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1 13:44: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学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药学史论文

篇1

向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药物咨询(包括药物选择、相互作用、服药时间和特殊群体的用药等);收集药物的不良反应;开展药物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以提高医师、护士药品应用水平和使用质量;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使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进行用药教育、宣传,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进行临床药学研究,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监测;承担医院临床药学教育和对药师、医师进行培训,开展患者用药教育。

1.2处方集、临床用药指南和治疗规范

可以使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化,促进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确保药品的使用符合处方集,并提供处方集和非处方集药品使用的正确程序。向临床提供经过评价的药学信息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提供与新的产品和治疗进展相符合的药品信息。临床药师对于新的药品,应该非常熟悉其优缺点,以及在目前临床应用中的变化情况,临床正确选择某类药品中的某一种药品,或者建议特殊患者用药剂量调整等。

1.3记录用药史

要了解患者所有以前使用过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滋补营养品等,询问了解出现过的疗效、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记录患者用药史,有助于临床药师评估并确定患者的药学需求,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对于目前的治疗没有效果,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进行完全深入的评估。处方的药品是否与患者的诊断相符,给药的剂量、次数、途径、时间是否合适;当前的治疗有问题时,应该有新的治疗替代品;确保没有药理学相似药品的重复使用;没有使用与治疗目的不一致的药品;要考虑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考虑药品的过敏,耐受性;确保药品的使用是按照处方执行;处方要与相关处方集或处方政策相符。

2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

2.1选用药物不当

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为流产术后患者预防感染使用头孢地尼分散片,级别过高;皮肤科为诊断为荨麻疹的患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和氯雷他定片(开瑞坦),两者都是长效组胺H1受体结抗剂,属于重复用药。

2.2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

在门诊处方中,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处方用法:5mg,tid,说明书用法:5mg,Qd;硫普罗宁片处方用法;0.3g,tid,说明书用法:0.2g,tid;西洛他唑片(培达)处方用法:50mg,tid;说明书用法:100mg,bid。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及剂量,地红霉素肠溶片处方用法:0.375g,Qd;头孢地尼分散片处方用法:0.1g,bid,说明书用法:0.1g,tid。对于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处方,临床药师会让患者重新找医师签字确认或修改,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2.3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体外理化配伍、药效学和药动学三方面。药师不仅要注意相关体外的药物理化配伍,体内的药理、药效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还要关注药物代谢是否有竞争抑制等。如:1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润格列奈(诺和龙)降血糖,因伴有高血脂,医生认为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降低有好处。从药理和药效方面,两药并没有拮抗作用,而且两药均属最近上市的新药,没有相关合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但临床药师认为两药均为肝药酶P450(CYP3A4)代谢,相互竞争代谢酶的结果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在体内代谢的作用时间相对延长,横纹肌溶解(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由于HMC-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中氟伐他(来适可)通过P450(CYP2C9)代谢,普伐他汀(普拉固)不通过P450代谢,与瑞格列奈(诺和龙)没有竞争抑制作用,因此改用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降血脂更安全。

2.4药物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上升,特别是一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由于中药的提纯及杂质含量等问题,在临床的使用中需要特别关注,临床药师在查阅病历中发现一些中药注射剂使用溶酶不对,医嘱中使用NS250mL+舒血宁针20mL,Qd,iv,说明书规定:用5%GS250~500mL+舒血宁针20mL,Qd,iv,医嘱中使用NS250mL+路路通针250mg,Qd,iv,说明书规定:用5%~10%GS250~500mL+路路通针200~400mg,Qd,iv。临床药师发现后,经与临床医师沟通,已经改正。当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协助医师及护士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时间报告表,并能合理的想患者分析、解释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协助医师采取积极的救治方案,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并通过监测网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医师制订用药方案,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实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最低的费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每月由临床药师负责对抗生素用量排前10位的按时进行公布,并按照抗生素单品种不超过10万元进行下月采购。临床药师每月对手术科室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检查,其中血管外科的患者进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碌脱术,使用左氧氟沙星针预防感染,根据文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要求,周围血管外科手术预防感染应选择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将结果反馈到医政科,督促临床医师改正。

