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09:2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业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掌握基础性的金融理论知识,而《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货币、信用、银行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为后续各专业课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此课程具有专业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尽快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确实不易。通过这五年的摸索与实践,得到一些经验和体会,诚与同龄人共勉。
一、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用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一定要合适,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教材内容应当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现状,对于经济学类教材更是如此。随着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银行学》教材应尽可能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将新的、先进的金融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材内容体系的合理性。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教材编写方面,一般是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分开编著。例如,《货币银行学》只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理论,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则介绍我国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及银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截然分开的教材体系显然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二者结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选择教材的标准之一。
(三)、教材内容的难易性。教材内容一定要深浅结合,如果内容过易,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如果过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同样没有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意选择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目前,《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学都出版了自编教材,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灵活性。根据两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编著的《货币银行学》,该书内容较新颖,重点突出,并在介绍各种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理论的同时,还讲述了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一些改革情况,从教材使用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区分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庞杂,主要包括: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理论,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经营,中央银行制度,通货膨胀理论,外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所需知识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由于内容丰富而课时又有所压缩,单一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必然会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知识点量大时,学生往往很难记住的现象。鉴于此,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点、难点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对于货币银行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宜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尽管这些年来,许多教育学者对这种传统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但是,就一些原理、概念、学证明等内容而言,采用此法是较适宜的。当然,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采取一些配套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注重课前提问环节。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逼”他们快速回忆起前一节课相关内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的思路。比如,在讲授凯恩斯的货币传导机制:MsRIGNP的时候,就要启发学生,如果货币供应量Ms上升,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吗?投资增加,GNP如何变化?通过这种集体提问方式,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作用原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较快理解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效果较教师单一传授要好得多。
最后,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同时,通过分析经济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所以,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实例。例如,在讲完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后,结合我国目前通货紧缩、总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情况,向学生讲授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债券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再比如,在讲授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时,结合了中国商业银行现在新开展的各种消费信贷业务。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单纯讲授理论时的枯燥无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货币银行学中的有关理论,活学活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
(二)、学生已有所掌握的内容,采用教师、学生换位法。这种方法也就是以学生讲授为主。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于下课前将讲授内容列出,引导学生准备。(2)给予充分准备时间,学生上台讲课。(3)讲完后,其他同学提问。(4)教师总结,点评。并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给予正确解释。
教学实践中,我在讲述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后,布置了一道题目:凯恩斯理论和弗里德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规定下次上课时由学生主讲。一开始,没有人愿意上台,经过一番鼓励,一个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有了这个开头,随后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也更加积极了,主讲之后的课堂提问也非常精彩。显而易见,这一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认真备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换位法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应选择学生有一定掌握基础的内容,或在以前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或已有过必要的讲授;另外,教师最后的总结必不可少,避免主讲学生中一些不正确的内容误导其他同学。
