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07:02: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团辅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每参与一场活动,对于参与人员来说都是一次锻炼,但是由于团内成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也造成在遇到活动时总是挑选相对来说有经验,工作较负责的人参加。我个人更愿意让团内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但是出于整体考虑,在某些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体现整体效果,会事先和各个所需节目部门负责人联系,把我对所举办活动和他们对活动所需要节目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满足其需要为主,在节目排练时对节目进行适当的修改与控制,由于我本人对节目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节目质量。一个艺术团的存在,对于节目质量的要求胜过一切,只有不断完善节目形式,提高节目效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毕竟更多人看到的是节目的最终效果。因而对于节目质量的把关也是我在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
除了在对节目质量上把关之外,我也亲自参与了一些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主持。对于主持人来说,除了控制会场气氛及活动程序以外,临场反应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体会最深的就是做班歌大赛的主持,虽然不是第一次做主持人,但这次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做的第一次,并且是这么大型的主持。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由于是自己在抓这个环节,所以从准备主持稿,到彩排,我对自己和另外两名女主持人的要求都会比较高,彩排除了与各个班的配合以外,单独过流程也走了不下十次,不断的改进,在正式演出时的效果没有大的疏漏。但是最后的闭幕式幻灯片没有配合好,以至于这个重要环节没有进行,无论对各工作人员还是整个艺术节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艺术团整体实力,我也总结出艺术团在目前这一阶段必须要转变或改善的观念及实质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艺术团存在着很多弊病,首先是人员不足,由于是新组建的部门,因此在人员数量上相对较少,对于这一问题,每年都会有纳新,所以新鲜的血液会不断补充进来。其次是目前艺术团成员,包括队长,在观念上有严重的错误,我所期望的艺术团的核心思想是,艺术团在节目上必须有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观念,既我们排什么节目,其他部门或活动拿什么节目,而并非现在的其他活动要什么节目,我们排什么节目,这是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的原因。只有真正做到这点,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团内成员对本团的凝聚力,并且提高团员自身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毕竟以艺术团现有的资源来说,很多东西都还不成熟,需要有更过的考验和锻炼来完善,而目前我们的保留节目并不多,可以配合各类活动的保留节目加起来还不到十个,这也是艺术团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宣传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从我们在系内的各个活动都有参与,到与浙江科技学院联谊时派出节目,再到给院公寓团总支表演,我们所强调的除了节目质量以外,也注重对艺术团的对外宣传。现在管理系大学生艺术团已经在起步上小有成绩,相对于其他有组建艺术团的系有了一定优势,如何能扩大这一优势,则是需要全团上下及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相互配合来共同实现的。当然我们并不满足于只在校内的发展,要想让艺术团正真独立起来,必须要有能力参加一些校外的商业性演出,这才是艺术团能继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要铺起这条路,首先就要做到之前所提到的一个观念的改变,以及对节目质量的严格把关。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5-02
一、相关概念及团辅对象
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也称成长性心理团体: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它区别于“治疗性”的心理团体。因此,采取的是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简称“团辅”)。
团辅对象:主要由学习困难生组成(学习困难生以学院发文的累计不及格学分在14-28的学生为主,及个别主诉学习困惑或学习困难生),以及由团辅老师安排的特殊学生(该学生在团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活跃气氛、带头行动作用)。本次团辅共有学生35人,分成两组,每次团辅人数为15-18人,对每次参加过团辅的学生进行登记。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策略
(一)团体心理辅导中
1.注重团辅方案的设计与适时调整。团辅方案设计落脚点,一是以实现学习困难生自我成长为目的,充分利用发展性团辅的优势,积极探索学习困难生的管理与引导的思路和方法。二是要密切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团辅带来的效果。
2.注重学员安排。按照事前安排,尽量集中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所有团辅活动中的参与次数能尽量一致。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尽量少面对陌生的面孔;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并巩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注重情感体验。在团辅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形式化。一是尊重每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不及格、学分差异而区别对待;二是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内心感受;三是注意倾听,要适时用简单语词或点头等肢体语言进行鼓励。学习困难生往往情感体验较少,或较为隐蔽,通过回忆体验或公开表述,促成较好的情感体验,既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注重交流、分享。一是要规定分享主题,如自身兴趣、最成功的事、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差原因等;二是规定时间,团辅里每个人机会均等,不能减少时间,同时也不能超时(这有利于自控力的训练);三是学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指导老师对干扰声音要及时制止。分享有助于增进相互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化解学生的陌生感、无助感和焦虑感,有些分享能与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建立社群感和安全感。
5.注重观察与把握学生心态变化。指导老师要态度中立,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讲述,仔细观察和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如对团辅的接受度、反感度,对自我分享的紧张感,对其他同学的排斥性,等等。同时,指导老师要在团辅结束之后及时记录情况。
6.注重循序渐进。学习困难生团辅的开展要比一般团辅困难,指导老师要做充分准备,团辅内容、结构、功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团体成员的心态也有一个适应、转变、调整过程。如果指导老师对各类活动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了解不足,或者对学生的情感把握失误,会设计或安排不适当的活动,往往会阻碍了团辅的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外
