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2:19: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土建结构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使用PKPM软件在设计准确性中应注意的问题
2.1结构平面辅助设计软件PMCAD的应用1)交互式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模型中的全部数据都可以参数的形式输入到软件中,并且还可以在三维模式中显示其构件的尺寸以及构件所承受的荷载。在输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项数据的正确性,满足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的模型,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值得重视的是:不同的作用荷载以及材料的尺寸应设置在不同的层面,荷载偏心的形式应当尤为注意要在软件上显示,重视在偏心距出现后对于承重墙以及圈梁等梁式结构连续性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若是已经出现了两个以上的层面,此时在对某一层面的编辑过程中就要注意禁止对任何一个层面进行整体上的移动,因为所有的偏心设置坐标都是以原点为基础,某一层面的移动会是图纸上反映的层面出现整体偏差。在软件上进行建筑结构的组装时必须是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填充墙在输的过程中要注意只能按照梁的输入形式进行,并且该填充墙的输入只能以梁上荷载形式来进行。并且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标准值。2)PK文件的生成。就气体结构而言,需要由梁的数据输入之后形成墙梁的连续PK数据文件,气体结构墙体在没有进行抗震验算时梁上是不需要输入荷载的。而底框砖房与气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利用框架梁生成连梁的PK数据文件,不然框架上荷载的生成过程中会出现遗漏的问题。此时软件中出现的pk数据文件还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尽心操作,并经调整系数换算,不然文件打开后会使得梁上荷载会与标准值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在结构配筋的过程中出现支座钢筋偏大而跨中钢筋偏小的问题。
2.2平面框排架计算及绘图软件PK的应用1)框架绘图。在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结果表明梁柱属于超筋,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绘图,但是要注意在这样的数据下做出的图纸是不正确的,此时图纸显示的配筋可能与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原本的超筋在此时说不定就是适筋甚至少筋。此时文件数据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绘出正确的图纸。2)柱的轴心压力荷载是输入柱的信息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PK软件是以柱的最大配筋率来确定柱是否超筋,因此软件显示的数据并不能确保所选柱的截面一定就是适合的。
2.3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设计软件JCCAD的应用在利用软件进行地基计算的过程中,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不能忽视两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的反作用力分布和基础徐变的改善方式;2)基础以上结构刚度的确保问题。有关的建筑法规以及建筑章程明确指出,基础反作用理想化为直线分布时,计算的过程中应当乘以一定的调整系数。若将地基看作是弹性介质并理想化为弹性模型时,此时上部结构的刚度就是计算过程中应当首要考虑的因素。1)对于气体结构:砖混荷载是经过PMCAD按照设计规范计算出来的荷载值为主要依据。2)对于框架结构:一般以PK荷载为基础,并与经TAT、SATWE计算后的组合荷载作为分析依据进行确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建筑需求量越来越多。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刚度大、耐火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中,为了确保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合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不足
1.1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有时因为持力层土层分布不均匀,使基础坐落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相邻基础沉降差过大,导致基础变形过大;由于地下室在提高建筑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减少地震破坏以及解决建筑埋深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建筑工程中,经常会设置地下室。当建筑选址在山地上时,由于原始地貌水位较低,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建筑工程竣工后由于回填土体毛细现象,导致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承载力不足,出现墙体裂缝和底板涌水现象,给工程项目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损失。
1.2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上部设计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框架结构中抗震设防防线较少;因梁跨度大,梁截面高度就大,而框架柱截面较小,导致强梁弱柱情况出现;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不均匀,出现单肢剪力墙刚度过大,应力集中,连梁刚度过强等;高层结构中忽视零应力区等现象。这样类似问题出现,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2混凝土结构设计不足的应对策略
2.1混凝土结构地基与基础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时,要么基础情况非常好,地基承载力非常高;要么上部荷载较小,楼层数较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也较低,采用天然地基可以使工期短、造价低。但无论如何都要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低于130kPa、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可能导致发生倾斜、建筑物附近堆载过大等都应进行变形验算。当基础处于软硬不均的持力层土层上时,要采用褥垫层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厚度约为500~600mm的换填,并进行分层碾压夯实。采用锥形独立基础时,斜面坡度小于1:3,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保证基础强度和高度的要求。在对基础间拉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梁上土的重量和柱底荷载拉力的作用,适当的增加配筋,从而保证基础的整体刚度。对于地下室工程,宜建造在密实、均匀、稳定的地基上。当处于不利地段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考虑各个构件所承受的荷载,尤其是水浮力,回填土后水的压力会升高。底板的浮力会加大,墙体的水平压力也会增高。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建筑使用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尽量分隔成小跨,以减小压力对底板和外墙的影响,减少开裂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度也不小于100mm。
2.2混凝土结构上部设计
上部设计中,宜设置多道防线。(1)对整体建筑的抗震要求进行全面考虑,也就是重视概念设计。抗震设计宜采用平面布置基本均匀,竖向刚度无明显变形、承载力无明显突变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因此应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和构件截面尺寸以及合适的配筋方式,确保竖向构件有足够的延性,增大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剪力墙应沿着纵横两个方向,布置在建筑周边、电梯间、楼梯间及荷载较大的位置,墙体间距满足规范,同时单片剪力墙的水平剪力不能高于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在设计第二道防线时,要对剪力墙连梁的跨高比进行严格控制。实践表明,剪力墙连梁跨高比为5时,各项性能是最好的。(2)在进行剪力墙梁、柱设计时,应该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此外,对于中震程度建筑混凝土结构,需要考虑第一级别剪力墙,墙肢数量最少要保持4肢。当第一级别的剪力墙进入塑性阶段后,需要在级别较小的剪力墙进行多道设防,避免建筑在震动下过度变形,从而对级别小的剪力墙造成危害。在上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有选择的将纵横两片剪力墙连接在一起,在遇到中震或者大震时,剪力墙开裂会达到耗能的作用,这样就保持了建筑延性破坏,确保了建筑整体性能不损坏,真正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不管是业主,还是建设单位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墙体开裂都会对人的心理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仔细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并反复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为整个建筑工程各项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作者:毛亚凤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立军.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7,(2):73+75.