(三)、学生较易理解掌握的内容,采用讨论法。讨论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出论题,学生围绕论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相互启发并达成共识。讨论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7-8人为宜,教师在课堂内巡视,做辅导答疑,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概括小结。例如,在讲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节时,我提前布置了讨论题:降息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课后找资料,下节课分组讨论。讨论时,各组成员就自己搜集的材料,分别展开讨论,我在巡视过程中,提示学生运用实证分析法,重点分析降息对我国就业、产出、储蓄的影响。在随后的各组发言中,小组代表运用相关理论,结合真实数据,得出了降息对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影响尚不明显的结论。通过讨论,加强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的联系,也使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四)、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采用学生提问法。由于教材受到编写、出版等时滞的影响,往往很难将最新的东西容纳进去,而我国的金融改革措施又不断推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应将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例如,在讲完“金融市场”一章后,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目前暂不能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公司实地参观,为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内容的理解,我将《中国证券报》上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市场”专版分别复印下来,人手一份,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金融类报刊,学会看股指、拆息以及金融专家写的评论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自由提问,例如股指的计算,银行拆息的行情解读等。通过接触一些实践性强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法很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工商企业产、供、销及人、财、物等方面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而要从事这些管理工作就需要学生熟悉货币金融的相关知识。试想不懂得信用工具的使用怎样对企业产供销进行管理,你甚至不懂得怎样付款,怎样收款;不懂得金融机构的运作你怎样跟金融机构交流?不懂得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意味着什么,你甚至可能看不懂报章杂志的报道。而看不懂宏观经济局势将会对企业管理带来致命的打击——看一看97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房地产投资者们的惨状吧。
而这些知识我们都可以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学到。通过货币银行学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能熟悉金融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并初步学会操作一些主要的金融工具。
2.能熟悉金融机构的运作。
3.能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媒体对宏观经济的看法,能读懂报章杂志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析。
4.能运用金融知识分析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可能影响,并进而分析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以上这些目标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货币银行学》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课堂讲授方法很很多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以上目标很难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缺陷。目前国内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翻译的国外学者的教材,这类教材在理论体系上通常比较完善,而且生动性,实践性都比较好。但是这些教材的例子几乎全部是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很多情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学生很难理解。另一类教材是中国国内的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一类教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学者介绍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书中所使用的例子跟翻译版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另一种就是中国学者有自己的思考,然后编写的教材,这一类教材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多数都是国内的,介绍的也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对很多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但目前这些教材的主要缺点就在于(1)过于理论化,对实践不够重视。譬如,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金融工具,介绍主要的金融工具。但所有的这些介绍都仅仅局限于文字。学生学习了汇票、本票、股票等等却不知道他们什么样子。学生知道了汇票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却搞不清楚企业什么时候需要申请汇票,企业收到汇票后应怎样办理结算?中间需要注意一些什么?而这些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最需要掌握的。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教学对象——本科学生的情况,他们都是直接从中学上来的,之前很少接触到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运作,对汇票这些工具有些同学可能根本从未听说!简单的几行文字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片空白。针对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货币银行学》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杨波宜宾学院管理系这种知识背景状况,我们必须加强教材的直观性和教学的实践性。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传统的教材几乎全是按章节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理论等相关内容一一论述,使学生接受知识总是支离破碎的,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知识整体。而这是不利于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整体把握的。
2.授课方式的缺陷: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极端缺乏,对课程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课堂讲授的理性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因为它缺少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所以在授课方式上我们必须首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考核方式的缺陷:传统的笔试加出勤加作业的考核方式,只能使那些善于死学的同学得到好的成绩。正如前面所讲,一个能够准确回答出汇票的定义的人不一定清楚汇票对企业究竟有什么用处。前者可以体现在文字上,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实践中。所以由于货币银行学课程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意义,需要在考核上体现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货币银行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框架。
三、教学模式改革框架设计
1.教材模式改革。界于案例的重要性,我们在改革方案中将强调案例的使用。一般来讲,案例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案例说明理论,二是用理论解释案例所提供的现象。如前所述,传统教材以理论为章节的编排方式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采用第二种案例使用的方式。我们使用一个完整的金融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金融话题——97亚洲金融危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着教学的进程,学生将逐渐运用理论来解释这一事件,也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们的教材采用如下编排形式:开篇引入两篇文章,在文章中将学生不能理解的部分勾画出来,并在旁提示:链接到某页某章某节——仿网页的浏览方式符合现代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在后面的章节中按照说明某个现象的要求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文章中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最后,将两篇文章改写,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2从教师反馈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是主体。就教学含义的实质而言,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这个教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所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关键核心就是“人”,需要以人为本。目前高校教学反馈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反馈,但是教师自身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本身对于教学的反馈途径较少。这主要体现在:①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较少,只能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答疑和作业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有反应、课后会参与答疑和讨论的只是部分学生,教师对其他学生了解较少。甚至只能通过导员来间接接触,直接交流情况较为少见。②教师对于学生反馈情况了解不及时,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通过层层环节才能转到任课教师手中,时效性较差。对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上教育以及最新兴起的“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致,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从实验教学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