1.注重个体沟通。一方面,对在团辅中表现出有逆反心理的、有不配合行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约谈。例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可以适当进行批评教育,可以布置特定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与在团辅中表现胆小的,及不及格学分较多的学生进行约谈。例如,对胆小的、不善言语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不及格学分严重的学生进行学业督促与跟进。因为学习困难生团辅算是特殊群体团辅,而且指导老师又是他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在团辅之外,可以适当进行心理辅导“越界”行为与措施。
2.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在每次团辅结束之后,指导老师除了记下必要信息外,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头脑回顾,加深印象。另外,要注意收集其他外来信息,如教师评价、班长反馈,特别是来自室友的评价。指导老师可以对需特别关注学生安排一名室友“信息员”,指导老师要经常与“信息员”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学习困难生的近况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等信息。这样,指导老师对团辅中的每个学生能建立一种相对完整的信息体系。
三、存在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困难
1.团辅对象的不可选择性。本次团辅的对象是进入学院规定的不及格学分警示警告的学生,以及个别临近警示警告的、指导老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团辅的学生,没有随机性,具有不可选择性。
2.参与积极性低。学习困难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较差,这些学生处于班级的边缘,往往有厌学情绪,经常逃课,与班级同学交往较少;或者网络成瘾,大部分时间花在寝室或网吧上网、游戏;或者人际关系很紧张,情绪脆弱,经不起挫折。他们对参加团学组织、班级活动、评选奖学金等提不起兴趣,慢慢他们成为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困难生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性低下”对团辅的开展带来极大不利,这需要指导老师坚定信心。虽然学习困难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经过高考筛选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知情意系统是完整的,他们知道并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也希望能够完善自己。
3.配合主动性差。学习困难生不仅参与积极性低下,而且在团辅活动中缺少配合主动性。当指导老师告诉他们这个团体的性质和目标时,个别表现出“不屑”或“反感”,个别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对方是老师,自己学习成绩差没办法,学生还是要听老师的,老师让我来我就来”,至于活动中的配合与反应就只能属于“应付型”,缺少情感投入。
(二)原因分析
1.个性。学习困难生存在积极性低和配合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个性。个性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态度等在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上的表现。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张扬”,他们对团辅表现出明显不满,甚至在言语或行动上表现出抗拒。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沉默”,他们习惯低下头,做一个“乖”学生,仿佛在认真听讲,但让他们行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节奏马上表现出慢一拍。
2.观念。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活动。学习困难生的观念表现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新款游戏、网络朋友等,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而对于别人“给”他的事物,如参加四六级考试、团辅等,表现出较强的消极性。他们并不是没有积极性,而是他们的观念左右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观念系统对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计划、实践等活动,但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理性: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本领,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3.男女生比例。学习困难生团辅开展困难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所在专业学生以工科为主,不及格学分多的基本是男生。对于个别女生,出于综合考虑并没有让她加入团辅,男女比例基本失调。一群男生聚在一起做团辅,谈如何交朋友、打开心扉、分析成绩差原因等,是相当有难度的。
四、取得效果及建议
(一)取得效果
1.学习成绩有所改善。通过两个学期各两次的团辅活动和近80人次的个体谈话,3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改善。最直观的就是同上一年级同一时期的不及格警示警告人数进行比较,有了较明显下降。通过开展团辅,这些学生提高了对待学习的警惕性,更加清楚意识到学习提高和毕业拿证的重要性,团辅促进他们在上课中或课余时间里能多一份关注学习的情感。另外,学习成绩的改善也得益于这些学生是指导老师(思政辅导员)的直接管辖学生,指导老师对这些不及格学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
2.人际交往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团辅,学习困难生拓展了交往途径,认识一些专业外同学。通过分享兴趣,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周末可能会一起出去活动,如钓鱼;或者,他们虽然没有加强联系,但他知道另外一个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爱好,如喜欢日文。通过分享理想,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还有其他人有同样的梦想。学习困难生在思想上找到一定的共鸣,这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了尝试性和主动性。
3.个性趋向外向、开朗,情感表现较之前丰富。通过信息员“情报”,这些学习困难生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上有一定的改善。例如,在寝室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领域”清扫一下,或者参与进来;他们参加寝室聚餐或班级聚餐的次数也在增多(信息员也发挥着“鼓动”作用);他们碰见指导老师会比之前热情不少。
(二)特别建议
1.团辅和个辅相结合。针对学习困难生,指导老师要坚持团辅和个辅相结合。主要原因有:(1)在团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有些无法在现场解决,有些也不能在现场处理。所以,一定要坚持在团辅之后,及时采用个辅,解决、处理、协商团辅过程中的问题。(2)团辅是一种群体模式,一方面,分享交流的内容比较大众化,比如谈人际交往、应对压力等普遍话题;另一方面,群体模式下的分享,学生容易把自己隐藏起来,并没有吐露真情。因此,团辅后适时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3)要提高学生的成绩,离不开个辅。就针对学习不理想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个辅比团辅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指导老师甚至可以“越界”到业务辅导员,指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如何重修、如何报名等事务性事项。