前言
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采取减少扭转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结构构件,分析结构薄弱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薄弱层过早破坏,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效应,避免设计静定结构,采取二道防线措施等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结构概念设计内容。
一、概念设计
强调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是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范、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中不能陷入只凭计算的误区。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在结构体系上,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结构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递地震力途径,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2.一般工程都仅进行小震下的弹性设计,而用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保证“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没有验算和证实,那么建筑物是否真能做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无人知晓。对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的特别重要建筑和超限建筑,审查专家往往会提出更具体的设计指标:(1)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2)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要求设计单位确保实现“三水准”的设计目标。
3.建筑物是应当有个性的,不应当千面一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允许按照业主的要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抗震性能目标作为设计者的设计依据。例如业主可以提出更高的抗震设防要求,按中(大)震不屈服设计或中(大)震弹性设计,保证重要的建筑物在大地震作用下不影响正常使用功能,而不仅仅是不坏不倒。
4.水平地震作用是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应使结构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结构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结构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效应,但是也要注意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Δ效应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结构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震动的能力。
5.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应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方向不宜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的部位。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力。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有效分离的方法。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应采取加强连接的方法。
二、结构选型问题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 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 B 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三、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结构计算与分析问题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当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
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
在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高楼大厦已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但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地域差异较大,人文特征有别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可行的安居环境,是建筑企业或者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方面,这也是保障其发展的一个前提。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水平和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囿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剖析解决。
一、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近些年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来看,城市建筑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建筑工程设计也开始多样化,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注重对于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关问题,但是具体分析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而且这些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需要引起设计者和相关管理者的关注。
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牢固性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一个建筑工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保障具有牢固性,这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更主要的是对于居住者的一种安全保障,引起要切实做好牢固性的管理工作。载现代社会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做好工程牢固性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一个较为重要且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力度还不够,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切实的解决。在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中,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灾等都有可能对于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冲击,致使建筑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做好地基工作。比如在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众多房屋、桥梁等出现坍塌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工程牢固性的保障工作。
