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19:26: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分管教学副校长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和学籍管理。制定教学常规管理量化实施细则,实行科学制度管理化量化管理。以量化评定教师考绩。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 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分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经常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教学比武、听课、说课、评课,以及学校班子实行推门听课,加强集体备课等手段,使教研活动开展走向常规化,正常化,多元化,以教研促进教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加强对教师的备课、批改的监督,多鼓励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进修学习工作。及时派教师参加学科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四、抓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通过教学质量检测,及时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和分析,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控、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检测的检查工作,要求教师每上完一个单元,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检测题。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抓好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特别是五年级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较去年有进步。
教师:和东智
福贡县阿路底完小
2020年8月6日
近三年工作总结
福贡县阿路底完小—和东智
我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了。回首这十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十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现对最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分管教学工作方面
自己身为一名分管教学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积极投入到分管内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努力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履行党的义务、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加强民族团结,为创建美丽、和谐校园积极献计献策;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
1、做好校长的助手。三年来,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业务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作正常。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原则,出以公心,配合校长开展工作,协同校长调配各科任课老师,对其它工作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配合校长建立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抓好教师管理。一所学校的好与坏,关键在教师。我校教师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教师队伍不是非常的稳定,刚成熟起来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不断地调走,又很难及时补充新教师,就算新增了一些教师也缺乏责任意识和教学经验,使出现任课教师相对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年龄结构偏小,一些年轻教师虽有一定的干劲,但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胜任一线的教学工作。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校采用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包含了学习学校制度,目的在了解学校方方面面,其次开展远教应用和课件作制培训,目的是学会应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而后对每一名新增教师安排听评课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大集体,积累一定教学经验。通过多年的尝试,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搞好教学研究工作。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科研就会原地踏步,办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坚持教学科研的常规化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本人对教学科研历来不敢掉以轻心。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对课题研究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4、认真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平时严格备、讲、复、批、考等各环节的检查和管理,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检相结合,检查后及时总结,及时与相关老师交换意见。在学年末把平时的检查情况量化,完成对教师一年的综合考评。只有给每位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让教师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才能充分了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
5、强抓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带领教务处工作人员狠抓毕业班教学工作,坚持进行四次模拟考试,考试有总结分析、表彰会议,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各种办法;年年坚持召开三动员一分析会议,一是召开动员毕业班教师,二是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三召开毕业班成绩优秀生座谈会,;一分析是分析每年我校考试成绩,表彰和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之,身为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倾注了自己的一切,当然也会存在许多不足或没有干好的地方