2.善于总结。第一,要善于对团辅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在开展辅导时,要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变化,如有需要,及时调整辅导策略。第二,要善于对后期回访进行总结。追踪调查可以知道团体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帮助指导老师不断完善团辅计划及团体历程。对参加过团辅的成员进行回访记录,主要任务是评估、总结团体成员的成效,整理成员资料并存档,对成员进行观察、访谈、记录。
3.辅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这种开放精神,接受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遇到困难也不能急躁,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欣赏心态,相信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都是可以取得不错成绩的,要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学习困难生对于学院的学风建设、班级的班风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能通过团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把他们从班级的边缘拉回到班级中间,拉回到学习轨道上,这样既帮助他们改善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有助于他们较好地完成学业,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研究背景
入学伊始,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入学适应不良。而班集体作为新生首先接触和了解的群体环境。对其个体心理发展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融洽和谐的班集体将会减少大学新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的不安症状。缩短其适应学校生活的时间。不仅如此,友爱团结的班集体还可以为其四年大学生活乃至终生提供发展环境,形成人脉支持系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传统个体咨询,它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团体活动。运用心理学的辅导测量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辅导方案。运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创设良好心理氛围,以期发挥新生主体性,优化班级人际关系,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增强班级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东某学院2016级5个自然班、共288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2份,问卷有效率为94.44%,其中男生70人,占总人数的25.7%,女生202人,占总人数的74.3%。
三、研究工具
1.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
由樊富珉教授编制。作为前后测工具,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主观评估。用来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各种心理能力的自我评估状况。共20题,均为客观题,采用5点计分法,1代表“我绝不是这样”,5代表“我总是这样”,总分越高,在团体中的自我评价越好。
2.团体活动反馈表,团体组员关系评价表
团体辅导结束后,着重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自我改变的主观感受,包含39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前者包含23项客观题。4个维度。涉及成员对参与团辅的动机、过程、气氛、内容的感受,采用7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表示对团辅的反馈越好。后者包含16项客观题,涉及成员对团体辅导组员关系的感受。采用5点计分法。部分题型逆向计分,满分80分,总分越高,对组员评价越好,成员关系越融洽:1道主观题,补充反映成员对本次团辅的感受和建议。本量表参考徐西森编制的《团体氛围自评量表》并进行适当修改。
四、实施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为期半天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体验。再由朋辈辅导员担任领导者和主持人,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团体辅导,整个过程持续一节课,共2学时,包括1个热身活动、2个主题游戏以及1个总结分享。首先在团辅前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进行前测。然后进行正式团辅。热身活动主要是让新生们尽快相互熟悉,活跃气氛,消除紧张。主题游戏包括:①人椅,进一步活跃小组气氛,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②同心协力,增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了解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每个游戏活动后由学生进行感悟分享。最后由领导者作总结和彼此寄语,并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完成后测,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五、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六、研究结果:
1.大学新生班级心理辅导前后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表1可见。大学新生在参加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后得分普遍提高,前后得分相差悬殊。(p
同时,很多大学新生在谈及对于本次团辅的主观感受时写道:“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很开心!”“对于这次班级心理辅导,我收获很多,增强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感受到了团结。还有就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会关心彼此,都会试着去了解彼此,我觉得在这个团体时常感到快乐。”“我很喜欢这种活动。希望以后可以时常参加。”可见。新生们普遍认为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愿意坦诚表露自己的想法。增进彼此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2.大学新生对本次班级心理辅导的综合反馈
表2可见。该样本的团辅反馈总平均分为48.72。最低分-42,最高分69,标准差为21.316。可见,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综合反馈良好。
3.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
表3可见。大学新生在组员关系上的评价总均分为61.31,最低分35,最高分80,俗疾钗8.695。因此,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良好。
七、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97-02
