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合同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9 19:0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程合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程合同

篇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与房产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业的管理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方案

管理性质的课程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为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还需组织好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堂讲授多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解决问题;甚至对于过于偏重理论部分的章节,直接以形式多样的小组竞答来完成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课堂的教授不那么枯燥。

三、课程改革内容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理论

(1)课程内容设计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共有八个章节的知识点,在涉及到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由一个引导案例来展开,而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都是和这个引导案例紧密相关联的。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理论知识关联到实际案例中去,有的案例起到警示作用,告诫学生不能在招投标过程中以及施工中有违法乱纪、行贿、受贿等行为,同时还应知法、懂法;有的则是建筑业的热点话题,需要学生更深入的去学习的。不断的将社会上发生过的,或是正在发生的案例运用于课堂,使学生清楚这门课程是去做什么的,能解决怎样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课程改革方法

在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到了两种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

有章前引导案例作为开篇话题,也有实事热点议题作为理论知识的佐证,还有综合性的案例分析题目作为知识点的巩固,能用事实说话的,尽量用案例说明,使理论充分结合实际。

②课内实践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提供充分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条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先布置的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

2、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①课程内容设计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与枯燥,也是基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在对部分章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学生自学的元素。这些章节可以是这样几方面的知识点:招标文件的构成内容、评标方法、合同条款、投标文件的组成内容、资格审查文件的组成等,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前面说到的依据范本进行相应文件的编制,比起听课来,他们更愿意做;另外像合同条款这样的内容,采用小组竞答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来形成小组间的竞争,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自学完成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②课程改革方法

在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到了下列方法:

a、问题式学习

利用一次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不是传统的上课模式,而是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答案,上课时以抽签方式决定回答哪道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抽签决定回答的小组,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学习。

b、任务导向学习

针对某个知识点,布置任务,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例如,投标文件的组成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安排课内讲授,而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投标文件的编制,先将招标文件发给大家,根据招标文件对投标文件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编制过程中,既阅读了招标文件,了解了招标文件的构成,同时,在投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又对投标文件的构成内容有了深刻认识。

3、要说要动,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内容设计

学习,不仅要学理论知识,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应当得以体现,在课内应安排这样的环节和机会给学生锻炼。主要通过组织课内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在课前应提前说明任务和要求,再以一定的形式来展现,如针对某个话题开讲五分钟,对开标会议进行情景模拟,问题式学习法里面的竞答表现,任务式教学里的任务完成与分配等,在这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

四、课程考核与考试的改革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考试课程,不能免除考试这个环节。但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意义远大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所以,对最终成绩的评定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课堂表现和课内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50%)

这个成绩是由两个方面综合评定,课堂表现,是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与老师的积极响应程度来定夺,规定在上课只要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都会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分)。

课内实践部分,包括课上组织的一些小活动,每一次大家的表现都应当关联一定的分值。在活动组织完成后,都应当详细记录每位同学的得分或扣分的缘由。有些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注意奖励有贡献或表现优异的个人,惩处那些不作为、滥竽充数之人。

2、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篇2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改内容和目标

2.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参与的特殊认知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课堂讲授,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不出一起学习的气氛,造成学生没兴趣、上课玩手机、作业网上抄袭等现象。如果采用角色代入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中依据课堂气氛和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课堂教学手段,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角色定位是角色代入法的第1步,是学生在所从事行业中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认识到行业中各工种的职责,是学生管理职责执行力的切人点。在学习过程中,先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建立各个协作公司,学生自己角色定位,包括企业定位和岗位职务定位。可以通过招投标的程序来进行细化分配,各筹建模拟公司可以细化各工种人员职责,如可以分职责设置前期的招投标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造价预算部长、总监、技术员等职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角色。在知识储备的后续教学中,通过模拟公司的职责,根据任务需要安排相应工作给学生完成,使学生对建筑业相关人员职责有初步认知。

