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3:30: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理学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感知事物的存在或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使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一般是在大学高年级进行,而这里所强调的实践教学实际是为赋予学生对事物存在形式的形象认识而进行的一种短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为增加教学效果促进记忆而设置的一种记忆性的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事物存在的形式,从而加深印象,其记忆效果要比空洞的记忆更牢固、长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记忆实践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核心环节,尤其对于药学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实验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是不能满足本科生对信息的获取需求。而造成学生药理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药理学信息量大,内容牵涉面广,治疗药物分门别类,品种繁多,理论又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在教学期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药厂、药店等医药单位中去熟悉药品、药品分类、药品管理、药品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基本理论的理解,获得直观的形象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短期实践教学目前在国内各大院校并不多见,施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性。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践过程的安全性。首选应取得接待方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互信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期间应组织好学生,强化秩序、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实践按小组进行,指定负责人,做到不损坏药品,不乱拿乱放药品,保证实践场所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整洁。总之,实践教学是一项牵涉面广、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国外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出版案例学习教材,书中收集的案例涉及临床用药和配伍,适合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国内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了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案例版》(孟繁浩著)主要提供了一些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实例,内容稍显单一,并不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下面就对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1.梳理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案例教学
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领域多,如果不对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收集的案例资料就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将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①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②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③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的原理和途径;④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然后对以上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资料以药物发展史实例、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例如,在抗疟药中介绍“青蒿素发现的故事”,在学习普萘洛尔时穿插介绍詹姆斯•布莱克因发明该药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料,学习麻黄碱时介绍“感冒药制毒案件”,学习抗生素时介绍“超级细菌”,学习激素药物时介绍“运动员兴奋剂事件”。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针对药物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采用“问题型案例”。在讲课时提出相关药物的生产或临床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学习中思考,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解热镇痛药一节,课前先提出临床应用实例:“一名3岁男孩由于误服了大约半瓶对乙酰氨基酚,被母亲送到急诊室,医生为男孩洗胃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然后提出问题:①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产生何种毒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是什么?②医生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案?为什么?”。每个章节的药物介绍都通过类似的应用实例,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分析讨论。针对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精选了10个新药研发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案例介绍,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创新药物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如“西咪替丁及其类似物的发现过程”“、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过程”、“紫杉醇的发现过程”、“联苯双酯的发现过程”等。通过案例讲解和讨论,培养了学生新药创新的概念和意识。针对新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由于药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要及时跟踪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布置学生跟踪最新上市的新药,组织课堂报告和讨论,包括其中蕴含了哪些药物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创新性,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哪些借鉴意义等,引导学生如何从文献资料中进行信息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案例资料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参考文献和教材,如《MedicinalChemistryCaseStudyWorkbook》,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直接使用,如地西泮类镇静催眠药的临床使用案例;二是反映行业进展和动态的网上资料和文献报道。如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罗非昔布召回事件;三是上市新药的研发案例。这部分来源于文献和专利报道的近几年世界上市新药。另外参考已出版的药物化学百科丛书《新药研发案例》,从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如西咪替丁的研发过程;
(2)编写案例。对收集的原始资料及文献资料要进行整理、提炼,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编写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的关键是凝练问题,每个案例提出5个左右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案例中,可讨论问题如下:①瘦肉精为什么能增加猪的瘦肉率?②瘦肉精为什么能在猪肉中蓄积?③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可能的机理是什么?④瘦肉精能否用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是否会产生毒性?⑤有哪些可能的方法能快速检测猪肉中的瘦肉精?