二、个人教学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年年带一个教学班,课务量上与一般的普通教师没有一点区别,照常干好普通教师的教学任务,切实做好普通教师的表率,不管是备课、完成教学任务、作业批阅等方面能走在普通教师的前面,教学成绩不落后在普通教师之后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在平时的教书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年轻老师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教学副校长这个岗位切机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个人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多年来,我听从领导安排,分管教学工作和高三年级管理工作。我站在学校发展的前列,站在维护学生安全、确保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高度勇于接受了这份艰巨的任务。从未在校长面前讨价还价,从未在职工面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为校长排忧解难,健全教学管理网络,层层落实教学责任制,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师生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正是由于这份分管工作的特殊性,我积极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熟悉业务,精通业务。要求师生学习的,我先学习,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我先做到。时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不忘服务师生安全、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稳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在师生中起好了榜样带头作用。为带好头,除主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除作好第学期三次的干部值周、每周一天的校长值班工作外,也参与每星期两次的班主任夜晚值班,并同样和教师一起上早晚自习,参加课外辅导,同样像教师一样备课、批改作业,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不差一节教案,不差一次作业,教师要做到的,我都做到了。再如:学校教学工作头绪乱文件多,资料频繁,每期开学初就要拟定学校工作计划,然后是完善各块教学目标责任书,修订教学管理细则,制定各阶段工作方案。可谓工作繁忙,有时是利用晚上、周末加班完成,可我从未找人帮过忙,从未请人加过班,而是凭着对事业的忠心,对工作的忠诚,对师生的负责,埋头苦干,巧干勤干,抱着“再苦不得苦别人,再累自己先累”的信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任职以来,通过我的努力和其他同志的配合,实现了教学工作有创新,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
二、主动工作,开拓创新
一年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 我做到了工作主动不滞后,方法灵活不死板,创新进取不落伍。
1、教学工作有创新。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标准,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动手脚,力争把每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上不拘一格,敢于打破陈腐教学、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深受学生喜爱。所任语文学科在同年级同学科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同时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参与省级课题《一般高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研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篇,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参加听评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督促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一丝不苟。认真搞好学生管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习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并经常深入各班级中去,作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使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年级管理平稳顺利
一是身先士卒,狠抓常规教学。身兼两个班的高三语文教学,承担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年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静下心、沉下去。工作中,我能够及时分析老师和同学们的思想现状,想方设法为教学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工作,都做到了冲在全体教师的最前面,能够带领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共同奋斗。
二是坚持原则,细化管理。狠抓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深入细致开展思想工作,对待教师们工作上的缺点与不足能够及时纠正与弥补,善于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化解工作。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学校工作大局。
三是严于律已,勇于自责。没有人不犯错误,年级管理是人的管理,需要做表率,更需要公心、细心、耐心。所以,除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外,也要求教师们认真工作,勤奋奉献。针对在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误会,能够经常与教职工谈心,多找自己的不足,及时化解。
经过努力,本届高三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小专业发展上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学生思想稳定,学风扎实,教师们精神饱满,工作积极。
3、其他工作有效果
在平时工作中,不论是工作计划中安排的,还是校委会决定的,还是校长临时安排的,我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我对于每学期、每周应做好什么工作都心中有数,并提前谋划,然后付诸实施,而不是水来了才挖沟,校长说了才去做。主动参与了学校招生工作,苦战一个暑假,为学校建立了新生招录数据库,使学校学籍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我对自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造性地开展了校舍及设施设备月检制,班级安全周报制,认真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落实安全大检查,建立排危和整改措施,针对实际开展了阶段性安全整治工作,认真实施了学校创卫工作和健康教育。努力保证了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三、遵章守纪,率先垂范
一年来,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并执行学校纪律,注重维护班子团结,时刻保持个人形象。一切服从学校大局,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认真遵守学校出勤制度并带头执行,克服诸多困难,从未请假、迟到、早退和旷工。即使是办公事和出差,班主任工作不放松,自己的课自己调换自己上,从没有因私事离开学校。
四、坚持原则,清正廉洁
在工作中,我和班子成员一道,自始至终做到了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以权谋私。坚持原则,绝拒腐败行为。不搞特殊,出差、办事不多吃一顿饭,不多报一分钱。虽然付出很多,但从不讲个人待遇,更没利用职务之便谋利任何个人私利。没有乱花过单位一分钱。工作中提倡节约,加强管理,制止教职工的铺张浪费行为,教育学生厉行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自觉争当节约先锋。
五、存在的不足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88-01
校长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好坏,而一位称职的副校长的协调参谋、执行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工作开展。副校长在学校中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要唱主角,又要唱配角。副校长的角色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副校长在学校工作的运转中是不可替代的,起着承上启下、贯彻执行的作用。
一、校长的参谋者
