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17:00: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影毕业生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一旦和用人单位约好面试时间后,一定要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2)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以从容、自然为好。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用人单位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单位请你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下后保持良好体态,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
(3)对用人单位的问题要逐一回答。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适当提问、答话。回答主试者的问题,口齿要清晰,声音要适度,答话要简练、完整。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用人单位的问话或抢问抢答,否则会给人急躁、鲁莽、不礼貌的印象。问话完毕,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用人单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会导致面试失败。对重复的问题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在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如果用人单位有两位以上主试人时,回答谁的问题,你的目光就应注视谁,并应适时地环顾其他主试人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谈话时,眼睛要适时地注意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显得漫不经心,也不要眼皮低望,显得缺乏自信,激动地与用人单位争辩某个问题也是不明智的举动,冷静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风度是有益的。有的用人单位专门提一些无理的问题试探你的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乱了分寸,面试的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2、应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3、应试者手势运用的技巧
其实,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手势帮助自己表达意愿。那么,在面试中怎样正确地运用手势呢?
(1)表示关注的手势。在与他人交谈中,一定要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关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会神地听。对方在感到自己的谈话被人关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专心地听取你的谈话,并对你产生好感。面试时尤其如此。一般表示关注的手势是:双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把双手交叉,身体前倾。
4、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开学军训刚结束,我中心便组织了中心工会干部竞选活动。大一学生踊跃参加,表现了很高的的积极性,充分的准备,强有力的辩词和对工作的热爱讴歌,让我们很欣慰地招到了强有力的部员,为中心增加了又一批新生力量,充分壮大了中心的规模。根据中心性质及学院学生得活动意向,本学期我中心主要举办得活动的活动如下:
(一)暑期社会实践材料收集活动
2010年9月5日至8日期间。根据校社会实践中心通知:8日晚6:30之前将各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队报告、社会实践积极分子预定名单、实践照片及视频收齐送达校社会实践中心办公室。得到通知后我院社会实践中心主任李云宝立即召集中心成员在学院418教室研谈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作品收集方案,经过大家共同谈讨后。我们确定具体通知方案。由外联部负责通知06、07、08级各班社会实践委员收集各班个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由实践部负责收集收集学院3个团队的社会实践总结材料,我们在9月5日中午下发到各班级及团队队长手中通知。预定9月7日晚6:30叫社会实践总结材料,9月8日由宣传部、事务部、志愿服务部成员中下午没课的同学完成对收集材料的整理与选取。通过评比得出: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人数41人,其中30人预定参加评比校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评比,10人参加评比院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评比及4人评比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交团队总结报告3份,个人总结报告35份,照片98张,视频6个。此次活在校里规定的时间里成功完成!
(二)哈市妇联帮扶中心暑期活动表彰活动
2010年9月20日 在哈尔滨妇女联合会“帮扶中心”举办的暑假调研核实孤困儿童家庭受资助情况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我中心5人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次大会上同时表彰了6月份各高校海报作品组织者,我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哈尔滨市“帮扶中心”主要以帮助哈市孤困儿童为
职责,将各方爱心人士的捐助根据受资助者家庭情况合理分配,并负责将孩子们对爱心人士的感恩礼物送达资助者手中,很好的承担起这一中间枢纽,为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呼吁更多的人献出
自己的一片爱心。“帮扶中心”将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志愿者聚集在一起,用我们集体的力量去表达这种爱的存在,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付出爱所收获的意义,我们希望“帮扶中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这一爱心团队将越来越庞大,用我们的行动去传递爱的交接,用我们真诚的表白去感化更多的人,用我们温馨的关爱去让更多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三)中心互相坦诚活动
2010年9月21日,在学院501,中心举办了“互相坦诚”中心成员培训活动。
活动中首先由中心主任李云宝总结回顾了从社会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到发展至今所取得的一些荣誉及一些先进事迹,后由中心副主任何恒祥介绍了中心规章制度及中心内部文化,接着中心副主任张志武介绍了中心成员考核制度接各部门应负有的职责,后主任李云宝对副主任的发发言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新的社会实践中心发展方案及本学期活动计划。
在大家对中心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由宣传部播放了以往活动的视频,让大家再具体的了解了社会实践中心,并提高了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
接着中心新成员逐个上台用自己最具独特的自我介绍方法让大家很深刻的记住了中心的每一个新成员,新成员同时发表了自己对社会实践中心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创意,在彼此的交流与坦诚中让大家很快的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团体。
(四)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板制作活动
2010年10月18日,中心宣传部成员在学院完成了对暑假社会实践成果展的制作,由于受到甲流的影响校暑假社会实践表彰大会延迟到明年4月份,故院社会实践表彰大会经过讨论初步决定在明年5月中旬举办。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识,我们决定以展板的形式向大家宣传社会实践。
为了能全面的展示今年社会实践的成果,中心宣传部成员首先就如何能很好的设计版面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决定以立体图片展来完成此次海报宣传。如何让照片立起来,而又让三个团队既显独立有表现出整体感,宣传部各成员就问题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并作出自己的设计式样,后在部长李聪对各位创意对比下,提出了大家公认的方案,后大家根据方案绘出草图,将各个创意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展板上。
(五)团队协作培训活动总结
2010年11月8日,中心全体成员在学院401举行了团体协作训练活动,此次活动由实践部主办取得圆满成功。
11月8日下午两点来到学院401按照以前通知每人带一把锁和钥匙,而很多人不知道活动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践部部长王法耀把大家所有钥匙和锁都收集后就宣读活动规则,大家方才明白要做什么,这也正是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大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来完成协作训练。 1
推荐与《社会实践中心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 · · · · · · ·
查看更多>>
其活动过程为:根据到场22人,我们安排出11个锁与11把钥匙,由自己选拿钥匙还是锁,然后互相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另一半,当自己找错时,将自己手中所拿的简历相互交换,这样在结束后,每个人手中简历都分配给其他人,这样彼此阅读简历就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通过此轮大家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所有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王法耀把所有人的简历收齐,并将到场的人分为四组,通过描述个人简历,让四组人判断此人是谁,通过计分制来定输赢,当把全部个人简历宣读完后,通过计分结果的出输的两组,最后以表演节目的方式成功完成此次活动。
