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00:48: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情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说有些人爱乱丢垃圾,有些人爱吐痰……这些全都是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现象有的较多,有的较少。但都可以说是再破坏环境。今天我就把这些是写成报告让大家看看。
这几天经过我的认真观察和仔细查找资料发现,我发现在受调查的32人中:有(25)人经常看到随地吐痰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78.12%有(6)人偶尔看到随地吐痰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18.75%有(1)人没看到过随地吐痰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3.13%有(24)人经常看到乱穿马路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75%有(8)人偶尔看到乱穿马路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25%有(0)人没看到过乱穿马路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0%有(18)人经常看到乱停车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56.25%有(14)人偶尔看到乱停车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43.75%有(0)人没看到过乱停车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0%有(10)人经常看到污染河道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31.25%有(19)人偶尔看到污染河道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59.37%有(3)人没看到污染河道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9.38%有(20)人经常看到乱倒垃圾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62.5%有(11)人偶尔看到乱倒垃圾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34.37%有(1)人没看到乱倒垃圾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3.13%有(8)人经常看到损坏绿化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25%有(20)人偶尔看到损坏绿化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62.5%有(4)人没看到损坏绿化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12.5%有(28)人经常看到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87.5%有(4)人偶尔看到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12.5%有(0)人没看到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0%有(2)人经常看到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衣着不整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6.25%有(6)人偶尔看到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衣着不整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18.75%有(24)人没看到一些人在公共场所衣着不整的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75%被调查的人中还例举了一些其它的不文明现象,例如:说脏话、为了一点点小事,吵架甚至动手、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充满垃圾的地球。我们大家一起从保护地球开始。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不让它变成垃圾场,让他变成美丽的星球。
郫县实验学校五年级:1106134277
一、社情民意调查基本情况
1-3月份,我镇经常组织干部下乡走访,到各村(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和调研。通过与广大群众和居民们的沟通,了解了他们目前的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纠纷,并征求就我镇发展和工作开展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具体工作开展
(一)广泛宣传,形成良好法治氛围。第一季度,我镇先后3次组织镇干部职工和村(社区)干部参加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培训、会议、现场讲解、入户交流等方式广泛进行了法制宣传。既促进干部队伍学习法律知识,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基本做到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营造出强大的宣传声势。
近年来,区政府在还房建设工作中,围绕市上下达的目标,紧扣全区大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实施力度,突破自身“瓶颈”,扎实推进还房工程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区政府把还房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还房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分管城建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具体负责还房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规划建设局有关人员构成。办公室分综合协调组、拆迁工作组、建设用地组、招投标预算组、工程项目组、财务组等6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还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事务。
二是工作扎实,举措有力。为确保每个还房项目都是优良工程,放心工程,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区居民拆迁还房建设标准》、《区居民安置还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还房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条例,明确提出还房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商品房。另一方面,加大还房建设督查力度,实行日查、周报、月结的工作制度,对还房工程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据统计,督查组先后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督查进度,了解情况,有效加快了还房建设。
三是推进有序,进展迅速。还房建设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区政府及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精心筹措,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来看,我区还房建设推进迅速,成效明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据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50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鑫益路、惠泽、祥润3个小区安置还房共8.5万平方米,933套。已启动等7个点约81.61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即将启动欣月小区、实验区、茶盘路等三个点约11.5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
二、主要不足
一是用地保障不足。我区规划近两年将启动200多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有部分还房点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导致无法办理建设相关手续,影响工程进度。二是资金未全部到位。由于设计费、项目水电费等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导致设计单位不交设计成果,市水务公司和供电局不安装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队伍无法进场施工。三是拆迁难度较大。还房地块因个别拆迁户在思想攻坚和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拒不签订搬迁协议,影响了土地出让的顺利进行,导致还房建设搁置。油房嘴、、三区等至今还有1户企业和8户农民没有拆除,使地勘无法进场。
三、工作建议
还房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还房建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据调查,双辽市大力开展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参保工作,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基于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把私营个体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第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有明文规定;第二,十六大报告有明确提法;第三,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应该说,当前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参保是社会保险领域的薄弱环节,也是一项新业务。在多年的工作中,该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养老、轻失业,重国营、轻集体的思想观念,对于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参保的重视程度认识不高,抓得不利,行动缓慢,效果不理想。在去年10月份之前,双辽市_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参保人员还不足600人,而全市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工商户总人数却已达到1.1万人。这一较大的差距引起了双辽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思考。