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10:52: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2高中政治教师在气质上要有足够的灵活性灵活性,主要体现了高中政治教师的灵敏度,应变能力。政治课程通常意义上都是枯燥的、乏味的,那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个性特征,将政治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使政治教学不再是死板的传递信息,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政治课程和课堂选择项目的完成,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课堂评价体制,可以对全面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比如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课是否态度认真进行评价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其不好的行为达到约束和管制的作用。对于每一堂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总结归纳,从而对学生上课过程中表现的优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其课堂表现中出现的漏洞或者不好的影响加以改正,从而不断完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2.高中政治教师个性特质要求的激励方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需要的两种特质就是实践性和灵活性,因此为了提高政治教师这两种特质的要求,从而必须制定和培养对应的激励方式。
2.1从政治教师自身出发,它具有很多的社会责任性和公益性。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职责,教师的教学担负着未来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促使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发展,去锻炼自己的实践性和灵活性。
2.2学校要求教师认识到这两种个性特质的重要性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督促着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两种个性特质的重要性,那么由认知带来需要,需要就会产生冬季,动机就是行动的动力。
2.3学校对教师的这两种个性特质的具体考核既然实践性和灵活性这两种个性特质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非常必要,那么学校可以将其列入教师的日常考核之中,这样就会促进教师加强实践性和灵活性这两方面特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形成最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分层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使每个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政治课的教学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的阻碍了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其主要为:第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许多高中虽然在政治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此外,还有一些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信息条件的落后、缺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使得新课改的思想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校中去,从而阻碍了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第二,对分层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全面。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一些高中虽然在政治课堂上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但是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如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过于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等。此外,教师对分层教学理解的偏差,还会使得分层教学产生不良的后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第三,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以许多学校对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还停留在教学理念上,并没有建设处一套规范的教学体系来。此外,分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教学体系不健全,在教学中只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差别性的教学,这样并不能从根源上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基于上述问题,就如何使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就是为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高中政治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而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则要在同教材、同进度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设计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刀切”的行为,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要让较为优秀的学生感觉到目标还在身后;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设计的学习目标如果太难,则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能单纯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划分标准,而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合理的分配学生。一般的,我们在进行分层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层次进行重新划分,保证学生的发展。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后进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只需要记住和理解四种消费心理和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对四种消费心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中等生,则需要在掌握C层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消费原则,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行为;对于优等生来说,则在掌握其他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尊重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从而进行分层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优等生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放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节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家长的职业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根据学生家长的职业设计教学,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知道父母为了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付出了很多,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孝顺自己的父母。其次,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让他们来说一说父母是怎样辛苦的工作的,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劳动者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3营造具有生命力的政治课堂氛围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要想上好政治课,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政治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分的展示自己。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课堂中去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如,在上《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在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怎样的文化生活才是最有价值的”这一问题,并对讨论的范围和步骤进行规定,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等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也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教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分层教学将会广泛的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首先,教师应该对高中生进行组织和分配,利用班级黑板进行时事政治板报设计。设计的主要年内容包括近期国内外大型事件,例如: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的举行、朝核问题、MH370失联问题等等。通过这一方法和手段能有效让学生把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较好的就教材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时事政治竞赛和演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导入时事新闻加深学习印象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可知,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感情基础,这也在时效性上给予政治课充分的肯定。在针对时事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首要做到的是导入国内、国际大型事件,继而引入课堂内容,比如: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使同学们利用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等眼光和思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滞后、枯燥的缺点。
