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13:15: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基于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2.1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2.1.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成为专业建设的龙头,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5)主持及参与应用技术开发课题。
2.1.2专任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3)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4)熟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5)熟悉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具有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6)具备事故处理能力。(7)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8)熟悉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
2.1.3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备熟练的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3)熟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4)熟悉事故处理能力。(5)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
2.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2.2.1电工实训室训练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面积120m2,具备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相调压器、直流单臂电桥、直流双臂电桥、可调电感箱、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频率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其他常用测量仪表。
2.2.2机械实训室训练机械原理、机械产品维修等基本技能。具备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三轴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蜗杆减速器,常用钳工设备、量具。
2.2.3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用于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面积60m2,具备低压电器、常用电工工具。
2.2.4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训练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基本技能。具备常用量具设备。
2.2.5低压电气实训室训练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电脑、常用PLC等设备。
2.2.6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习室训练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具备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等设备。
2.2.7机加工实训室训练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具备普通车床、铣床等设备。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XX.8.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XX.2.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0.引言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央又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托老工业基地”、“西气东送”,构建包括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内的全国铁路运输网以及全国公路运输网建设等政策,给建筑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跨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施T企业更面临新挑战和新课题,施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大型化机械设备比重和进口设备比重进一步增人,加上施工项目一般都是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任务重等特点,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给企业设备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1,2]。设备管理必须突破传统,形成市场化运作,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本文主要提出了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设备装备规划与采购管理
1.1 加强设备装备规划管理
企业装备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施工设备是支持企业机械化施工水平的基础。企业装备规划是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的依据.对企业资产、施工生产成本和效益、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装备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技术进步和资质管理对企业装备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推行的企业绩效评份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中“技术装备更新水平”主要考察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分为A、B、C、D、E五个等级,考核内容主要有:设备先进水平、设备利用率及技术投入水平3个方面。论文参考网。编制装备规划应充分考虑设备社会化配置,以提高专业配套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满足企业施工资质标准要求为目标。逐步形成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合理比例、设备合理梯次分布和可持续发展的装备体系。
1.2 加强设备采购管理
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必须强化设备招投标采购制度,充分发挥集团设备采购优势。推行设备招标采购,领导重视是关键。掌握设备招标的范围,确定哪些必须招标采购,什么情况可以比质比价采购,基本操作程序及本级权限有哪些,只有做到这一点.决策时才不会违背有关规定,不至于盲目决策。从严要求业务部门及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并选配得力人员主抓招标采购。保持各级设备人员相对稳定,并实行持证上岗,项目经理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设备物资主管和从事采购工作。(2)搞好规范运作,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凡具备设备招标采购条件的备基层公司(项目部),必须实行招标采购。(3)保证招标采购的真实性;(4)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论文参考网。为确保招标采购统计T作真实可靠,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应在公司范围内实行统计责任制,谁统计谁负责,每个统计人员要对其提供的数字负责。(5)同等条件下关系单位优先的原则等等。
2.加强进口设备的管理
随着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施上技术与施上j二艺,进口设备不断增加。在一些关键控制工程的施工中,进口设备的使用已经占相当大比例.做好进口设备管理对于维护好、使用好进口设备,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使先进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
2.1高度重视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
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选型、安装、调试与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这方面的上作将为以后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奠定基础,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培训是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最佳效能的关键。
2.2做好原始资料的翻译与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原始资料对于进口设备的管理、维护及人员的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台进口设备的随机资料都要移交到设备资料管理处,并组织人员翻译,在认真筛选后归档,然后分门别
类装订成册。
2.3建立新的进口设备维修制度
我国传统的维修体系是采用集中维修体系,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维护,这种体系易发生互相推诿现象,不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影响维修效率。论文参考网。建立机(包括)、电、仪、操作人员四位一体的新的维修体系易于解决这一问题。
2.4加强进口设备现场管理
保证进口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必须做好进口设备的现场管理;大力推行5S管理;领导重视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
2.5 强化进口设备备品配件管理与国产化工作
备品配件的供应是保证进口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但这些备品配件往往国内不易购到,很多还须进口,而进口备品配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等,这也是很多进口设备长期停机的原因。所以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与国产化,对于降低成本、保证进口设备正常生产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根据经济合理、集中管理原则加强备品配件的计划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多种备品配件国产化途径。
3.加强设备的资产经营管理与维修管理
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投入越来越人、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逐年增加.如何使设备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力。加强设备资产经营管理,把设备作为一种有形资产,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及利益驱动规律去进行设备资产经营,提高设备经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十分关心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其中,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与考核是一个重点问题。施工设备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设备管理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此如何做好设备经济管理T作,特别是如何合理地控制与管理设备维修费用已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途径很多,应因地制宜。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以修代保、缺项维护等不良现象,树立维护重视修理的观念:(2)适时检修,争取修理的最佳时机;(3)加强检修管理,做到保安全、保工期、保质量、保费用;(4)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人的设备维护技能,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维修水平;(5)大力推行改造性设备维修;(6)做好备件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资源;(7)适度地控制委外检修。衡量委外与否的标准在于其质量和经济性;(8)做好备品配件、检修用材料的采购管理。质量、价格是备件等采购管理的主题,合理的性能价格比是采购追求的目标。片面追求高质量将以高昂的价格为代价,教条地追求低价格将会带来低劣的质量,而两者都是应该摒弃的。合理确定维修费用的控制指标,应结合本单位的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历史数据、生产负荷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预测,在执行中进行跟踪、评估、不断完善。考核指标的下达应与设备检修计划相结合,考核周期也应结合设备检修实际来制定。
4.结语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上程,如何作好从规划、设计起到制造、采购、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设备管理的中心任务。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关键是要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按照“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要求,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积极性.实现体制和制度创新,推进管理创新,同时搞好设备装备规划与采购管理,进口设备管理,资产经营管理,租赁管理,使用、维护、维修管理全面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水平,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卫兵. 浅谈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魅力中国,2009,(25).