(3)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调动。要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布置,使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思考解决方案,课堂上再分组讨论,老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案例的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前布置很重要。由于学时有限,课堂讨论一般要控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总结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就是老师的总结评价。对于很多案例的讨论结果,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重点强调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的过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路等,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老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讨论过程给出总结性评价,并计入平时平时成绩。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课件在现代教学中至关重要,但不要以课件为核心,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PPT的完善和灵活运用,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现在网络的发达,信息量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复杂的、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易懂化,且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那么青年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多媒体课件针对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制作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明确重点和难点。如可以给字体添加不同的颜色以突出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可以增加字符以明确层次以及改变字体大小以突出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针对药理学教学而言,其作用机制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相应的图片、流程图、动画等形象事物以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最后一方面,课件中适当增加双语内容和近年相关章节进展情况,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对药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们对其深入查询和探讨。
3新生力量
目前,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硕士、博士,其学历高、知识渊博、视野宽阔、适应能力快,沟通能力强。青年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因欣赏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取长补短,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教学经验的缺乏,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见识的新知识、新事物结合课本,融汇灌输给学生,减少药理学课堂的枯燥乏味。并且树立学生的学习榜样。现在是网络信息的时代,青年教师应该将自己运用自如的电脑技窍和查找网络学习资源的方法充分利用在药理授课中,既增加了课堂中色彩,又让学生学习网络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青年教师利用自己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代沟距离比老教师的短的优势,不仅仅从教学上传授学生药理学知识,而且从身心上关怀学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健全的人才。
2采用不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任务驱动法:结合新版GSP对人员的要求,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工作任务要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任务的核心技能,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药房药品管理实务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将教学地点设在学院实训基地的药房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授课,将理论教学和实训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室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让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完善。在教学中按照不同药品的分类管理将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导入-制定方案-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等环节。同时,结合新版GSP对于药品在储存、运输设施设备上的要求,强化对于温度敏感的药品的监控,作为重点知识学习和训练。
2结果
2.1“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三专生”及格率94.53%远高于“五专生”62.7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优良率比较“三专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专生”23人(10.0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2013级护理专业“三专生”和“五专生”的药理学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讲授,两类学生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均相同,学习结束采用相同考题在同一时间闭卷考试。从表中的及格率来看,“三专生”远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次药理学理论课是采用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考试成绩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三专生”。众所周知,“五专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小于“三专生”,尚属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发育均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明显不如“三专生”。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如果任课教师不分析生源特点,均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五专生”而言,任课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搬“三专生”的教学方式,而应针对其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
(1)增加课前预习:将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让其预习,并要求在预习时若涉及到已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中的传出神经系统分类“时,可提前叫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复习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的分类方法;
1. 充分了解留学生特点
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该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印度留学生英语程度普遍较高。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存在较大差异,给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带来不小的障碍,这也对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内高校学生相比,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自由,喜欢互动讨论式教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随时提问,也会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这方面授课教师应当鼓励与引导。同时,与中国学生普遍良好的纪律性相比,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表现为自律性较差,课堂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因此需要加强管理。
2.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向导,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为此我们查阅分析了多种英文原版专著,最终选择了以Rang HP等主编的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为主体教材,以Mycek MJ等主编的图解药理学(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Pharmacology)和Katzung BG等主编的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为辅助教材。图解药理学调理框架清晰,基础概念明确,图表形象生动,是美国著名医学院校教材,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内容更加广泛,讨论更为细致,适合于作为药理学的主体教材使用。而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在讲解基础药理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临床药理的内容,内容更为丰富,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用于专业拓展和提高。我们选择英文原版教材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印度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可以直接阅读医学英文教材;其次,全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向教学的纵深延伸,使留学生的知识起点与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市场对知识结构的要求[2]。当然,原版教材的使用也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编排结构方面,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有很大不同。以抗微生物药物章节为例,原版教材以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章节,而中文教材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章节。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从新安排讲解的思路。
3. 改进教学方法
印度留学生受国外教学模式影响,课堂思想活跃,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对他们的教学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弥补传统“讲授法”教学单调、呆板的学习局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授课中,我们主要联合采用了病案式(CBL)和多媒体辅助教学(MAI)方式。