(三)作业与练习中引用时政材料
政治课堂作业或练习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在教中深入练习,合理带领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充分挖掘政治内涵。由此,不但能巩固政治的基础性知识理论,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准确把握时代规律和特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更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高中生政治知识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极佳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一般而言,现今的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好感,可以把新颖、新鲜的事物引入课堂,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够让学生会作出自己的分析,还能使学生相互间实现评论,进而准确、全面、系统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这也对学会生的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最为有力。
(二)有助于转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一般而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对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课堂模式,实现全新的政治教学极佳效果。新课改下的高中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传递的主要对象,而已经演变为课堂教学的新主体,由此以来,就要教师在公平、平等、开放的政治教学环境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兴趣并予以激发,系统合理的引导学生体验和观察社会生活,从而不断提高中生在面对各项问题中的判断能力,积极把改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引向深入。
(三)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合理的引入时事政治能完善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利用教材内容和方法解决对时事政治的基本问题,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抽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第二,将时事政治引入到实际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作出思考和判断,能延伸课堂、丰富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爱国情怀。第三,时事政治的引入和运用,能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事件进行关注,有效防止学脱离时代轨道。
引言:
自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课堂逐渐构建完成。尤其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微课,更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不仅是国外学者,也包括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尤其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更需要探索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构建微课程运用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微课程改革简述研究
微课程,需要从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入手。
1.1微课程内涵: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一种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做出的短小精悍、集中解决问题的在线视频课程。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进一步把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1.2微课程特点:
微课程,顾名思义,是微型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时间方面,都是有一定限制的。(1)时间短:一般而言微课程是控制在10分钟之内,大多微课程在6、7分钟上下,相对于普通课程而言,是时间偏短的。(2)重难点突出:微课程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而进行的课程片段,因此相对而言其重难点比较突出,更为对症下药,效果也更为鲜明。
2高中政治教学的微课程改革方法
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而言,微课程改革应该坚持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重点突破。
2.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
(1)“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为本,尤其是政治课程,更是主要运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述政治知识,很少跟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太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也与微课程相悖离。因此,高中政治微课程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将时间交给小组,让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就某个点进行讨论,并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合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时又能够准确把握所学政治知识。如,在市场经济的相关教学单元,教师开展了“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微课,在微课中就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规则进行了探讨。在微课程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没有直接教学,传授知识点,而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就“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进行讨论,并且进行互动。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内派出代表总结本组的意见,进行总结陈述。对于小组的总结内容,教师应该委婉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对于小组讨论的正确部分,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2)“知识中心”转向“素质中心”:
微课程应该涵盖什么内容?是课本上固定的知识点、定义、法律条文呢,还是案例、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笔者以为,高中政治微课程应该抛开固定的知识点,寻求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方法。如何在微课程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发散思维,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一段时间的微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提高相关的素质与能力。
2.2加强教学重点突破:
由于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来进行的课程展示,而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开展微课程时,教师需要从突出知识要点和进行重点讲解两个方面着手。
(1)突出知识要点:
微课时间较短,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突出知识要点。例如,教学《神奇的货币》时,由于这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可以重点突出货币的意义、货币的兑换、汇率等内容,利用形式新颖、内容突出的微课程,达到突出知识要点的作用。
(2)进行重点讲解:
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学习《神奇的货币》时,微课视频播放完之后,学生对于货币的本质和发行了解得并不是特别清晰。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国家能不能想发行多少纸币就发行多少纸币?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总结,重点讲解,突破重难点。
3高中政治教学中微课教学的难点
对于教学改革而言,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尝试和革新,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但是由于产生时间并不长,微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经验方面的欠缺和资源方面的不合理。比如,很多教师并不擅长运用微课,也不擅长选取资源,就会导致微课处于尴尬境地。对于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推广更是功不可没。微课程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副产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中间过程肯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微课程也是如此。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还需要在坚定微课信念的同时,加强对微课的研究和对高中学生的研究,以及加强对高中政治学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与交融,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二、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这也是探究式教学在展开时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想要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要有意识的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们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要让大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不断深化自己的这方面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平时对于生活的观察中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种方法有着较好的实践意义。这不仅在于高中政治课程中很多教学知识点都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将会是很积极的推动。在学习《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循序渐进的展开对于“个人成长的社会条件”“、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这几个问题的探究来逐渐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主的探讨问题,并且从许多资料中总结相关规律来深化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和改革,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政治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探究式教学可以收获的教学成效。
