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懂礼貌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3 12:17: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多早呢?从宝宝还在子宫里睡大觉的时候,你就可以“自言自语”地教他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以礼相待。到宝宝6个月大时,已经开始用手去感知这个世界了,当他抓住你的一撮头发,狠狠地拉过来!千万不要0¨,这个时候,你要轻轻地打开他紧握的小拳头,轻轻地告诉他:“宝贝,轻一点!”他不一定能听懂,但会从你的言谈举止中学习如何温柔行事。

信条2:商行塑造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让孩子们听到“请”、“谢谢”、“不用谢”、“对不起”等等这些敬语。不论是与孩子在一起,还是和成年人在一起,你都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孩子们每天都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所以,举止文雅的父母往往就会培养出礼貌懂事的好宝宝。因此要不失时机地为孩子做好榜样。时刻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如,带着宝宝去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发现前面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费劲地从购物车里提东西,你是抱怨她耽误了你的时间,还是和孩子一起帮助她减轻负担呢?开车过马路的时候,你是边抱怨,边横冲直撞地冲过红灯,还是耐心地等待行人走过马路?记住!孩子一直在看着!

信条3:不要强迫

偶尔提醒孩子说“谢谢”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孩子当小动物一样来教育,比如“现在说谢谢,我会给你奖励的。”这样会让孩子在真正理解这些敬语含义之前,就厌倦了。礼貌行为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当你提醒孩子说“请”的时候,你也要礼貌相对,一切以教育为主:“宝贝儿,如果你想让我停下工作,帮你一起找玩具,我想你要是说‘请’的话,妈妈会很高兴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爱上礼貌,真正懂得说“请”和“谢谢”的重要性。

父母的期望是激发孩子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在期望良好行为举止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优良的品质。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是他们的骄傲,满足父母的期望对他们来说,是值得自豪的。

信条5:餐桌礼貌行为

餐桌前的交流会让孩子知道,当他在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现。教孩子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要清晰,尽可能完整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大方、不扭捏作态。孩子们往往不会像大人那样,安静地坐在餐桌旁,所以在孩子已经吃完了,坐不住的时候,可以教他另一种礼仪:“不好意思,我吃饱了,可以出去吗?”

信条6:写感谢信

手写感谢信要传递的信息是:“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你对我很重要。”两三岁的小孩子当然不会写字,没关系,可以帮助孩子一起“画”感谢信,或者让她来说,你来执笔。有人说写信是不是太老土了,其实我们要感受的是写信的过程,孩子不仅仅表现出自己的绘画天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在不断地加深他的感激之心和同情心,在培养其优秀品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当然,不妨尝试着教孩子在网上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信条7:电话礼貌

大多数孩子喜欢接电话,所以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教孩子如何去清晰地表达自己,如何正确地传递信息。想像一下接到孩子的电话是一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你好,我是宝宝,是的,妈妈在家的,请等一会。”或者“对不起,妈妈不在家,您有什么事吗?我可以告诉她!”这种特殊的“面对面”沟通,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勇气、语言能力,同时也是培养礼貌沟通的好方法。

信条8:学会尊重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名字,有称呼。不管是亲戚、朋友,陌生人,都要让孩子知道如何称呼别人。除了亲戚之外,如果遇到一些朋友,男的要称呼叔叔或者伯伯,而女的则称呼阿姨;如果知道姓氏,则可以在称呼前面加上姓氏。大家都喜欢嘴甜的孩子,喜欢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当孩子想和你说话的时候,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停下来,看着宝宝的眼睛,认真地听他讲话,让他感觉到受尊重,慢慢地他也会学着尊重别人。