2.6特殊群体的用药

老年或体弱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一直是临床药师关注的话题。如:喹诺酮类药物由于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儿童不能服用;妊娠期妇女患高血压不能用口服的抗高血压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需根据肌苷清除率计算出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

3临床药师的发展方向

3.1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临床药师应专科化,各个专科的临床特点皆不同,因而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用药种类及方法均不同。应对本专科用药范围有全面的了解,掌握该专科常用药物的药效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的禁忌症、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师通过学习,对临床药品的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国家承担的医药费用。

3.2临床思维的培养

临床药师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在临床中建立医药全方位的思维模式,在参与临床活动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治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体征、病理、生理及诊断的分型、分期、分度和并发症等,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其他病史,如过敏史、并发症和治疗前用药情况等。有学者认为,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关键点有药品种的选择、药物剂型的选择、药物途径的选择、给药间隔的选择、剂量的调整、疗程的制定、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考察等。

3.3临床药师与医、护、患者的沟通

针对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用药问题,临床药师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药学知识讲座,向医师介绍新药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常见不合理医嘱,指导护士正确执行遗属,组织患者用药教育。通过培训班、讲座、发放《临床药物信息》等方式,将发现的用药问题与经验进行总结,为医师、护士及时提供更多、更新、更准确的医学信息,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医、护、药之间的良好沟通,保障了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

3.4开展治疗药物检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患者对药物消除功能不良,如肾功能不足者用主要由肾消除的药物,肝代谢功能不足者使用肝代谢药物等;长期使用药物,患者依从性不良,以及发生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药物过量和中毒;联合用药引起药效变化等,可以通过用药后的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监测来评价和预测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出调整给药方案的指导意见。

3.5开展安全性检测,提高用药质量

药物临床安全性涉及药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有药物本身的不良作用、有用药失误、有患者的体制特征与依从性等,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用药失误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及时有效地将失误的损害程度降至最小。

篇2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卫 孙刚 陈随清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师生座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开展课程调研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篇3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树立全新观念: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标准。认识传统学科型与现代职业型教育的差异,无疑是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

二、树立实验教学中师生的新观念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落实于药学实验教学中,就有很实在的创新性、建设性的任务,我们认为,从教师做起.师生先行树立新观念十分重要。在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方面,必须要树立实验重要性的观念,实现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的转变。

1.树立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观念

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格局,单列实验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避免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可有可无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增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求知欲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训练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科学、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和“主角”。在许多场合非但教学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安排、方法的设计都出自教师,一切活动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配角”,被动地服从、配合教师,完全没有主动权。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创新型实验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不是学生单向的认识过程和一种简单的知识接受活动,更不是由教师设定好步骤、模式和结果,学生循规蹈矩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刨新能力。

3.树立实验教学重能力培养的观念

以往的教学是一种“教教材”的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目标的达成。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过去的这种模式,努力形成“用教材教”的模式。教师应把教材完全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一个目的。通过对这种工具的运用.为学生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学习的内在规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职业教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就会由“学会”转移到“会学”上来,从而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崭新的平台,学生可以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做新观念的指导下,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新模式

1.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

对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将药学专业各学科通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密切地联系起来,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以优化课程,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指导,将化学实验内容重组,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技能培养。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各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自主性、研究性实验。我们的做法是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化学实训基础知识、称量技术、溶液配制技术、混合物分离技术、物质含量测定技术;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学生参与设计的实验。基本原则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药品(化合物1合成为主体贯穿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乙酸乙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的合成,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和“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等。效果是加强基础与专业实验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和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规范的、系统的训练.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无定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可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其一.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解,之后学生照本宣科地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积极配合,气氛活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体现出转变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其二,增加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药物合成实验的过程先由学生学生自主设计,经老师检验认定是合理的方案后,学生再开始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三,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开放实验室,可为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给实验没做好的学生一个补正的机会,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通过开放实验室切实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