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法人代表,掌控着学校的人、财、物,校长的眼界、思路、学识、胆魄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空间,这需要校长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学校的副职,校长的助手,副校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修正着校长的决策。因此,副校长应努力为校长排忧解难,勇于担当,帮助校长摆脱具体事务的纠缠,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总揽全局。副校长应积极、热情参与学校最高层次的决策,为校长谋划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管理、文化建设、教学教研、校园规划等重大事项出谋划策,用自己的工作和才能为正职的工作做补充,并应有大局意识,而对处理复杂、难以抉择的问题,要缜密思考,勇于负责,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校长多途径多方式多选择获得不同信息,更能使校长望得远,看得准,做出更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决策。当然,千虑必有一失,校长在众多的决定中,不可能事事正确,有时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更是考量了作为参谋的副职校长的能力和见识。作为助手,副校长应勇于担当,应向校长提出不同意见,分析不同结果,用自己诚恳的态度修正错误的决策,这充分体现副校长作为参谋者的重大意义。作为副手,副校长不能居功自傲,不能被局部和个人利益所左右,应顾全大局,切实当好参谋者的角色,避免错位,时时刻刻甘当绿叶,在工作中服从校长的领导,适应和配合校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二、决策的执行者
副校长既是决策者,更是执行者。学校的重大决策,一般由校长室讨论决定,从这个层面上讲,副校长与校长是平等的,都在出谋献策,都在谈讨论证,副校长也是学校的决策者,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副校长不管是分管教学教研、德育共青团还是后勤财务,既然学校做出了决定,就必须不折不挠地贯彻执行。这要求副校长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校确立的工作事宜上,指导自己分管部门的具体工作,为下属的工作提供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帮助解决他们的工作难题,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当然,在落实完成具体的工作事务中,副校长不能只管“动嘴”,不管“跑腿”,许多时候,应当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工作不敷衍,勇于创新,做事果断利落,勇于担当,该负责人自己承担的,不做老好人,不把矛盾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在下属中享有声誉,具有较高威望,也才能提高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说,副校长是决策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为更顺利、更和谐把决策付于工作中,要求执行决策的副校长,特别是主抓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①熟悉教育业务,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学校以教育为主,对一个普通教师而言,熟悉教育业务,精通一门学科教学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一个不仅从事教育,更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的副校长来讲,更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才高者为师,艺高者为先”就是这个道理。②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而学校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稍有不加紧学习和提高,将与时代拉出距离。“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业务能力强,知识功底深厚,才能备受教师的信服和尊重,也才能更好更畅地把学校决策执行推动下去。
一、承上启下,做教学教研工作的协调者
业务副校长是受校长委托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人,副校长处在校长与教职工之间,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校长更大力度的支持,在执行校长办学思想与创新业务管理方式上寻找最佳结合点,做到服从不盲从、建功不居功,不在“传声筒”或“二传手”的角色中碌碌无为;另一方面要多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品行等赢得认可、理解和支持,进而实现配角与主角两种角色之间的和谐。
二、以身作则,做教学教研工作的先行者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业务副校长,必须要在带头执教公开课、带头指导青年教师、带头联系学科教研组、带头参与网络教研、带头学习新兴教育技术、带头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带头撰写论文、带头主持课题、带头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等方面,努力做到先人一步,以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的实际行动给广大教师当好龙头、树好榜样,带动广大教师走上钻研教学、潜心育人、追求成长的幸福为师路。
三,锤炼本领,做教学教研工作的引领者
从某种角度说,学术权威的力量要超越行政权力的力量。作为业务副校长,必须要牢固确立争做专家型业务副校长的目标取向,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时常反思学校及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扎扎实实做好备、讲、改、辅、研、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扎根于教育教学这方沃土,努力成为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做一名优秀的引领者。
四、创设条件,做教学教研工作的主推者
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必然依赖于良好的环境支撑。作为业务副校长,应该积极搭建业务平台,包括组织专题讲座、业务沙龙、外出考察、技能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加强方法指导,包括课题研究指导、论文写作指导、课堂观察指导、教学反思指导等;提供物质保障,保障必要的教科研经费、配套设备及相应的时间安排;积极培育典型,给予表现优异者更广泛的关注,梯级培养更多的名教师和带头人,以点带面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
我们常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业务副校长,准确定位、摆正角色是“本”,独立负责、真抓实于是“道”。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教育形势,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业务副校长工作中至少要牵头抓好五项重点:
一是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按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考试、认真开展课外实践、认真参加校本研修”“七认真”的总要求,综合运用推门听课、同课异构、校本视导、跟踪观察等手段,通过学生测评、同事互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等途径,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反馈信息、纠正不足、培育优势等方面的功效,必须做到敢抓敢管,坚决反对“和事佬”作风,坚决杜绝“和稀泥”的做法。