信条9:启用父母提醒

篇2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会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对幼儿来说,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启蒙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和可塑性大,接受外界的影响快。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教育这一特殊时期,强化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质。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培养孩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能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例如: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的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两个孩子同时喜欢同一个玩具,在相互的争抢中有一个孩子被打哭了,这时候老师不能鲁莽地指责这个小朋友,而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通过做游戏,共同来玩这个玩具。通过这个事情来培养孩子们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组织幼儿观看电影,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演节目,并引导他们懂得,为别人带去欢乐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尊重长辈,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手工课上,组织孩子们自制玩具并相互赠送,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心。春天到了带领孩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段和课件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山河、江海、湖泊等美丽风光。知道我们的祖国领土辽阔、物资丰富、文化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例如:组织幼儿到厨房帮忙、分饭菜等等。让孩子们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时,教孩子们不要掉饭菜,要节约粮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还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或观看图片,教育幼儿要艰苦朴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自然课上,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有很多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要求他们做到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在平时教育孩子拾到东西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老师发现孩子说谎时,应该分清楚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学生拿了幼儿园的玩具,小朋友知道后报告了老师,当我问他时,他并不承认,这时我并没有沉下脸来训斥孩子,而是问他,“放学后你想回家吗?”他说:“愿意。”“如果我把你送到其他的地方你愿意吗?”“不行,我要找妈妈。”“每天回家后你都要找妈妈,幼儿园的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如果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去,它也会很难过的,你说是不是应该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呢?”这时,这个孩子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玩具,然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错了,你把玩具送回家吧,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玩具了。”通过这件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地改正错误,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五、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要求孩子们不打人、不骂人、不讲脏话、有礼貌、别人说话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东西等等。

为了树立文明礼貌的好风尚,我们幼儿园每天早晨在门口负责接孩子的老师看到幼儿都会先问:“小朋友好。”这时孩子们也会主动说:“老师好。”要求幼儿平时见了人要问好,临走时要跟别人说“再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去别人家做客要懂礼貌、小主人接待客人要热情等等。

总之,在平时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利用孩子身边的事情,强化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琴.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卷,2010.

篇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6-01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幼儿园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师幼文明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他说“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好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

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为了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 “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每月进行“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们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们早晨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热情给予回答,并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孩子们会很高兴,觉得老师是多么喜欢他们,以后会更加主动地跟人打招呼。

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超超对小小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小小对超超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四个好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们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四个好朋友贴上大苹果,因为它们都是有礼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四个好朋友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2.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开展娃娃家、百货超市、小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怎样交往。 “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礼貌的习惯。

三、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篇4

常见一些父母用暴力手段去教孩子文明表达,用粗鲁的方式去教孩子懂礼貌,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以自己失位或越界的方式教育孩子承担责任和遵守规则,自己情绪失控却要求孩子心态平和……可是,当我们当众去逼迫、责备一个还没准备好的幼儿去打招呼时,想过这本身就是很没礼貌的吗?当我们怒斥孩子的坏脾气时,想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当我们强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时,想过一个从不被我们尊重物权的孩子会懂得尊重他人吗?当我们面对还缺乏表达能力的孩子“打架”施与暴力时,想过他的困惑吗?爸妈能打,我为什么不能?相信每个复印过资料的人都知道,如果复印时发现复印件有错字,需要去改原件,才可以终止错误。可是在育儿中,有多少父母有这份自省和觉知?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最真实的自己。

榜样即为楷模,即为示范,是指值得学习、模仿的人或事物。榜样力的本质是自我管理,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值得尊重、信赖和仿效的。榜样力不是父母角色赋予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孩子愿意追随你,和你要求不要求没有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权要求你,你就要听我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家长身份,和自己做的如何,有没有威信没有关系。

生活即教育,决定了榜样的示范是父母最重要的育儿力之一。

我常讲,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其实不存在不教育的状态,孩子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自然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如同女孩子进美容院,不是整容,就是毁容。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自然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也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想不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父母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为孩子示范并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行和教养。而一个孩子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被这样对待过。所以,不要再去责怪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期待的不同,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就让自己先成为那个改变,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自己先成为那种人。