(六)04--06级毕业生去向调研活动
根据“ 对04—06级毕业生的去向调研方案”的日程安排,我们计划完成此次调研活动。
11月12日,在中心四名成员的努力下,在高璐璐老师资料库中得到04、05级毕业生的就业信息。
11月5日,在中心成员的讨论下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及06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制作。
11月17日,由外联部负责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及汇总。
11月20日,晚八点中心所有成员分别在12b、13a寝室楼下集合,后在各部长的带领下完成了对06级同学走寝访谈调研。
11月21日,由志愿部门在网上由e-mail与校内网的形式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的调研。
11月22日,按照分工中心各成员完成了对各个毕业生就业企业信息的查询,及资料整理工作。
此次活动,后期整理资料及数据汇总与分析尚需很多时间完成,由于最近各科考试即将来临,中心讨论会决定,寒假来完成对活动的具体总结。
(七)感恩节活动总结
十一月是一个感恩的月份,这个月的26号便是感恩节,为此我们交通学院社会实践中心联合绿缘志愿者协会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向08级、09级学生开展了观看电影《五颗子弹》的活动。
活动时间是11月21号下午6点30,地点是学院401。在电影播放前20分钟,前来观看电影的学生已经就座。活动前,首先绿缘志愿者协会的代表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电影播放过程中,场上秩序良好,同学们都被剧情深深吸引,情绪因剧情的变化而变化,精彩处时时有同学的掌声和微笑。8点左右,电影结束,同学们依次退出会场。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狱警,在洪水袭来时,转移监狱罪犯,并在前行中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将罪犯感化的故事。通过电影的播放,我们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警察老马善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罪犯内心情感的变化,也让我们学会了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无论他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你的敌人。无论何时都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别人带给你的温暖。
活动举行顺利,同学们的感触也很大。我想,通过一部电影同学们在收获知识道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进步和人格上的洗礼和升华吧!
在上学期的工作生活中,中心工作虽然是繁多而琐碎的,但是我们的工作是有条不紊进行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我们会继续努力,并更好的完成学院分配的各项任务,并还会积极的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过去的一学年的活动中,虽然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但我们的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许多事情也没有做到位,有待于今后努力提高,自我检讨。
总之,在下的新的学期中,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使中心工作更上一层楼,同时与别的学院间加强沟通,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32-01
忆梦微电影工作室是大连艺术学院影视学院、传媒学院几名本科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的实体。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历时一年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规划,不仅具有理论指导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一、微电影与微电影工作室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前景
对忆梦微电影工作室的发展进行系统化研究,第一个层是对微电影与忆梦微电影工作室产天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前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微电影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属于影视艺术范畴。它是在已经兴起并盛行的婚礼记录片的基础上,进一 扩展延伸而形成的。新颖性、时尚性、普及性、先进性、独特性、小巧性、灵活性等,是它的艺术特点与优长。
微电影是在改革开放、思想自由、“以人为本”的大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作为一种自由的思想交流方式,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它的铁杆粉丝。校园微电影,已经引领大学生沟通与志趣的新潮流,正在推动着校园优秀文化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它的低成本、高技术、短生产周期,也使电影从“旧时王射堂前燕”的高高在上,“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到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时代,真正形成了“全民皆导,全民皆星”的发展态势。可见其发展前景之广阔和美好。
忆梦微电影工作室,正是瞄准微电影的广阔发展前景和它接地气的本体特征而成立的一个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体。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前景,都是与微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前景同步一体的,也是广阔可观的。
二、工作者已取得的经营业绩
对忆梦微电影工作室的发展进行系统化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工作室已取得的经营业绩。经过一年的实际市场运作,忆梦微电影工作者已经取得令人可喜的经营业绩:
其一,确立并不断丰富了经营项目。其中包括一般经营项目16种,即:企业宣传片、亲亲宝贝录、儿童童年录、结婚纪念录、老人回忆录、姐妹录、惊喜录、求婚录、节假日旅游录、主题系列MV录、各式活动晚会典礼录、金婚钻石婚回忆录。还有特色经营项目:演员梦想录,系专门为梦想当演员的顾客所特制的。
其二,取得了经营成果。自工作室成立至今,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已经完成作品及模板33部、平面效果图149幅。其中毕业生话剧演出视频制作1部,大学生小品汇报视频制作2部,企业宣传片视频制作3部,LOGO视频制作6部,栏目包装视频制作3部,个人生活实践记录6部,特效小作品视频制作10部,影视学院禁烟海报20幅,影视学院新校区教室标准1幅,后期制作素材模板集数4个。
其三,形成并确立了经营宗旨:独特视角、完美体验、超强制作、诚挚服务。
三、工作室未来发展规划
对忆梦微电影工作室的发展进行系统化研究的第三个层面,是对工作室未来发展的规划,这是一个“硬系统”,也是本文研究论述的重点。具体而言,对忆梦微电影工作室未来发展的规划,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坚持经营宗旨,扩大服务范围。继续坚持工作室的经营宗旨,不断开辟新的经营产品,扩大服务范围。并做到服务项目与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以创新为创业的生命。
(二)加强科学管理,实行团队合作。忆梦微电影工作室既是一个“工作室”,又是一个“合作室”。工作室由5人组成,各有专业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共同协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并注重细节管理,即“在实际管理中,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成员都要围绕自己的目标,系统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免细节上出现漏洞,从而影响目标的达成。”明确“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三)加大资金融入,确保今后发展。工作室采取家庭出资、亲友投资、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合作融资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努力解决资金支持问题,为工作室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四)加强硬件建设,购置设施设备。工作室要加强硬件建设,购置先进的专业摄像、摄影、灯光、后期制作等设施设备,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进行顾客消费心理需求及客源的调查,增强与顾客的互动,扩大工作室知名度。推出免费体验卡、亲+亲优惠套餐、会员卡消费等具体举措。与时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做到产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明确地认知:“任何挑战归根结底是如何使顾客满意的挑战;任何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客源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成慧.现代服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基于创新与质量的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电影发展策略.