[2] 汪学峰. 谈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创新[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9,(10).
Abstrac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quality, set the perfe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so on, propose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iciency unific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d on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在市场机制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式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模式,实现环保设施运营的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1.我国环保设备运行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建设起了许多环境保护设施,然而大多数污水处理设施沿用的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管理模式:由政府或企业承担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费用并运营管理。因此,环保设施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保设施运营管理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环保设施的前期运行管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执行“三同时”政策,即环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治理方案定得合理,工艺路线正确,设备选型适当,能给后续的设备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就需要选择效率高、能耗低、投资省、占地少、运转费用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治理方案。
环保治理方案设计时,应结合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及现场情况,突出设计工艺的先进性、合理及安全性,在设备选型中,应注意选择通用性,便于加工采购。在工程验收时,应做好验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以备查阅。
3. 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3.1环保经济责任制
企业应将环保设施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的轨道,达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转、同时检修、同时维护的“三同时”原则,这就要求企业把环保设施的管理纳入指标化考核的范畴,实行环保经济责任制,即把环境设施运行指标同生产指标一起进行考核,将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好坏同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做到有奖有罚,奖优罚劣,建立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奖罚制度。
3.2经费保证
当生产设备运转时,环保设施必须运行,生产设备维护和检修时,环保设施要有检修计划和备品备件,这就要求企业在资金计划上形成制度,保证环保设施运行经费的到位,以保证环保设施备品备件供应费用及检修维护费用。
3.3管理制度的建立
明确环保设施的管理职责,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制定一系列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有关环保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后,按制度要求,将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及管理责任和指标从部门、车间、班组到每个人层层落实,每台设备、仪器、仪表、阀门都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操作人员必须按制度的规定使用、检查和维护设备,认真填写设备运行、巡回检查等原始记录。
3.4制度落实
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检查落实、考核,保证环保设施管理按制度进行。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主要指标运行达标情况;
2)规章制度、规程是否执行;
3)设备是否闲置不用;
4)设备坏了是否及时维修或保养;
5)运转记录是否真实。
4.实施“操维合一”,推进设备点检工作
为实现操维合一,全员设备管理切实有效地推进设备点检工作,要健全生产作业班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生产作业班专业维修人员的定期及动态点检,机电液专业精密点检,形成三位一体的点检网络。
设备科作为设备管理职能部门,应建立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点检作业指导书,制定点检基准和规范的点检程序,对主要设备编制了岗位日常点检表、专业点检表,运用新的诊断技术和劣化理论掌握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检测数据,跟踪分析这些状态数据,作好记录以推算出最佳的维修时间,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5. 推行“四化"模式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5.1完善绿色生产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的程序化
首先是在日常工作中,从夯实l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SE 管理体系入手,将岗位责任制、各种设备、设施的操作使用规程、生产人员的现场作业步骤等49项内容整理汇总,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完成时限、效果等都作出硬性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精 炼,形成 “工作按程序,程序出效率”的良好局面。加强关键要害部位管理,制进一步规范职工现 场设备操作水平和防范能力。
其次是以绿色生产四步法为重点,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要求, 细分绿色等级,通过绿色生产分析,查找每台设备的安全隐患风险 点、清洁生产控制点,讨论、制定并实施具体可行的绿色防护措施。
5.2强化全过程控制。实现设备运行的精细化
生产过程控制是为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 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 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通过实施“三精细”,即精细管理、精细维护 和精细操作,不断优化生产运行,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行的执行质量。
按照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以“看、听、摸、闻、测”五诊法抓好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做到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及时解决。同时,加强网上数据应用分析,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控制探头,监控各大厂房和设备的生产运行情况,协调各岗位快速反应、和谐运行。
5.3严格执行QHSE管理体系。实现设备本质的安全化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令》,使职工生产活动始终受控制度和规范。为使每台设备安全平稳运行,通过五诊法抓好设备状态监控,严格做好设备周检和月检工作,每周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每月对每台设备进行打分、汇总,力争实现“五个到位”,即责任到位、点检到位、到位、清洁到位、分析到位。
5.4实施点检预防维修制.实现设备维护的效能化