从高校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应该联系到金融业行业背景,密切关注金融业改革动态和各种发展变化,不断推进金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此,金融学专业在实验教学上加大了力度,并将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①建立金融实验室,购入了丰富的金融数据库资源,与强大的硬件资源一起,为学生实验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金融专业相关软件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对金融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并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金融学专业与实际金融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在金融实验室中,通过先进的硬件资源,及时准确的传输资本市场的实时动态数据,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模拟操作,增强了他们的证券分析能力。每年的模拟炒股大赛,不但吸引本专业同学,还吸引外专业乃至其他学校同学参加。保险软件引入多项真实案例,丰富同学们的保险知识,并锻炼他们开发险种的能力。理财软件使得同学们能够分析个人理财情况,并出具相关理财报告。②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环节,在多门课程中,新增了实验环节,使得同学们了解了课堂内容如何实际应用,并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并促使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实验环节,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原始创造力,金融学对学生的理性思考和逻辑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实验,可以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推演逻辑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③在四周的教学实践环节,用整块的时间对同学进行某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实训环节虽然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但为了突出与现实接轨的特色,保证了综合业务实训的模拟仿真性好、实用性强。实训的内容与做法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和现实情况,设置了“真实”的岗位和流程,设计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的方法,准备各类“真实性”的软件、数据、资料、合同、点钞纸等等。通过设计灵活的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的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训练任务。
2“.学分银行”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学分银行”能够有效的解决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帮助成人不断完善自我。
2.“1学分银行”有利于实现成人教学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大部分教学资源处于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教学资源又十分有限,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又没有建立资源共享的模式,而且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对成人院校不信任,歧视成人院校的质量,不愿意与成人院校之间资源共享,这些都使得资源共享困难重重,这样有限的教学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学分银行”不限制成人学员获得学习成果的机会与学习时间,它能够将成人学员在不同的学习机构、不同的学习时间里获得的各种学分进行累计和兑换,这就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要选择教育院校,获得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学分银行”打破了成人院校之间、成人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存在的壁垒,使成人教育院校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也有利于成人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
2.“2学分银行”能够有效地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
成人学生一般是已经工作的人员,这类学生既要承担工作、家庭的重任,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难免力不从心,出现工学矛盾。但是“学分银行”的建立,为成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时间、自由的学习内容、自由的完成学业的时间,成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储存学分,不须要按照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期间可以中断学习,成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历折合成一定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成人学生参加的技能培训考证也可以记学分,等到成人学生的学分达到自己想取得的学历证书要求或结业资格后,该成人学生就能将学分兑换成相应的学历证书或相应的结业证书。总而言之,“学分银行”满足了成人学生随时随地选择学习,随时随地存储学分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成人学生进行“间歇性”的学习。
2.“3学分银行”有利于引导成人教育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在我国,成人教育普遍存在普教化的现象,例如,很多成人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自己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成人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沿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满足不了成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造成成人教学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成人学生接受的教育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学分银行”的建立,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成人院校以市场和成人学生个体的需要为导向,为成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满足成人学生的个体需求,为社会、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成人教育在适应市场需求中不断发展。
3.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须注意的问题
“学分银行”对成人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培训机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认证,在学分认证中,认证机构发挥着重大作用,此时就可能出现学分认证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保证认证机构的权威性,权威性的认证机构能够有效地保证学分转换以及学分兑换成文凭及证书。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要建立和强化需求机制,多从学习者、办学单位需要出发,为学习者提供专业的、公平的的质量评级,反映学生的真实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为办学单位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反映办学单位的教学水平,帮助办学单位节约办学成本。