2.2提升学生的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教授方法看重理论讲授,没有系统规划整个招投标全过程,没有建立该课程与原有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角色定位到模拟现场实践:要求学生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全部程序。尽量做到"四能”:①能做。在工作中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②能写。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写出各种可行的报告;③能说。准确无误地表述自己的看法;④能干。做好每一份工作,有组织协调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承担岗位工作。通过在课程中模拟现场实践,使学生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实现“四能”培养目标,增加就业率。从模拟实践到观察感知,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人的做事能力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些认知过程的学习就是加深知识的过程”。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先以现实工地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等做为学习的切入点,是学生了解自己所学课程的良好开端。让学生们带着3个W去学习知识,从而解决疑问。

2.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接受,解决问题的同时拓展创新能力。课程教授过程当中采用对比施教法,用下列三种方式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①提问的同学自己查阅相关书籍或网上收集资料;②由其他同学来帮忙答复问题,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再讲解;③由教师逐个解答。对于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章节,交叉采用第①种、第③种方式进行解答。当老师直接回答时,学生只是听,知识接收差;同学们配合密切、主动积极是前两种学习方式的情况;第②种方式优势更多,一个人学会而且能讲出来,那肯定是学通了,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语言表达能力、个人的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教改实践中,通过引入招投标模拟实训软件,在学习、应用软件的过程中了解招投标过程,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效率,在此基础上巩固、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3结语

更新过时、落后的教材,要与建筑行业相关规范相符合,要及时更新课程知识,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通过实际案例,模拟企业角色,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思考后的实践操作,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同学们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2)教师本身素质不够过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具有高综合性、强政策性、高实践性等特点,同时,该课程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相联,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当今实际,将实际市场中的案例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做更深层次的剖析,这样才能领悟到课程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然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教师却不多,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知道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结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目的。

(3)对学生的实践参与不够重视。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很难参透其实质。而当前教学方式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对这门课程有比较浅显的感性认识,在对实践参与方面老师们强调得较少,也没有组织较多的实践机会供学生参与,这样,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往往会和实际脱节。当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很灵活地运用到其中去。所以,对学生实践参与不重视会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考核形式不够合理。在以往的课程考试中,其形式过于死板。其题型非常常规化,如填空、选择、简单的问答、计算等形式,这些题型往往考查的是相关的概念,条款的理解与记忆。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去死记硬背,不能够真正理解其根源,也使得教师们不能够很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评估教学质量。因为这门课的特殊性,需要抓住其实质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

2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创新教学体系

2.1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提出预设

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对其有个大体的预设,在实施改革措施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基本效果。首先,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在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会走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道路上。而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如此下去,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应当改进的。通过项目化改革后,能够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真实项目相结合,从项目中理解相关概念条款,这样比传统教学中最终使学生走向死记硬背的道路更加优化。通过将课程模块化后,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凑,使学生在结合理论与实际时更加容易,从而解决实际案例更容易上手。这种教学方法更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其次,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带有很强的代入感。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都有明显的衔接,在实施起来,循序渐进就很容易真正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来完成对这门课程的探索学习,就会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最后,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我们所预期的人才出来,虽然这一模式延续了很长时间,但这基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因为,通过某一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没有达到其基本预期可以说是很失败的。而创新改革后,可以实现可持续性这一特点。首先从模式上来说,项目化与模块化的基本骨架支撑着这门学科,通过长期发展只要围绕着这两大模块,就能够将实际与理论紧紧结合,所以它很难使教学和实践脱节。

2.2项目化教学创新特点与优势

所谓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对某一课程的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完整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模块划分,使老师与同学参与这一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与达到教学要求与目标的目的。其创新特点是突破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改以往手把手式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辅助的新型实践性教学方式。一套完整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大致包括5个阶段:确立与分项目任务配、确定项目计划(学生自主设计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实施计划于自主实践、考核评阅、归档或应用。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根源。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而结果不是重点。因为只有过程做好了,结果必然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员的实际参与体验与自主能力的培养是这个体系的精华所在,没有相应的参与就无法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项目化教学的中心是“项目”,整个模式是围绕这一点而进行的。项目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编制与实施;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所促进,还对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2.3模块化的设置向导