网络上曾风靡流传一个“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的活动,心理学家解释,这一类行为是给自己设置目标,即“做出自我承诺”,通过阅读以前写的信,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督促学生及时自我调节、完善目标。作者将“给未来写一封信”与大学生学涯规划教育相融合,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活动,于2010年9月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写信”活动,于2011年9月及2012年9月对同一批学生开展“读信—讨论—重写信”活动,通过科学并行之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业生涯。
一、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团体成员63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9人。
2.团体辅导的组织设计。学涯规划是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学生以大学阶段的学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写信”活动,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辅导员的团体辅导下,将学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指导性融入其中。从新生入学就开展“写信”活动,让学生做出自我承诺,大二学年,通过阅读一年前给自己的一封信,对比理想的实施情况,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以此作为重新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通过找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校正理想、制定下一阶段可实施性目标,再重复“写信”活动,构成一个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循环规划。
3.团体辅导的实施步骤。①给一年后的自己写封信。2010年9月,新生入学教育期间,让学生在特制的统一信纸上写下给一年后自己的信,装入信封后将信封封口,在信封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投入“时间胶囊”(纸箱)中,纸箱外标识专业、班级以及存放日期,由辅导员妥善保管在辅办。②重读一年前的自己,寻找未来的方向。于2011年9月,开展主题班会,将同学们于一年前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和一张空白纸发下,学生阅读后,在白纸上分别总结出信中所提及一年前理想、现实完成情况以及环境因素,鼓励学生上台与大家分享一年前的理想、一年中的实施情况以及一年后的现状,引导学生对比后寻找差距。③如何认识自己与跟随理想大讨论。为防止学生发现现实的大学和他们想象中的大学差距太大,从而导致迷失自我现象的发生,辅导员需要做出正确的引导,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解说认识自我以及正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清晰认识,从而重新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④再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量化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让学生写下新的给一年后自己的信,装入信封后将信封封口,投入新的“时间胶囊”(纸箱)中,纸箱外标识专业、班级以及存放日期,由辅导员妥善保管在辅办,如此循环。
二、团体辅导的教育效果分析
1.团体辅导满意度评估。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填写“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满意度评估表”,其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发现,成员对这几次团体辅导的总体评价、主题设计与活动效果、辅导员作用、加深自我认识、促进学业发展等五方面的满意度都较高,均达到了90%以上。
2.团体成员自我评估。团体成员自我评估,使用“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调查问卷”进行前后测,问卷共20个题测,分为五个维度,其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每个维度的前测与后测数据有明显差异,说明本类型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有明显成效。
(注:p
3.效果分析。①修善学涯规划教育方法,由于学生对“拆信”始终有所期待,因此通过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认识与肯定自我。②融入理论引导,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辅导员进行理论指导。学生在大学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学生自我承诺与下一阶段计划的制定在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就各有侧重,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强指导。③通过定期修正成为一项具有动态性的常规工作,按照学涯规划理论,定期检查学涯规划的实施情况,即“重读一年前的自己”和“如何认识自己与跟随理想大讨论”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照目标,分别找出已完成、未完成的部分,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其中原因,接着要按照自己的目标调整部分规划。
4.存在问题与不足。通过“给未来写一封信”系列活动进行学涯规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总结存在问题与不足如下:第一,团体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由于信件的特殊私隐性,对成员的个别问题不能有效地做到掌握和解决。应考虑与个体辅导等方式相融合。第二,辅导者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因为学涯规划贯彻整个大学生涯,辅导者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各种辅导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婵.现代人为何迷恋给未来写信[J].北京科技报,2005,(12):30.
[2]王晓辉,樊稳.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6):77.
[3]陈瑞瑞,左占伟,张波.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47-48.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93-01
一、辅助练习的应用类型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有多种游泳教学的辅助练习,不同的辅助练习要针对相异的教材和达到的不同教学目的。比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主要采用趣味性的水中游戏,而提高游泳技术的规范性为目的的要运用器械类辅助练习。
1.游泳教学中的水中游戏
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由于游泳学习的客观规律作用,当学生在初次下水时,源于水压和浮力等诸因素的作用,学生们易于出现害怕、平衡不好等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水性,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水中互泼水”、“喊数抱团”等游戏,帮助初次下水的学生消除恐惧感和增强大学生在水里的平衡感。其中,水中接力跑步能够使大学生提高应对水中阻力的能力而提高水中前进的速度,通过水中捕鱼的练习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的水性得到提高。
2.教学中的修正动作型水中游戏