二、打造主题情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创建紧凑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已普遍认同情境教学法,将情境大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每点一境———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相应的情境,以致一课多境。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随情境的变化而转移,无法聚合对课程知识的关注以及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体系。这种零乱的课堂结构同时也是很难深入与欠缺张力的。
2.有利于打造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
现代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既具备发散思维,又具备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扩散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如政治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的就是发散思维能力。而聚合思维则与发散思维相对,是把多向性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从不同源头、不同角度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如高中政治标准化考试中的单选题,就是对聚合思维的应用。而主题情境教学在主题的选取上,先要经由发散思维对周遭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再经由聚合思维进行筛选;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上,往往先由发散思维广泛猎取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合思维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展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
3.有利于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年的各类考试题型,无论是出题方向还是具体解题要求已不再过多地关注知识的记忆,而是关注关键信息的筛选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斥着“高分低能”甚至是“低分低能”的现象,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是“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真实的生活之间不构成联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尤其面临这样一种尴尬:据笔者所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起初仅有5.56%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等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主题情境连通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实践操作
1.联系社会生活选取主题
“主题情境探究”的核心就在于“主题”,因此,如何选取一个能够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尤为重要。实践发现,在与自己联系密切的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主题的选取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点。且高中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存在天然的兴趣趋向,因而确定主题时材料的新颖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的课堂教学以探讨品牌眼镜店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利的问题作为主题。这一主题集社会关注度高、与学生生活关联度高等优点于一身,因而雀屏中选。
2.把握知识脉络取舍信息
确定主题后,由于可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较多,为避免造成信息的堆砌,必须对其进行取舍。我们认为信息呈现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须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把握,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清晰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所有表达的意图。如设计“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目标是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策略、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为使主线明晰,舍弃了东莞“民工荒”、马克思论劳动等题材,改以财会专业大学毕业生齐齐的就业波折,使选取的信息紧紧围绕该主人公经历变化所涉及的知识点。
3.选取呈现情境的合理方式
筛选出一个好的主题只是第一步,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选择呈现情境的合理方式。在情境引入部分,是文本引入还是多媒体引入,是叙事引入还是播报引入;在情境推进时,是文字推进还是音频、视频推进,是学生活动推进还是教师主导推进;在归纳总结部分,是表格总结还是知识网络总结,是学生归纳还是教师总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特质和学生情况来提前思考、设置。如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考虑到执教的高一2个班学生的文字解析能力较强,而本课内容又与生活联系密切较易理解,因而在情境引入的部分采用图片和文本引入;在情境推进时采用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解构视频中涉及的市场信息;而在课后布置探究任务时采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我市品牌连锁眼镜店的健康发展写一份发展计划书,实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新课标要求。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教学设计的空间
主题情境最大的好处是情境的整体化和系统化,避免零碎之感。但过分强调主题性,围绕一个主题统编情境,还要注意课程知识体系与情境主题之间的逻辑衔接,往往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掣肘之感。因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避免机械生硬,其他有益于课程的形式和素材也可适当选用。
2.关于学生活动的形式
主题情境教学在实施中易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注重情境的编排,在其逻辑性和合理性上花费大量的工作,重预设而不利于激发“生成”。特别是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往往流于“师问生答”的单一问题教学模式。虽说好的问题往往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但若一旦沦为“满堂灌”,则极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不再。鉴于此,教师应引入大量的学生活动方式,如演讲、播报、现场调查、即兴辩论等,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演绎、表达等能力,同时也是对“能力立意”的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二、衔接关联点提问
“温故而知新。”高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以此来支撑新知识讲授的顺利进行。知识是相融层层深入的,高中政治课的知识同样具有相融性,一个新问题的解答往往要借助于旧知识,让学生在已知的领域里寻找问题答案,同时提出问题与疑问。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紧抓新旧知识的内在必然联系,寻找从学生新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间渗透、迁移、升华,让每一堂政治课都相互衔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思想观。
三、优化教师课堂反馈
新课改提出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理念是转变课堂教学的关键,思想政治课更要注重教与学的平等。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转换教学思路来适应新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比如教学观念的更新不够快,教师容易忽略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们的潜在能力没有得到挖掘,缺乏关注,长期下来会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和新课程,即使高中政治课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也没有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其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应付统考与高考,没有太多精力学习新理论。也有的教师固步自封,没有跟随时代变化的脚步去更新教育理论知识,没有对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另外,有些教师的权威意识过强,都习惯在课堂上将标准答案给学生,没有摆脱定势思维。
2.教学方法分析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而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无法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即使以学生为中心,也依然过于注重课堂讲解,学生的被动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且教师们注重教材的理论讲解,教学理念的使用缺乏创造性,没有对新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3.教材理解分析
