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5:15: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从内心喜欢上读书,才能有足够的内驱力推动他抓紧课余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激趣,引起学生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冰心诗四首》,认识到冰心体小诗的艺术魅力:用质朴、纯美的语言歌颂母爱和自然,阐述生活的哲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冰心的同题材小诗试着进行创作。如“墙角的花”、“心灵的灯”、“玫瑰花的刺”、“写给父亲”、“写给母亲”等等,然后去诵读《繁星 春水》,学生定会兴趣勃发,还可以带动他们创作小诗的激情。教学《社戏》,可以适当介绍鲁迅小说《呐喊》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呐喊》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希图唤醒当时在封建的“黑屋子”里沉睡的国人,达到“知人论世”,从而引起学生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在班级、学校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力求人人踊跃读书。
二、掌握方法,提高读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要完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要读整本的书。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外阅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不要说孩子累,就是家长也不会答应,别的科任老师也会不满意。所以,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①精读。精读即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语言隽永、文字优美的重要的章节或篇目,需要精读,读书时可以圈点勾画,做读书卡,摘抄优美语段,写读书笔记;②略读。略读即大略地浏览,可以一目十行,了解大概。一本书常常几十万、上百万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一味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略读方法主要有两种:浏览式读书法和跳读式读书法。浏览式读书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通常用于阅读中长篇文学作品。跳读式读书法就是择其所需而读,舍弃不需要的内容。跳读时只关注最关键的内容,其它的通通抛开。通常用于查阅资料。具体运用时精读和略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视具体要求灵活对待。另外,还要不定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略读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指名说说读后的收获。
三、推荐书目,有计划地去读书
当今时代,文如山,书如海。各种信息和图书都在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各种读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快餐书籍、漫画作品甚至不健康书籍充斥中学生的视野。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去粗取精,制订科学合理的读书篇目,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高尚的人格修养。推荐书目,要以“新课标推荐书目”为基础,兼以关注“时文”“美文”,既要读整本的书,也要读期刊杂志。《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例如七年级课本推荐了《繁星 春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西游记》,应该说,这样的阅读量,是不难完成的。但是,毕竟这些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平时老师还要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时文”,例如《少年文艺》、《读者》、《语文报》和郭敬明、韩寒、曹文轩、梁红樱的作品。让学生既能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从时文中获得启发,通过与同时代人的比照来思考自身的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好书,真正使书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42-02
作者简介:仲崇荣(1979―),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赣榆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一、现状――名著阅读落不到实处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有阅读推荐书目。[1] (P.16)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初中语文课本每一册中都有“名著阅读与推荐”板块,推荐一本名著让学生阅读。为了进一步落实名著阅读,中考都有考查名著阅读的题目。
现实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基础并不扎实。有的有书,但阅读不得法;有的无书,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据笔者在两所学校对近三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完整认真地读完五本名著的学生不足5%,多数学生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阅读效果较差。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显得手足无措:只在学生面前强调要阅读名著,在行动上却缺乏指导,放任学生,没有对名著阅读方法的细致指点,没有对名著阅读过程的全程导控,没有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坚持不懈进行培养。有的语文老师自己也不重视,以至于对名著阅读视而不见。这样,《课标》中的名著阅读目标就形同虚设,根本落不到实处。
二、反思――为何落不到实处
(一)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形形的文化快餐,世人浮躁、急功近利,更注重物质层面的满足。
(二)来自教育层面的原因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应该如平行的两根铁轨,共同承载起我们民族美好未来的希望列车。然而,现代教育犹如“独脚的跛子”一样,只有教书,教书,再教书!只重视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育已经异化!
(三)来自教师层面的原因
据笔者了解,多数教师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为数众多的一线教师中,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教师不仅是先生,还应该是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而教师一旦不读书了,就没有了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就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缺乏上进心,就失去了谦虚好学的姿态,言传身教的魅力将大打折扣。教师自己不潜心读书了,就很难教出爱读书、好学习的学生来。再者,那些被人类世世代代“淘”出来的“真金”――经典名著,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如果不用心阅读的话,是很难领悟其精髓的。教师自己不读书,是不可能真正引领学生去阅读的。
三、实践――怎样落到实处
(一)社会:营造读书氛围
江苏省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专题系列读书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践行‘三创三先’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参加对象是全省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活动内容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群众中开展“三创三先”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大型主题读书活动。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被笼罩在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之中。我们得感谢社会为我们营造了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得珍惜这样的读书机会,我们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社会因读书而更美好,让学校因读书而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诗意家园,让心灵因阅读名著而回归宁静!