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办学机构,更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式的思路打开,将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多元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十分激烈的就业形式和当今电影业瞬息万变的产业环境。电影表演教育,不应仅着眼于传统意义上表演技艺方面的训练,而应以电影、戏剧表演教育为核心,辐射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一方面,就适应电影制作规律本身而言,大电影表演教育是指电影表演教育教学应不只停留在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而着眼于更宽泛的电影教育本体,来重新理解和认识和电影表演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训练。
如试镜的技巧、如何向导演和剧组推销自己,如何试镜,如何适应摄制组生活,如何与不同的制作部门百奸如合作,尤其是在与不同导演的合作中,如何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电影表演训练也应紧随电影科技的发展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适应数字技术和高科技影片的摄制要求。再者,由于表演教育教学较强的专业性,使其与产业、与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等诸多问题在跨学科的研究方面严重不足。因而,加强跨学科研究,关注电影表演的评论和批评,促进表演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1992年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10年首聚的时候,他们畅叙了同学情谊,也重温了上学期间常吃的胡萝卜炒黄豆。那次聚会的一句口号是:“别拿拍电影吓唬人!”国产电影正当繁荣,他们正年轻正当红也正自信。又10几年后的2005年,逢电影100年,他们中的张艺谋和陈凯歌走过了成熟和成功的半百年华,以《千里走单骑》和《无极》不期而遇。
张艺谋谈他所以选择第一部导演作品《红高梁》时写道:“我喜欢他(莫言)书中表现的那种生命的骚动不安、热烈、狂放、自由放纵。”(《当代电影》1988年2期)。因为没有钱,当年他只种子100亩张扬生命环境的高梁,而没有如愿种下1000亩到10000亩。到资金十分充裕的时候,张艺谋完成了国产大片《英雄》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过在乌克兰种向日葵的计划,因为技术原因落空。但这两部影片都收获了热烈轰动的票房和众说纷纭。到《千里走单骑》,张艺谋在导演的话中表示:“高仓健先生和我有一个很恳切的期望,希望这是一个真诚的故事,是一个很朴素、讲感情的一个故事。”
陈凯歌谈到“超级巨片”《无极》形容“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宣传词中说影片中的人物“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上演了一出惊天动地的史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回忆几年前他早于张艺谋《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另一部大片《荆轲刺秦王》。在第一部作品《黄土地》的追求上,陈凯歌曾总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片风格的形象概括就叫作:‘黄河远望。’”近看《无极》票房,应该有不错的期待。陈红在《一望无极》一书中写道:“凯歌早把话落下,就是‘东风吹、战鼓擂,这世界究竟谁怕谁?’谁PK谁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明白自己是什么?”
张艺谋曾对记者说过:“我觉得叙述这一关是一辈子要过的,决不是在一部影片里就能完成的。”(《一代巨星》)张艺谋在《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过对男女感情的极端描写,在《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里有过对“一根筋”的追寻,也在《幸福时光》里期许小人物间的温情。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风月》里探视过男人间的另类情感,在《孩子王》《边走边唱》里拷问过“空灵”和独行,《和你在一起》则有对现实人生的关切。无论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观众期待的除了怎样叙述,也期待叙述了什么。从文艺片到商业片,“单骑”和“无极”不仅是张艺谋陈凯歌年过半百之作,也是国产电影的抗鼎之作,他们的背后有每年超过200部的国产电影作品、100年的电影和电影人以及若干亿的观众,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期待和褒贬。
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常常是两个条线的工作,如何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使之事半功倍,是职业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我校创新性地采用了通过拍摄微电影《懂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软技能培养,改善传统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借此来提升德育内涵。
一、微电影的拍摄目的
学校通过拍摄微电影《懂我》达到以下目标:①通过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教育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包容理解他人。②以微电影拍摄为载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③通过这种创新型德育教育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传递创新型德育教育理念,提升德育教育内涵。
二、微电影拍摄的成果
经过7个月的拍摄与制作,我的团队收获颇多,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具体如下:
1.完成了一部微电影
微电影《懂我》中刻画了两位典型中职生,分别象征着“专业选错了,想学却不可学的学生”和“悟性很高,却有一身坏习惯无人能治的学生”。剧情讲述了两位学生在中职学习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在班主任王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成长并获得了属于自己成功的故事。
剧中两位中职生的发展经历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包容与理解”的理念,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维。
2.培养了一支具备创新德育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
多名教师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当中,提升了教师创新德育教育的理念,不再是对学生简单的说教,而是将一些理念贯穿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和项目当中,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在任务中亲身感受,在项目中进行领悟。
3.形成了以“创新型项目” +“任务驱动” 的德育教育教育机制
本专业在实施了“通过拍摄微电影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后,推广到了其他专业,共同进行创新型德育教育的工作,还将举办定期的评比,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德育教育的成果。
除此之外,还可选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型项目,如组织一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等,形成了“创新型项目结合任务驱动” 的德育教育教育机制。
三、微电影拍摄的成效
拍摄微电影前后,参与拍摄学生和老师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缺勤与迟到人次明显降低
表1 缺勤与迟到人数拍摄前后对比图(参与拍摄的学生) 表2.工作签订对照图
学生毕业生工作签订率100%。
2.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素质的提升很难量化,但明显感受到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变化,他们比之前更自信,更懂得和别人沟通,更友善,思维方式也更加的合理。如在毕业招聘即应聘时,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学生在面试失败后还能向企业人员表示感谢,而未参与拍摄的学生基本无此做法。
3.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性
微电影是高效理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其最终目标是通过高效的拍摄教学研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思考和教学创新性,进而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微电影的运用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中职生和教师在不断探讨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再创新的过程。
4.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思考
中职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思想波动比较大,传统培训体系下的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强,但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都只是在灌输知识,而对学生的反馈程度则置之不顾。通过微电影的制作和分享,中职老师真正做到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利于学校师生的互学互助