四、创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两项决定,忽略了对过程和能力的重视.显然是不完善的。实验考核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评价。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态度、方法、科学性、准确度等,具体的由预习报告(5%)、操作(20%)、数据处理(10%)、实验规范程度(5%)、实验报告(1O%)。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各25%)构成。这种实验成绩评定突出了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上述在耨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手法的更瓿和评价体系的创建,已经在笔者所从事的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得到实行。总体看来,本实验改革已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化学实验技能的单独开设;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的创新,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努力,有了新的目标考核或衡量。

【参考文献】

篇4

1.1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良好的心里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习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程序,努力做到讲课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满激情,同时注意遵循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感到中药化学并不枯燥,并能主动的去学习钻研。

1.2知识的拓展和更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适时介绍中药化学和医学相关的新内容,介绍学科的科研情况和取得成果,使学生把中药化学和医学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既掌握和巩固了中药化学的知识,有了解了较高层次知识和针对性更强的理论知识。

1.3实验的重要性中药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的一门课程,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对研究中药化学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模糊,通过实验课可以证实理论所讲的内容,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们还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科学地加以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十分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实验室仪器更新管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等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步摆脱落后僵化的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实验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发展是兴趣被激发和强化的延续,我们教研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中药化学中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讲授内容多课时数少的矛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一张幻灯片尽量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即每张幻灯片的内容要精简。适宜地引入动画、声音等元素,例如:在解释苷类化合物的酸水解过程时,H+的进攻、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苷键的断裂以及糖的形成可通过动画一步步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采用图片、摄影、影像等方式展现各种实验装置,同时简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提取分离的流程,调动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2.2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图书室,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多看些参考文献,提高与普及、科学性与趣味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知识介绍,查阅资料、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讨论研究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被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浓厚,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5

(1)触摸屏:可显示包装信息;

(2)双重滚筒式旋转药柜;

(3)摆药药盒(DTA),用于非机储药品及非完整药片加药;

(4)封装设备:内有包装纸、传送带、自动封口机、墨盒,打印设备。

1.2主要功能通过HIS系统传送医嘱信息,将其传输到摆药机系统;摆药机控制系统接收HIS系统的处方信息,并将处方信息通过中间表转化为摆药机可以识别的语言,摆药机进行工作,将一次药量的药片或胶囊自动包入同一药袋,包封、打印,药袋上印有患者基本信息,如:科室、姓名、ID号、床号、药品名称、用药时间及日期、药品规格、数量、服用方法等。

2新老摆药模式的不同点

2.1提高效率传统的敞开式手工摆药,我院中心摆药房每天为全院30多个科室1100多名住院患者的口服用药服务。单剂量摆药需要6名人员,平均每人5个病区。使用摆药机后,只需2名摆药药师与2名核对药师共同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手工摆药时间平均每个科室30~60min。现在摆药机可摆60包药/min,去除DTA加药因素,平均每个科室仅需5~10min,摆药时间大大减少。原来手工摆药,药品准备工作有各人拆包装,现在变为集中备药。备完药集中向摆药机加药,加完药,由摆药机密闭摆药,药师只对摆药机进行操作、监控、核对摆药机所摆药品。

2.2提高准确度原来手工摆药,因患者用量及用药品种繁杂,难免出错。手工摆完药后再由另一个人对第一个人的药盘进行核对,护士来取药时再进行核对,来回经过3次对药。使用摆药机后,根据定制药盒的名称核对加药后,一般很少出现错误。因为摆药机的药盒是按照药品规格和形状专门定制的,加药发生错误及DTA加药位置发生错误时,摆药机在分包装过程中会拒绝加药。这就要求药师在加药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机器摆完药药师必须再次核对,无误后送到临床,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2.3减少污染传统敞开式手工摆药核对药品时,会对药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科室来领药时再次核对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药品是非封闭包装,领回病区途中,分给患者摆放也会造成污染。在防潮、密闭、防污染等方面亦有不足。使用摆药机后,摆药机封闭摆药,根据医嘱时间段分袋包药,且同一时间段所有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药袋也为封闭药袋,大大减少了药品污染机会,增加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2.4节约人员原来手工摆药,每个病区有两个摆药盘,每天由工友送到摆药房。摆完药后由护士来对药、领药。使用摆药机后,不需要工友送药盘,也不需要护士来核对药品、领药,全部由药师核对完成后送到病区,再由护士分到患者手中。大大节约了人员时间,能让工友、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2.5节约空间传统敞开式手工摆药,需要5张桌子,几十个拆零的摆药瓶,几十个摆药盘子,一次性药杯,一次进货十箱,占据一定空间。现在大大节约了空间,使药房环境越来越整洁有序。