二是重视语文主题学习。在外语分值大幅减少甚至退出统考、降为等级科目的同时,母语学科语文分值增大成为当前及今后高考、中考改革的趋势之一,语文主题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贯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指导思想,通过高效课堂打造、中心备课组建设、教师读书班举办、规划或教研课题研究推进、校本阅读课程开发、师生阅读成果交流与展评、“书香校园、班级、家庭”评比等措施,探索“1+X授课”和“1+1单元授课”等模式实践。大力推动语文主题学习走向纵深,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三是提升校本研修质量。进一步健全校长室一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一各学科教师三级教研管理网络,以公开课、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三课”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变革“时间+汗水”的传统课堂,积极构建“智慧+艺术”的现代教学。抓实校本研修中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引领、创新六个环节,做到组织保障、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网络分享五个统一,促进“学、教、研、训”的一体化,努力实现校本研修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片区教研中心、学科中心组、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班为主要依托,继续搭建教研组长说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学养测试、“人人一节好课”、教学成果展示等平台。广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薄弱课程共建、课题联动研究、校际会课、专家会诊、高校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积极锻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爱校如家的精神。自从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工作那一块之后,他索性将自己的家搬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动员妻子、孩子一起入本文住这个学校大家庭,为的是能更好更有效地管教好大家庭的孩子们。徐立科老师诚如这种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家恋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二、调查对象的说明
本调查采取立意抽样的方式:在省市县三级联盟纵向比较上,选取福建教育学院作为省级培训机构的代表;选取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三所培训机构为设区市代表;选取闽侯县教师进修校、南安市教师进修校、荔城区教师进修校、华安县教师进修校、同安区教师进修校、霞浦县教师进修校、仓山区教师进修校、福清市教师进修校、梅列区教师进修校等九所培训机构为县(市、区)级代表。在省内外横向比较上,选取福建教育学院和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本省代表,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四川省宜宾学院五个培训机构作为省外培训机构代表。
三、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三级联盟纵向比较
当前我省中小学校长常规培训主要有两种类型:任职资格培训与提高培训。综观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它们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有关教育干部培训的纲要为共同的宏观指导方案,并结合各地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并做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已经呈现模块化状态,包含了教学内容、目标和所涉及的学科体系。各级培训机构的课程模块基本上能够满足两种需求:一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校长的需求,二是校长个人发展需求。但这两种需求均是群体和共性的,不可能针对某个个体设计课程。(这里仅以集中培训为例,暂时不考虑外出考察培训的课程安排。)其中,福建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的模块从过去任务性划分转向功能性划分,共设置为“时事政策与教育形势”、“管理理论与教育政策”、“管理实务与学校发展”、“校长素质提升与专业化发展”四个部分,并根据不同培训类型配置不同的课程。
(一)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比较:应知应会成为基本要求
任职资格培训的对象是新任或拟任校长。因此各级培训机构都能够在课程设置时着眼于岗位要求和发展需求,以形成胜任中小学校长工作应知应会的智能结构为根本目标。
1.省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作为省级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相对较为完善。具体如下表1:
表1 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2.设区市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有些市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设置与省级类似。以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例,其模块与课程如表2:
表2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此外,有些设区市将课程分为基本课程和专题讲座、综合实践三种类型。基本课程的课时比专题讲座多很多。以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例,其模块与课程如表3:
表3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课时比较
3.县(市、区)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县(市、区)级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小学任职资格校长培训。其模块与课程设置显示出较强的地方特色,着力于为当地教育干部的发展服务。以荔城区教师进修校和同安县教师进修校为例,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荔城区教师进修校的培训模块与省市级培训类似,而同安区教师进修校的课程模块仍沿用任务性划分,将其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核心课程三大模块。
表4 荔城区教师进修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表5 同安区教师进修校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二)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课程比较:倾向于提高校长的专项素质
提高培训是在任职资格培训基础上的提升,要求根据教育形势发展和本地实际,结合当前的教育工作重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对学校实际工作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引导校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观念,提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福建教育学院由于其平台较高,条件较为完善,故而能将校长提高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细化为正职校长提高培训、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德育副校长提高培训、后勤副校长提高培训四种类型,课程的专项化程度较高。而市级及县(市区)培训机构则受条件限制往往不能根据校长分工分开培训,有些县市区的校长提高培训甚至委托设区市培训机构完成。有些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与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的区别不太大,混合状态减弱了提高培训的专业程度。
1.专项培训:以福建教育学院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课程设置为例