高中政治新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但是却没有对知识与知识之间进行良好的过渡,缺乏紧密联系与较强的逻辑性、严谨性。教学中的图案、案例等没能清晰地表达一些理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去对有限的文字表达的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但是新课程的内容太简单、太理想,虽然有创新意义,却没有考虑到高中学生们有限的学习时间,无法进行太多的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4.教学反思分析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们缺乏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没能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性的审视与总结,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困惑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应该将政治学科、社会实践与其他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也可以增强知识综合性。新课程要引导学生们去多想、多记忆与回忆、多动手,多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对政治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与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第二,教师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比如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能定势,要灵活变通,引导学生们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政治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要改变将标准答案给学生的习惯,尽可能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实践。第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争取做一个更加优秀的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新理论进行不断学习,从而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学生心理学等方面进行掌握,保证教学质量。而在学校方面,应该为教师们的学习提供条件与机会,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进修等。第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去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去自主思考、探索、学习,从而发现新问题。当学生们发现新问题时,教师们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中学政治课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在今天,中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加了难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恰当引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激活不了学生思维的,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而要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寓教于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学生收获很大。由于政治课以其深刻的理论内容涵盖自然、社会、人文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要广识博览,取精用宏,恰当引证,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讲授”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时,向学生朗诵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一首短诗:“要想当美国总统/需要有一种多么好的耐性/逢人拍肩装热情/婴儿脸蛋亲又亲/初选会上假惺惺/如醉如狂募美金/火车旅行站站停/到处演说念选经/电视广告频露脸/天花乱坠献殷勤。”通过这首短诗,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闹剧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报以一阵嘲笑。如果没有这首短诗的形象描述,仅靠教师抽象的讲述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在讲述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时,朗诵一首西方人的短诗《钉子》:“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几乎不费口舌,就能使学生对这一哲理豁然贯通,而且印象深刻。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警句格言、寓言故事都可加以撷取,供我所用。同时,也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如: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体形象、生动,这样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内驱力。如讲初一《思想政治》“孝敬父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在歌曲所营造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又如讲初二《法律常识》时,教师可放一些案件审理的录像,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开谜团。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件审判过程的观看,使学生对法庭的环境布置、合议庭的组成、法庭审判的程序等整个审理过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在法庭审理录像播放结束后,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一起就开庭审理的案件进行广泛的讨论,提出有关我国法律和法庭审理方面的疑问,这样可以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法制方面教育。
二、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该看到:创新能力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一般能力”中升华而来的。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根深才能叶茂,务实才能出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真正想提高一节课45分钟的效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加深理解。政治课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中一定要理清头绪,深入理解,句句吃透,层层分清。如讲“物质”这个概念,可把它划分为以下几层:(1)哲学的“物质”概念,不是其他学科对“物质”的解释。(2)“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3)“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不等于“已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只表明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不是意识已反映了物质。(4)“客观实在”,是对实实在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分层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细细领会,这样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就牢牢地烙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了。再如有些学生在预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时,“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这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大惑不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用电脑制作一个《拉力》的动画,上课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内容就是兔子、大雁和鱼儿同拉一辆车,兔子在地上往前拉,大雁起飞往空中拉,鱼儿往水里拉,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但是车子没有向前进。如果让三只兔子都往同一方向拉这辆车,也出力、流汗,车子一定会拉得飞快。看完动画以后,学生恍然大悟,都深深地被哲学的道理所折服。原来是当部分无序、欠佳、方向不对、目标各异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然后还可因势利导,比如就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成功这类事例,可向学生提出“飞船是一个人生产出来的吗”?学生都清楚,这是千千万万个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结果,由此,学生更能明白“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同样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样就能把哲学的道理嵌在了学生的灵魂深处。
2.进行问题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这种粗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而问题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例如,针对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现实中有哪些例子可以印证?让学生带着类似的问题去预习,或者通过网络查取相关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进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的方式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适时参与,然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展。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基础,平时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