以加强设备管理为突破点,将“把设备当成工艺品”理念融进各个环节,促进了设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按照流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优化,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维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首先是狠抓设备的点检维修和预知维修。设备点检定期维修制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其次是强化设备管理创新。现代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把每台设备当成工艺品”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结语:强环保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通过全过程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得到落实,就能够管理好环保设施,确保环保设施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设备管理在制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设备管理在制药企业日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首先,制药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设备一般技术含量和精密度都比较高,因此价格昂贵,所需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它占据了制药企业固定资产中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平均约占30-60%。设备管理的好,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为企业节省日常开支和折旧费用。其次,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句话,由于设备管理造成的损失不仅包括空转和闲置损失、产品质量损失、产品产量损失,还包括设置与调整损失等几个方面。因此,做好设备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设备损失及能耗,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限制维修费用,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实现设备全效率规范化管理。
二、GMP对设备管理的要求
设备故障可分为先天性故障、使用性故障两类。先天性故障受设计制造者的水平、责任心影响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来比避免。使用性故障则是由于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日常保养、维修检修以及自然磨损和劣化等因素所造成的故障,是设备后期管理所带来的故障。而设备一旦投入运行,是否精心操作和加强日常管理就成为设备出现故障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鉴于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后,其设备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正确操作或缺乏维护、保养而导致的早期磨损、过度磨损、事故损坏,以及各种使原机技术性能受到损害或缩短使用寿命等行为,力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实现零故障。尽可能减少计划外停机和紧急维修,以全力杜绝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污染、交叉污染,确保药品生产质量。
三、制药企业GMP认证后设备管理的措施建议
1.建立设备预维修制度。所谓预维修制即事前维修,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监测,有效预测故障的发生,然后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排除,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
传统的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实施补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故障的发生是令生产管理者感到意外、被动的,对原物料缺乏处理计划。一旦出现将会导致整个药品生产线中断,大批药品报废或药品质量下降,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而预维修制在设备发生故障前通过技术检测到,可以使生产有计划的进行,从而避免以上损失的发生。生产管理者是主动、意料内的。预维修制还可以通过检测使设备大大降低故障的出现概率,有效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既保证了药品的顺利生产,又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失,提高了效益。
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在实际应用时,应首先在对主要设备进行监测,然后再逐渐推广到所有设备。
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统计资料显示,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当是引起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也是多数制药企业设备运行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GMP认证后,由于GMP规范的要求,制药企业要建立了一系列的设备管理和操作规程,内容要涉及设备管理的各方面,如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管理规程、设备现场管理规程等。这些规程的有效实施,制药企业可以避免设备隐患的存在及重复性错误或故障的发生。同时,要在实施中,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还要不断修改和验证这些标准化程序,以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程和操作,实现设备最佳的使用状态。
3. 合理妥善安排生产。在影响设备效能的因素中,生产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每台设备能否发挥最佳效能和运行水平,与生产安排得是否合理和妥善有着密切关系。不要满负荷生产或超负荷运行,更不能让设备长期处于“带病工作”或“超负荷运行”状态,要科学掌握和正确使用。如果设备经常超负荷过度运转,那设备出故障的几率就高,即使检测到了,也不能很快修复运转,耽误生产。同时,生产安排时,在一台设备或一条生产线上应尽可能地安排生产一个品种或相同规格的产品,避免频繁转产。造成设备过度折旧。另外生产一线上的熟练操作工、机修工要保持稳定,不应随意变动。因为对设备性能、故障排除比较熟悉。如果经常变更人员,由于他们不熟悉设备和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和掌握,而期间的设备管理就会有空白和漏洞。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毋庸置疑,制药企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以及工作考核制度是制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与生产部门结合进行操作员工的操作技能培训。从而避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规操作带来机械故障,降低机械损坏率。培训应包括设计理念的培训;思想意识的培训;技能的培训等。
5.建立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其利用计算机存储而得到的大量基层实际维修经验,是企业不可多的珍贵财富,往往这些数据会在制药企业生产活动中起到决策作用。制药企业在处理日常事务上做到信息化,将日常生产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储存,形成日常事务数据库;对于制药企业设备故障以及维修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形成故障数据库。两方面数据库的形成,相辅相成,不但能提高制药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而言,能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故障处理率和事前事中维护水平。
总之,制药工艺的复杂决定了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同时也造成了设备管理的复杂性。随着制药企业GMP规范的实施以及各种管理方法的更新,相信未来的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会更上一层楼。因此,设备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来适应GMP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永平.制药企业GMP认证后的设备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0,(2).