由于系列较多,本调查选取福建教育学院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为代表进行分析。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的对象为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着重扩大他们的教育视野,培养他们对于课程改革与教学领导力、教科研组织与管理、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表6 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教学校长提高培训模块与课程
以新课程实施方案为指导,遵循“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先行”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依托教育科研工作,以“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研究”为切入点,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新形式下上档次,上台阶,实现“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干,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教育质量高的市级示范中学”的办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2、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3、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4、组织指导实验课题组搞好课题研究。
5、规划、落实好《湘潭市十一中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6、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论文的撰写与评选。
7、组织搞好《教学简报》的编辑工作。
8、开展湘潭市十一中教育信息网建设工作。
9、做好教师教研业务能力评估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1、本期教研、教改工作人员安排:
(1)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由副校长何建新负责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2)学校教导主作肖齐辉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
(3)教导处教务员何茉负责对“集体备课”的考勤工作和教导处的日常工作。
(4)教导处副主任王柏翠负责《教学简报》的选稿、编辑工作。
(5)教研组长主要负责对本教研组的教研常规工作和对本学科的毕业复习指导工作、师资培训工作、进行学科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教研组长应当认真履行《湘潭市十一中教研组长职责》。
(7)本期“集体备课”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本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教学业务、教研、学习工作。
2、教导处工作例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第七节召开教导处工作例会,到会人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研组长
3、拟定本期教研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在第二周前制定好本期工作计划,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讨论、布置本期的教研工作。
(二)、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1、继续实施“集体备课”制。
(1)“集体备课”的内容:研究新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平价体系。
(3)集体备课程序:a、签到。b、中心发言人谈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件的选择、整合等。c、集体讨论、人人发言,形成“集体教案”;重点在于讨论学情、教法和学法。d、讨论本周的教学进度和其他章节教学内容。e、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教学进度、作业量必须统一。
(4)时间:各年级学科组在第二周前将年级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确定后将情况书面上报教导处。集体备课原则上每周一次至二次。集体备课从第一周星期三全面启动。
(5)检查:a、定期检查,本期教研常规工作以教案、“中心发言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记录”为重点、把它们作为考核年级备课组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检查二次,第一次检查时间为第八周,第二次检查时间为第十五周。
2、更新教师观念、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1)听课数量:校级领导分管教学的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中,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教师听课必须做好听课笔记,笔记学期结束时送教导处登记备案。
3、教案、作业、试卷讲评及成绩分析检查
(1) 检查时间:
每月下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2)检查方式:
检查人员集体检查评议、然后给予“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类定性平价。
(3)检查人员: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三)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1、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
(1)研究新课标
(2)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
(3)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下的命题
2、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形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使之条理化、形象化、简洁化,全体教研组人员在组内进行交流。
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时间:间周开展一次活动,具体时间及活动方案由教研组确定。
4、教研组活动记录、“校本教研”工作检查时间:
(1)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通知、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教研理论讲座、研究课的安排及结果、外出学习、交流情况)
(四)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推广科研成果。
1、加强对省、市、校级课题的指导工作。
2、各教研组按照《湘潭市十一中“十一五”教育科研计划》,做好课题的选题、立项工作。
4、进一步加强教导处对实验课题组工作的检查督导,按照《湘潭市十一中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管理细则》定期检查,对没有认真开展实验的课题组提出整改意见或做出终止实验的裁定;对没有认真开展实验的实验人员提出警告、限期完成阶段实验任务,对不能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人员做出取消其实验人员资格。
(五)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1、加强“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子活动的指导、检查工作。
2、规划、落实《湘潭市十一中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六)、教学论文的撰写和评选
1、论文话题:
(1)解读新课本
(2)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
(3)新课程的教材体系
2、评选时间:4周
(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指导学校信息中心规划、落实本期的《湘潭市十一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八)做好《教学简报》的编辑工作。