2.6摆药机的不足之处

(1)摆药机价格昂贵,加大了医院成本支出。

(2)药袋成本,每次开机摆药时前面有5~6个空袋子,最后面有3个包装袋浪费。根据药片的量,来调大药品包装的尺寸,增加了包装袋的用量,增加了消耗。

(3)不定期出现故障,增加维护成本。

(4)由于储备药需要拆包装,增加了摆药前的工作量。

(5)偶尔出故障出现串包现象。

(6)增加辅料成本,碳带、塑料包装袋、热敏纸等。

3药学服务方面的作用

3.1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往患者从护士手中拿的药是若干种药片的药杯,不清楚服用的是什么药,甚至不知道服用方法,容易出现漏服、错服等现象。现在每个患者的药袋上都有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服用时间(早、中、晚,餐前、餐时、餐后),患者对自己服用药品一目了然,保证了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依从性。

3.2将临床护士还给患者自从使用全自动摆药机后,护士不需要到药房核药、领药、对药,由摆药机摆完,药师核对后送到各病区,将护士的时间还给需要帮助的患者,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对特殊病区(老年病区、内分泌科)还要进行床边用药指导(用法用量、缓控释制剂的服用方法,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等)。

3.3协定处方改变包装以往协定处方的拆零药品是在制剂室分装的。门诊量大,需要拆零的药品用量也比较多,每周都要拆零一些药品,耗时、耗力。通过摆药机分剂量包装,大大减少了人力。且药品包装上打印清楚药品常规用法用量,也减少了发药药师贴标签所花的时间,同样也减少了分装时的药品污染机会。

篇6

实验预习是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有效手段。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向带教老师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或让学生叙述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实验预习成绩(占总成绩20%),如果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可以要求下次再做。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

作者:徐晓伟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传统中职药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唯知识”的教育模式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评价学生的尺度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程度为主,这是一种“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当代社会要把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而对于以培养医药行业生产和经营第一线人才为目标的中职药学教育来说,“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药”关乎人命,光掌握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2]。如药物化学的结构式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很难用黑板板书描述清楚,利用多媒体就能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药学教育办学方针,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药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就业观,促进中职药学教育教学与药学服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紧密结合,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学岗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3]。兴教之道在于师,中职学校又有别于普通高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校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中职药学教育师资队伍。

新形势下积极创建各种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现状,以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上将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和目的性。如将解剖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天然药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合并为基础知识模块,将有机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合并为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将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概要、病理学合并为专业知识模块,将药品市场营销学、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合并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另外,为了更充分地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重要任务[4]。药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促进。学校要遵循“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服务于技能操作课,技能操作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原则,探索并有效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合理缩短理论课教学学时,加大学生实训、实验课课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需求,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将来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职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积极引进大批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建造一大批高水平和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2—3年的“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时的“零距离就业”要求。

篇8

1.2临床中药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主要毒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药品资源浪费,以及服务临床与科研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具体医疗实践中,医师对患者的诊疗往往建立在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上,不注重现代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因此获得的临床研究试验数据较少。二是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多以个人临床经验总结、临床描述性研究等较低质量的研究报告为依据,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疗效评价标准,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三是中药及其制剂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给临床药物的遴选、应用和进一步研发带来困难。为此笔者设想,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是否可以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临床中药学实践提供符合自身规律的临床试验方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以实现临床用药有据可依,医师用药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患者的能力。