因为游泳运动项目有着技术动作和结构比较复杂的特点,需要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并要多加练习才能学好。练习得太多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游泳练习特别的乏味与单调。所以,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必要在游泳的教学中,开创新的辅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游泳动作的掌握水平。通过水中推小车的练习,两个大学生的手指交叉互推,憋气后脚蹬地抬起,然后两个人同时做蛙泳腿,用蛙泳腿的推进力量将对方向后推。通过水中推小车的练习,可以让同学们尽力的发挥出各自蛙泳腿的潜力,用带有竞赛的特性来努力争胜,突出了学生的蛙泳腿部练习要点,并且使学生体会到要更为经济地使出力量,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练习蛙泳时的腿部蹬腿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蛙泳的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3.辅助练习中浮板的使用办法
在普通高校游泳课的教学中,比较频繁地采用浮板当做课堂上的教学道具,这对提高初学大学生学习游泳技能常常会起到比较好的辅助作用。在学生们进行游泳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平衡感和位置感会借助双腿夹住或者双手搭住浮板所获得的浮力而得到提高。在练习者的身体重心得到有效上升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完成练习内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局部动作,特别是在初学某一项内容的时候,可以帮助练习者以此来更好地体会所要练习部位的技术动作过程和局部身体部位的本体感受。特别是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技术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得更加清楚,易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4.游泳教学中漂浮背带的使用
对于初学游泳的学生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动作不熟练,害怕水,身体僵硬等原因,会导致学生做动作的时候,身体出现下沉或者动作中断而不利于更快地掌握游泳技术,而在游泳教学的时候,漂浮背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长距离的游泳练习中,由于初学者的缘故,大学生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难度较大。通过漂浮背带的辅助作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长距离练习,这对完善大学生的技术动作,加强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其心肺机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5.游泳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直观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游泳初学者这个群体,参与直观的图片或者录像演示,会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清楚游泳技术动作的完整和分解部分,这对有效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游泳的动作过程。
二、高校游泳教学中辅助练习的使用策略
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游泳的各项基本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教学进度适时选用辅助练习的种类和教学组织方法来进行教学和练习。并且,在游泳教学的实施过程里,广大高校教师要明确教学方法手段有很多种,不可将辅练习泛滥地使用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其针对性和练习时机的准确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辅练习的使用时机上,还要注意通过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别的问题,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集体练习也可以分组练习。在运用辅练习时,要特别重视游泳辅练习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高校游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广大高校教师要开拓创新,转变理念,从重竞技向健身技术教学转变,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游泳基础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结论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12-02
学生公寓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学院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宿舍管理,从宿舍做起,以点带面,营造健康的学风、院风。作为学校星级文明宿舍建设试点单位,我院在学生宿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显著。
一、工作理念和思路
1.立德树人,学生为本。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我院的学生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学生为本”的理念展开。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宿舍阵地建设的有力抓手。高校的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综合场所,是各种思潮八面来风的集散地,也是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生活习惯形成的地方。大学生宿舍阵地建设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学校印发《关于开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的通知》,我院积极响应,同时院党委签发《关于开展食品学院学生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导工作,通过设定合理的指标,从宿舍卫生、纪律、学习、文化等方面展开评价,将星级文明宿舍评比作为大学生宿舍阵地建设的一个牢固抓手。
3.推动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的目标不在评出多少五星级文明宿舍,而是以评促建。通过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督促学生在各个方面创优争先,对同学们的学业成绩、生活习惯、文化情怀、道德操守产生积极的影响,把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与宿舍阵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文化建设。
二、工作措施
1.宿舍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我院开展星级文明宿评比工作的第一步,成员包括副书记、各年级辅导员、分管学生会生活部和纪检部的副主席、班长以及生活部和纪检部全体成员。宿舍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的建设和各项指标的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议分析总结问题,研究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