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应当包括基础理论、职业技能、学科前沿信息这三大模块。理论是任何实践的基础。在理论讲解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这样才不至于讲解得过于空泛。由于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教学,训练、考核的方式与实际相对应的行业特征结合,使学生获得能够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通过将学科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新形势下,学生了解最新的项目特点,以此达到多方面贯通的教学效果。

3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3.1实践性原则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将此教学体系应用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尊重并遵循这一特点。然而体现这一特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与项目创立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案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的项目是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的,而不是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掉的项目。基于这一特点,学校与老师要做到的就是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工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在实际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实际参与的重要性,结合实践、实习、实训三大环节,着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3.2目标性原则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它预期的结果,所以在具体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有秉承目标性原则,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目标导向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对具体文件项目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施工招标文件做重点讲解与说明。在具体项目上,以项目立项、报建、招投标、合同审核与签订、合同变更、索赔管理等各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实际案例代替空泛的理论讲解。

3.3可行性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者是学生。所以对学生参与的项目来说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开始阶段,可以以简单的招投标为指引,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如在项目任务设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拓展,提高工程招投标任务的可操作性。

篇4

二、课程实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采用依据

通过本人实地调研发现,在入行的新人中,只要是投身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过程的工作新人,在实践工作后就能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他们的技能也得到一定的增强。而目前在参加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时,很多刚入行的新人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被用人单位视为经验缺乏及工作能力不足。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主要因为专业教师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式的理论传输方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仅仅学习书本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未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工作,对于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实际工作不知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当他们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办。若是能在校内的本专业实训教学中设立类似实际工作的环境,并设置几个实训任务驱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工作能力,能更好的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而任务驱动模式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在课程实训教学改革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1.任务的设计。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设置任务,学生是否主动地学习主要取决于任务设置的好坏。任务的提出应具综合性,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既学到新知识也能巩固旧知识,还能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其次要具实践性,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不要出现纯理论化的任务;然后是应具吸引性,若是学生设计的任务毫无兴趣,他们必定不愿来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另外要具创新性,在设置任务时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使得其能在此空间中进行思考,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其创新精神。

2.实施的步骤。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任务教学设计和详细的备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应按以下5个步骤逐步进行。

2.1教师要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真的处于一个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2.2教师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任务,划分具体任务,让学生知道任务的完成目标。

2.3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处理,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2.4组织学生就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找出解决办法,共同合作完成实训任务。

2.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再进行总结,巩固、复习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以上所述的过程执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任务,在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既专业知识,又能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最终完成了预定目标。

3.取得的成效。

首先,通过统计学生对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实训教学模式的得分很高。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较高,都很乐于参加到其中,兴趣浓厚,对知识的渴望较之前增强。最后,从用人单位给刚入行的新人的评价中发现,其对学生参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中的表现表示肯定,不再是以往的专业能力不足的评价。

4.存在一些困难有待解决。

虽然,通过以任务驱动模式引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课程实训中此模式的应用中仍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4.1教师的专业性要加强。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在旁给予学生指导,解答学生相关问题,实训时,学生会遇到的不懂的东西,会提出这样那样的专业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困惑,所以就必须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足够多的社会经验。

4.2教师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学生就是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只是在旁边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他们同样还是实训课程的“控制者”,所以教师须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来处理突况,让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4.3教师应使用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用书。目前,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训教学用书,难发现能够以任务为核心的实用教学用书,即使有,但是各个地区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各不相同,使得这种类教学用书不适于在其他地区使用,就此实训教学用书应让专业教师根据自己所授课程来编写,更加能够符合教学的需求。

篇5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方为规范教学环节,建成一流的课程主页,使_________院的教学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已对课程建设有关教学文件进行专家评审。乙方针对甲方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并已提交课程建设的申请书与电子教案样板,经甲方组织评审,认为其内容满足甲方要求,为此,甲乙双方签订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协议。

一、乙方的权利和义务为:

1.确定所选教材,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具有权威性。

2.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确定应完成课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案,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表。

3.自协议签订日起两个月内上交完整的课程电子教案及课程主页框架(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接受专家们所进行的第二次评审。

4.自协议签订日起十个月内上交完成的课程主页(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接受专家们所进行的第三次评审。