3.1 CBL 是指从病例入手,结合临床和实际应用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3].基础阶段的CBL教学有其独特性,不完全等同于临床的病例讨论,但又需要结合药物的实际应用。CBL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通过临床病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病例的素材我们以两本书为主,一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教材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这本教材在每个章节前都有Case Study,在章节的结束部分有相应的Case Study Answer;另外一本是密歇根大学Shalafer M主编的Pretest。这本书是备考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药理学部分的复习和自测参考书,里面的选择题接近考试真题,并且对选择题答案都有详细深入的解释,适合教师参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和开放的心态引导留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关注于讨论的知识点本身,而不要对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做太多评论,以免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毕竟如果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而不参与,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3.2 MAI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MAI可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等优点[4]。MAI的使用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教师英文授课是的压力。比如,讲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时,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将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起始,延伸到终止的全过程展示出来,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直观起来,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记忆。
4. 及时归纳总结,阶段性测验,引导学生有效复习
药理学由于其学科特点,专业知识点较多,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梳理和系统化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处处是重点,点点需记忆的不利情况[5]。而归纳、比较与总结则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一个较高效的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章节结束时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思考题的方式给出相关的习题,围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和记忆各种药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阶段性测验的方法,对各部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做出调整和改进。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融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在市场营销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医药营销活动等知识内容。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课,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当前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任课老师如何把乏味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一直是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通过在课堂上对典型营销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对于当前我国培养具有应用性的医药营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当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现状
1.1授课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老化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时,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照本宣科,严重地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医药市场营销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除了具备医药方面营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知识[2]。同时,老师们还要不断地进修和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2重理论和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在课程设计上仍然是理论大于实践,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营销案例,甚至还出现一味的理论灌输,让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处理好课本知识、社会实践和市场环境之间关系,必将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将大大折扣。若教学理念不进行更新,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充其量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市场营销技能的"营销匠"而已[3]。
1.3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存在偏见
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主要开设于医药学类院校,其授课对象比较局限,主要是一些医药类学生。对于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范围之中,主要学习医药学专业知识,很少接触相关的人文学科,如果让他们立刻从临床或实验研究转入到学习人的心理、行为等知识,通常会他们会表现得排斥或抵触,缺乏学习热情,难以融入到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另外,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毕业以后可能用不上,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这种错误的偏见必将影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作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营销活动中的典型事件进行现场模拟、情景描述,让学生参与进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事实上,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于市场营销学。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就已经使用管理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由此开辟了案例教学的先河。在1912年,市场营销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大纲要求精选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进行分析,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从中分享成功的营销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引入一些与营销有关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营造模拟营销环境,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营销环境中掌握营销的技巧和和方法,彻底实现从说教式的“一言谈”到共同参与的“群言谈”的“华丽转身”。在医药营销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为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4]。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多项性互动过程。现代行为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多向交流较单向和双向交流具有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潜能。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通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案例基础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碰撞、互相切磋,最后在组内讨论、组间学习,最终达成一致观点。案例教学另一个最重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的医药营销情景,迫使同学们积极去思考、去分析和讨论,进而帮助同学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和锻炼,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3.1认真挑选优质营销案例
调研发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教学案例的质量。一般来说,成功的教学案例一般会具备时代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选优质案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医药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大纲;二是所选案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最好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实现情景再现;三是所选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所选教学案例要难易适中,篇幅不能过短或过长,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否则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3.2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老师应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各组之间要分工明确,保证分组合理化。老师把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分配下去,各小组认真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观点。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最后,任课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价。对于一些同学们提出的过激观点或结论进行修补和更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补充[5]。
3.3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除了在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方面配置相应的师资资源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保障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较多,学校可以设立案例库,成立专家组,对这些的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和评价,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入案例库并进行立项资助。同时,学校每年还要不断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形成多维度、多层次案例教学评估机制,主要从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形成可持续、健康的、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6]。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药方面的营销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社会必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学的教师,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学校应鼓励老师们走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进行培训或进修,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各高等院校要在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作者:马勤阁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水龙,周运锦,陆音.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2-134.
[2]苗春霞,黄水平,覃朝晖,等.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攻略[J].科技信息,2010(28):49-52.
[3]高琳.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7(31):155-156.