2.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土木工程砖混结构建筑的构造柱和梁配合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止墙体断裂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更是对居住者生命财产进行保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一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尤其是没有分清楚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将承重柱的设计方法直接套用到构造柱设计当中,没有为构造柱设置基础。因此,难以抵抗地震的震动强度,从而导致结构裂缝、沉降等,甚至引起建筑物倒塌。另外。为了方便分析承重柱受力,将其截面面积设计得太小。这样在外力的作用下,柱体和梁体就会出现开裂问题。
3.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是一个地域差异较大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不仅仅是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需求问题,比如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东西南北土质、水质、文化等因素差别比较大,比如在潮湿度方面,南方比北方较为潮湿,那么如果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考虑,而采用同样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没有区别,那么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改进措施
作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进行实地调研,不断 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尤其是对于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改正,提高认识,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保障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全面做好牢固性设计工作
前面对于牢固性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在未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做好内力组合设计工作。内力组合是土木工程结构承载力抗震设计的要点,它要求在调整承载力抗震系数的基础上设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应大于没有考虑抗震要求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如果采用非抗震设计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则抗震设计需要对承载力抗震的系数进行调整。通过综合受弯梁、偏压柱、受剪等的系数调整,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两一个方面是做好板设计和配筋。板设计和配筋的结构设计,要分析板长边和短边的长度。如果长度差距< 2mm,则适合采用双向板计算的方式设计;
如果两者的长度差距在2 ~ 3mm 之间,则适合沿着短边的受力单向板进行计算,并将足够的构造钢筋布置在长边位置。根据工程结构板的具体大小,可按照弹性的方法计算。对于连续双向板跨中的最大弯矩计算,要求根据荷载分布的具体情况,对满布荷载进行分解和间隔进行布置。
2.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
针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对于环境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我国的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提高认识,对于环境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是要认清楚当地的实际土质,土质环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程度,也就是要求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了解,如果在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域进行建筑,就比考虑进一步进行加固的问题;其次是做好天气等问题的考察,在我国南北方的雨水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这些区别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比如在南方,雨水较多,那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有效防水、防潮的问题,避免因雨水过多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最后是要区别地域人文环境,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区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有所区别。
结语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工程建筑行业日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仅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中,不仅仅要使得结构的平面,立面布置符合相关规则,更要使得建筑结构的各种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同时,要在满足建筑设计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
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
1.做好结构体系的选型设计与优化
由于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做到房间不露出梁柱,有效空间大、隔音效果较好,当采用钢制模板时,墙面和楼板表面平整并且不需要在湿作业的情况下抹灰。另外该结构体系不但用钢量少,施工周期短、造价低,还具有整体性强、侧向刚度大等优点,有利于抗风抗震,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建筑结构体系基本上都采用大开间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近几年来部分地区越来越多地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也属于剪力墙结构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更具灵活性,并且又能节省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减轻建筑的总重量,从而降低地基基础造价。
2.加强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
为满足结构承载力的需求,通常在结构设计中柱与梁板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柱的施工缝宜留设在梁底标高以下20mm-30mm处,其原则是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力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施工时,为方便柱身混凝土的下料与振捣,在梁内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浇注。按施工规范的要求,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处应按。弱梁强柱”的原则。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班组制定合理的节点保证措施,监理人员加强对浇注质量的监管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十分重要。
3.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方面
在建筑的基础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以及水位、使用功能、上部结构类型、施工条件和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以保证建筑物不会过量沉降或倾斜,而且还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另外还要注意相邻地下建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的位置,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4.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方面
(一)房建结构设计要从建筑的全局出发
全面考虑各种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每个部分的构件,保证每个部件之间的契合,促使每个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组合起来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设计要求,满足一定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抗震设计,使得每个构件都可以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当地震来袭,每个构件都可以有着一定的次序先后破坏,整体组合构件将会有着更强大的承载力和柔性,从而延缓地震破坏的速度,消耗爆发的能量。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二)要严格选择地基选址