二、通过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只学习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发声训练,就不会达到我们的声乐教学目的。我们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流行歌曲,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教学目的。流行音乐最终为我们的声乐教学服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发声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当今人气比较高的歌手的歌曲。比如:韩红、张靓颖等。他们都是实力派的歌手。在学习她们的歌曲以前。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歌手。比如张靓颖之所以唱得那么好是因为她是正规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学过美声唱法。尤其是她的海豚音,不经过正规训练,是不可能唱得好的。还有韩红,她也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曾经跟李双江学习过声乐。还有唐朝乐队的主唱,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经过正规的美声唱法训练。一个好的歌手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发声训练的。一个歌手的歌唱生涯想长一点就得要不断地进行发声训练,否则的话只会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会被人们遗忘。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唱通俗歌曲也是唱不好的。这样一来,那些喜欢这些歌手的学生会因此而努力地练习。有的同学喜爱张靓颖的海豚音而寻找科学的发声方法,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仅仅会严谨的的演唱美声歌曲,还可以轻松快乐的演唱流行歌曲,而且在演唱时高音的发声技巧不在是问题,这都归功于美声的基础。使得他们不再排斥美声、民族唱法的学习,这时老师再加以辅导,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一个好的歌手,不仅仅是嗓音漂亮,歌唱技巧娴熟,而是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流行歌曲最大的优点我认为是它在情感的体现上。现在的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都是没感情、没表情的演唱,只是把歌曲的旋律唱下来而已。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引进流行歌曲,可以让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歌手而去模仿他的表情、动作。久而久之,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情感上的体验。
银幕是指能接受幻灯、投影、电影等设备所投射出的光束,并在其表面显示图像的白色特制平面,也称之为放映银幕。它对放映画面的亮度、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和放映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使银幕达到良好的放映效果,就必须对银幕的种类、光学原理和使用方法等进行充分的研究。
一、银幕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银幕按幕面的光学特性分为两大类:反射式银幕和透射式银幕。反射式银幕不受尺寸限制,但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大,包括各种规格的手动挂幕和电动挂幕。如升降幕、支架幕、地拉幕、桌幕、金属平面幕、弧面幕等。反射式银幕按照光学原理分为漫散反射银幕和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透射型银幕画面整体感较强,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能正确反映图像质量,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包括各种规格的硬质透射幕和软质背投幕。透射式银幕按照光学原理多为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
1、漫散反射银幕
漫散反射银幕是放映电影和幻灯投影中常用的一种银幕。其特点是银幕表面能将照射到幕面上的光线,在较大扩散角范围内,均匀分散地反射到各个方向,在银幕的前方任何不同的角度观看银幕影像时,其亮度基本不随方向和角度而改变,散射角大,颜色准确自然。
2、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
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的特点是将照射到幕面上的光线经过反射并重新分配后集中于一定方向的角度内,因而在这个角度内银幕亮度高,观众在这一角度内观看时图像清晰明亮:但偏离这一特定的角度时。银幕亮度有明显下降。另外,有一些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对某些颜色具有排斥作用,会使彩色影像的颜色失真。
3、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
方向性漫散透射幕的特点是当光线照射到银幕上时,在以入射光线为中心的立体角内都有透射光,在入射光方向上透射光强有最大值,偏离此方向越远透射光强越小,因此看起来入射方向最亮,远离此方向则变暗。这种幕放映时,可不用遮暗。
二、银幕的几个重要光学指标
1、银幕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
光线投射到银幕上,通常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穿透银幕。我们分别用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表示银幕材料对入射光线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程度。
反射系数=银幕反射的光通t/照射到银幕的总的光通量(1)
透射系数=银幕透射的光通量/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2)
吸收系数=银幕吸收的光通量/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3)
对于任何一种幕面光学材料,这三个系数之和都等于1。
即: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吸收系数=1(4)
各种银幕的光学材料都可用上述三种系数表明其特性,某种材料的吸收系数大,说明射到它上面的光通量损失大。无论是何种银幕都要求吸收系数值越小越好。吸收系数的大小与银幕光学材料的吸光性、厚度和颜色有关:材料吸光性高、厚度大、颜色深,则吸收系数大。与其它材料相比,白色材料吸收系数值最小。
反射型银幕要求反射系数大,透射系数尽量小。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反射系数越高,银幕反射的光线就越多。幕面就越亮。透射型银幕则要求透射系数尽量大,反射系数尽量小。
2、银幕的亮度系数
银幕的亮度系数Rα,就是在同一照明条件和规定的观察条件下,当入射光线沿银幕法线方向时,在观看银幕一侧与银幕法线方向成α角方向的银幕亮度Bα与同样条件下理想漫散幕的亮度BO的比值。即Rα=Bα/BO(5)
理想漫散幕是抽象的一种理想银幕,即反射系数(或透射系数)为1,并且能将全部入射光能量以完全均匀的亮度反射(或透射)到半球空间内。
显然,由式(5)看出亮度系数Rα是角度α的函数,不同银幕的亮度系数Rα可用亮度系数特性曲线表示,它表明银幕表面亮度系数根据观察方向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如图1。
(1)当银幕是理想漫散银幕时:Bα=BO,Rα=1。其特性曲线如曲线1所示。
(2)当银幕是实际漫散银幕时,亮度Bα在近法较大幅度内与。α角无关,仅在α接近90度时,亮度才有所降低,其特性曲线如曲线2所示。所以漫散反射银幕的光能量分配在一定范围内是均匀的。观看者在此范围内观看银幕时,亮度大致相同。
(3)当银幕是方向性漫散银幕时,在银幕法线(假定入射方向沿法线)方向的某个范围内Bα可以大于BO,因而Rα>1,但随着α角的增大,Bα不断减小,Rα则随着不断减小。当α超过一定值时,Rα即小于1,其亮度特性曲线如曲线3所示。由于方向性漫散银幕对入射的光能量在空间的不同方向上重新分配,光线集中在某个方向上,其亮度系数大于1,但是这些方向上的亮度提高是依靠降低其它方向上的亮度来实现的,反射系数(或透射系数)并未超过1。
我们把亮度系数的最大值称为银幕的增益。漫反射银幕典型的亮度增益值在0.8-1.0之间,而方向性漫散银幕的亮度增益可以从1.4直到2.0,甚至更高。所以方向性漫散银幕也称增益银幕。对于增益银幕,我们不能只虑它的增益系数,还要考虑银幕的亮度特性曲线是否平缓。低增益系数银幕的亮度系数随着角度的增大降低的幅度较小。高增益系数银幕的亮度系数随着角度的增大降低的幅度较大。也就是说,对于高增益银幕,我们希望其亮度特性曲线越平缓越好。
经多年试验和验证,电影界已形成银幕亮度标准,且被全世界采用。在SMPTE公布的与影院放映影片有关的银幕亮度标准中,规定银幕中心亮度为16英尺朗伯(55cd/m2)。边缘为12英尺朗伯(41.25cd/m2)。这是放映机上无影片运行、白光下所测得的银幕亮度值。该标准同时指出银幕中心亮度不宜过亮,也就是说不应有热点(hotspotting)。通常,银幕亮度取决于放映机发出的光流以及放映灯和银幕之间的光损失,也就是反光镜、镜头、放映窗玻璃所造成的光损失,以及从银幕上反射光线的损失。
3、银幕的散射角
散射角也称为视角,是指亮度系数为Rα=0.7Rαmax(Ramax指该银幕的增益)时的2a角称为散射角,如图1所示。散射角在选择银幕时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参数,观看者观看银幕时,应处于散射角范围内,这样才能获得较为清晰、明亮的图像。一般来说银幕的增益越大,散射角越小:增益越小,散射角越大。
4、银幕的清晰度
银幕画面清晰度是放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银幕上影像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通常以解像力来表示,即每毫米可分辨的线条数,单位为线对\毫米。解像力越高。并且银幕中心和四周的解像力相差不大,则银幕上的图像显得越清晰。一般来说,银幕的解像力达到50线对\毫米就可以达到比较良好的图像清晰度。
三、常用的几种银幕
1、白色布幕、白色塑料幕、布基涂塑幕
白色布幕由白布精漂而成l白色塑料幕是由白色聚氯乙烯制成,布基涂塑幕是在幕基(布或其它织物)上喷涂一层白色聚氯乙烯或白色硫酸钡涂料而成。这些银幕都属漫散反射式银幕,光线反射柔和,亮度均匀,增益不高,对放映环境透光遮挡要求严,反射系数在0.7~0.85,散射角在140度左右。
2、金属银幕
金属银幕均属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金属银幕可提供更大的辐射强度,就像镜子反射光一样,这种银幕的亮度系数范围较广,一般在1.5~10之间。使用这种银幕时应注意,增益越高,散射角越窄。该银幕的缺点是密度不易做均匀,从而造成平整度受影响,因此,建议不要用这种材料制作太大的银幕。
金属银幕分为铝箔反光幕和银粉幕。铝箔反光幕是在幕基(如麻布、白细布、漆布、塑料等材料)上喷涂一层铝反射层或刷一层铝粉漆。也可将铝板表面腐蚀或喷砂形成白色无光泽表面。这种银幕随制作工艺不同,反射系数通常不超过0.65,亮度系数可在1.5~4.5之间,散射角一般不超过50度。银粉幕是在幕基上均匀涂上银粉使之反射投影光。
