测/校准人员的检测/校准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一个实验室应合理地设置监督员,监督员要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内实施监督。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校准项目为准,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0%。

实验室的监督要有重点,泛泛的监督并不是监督的真正目的。监督的重点主要是:

(1)使用在培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2)使用非固定人员、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

(3)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工作业务、检测项目以及人员要重点实施监督:

(4)新的检测项目、检测设备、检测人员,重要的检测业务、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应受到监督。

质量监督员应由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发现问题时应有权力予以纠正和制止,并责令其改正:监督员发现有问题的报告时,在与授权签字人充分地沟通后可以制止报告发放:在纠正措施和结果不满意时,可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整改建议等:监督员应有渠道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乃至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准确地报告给管理层,确定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监督和实验室校准检测工作一样,需要留有记录,并予以存档。质量监督的结果应纳入管理评审档案中。

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

实验室质量监督的特点是随时随地,但是监督应有计划性,实验室各专业人员在从事质量监督时,首先应明确实验室整体计划,该计划一般根据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在内审中所发现的问题、纠正方法及质量监督员在管理评审会议的汇报和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方针的改进等汇集而成的。

经批准的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与能力验证计划应同时下发到各个专业和质量监督人员手中。质量监督员要依据该计划,制定本专业的质量监督计划表,并配备相应的记录表格和专业指导文件,在限定工作日内完成必要的审批手续后,予以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完整的反馈途径和闭环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加以说明。图1为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图:质量监督的方式

(1)动态监督:是指随时随地的、预先不通知的、对人员现场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一般属于日常监督的项目,包括:新进人员(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签约人员)、新标准(含标准变更)、新方法、新项目、新设备(新进设备初期使用阶段)、安全防护等项目。

(2)静态监督:是指有计划地对人员的检测过程实施监督,一般属于特殊监督的项目,包括客户有特殊要求时、首次分包时、客户投诉时、偏离时(客户要求或实验室需要时)等。

有时为了使监督更有效,实验室同时使用两种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的内容

监督活动的范围涉及检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即从抽样或送样到数据和结果出具的全过程,以此确定了质量监督的内容如下:

(1)合同评审:内容是否充分,填写是否规范,资源能力是否适应。

(2)人员的资格及资格保持: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形成记录。另外对新进人员重点监督其操作和原始记录。

(3)检测依据(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方法:检测的依据、方法是否适用,是否现行有效和受控:当检测依据发生变更时,是否组织学习,必要时是否进行试验、设备补充、作业指导书更新:当采用非标方法时,是否经客户同意、技术判断、确认等。

(4)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维修、保养是否有记录:操作人员是否熟练,能否正确处理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购、长期未使用或维修过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仪器的期间核查和维护保养有无按计划实施:仪器的使用状态是否满足检测需要: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

(5)设施环境: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是否调整到规定要求。如温湿度、大气压力、振动、电磁干扰、灰尘等。环境监控是否有记录,关注生物安全等。

(6)检测样品:样品标识、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管理和记录是否规范。

(7)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配置是否符合要求,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试剂和辅助物质是否符合相应要求(如实验室用水、化学试剂、培养基等)以及确保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等。

(8)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采购、领用、使用和配置、存放、验证、标示等和对标准菌株或标本的管理(标签、收集、保存、使用和传代记录等)是否按要求进行。

(9)抽样方法:抽样计划及其操作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10)安全防护:对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的监督。

(11)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填写,数据、结果的真实可靠:报告的内容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数据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计算数据是否正确、必要时检查有关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用语是否规范。

(12)新颁布或作废的体系文件、技术文件的控制和执行情况。

(13)投诉的调查、确认和处理。

(14)偏离体系文件和程序的情况: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

(15)外部评审不符合项/观察项的情况和采取措施情况等。

明确了监督内容,监督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监督记录,使实验室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可以看出:监督工作在各个 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监督到位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将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我们应该规范那些流于形式的监督:有些监督员的监督记录内容少而空,甚至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符合要求”或“未发现异常”。监督的记录,除检查操作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证书/报告的准确性外,还应包括仪器设备维护、环境条件监控、执行规程规范的正确性及样品处置等内容,特别对在培员工,还应重点监督,这样的监督记录就应该是比较具体,真正做到监督到位,也会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还应加强质量监督员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形成监督员的共识,使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监督员对管理要求有统一的理解。可以由质量负责人或质量管理部门召开质量监督员会议,对各自的质量监督记录和经历进行交流,对各方面收集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交流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交流监督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从而使监督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质量监督记录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