地基选址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房间结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避开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着坚硬,牢固,平坦,开阔的选址原则。亲身实地,利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山石水土监测,并取样论证,科学严谨分析。力求使得整个地基牢固可靠,地质稳定无渗漏,无坍塌,无暗河,无熔岩,无火山……从而保证整个地基不会因为承载而发生小范围的坍塌。影响到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设计。
(三)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
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表明,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强,对延缓地震烈度范围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整体结构的破坏,而且,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
5. 加强对连梁的设计优化
(一)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
连梁由于跨高比较小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在连梁遇到外力发生屈服的过程中,主要有几个表现,比如出现裂缝,连梁的刚度减弱,内力发生重新分布,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之前,要对连梁的刚度实施折减,从高规中的相关条款解释而言,是要对整个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各个环节的刚度和弹性进行比较科学合理的分析,但是,在具体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个部分的构件都需要承担比较大的弯矩和剪力,并且配筋设计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在笔者多年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减少对竖向荷载能力的考虑,而更多的进行适当的开裂设计,将内力转移到墙体上去,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二)在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减少连梁的高度
在进行连梁的设计中,为了达到降低连梁刚度,减少地震影响效果的目的,可以在保证整个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让连梁的总体的跨度不断增加,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让连梁的整体高度降低,一定程度而言,也使得可以讲整个连梁的整体承载能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既可以让设计得到优化,又可以让建筑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三)在连梁设计过程中适当增加厚度
在进行连梁设计,在做好各种构件的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可以让连梁的整体截面的宽度进一步扩大,如此,不仅仅可以让建筑结构整体的刚度变大,也能够让整个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力作用相对而言变得更大。而且,由于连梁的抗剪承载力与连梁宽度的增加成正比。通过剪力墙的厚度增加,也有可能达到让连梁抗剪承载力符合限度的目的。
(四)提高混凝土等级
为了让连梁的抗剪承载能力不会超过规定个标准,可以合理的提高剪力墙的混泥土的等级,当混泥土的等级得到提升,混泥土的弹性模量增加比例会小于抗剪承载力的提升比例,从而,可以达到控制目标。
三.、结束语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既要满足居民的生活生产多种需要,更要从地震防护,防水防渗漏等各种因素对建筑结构做出性能设计,同时,从城市整体的人文自然,交通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出发,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做出科学严谨的设计,实现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为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利峰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0年20期
[2]张红标 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研究--以深圳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为例 [学位论文] 2011 - 浙江大学: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但我国目前对地震的预防能力较弱,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及其巨大的灾害,因此,加强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进一步保障我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高层混凝土建筑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综合性和高集成性都使得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更为明确的重视,加强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已经十分的迫切。
二、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层混凝土建筑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尤其是在抗震结构设计上,我国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欧美抗震设计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创新。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混凝土建筑在结构防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而且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
2.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立足于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设计完全依据“计算设计”完成。而且将一定的地震或力学参数做出固定的规范,比如,在我国地震设计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级系数统一规定为2.81,将小震赋予固定统计意义。而小震多用于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的检验计算,需要依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行。双向板内力计算时,查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的内力系数时,其泊松比取值为0。 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取值为1/6, 这在设计板时往往容易被忽略,在计算跨中弯矩时,未考虑引入泊松比后的计算公式,导致内力计算结果错误。
3,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且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三、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案
1. 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从建筑的全局出发,全面考虑各种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每个部分的构件,保证每个部件之间的契合,促使每个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组合起来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设计要求,满足一定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抗震设计,使得每个构件都可以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当地震来袭时,每个构件都可以有着一定的先后破坏次序,整体组合构件将会有着更强大的承载力和柔性,从而延缓地震破坏的速度,消耗爆发的能量。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2.地基设计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房间结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避开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着坚硬,牢固,平坦,开阔的选址原则。亲身实地,利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山石水土监测,并取样论证,科学严谨分析。力求使得整个地基牢固可靠,地质稳定无渗漏,无坍塌,无暗河,无熔岩,无火山等,从而保证整个地基不会因为承载力不均,而发生小范围的坍塌,影响到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设计。