2.建立完整的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在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开展前期,秉承“学生为本”的理念,学院专门召开由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全体本科生班长、团支书、宿舍长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对宿舍管理委员会初步拟定的“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办法”进行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比制度,从评比指标、分值比例、检查标准、奖惩机制等方面对评比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3.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宿舍”是学院每年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最优秀的一部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对于星级文明宿舍建设大有裨益。同时,星级文明宿舍的评星等级也纳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范围,只有三星级以上宿舍成员才有资格成为发展对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4.把好新生军训关。军训是大学生入校第一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严抓军训期间的内务卫生是我院新生军训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军训期间的评比需要,军训团对各学生宿舍的内务卫生做了严格、细致的要求,不定期检查。每年为期两周的军训让学生意识到什么叫做合格宿舍,军训期间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接下来的星级文明宿舍评比中得到延续,开展工作更加顺利。
5.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在学生中受众广泛。2015年5月,我院官方微信“西农食品”正式上线,与此同时,星级文明宿舍建设工作又多了一个宣传平台。每周的卫生、纪检成绩,会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给同学们,让大家“心里有底”。此外还定期推送上学期“五星级文明宿舍”风采、宿舍成员风采,让各宿舍有了对照和参考,明确了宿舍建设及个人发展的努力方向。
6.特色活动相辅相成。星级文明宿舍评比考量的是宿舍成员的综合表现,除了每周的卫生例检、抽检以及高年级党员联系低年级宿舍外,我院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辅活动。
(1)安全示范宿舍评选。安全教育是学院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配合学校保卫处的工作,我院在院内积极开展“安全示范宿舍”评比活动,对学生宿舍内的大功率电器、管制刀具进行排查,在每个年级评选出两个“安全示范宿舍”。
(2)创意宿舍大赛。创意宿舍大赛每年由校团委主办,各院系在学院内部首先展开评比。在创意宿舍大赛中,同学们别出心裁,通过废物再利用、手工DIY等方式,将原本单调、压抑的宿舍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温馨小窝”。
(3)宿舍间三人篮球赛。对于热爱篮球的同学而言,仅有院系间篮球赛和新生篮球赛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想要上场比赛的欲望,宿舍间三人篮球赛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以宿舍为单位组队,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宿舍凝聚力、集体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宿舍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此外,还有校生活纪检干部见面会、宿舍整顿月、我舍我秀、学雷锋活动等,这些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宿舍在星级文明宿舍评比中会获得相应加分。一系列活动与星级文明宿舍评比这一主体工作相辅相成,在促进星级文明宿舍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同学们的身心发展,促进宿舍文化的形成。
7.星级文明宿舍颁奖典礼。星级文明宿舍颁奖典礼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是对一学期工作的总结。学院上下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且每年都会邀请学校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颁奖典礼。颁奖典礼要求全体本科生班长、团支书、宿舍长参加,大会对一个学期以来评选出的五星级、四星级文明宿舍进行隆重的表彰,邀请优秀宿舍代表分享经验,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学期的工作做进一步安排。截止目前我院已举办颁奖典礼3次,累计表彰五星级文明宿舍40个、四星级文明宿舍263个。
三、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1.宿舍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全面开展学生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全院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都有了显著提高,大三、大四学生宿舍的改变最为明显,以往高年级宿舍的物品摆放杂乱无章,地面垃圾随处可见,更有宿舍还弥漫着奇怪的味道,现在的高年级宿舍物品摆放整齐,地面也干净整洁,宿舍内通风良好。全院学生更加注重宿舍日常卫生,由以前的为了应付每周一次的卫生例检而打扫宿舍卫生转化为每天整理清洁宿舍,每个学生都养成了“人走桌洁”、“人起被叠”的良好习惯。
2.学风建设蒸蒸日上。星级文明宿舍奖惩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热情。2011―2014年,我院本科生符合推免条件的比例分别为64%、65%、79%和68%,呈现上升态势;2014级本科生在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75.7%,居全校第一;2015年有18名同学参加雅思、GRE、托福考试获得高分;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3名同学收到国外、境外大学接收函,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1.06%;本科生获省部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学科竞赛将2项,参与15篇,参与发明专利3项。
3.宿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宿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占领的一块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指导下,我院以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为载体,辅助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大力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宿舍的带头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寝室学习、生活氛围,不断增强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督促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参照修正自身价值目标,使得学生宿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
4.不断探索,追求卓越。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高年级学生宿舍整体情况虽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未达到计划目标,还需加大监督力度,同时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引导,促使高年级学生改变固有观念,正确对待星级文明宿舍建设工作。学生宿舍内部卫生状况有明显提高,但是宿舍公共区域如:楼道、水房等地方的卫生状况有待提高,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维护。
全校各部门依然要在细化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中不断探索,进一步规范制度、落实管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让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工作真正成为宿舍阵地建设乃至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靳有祥.加强管理 创建五星级文明宿舍[J].天津师专学报,1991,(3).