好的榜样示范,是父母获得威信的重要来源,是育儿的前提和基础。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社会,语言的力量越发变得苍白。当我们一边抱着孩子闯红灯,一边告诉孩子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孩子会信我们吗?当我们要求孩子正襟危坐,告诉孩子要做个正直的人,孩子会想,那妈妈早上送我去幼儿园时,怎么给老师送了一张购物卡?当我们边打麻将,边怒斥站在身后的孩子说:“快去学习,爸爸没本事,咱家全靠你了!”孩子会怎么想?“爸爸,我看你玩得挺开心,我也要过你这样的生活。”苛责孩子去做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的事,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一个虚伪、言行不一的人,最后连做父母基本的威信都会失掉,到那时候,即使我们能做到的去要求孩子,孩子都不会信服。记得一个小故事曾对我触动很大,说的是一个崇拜甘地的孩子爱吃糖,妈妈带他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孩子。甘地说,你三周后再带着他来。母亲三周后再来,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妈妈问甘地为什么上次不说,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才有勇气跟他讲。这个故事也正应验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自己能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光辉榜样,一切有关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

好的榜样示范,是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和熏陶,是育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告诉他的,他会忘记,示范给他的,他才会记住。一个人的价值观、人格品质、行为准则、修养礼貌、规则界限、习惯态度等,靠单纯的说教和强制要求都无法完成。孩子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和爱戴的父母熏陶,通过模仿来吸收,最终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当我们自己就是个脾气暴躁,不懂理性表达的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后把孩子、伴侣作为出气筒,摔盘摔碗,非打即骂,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文明表达吗?当我们自己就是个胆小懦弱、消极悲观、遇事总是退缩的人,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是勇敢和自信吗?不会的!真正能给予孩子影响和熏陶的,唯有自己身体力行的示范。我们只能用我们的爱教会孩子关怀,用我们的微笑教会孩子乐观,用我们的豁达教会孩子包容,用我们的担当教会孩子责任,用我们的自省教会孩子思考。而榜样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还因为,当我们都不能改变自己时,就不会知道改变需要什么;当我们自己都不具备某种品质或能力时,也不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能让孩子具备,这时教育就会变得盲目而草率,而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

好的榜样示范,也是父母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篇5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

1、生活习惯

幼儿自从出生后,便开始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生活习惯,这点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幼儿成长早期,家长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饮食习惯就是要做到定时进餐、不狼吞虎咽、不挑食;卫生习惯则是要做到早晚洗脸刷牙、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睡眠习惯则是需要按时睡觉、安静入睡、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2、学习习惯

在幼儿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家长必须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但凡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一定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最好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比如,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坚持解决困难的耐心;广泛阅读各类幼儿书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劳逸结合;杜绝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3、道德习惯

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合格小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道德教育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道德习惯的培养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应该做到: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家长应及时教会孩子说基本的礼貌用语,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等,当遇到长辈或者客人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打招呼、问好等习惯用语。在孩子与家人或者家庭中大哥哥姐姐相处时,应该教会孩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等等习惯,学会与人分享。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1、提高家长的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重视技能训练,但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与时俱进,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积极主动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2、家长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是对家庭非教育的要求,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时,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言传身教可以传达给孩子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楷模,大到道德操守,待人接物要和善、团结合作、热情有爱,小到一些生活小习惯的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在原地、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家庭教育讲方法,忌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会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一方面。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该过分严厉的对待孩子,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未成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从分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天性,在孩子犯错误时,细心体会孩子的心情,耐心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既不能一味的责骂,也不能一味包庇纵容,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一起坚持正确的事情,让孩子有依靠,充满自信。

4、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

篇6

答:干吗要阻止呢?玩沙,对宝宝来说,是项非常有益的活动。

首先,玩沙有利于身体健康。沙子中含多种矿物质,经常在沙里玩耍能够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玩沙的时候,宝宝除了享受到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外,还接受了空气浴、日光浴,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吃膨化食品强多了。