3. 高层混凝土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表明,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强,对延缓地震烈度范围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整体结构的破坏,而且,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
4.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如果按结构材料分类,目前主要应用的结构体系有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若是按结构形式分类,目前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结构的抗震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综合考虑,做到科学选择,严谨设计。
5.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因此,结构设计应力求避免构件的剪切破坏,争取更多的构件实现弯曲破坏。始终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锚固”原则。构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致使结构的周期发生变化,以避免地震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引起的共振效应。
6.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一般而言,要尤其注意其是由诸多构件共同组合在一起,因此,要进行整体化的对待。要充分调动各个构件的作用来完成整体建筑的抗震效果。当高层建筑的一些基本构件都失去了原有功能的时候,那么,在地震来临后,很容易让整体的建筑结构丧失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整个高层建筑坍塌,因此,要保证所有构件的功能协调,并确保所有的构件都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保证良好的性能,如此,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7.设计高层混凝土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时,屋顶建筑抗震设计也是整个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来,从多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评定结果看,屋顶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无形当中加大了屋顶建筑变形,而且也加大地震作用,尤其对自身和屋顶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时屋顶建筑的重心和屋顶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的抗侧力墙和屋顶之下的抗侧力墙出现间断,在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地震扭转作用也会更严重,对抗震更不利。所以,在进行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选用强度较高、轻质、刚度均匀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传递不受阻碍;屋顶重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建筑非常高,屋顶建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让屋顶建筑地震作用和突变降低到最小,尽量避免发生扭转效应。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流趋势有低碳,环保,安全,节能,生态。其中指标之一,就是建筑的安全性,而我国目前破坏力最大的安全威胁便是地震,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将会被提升到建筑设计新的战略高度。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房间结构,增强抗震能力,设计人员不仅要大力提升自己的力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制图技能,更要培养严谨缜密的态度,深刻理解设计规范,深刻了解建筑结构中的每个构件,做好每个构件,从整体构思,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提升建筑结构的质量,为完美实现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融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宫彩红,才永杰 试析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土建结构的安全设计长期以来都是设计者们研究的重点,对于土建结构工程而言,要想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土建的结构安全,避免在施工中或是交付后发生坍塌现象。土建工程的质量安全主要由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两者相互作用来保障的,同时也关系到结构使用的标准化,像超载或是二次施工等行为。另外,设计安全也关系到土建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的有效性。要想加强设计规范化,必须先了解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 土建结构存在的问题
1. 材料设计
在土建结构的材料规划方面,设计人员往往会忽略规范条例中的某个要求,造成材料使用不规范现象发生。例如在对混凝土的设计方面,其截面在未到达某一标准时,混凝土的强度需要乘上相应系数。否则在较小的截面设计中,混凝土构件会产生较大的强度损失。另外,在 4.1.2 规定中,明确指出当土建设计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时候,,其强度应该在 C15 以上,这一条款也对应了 4.1.3 中不列入 C10的设计值标准。设计人员在此方面存在问题在于对这一条款的理解方面,即当混凝土是作为垫层的时候,能否使用 C10 标准。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些设计人员将垫层混凝土设计为 C10 的时候,会遭到工程监理人员的质疑,而改为 C15 又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2. 间距设计
土建结构的重点就在于对构造的设计。在设计中,伸缩缝之间的间距设计成为了设计过程中争议极大的话题。在规范标准中,要求在屋面没有设计隔热层是间距保证在半米之内。但就我国现有建筑来看,仍旧存在许多建筑设置了伸缩缝还是出现温度裂缝的状况。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如今土建结构建造工艺的改善,以及昼夜温差引起的材料变化。
3. 保护层厚度设计
在厚度设计方面,目前使用的设计规范在土建结构耐久程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厚度的增加,土建基础会与水产生接触。混凝土长期在水的浸泡下,其强度会很快下降,影响到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也会故意将这一问题忽略。虽然保护层的厚度增加了,但建筑基础的耐久力下降,对土建结构的影响更大。
4. 荷载取值方面
在对屋面的可变荷载取值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在进行充分调研之后再展开取值,保障取值范围的准确性。但在现实设计中,设计人员有时会将不同屋面结构的建筑一统取值来设定,严重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屋架与拱面结构的建筑在内力感应方面十分敏感,因此在取值上要比一般结构的屋面更加谨慎,并且考虑到积雪等情况对其荷载的影响。
二、 土建结构的优化设计
1. 材料选择优化
之前提到,土建结构在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争议,其争议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强度方面。在设计上,基础层垫的设计在混凝土强度方面应设定一个标准,让工程监理人员与设计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进行混凝土标准的设置。实际上,基础层垫的混凝土在强度上只需要达到 C10 等级即可,使用 C15强度的混凝土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对等级上的分歧主要是由对规定理解的不明确引起的。在规范4.1.2 中,对强度的标准值的应该是会钢筋混凝土的设定,而不是基础层垫方面的规定。垫层的混凝土并不是钢筋混凝土,其存在的目的是要保护基土的稳固性,让其在施工中不会因为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震动造成结构上稳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基础层垫只要保障基土的稳固即可,这一功能的生效只要使用 C10 强度的混凝土就能够有效完成。 在相关规定中,已经对不同等级强度的混凝土