2运用循证医学的可行性

2.1循证医学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合理、规范合理、科学地运用中医药是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共同愿望。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中药大多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药的临床使用主要凭经验和主观感觉,客观、全面的依据相对缺乏。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下,临床诊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师个人的经验。而在现代的循证医学下,临床医师的工作将有质的改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临床医师从系统、可靠、无偏的研究中获取信息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二是正确评价和利用临床实践提供的证据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开展循证医学,依靠最新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在不完全依赖经验的同时,并不排除利用经验。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制定任何临床医疗决策,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依据”,同时,循证医学也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EBM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医学发展方向,它倡导改变传统的经验医学行为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依据为基础的医疗行为。循证医学对医师的诊疗技术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技能,而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医学科学进展,及时获取最佳研究成果,提高临床诊治技能,所以高素质的医生既是证据的使用者,又是证据的提供者。利用EBM建立科学、规范、可行性强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对中药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使医疗决策建立在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上,这些有助于临床医师实施正确的医疗决策,对临床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合理、规范使用中药都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中医药学中,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药学,通过建立、分析和应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医药学问题,探索其数量规律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学素质的培养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中医院校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大胆整合、更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定尝试,现以医药专业课程中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问题为例进行阐述。

药物动力学认为病人血管外单次给药后,药物进入人体,在体内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4个过程,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血药浓度c可以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c=c(t),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称为药时曲线。药时曲线对观察药效快慢、药效强弱,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其他参数有重要意义。在医药类院校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均有提及,但多为取一个侧面描述,如药时曲线的函数图象,或药物吸收量(AUC)等,数学知识与医药学应用有了一定联系,但仍旧是传统上的"取中段",不见头尾,学生只能窥一斑,不能见全貌,如何能引导学生主动找到探索、发现知识的方法,重温用数学思想解决医药问题的过程呢?我们在学期中间(讲完定积分、微分方程后)进行了一次药时曲线的讨论课。

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药时曲线、血药浓度、一级速度、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等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要做到理解这些概念,并思考如何得到药时曲线?药物在人体内的运转速度是恒定的吗?

课上讨论阶段。给出血管外给药后体内的吸收与消化过程可建立如下模型:

X0FXtKαXKe

其中:X0为给药剂量;F为吸收分数(生物利用度);Xt为t时刻吸收部位的药量;Kα为一级吸收速度常数;X为体内药量;Ke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1求血药浓度函数c(t)

要得到药时曲线,可以先求出血药浓度函数c(t),而人体服药后体内的血药浓度非恒定的。如何求服药后t时刻的血药浓度c(t)?

由药物动力学相关知识知道,服药后t时刻的体内的血药浓度:

c(t)=t时刻体内药量X×吸收率F(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V这里V为表观分布容积、F为生物利用度,V、F均为常数,那么t时刻体内药物含量X该如何求出?经学生讨论后得出下面结论。

在[t,t+Δt]时间里,体内药物含量ΔX为:

ΔX=吸收部位药量Xt×吸收速度常数-体内药量X×消除速度常数

即ΔX≈(Xt·Kα-X·Ke)Δt,引导学生用极限的思想方法,令Δt0,有dXdt=linΔt0ΔXΔt=-KαXα-KeX(1)

在[t,t+Δt]时间里,体内吸收部位残留药量为ΔXα=Xt+Δt-Xt≈XtKαΔt

用极限的思想,令Δt0,dXαdt=linΔt0ΔXαΔt=-KαXα(2)

由(2)解微分方程,分离变量得Xα=X0e-Kαt(3)

带入(1),解得:X=KαX0Kα-Ke(e-Ket-e-Kαt)(4)

得到血药浓度:

c(t)=KαFX0V(Kα-Ke)(e-Ket-e-Kαt)(5)

不妨令c(t)=A(e-Ket-e-Kαt),其中A=KαFX0V(Kα-Ke)(6)

可以看出血药浓度与给药X0、吸收速度常数Kα、消除速度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有关,且显然与剂量X0、生物利用度F成正比,与表观分布容积V成反比。

2做出药时曲线图,讨论函数形态

引导学生研究函数变化情况的有利工具是利用函数的导数。根据血药浓度函数一、二阶导数,尝试从其性态特征与药时曲线图分析,能得到哪些结论?