每天窝在家里的宝宝,因为生活空间太小,容易出现自私、急躁、胆小等性格缺陷,更无从发展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而户外活动能使宝宝交感神经更趋于活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日光中的红外线能使宝宝感到温暖,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而紫外线有杀菌作用,且可以促进肌体的钙磷代谢,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其次,玩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益。幼儿的早期发育主要是感知运动的发展,沙子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觉。沙子有流动性,光脚踩上去会下陷;抓起一把沙子,指缝中的沙粒流动会给幼儿一种特殊的感受。幼儿通过铲沙子,对小桶(容器)与沙子(内容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装满沙子的容器倒扣过来,摆出一个个造型时,会进一步发展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再次,玩沙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能力。在玩沙的过程中,宝宝通过堆沙、铲沙、摸沙等运动锻炼手的大小肌肉,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建城堡、堆雕塑,提高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在玩沙的过程中,宝宝还会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沙的特性,提高探索科学的兴趣。

另外,玩沙还有利于宝宝的情商发展。一个宝宝玩沙,很多宝宝都会被吸引。沙堆不属于哪一个小朋友,大家在一起玩,不容易发生争执,不仅玩得尽兴,也增加了彼此的友谊。

言传身教有礼貌

问:儿子6岁,特别不懂礼貌。家里来客人或是在路上遇见熟人,让他主动跟对方打招呼简直比登天还难。至于“请”“谢谢”这些字眼,他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他还有很多不礼貌的行为举止:往沙发上一坐,袜子一脱,就把腿搁到茶几上;吃饭时大人还没上桌,他已经把菜翻得一塌糊涂……我真的很难堪,感觉很丢脸!孩子怎么会这样?

田素芬

答:要想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对孩子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给孩子做出文明礼貌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父母与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身修养,无论孩子是否在场,都尽量避免粗鲁行为和使用不文明用语。

2.及时纠正孩子不文明的用语。孩子会随着接触面的扩大、交往人数的增多,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学会一些骂人的话。父母发现后要及时纠正,这样孩子就能学会有效地控制不良言行。

3.制订规矩让孩子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最好有言在先,让孩子有章可循。可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制订一些基本规矩,征得每个家庭成员的同意后,大家共同遵守,如果有不文明的言语和行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4.教孩子学会说文明用语。孩子懂事后,父母就要利用各种场合教孩子学说文明礼貌用语,并且让孩子不断使用,强化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这样,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5.强化孩子的自尊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就会我行我素,对他人的评价无动于衷。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同时也要自尊,明白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厌恶。孩子一旦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就会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而改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6.鼓励孩子的礼貌言行。家长看到孩子的礼貌言行后,要及时给予鼓励。可以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后,对他的表现做一个小结,让孩子认识到他的哪些言行是礼貌的、值得表扬的,哪些言行还需要改进。这样,孩子对礼貌的认识会更加具体、明确。同时,家长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知道礼貌不只是一种形式,礼貌可以使自己和周围人都很愉快。

懂礼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懂礼貌的孩子会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爱,会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所以,家长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给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超市里的宝贝

问:有时去超市购物不得不带着孩子。在超市里,我常常担心宝贝的安全,是让宝贝在里面东跑西跑,还是让他一直坐在购物车里?怎样吸引他的注意,让他配合家长购物?遇到宝贝想买而家长不想买的东西时,家长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唐风鸣

答:1.通过看和摸来满足好奇心,是孩子常用的方法。把宝贝放在购物车里,宝贝的视线与货架基本平行,家长就可以指着货架上的商品,一边走一边给宝贝介绍,这样宝贝就不会觉得烦躁。家长还可以把购物车停在镜子、窗户前,这样宝贝的视野比较开阔,视线内一直有不断变化的东西,他就不会吵闹了。