在轴心抗压强度上进行的值的设定。其中规定,当轴心受压截面直径在 0.3 m 以内的时候,混凝土强度设计的值在标准上应该乘上 0.8 的系数,否则若是直接使用原有强度,会造成强度缺陷。这条注释在规定上的字号偏小,因此容易被设计师们忽略,在设计时不会乘上 0.8 的系数。乘上系数的原因是当截面面积减小的时候,混凝土构件在强度上的缺陷在损失上会加大。
2. 砌体结构设计优化
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下防尘与防潮设计,对砌体进行要求目的在于保障结构能够持久使用。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砂浆要求在 M7.5以上,堆砌所用的砖要求在 MU15。这项要求已经在规定中明确指出,但部分设计人员仍将标准设定为M5 的砂浆与 MU10 的砖体,这种做法不利于砌体的长久使用。另外,对砂浆以及砖的要求不仅用于地下结构。地面上潮湿环境也同样适用,像卫生间等地。
3. 结构构造优化
伸缩缝是为了减少墙体裂缝而设置的,就像桥梁建筑一样。混凝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产生膨胀或是紧缩,造成墙体开裂。在土建设计中,已经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设计师们应根据建筑所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合理设定伸缩缝宽度。
4. 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的厚度与所用混凝土的耐久程度是紧密联系的,设计人员若是发现在设计中基础会接触到水,可以将该部分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提高,保障该部位混凝土不会因为长期浸水提早报废。同时,基础的保护层厚度应该要比原有设计稍多一点。例如原有设计为 25 mm,可以将其改为 30 mm。
5. 结构荷载取值优化
荷载在设计值上一般是永久组合值的 1.5 倍左右,设计师们在取值方面容易错误的将设计值作为永久组合值来使用。这样一来,地基变形在没有超过设计值的情况下也会被判断为不满足要求,从而可以加大基础的底面积与深度,造成材料使用上的浪费。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知道并不是进行屋面全跨布置时产生的内里就一定是最大的。在进行半跨式设计时,建筑受到的可变荷载往往更大,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也更大。所以,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全跨进行取值范围界定之外,还应对半跨式结构受到的应力进行分析,并计算大致范围。在具体展开设计时,需要以最危险的情况作为取值来设计,保障土建结构的稳固。另外,在积雪荷载的分析方面,应该区分全跨情况下,积雪均匀分布与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半跨式情况下,积雪均匀分布的几种情况,以此来保障屋面结构的安全性。
6. 技术规范的作用与管理
土建工程有着强烈的个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特点去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所以,规范作为技术标准,宜强调其指导性而不是强制性。我国土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与国外相比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方案与技术上的创新,这与以往过分强调规范的法律地位从而形成所谓“结构设计就是规范加计算”的倾向不无关联。这样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与职责要求,不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笔者认为,有关主管部门应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文抽出来,明确列为强制性条文。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发达国家有关土建结构工程的规范及与之配套的各类技术标准多由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编制及管理,规范的翻新周期短。建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整顿合并有关的学会、协会,加强其职能,并逐渐成为技术标准编制管理的主体。
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建议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三、 结语
土建结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我国出台的各项法规,设计人员在研读法规时要仔细,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在设计前,要把握好建筑所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以保障土建结构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我国的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层出不穷。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对建筑主体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优良设计,构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建筑。
二、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原则
进行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2个原则:
1.钢筋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设计,需要密切配合建筑、设备和施工,实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以及技术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当积极采用。
2.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应当给予结构选型和构造足够的重视,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面、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抗震设计中,应当着重强调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整个结构需满足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三.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分析
1.屋面梁与配筋
(一)屋面梁配筋太少, 结构建模时, 设计人员图方便, 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 计算结果配筋不多, 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形, 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二)受扭屋面梁缺少必要的腰筋。对于一般的梁, 为了保持钢筋骨架的刚度, 同时也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 一般构造措施为板下梁高大于600 时加设腰筋, 其间距≤300, 然后拉筋勾连(参考图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0G101)。对于受扭构件, 混凝土主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2002”第 10.2.5 条第二款规定,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和梁截面短边长度。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 在主体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2.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 是它将楼面, 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 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 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 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一) 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 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 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 致使板出现裂缝。