要积极更新教师的职业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建立一支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以灌输、模仿、验证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为特点的新型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对操作难度较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教师可先讲解,然后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操作。合理分配实验课时间,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拓展,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拓展知识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1.3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
对实验教案的书写、实验课前的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监督管理,并建立详细的预实验管理制度。对于更新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预实验,取得预期结果后才可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预习报告,这样可促使其主动思考,带着问题上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我们修订编写了《专业实验考核成绩册》,此成绩册包括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项目考核及评分标准。其中实验项目过程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试药及试液、设备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结果、小组讨论报告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当堂完成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的书写,并交给指导教师。为督导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和实验员的准备工作情况,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日志》,制订了实验教学日志登记制度,日志详细记录了实验准备情况、学生预习情况、实验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及缺勤原因、值日分组、实验运行情况及缺勤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在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指导教师、实验员共同在日志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4更新实验内容,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更新了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删除了定性鉴别实验,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结合药典熟悉药品的检验程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创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环境。开设了综合实训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如:从某天然药物或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或通过化学合成原料药将其制成剂型,再进行药品质量检验。这一实验项目整个过程涵盖了生药学(药材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物化学(化学合成)、药剂学(剂型制备)、药物分析学(药品质量检验)等内容,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1.5开设探究性实验课程
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自主性实验探究工作。在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自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2013年,我们面向即将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探究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在总结会上做PPT展示,学生兴趣浓厚、争先发言,均感觉收获很大。随后针对该活动的追踪问卷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操作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以往单独学科实验相比,具有明显进步,而且记忆非常深刻;96%的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性实验。开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1.6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管理
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解决在实验课上不能解决的实验问题。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由实验技术员指导学生大型仪器的操作,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8]。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员的业务水平。
1.7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实验员考核机制
我们充分考虑实验涉及的安全因素,在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安装了应急喷淋设备、洗眼器、消防报警系统和整体通风设备。此外,还根据实验需要,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实验技术员配备实验防护服、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从细节上为实验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使实验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同时,建立详细合理的实验员考评体系,由学生评价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由实验带教教师评价实验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良好的实验室硬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8重视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陈旧思想及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推出一系列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有其独立职能。
1.9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开阔实验教学视野
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药学教育离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离开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离开了实训与生产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我们与制药企业、药检所及医院药房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参观,使实验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还拓宽了就业渠道。
1介绍药物发现史
在药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作为药理教学的生动素材,以此入课,学生感兴趣,又能从中得到启迪,增长见识。比如,讲解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从其发现史讲起。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后证明柳树皮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册。从此阿司匹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皆知的一种药物。再如,抗心绞痛药一章,可从硝酸甘油的发现史入课。早在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欧·索巴里欧合成了硝酸甘油,但极不稳定,易引起爆炸。到了1867年,青年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解决了炸药的安全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使得炸药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时人们还不知道硝酸甘油会在心绞痛的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直到英国医生布伦顿发现了一种名为亚硝酸异戊酯的物质,它可以缓解心绞痛,但不能长时间保存,为了寻找更持续稳定的治疗药物,科学家们筛选出了硝酸甘油。100多年过去了,硝酸甘油目前仍是治疗心绞痛最常用的药物。
2设置悬念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因想到果,由此及彼,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以介绍吗啡为例,入课时可以这样开始:吗啡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不是吗,怎么会是药物?的确,在名目繁多的中,吗啡就是其中一员,然而临床上对于某些痛不欲生的患者来讲,吗啡却又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甚至有些时候还是金标准用药。为什么?再如,糖皮质激素一章,可以这样入课:2003年暴发了非典,元凶是冠状病毒。在对于这种病毒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激素何以有如此威力呢?随着课程的展开,能使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悬念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单向的“填鸭”式灌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讲故事的方式
讲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入课式。对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学习可以从以下这个故事开始。100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岁时来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时的他怀着一个强烈的心愿:找到一种新药,使每天必须忍受关节炎疼痛的父亲免于煎熬。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老霍夫曼成为儿子研制的新药的第一个试验者,结果表明效果非常令人满意。这一天是1897年8月10日。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机构申报了这一发明专利。3年之后,这种新药的第一片片剂在世界上诞生了,随后迅速推向了全球市场。霍夫曼和当时的拜耳公司肯定没有料到,100年来,多少种新药曾风靡一时,来了又走,而这种药物不但没有被时光的长河所淘汰,反而越发焕发了青春,人们又发现了它的许多新用途,这种情况在用药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就是阿司匹林。今天就向大家介绍阿司匹林所代表的一类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