(二)教育:回归育人本能
教育的价值旨归应当是 “人”,是“人的优化”。教育的视野中首先要有“人”,要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其最高追求,要以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更幸福为其终极目的。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该强化教育的育人本能。既育人,就该以人为本。教育者眼中应该有“全人”,放眼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既育人,就不该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育人,就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育人,就应该重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牢基础。而我们积极倡导的名著阅读,正是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三)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
1.有职业追求,淡化功利性
教师应不仅仅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和途径,还应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干。在工作中寻求人生的幸福,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心态。语文教师更应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一旦有了对职业的执著追求,就拥有了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
2.做一个书生,发挥示范性
教师是先生,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书生。
读书应是教师的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终身学习。读书和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最起码,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应该先读完。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切身体会到名著的魅力,知道到底“名”在何处;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有提高指导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育人的重任。
读前,选书、订计划
读前,首先要达成共识――名著阅读非读不可,而且得真读,得扎扎实实地读。达成共识之后,得选择合适的读本。
选好了书,就得做到人手一本。最好全班都是同一版本,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做到人手一本之后,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读中,指导、促进度
制定好阅读计划之后,就要认真执行。
执行计划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也是最能培养恒心和毅力的。学生要按计划读书:不仅要完成计划的读书数量,还要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不仅自己要真正阅读名著,还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读书: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一旦发现有偷懒的,要及时提醒、督促。查书,查读书笔记,查数量和质量。对于长篇巨著,如《水浒传》,可以定期在班级举行读中交流会。
读后,总结、搞活动
走进名著之后,还要走出来。
按计划读完全书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可以围绕所读名著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手抄报等竞赛,当然,一场大型的名著阅读交流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这些充实而又有趣的活动中,对名著进行消化、吸收。
总之,只要找准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就一定会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10-01
当下,受“择校热”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学生分数格外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是“讲、听、说、练、写”的高效融合,课后安排习题强化训练,教师唯恐某一个环节疏忽,影响分数排名。在考试中,一些学生面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照样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只是“技”,不是“道”。只有学生主动爱上语文学习、爱上阅读钻研,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感知人生体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受考试论分数的导向影响,课外阅读被“题海战术”所取代。初中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不愿阅读。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进步慢、成效不明显,不如学习基础性知识获取进步明显,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上的“短平快”。新课标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知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着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静涤心灵、开启智慧,让学生明白“只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一个人成才、成功、成就是早晚的事”的道理。学生端正了态度,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主动去阅读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汲取文化素养。当前,图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打着“励志”、“正能量”的图书大行其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指导学生区分经典名著与流行快餐读物的区别,品读名人传记、理论读物和精品小说,汲取人生进取奋斗的智慧,锻炼由表及里、直透实质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其心理发育,矫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生坚定意志、陶冶性情。
二、打造书香校园,构筑阅读平台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难题是可阅读书籍少和时间的匮乏。学生手头可供阅读的经典名著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具备大量可供阅读的图书,“题海战术”大量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积极向教师和学生收集可读性强的书籍,建立图书站,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换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自习课和辅导课,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适时开展“读书明星”评选,指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三、科学制定计划,让学生读有所得