本期拟编订四集《教学简报》。
(九)做好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教研、教改工作评估及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工作。
1、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评估按照教案、集体备课、优质课(参加活动为基本级)、听课(15节)、教研组活动、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七项工作情况综合考核。
2、备课组长按照集体备课的考勤、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三个方面综合考核。
3、教研组长按照工作计划、到会考勤、教案检查、集体备课的督查、研究课的参与、听课、教师培训、实验课题的开展、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工作总结等工作综合考核。
新课程改革从组织变革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引导学校从执行性准行政组织向创造性的专业组织转型。当学校的组织使命由执行转为创造时,原有的组织结构很可能就会出现与其不匹配和对其不支持的情况,甚至阻碍课程改革进程。这样一来,改革的必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一、城市大规模小学学校传统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城市较大规模小学基本组织结构大致上都采用以下模式(如图1)。
近10年来,很多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增设了科研室(科研处)或心理健康工作室,各地各校的组织结构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近似的,仍是体现官僚制特性的直线职能型结构。
在上述直线职能型结构中,校级组织是决策层,职能处室等是管理层;以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基层组织是执行层。这样的组织形式体现着传统科层制下的行政等级和职能分工特征:一是层次分明,组织结构刚性强,适应性较差;二是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但除最高层党政领导有横向沟通外,中层管理者之间缺乏横向交流与协作,易产生冲突、矛盾与隔阂;三是以行政事务为主,易忽视教学事务;四是权力、知识、信息集中在上层,大部分信息流向从上至下,反馈少、速度慢。
这样的行政运作具有稳定性、封闭性和强执行性,但由于纵向管理层级较多、等级森严,横向分工过死,沟通协作不足,造成了组织成员间相互依存性低,组织灵活性、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缺乏,柔性特征明显不足。
二、新课改对小学学校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施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新课程在教育目标、学习方式、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对学校课程领导体制、课程管理过程(含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适应性的变革要求。学校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最具推进力的基本因子,学校内部的各种元素,特别是健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校组织结构是新课改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1.新课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研究与实践表明,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新课程基础教育目标的转变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的指导,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设定要求教师们打破传统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为主、各自为战、追求考试成绩的“惯例”,要求教师们重视对学生人格、个性、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新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探讨,这对教师发展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发展,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教师们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学校的组织结构改变封闭、刻板、线性的旧模式,变得更具开放性、灵动性和交互性。
2.新课程的管理体制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体制从集权逐步走向了分权,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体制,明确地要求地方、学校从过去的“被动承受型”向现在的“主动开发型”转变。因此课程管理就毋庸置疑地成为了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之一。
首先,新课程要求学校摆脱传统的官僚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层层监控”“层层管制”“壁垒森严”的“管理主义”思想和组织结构模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培育组织的研究特质。同时利用环境资源,发掘学术的力量,重视跨层级跨学科的团队协作,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课程创意和创造力,加强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自律自主地驱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
其次,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是一项具有相当复杂性和持久性的专业活动,需要专业指导、理论建构、资源整合、共享合作等一系列支持,体现着对专业性、合作性和资源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以常规组织结构为基础,集合各领域、各层次的优质资源,构成新的专门组织节点,或者在原有组织机构中增加新的组织职能,以强大的阵容和全面的保障为课程管理、开发、实施和评价服务。
3.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从学科本位转变为整合课程。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下,学科之间的分立、割裂会逐步地融合、统整。这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每名教师都能够兼有多种特长,在多个领域都具备相当的素养和教学能力。它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团队化教学、进行合作教学、进行跨学科和跨级部的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项目团队等形式开展教学与研究。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组织结构也就必然需要具备适应这种跨级部、跨学科、跨空间的管理、统筹与协调的功能,具备适应级部、教研组、教研和教务互相联通、互相协调的功能,具备适应并保障各类非正式组织节点网状化工作的功能。因此我们说,新课程的组织结构须具有整合性、联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特点。
4.新课程的质量监管理念变迁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别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评价和质量监测理念,新课程更加突出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改进功能。这就要求学校把教育、教学的管理权更多地下放到年级组、教研组,由年级组或教研组来统筹本年级或本学科的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以及学生发展的评价,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纠正以往重主科、轻副科,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轻课外的弊端。这就要求学校采取扁平化、授权式的管理机制。