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教师大多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事无大小,一概灌输,失去了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起来一知半解。通过微电影的制作,教师在创建课题、互动交流、提交方案、探讨研究、达成共识和制作课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供了对小课堂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法,而教师提供了专业的课堂知识和清晰的教学脉络,真正做到了各展所长,互助互利,共同提高。
四、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示范引领作用
拍摄微电影只是一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才是根本,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参与其中,感受活动中的教育,是德育的精髓,微电影正是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拍摄微电影是借用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创新型项目+任务驱动法”,将德育与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既掌握专业教学中的方法,又能感受德育的熏陶。虽然设计活动、开展活动对学生、教师都有一定的难度,表演不是教师擅长的工作,但为了学生,教师要勇于改变自己,掌握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给予学生不同于以往的思路,使学生从中获得收益。
五、总结和思考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课题,已经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师业务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微电影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广大中职老师一定要认真掌握这门新型德育教学模式,努力做好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工作。
微电影在学校大会上进行了展播,并在各班进行了巡回展播,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有许多的细节没有把握住,留下了一些遗憾。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项目管理还欠缺一些经验,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脚本设计时仍有牵强,不太自然;制作的技术水平不如人意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践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龄前教育,这一方法在教育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而“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约翰•杜威(1859-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ProgressiveEducation)之父”,又被誉为“美国十大伟人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他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杜威一生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主义》《学校与儿童》《民本主义与教育》《实验逻辑》《创造的智慧》等,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学习者的活力和阻碍其创造才能的发展。而正确的方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基于杜威的教学思想,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并由此改造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新体系。杜威的思想不但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1919年5月1日,约翰•杜威到上海,在中国住了两年零两月。他到中国后第二年,就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及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科教育学教授。从20年代起,杜威的教育思想就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全面和深远影响。
二、影视创作实践教学与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对于电影创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北京电影学院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而实践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体现首先在于课程的设置。50年代建院初期,针对新构架起的电影摄影艺术课,吴印咸曾建议把该课涵盖的全部内容分解成几个单元,根据教师的所长分单元研究备课,并强调“理论讲授不宜太多,适可而止,要多一些安排作业,在作业实习中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掌握”,“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能在指导实习中得到加强”①。在理论和实习的比例安排上:《摄影技巧》,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3;《电影画面的光线处理》,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新闻纪录、科教片摄影创作》,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故事影片的摄影创作》,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特技摄影与特殊摄影》,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这一方案在及后来的时期被迫中断,改革开放之后,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又被迅速地恢复了起来。北京电影学院在2007年参加高校教学评估时,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提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并在2009年莫斯科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学院成立90周年国际电影教育论坛上,提交了题目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论文。今天,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设置中,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包含实习的。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以电影摄影专业为例,在其所包涵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以上课程的设置,正体现了60多年来的教学中,北京电影学院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电影教学思想,即“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而这种教学思想在具体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技术基础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电影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与北京电影学院一样,约翰•杜威的实践教学理论对美国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影制作专业的学习中,“实践是学生学习理论的最好方式”,对于这一点,我所采访的纽大和南加大的几位教授都一致认同。AngeloPaci?ci教授在采访中强调过南加大电影教育的一个概念“onthe?oor”,即:电影“在拍摄中”,意指通过拍摄实践来推动理论的教学,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不以空洞的理论迷惑学生。在南加大和纽大这样的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中,能通过实践理解的知识,教师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述上。许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往往整个学期都是在摄影棚或者后期机房中完成的。因此学生对于电影各方面的认识也更多基于实践中获得。在所有课程中,代表美国综合大学通才教育基本思想的核心制作课是完全以实践推动理论的方式来进行的。在一年级的《单幅与连续画面》课程中,学生要使用图片蒙太奇学习基本的叙事和拍摄技巧。课程强调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和规则,介绍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的功能,照明的基本知识,叙事结构以及构图。序列影像通过FinalCutPro在苹果工作站上完成。每周课上学生要交流制作信息,展示作品,教师负责作业讲评以及数字编辑的讲解。学生要分为4人一组共用学校提供的数字单反相机。测光表、基本灯具和录音设备也由学校指定提供。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序列画面叙述的故事,并帮助同组成员。