[2]谭剑文.谈制药企业设备管理与GMP实施[J].管理观察,2009,(22).
引言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加之用工成本的上升,设备在企业的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但是设备管理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相应的增长,甚至有些企业还在相应地减少,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购置设备、购买备件、设备维修,以花钱为主,又不直接参与生产,导致企业的重视力度不足。
企业通常将“维护”视为一项必要的生产成本,并通过使用廉价劳动力和采用本地生产的备件等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维护成本。与此同时,企业更愿意将优先级放在新的投资项目、降低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反而忽视了这些领域都与维护工作有着莫大联系。经验告诉我们,维护工作对整个企业的运营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维护不当,设备将无法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率,企业也无法达到应得的利润。
1 企业设备管理概述
除了推行和贯彻全员生产维护(tpm)的思想外,“工厂设备维修”也日渐成为一种管理技术而非操作技能。同时,对于一个优秀的设备维修工程师或生产主管而言,承担着车间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重任,需要很强的管理能力以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
精益式设备管理就是对现有设备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和升华,其核心理论“用最少的费用,创造更多的利润;用最少的生产人员,创造更高的效率”,就是8个字“费用、利润、人员、效率”;从设备这个主要的生产资料入手,直接参与生产,通过持续改进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如维修技术、质量检查、生产工艺、人力资源、备件管理、产业链合作等;将设备管理更加的边缘化,更加强调部门件的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无疑是更多的,更加的适合中国企业现有设备管理的状态。
它主要由3个大方面构成:1)设备审计。就想是体检一样,发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的成本环节,再对症下药;2)职能生产操作。即最大限度的保证生产各个环节的流畅性,包括从质检、工艺、维修、操作等各个方面的保证;3)设备大修理和技术改造。
2 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的确立是根据设备管理系统的职能的总体范围来制定,内容的划分可依照以下原则: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各不相同,生产规模大小不等,设备种类千差万别。因此,要以同类设备的多少,各种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维修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各种岗位及人员数量,并考虑尽量精干高效。按照专业技术和层次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制定专业技术岗位和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的同时,还要建立协作的机制和协调的部门。
设备的一生是由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的运行期的管理工作,而要管理好设备,就必须参与设备的前期与后期的工作。
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拟订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制订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细则;对车间设备员和班组设备员进行业务指导;参加设备事故分析,督促车间采取防范措施,检查各车间的设备完好状况和维护保养情况;参加新设备的验收、交接和质量检查;对无证和违章操作或造成事故者,有权停止其使用设备,并报告领导处理;有权检查各车间维修和各种统计工作。
3 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是组织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项特定工作或任务时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在进行实地培训之前,需要开发培训教材(包括辅助教材),教材开发由培训中心组织编写,现场专家参与其中。
培训内容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tpm -全员设备保全管理;设备点检定修制;设备抢修和故障排除;预防性维修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维修文件管理;大型维修的工期控制;维修零配件的管理;维修的外包管理;设备的利用率与维修管理中的参数体系;维修人员与维修费用;做好维修工作中的计划与控制;维修零备件与材料的库存优化。
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制订有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维修人员的职责、维修的范围与分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和设备的报损制度、设备维修申请与维修报告制度等。
另外,应该建立和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机制,调动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员工参加各类培训的考核结果要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强化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使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进一步倾斜,增加工资的激励功能,对为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予以重奖,突出优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展示人才的荣誉价值。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体制。对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考核、职称的评定,要看其在仪器维护、设备管理等工作中的业绩,并作为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4 结论
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企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开始向生产设备提出零事故、零非计划停机时间、零速度损失、零废品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与设备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力敏,张飚瑞.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流程和人员绩效考核模式[j].中国数字医学,2008(10).
[2]黄强.市场经济下对建筑企业设备人员的管理探讨.cmtm,2008(3).