三、对组织结构设计及运行机制建设的建议
在学校管理中,课程是学生发展与一切教学的唯一载体,因此,围绕新课程改革研究组织结构设计就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所在。但是,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不意味着有效能的管理。因此,促使组织建设中的各因素协调起作用是提升组织效能的关键所在。
1.较大规模学校可采用混合型结构模式
学校是一个双重系统,行政系统与教学系统同时存在并同时发生作用。行政系统宜具有与科层体制紧密结合的特性,而教学系统的组织结构则应较为松散。学校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行政系统中要以“尊重个人”的科层体制风格来运作,以便于学校管理的条理化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学校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环境支持与资源保障;而教学系统应维持其本身的松散特性,从而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自主空间,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氛围。
对新课改背景下城市较大规模的小学来说,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在于根据学校不同的办学规模、内外部环境,围绕学校核心技术(即教学和研究),朝向学校目标和战略(关注课程实现、学术和成绩目标),以信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为基础,找到纵向控制与横向协调之间的平衡点。比如:结构设计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取决于本校的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整体专业化水平高,就适合分权与授权,相反,则适合集权式管理。在如何确定教研组和级部何为行政实体的问题上,规模较大、平行班较多的学校宜把级部作为行政实体机构,相反,则宜采取设置学科教研组为行政实体的组织结构。
2.不同学校可依据校情采取二级管理或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模式
为保障教学和研究的最大效果,学校可以尽量减少管理层级,大胆实行结构的扁平化。根据校情,学校可以不设副校长这一管理层级,而由1~2名校长助理来协助校长工作。同时提高级部和教研组的管理地位,将其设置为与职能处室平行的二级管理单位,向上对校长报告,向下组织教师开展具体工作,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能。
如果学校设有副校长职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其采用“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模式。“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是指学校的组织结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级。决策层由校长和副校长组成;管理层由副校长、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组成;执行层由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教师组成。“交叉”是指三层级中人员的交叉,具体地说,就是副校长兼任中层正职,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任教务主任,同时分管教研处、电教室等职能处室;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兼任政教处主任,同时分管团委、少先队等;分管总务的副校长兼任总务主任,以此类推,副校长交叉参与决策和管理,既减少了管理层级,精简了管理人员,又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推诿扯皮,防止职责不明,同时也落实了年级组的职能和地位。此外,由中层兼任年级组长,使年级组长加入学校管理层,也对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能解决长期困扰学校管理者的对年级组的建制地位不明、身份不清、责权不符的矛盾。
3.学校应最大程度地精简、合并中层职能部门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学校应尽量减少横向组织节点,缩短管理链条,实行功能整合,弱化组织的行政职能,强化其专业和学术职能,以强调学生发展和教学的统整性以及管理的协调性。学校中层职能部门一般不要超过三个,最好是一个。学校可以通过内设和外设管理岗位来解决中层的专业分工与工作协调问题。
比如,把原来介于校长室和级部、教研组之间的中层管理机构(包括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等)合并为一个综合服务机构,作为校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校务、总务、信息技术等问题的办事机构。内设办公室文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主要为学校常规教学提供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建立校长对级部、教研组等的直接领导关系。
又比如,合并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的部分职能,使三者形成一个综合业务机构。处室内可设诸如学籍管理员、质量管理组长、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岗位,处室外可设课题组长、课程评议组组长、项目组长等管理岗位,以这样的形式来促使各处室能围绕新课程来行使各自的职能(业务为主)。
学校要以“减少职能部门,因事因人设立管理岗位”为操作要点,以“弱化行政职能,缩小横向管理幅度,增强专业特性”为操作理念,靠非正式组织和项目团队来完成专业活动的评价、考核、管理,从而实现学术引领、专家治校。(如图2)。
4.学校可通过分权、授权来进行项目管理
在外部环境支持和人力资源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取消固定的中层职能管理部门,以年度为单位,以竞争为前提,以项目为核心,以项目召集人的形式进行年度或临时的工作组织与协调。这样既便于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型组织的建设,也增强了干部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革除了困扰新课改的传统行政体制下的干部使用的弊端。
首先,校长需要分权、授权,把权力分布于学校组织的各个层面,依靠专家和团队治理学校;其次,校长应学会培育学校的领导团队,栽培领导者;最后,校长须增强核心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以课程领导为载体,建设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实现办学品质的不断超越。
5.学校的部门命名要体现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取向
部门命名应体现教育现代化要求和新课改理念,体现部门职能和核心价值。当前,“教导处”以教育和训导为内涵,“政教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内涵,总务处以总揽勤杂事物为内涵等,我们应大胆去除机构命名的不适应因素,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命名,诠释新课程下的组织文化与管理内涵,比如“学生发展处”“教学科研部”等。
6.学校应建设开放性结构系统
学校组织结构变革应顺应大环境的要求,通过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制度来进行校外分权。比如可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等校外机构,利用社会资源来监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管理张力和整体调控能力,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7.学校应加强非正式组织的相关制度建设
首先,建设适量的非正式组织,形成组织“网”。如“课程文化研究组”“教学评估组”“教师发展指导中心”“班组联席会议”等,又如“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师生组织”“家校组织”等。
其次,建设适量的团队。如“学科团队”“级部团队”“项目团队”等。尤其要重视对各教研团队中领军人物的培养,同时注重建立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