在二年级的《电影视听基础课》中,学生要分成4人一组,每人拍摄5部非同期声的黑白反转片短片。头3部为默片;第4部可以使用动效或叙事音乐;第5部允许使用多轨声音。学生应按技术指导逐步完成逐项练习,但也鼓励其表达个人的创意。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影片的剧作和导演,还要在别人的作业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学生要学会保持自己的表达方式时又能与他人合作。作业要在课上放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三年级的《中级核心制作课:叙事制作工作坊》是一门完全实践性的课程。在这门课中学生被分为4人一组,通过实习和班级讨论来接触和了解多方面的制作技术。每组学生要完成4部彩色同期短片,以探索和学习工艺、创作和制作方面的知识。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学生都要轮职做导演、制片、录音、灯光和摄助。四年级的《核心制作课:制作工作坊I和II》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参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必须完成中级制作工作坊的学习。希望在这一实践课程中担任导演的学生必须在中级工作坊中担任过导演,完成最终剪接和混录,并经过相关导师的确认。除此之外,其还应该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以正规剧本格式打印的剧本,以提供给全班进行讨论。影片类型不限。经选定的方案会获得拍摄许可。学校建议希望在拍摄中担任具体职员(制片人、摄影师、剪接、录音等)的学生应与各自的导演形成组合后参加这门课程。对于最终完成片,限制长度为20分钟。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在电影摄影专业要学习的40门课程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的40%,占学分比重49.6%。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例如在《摄影机II》中,理论讲授只有6周,而拍摄实习长达9周。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如果我们将北京电影学院和纽大的电影制作的相关课程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包含实习。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在电影摄影专业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
纽大电影摄影专业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40项的40%,占学分比重49.6%。由此看来,纽大有实习的课程项目百分比略多于北京电影学院,而这些课程所占的学分比又低于电影学院。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而电影学院的方式更倾向于一次性完成理论讲授后,再进行实践。学生如果犯了错误,教师会在作业讲评中指出,但往往没有机会在课程中修正错误。在作业的形式方面,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而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独立或参与完成的完整短片也就在5~6部左右,而其它大量的都是作为专业训练的片断练习。电影创作的教学就是实践的教学,在这一点上,电影学院和南加大及纽大的认识是非常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上,美国的大学比我们更注重实践。正如飞行员的培养是以飞行小时计算而不是听课量,绘画、音乐、表演和摄影这一类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基于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在电影技术迅速数字化,实习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进一步贯彻电影学院实践教学的思路,提高实践比例,精炼理论讲授,让学生在技术控制、语言把握、合作能力和工作熟练程度上都有大幅提升,让电影学院的专业教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影视实践教学与教师队伍
除课程设置之外,实践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也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组织、指导和评判来完成的。如果只有实践的理念而没有实践的指导者,这一理念就会变为空谈。“教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只有较少的实践经验能不能搞实践教学,我们说也能。但是这种从理论介入实践的教学靠的是一种推论和间接经验,这对于电影摄影这样的专业教员是难以实施的,而绝大多数一线专家没有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即便他在实践中多么叱咤风云,没有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也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现有的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教员去大量参与实践创作……”②“艺术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师资首先要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要有耐心与爱心,手把身教,教艺育人。所以,在师傅带徒弟时期和国外院校的影视教育教师,多是45岁以上的,从创作、制作第一线上下来的专业人员。”③
在北京电影学院,为了保证教学不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让制作前沿最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进入到教学当中,学院多年以来都一直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以摄影系为例,在职的教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电影、电视、广告的从业者。为了让教学和创作不发生冲突,摄影系在课程安排上将教师的工作集中到一年中的一个时段,使教师可以在这一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又可以在剩下的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从而使教学和创作成为了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干扰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总能够将自己最新完成的作品、总结的经验,对最新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当学生的创作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总是能引导其用最实用、最贴近实际创作的思路和方式来解决。北京电影学院实践教学方法的贯彻,使其与其它高等院校的影视创作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学院的毕业生在创作能力上具备比较成熟的掌控能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数年内就能进入影视、广告和MV的创作一线,成为创作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在中国的电影高等教育中,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大学的影视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师的构成上,南加大电影艺术系和纽大帝旭艺术学校与北京电影学院的情况很相似。南加大和纽大把他们所具有的大量有创作经验的教师看做其高质量电影教育的标准,也是这两所学校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电影学院所代表的美国电影专业第一梯队区别于美国众多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院校的重要标志。“像电影学院一样,我们的教师大都是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密度相对较小,或者是有一些外延的工作。
他们并非学者,除了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之外。我们聘请了很多电影专业人员来任职,如管理剪辑试验室,跟学生一起实习,还有所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们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然而我们对于教员的要求是,无论他们教授什么科目,一定要尽职尽责,完满、优秀地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因此,所有(身为学校教员的)摄影师、导演等都要去身体力行的拍电影。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们需要著书论作,需要去做研究。我们不希望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举例来说,剧作部主任杰克•埃普斯(JackEpps),他编剧的电影有《壮志凌云》(TopGun)、《狄克翠西》(DickTracy)、《法网神鹰》(legalEngels)等。他的作品远不止我们目前看到的,他从未间断过写作。我们的剧作部副主任去年也有两部影片(编剧)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他们所做的只是取之于斯,用之于斯。他们也需要谋生,(当他们去拍电影时)我们会让他们找一个代课老师,直到他们回来为止。我们从未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学术文凭,除了批评研究的教师之外,我们也要求他们去从事一些批评工作。”④在我所采访的南加大和纽大的七位教师中,除了JohnTintori是全职的行政管理者兼教师外,其他的六位都是教学和创作兼顾的专业人士。其中SandiSissel是美国最著名的女性摄影师,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的会员,拍摄过许多故事片,具有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ChristopherChomyn是好莱坞著名的青年摄影师,他与导演格温•温内(GwenWynne)拍摄电影《早期的美国》(AmericanPrimitive)时,由于对于超16拍摄宽银幕画幅以及在数字中间片方面出色的实践,被2008年4月的InCamera杂志采访和推广。