一致认为,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同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彻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从业人员后顾之忧,使其老有所养,失有所助,则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开一展这项工作,既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又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行动,更是依法行政、对十六大报告的深入贯彻落实。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领导重视优先抓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特别是抓私营个体人员扩面工作,难度大、压力重。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个体人员缺乏对政策的理解,不愿意参保,有的参保之后不愿意缴费,有些工作如果主要领导没有坚决的态度,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很难抓出成效。为此,他们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开展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双辽市专门成立了以主管社会保险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为组长,各乡镇(街)、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督办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工商户参保工作。同时明确农村几各乡镇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由主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负责协调、落实;市直相关部门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由主管社会保险工作的副市长负责。
另外,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舆论先行,加大宣传力度,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利用双辽电视台开展电视讲座8期,制作4个以私营个体人员参保为内容的专题片在电视台滚动播放近两周时间;举办培训班22期,受教育面达1万余人;印发宣传单近3万册。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尤其是私营个体人员对社会保险的认识更加深刻,参保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市级主要领导定期调度,为开展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提供实施保障。自该市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傅圣方,主管副书记、政协主席田才,主管副市长王春弟先后四次召开调度会,认真听取各地、各部门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对下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同时,他们还分别深入各乡镇(街)及私营企业督促、检查、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现场办会,解决难题,并责成市委、市政府两办对此项工作跟踪督查,定期编发督查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为开展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推波助澜。
三、建章立制,奖罚分明,政策倾斜重点抓
由于私营个体人员参保是一项新业务,因此,实行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十分必要。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上,他们注意把握两个环节:
一方面,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乡镇(街)在经济上予以奖励。近年来,由于受电厂电价走低等其它综合因素影响,尽管财力微薄,捉襟见肘,但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能够完成任务、工作扎实有效的单位仍予以资金奖励。仅此,市财政去年底就兑现了35万元。
另一方面,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乡镇(街)领导在政治上予以提拔。市委书记傅圣方在社会保险专项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各部门各乡镇(街)开展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列入年终政绩考核内容,对工作卓有建树、成绩突出的领导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拖沓、效果较差的领导坚决予以调整。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运作中。
实践证明,实行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工作中有想头、有劲头、有干头、有奔头,促进了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强化职能,协调运作,部门联动合力抓
开展私营个体人员参保工作,是一项综合业务,仅靠社保公司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是难几以奏效的,必须强化政府行为,既要充分发挥社保公司的职能作用,同时各地、各部门又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全市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上下一致,左右协调,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近半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做到了两个强化:
广告设计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广告业的繁荣,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的增长却十分惊人。根据近几年的高校招生情况可以看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远远超过本科和中职招生的规模,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新设广告设计专业的,并且班级的规模比较大,实践教学设施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学生参与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不多,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从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从美术教师转过来的,其教学理念与方式与设计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使是从设计院校毕业的教师也很少有广告行业的工作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广告行业实际缺乏较深入的了解,难以及时地把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设计实训难以给予科学、正确的指导,甚至会产生误导。
3.实践教学内容难以跟市场接轨
由于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在整个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04-01
一、基本情况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为全面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县从2009年9月开始积极申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将乡镇农技站进行整改,三权归县,理顺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前乡镇农技机构只养人,不干事的被动局面,将乡镇农业技术员从乡镇中心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改革,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各乡镇农技站均完善了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交通用车等办公设施、设备。农技人员待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实施四大科技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1深入实施科技减灾增效工程
我县属高寒冷凉地区,低温干旱是我县的气候特点,严重制约我县特别是海拔较高乡镇的粮食生产。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集良种、良法、良制为一体的科学生产方式,改变了山区只能种植小日月农作物品种的历史,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粮食生产路子,使得我县如北寨、兰峪大部、社城、西马的部分地区农民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2.2深入实施配方施肥工程
我县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争取项目投资175万元,开出测土配方施肥单3万个,向3万多农户无偿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截止2011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5-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正在由粮油向苹果、酥梨等水果作物延伸拓展。
2.3深入实施种子工程
为了加强良种推广,从2010年开始,全县共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引进试验示范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全县农作物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4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工程