4临床典型病例法
以病例入课,可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避免纸上谈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介绍β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β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历来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但在我国各层级教学实践中取得的实际进展与效果却始终不那么令人满意。一方面,社会的急功近利往往诱导学生更关注教育的功利目的性,对科学问题的真正兴趣爱好却被搁置一旁;另一方面,在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令人担忧,且水平层次不齐,教学资源的区域性不均明显。这无疑在客观意义上给学术问题意识的培养带来了不均和困难。在教师自己都形成和具备问题意识的时候,我们何能奢望他(她)们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基于此,本文以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为个案,力图分析解释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关于问题意识
关于什么是意识问题,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当总括各界观点,大致有如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的一种形态,一种在学习过程中面对难以解决、疑虑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时所持有的一种怀疑、困惑、焦略,进而想办法去解决的思维状态,是学生主体对客体问题的积极感知。第二种观点注重问题意识的哲学向度,认为问题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追问和批判的精神,是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那种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认识问题的自觉的心理活动。问题意识是对事物好奇、敏感的态度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总结各种观点,问题意识应包括如主体因素、课题因素、需要因素和动机因素四分方面。主体因素指的是问题意识的持有者,问题意识本身指的就是人的问题意识;客体因素则指的是可能带来问题的课题世界;需要因素指的是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认知需求;动机因素指的是主体面对课题世界是所持有的某种心理动机、兴趣、爱好等。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怀特海认为兴趣是专注和领悟的先决条件。不论你以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可以,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不会真正进步。兴趣是刺激学习和成长的必备方式。诚然,兴趣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和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一种对兴趣、快乐和自由的体验。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要求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并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步骤,强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问题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科思维的起点。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及解题方法外,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物理世界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很重要。但在我国传统观念下的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始终没有能够得到重视,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学习主动性较差,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结果。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对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中学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应该从对复杂多变的物理世界提出问题开始,可以说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思考到的兴趣。综上,中学物理教学应该是问题意识导向型的教学,照本宣科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成为好的教学模式。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物理思维的能力。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在对现实世界有感性认识基础上主动思考的结果,是对现实物理世界深入全面认识的必有之路。换句话说,物理世界的认识、物理问题节有效解决都必须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这就是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在人的内部条件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情境引发问题,明确思维的方向,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背诵的过程。创造意识是一种重创造的思维习惯,是创造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创造意识是创造活动的起点和前提。离开了创造意识,一切创造活动都将无从谈起,而创造意识实质上是一种问题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态度。诚然,问题意识不可能脱离现实世界,问题意识应该是基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任何脱离现实世界和问题的问题意识都是空想。显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不满和怀疑,把学生引入“愤”和“悱”的境界,引起他们探索和研究的好奇心,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造能力的关键。
问题意识强调学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基于问题意识的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体悟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该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是否能提出有水平、意义的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妨碍学生发展的阻力,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将学生问题意识的行为归纳为:兴趣强烈,乐于动手动脑;大胆质疑,勤学好问;打破思维定势,乐于探究新问题,有创新精神。物理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周密的理性思考能力,体现着物理学家严谨求实、不懈探索、勇于怀疑、和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重视过程和方法意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大胆怀疑,具有发散思维、创新精神的科学态度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也能使学生充分体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和乐趣,例如观察、实验、信息采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评价及交流等。通过对物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意识及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提高多方面能力,使其逐步具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内在因素。在物理学习中,学生要想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需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而积极的学习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在物理学习中应该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提高发现问题的机率,也必然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奖励与惩罚是教师常用的强化方式。在奖励时,由于学生既有各种精神需要,是精神的人,同时也具有各种物质和活动的需要,是物质和活动的人。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机智地考虑多种强化方法,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允许学生参加喜欢的活动、以赏代罚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等,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总是在一个假定的正确体系下进行的,这个体系就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把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再者,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学生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四、结论
在有限的学校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学会和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应该报这样的心态区教学,且书本知识始终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因此,通过有限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无限兴趣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初衷。以便当学生深处陌生世界时不至于束手无策。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认识。论文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中学生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重点,而兴趣爱好的培养,亦即兴趣爱好导向型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卫.刍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3).
[2]杨健.关于初中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9).
[3] 王俊超.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