2.如果宝贝稍大些,可以鼓励他和自己一起推购物车。自己掌握车的方向,对宝贝来说是件极富诱惑力和挑战性的任务,所有的宝贝都会乐此不疲。家长可以帮助宝贝调整好购物车的方向,使购物车不要撞到人或货架。一个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推购物车的宝贝,比一个四处游荡的宝贝要好管理得多。

3.结账时的等待往往最让宝贝心烦,家长可以选一些比较好拿的商品,让宝贝亲手递给收银员,给家长帮忙是这个年龄段宝贝爱做的事。也可以把宝贝喜欢吃的一两样食品先扫条码,宝贝边吃边等,心情自然就好多了。

4.让宝贝离开超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是个好办法。“宝贝,快点回家,你的娃娃在家里肯定等急了。”“快点走,我们还要回家看动画片呢!”也可以用提示的方法让宝贝知道购物要结束了,“宝贝,再挑一件东西我们就该回家了。”这时的宝贝或许还没有时间概念,但是会对即将结束购物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也就能顺利地离开超市。

5.在超市中,大发脾气的宝贝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宝贝在买不买某件东西上与家长产生矛盾,这时家长一般都会觉得很没面子,会把宝贝迅速带走或严厉地训斥宝贝。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觉得丢脸,更不必受宝贝的影响,也变得急躁起来,而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宝贝,绝对不能因为宝贝的哭闹而妥协。宝贝一旦发现,家长在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他比在家中更宽容,以后他在公共场所会更加无所顾忌。

与宝贝一起购物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充满好奇心的他们,我们多想一些策略,就会使购物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孩子有个“损友”

问:我们见过孩子交往密切的一个同学,真的觉得这个孩子不适合和我家孩子常常在一起相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韩梅

答:首先,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伤害他的自尊心。假设今天你们正好碰见他又和那个你们不喜欢的同学在一起,你们一定要不动声色,和气地和那个同学打招呼,千万不能板着脸,甚至责骂他。

对孩子只强调事实,不要凭感觉。“你又不认识他,你怎么知道他是坏孩子?”这是孩子最常对父母喊的一句话。是啊,谁会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好朋友呢!所以,父母说出禁止自己孩子与对方玩的理由时,一定要举出实际例子,只强调事实,不要有人身攻击,也不要说:“反正我就是不喜欢那个孩子,看了就讨厌!”或者“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不是好孩子!”而应该说:“我不喜欢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或者“我担心他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你!”

不妄下断语,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允许孩子说出自己交朋友的理由。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借此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他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二、给父母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并说服他的机会,并借此让他知道真正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三、增加和孩子的互动,让他明白父母并不只是一味地阻止,而是用开放的心态和尊重的态度来讨论这件事的。

篇7

前言:

早期一名著名的足球明星被媒体采访中问到,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这位足球明星很简单的回答了记者“希望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相信这个回答是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没有想到的,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并不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善良,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善良是多余的。

难道一个人拥有善良真的没有意义吗?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就错了,善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然而,在中国的教育当中,善良的本意已经被抹掉了,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善良是多余的。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期望,却很少有家长教孩子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其实善良非常的简单,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对别人表达关心。家长在教育孩子要懂礼貌等方面,这都是需要孩子拥有善良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却要孩子拥有其他的能力,这也只是空想罢了。

我们经常能够遇到中国的家长是这样处理事情的,孩子上幼儿园,回到家后哭着对家长告状,说班级一个同学故意打自己,家长反过来孩子:“自己有没有还手”,孩子的回答是没有,家长对孩子教训中说到“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要还手,如果输了,要回来检讨,打赢了,也不用回来告状了。”相信这样的现象在中国非常的普遍,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不还手以后还会受欺负,所以,不能太善良。