[2]王友洪.德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宿舍建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3]柳远.浅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高教高职研究,2009,(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9
在当今高校,班级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学生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高校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自主性以及活动广泛性吸引了当今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将“社团化”的理念引入高校班级管理中,将二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势必会为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1 当今高校社团的基本特征
所谓大学生社团,是指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形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大学生社团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团体环境,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社团有如下几点基本特征:
(1)大学生是社团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而言,它包括人对文化需要的创造性、选择的能动性和价值体验的主动性,表现为人对文化的支配原则和享用原则。大学生是社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社团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团文化的教化作用。
(2)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工具。大学生创建社团,其目的就在于将志同道合的同学聚在一起,实现共同的目的。在日常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没有一个能够将专业知识进行积累升华的平台。有时又受限于班级制度,没有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与特长,社团能够将其兴趣爱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社团是高校文化最具时代特征的表现。高校是社会思想文化的发生源,也是思想政治的传播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各类组织交流,这就使得高校社团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社团不仅有着高校的基本特征,更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
(4)社团是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集群性是人的本性之一,人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趋于合群。在高校传统的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找到和他人的共同点。但在社团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征,能够在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心理上的认同。
(5)社团是大学教育的新媒介。高校社团在活动中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社团是通过大学生自愿加入而形成的团体,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社团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形成的。
2 班级管理中加入“社团化”的可行性分析
2.1 目前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在当今高校,按照专业划分班级,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以及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班级同学来自不同的背景与环境,再加上拥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如今的高校班级概念在学生中逐渐被淡化,很多学生更愿意把精力都投入到团学组织中,这样班集体中组织成员的沟通就减少了。在很多学生看来,班级仅仅是其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载体,并没有别的特殊的意义,这就造成了现如今通过传统手段管理班级的难度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多。
2.2 班级与社团的关系
作为群体的班级和大学生社团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从成员间亲密程度上区分,社团成员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关系密切,能够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成员之间关系简单。而班级成员则是根据其功利性结合在一起,并非情感的维系,而是被学校的规章制度所支配。(2)从正式程度上区分,班级属于学校的正规组织,有明确的校纪校规,并配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社团属于非正式的组织,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活动方式比较灵活。(3)从群体成员的归属区分,班级是一种所属群体,而学生社团则是一种参照群体。
与此同时,社团和班级又有着很多的共同点:(1)二者都是有一群人组成的,并相互发生作用的群体。(2)二者都有着一定的目标,班级的目标是完成学校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社团的目的则是产生共同的兴趣和愿望,从而实现他们的愿景。(3)二者都有着共同的规章和制度,班级以校纪校规规范准则,社团则是以成员的群体利益为准则,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规范制度。
2.3 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从上文可以得出,社团与班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在一定的时候能够相辅相成。那么,如果将社团的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团能够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利用社团的参照群体作用,成员能够在群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们又身处班级之中,能够遵守班级的基本规范,充分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2)社团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团队意识。由于社团内聚力较强,开展活动时能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等现代人才品质。并能够通过正确引导,为这种性格品质寻找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与平台。
(3)社团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专业素质。在普通班级中,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能够加以总结和升华,从而既能够开展社团互动,又能够巩固教学成果。
(4)社团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在当今的高校班级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性很强,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在班级管理下的社团,成员要通过专业知识发展社团,同时也要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这种驱动力是自主的,是通过自身的诉求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更有利于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3 班级管理“社团化”模式实例分析
如上文所示,将“社团化”模式引入班级管理,能够为传统的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并且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本科2014级为试点,成立班级层面的社团组织,在此过程中提取经验方法,现就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成立兴趣小组,找寻学生的兴趣爱好。该年级共有行政班2个,共96人。前期通过辅导员和班委积极动员,各班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形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的诞生,构建了社团发展的雏形。
(2)提供导师指导,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在班级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提供社团的建设方案,并交由辅导员老师审核。辅导员根据各小组的特点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整合后的兴趣小组成立为班级社团。最终共成立了11个社团,基本实现了“人人有社团、人人有参与”的“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
(3)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社团成立之后,通过定期开展特色活动,有效调动了班级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普通学生在不同的团日活动中有时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有时是参与者,大家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活动发挥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现自我、发挥特长。
(4)建立评价机制,鼓励成员的创新意识。在社团发展过程中,辅导员充分尊重和鼓励每个社团组织团日活动,并辅以评价机制。辅导员会通过社团活动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分析,并将该评价纳入学年总评体系,进一步激励各班级社团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辅导员还会根据社团性质,将其纳入竞赛体系,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小结
引入“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是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总结与归纳,更是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将学生社团带入班级,能够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能够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希望通过该模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地完成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通过试点,引入“社团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成效,能够在实现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代卉霞.班级和大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及对策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3.7(1):99-102.
[2]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38-138.