一、企业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企业设备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原则
一是坚持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三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四是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五是企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六是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三、搞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设备成本的管理
一是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决定了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以及设备的维修投入。二是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的问题,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三是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修理周期就相应延长。四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际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成本。
(二)加强企业设备工作环境的管理
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的密封、、工作介质以及周围环境等,设备工作环境管理是设备要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一直是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提高企业设备的预知维修水平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检修走向状态、预知检修变为现实。状态监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机械状态分析可做到测量表明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我们能够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完善的软件,又可使企业自动化。
(四)强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对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十分重视创新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管理思想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管理思想创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二是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认真总结和研究企业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逐步发掘并完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创新手段。比如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五)培养高素质的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
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涉及许多新技术,所以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培养。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
一、企业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企业设备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原则
一是坚持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三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四是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五是企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六是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三、搞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设备成本的管理
一是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决定了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以及设备的维修投入。二是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的问题,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三是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修理周期就相应延长。四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际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成本。
(二)加强企业设备工作环境的管理
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的密封、、工作介质以及周围环境等,设备工作环境管理是设备要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一直是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提高企业设备的预知维修水平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检修走向状态、预知检修变为现实。状态监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机械状态分析可做到测量表明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我们能够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完善的软件,又可使企业自动化。
(四)强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对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十分重视创新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管理思想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管理思想创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二是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认真总结和研究企业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逐步发掘并完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创新手段。比如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五)培养高素质的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
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涉及许多新技术,所以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培养。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
论文摘要: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浅显的讨论,以期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应用日趋复杂,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设备利用率不高等,这此问题是企业设备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市场导向的作用,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企业要想在生产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就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好机械设备管理中所突显的问题,来维持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一、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设备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只是凭经验、凭感觉来管理;其次,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是停留在依靠说明书和经验进行维修的层次;再次,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观性较大。
(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健全是困扰很多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一个问题。在相当多的企业机械设备当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即使建立了所谓的激励机制,也只是让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做的不好就会采取惩治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挫伤了限制员工的积极工作态度,大多数员工的工作变成应付差事,甚至会形成员工与组织的对抗心理,这样的激励机制,很容易造成员工的流失。
(三)组织机构的不灵活
组织机构的不灵活是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又一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直线式的组织结构,极容易造成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领导缺乏有效的授权,完全是一个个人指挥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够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极大影响力组织的绩效。
其次,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协作不力,无法发挥团队作用,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部门和员工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与其他部门和员工没有太多的关系,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统的工作团队。
再次,设备管理人力资源适应性不强。现在很多企业的设备大都是专门针对某种施工工艺的大中型专用设备,专业性太强,但此类工艺没有任务就要处于闲置状态,假设长期没有任务,设备就有闲置报废的危险。同样,设备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也存在着单向性。使用者只会使用、维修者只会维修、保养者只会保养,这是对人力资源的大浪费,同时也无法适应市场专多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管理体制落后还体现在维修体制落后上。如今,现在随着设备使用的市场化,很多国外的复杂先进的机械设备进入国内市场的各领域,然而很多企业的维修技术水平还远远的落后于先进的机械设备。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规范化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在对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一是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首先,从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也是在企业中实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科学管理机械设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完善的机械设备档案体系是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机械设备档案,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现存状况、调动情况、维修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问题并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 (二)深化组织机构改革
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着眼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不应该是只服从少数管理人员的命令,更不应该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就要求企业深化组织机构改革,形成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中的决策问题要有更多的人参与,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提醒,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发挥整个团队对设备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的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设备科学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去指导实际工作。例如,管理人员通过能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搞好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应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努力达到“四懂三会”的境界,所谓“四懂”指的是懂性能、懂原理、懂作用、懂构造;所谓“三会”指的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维修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学会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掌握设备维修,学会维护保养设备的技术,消灭隐患,能当好设备的“保姆”。
其次,要完善维修机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是对要机械设备的维修进行预防。这是从预防的立场出发,为了对设备的异常做工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拟订的设备计划(或设计选型)和设备安装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要想做好预防维修,就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并掌握设备缺陷,并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如,定期更换零部件,机油调整等工作。
二是根据设备运转周期对机械设备按预订的计划进行定期维修,这种方法对大型、连续性生产装置比较适用。要想做好定期检修,企业需要制定好完善的计划,制定好相关标准,准备好相关材料,组织好参加维修人员,争取一次性检修成功。
三是对机械设备进行事后维修。所谓事后维修指的是,机械设备设备发生故障后所进行的维修。在企业中,有一些设备是比较重要但他们并没有备机,对于这类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这种维修。而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生产影响力不高但又有备机的设备,采取事后维修可节约维修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维修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