但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对上述案例中的孩子及家长处理事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如果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处理事情的,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在慢慢的长大的过程中,性格会很自私、而且脾气暴躁等,这对于孩子良好的品格养成非常的不利。孩子阶段正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样就会发生冲突,像这样的情况属于正常,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让孩子不吃亏,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大多数的家长都很着急,一旦发生孩子之间的口角等冲突,家长就会教育孩子要还手,甚至有的家长会在教师面前这样教育孩子,家长们却不知道,孩子与成年人并不同,他们更应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尤其是要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才更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很多人对“善良”的理解就是这人心特别的好,不会做不利于别人的事情,所以,很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是以不会做不利于别人的事情为出发点,其实,善良是宽泛的,不只是这几点。例如,由于一些孩子被家长特别的溺爱,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态度很不好,大多数的家长不会想到这与善良有关系。然而,如果一个人各方面表现的不温柔,这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这已经属于不善良的范围了。有些人由于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就会想着报复别人,这样的行为是恶意的,已经违背了善良的底线。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善良方面的教育时,应该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尽早教孩子树立善恶标准

要想孩子没有恶行,就要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伤害别人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物品、破坏自然、抨击别人,都是恶的行为。而爱护自然、尊重他人、爱护别人的名誉和物品、尽可能地给别人带来快乐,都是善的行为。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不断地提示孩子什么样的做法是善的,什么样的做法是恶的。当孩子有了善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说:“你做得很对!”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会让别人很难过!”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外边玩的时候,一位老奶奶不小心踩到了她的裙子,她立刻扯着嗓子喊:“长没长眼睛啊?”妈妈听到了,对她说:“奶奶老了,眼花了,不是故意的。你这样大声很不礼貌。你应该说,‘奶奶,您踩到我的裙子了。’快跟奶奶道歉!”女孩眨巴着眼睛说:“奶奶,对不起!”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指出来,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善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孩子对人态度温和

善良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性情、态度、言语等要温柔和平。那些挑的、找茬的、傲慢的、冷漠的话语,别人听起来都会不舒服,都会带给别人不好的感觉,所以都是不友善的。而礼貌的、温和的话语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从小就要教孩子对人态度和善,即使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火,而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样的分歧,都应试图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发脾气,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温和待人的习惯。

三、常带孩子做善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柔软的部分,这是善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带孩子去接触穷苦地方的人、命运悲惨的人、生病的人、遭受意外伤害的人,都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我们对这些人慷慨地出手相助,表达的是我们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善良的态度。孩子习得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在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巴乔说的“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句简简单单的话,道出了人生最朴素的真理:如果你不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所有的知识能力和抱负,对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好处。

结束语:

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它的反义词是“恨”,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解释成另外一个词语“凉薄”,就是没有深挚的感情,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冷淡,是不利于个人情感发展的,也是人们社会性发展不完整的一个表现。现在的孩子不缺乏周围人的爱,却很少宽容、谦让,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友情、信任,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爱”,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的孩子,才更利于孩子的未来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丽娟.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

[2]李香梅.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J].宁夏教育,2015(04).

篇8

一、入园

新生入园的哭闹问题是家长很烦恼的事情,这时候引导幼儿读入园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太阳出来笑,小朋友们上学校。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把手招。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这些简单易懂的儿歌不但可以稳定幼儿情绪,有效缓解焦虑,还能使幼儿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晨间活动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为了保证晨间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我们常用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户外接受阳光照,小朋友们兴趣高,必要准备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高高兴兴玩游戏,遵守规则不乱跑,安全锻炼长本领,身体健壮发育好。”幼儿在儿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的规则。

三、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方式告诉幼儿上课应该怎么做,效果肯定不佳。为尊重幼儿个性,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关键时候儿歌又可以帮上忙了,“老师说话认真听,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老师,举小手,学老师。提出问题多动脑,举手发言懂礼貌,回答问题声音响,学会倾听才真好。看谁上课表现好?一、二、三,我最好。”幼儿在儿歌中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了,但是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相应的规则也是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单纯的说教孩子们往往当成耳边风。在寓教于乐中我们把每个游戏的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儿歌形式,贴在各式形状的KT板上,展示在每个区域活动醒目的地方,让幼儿一目了然,既能美化环境,又便于幼儿掌握。