再次,要形成适当的机制。如通过校务委员会制度、听证会制度、公示制度、专业委员会制度、科研制度、述职制度等保障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可设置“教研室”来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8.学校应加强监督、反馈机制的建设
学校管理中的很多决策行为常常存在着“监督缺席”的情况,同时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在行政管理责任缺位的体制里,校长很难对上一届决策者的行为追究责任。权责不清、责任不明、后果不顾,这是有限理性决策中的“泛化”的危害。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通过教代会、工会建立制衡和督导机制,对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实行短期、近期和中长期的行政问责,对决策的风险、效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这样既能保证决策的民主、透明,又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还能有效杜绝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不当行为。
总的说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在推进组织结构变革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组织结构变革与制度更新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因此需要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
第二,学校组织结构变革要讲究策略,要建立在校长与师生共识的基础上,这需要决策者的运筹智慧。
一、强化管理,领导重视,抓住推进校本研修的关键。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每年都把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校本研修作为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教研、教师培训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实行领导分管教研组责任制,带头听课,带头参与教研活动,并要求在教研组内首先是带头学习,其次是服务,最后才是管理。
二、建章立制硬考核,努力建设校本研修制度化新局面。
为了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培训学习,中心学校出台了《县河镇中心学校教职工专题学习制度》、《县河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县河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县河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县河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奖励制度》等,并出台了优秀研修小组的评选条件和校本研修奖惩办法。为了使其更具有约束力和深入人心,我们先后在2018年、2019年召开的教师会上将《制度》分发到各研修小组进行讨论并提交到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后正式下发到各学校(幼儿园)执行。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了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学校并将教师的研修活动的考核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晋职、岗位设置等挂钩,将教师研修学分转换成年度综合考核分,在《教师年度考核评分细则》、《学校常规管理考核评分细则》、《教育教学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研修活动。
三、培养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市县级骨干老师,在校本研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对各级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导师制”,要求各级骨干教师传帮带一个新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开学初,新进教师在 9 月份先听“导师”课,然后请“导师”指导教学设计与试讲,先上一节课,一个月后上一节“合格课”,学校评委组与其他老师听课评课,评定为合格为止。第二年的 5 月份上一节 “展示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努力借助外部资源: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了学校的外出学习老师上一节“汇报课”或是开展一次专题讲座,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学习所得。三是有计划地请进来。我校充分利用协作区、学区及支教老师的资源,有计划地邀请县教师发展中心、兄弟学校的学科专家来校听课、评课与讲座,使“专家引领”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四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我镇积极承办了2018年12月“国培计划2019-中小学校长工作坊第二坊总结会”和2019年4月竹溪县中青年教师大赛的语文和生命安全赛区的参观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观摩学习和承担各级各类“对外公开课”,“向下送课,向上献课”的活动。 2018年6月又申报了“五yue德育文化+红色教育”一个“十三五”市级课题。围绕着学校的课题,我们逐渐明晰了研究的范围和内涵,切入点放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上。
四、做实教学常规研修,积极创新渠道。
1、学校校本研修包括全体集中研修(由行政办公室主持,校长、副校长轮流进行专题讲座或辅导,每周一教师例会时进行)、教研组长集中研修(由教务处组织,每周二、三、四下午分别是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进行)、班务研修(由德育主任组织,每周二上午进行)、校务研修(由校长组织,每周一上午进行)等多种层次,根据各自实际在学期初拟订相应的研修专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各研修组采用问题式研修、教学诊断式研修、案例研修及以实验课题为导引进行的研修等多种模式,其形式呈现为讲座式、中心发言人式、讨论交流式、个案评析式等多种形式。这些常规研修我校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开展,形成了我校务实的校本研修氛围。
2、为教师研修、培训提供时间保障,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设备和资源。①建立学校级研修模式;②各级研修活动教处统一调课;③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及校园网。
3、在做实常规研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每学年上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计划等,老师们可根据各自实际确立自己的近期规划和中长远目标。学校有联网的电子备课室,每周定期向教师开放并进行教育技术培训。2018年,学校部分教师自发建立了“县河语文、县河数学”微信群,老师们在课堂上困惑随时在群里进行交流讨论,随着校本研修的开展与不断深入,其讨论主题与交流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群管理员这样号召:“这里是县河教师的天地,是校本研修交流的茶座!欢迎大家在此对县河的校本研修畅所欲言!”
五、坚持“三主”,即:让校本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我们注重了校本研修成果的转化,放大校本研修效应。
1、让校本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经过几年校本研修的探索,在县教育局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先后被县、镇授予“小学调研考试优胜单位”“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十堰市教育局命名为“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