(二) 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 在民用建筑中, 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 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另外, 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砌紧顶上部分的楼、屋面板, 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 使其变为连续板, 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 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 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三) 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 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 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 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 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 d ( d 为短向钢筋的直径) 。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 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 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 配筋降低, 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 甚至出现裂缝的现象。
3.楼层平面刚度
建筑结构的整体计算通常都是使用电算程序进行,而以前常用的程序除极个别考虑楼层平面内可以变形(即弹性楼板)外,人部分都将楼层假设为刚性楼面(即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人)。笔者认为这种假设不仅是对复杂结构计算进行必要简化的需要,而当建筑布局及结构布置基本上符合刚性楼板的假设时,其计算结果(结构的变形及构件内力)则基本上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按此设计出来的结构其安全是有保障的,所体现的安全度也是合适的。相反,如果建筑设计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而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明知楼板有变形而采用刚性楼板假设的程序进行计算,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作为计算的人前提都无法“准确”,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正确”了,据此进行的主体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因此,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
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主体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总之,在建筑及主体结构设计上应有意识地考虑刚性楼板,再用这种假设的程序进行计算,这样计算结果会较可信,设计出的结构的安全度也更有保障。
4.砌体结构
(一)房屋四角与其余部位构造柱一样配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2 条第一款规定, 房屋四角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有的设计不分部位一样设置, 构造柱对提高墙体受剪承载力有限, 但对墙体的约束和防止墙体开裂后砖的散落有明显的作用, 房屋外墙四角是容易损坏的部位, 其构造柱的设计一般应加强, 而其余部位的构造如同外墙四角一样设计, 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结果造成浪费。
(二)构造柱截面设计时未考虑相连的小墙垛。虽然小墙垛通过拉接筋与构造柱相连接, 但是实际上这部分小墙体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并且施工也不方便, 所以设计时应该把两者合二为一。
(三)错层房间周围的构造柱未加强设计。错层部位的横墙与外纵横的交接处是容易损坏的地方, 应加强构造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设计要点和原则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而优良的建筑主体设计,构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高层建筑。因此,在今后的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设计的研究,提高主体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颜志 土体-复杂结构耦合系统地震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2012-02-01博士
[2]续晓春; 李靖颉; 邢铂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模板体系的合理选择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7-12-30期刊
[3]安志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的研究与应用吉林大学2004-10-01硕士
Abstract: the hydraulic structure as a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design, will also be hydraulic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ormal function of guarantee. This article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work experience, try to elaborate o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idea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Hydraulic structure; Design ideas
中图分类号:TB4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大多数水利工程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为主;就通常的水工建筑结构而言(如大坝、水闸、码头等建筑构筑物等),建筑结构的荷载承重和防渗功能等均主要由混凝土结构承担,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
针对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强度设计为主的特点,水工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注重结构强度设计,还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水下环境作用引起的结构材料腐蚀对结构性能与适用性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水工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国家、地区及行业标准和规定执行,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结构构件的相关检测和维护过程,在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 应预留足够的工作面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实施性。值得指出的是,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遭受病害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应将其程度降至最低水平。因此,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在考虑材料受环境侵蚀和老化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后,还仍然要确保结构和构件存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
2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特性
水工混凝土是混凝土学科中带有许多特殊性的领域。将一般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常会遇到不少无法解决的困难。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有如以下5个方面。
2.1 结构尺寸较大,常为大体积结构,或为跨高比很小的短杆件。
2.2 强度所需的配筋率小于一般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中规定的最小配筋率,但其配筋量仍极大。
2.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泥水化热较大,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常不可避免地发生温度裂缝。为限制裂缝宽度需配置较多的温度钢筋。
2.4 结构有的全浸于水中,有的处于承压或干湿交替的状态,有的尚有渗漏、冻融或冲刷气蚀等作用,耐久性常成为水工混凝土的严重问题。
2.5 不少结构为非杆件体系,无法象弯、压、拉等标准杆件那样按极限强度理论进行配筋分析。