1.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古贤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引导学生科学阅读,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量化规定阅读的书籍和数量。可以利用七、八年级两年时间,指导学生在校期间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篇目,寒暑假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
2.指导阅读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方法及时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益,从对文化名著的随意性、消遣性阅读变成鉴赏性、研究性品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读有所用。一是指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序言、后记和目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有简要的了解,夯实深入阅读的基础。二是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经典名著中有学生未曾接触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查找出处,排除字词的障碍,积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是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经典篇章要反复读、吟咏读、做摘要,采撷精华;对于叙述性文字要简明扼要的浏览,节省时间。四是勤做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书不释卷,也要手不离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摘要,抄名言警句,写读书心得,把阅读和思考相统一。
3.科学指导,释疑解惑。教师的科学有效指导,是学生良好阅读的保障。初中生受知识和阅历的影响,无法完全领会文本所蕴含的含义、阐述的思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读书讲座,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
1.课外阅读现偏差
冰心说:“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确实,读课外书籍很重要。可是,光喜欢读书不够,还要读好的书,才能获益。那么 ,现在的初中生课外一般读哪些书呢?我也在班上做了个调查,调查发现,他们的阅读内容是五花八门的:绝大多数学生首选漫画书;接下来是时尚杂志;然后是科幻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童话等题材的书籍;最后才是中外名著。而他们真正需要看的可以让他们增长知识的名著等,他们却不甚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名著看起来太乏味、太吃力了,如果不是考试需要,他们根本不愿对名著有更多的接触。在这种形势下,受市场销售的影响,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已出现了偏差。
2.课外阅读漫无目的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不懂得加以选择,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但也有些学生会选择一些有益的书籍来读,而且读得很认真,可是,他们却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等到他们想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时,却发现,搜肠括肚也想不起一个完整的片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没有计划,他们在读书时没有去想读这本书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他们只是在用眼睛看,却没有用心思考,用笔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勤思考、勤记录,才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知识;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二、针对课外阅读现状给出的对策
1.还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减负年年喊,结果怎么样?减负以前,国家推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拼命地抓学习,学生拼命地做习题。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找不到教室又不敢开口问的有之,生活不能自理的有之,高中压得太紧一进大学就彻底放松不思进取的也有之。
2.指导学生读有益的书
开卷有益。但要看开何“ 卷”。现在市场上的书多如牛毛,良莠不齐,绝非是书就有阅读价值。这时,如果有一套系统的、质量过硬的书给他们读,并有人指导他们去读,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教育部颁布最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这种推荐阅读是使人受益匪浅的阅读,但需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较好地实行。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调动及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举办读书交流会、组织读书兴趣小组等,使学生在有步骤、有方向的指导下读好书。
一、爱读才有动力
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爱读书,我在自己的语文课上实施课前5分钟读美文。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中生来说,有了一个固定的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广阔的时间!班里有个叫陈相志的男生,内向、腼腆,与人交谈时声音细若蚊虫,眼睛从不敢正视别人,开展“美文赏读”活动以来,他很用心地每天都找一些好文章来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不知不觉中他开始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了,终于轮到他展示美文时,他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全体师生眼睛为之一亮。家长寄语中,他妈妈写下了这样的话:“感谢王老师给了陈相志这样的机会,以前他从不与人交流,只是看着你,现在他愿意和我说话了。真的从内心里感激您!”只有广泛的阅读,才会爱读,也才有学好语文学会做人的动力
二、会读才有收获
科学高效的阅读,是使学生和家长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读“闲书”上的有效办法。教师要读好专业图书,还要认真阅读学生喜欢的书,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学生找到适合的读书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好书;帮助班级和学生制定具体的读书目标和计划,安排固定的读书时间;适时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的文章、同一文章不同学生的解读,使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把握文章内涵;定期组织阅读书籍的讨论、赏评活动并且借助视频加深印象、吸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读书的效益明显提升,读好书的愿望不断增强。
作为人成长途中所接触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让你懂得什么,更在于悄悄改变你的人生。人生旅途中,教师具有怎样的一种力量啊!