对于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而言,具备创作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在教学中意义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个有实践能力的电影工作者在教学中所能获得的报酬远远低于他们在创作时的收入。因此只有那些足够优秀的影视院校,能给予工作者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与创作者能力相当的院校,才能将那些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吸引到学校来,成为教师的一部分。在这一问题上,北京电影学院、南加大和纽大的教学组织者的看法是一样的,而教员的构成情况是也一样的。
四、影视实践教学与硬件环境
张会军:是。我们是以课程教学训练、作业、实习的形式出现,但完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持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多课程,需要学生进行讨论,需要自己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几个人搭一个班子,处理和解决一个问题。这种合作十分重要,不仅体现个人在群体中的关系,也体现一个独立的你与其他人怎么样合作。这对我们在拍摄学生作业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我在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
1)一是培养学生对电影的热爱,不是停留在嘴上的那种热爱,而是要把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
2)全面掌握电影的技术和基本知识和理论,学会电影制作的基本技巧,成为未来电影制作的专业人士。
3)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学会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信誉,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具有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
4)具有和具备竞争的意识,知道在社会上怎样生存,在面临更大的社会竞争环境下,有适应和生存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一贯的教学方法,这个传统一定要坚持下去。
甘露:你们78班“第五代”上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张会军: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以上课为主。但那时的学生是虔诚且平和的,听课、看书、讨论都很认真,也知道珍惜时间。那个时候没有诱惑和干扰,那个时候的课程安排与今天的课程结构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内容和观念上的差异。就实习和操作而言,也就是摄影系拍过大量的16MM的黑白负片和反转片,拍摄过35MM的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导演系也就是进行过一些话剧的片段和一些话剧排演的实践,并没有机会拍摄更多的胶片。和现在的学生样,在毕业时唯一有机会拍摄35MM短片。当然,那是历史的问题。当初我们这些人大部分在社会闯荡过,有的在电影厂实践过,再由于当时的社会,使得我们毕业生就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学习和成长起来了。其实今天的学生学习条件比我们当时的条件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甘露:不在于有没有拍摄经验,还是完全在于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用心和努力。
张会军:对,完全是这样的。能不能学出来,全在于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甘露:我听说,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听课特别重要,也有的学生认为听课并不重要,有的学生比较关注去看各种各样的影片,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会军:在今天网络、咨讯、影像发达的环境下,在学院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听课、看书、讨论、笔记仍然是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实际上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旷课或者来教室之后不好好听,结果怎么样?我们如果失去了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就不会有学习的成果和收获。当然,看各种各样的影片非常重要,但这是建立在充分上课、看书、讨论、笔记的基础上的辅助和验证学习,任何先进的学习环境,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讨论,我们享受的是这个相互感受的过程,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关系,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驾驭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
甘露:你们“78班”上学的时候据说看电影十分多?
张会军:我们当时上课的形式与今天基本一样,上课、看片、实习、拍摄。不过当时看的电影确实比较多,学院有一个关于“78班”上学的时候观摩影片的片目统计,这是我们学院一份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更是学生们今天学习的借鉴资料。但是,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习、拍摄更为重要。
甘露:学生可以有这方面的实践,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更加准确。那学院要求这些学生参加影片的创作实践吗?主要是增加专业方面的学习吗?
张会军:是,一个是增加经验,一个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人际关系,锻炼他们的吃苦精神和适应能力。
甘露:学生的表现怎么样呢?
张会军:还是不错的,至少大多数挺能吃苦。其实,现在的学生肯于用功,肯于钻研,但主要缺乏及时总结的意识,缺乏创作的经验,经验的东西在学校和课堂是教不会的。艺术和经验的东西是要靠做、靠悟、靠想、靠练。
甘露:对于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学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张会军:学院在整体上极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凡是在学院学习过的学生都感受到学院教学实践系统的作用,我们鼓励和支持各个系把参加社会实践与参加科研、参加艺术创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脱节开来。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生活的体验,学院在培养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特色具体做法:
在本科一年级中,结合对新生进行学军和国防教育的时机,培养学生个人服从团体、集体荣誉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军的过程中锻炼意志、锻炼体力、锻炼思想。
在本科二年级中,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到比较艰苦的地方进行锻炼,培养吃苦的精神: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体验生存、艰苦、劳动、苦难、自立、奋斗的毅力,增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从1995年开始进行播音主持本科教育至今的十几年以来,凭借在各类大型专业比赛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和良好的就业情况,为学校和播音主持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生取得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不少人问到,“学院播音主持系为什么能培养出这样一大批优秀的主持人?”答案是:这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更和培养主持人的课程――主持人学密不可分。
十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学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竞争与困惑不断进行着思考。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日趋升温,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众多教学机构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如何教学的问题现实地摆在了面前:播音主持专业在培养主持人时,是否仅需要教授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仅充当“师傅”的角色就可以?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艺术教育,适合时代、社会和当代的学生?