如,语言区:“小书轻轻拿,一页一页看小书,看完轻轻放,来去都要静悄悄。”

美工区:“小剪刀,头尖尖,小朋友,要注意。别让它,伤自己。胶水折纸橡皮泥,用完之后整理好,人人夸我好习惯。”

益智区:“不争抢,不打闹,哪里玩的哪里放。遇到困难,动脑筋,同伴协作真开心。”

建构区:“小小积木真奇妙,随意拼搭成形状。小朋友们要注意,积木别放嘴里咬,小心细菌钻进肚。游戏材料共分享,构建好了要爱护。游戏完了放放好,该放哪呀就放哪。”

理发店:“先洗头后吹风,先剪头发后整理;人多不要相争吵,先来后到排好队。”

超市:“超市东西真丰富,想买什么就什么;去前记得领好钱,要买的东西算算好。”

小吃店:“小吃店啊真热闹,小朋友都来了;人多时候要当心,不推拉,不踩踏;大家都来排排队,养成文明好习惯。”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能使幼儿自觉地遵守各个游戏规则。

五、盥洗进餐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我们在洗手池前用图文并茂的儿歌时刻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事项:“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儿歌既引导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又杜绝了幼儿浪费水的现象。

午餐前的安静活动,可以用儿歌来进行餐前教育,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小朋友,准备好,吃饭时间就来到,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咀嚼慢慢咽,嘴里有饭不说笑,追逐打闹更不要,饭后擦擦手和嘴,收拾碗筷习惯好。”儿歌在提醒自主、文明进餐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篇9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如何将礼仪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争做文明礼仪生,培养礼仪教育的意识

幼儿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园可以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定礼仪目标,确立指导策略。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宝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口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灿烂的笑脸,不仅给担任礼仪宝宝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舒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晨间谈话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还是幼儿和教师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好机会。晨检时,幼儿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渗透。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地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地向老师行问候礼,此班与彼班的幼儿也能愉快地互致问候。

三、通过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

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老师引导幼儿,当小熊请好朋友分享食物时,朋友们要对小熊说“谢谢”,小熊要说“不客气”。这样幼儿就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趣,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等。在角色游戏中,创设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的墙面贴上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故事、儿歌、图画,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还可以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如“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五、培养孩子礼仪必须从家长做起

篇10

学期开始,一群互不相识的孩子聚集在了一起,面对陌生的环境,你看我,我看你,想说又不敢说,有的干脆哭了起来。这时,情境游戏往往能起到“扶梯”的作用。自我介绍式的“猜猜我是谁”“打电话”“找朋友” 等游戏,往往能使孩子打开话匣子,与同伴有话可谈,从而消除幼儿之间的隔膜。

事实上,情境游戏还能使幼儿掌握交往用语。组织“图书馆”“玩具店”“大家一起玩”等情境表演游戏,不仅能使幼儿边看边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还让幼儿实际模仿了交往的模式和方法。

二、利用教育活动,为幼儿交往供平台

教育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要注重综合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具体设计。如幼儿在学习“沉浮现象”时,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石头、木块、塑料泡沫、小瓶、纸等,让幼儿分组实验,讨论哪些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哪些能浮上来。小朋友们边说边做,有了新发现就相互讨论,如果都不会就一起想办法。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学会了知识,又进行了交流,培养了自己与同伴分享喜悦、共同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利用角色游戏,为幼儿交往搭好桥梁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相互交往的好方式。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比如:教师在带孩子参观医院、超市、银行、菜场后,可以在活动室设立“医院”“菜市场”等模拟区域,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通过师生、生生、幼儿与区域环境的互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同时学习到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如“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在你来我往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可以提高交往的技能。此外,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可逐步了解角色的特点与职责,从中知道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同情心和责任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例如:“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会把“爷爷”“奶奶”扶下车,“营业员”会主动说“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随着一些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结合日常活动,为幼儿交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