三、美读创新生活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是我给美读的目标定位。
第一次引导学生制作个人文集,是2009年五一大假前的一节语文课上。在学生品读诗集《繁星-春水》时,我就其中的诗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问学生:“我们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文集,可以吗?”一阵沉默,既而窃窃私语。忽然语文课代表孙佳静站起来说:“我想试试!”老师举起手中的书:“同学们,只要你们去试,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现在你们编写个人文集,当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出这样的著作了,你们会成为伟大人物的……”
一、抓好基础是关键
学习中,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上课专心听讲,并做好读书笔记。课本中的文字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灵魂。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必须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地认真阅读,仔细体会。看书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必须认认真真、一遍一遍地看,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上课专心听讲也很重要,上课若不专心听讲,则会错过或者丢失很多重要的知识内容。做好读书笔记更不可忽视,做读书笔记便于复习和巩固记忆,也便于用的时候一查就能找到文字资料,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发展新的思路,有助于积累知识,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重视图形系统,提高读图能力
地理学科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和各种各样的图形紧密相连。地理图形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图表、图片中都储存和传递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得感性认识,并尽快获得理性认识。因此,要学好初中地理,必须要养成读图、析图和用图的好习惯。
三、多做练习,强化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所农村初中(刘老庄中学、徐溜中学、凌桥中学)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我发现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不够;阅读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有一味追求情节刺激的现象;阅读方法不恰当,大多数草草了事,不能有效 “输出”。
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探究
为什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因素:
1.思想陈旧,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面对升学压力,教师不愿下力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总盯着眼前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提升成绩费时长,见效慢,宁愿沉浸在题海中。
2.资源匮乏,指导不够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少且图书陈旧,一些新鲜的优秀读物学生没机会在图书室找到。虽然有些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已改善,但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寥寥无几。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本山卷海”,还要应付各类检查汇报,所以即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
3.评价失衡,机制不全
面对“只看分数,不顾过程”的评价方式,有的老师直接印发一些详细分析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导读材料,不让学生们读名著,只让他们死记硬背。此外,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面对前文所述的种种现象及原因,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有可为之事。但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只从教师层面来探讨开展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1.有效选择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必须先做一个真读书、爱读书的读书人,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可人的阅读体悟,他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才谈得上选择策略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成熟,不能清楚地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辨识哪些是能读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害的。而教师在学识、阅历等方面都优于学生,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和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教师在确定推荐书目前,还要将所推荐的书籍读一读,这样才更有发言权,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疑释惑。
除了教师的选择推荐,学生能自主进行有效的选择才是根本。一方面,教师要交给学生挑选书籍的基本方法,如看作者(译者)、出版社,翻阅目录、前言等;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还可以鼓励、帮助学生走进大书店,徜徉于大书海。去年寒假前,笔者曾布置一项社会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逛书店,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有效质疑策略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就是“存疑而读”, 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又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循环往复,才能将阅读纵深推进”。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质疑?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曾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建议学生从人物、情节、写法等角度发现问题,也可以于矛盾处设疑。其次,学生自主阅读,自行设计问题,小组汇总后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保留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打击那些所提问题不合适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质疑精神。如有学生问“为什么这块仙石孕育出的是一只石猴,而不是其他生物?”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但私下和他进行了交流。第二、防止目的偏差的阅读,即注意力被某个细节所左右,而忽略实质性内容。如问“如来帖子上的‘嘛呢叭咪恕是什么意思?”他的注意力被如来帖子上的字所吸引,而忽略了孙悟空被压这个情节。
3.有效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策略的主旨,是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辅助课外阅读的课,包括导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展示课等。
导读课,主要解决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要求等细节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课,师生共读,同期阅读,同步指导,从实践层面提高阅读效率。讨论课,按计划研讨师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预备在展示课上使用。展示课,展示阶段性阅读收获。
4.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确定初中生具备怎样的阅读基础,还可以了解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引导课外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评价建议,笔者认为应进行多角度评价。
一是动机。初中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兴趣,有的想追求刺激,有的为了消磨时光,有的纯粹为考试,也有的希望提升个人能力素养。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合乎价值规范的动机,减少不良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4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由此可见,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附属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初中生普遍审美能力较差,抵制诱惑的能力也较差,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地选择,而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既然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三是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初中生健康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此现状,自2013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的县陆续开展校园大阅读一系列活动。幸运的是,贵校系实验基地,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全力以赴引领全校语文教师以校园大阅读活动和阅读考级工作为契机,以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大胆进行尝试和摸索,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一、营造氛围,引领阅读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成效。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R造成遮蔽,也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
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如学校大门口就醒目地悬挂着一条大横幅“阅读浸润人生,读书改变命运”,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班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每天傍晚6:15-7:00为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和阅读质量。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书虫”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笔者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