一、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主持人学课程概述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很多如今已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等传媒一线工作,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如李佳明(中央电视台)、施丹(中央电视台)、杨乐乐(湖南卫视)、谢娜(湖南卫视)、宁远(四川卫视)等。在这些成功的个例背后,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
1995年,全国拥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如何培养主持人还停留在各执一词的探讨阶段。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在开办播音主持专业后,一方面研究、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开始思考自身的培养特色所在。未来的广播电视领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传媒人才?带着这样的思考,主持人学课程诞生了,这门课程是面向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专门训练和培养主持人的课程。课程类型既是学术中心课程,也是经验课程。
二、主持人学课程面对竞争与困惑的新选择
十几年前,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全国只有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一所,如今,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众多院校纷纷开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尤其是近五六年,办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院校迅速增多,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统计,目前有150多所院校办起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专业方向,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部分,也就是说,目前招生规模比十年前扩大了几十倍,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①
在这样一个逐渐庞大的群体中,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开始思考,主持人学这门课程应怎样教学才能面对同行竞争和学生的就业压力?
主持人学课程内容既包括专业理论,也包括实践训练。在课程设立初期,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比例为5∶5,而今日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竞争激烈,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准直播能力”,才不至于被激烈的人才竞争所淘汰。基于这样的就业背景,主持人学课程将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3∶7,这样,加大学生实践课的比例,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经过技能体验后获得媒体工作需要的实战能力和心态。
调整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比例是课程改革的宏观指引方向,改革的真正实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高明的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围绕课程内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艺术院校的教师大多接受过本学科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如何能够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却是难题,而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媒体的一线工作也实为不易。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的创建
(一)创建背景
教师在课堂上既是传播者,也是组织者,想要优化教学效果,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尽管目前有众多考生报考播音与主持专业,但大多数学生还只是凭一腔热情报考了这个专业,对主持人的行业发展和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知之甚少,有的在文化素养方面也令人担忧:学生进校时的文化课成绩普遍不高,他们有的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对经济、健康、法律、体育等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欠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这一层面上,缺乏主动学习和随机学习的习惯。这需要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几个方面交互作用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教学方法,并以教育学中的三种基本方法――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②为理论依据,融入播音主持专业课的实践特色,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技能体验、自我修正。
(二)教育学中三种基本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③
1.提示型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讲解提示活动来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④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并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⑤
3.自主型教学方法
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地提供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⑥
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任何一个学习者而言,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的传媒设备为学生创建实践型课堂情境。在实践型课堂情境中,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循环实践等方法,不断对学生提出主持人技能体验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完成独立思考、主动作业、自我修正的自主学习行为。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情感演绎口述法
情感演绎口述法是指当教师面对表现欲望极强的艺术类学生时,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应为学生做出表率,加强表达的热度,做到精神饱满、播讲欲望强、绘声绘色,将理论讲解事件化、故事化。加强口述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
(二)优秀作品展示法
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的教学方法。
主持人训练是“口耳之学”,优秀作品展示法是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践练习应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为学生播放优秀作品进行观摩,使学生对节目创作产生直观印象。
(三)亲身示范法
亲身示范法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时时刻刻伴随着模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伯特・杜拉就提出了“模仿学习说”。教师在讲解练习要求时,单纯的语言表述往往不如行为示范加上语言描述来得直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边说边做,能对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循环实践法
循环实践法是课堂评价作用于实践训练的教学方法,具体是:节目展示(录制)回看节目展示片段学生自查师生对话以确定不足进行修正展示。
循环实践法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对话,即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使学生明确自查结论是否正确,同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
(五)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由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的教学方法。
主持人工作离不开思维与表达,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大胆地谈出对社会各类热点问题的看法,养成自信、从容,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表达习惯,对于培养主持人的主动表达意识能起到积极作用。
(六)主动作业法
主动作业法是指教师针对不同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个人、搭档、小组的形式完成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作业(包括策划、包装、播出、制作)。鼓励学生在“准工作情境”中去完成自备节目现场主持、即兴节目主持、即兴双人配合主持、外景主持、现场报道等。
美国教育家杜威毕 生倡导并实施“主动作业”对学生进行训练。所谓“作业”,就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生活方式。⑦现阶段的主持人工作已体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一档节目创建、策划、实施播出的过程中,主持人的工作职责包括:参与选题、现场采访、编写稿件、组织串联、主持播出、调查研究等。⑧面对媒体对主持人个人能力的要求和高标准,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完成教师作业的过程中,会进行主动思考、积极的活动,在录音室、录播间等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生能够进行真实而具体的主持人技能体验,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经验。
结语
播音主持实践教学虽然带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但也需要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时代在发展,“师傅带徒弟”的口口相传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主持人培养的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关联,与教学风格、学生的兴趣和社会需求相关联。
主持人学课程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效果,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的历届在校生、毕业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艺术专业比赛达745次,其中有1580人次获奖,占系历届毕业生总人数的63%,2000级毕业生郑毅获得2006年央视综艺主持人选拔赛第四名,2002级学生朱海锐获得2004年成都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冠军,2003级学生崔征获得2005年重庆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冠军,2005级学生郭嘉宁获得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中华之声”主持人大赛一等奖等。
实践证明,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体验型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体,通过训练反思修正再训练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经验、课堂情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借助现代化的录播设备,把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了完整的主持人领域知识体系。
注释:
①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6.
②③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46-272.
④⑤⑥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2, 215, 224.