5.通过第三次评审的项目,自通过评审之日起两周内提交结题报告;其它项目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6.乙方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更新_________%的主页内容。以协议签订之日起为起始时间。

7.课程主页的著作权归乙方(作者)所有。

8.按照协议和_________学院课程建设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经费并遵守学院的规定使用经费。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由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教学文件组织评审,在评审通过后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两周内划拨_________元课程建设费。

2.按期提交完整的课程电子教案及课程主页框架(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由甲方组织专家们进行的第二次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在评审通过之日起两周内发放第一次追加的划拨_________元课程建设费。

3.按期提交完成的课程主页(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由甲方组织专家们进行的第三次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收到结题报告之日起两周内发放第二次追加的划拨_________元课程建设费。

三、其他未尽事宜,再作具体协商。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89-01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过程

(1)市场需求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通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公司、监理单位等相关行业、企业调研,获得相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管理等,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兼顾随着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将更高。

(2)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以及同行业、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认真论证,将相应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和工作标准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编制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职责手册,同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这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领域开发

(1)设计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改变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在项目课程中,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项目(模块)支撑课程标准,在纵向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适度横向引入知识点,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3)确定工作任务。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企业一线专家与专任教师组成研讨小组,对职业发展阶段划分和岗位提升能力要求,找出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共同讨论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并归纳出工作任务的框架。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设计

(1)目标设定。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能够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学生能够具备建设施工合同谈判、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控制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2)工作任务。根据建设单位合约部人员、施工单位投标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招标机构招标工作人员、监理机构合同管理人员、工程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等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正确组织工程招标活动、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标书评审与评价、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签证和施工索赔、合同争议处理等岗位能力,分别要求学生分组编制完成一份完整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施工合同、索赔报告、合同争议处理报告等工作任务。

(3)课程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将全班学生每6~8人分成一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

任务布置:教师课前布置工作任务书,并简单介绍完成任务的要点。

收集与构思:学生根据接受的工作任务书,利用课后时间,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自主收集信息,查阅文献资料,对完成项目的方法进行构思,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交流与讨论:小组成员在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交流后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安排完成一份工作成果。

汇报与总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担任汇报会的主持人,按小组分别派一名汇报人上讲台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本组其他成员可以就不足和疏漏进行补充汇报。各小组汇报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评价:提高过程评价的权重,学生成绩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能力;选择资料的利用价值,运用资料的使用能力,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工作能力,项目作品的知识掌握程度、项目作品成果、书面报告;自律遵守工作纪律,参与小组集体活动情况和小组研讨的参与程度。

4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课程改革。搞好课程改革,总的原则是减少文化课,多开专业实践课。不要过多地讲解复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安排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次课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要适宜,要边做边学,要把学生的看、听、做结合起来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2)教师角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角色,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文件准备。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组织好教学内容,把有关的知识、技能、标准组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编制适用教学的校本教材,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篇7

【关键词】三本院校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教学方式

[Key words]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C9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三本”院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开展情况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正逐步发展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我国三本院校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4月,全国共有318所三本独立学院,三本独立院校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按照办学层次和培养模式分,可分为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种类型。就人才培养目标上来说,三本院校致力于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

由于三本院校鲜明的特点,学生的组成结构既不同与普通公办高校的本科生,又区别于高职院校的专科生,其心理特点、学习能力、行为特点、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其人生追求等均有其显著的特征。

一方面,他们理论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三本院校学生的录取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缺乏持久力和自我约束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对纯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他们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乐于参与课外活动,喜欢轻松娱乐式的活动氛围,沟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并不弱。他们还对一些实用性课程、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期望在各种活动中拓宽知识。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

据笔者统计,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三本院校有104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背景,以工程造价、合同法、建筑法等课程为基础,其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四大平台,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平台的纽带。例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内容涉及认识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需要经济学的知识;编制招标文件,需要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编制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需用到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编制投标报价书,需要用到工程造价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签订中标合同,又会涉及到法律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都要用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进入工作后在许多领域都会运用到本课程的知识。在三本院校开展《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更是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接轨。