2.1对(6)求一阶导数,得:

c′(t)=A(-Kee-Ket+Kαe-Kαt)(7)

再令一阶导数为0,求出驻点tm=lnKαKeKα-Ke(8)

得到单调区间(0,tm)函数为增函数,(tm,+∞)函数为减函数,即服药后,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是:从0到tm血药浓度不断增高,tm以后逐渐减少。

2.2tm时刻函数有最大值cm,血药浓度达到最大,称cm为峰浓度,tm为达峰时间。

其中tm见(8)式,cm=FX0VeKetm(9)

近一步思考由(8)、(9)能得到cm、tm的哪些结论?若tm值小说明药效快;cm大说明药效强;tm值小且cm大说明药物吸收快且好;达峰时间tm与Kα、Ke有关,与剂量X0大小无关;峰浓度cm与剂量X0成正比。

2.3对(6)求二阶导数,得到拐点,其中t0=2lnKαKeKα-Ke=2tm,在t0前曲线为凸曲线,体内药物浓度在减速下降,在t0后曲线为凹曲线,体内药物浓度在加速下降,t0时刻药物浓度变化速度最小,故若需维持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有效浓度,一般应该在t0附近给药。

2.4当t∞时,c(t)0,时间轴为其渐近线,说明药物最终全部从体内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小。

2.5在[0,t]时间内的平均血药浓度c(t)=〖JF(Z〗t0c(t)dt〖JF)〗t。

2.6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记为AUC,它反映药物最终的吸收程度。如何求AUC?用积分的思想,列式有:

AUC=〖JF(Z〗+∞0c(t)dt〖JF)〗=FX0KeV(10)

3扩展思考(部分课后完成)

3.1可以进一步讨论给药剂量X0的增加会引起血药浓度多大的变化?

3.2很多时候病人需要多次用药,才能达到和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如果第二次服药,之后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如何?如何确定给药间隔时间、最小有效浓度、中毒浓度?

3.3若经过实验测出某药物服用后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何得到血药浓度函数与药时曲线?需要求出药物动力学参数Kα、Ke、tm,如何求参数Kα、Ke、tm?向学生说明对于多数血管外给药的常用剂型,一般Kα>Ke,若t充分大,c(t)=A(e-Ket-e-Kαt)中的Ae-Kαt0,则c(t)=Ae-Ket。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建立血药浓度-时间半对数曲线,可以研究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希望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研究。

用上面教学方式进行有关药时曲线与血药浓度的教学时,把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积分、微分、连续函数的平均值等内容与药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反响强烈,他们自己推导出血药浓度函数公式并讨论出各种结果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了切身体会,这也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与应用,他们觉得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竟然与他们的专业课有这么深的联系,进而激发了其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永治,等编.医药高等数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篇10

    2、题目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

    3、作者、单位和脚注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单位名称用括号注于作者下方,写至具体科室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稿件首页的脚注处用中(英)文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简介,包括学历、职称、学衔(如院士、博导、硕导或其他学术头衔)、研究方向、本研究的基金资助项目与编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将优先发表)、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

    作者姓名的排列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更动,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通讯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或本人签名。

    4、摘要

    本版采用结构式摘要(讲座与综述可不按此结构书写),摘要的内容应客观真实,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前三部分切忌掺杂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全称。

    5、关键词

    论着需标引2~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6、序号及标题层次

    文中的各种序号,全部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左起顶格书写。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有标题才有序号,标题层次按第一层1,第二层1.1,第三层1.1.1,第四层1.1.1.1的顺序逐级标明,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分隔,最后一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写法如下:

    1 (章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1.1 (条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1.1.1 (顶格,接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