我也知道,现在的这些电影人对待自己的创作,没有一个人是在敷衍,都是在全身心地工作,都是非常认真,投入的;作为经历事件的人的本身,往往受到各种各样影响,就象我们开始的时候都会事事坚定,但是,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是别人说什么了,我们就会动摇,就会怀疑自己的动机有什么问题。在学院学习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当中就有这样的学生,学成后在电影界做得非常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每年毕业的学生当中,做出来的是因为执著,做不出来的是因为动摇,这和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没有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十八九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考生报考电影学院,有些学生刚进入学院几天就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抓住机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未来;也有的人在学校4年,一直漫无目的,还没有搞明白电影是怎么回事就走掉了。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问是教不出来的,学生也是教不出来的,学生是自己可以学习出来的。我们提供的是…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和硬件条件相对完备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教学时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想法的年轻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每一个学生就有6个家长(父母,爷爷,奶奶,老爷、姥姥)在左右和影响这个学生,这种影响比学院的教育影响要大得多。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现实,那么,电影的制作呢?由于电影是商品和产品,就更为复杂。一部电影出来以后,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和群体都想按照自己的设想利用电影,在各种各样的媒体的报道过程中同样难免会掺杂着八卦的东西。读者怎样看和想,我们不知道,但是,这样写,作为导演、演员,制作人员,谁看到也不会高兴。就像田壮壮导演说的,我们看到这些文字时会感觉到挺无奈和伤感的,会在心里难过,会问这些人为什么不讨论电影专业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津津乐道地去谈论电影以外的东西?去谈和电影本质没有关系的事情?去谈这些八卦的东西?
问:是的,我们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中,但是,我们确实应该研究点什么?
答:对,我们所处的艰难境地,只有我们心里自己清楚,或者只有有心的人才会清楚。我们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对付与电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些跟影片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在专业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还是应该在这个以外开展工作?有人在问:这个环境和圈子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所以,电影人变得如此尴尬。
现代社会的经济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尊重产业的生产人,任何的投资都有风险,我们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形成这个产业的良性循环。电影是一个工业,是…个产业,然而谁又在认认真真地研究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运作与发展?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至少我们要在历史的层面上搞清楚电影产业发展是怎样形成的,在法律上,政策上、经济上,税收上有什么需要我们借鉴的。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邻居韩国,这几年电影的振兴和发展,就很值得我们反思。就像当年我们研究、学习“亚洲四小龙”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我们要学习韩国的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问:都说现在各个综合大学、文科大学、各种学校,设立电影相关专业的越来越多,你作为北京电影院校的校长,怎么看?
答: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中国人喜欢“一窝蜂”:早年间的打鸡血、甩手,喝凉水、出国,今天的大学升格、读博、出书,博客等:80年代各个大学都办法律、经济、财会专业,到今天很很多学校都在办电影专业,表演专业,主持人专业、动漫专业。你会觉得想不通,也想不明白,是我们的学校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出了问题?其实,我认为,不是我们“大干快上”了,就可以繁荣某一个行业和专业,办了和办好是两码事。可能是这些专业有市场的需求,所以许多学校在开办专业上出现雷同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师自己就没有学习过电影、电视专业,更没有拍摄过电影和电视的作品,居然也在开设相关课程,实在是不敢恭维这样的所谓的“影视”教育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问:那么,你们?8班“第五代”在上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答:大家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以上课为主,但是,那会儿的学生是虔诚、和平的,听课,看书、讨论都认真,也知道珍惜时间。那时候没有什么诱惑和干扰,课程安排与今天的课程结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有内容和观念上的差异。就实习和操作而言,也就是摄影系拍过大量的16mm的黑白负片和反转片,拍摄过35mm的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导演系也就是进行过一些话剧的片段和一些话剧排演的实践,并没有机会拍摄更多的胶片。和现在的学生一样,在毕业的时候也只有一次机会拍摄35mm短片,也都学出来了,后来的第一部片子大家也都拍得不错。
当然,那是历史的问题。再有,当初我们这些人大部分在社会上闯荡过,有的在电影厂学过、实践过,我们那一代毕业生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环境里学习和成长起来了。其实情况是一样的,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学生学习条件比我们当时的条件要好不知道多少倍。问:您的意思是说,学习影视拍摄不在于有没有拍摄经验,而是完全在于自己在学习整个过程的用心和努力?
答:对,完全是这样的。能不能学出来,全在于自己,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谁心里全都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问:我听说,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听课特别重要,也有的学生认为听课并不特别重要,有的学生比较关注看各种各样的片子,你是怎么样看这个问题的?
答:其实,我认为在今天网络,咨讯,影像发达的情况下,在学院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听课,看书,讨论,笔记仍然是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实际上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上课不来,或者来了不好好听,结果怎么样?结果肯定不会好,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我们如果失去了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就不会有学习的成果和收获。当然,看各种各样的片子非常重要,但是,这是建立在充分上课,看书,讨论、记笔记的基础上的辅助学习。但是,任何先进的学习环境也替代不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讨论,我们享受的是这个相互感受的过程。此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建立团队关系,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驾驭各种各样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是影视拍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问:“?8班”上学的时候据说看电影十分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答:我们当时看的电影确实比较多,学院有一个关于“?8班”上学的时候观摩影片的片目统计,这是我们学院一份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更是学生们今天学习的借鉴的资料。但是,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习,拍摄十分重要,这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基点。问:学生如果有这方面的实践,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更加准确。那学院要求这些学生参加影片的创作实践吗?
答:也要求,学生自己也会积极寻找机会,跟老师出去拍摄,与已经毕业的校友出去拍摄,这些都能增加他们的感性和理性知识。当然,也有懒的,也有每天混的。其实,学院从各个方面都鼓励学生在上学的时候进行创作实践,或者参与其他人的艺术创作实践。
问:主要是增加专业方面的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