金属银幕中有一种称为金属光栅银幕,它是在幕基上涂布一层含有增塑剂的白色聚氯乙烯,再涂含铝粉的清漆,干燥后在专门的机器中加热到200度C,并压出光栅网格。这种幕的散射角水平方向为1000,垂直方向为500,在此范围内亮度系数平均为1.3,在法线方向为1.5。这个范围内反射光占全部反射光的81%,占放映机有效光通量的52%,因而金,属光栅银幕光效高,均匀性好。
3、玻璃微珠幕
玻璃微珠幕是在幕基上涂一层白胶漆,然后再均匀喷上一层直径为0.02~0.03mm的透明玻璃珠,经干燥后而成。玻璃微珠幕属于方向性漫散反射印幕,具有耐老化、不易褪色、色彩还原性好的优点,银幕增益为2~4之间,幕前中心亮度为580E左右,反射系数0.75以下,散射角约为50度左右。此类银幕玻璃珠直径越大,散射角越小,亮度系数越大。这种银幕不能折叠,不能用手指、锋利硬物碰触幕面,否则容易造成污痕和裂纹。
4、穿孔银幕
通常放映时为了使声音与画面效果配合协调一致扬声器最好放置在银幕后的正中央处,这时就会影响声音的高频特性。为了提高声音保真度,可使用穿孔银幕。银幕穿孔既要获取最佳的声学特性,又要使观众观察不到幕孔。穿孔银幕的构造是在幕面均匀打上很多小孔,一般孔的直径在0.5-1.2mm之间,小孔之间应有5.5mm的间隔:小孔面积总和占银幕面积的2%~5%左右,这样观众在观看影像时看不到小孔。穿孔银幕有不同的幕面构造。常见的有橡皮穿孔幕、塑料穿孔幕、玻璃珠穿孔幕、金属穿孔幕等。银幕经穿孔后,其表面特性不变,只是改变了音响效果。穿孔银幕因幕面有孔,透光较多,亮度将降低。
5、毛玻璃银幕
属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用毛玻璃制成,一般尺寸不大,方向性特别强,最大亮度系数可达13。
四、银幕的选择
银幕类型、形状和尺寸三个因素影响着银幕上的影像。银幕的选择主要依据放映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银幕的类型、银幕的尺寸和银幕的形状。
1、银幕类型的选择
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由于亮度系数大,散射角小,所以适合用于窄而长的放映场所。对于宽而短的放映场所,则应选择散射角大、亮度系数均匀的漫散反射银幕,这种银幕能使各个方位的观众都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对于无任何遮光条件而又明亮的放映场所,可考虑选择透射式银幕,其抗杂光干扰性能特别好。放映立体幻灯或电影,则必须选择金属银幕,因为金属银幕的反射不改变光的偏振情况,其它材料的银幕反射改变光的偏振情况。
2、银幕形状的选择
银幕的外形一般有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适用于电影放映,正方形适用于幻灯、投影放映,银幕的宽高比例要适合于放映设备显示的图像比例。银幕大小与影像格式的关系如表1所示
银幕形状还普遍认为应遵守漫反射银幕为平面、增益银幕为弧形这一准则。其理由是如果漫反射银幕采用弧形设计,银幕上相互之间由于光的散射会使亮度降低,而且有可能使对比度下降,所以漫反射银幕通常为平面设计,增益银幕弧深为弦长的5%(弦高比20:1)。弧形大的银幕可容纳更多的观众。所以,选择弧形银幕设计时推荐使用增益银幕。
前人已在实践中尝试过各种辅助方法,运用了如,幻灯机、投影仪、CD、VCD等各种手段来为教学提供帮助,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领域主要运用工具,它也毫不例外的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它能包容大量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诸如此类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我们都概括为“多媒体”,怎样更好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了解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对运用这些功能为音乐教学更好的服务十分有益。
一、幻灯机、投影仪的运用。
在经常的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乐谱、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接受的效果。
如果我们在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精心设计制作出来,在课堂上适当时机用幻灯机、投影仪放出来,那么,在课堂上就能节省更多时间去讲授更丰富的相关内容。
另外,由于“新、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幻灯机、投影仪可以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这将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大的刺激,从而把“教”与“学”推向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CD、VCD的运用。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精精乐道,而学生则可能听得无精打彩,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脱钩,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这就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种脱钩现象,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给学生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便采用了CD、VCD辅助教学。一边让学生了解阿炳《华彦钧》坎坷遭遇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同时,一边让学生聆听乐曲的演奏,努力使学生体会乐曲表现出的那种痛苦、忧伤、、愤恨的情绪,使学生被作者在乐曲内所表现出的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光明的追求所打动,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作品的分析探讨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断提高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乐鉴赏力,为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CD、VCD与磁带、录像带相比,在音质、音色、画面上更有优势,在选曲方面采用数码编辑系统,灵活快速,十分方便。快进、快退、定格、慢速播放,可随心所欲,大大方便教师的操作。
三、电脑的运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营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校园文化可按表现形态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文化,两者构成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不同学校的特色。显性形态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隐形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校园文化的表现。
校园显性形态文化和隐性形态文化同样重要,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建设校园的显性形态文化,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停留在肤浅的、表象的层面上,忽略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显得有形而无神。本文就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及建设方法作阐述。
一、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时期,大学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和信息的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社会上鱼龙混杂,大大影响他们的思想品质;各种信息充斥当代的大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明确目标,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空虚的网络游戏,耽误学习,甚至休学;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恋爱关系,由于失恋有的精神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现象;还有的学生行为不端正,出现偷窃现象。当然所有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但据相关资料显示,也和学校的思想教育不到位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隐性形态文化恰恰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真正无声无息对师生员工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部分,在无形中告诫人们如何自律,是较显性文化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部分,虽看不见摸不着,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
二、校园隐形文化的作用
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藏于各种显性教育的背后,也隐蔽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化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状态中接受着各种载体的隐性影响,潜移默化地内化成特有的习惯、觉悟、信念和精神,这种长期的校园隐性形态文化会成为一种精神,形成一所大学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1.导向作用
不同学校在办学宗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都会使得不同学校的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思维言行等方面不同,从而形成特有的校园隐性形态文化。这种隐形形态的文化使校园内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价值导向,校园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气氛、教师言行等都在无声无息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同一校园内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发挥巨大的同化和导向作用[1]。