为适应水工中这种大体积、低配筋和非杆件的特殊性态, 我国工程界曾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如按应力图形配筋、非线性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配筋等,并有了不少进展。
3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分析
水工统一标准已规定水工结构设计必须采用以近似概率法为基础的可靠度理论。但在引用这一理论时,注意到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某些特殊性是完全必要的。例如:
3.1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与实验室小试块强度的差异就比工民建的混凝土来得更大些,其中尺寸效应、持久强度和水饱和时的强度降低及后期强度的增长等因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不定性就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水工中一些主要荷载的实测和统计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有些荷载如土压力、围岩压力、
渗透压力、地基反力等还是用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与实测值有多大差异还不十分清楚。有
些荷载还具有人工控制的特点,如有溢洪或闸门设施时的挡水压力,就具有确定的上下限,它的分布概型就具有很大特殊性。
3.2 水工中荷载与荷载效应之间的关系常随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而有根本性的差别。例如:尾水管,采用一般框架分析或带刚性域框架分析或用有限元分析,得出的荷载效应值将有极大差别,甚至会使截面内力发生变号。因此计算简图正确程度的不定性将严重影响结构实有的可靠指标。但这种不定性目前还难于统计分析。
3.3 房屋建筑或桥梁工程等失事后果仅在于建筑物本身以及本身范围内的人身及经济损失。但挡水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失事后将危及下游广大范围内的村镇及农田,其损失远大于建筑物本身。因此对这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结构是不能用一个结构重要性系数并简单地取 就能了事的。在它的可靠指标分析中应该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考虑在内。目前,水工统一标准(初稿)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也类似房屋建筑那样分为三级,分别取。但水工中的大型建筑物如葛洲坝、刘家峡工程与一些小型渠系涵管之间,其失事后果严重性的差别,决不是1.0, 0.9 之比。我们认为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宜分为五级,对于挡水建筑可分属于1,2,3个级别,对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则可分属于3,4,5三个级别。因为最重要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也无法与3级挡水闸坝相比。
4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过去,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常常只是工程的设计和建造。但工程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
中会逐渐损坏这一客观规律迫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已建结构的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加固技术方面来。人们除了关心工程的初始造价外,还应从大系统出发考虑工程的维护费用及遇到风险时的损失期望值。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结构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分支。
目前,国内不少50年代的建筑物,已进入“老年期”,对其继续使用寿命作出鉴定和书评估,以及采取最佳的加固补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在房屋建筑方面已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和条文,编制了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加固技术规范。水工混凝土建筑的病害比房屋建筑严重得
多,除混凝土碳化钢筋诱蚀引起顺筋开裂外,还有冻融、低强度风化、渗漏、冲刷气蚀、水质侵蚀、碱骨料反应等严重病害。仅“七五”期间,部属大中型水电工程需要修补的就耗资数亿元。
但目前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 对耐久性还只以荷载直接作用下的受力裂缝的宽度作为衡量的指标,这显然是很不全面的。有关水工建筑物调查显示:967根构件中因钢筋锈蚀顺筋开裂(先锈后裂)的占56% ,但未发现一根是由于受力裂缝(横向裂缝)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主要决定子保护层厚度、水泥品种和讯量、水灰比、结构类型、施工质量、表面防护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则还与混凝土强度、抗冻性、抗渗性、抗腐蚀性和抗冲刷能力等有关。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该把这些因素加入进去加以考虑,以改变设计人员只重视强度的片面观。
5 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诞生
在结构使用寿命期内,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对维修费用的发生会起很大的影响。俗话
说,十坝九裂,在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中的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病害,对于水工建筑物的维护和维修是不可避免的。实践经验表明,应优先考虑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维修带病运行的水工建筑物,提高建筑物的可靠程度,使建筑物的功能正常实现。因为它有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自重及降低工程成本造价方面的优点,使其在经济、实用等方面具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
例如近年来开始运用的新材料,采用特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利用水泥混凝土本身固有的化学特性和多孔性,借助于渗透作用来提高混凝土材料抗渗性,而达到永久性防水、防潮和保护钢筋,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效果;还有性能优良、适用性强、适合水下灌浆的多功能新型灌浆材料;还有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防渗、防腐、防冻材料,也已在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以少量乳胶材料对水泥砂浆或混凝性后,增强其抗渗性、
抗炭化和抗冻性,是一种性能可靠、经济和施工方便的修补材料。水下修补材料及水下修补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投入的一些新的施工设备,使用方便,省时省工,有利于环保和人身健康。
在以后的科技发展过程中,新的材料、技术和工艺的产生将会更快,更高效,这一点对于结构是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容忽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结构设计现在是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但在相关领域还是需要更进一步,而如何更好地深入发展和应用仍是一项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工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使之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水工结构设计可靠度统一标准(初稿)1989
[2]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1. 前言为统一无线通信铁塔在建设中土建专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改造措施,更好地指导现有多运营商之间的基础设施共享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无线基站铁塔改造指导原则。科技论文。
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风荷载计算原则、无线基站天线塔架改造原则。
2.风荷载计算原则为确保天馈支撑系统的安全,科学、准确地计算风荷载,无线通信塔架的风荷载计算应遵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中的相关要求。
2.1计算标准:
1) 根据移动通信天线的重要性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一般取C类;远郊地区地面粗糙度类别取B类。
3) 考虑到通信天线的重要性和风荷载的不确定性,对于天线塔架和建筑结构相连接部位的连接措施,建议在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加强。
4) 各类典型天线规格(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