(三)“三本”院校开展《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综合性强、政策性强、实践性强,从教学要求和知识体系的结构分析,涉及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技术、工程法律等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该课程同国家政策法规紧密相关,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一定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该课程的实践性强,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出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的呆板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纳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创新

笔者在三本院校教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多年,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注重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结合式、讨论启发式、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得创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收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先将主要教学方法理念和思路总结如下:

1 案例教学

该课程结合实际工程实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入经典案例,采取主动启发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然后课堂讨论,最后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氛围,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案例教学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创造性活动,在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及求知欲望。真实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达到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同步培养的目标,实现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2 互动教学

在恰当的时间找一节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备课,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案例等,然后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自学能力;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3 开放式教学

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参加真实的招标会议。邀清一些企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工程师等来学校讲学,以真实案例、经验来讲述理论知识,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工学结合为突破,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4 实践教学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课程组设计了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在招投标模拟实训中,模拟招标投标过程让每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理论知识点全部体现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这样的模拟方式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得到了实践的操作,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缩短了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

5 适应职业资格考试教学

为了适应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教学过程中采集全国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中的案例,经过整理后运用到案例教学中。结合这些资格考试的出题方式和出题重点,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这类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顺利通过各类考试。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建设工程项目招标;(2)施工项目投标;(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4)FIDIC合同;(5)施工合同管理;(6)建设工程索赔。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部分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结合三本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

1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

(1)学习目标和内容:

掌握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性质与管理范围;熟悉建设工程法律制度,掌握其条款的内涵并能正确运用于具体项目;明确招标程序,准确把握程序中各个阶段的时限及工作要点;掌握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方法及内容;熟悉招标文件编制的内容,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独立编制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针对实际项目制定出评标标准及评定办法,并对投标文件准确评定。

(2)教学方法和建议:

第一.开放式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了解其办公程序及内容;

第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模拟招标程序。在教学中,由学生分为小组,分别作为招标人模拟实际招标程序进行:教师根据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工程项目的概况,学生根据已有的项目具体情况,结合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的知识,设立相应的项目招标方案,选择招标方式,拟定招标程序;编制招标公告,向投标人提出书面资格审查要求;结合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编制工程量清单;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制出一份招标文件,确定评标办法。

第三.适应职业资格考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招标师”考试中的案例,经过整理后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并结合“招标师”考试的出题方式和出题重点,使施工项目招标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要求。

2 施工项目投标

(1)学习目标和内容:

明确投标程序,准确把握程序中各个阶段的时限及工作要点;熟悉投标文件编制的内容,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独立编制投标文件,包括商务标、技术标及综合标;把握项目报价的关键,熟练运用投标决策及报价技巧;掌握合同谈判的技巧并运用于实践。

(2)教学方法和建议:

第一.开放式教学,邀清施工企业投标领域的专家、工程师等来学校讲学,以真实案例、经验来讲述理论知识,阐述投标的工作重点和投标报价技巧。

第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模拟投标程序。在教学中,由学生分为小组,分别作为投标人模拟实际投标程序进行:根据上一阶段编制的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熟悉招标文件,运用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编制实质相应招投标文件的商务标;运用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运用工程造价和管理的知识编制商务标;及时、准确的把握项目特点,运用投标报价策略和技巧获得中标;招标小组根据招标文件中得评标方法评定标书,确定中标人。

第三.适应职业资格考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集“造价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经过整理后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并结合“造价工程师”考试的出题方式和出题重点,使施工项目投标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要求。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件

(1)学习目标和内容:

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基本内容,对条款理解透彻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项目;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件的主要内容;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熟悉建设工程其他相关合同的签订过程;熟悉合同的效力。

(2)教学方法和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合同条款的讲解枯燥无味,应结合工程实践案例,采取主动启发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一起。

第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模拟合同签订程序。在教学中,讲学生分为招标人组和投标人组:根据上一阶段中标人的中标文件和招标文件,运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运用谈判技巧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双方发挥各自团队力量,集思广益,使本方利益最大化。

4 施工合同管理

(1)学习目标和内容:

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细则,并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实际突况能及时、准确的运用管理细则处理;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细则并能运用于实践;准确把握违约责任的认定及对争议的处理办法。

(2)教学方法和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工程实践案例,在施工过程中常发生的合同问题进行讲解。就合同管理细则进行讲解。

第二.互动教学。提出某一论题,如:黑白合同的效力,让学生备课,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案例等,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及时准确的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开放式教学。邀清合同管理专业领域的专家、工程师等来学校讲学,以真实案例、经验来讲述施工合同的管理,讲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第四.适应职业资格考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集“建造师”考试中的案例,经过整理后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并结合“建造师”考试的出题方式和出题重点,使施工合同管理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要求。

5 建设工程索赔

(1)学习目标和内容:

掌握工程签证管理:工期签证、材料预算价签证、工程量计量签证、设计变更签证;掌握工程施工索赔的概念、种类、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的值计算。

(2)教学方法和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老师针对实际案例就合同签证及索赔进行讲解。

第二.实践教学:进行工程索赔模拟实训。将学生分为业主和承包商两组,根据上一阶段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结合索赔及技巧,运用合同谈判技巧,针对老师给出的某一项目突发事件,进行工程索赔,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的知识,计算工期和费用索赔值,编制索赔报告,进行索赔审核,各方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三.适应职业资格考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集“监理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经过整理后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并结合“监理工程师”考试的出题方式和出题重点,使建设工程索赔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要求。

三 总结

笔者从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分析三本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但乐于参与课外活动,喜欢轻松娱乐式的活动氛围,沟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并不弱的特点,因材施教,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运用理论和实践结合式、讨论启发式、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原则,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高考志愿填报实时信息系统.省略/specialty/425/evaluation.

[2]杜祖起,孙淼,王立红.“三本”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年24期 .

[3]陈辉.“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探索.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1期.

[4]顾娟,聂鹤松.从认知到情境――《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领域情境研究.中华建设,2009年 第11期.

[5]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第1期.

[6]董肇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年 第1期.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向国际化接轨。这就要求在工程承发包与工程实施阶段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让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工程招标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和运用合同法、经济法等相关基础法律。很明显,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一来学生的兴趣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二来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是否能够结合案例,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呢?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缺陷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教师对教学进程能给予较好的控制,能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招投标概念、原理及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文。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强调按计划进行,讲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因而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尽管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实践中往往偏离这一原则,忽视了知识运用的环节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倾向。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过程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教师讲授时津津乐道,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久而久之,使得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传统教学方法显露出许多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亟须进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倡导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在功能上,应实现由教给学生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知识向教会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向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在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还涉及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司法案例非常多,但是关于招标投标法及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案例并不常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这是引入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包括搜集案例和选择案例。搜集案例可以从国内外各种信息渠道中间搜集案例资料,特别是互联网上的相关网站及论坛能够找到现行而实用的案例。

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的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生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再花时间看案例,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以下二种形式。

1.模拟开、评标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招标和投标当事人,一般为模拟工程的施工实际招标投标中的开、评标案件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公开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工程的招标与投标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拟发包工程的概况要适当,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2)在模拟案例之前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工程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编制。3)布置任务,分头准备。这是模拟工程开、评标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注意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编制过程出现的问题。4)模拟工程开评标现场,指导学生完成对投标文件的评标定标工作,并草拟工程施工合同条款。

2.课堂案例讨论形式。这种形式应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进行。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课堂讨论即可水到渠成。在时间分配上,可将每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比例可以是1∶1∶1,也可以根据学生对案例难易程度的认识,将时间分配调整为1∶2∶1。第一阶段,专门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阶段,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让其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阶段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由于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并充分进行了思考,因此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问题的精髓,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而完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知识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应用与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对理论性的知识更不能够深刻理解。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情景教学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工作岗位搬到课堂,无疑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益的教学方式。

《工程招投标》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理解和认知,那么理论课学的再好,也很难在实践中应用自如,

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很难适应将要面临的工作。“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形成这种“生产力”无疑也是失败的。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也一直朝着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这个大方向改革,通过学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步入社会时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本质区别