充分发挥我县山区比较优势,科技兴农重点转向开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先后涌现出了“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林场核桃”、“前庄酥梨”、“西马白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在我县掀起了绿色旋风。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3大类14个产品,分别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河峪小米”、 “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等产品多次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产品等多种奖项。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同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光温室、小弓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如水磨头的小弓棚,由2006年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121个,户均1.5个小弓棚。再如更修村的日光温室,目前已有150个,占地150亩,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秋冬季节新鲜蔬菜上市,引来太原、大同、内蒙等地客商前来订货,一派繁荣景象。
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383个,小弓棚217个。另外谭村的芦笋、东庄的白灵菇、泥河掌的香椿等一批农业新品种也进入发展阶段。所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10年,我县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将全县9个乡镇,50个行政村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区,组织种、养、加、营销等方面专家50余人成立培训讲师团,重点围绕玉米、谷子、水果、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针对作物生长周期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水果、蔬菜等无公害生产以及农业产业化、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与此同时,以农广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开展中等技术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全县2000户骨干农户直接受益,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兴农的重视度不够,尽管县委政府确立了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兴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但个别单位和负责同志思想重视度不够,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不用科技是农民自己的事,不用政府多关注。
二是科技兴农投入不足。一方面科技投入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科技经费不能集中使用,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需要,使得科技兴农和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弱化,科技队伍不稳定。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和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工作环境差,农技人员与其他单位人员相比待遇偏低,导致基层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专业队伍不稳定,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另外农业效益比较低,使得农民对应用农业科技缺乏积极性,造成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低。
五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许多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流向务工、经商,使得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民整体素质降低,科学普及、科技兴农的难度加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能力,只有靠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工作上给方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途径增加科技兴农投入,要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村和农户投入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科技兴农的投入,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扶持和补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要严格按照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标准要求,从县财政拨出的科技三项费用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并琢年有所增加。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目前,三峡移民搬迁已经结束,移民安稳致富才迈出了“万里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艰难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库区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农村移民人地矛盾突出
库区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亩,已超过联合国最低土地承载力警戒线(即人均耕地最低不能少于0.8亩),6.3万后靠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人均不足0.3亩的还有2.8万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中央惠农政策的刺激,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重操旧业”,使原本山地多、平地少、自然生态脆弱的库区承载力大为吃紧,人口多与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更加紧张。
2、城镇移民失业率高
底,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达8.5%,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其中有就业能力而未就业的城镇移民超过11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回流返乡,加剧了本地就业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必将引发全球产业革命,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产业转移,都会压缩就业机会,加上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库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城乡移民收入低下
,库区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元,占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9元的47.0%,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8元的51.4%。吃“低保”的城乡困难移民有14.84万人,其中城镇移民有13.79万人,占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的17.51%。城镇移民收入低,引发不稳定因素。
4、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三峡成库后,水体流速放缓,自净能力下降,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流动污染严重危及饮水安全,库区23条主要支流至少有一半以上在每年的5-10月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水华现象。每年约有1.45亿吨泥沙流向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平均每年可流失土层厚度1厘米左右,而流失速度则是自然成土速度的100倍以上。试验性蓄水以来,水位提高诱发了库岸坍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岸再造加剧,已出现了100多处的垮塌,对库区安全造成了影响。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直接关系到库区的国际声誉。
(二)根本原因
导致出现“库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库区产业在落后中发展却又在发展中落后,缺乏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移民安稳致富有机统一的支柱产业。
1、农业效益低下
库区农业基本处于粗放型经济形态阶段,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仍然是库区农村移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柑橘、榨菜、中药材等新培育的一些“百万工程”重点产业,布局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制约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要成为库区骨干支撑产业还需较长时间。
2、工业严重“短腿”
库区工业严重“短腿”,基础薄弱,对当地税收、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带动不强。库区仍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比重小,缺乏龙头带动型、支柱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3、第三产业活力不足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 、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 )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二、调查对象
某市慈溪市指定被调研企业及个人
三、调查方式
携专利问卷前往指定的不同企业找到公司的专利负责人做问卷调查并留下其联系方式,盖好公司公章。个人问卷要求填写相关真实信息。
四、调查时间:20**年7月20日――――20**年08月20日
五、调查内容
专利问卷分为a与b卷,分别为企业专利权人信息和专利信息,主要针对公司对于专利的申请、运用和保护的情况。
六、调查结果
问卷完成率在95%左右,成功地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完成率,靠自己实践奋斗而获得社会经验和锻炼的能力。
七、调查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