2.激励作用
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校训、校风、校徽、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名人名言等,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长期就形成校园隐性形态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科学追求等方面的认同,产生共鸣。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们的行为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矢志成才,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机会和舞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增强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激励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人格塑造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营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形象时,把校园精神的深刻内涵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内隐的,而人格成长所依赖的条件是只有渗透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渗透教育就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人格成长规律及环节,循循善诱地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展开。校园文化建设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把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意识通过显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隐性的精神文化反映出来并将其内化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思维和行为之中,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氛围中会塑造出继承优秀历史的校园文化传统及与时展相适应的人格。
三、如何建设校园隐性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建设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显性形态文化建设和隐性形态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特色。
校园显性形态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如果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名人雕塑,催人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名人名言等,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2]。
隐性文化正是在这些显性文化的长期灌输、强化、渗透中形成的。显性文化推动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又反作用于显性文化,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环境入手,强化制度,提出校训口号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建立导向机制,严格要求,落实检查,循循善诱,在“育”字上下工夫,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同时把中华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体现在校园文化中,这是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切忌建设之后又管理不善,教育不到位,造成自由发展、松散无格的校园文化形式,一旦这样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不但起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弱化、基础文明素质较差、功德意识不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3]。从长远看,这样的教育效果将给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
校园文化是一个微妙的教育领域[4]。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庄可.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8):162-164.
根据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人对于个人资产的态度上,比起财产的收入,更加关注财产的损失。也就是说,在投资行为中,投资人对于财产损失的恐惧远远大于财产收入的希望,这种心理称为投资人的损失厌恶。投资厌恶的直接后果便是投资人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对于资产进行相对保守的操作,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差,宁可将资金放入银行进行储蓄也不愿意将资金用于投资。而且由于我国国民对于投资行为的认识不足,不愿意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操心,宁可固守自己的财产。这样,就是的银行存款这种非常缺乏活力的理财手段成为我国国民的主要理财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起步较晚,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目前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阶段,多年来的股票行情走低让投资者不断失去信心,在高风险面前望而却步。在这种大背景下,投资者无法对自己的投资进行有效的配置,投资量极低。这样,即使银行采用了降息的方式鼓励投资,减少储蓄,投资者仍然倾向于把资金存入银行。
2.由于心理账户的原因,商业银行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收缩。
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全部财产的各个部分的时候,态度是有区别的,对于某一部分的财产,人的估价往往会比实际的价格高,这样,在使用或者利用这部分的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谨慎小心,因为财产的拥有者非常不愿意看到在其心中重要的财产蒙受损失,这就是心理账户效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具体一点,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是银行存款,主要的支出,或者投资方式,是银行信贷,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银行对于贷款存在着心理账户效应,因为贷款的风险和贷款收入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信誉和生存,因此银行对于贷款的发放非常慎重。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有着一定的准则和规则,需要一个门槛来限制,这样就使得银行面临一定的规则约束。这种约束使得银行不得不调整贷款使用比例,减少贷款率。从前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投资高峰期,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重工业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银行的存款量降低,对于信贷的发放就更加谨慎,尤其是对于工业企业的信贷发放。
3.外币涌入导致人民币升值,羊群效应加剧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种投资减少,信贷紧缩的环境,这样就使得信贷申请的难度不断的加大。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由于限购令的存在,处于低谷,股市也并没有从低潮中走出,国内投资的渠道很少,但是与此同时,大量海外资金通过汇率编程人民币进入国内市场,存入银行,成为银行的存款。这样就使得银行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对于信贷的严格把关,我国的银行正处于一种流动过剩的格局。
二、利用金融效应分析流动过剩的不良影响
1.商业银行在竞争的环境下风险加大。
在银行的流动过剩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银行为了尽快的减少滞留在银行内部的流动资金,就会对于大客户进行争夺,多家银行竞争同一个客户的方式通常为降低利率和降低信贷的审批门槛,从而导致恶心竞争和其他不良的影响。降低贷款利率将会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从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收入情况,降低贷款的审批门槛将增加引入不良客户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不良贷款率增加,使得银行在竞争过程中的贷款风险增大。
2.严重影响银行的收益。
在银行内部的储蓄资金过剩的情况下,银行收入面临很多收入上的困境。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本身最大的收入在于利差收入,这种利差收入在存款较多,贷款较少,内部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贷款渠道少,钱贷不出去,就无法收入贷款利率。第二,存款额度过大,使得银行的储蓄成本和存款成本都有较大的上升,因为银行需要为每一部分的存款支付利息,而且现在民众倾向于将活期存款改为定期存款,这样利率会更大。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了巨大的挤压。
三、如何采取措施限制并治理金融市场流动过剩
1.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财产,让居民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放心的将资金进行投资。