[3]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7-47.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主持人:xxx
班会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使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必要性。
3、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明白怎么何为心理健康。
班会过程:
1、 主持人致词,班会开始。
由主持人讲述养成心理健康的具体做法。
2、学生自由发言:
贵宁波: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虑、抑郁、嫉妒、仇恨等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沟通与疏导,积累成疾,一旦遇到“导火线”就会爆发;人际沟通受阻带来的人际关系破裂等情感问题亦造成心理问题缠身,甚至出现心理扭曲等现象。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沟通不良造成的。通过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同学的沟通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同学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机遇和社会挑战,同学间必须注重增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同学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发展心理学认为在青年期,特别是进入大学一年级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及
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社会性的不断增加,他们开始寻求比较稳定的同伴关系,也就形
成了同伴团体。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对完善他们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大学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又很敏感,很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心理问题、职业选择和自我意识等心理问题。
三、心理学相关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大学生的自我
意识发展较为成熟,在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重视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通过团体活动可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及被尊重接纳的需要。
(2)群体理论
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表明:在团体中可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包括获得归
属感与安全感、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满足自我确认的需求、满足自尊的需求、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等同时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作用,团体的凝集力会更强,也将能更好发挥的团体的效能。
(3)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先学会开放自己,接纳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受和意见,愿意和别人分享资源和观念;要能与他人有效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先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靠得住。
(4)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溶于团体,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竞争的强者,体验式学习既是个人自主的活动又是群体的共同活动,需要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之长处和好的经验,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
3、主持人总结:通过本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了人类对健康的界定基于人类对人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前,健康的标准是身体状态是否正常。这一标准的界定基于两点:健康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学概念;人的生物属性与其他属性没有联系。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总结
随着各种学科的深入研究,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刚来到人间的儿逐渐成长为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的人;真正的人应该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健康就像一张三条腿的凳子:
一条腿是身体健康,另一条腿是心理健康,还有一条腿是生活质量;
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这张凳子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其中的一条腿损坏了,其他的两条腿也会受到影响。
希望大家明白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有身体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心理健康的标准;
生活质量有生活质量的标准。
1.1与政治进步相联系。
我院在党员发展工作中积极吸收优秀民族大学生入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层次,形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带动一片,示范全体”的良好局面,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1.2与情感教育相联系。
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原则下,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一方面在全体师生中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风俗,让全体学生了解学校对民族生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淡化民族身份,强化学生身份,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各民族同学做到互相尊重各自民族文化,促进民汉同学之间的融合。
1.3与文化教育相联系。
民族教育与文化教育相辅相成。我院以“促文化、共交流、强认同”为目标,每逢新疆民族传统节日及毕业季,学院领导老师都会进行节日慰问,举行专场欢送会,让民族生深刻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集体感和归属感。组织开展诸如尊重民俗民风的“雪域风情文化展”,在校园文化生活中不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使其与汉族文化水融、相互渗透。根据民族生文艺特长引导他们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如迎新、送旧晚会等增强民族生自信心,激励民族生不断进取,同时增进民族生和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坚持三个关怀,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指导工作
2.1关怀民族学生,融入思想特点。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集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为一体,开展各类培养必须因势利导。我院以微博、Q群、年级博客及校内新闻等电子通讯工具为平台,宣传国家、学校和学院关于少数民族生的管理政策,宣扬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秀事迹,使网络平台成为一种少数民族生“随即课堂”,有效引导少数民族生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使汉族同学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认知少数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我院系列报道“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在广工大的日子”陆续记录了我院历届毕业的优秀少数民族学子,在校内引起多方广泛好评。
2.2关怀民族学生,实现现实需求。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如何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我院在民族学生扶贫中形成了以助困为主、育人为辅的助贷模式。以年级为界限进行扶贫,实行“以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相辅相成”的助困原则,顺利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后在大一全面摸底,建立民族贫困生档案;大二重点谈话,了解各民族生的困难具体情况;大三逐个复查,明确民族贫困生动态情况;大四进行诚信教育,培养贫困生的诚信精神。
2.3关怀民族学生,展现民族特色。
我院通过成立民族生管理工作学工团队,抽调专人负责民族生工作的管理,加强管理力量;同时,高度重视辅导员及助理团队对民族风俗等知识的全面掌握,把握基本民族内涵,力求在一线工作中勤沟通、力深入,在各方面加强民族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贴近民族生的民族特色。
3.定位三个时期,有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提升工作
3.1定位民族学生入学时期的环境适应指导。
入学教育是走好大学之路的第一步,我校充分运用“民族朋辈引导、大学启蒙讲座”等平台,通过“班助谈话、班主任进班级、辅导员探访”等多项措施帮助民族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实现顺利过渡的目标。
3.2定位民族学生过程教育的综合发展指导。
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基础下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及时做好民族学生特定时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国内外突发事件和应激事件的安全稳定工作,是民族生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我院逐步总结出少数民族学生特殊时期维稳工作应急机制,形成了信息通报制、辅导员座谈、民族生骨干引领等方式方法。在特定时期合理利用各种应对预案,能有效消除突发事件对民族生的不良影响。
3.3定位民族学生毕业时期的就业技能指导。
民族生毕业时期的就业技能指导是民族生培养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我院民族生毕业时期的就业指导形成了“就业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三大指导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展开诚信感恩教育座谈会、优秀民族毕业生民族之星报告等行动,确保民族学生顺利就业。
4.构建两个维度,稳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核心工作
4.1构建师生联动、互助合作的助学模式。
我院在民族生助学工作方面,以师生联动的助学模式为载体导向;开展“一带五和两帮一”的帮扶活动,即一个汉族老师和五个民族生结队,实行责任到人,专门指导民族生学习;两个宿舍学生和一个民族生交友,互相学习,在辅导民族生功课之余,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4.2构建导引结合的帮扶模式。
积极重视、充分定位“思想困难、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特殊少数民族大学生,力争实现特殊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做到关注及时,预防及时,处理及时,评估及时。通过同民族的朋辈心理疏导及寝室、班级关系适应指引,解除民族学生的心理戒备,强化民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