在日常教学中不论是运用传统教学法还是情景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但情景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低甚至不参与,而情境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由学生来完成;第二,传统教学注重的是讲授知识的程度与过程,而情景教学注重的是对学习结果的应用与分析,强调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第三,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这门课程中,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完成招标投标这一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情境教学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实的案列展现给学生,根据招标投标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这一特点,把教学任务分成一个个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程创建招投标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工作分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更好的理解了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招标公告这一内容时,运用相关政府网站的工程招标公告信息,由学生来分析其内容组成,从而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编制投标文件这一任务时,要求学生结合软件算量、施工技术科目,完整编制投标文件(含技术标、投标报价),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把各科分别教授的课很好的结合成整体进行应用,又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招投标程序要求的严谨性

篇10

一、重构解析目的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求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为“识图”“算量”“核价”。为满足需求,各高职院校基本都相应开设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资料整编》五门课程。其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两门课程有超过1/2的内容存在重复。五门课程的独立教学,对于教师而言,课时重复,浪费教学成本;对于学生而言,工作过程被打散,认知无法整体化,也就无法掌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最重要的“量”与“价”的能力。

因此,课程重构旨在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以水山工程从招标阶段至竣工验收的整个工作过程为横轴,纵轴上将五门课程解析、重构,开发成一门新的课程《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通过模拟、再现职业情境,利于学生宏观把握招投标整体环节,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二、重构解析思路

我们将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拆散,变为以工作过程引领课程进行模块化重组。以工程招标、投标、中标、贯标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课程解析,涉及工程招标(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部分内容)、投标(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的合同管理、索赔(原《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课程部分内容)、工程资料整编(原《工程资料整编》),整合开发成行之有效的,能初步进行工程招投标与索赔实务操作,课程五合一的《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课程资源。

力求在宏观理解合同管理与索赔原则下,以工作过程为据,直观、有效获取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中标之后合同的建立、投标过程中涉及的概预算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及工程运营后合同的管理与索赔、竣工后工程资料整编,引导学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职业技能。

三、重构解析成果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第一,由易到难的先后顺序;第二,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第三,融合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现场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依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有关学习任务如下表1所示:

四、认识与收获

课题实施中,我们碰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是以一个工程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教学前后的连续性就势必要求教师事先对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安排达成统一,才能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彼此连贯。换句话说,如果要让重构后的课程得以顺利实施,教师之间也必须以课题组形式进行。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间必须对重组的学习领域《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要熟悉,教师在课下的工作量很大。课题组成员统一备课,这对于不同学科的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上的要求都很高。教学实施后,根据学生、企业反馈需进行课程资源再整理,整个过程前期工作仍然需要课题组成员配合,因此对课题组成员的彼此配合要求也很高。

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实践意义有二。

(一)利于学生掌握工作流程,缩短上岗过渡时间

将原先分散的五门课程整合,基于一个工程贯穿所有教学过程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了了解课改效果,我们针对往届毕业生,涉及5个工作岗位,共计发出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对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做了统计,并汇总成表2《毕业生反馈意见统计表》,得出结论:实施课改的2个试验班级学生对比3个非试验班级,普遍反映出来在上岗后,能有效把握工作程序,清晰工作流程,较短时间完成从学校书本知识到工作具体应用技能的对接。

(二)强化职业基本技能练习,树立使用规范意识

通过若干任务完成,学生可以跟随工作过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浓厚,参与课堂积极性高,接触到了一些常见工程合同纠纷、实际工程合同管理操作模式、工程现场施工内业操作,另外也使得学生学会自主查阅、使用规范,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树立规范在学习、工作中重要作用的意识其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大量任务需要借助PPT、Word、Autocad、Excel完成。每年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目前虽然学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掌握得还是比较差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若干任务锻炼学生上述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做铺垫。这些能力也是学生在就业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负责穿针引线,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编制、合同索赔、竣工资料编制)。同时学生在团队彼此竞争、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在一次次任务方案从被否定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增强了抗挫折能力,在一次次任务结果陈述中,增强了信心,建立了自我职业目标,树立了基本工程伦理认知以及职业道德操守,实现了课程解析整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姜大源.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