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在转型时期,在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上不完善,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我国的医疗体系的费用巨大,子女教育问题有着很高的支出,使得普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普通民众手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对于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从而不愿意冒着风险将资金进行投资,使得我国整体内需不足。为了扩大内需,就需要增加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使得普通民众衣食无忧,就能够提高其投资的积极程度。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同时应当利用税收和其他调节工具对于贫富差距进行有力的缩减。第二我们应当努力加强弱势群体的保障,如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消费者的扶持力度,降低消费品的价格,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预期。第三,我们应当在消费品本身下功夫,首先我们应当丰富商品种类,为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的人定制属于其阶层和价位的商品,改善消费环境,能够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敢于消费。第四应当坚定不移的贯彻我国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弱势群体集中于农村,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能够将农业人口从一种保守的投资态度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渠道,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就能够有效的将消费者的资金“转存为买”,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储蓄率的降低。
2.改善商业银行金融方面的创新经营。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通过自身的各种途径和手段调整自身的收入结构和辐照结构,对于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改变信贷的投放结构。使得信贷的投放不仅仅集中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客户,还应当拓宽贷款发放的渠道,扩大到中小客户和个人信用贷款市场。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在经营模式上积极创新,为民众提供一些新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能够使得民众能够在较低的风险情况下,,通过理财获得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入。如果民间资本投入到理财市场,银行就能够通过这一新的经营模式,改善负债结构,减轻流动资金过剩的压力。同时扩大了业务量,增加了银行收益。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创新应当学会在不同的金融因素之间相互连接,这样就能够将银行的存款,债券,货币市场紧密的连接起来。银行还应当适当的开发一些金融衍生品,这样就能够使得银行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
3.扩大资本市场,克服投资者的从众心理。
我们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得金融股市场的结构得到调整。同时应当提高资本市场的流通速率,并鼓励银行和国企进入股票市场。同时,企业也不一定仅仅能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可以通过自身面向全社会发放债券的方式,培养机构的投资者,使其成为未来在我国金融和投资市场的主导力量。我们还应当统一全国的债券市场,拓宽信贷发放渠道,降低外来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4.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提升产品定价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管理是它们比较核心的功能,另外,产品定价能力也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特征与其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品在设计上,除了要注重其结构和服务流程之外,合理的定价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来看,其资金配置的效率并不高,而且服务存在着很多的盲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风险定价能力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要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加强其对产品的定价能力,使产品的定价更加精确,更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和竞争,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我国中央银行业务由于具有特殊性,所以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一是应收利息、待摊费用等科目没有在表内设置。虽然设有“暂收款项、暂付款项”等科目,但其核算内容与企业会计具有不同的资金性质,其性质仅是临时性、过渡性的。二是再贷款、再贴现这类资产是根据国家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而操作和发放的。发行债券时也是按债券面值计价,所发生的各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业务支出列损益。三是对固定资产计价时,仅在购建时一次性列支,除规定的特殊变动外一般不做调整,存续期间也不计提折旧,清理时一次性核销原值。四是各项财务收入的确认,以我国中央银行实际收到的各项收入计入相应账户。五是所有支出全部纳入财务支出核算,财务支出不准预提虚列,一律据实列支。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费用开支范围及标准,上报财政部批准后实施。每一会计年度的本期收入减去本期支出、减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所得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六是固定资产只在表外计算折旧额。七是应收未收利息在表外反映。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我国中央银行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对各项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按各项财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存续期间财产价值不做调整。历史成本计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占款和贵金属不随价值变动和汇率波动定期调整账面价值,只按历史成本进行核算。二是再贷款按发放时的实际金额入账,不采用重估价值,不进行减值测试,不计提损失准备,对其应收未收利息不纳入表内核算,只在表外反映。三是固定资产按购建时成本计价,存续期间不计提折旧,只对规定的特殊变动原因做价值调整。四是有价证券的入账价值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列账,溢价、折价不做摊销,存续期间不按市价法或摊余成本法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五是国际金融组织资产按出资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
(三)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的历史成因。
我国中央银行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和采用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历史成因。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长期存在是由我国中央银行单位性质所决定的。我国中央银行作为行政性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利润指标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企事业单位。我国中央银行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目标,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从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相关性角度出发,我国中央银行更偏重于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二、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质量现状
我国中央银行遵循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分级核算、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资产项目中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再贷款、再贴现根据国家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操作和发放;负债项目均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发行债券发生的各种费用计入当期业务支出;财务收入项目的确认按实际收到各项收入后计入相应账户;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务支出核算,财务支出一律按规定的核算内容据实列支,不得预提虚列。利润等于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支出,利润按财政部批准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净亏损首先由历年提取的总准备金弥补,不足弥补的部分由中央财政拨补。所有者权益全部由国家所有,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变动。财务决算报告年度终了后按规定期限逐级上报上级行和财政部派出机构。财务收支、会计事务接受国务院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我国中央银行的现行会计标准虽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未跟进会计制度改革和金融全球化步伐。