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既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让学生的思想更自由。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二、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技法。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方法。
1.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2. 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如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是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
三、多彩活动,评价阅读
初中生活泼好动,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 开设“快乐读书屋”专题节目。倡导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交流的大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世界里渐入佳境。这个活动以校园广播为媒介,每月一次,为孩子们推荐了必读书目,请教师和学生介绍好书。
2. 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加强对孩子们读书的指导,让孩子们品味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经验、分享读书的快乐,并进行“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的评比,让学生和教师、还有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读书的兴趣,让人人都以读书为荣。
3. 创立“城东讲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讲坛,像“百家讲坛”节目一样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研究特长。这对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讲好自己那一讲,必须学习很多相关的知识,做大量的积累和准备工作,孩子们为这一个讲座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他得到的却更多――在他幼小的心里已经播下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的种子。
4. 开展浪漫的“漂书”活动。这项活动更是掀起了校园读书的热潮。孩子们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现一本漂来的书,也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书漂给同学,在发漂和接漂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和激动是一种有趣的经历。他们在分享读书的快乐,分享读书的体会,同时也分享着诚信和友爱。
5. 开展阅读考级工作。2014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轰轰烈烈的全县校园大阅读活动,扎实开展了规模宏大的课外阅读考级工作。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高效学习的大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充分阅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和书成为一生相伴的好朋友。实践证明,阅读考级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而且让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了情操,获取了真知,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四、去芜存菁,优化阅读
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 结合主题阅读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如七年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主题阅读活动,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大自然的文字》《中国人走出天空第一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市蜃楼》等文章。这样的主题阅读推荐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这些文章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 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印发了《宁化城东中W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计划,有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5-02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阅读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也是对所学学科课程进行的一种矫正。它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正是对“以课文为凭借”的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有机拓展。但是在实际的农村语文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始终存在很大问题,书写别字多、阅读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等问题在农村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等诸多问题。如今的新教育提倡营造书香校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与之相脱节的。现代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大语文观要求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而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本地的语文教学依然聚焦在课堂教学,好像只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这远远不够,作为语文教师,必然要担负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的任务,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其语文素养。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小学生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转变和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要指导好学生的课文阅读,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是读书的典范
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自己首先要博览群书,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自己必须是读书的典范,因为从大的方面讲,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有的放矢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局限于聚焦课堂教学,要牢固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博览群书,是自己成为一个读书的典范。而教师自身只有经常读书,才可能保持教学上的“源头活水”、职业不倦不怠的活力,也才能使自己心灵润泽、灵魂高尚。只有成为这样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方可以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神游,敞开胸怀接纳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开拓出更加深刻的心灵,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传授给学生真理和人生的真谛。
二、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实际是需要的延伸,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并且兴高采烈地做这件事情,也才能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设情境使他们专注于课外阅读对象,使他们喜欢阅读并能够自主阅读,将阅读当成自己终身的一种习惯。
三、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改变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等诸多问题,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每周用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及时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等。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书籍固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但市场上那些被斥之为毒药、糟粕的书读完无疑会让学生萎靡不振、令人颓废,所以必须要给学生挑选那些书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甚至使人终身受益的读物。一般可给学生开每册书后面的课外读物,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比如:喜欢侦探的推荐福尔摩斯系列,喜欢科幻冒险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凡尔纳系列等,还有一些针对学生性格的名人传记。我们的教学对象如同世界上的叶子般的千差万别,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也是大不一样的,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选要精,从而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一般来说,对初中生可以从容易引起阅读兴趣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入手,选择的读物深浅要适度。太浅,达不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有比如《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飘》等,刊物也不少如《读者》《青年文摘》;还可以推荐一些历史类的文章,当然,四大名著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的读物应尽量和自己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具有艺术特色和独特风格。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可结合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烛之武退秦师》,就指导学生阅读同是《左传》的《段于鄢》,让学生了解郑伯的人物性格,体会《左传》的写作风格。学了《内蒙访古》长篇节选后,指导学生在课外《语文读本》通读全文,加强学生历史观的培养。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还要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讲解各类文体的基础理论上,去拓展学生积累相关的经验资源,使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教科书。
五、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一种自我价值认同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让学生订阅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天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每周5分钟演讲等方法培养其自主性;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