2003年英国伦敦中央银行出版社对全球159个中央银行的会计实务调查表明,各国中央银行对国际会计准则是认同度高达82%,大多直接或间接采用了国际会计标准。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相续颁布的金融机构会计准则也确立了权责发生制和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确认基础的地位。伴随日益全球化的经济金融环境,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参与程度日趋频繁,我国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加,对各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趋同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差异较大将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直接形成交流障碍。
(二)与当前业务需求相比会计核算基础相对落后。
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实行由政府主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直接决定了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能够实现年度预算安排与财务收支的有效配比。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够较好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但是不能完整反映中央银行的资产状况。当前我国中央银行资产种类日趋多样化、市场交易日益频繁,仅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央银行全部资产状况的要求。
(三)不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和谨慎性要求。
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金银和有价证券,它们是有效执行货币政策的必要工具,上述资产的价格受国际、国内多项因素的综合影响,币种、供求、利率和汇率等的波动都将对其价格造成较大影响。对外汇储备、金银和有价证券等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时,由于没有引入客观的计量方法,对其现行的真实价值无法准确衡量,从而减值准备也无法相应计提,实际价值会与账面价值产生严重不符时,隐藏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上述资产如仍按现行历史成本法计价,将导致中央银行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脱离其市场价值,这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判断。
三、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的会计学选择方向
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正在经历多项核算改革,借鉴国外中央银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中央银行经营成果的会计标准是大势所趋。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和财务准则,由于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制度和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其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能力目前远远不能满足新准则后的需求,完善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势在必行。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外许多中央银行执行的会计标准相比,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还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一)合理借鉴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会计标准。
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中央银行与外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交流日益紧密,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活动日益频繁,正因如此,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国中央银行要高度关注国内外会计准则新动态,认真研究各国中央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找准我国中央银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切入点和范围,成功借鉴发达国家会计标准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中央银行的实际情况和经济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我国中央银行自身特点的新会计标准,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运用到中央银行会计实践活动中去。借鉴国外中央银行会计准则经验,逐步靠拢国际会计准则,采用谨慎性原则,真实、公允地反映中央银行经营成果是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制定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制度支撑。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中央银行应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标准制度或准则。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为准确计量各期间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二是完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原则,引入配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三是根据资产持有目的不同,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计算资产价值;四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机制,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具体设计
1.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基础宜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用的“二元结构”模式。
会计基础仅仅是一种计量标准,它脱离了会计体系这一整体,是不可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只有在有效的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制度框架设计下,应计制的应用才有其实际意义。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尚未明确财务报告的范围标准,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出发考虑,我国中央银行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短期内尚不具备条件。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近期内还是采取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二元结构”模式为宜。
2.对跨年度结算财务资金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更科学。
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我国中央银行跨年度结算财务资金业务如跨年度结算采购资金、工程款等,存在会计核算无依据、预提虚列和账务处理不真实等问题。采用权责发生制,增设“待清算支出”、“应付支出”等类似科目,核算当年已安排未支出或应付未付的款项,项目发生时直接从费用账户将相关费用转入。在下一年度实际支付时,直接做冲减“待清算支出”、“应付支出”账务处理,不再列支费用科目。在当前部门预算制下,这种做法我国中央银行可以更为科学的安排费用开支。
3.对再贷款业务计提减值准备,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手段。
我国中央银行应根据再贷款业务的风险程度大小,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金额与风险大小成正比。对再贷款业务应根据不同种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不同类别再贷款业务存在的逾期或无法收回的风险程度大小做出评估,可参考借鉴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做法,分别计提相应减值准备。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发放的再贷款金额较大,如果计提减值准备则相应的计提数额会较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损益的巨大波动,不利于客观评价。考虑此因素,我国中央银行再贷款减值准备可计入权益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