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校长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5 15:2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校长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校长工作思路

篇1

一、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所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作为兵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阵地,石河子大学承担着全兵团14个师局174个农牧团场的校长岗位培训工作。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经基本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并初步实现了校长培训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内涵型的转变,大大推进了兵团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为兵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转型变革的日益加快,学校办学育人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这对校长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如何保证校长培训质量,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升校长素质,仍是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长培训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自1991年全面启动以来,各培训学院本着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对校长培训管理体制、培训机制、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石河子大学已举办兵团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40期,累计培训在职兵团中小学领导及后备干部1704人次。全兵团90%的中小学校长都在石河子大学参加过培训。

(二)培训课程逐渐实用化,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课程处于核心地位。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校长培训。因此,石河子大学十分重视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培训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特色课,培训内容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提高培训所需教材,以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为主,省编讲义为辅,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部分讲座”,培训教学坚持把学习理论与研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

“十一五”以来,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实践,更加强调提高校长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校长培训根据岗位需要设置培训专题,确定培训内容,明确提出了“以校长为本”的培训原则,要求教学要“注重学员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难看出,校长培训课程目标更加强调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在注重学校发展的同时开始满足校长专业发展的需要。培训内容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注重知识(学科)中心开始向学员(问题)中心转变,更加贴近不同层次水平、不同岗位校长的需要,更注重校长管理学校、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

(三)校长培训模式逐渐多样化,注重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力

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校长培训的效率和质量。集中面授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是石河子大学早期校长培训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学分为控制、以资格证书为导向,侧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它在兵团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兵团校长培训工作和校长专业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固有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2000年以来,为满足校长工作的实际需要,石河子大学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校长培训模式,培训主要采用了“分专题、分年度、累计学分”的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自学读书、研讨交流、案例分析、考察调研、论文撰写等教学形式和方法,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学员参与贯穿培训全过程。这一模式开始带有问题研究的性质,有效地提高了校长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研究能力。

2005年以来,石河子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了“分类分岗、主题培训、考训结合”的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过程采取专家讲授点评、个体自学、研讨交流、校际互访、现场诊断等形式。这种培训模式将问题研究置于培训的中心,使学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此外,石河子大学还多方位挖掘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远程培训。加大校长培训的信息化程度,利用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网络化校长培训模式的实践。2009年教育部中国移动兵团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一影子培训班开班,来自兵团各师局的20多名校长参加了培训,这类培训开阔了校长视野,促进了校长办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水平校长的需求,激发校长参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发展。

(四)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培训者水平是校长培训质量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很难保证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的。多年来,石河子大学高度重视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兼职优秀骨干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中青年骨干师资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为促进培训者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石河子大学始终把对培训者的培训放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先导地位,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训者培训工作。此外,石河子大学还注重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研训一体化,不断提高校长培训师资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总的来说,目前石河子大学已经基本建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由专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优秀中小学校长组成的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校长培训师资队伍,确保了兵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石河子大学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资源、培训信息化、培训制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了培训办班以及学员班级管理制度,建全学员培训档案,严格考试考核及证书发放环节并实行班主任责任制,严格办班操作规程,严格考勤,开展优秀学员评选活动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兵团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了培训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石河子大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策略

1.更新培训理念,明确新的培训目标

办好中小学校,不仅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所以要注意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更新培训理念,重点要抓两个理念的转变。

(一)培训者培训理念的转变。从专业化校长的要求出发,在培训指导思想上树立超前意识,不仅着眼于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尤其是各全国各省市大力援助新疆对兵团教育的现实需求,更应着眼于研究未来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校长的素质要求。在培训目标上,由原来的培养适应兵团教育发展需要的职务适应性培训转变为促进兵团教育发展的职业发展性培训。要着眼于校长自身的发展,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兵团各农牧团场学校的发展,提高兵团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受培训者培训理念的转变。以往校长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回去照搬照做,而忽视了科学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树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兵团地处西北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兵团特有的体制,使兵团校长们习惯于按计划照章办事,把校长看作是一种行政职务,满足于做事务型的校长,这种校长观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用先进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来置换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帮助校长们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树立一种新的校长观,即校长是学校的经营者、管理者、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者,使他们把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发展,由外在需求向内在需求发展,进而实现培训目标,共同促进兵团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2.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选择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是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培训课程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适合的教学模式,还是不能有效实现培训目标。

(一)坚持问题为本的学习。校长培训是一种成人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对校长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将培训教学过程设计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校长工作实践的情境迁移到培训教学中来,比简单地将知识和理念灌输给校长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校长而言,获得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提高校长在工作情境中的胜任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尊重校长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校长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经验、怀着不同的需求来参加培训的。成人学习并不是一个像技术性教学实践臆想的那样简单的“授一受”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过程。只有校长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向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维才有可能向纵深发展。

(三)倡导合作学习。知识具有社会性,处于同一工作领域的人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往,完全可以实现知识共享的目标。因此,在校长培训中,要提倡合作学习。不同的校长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都会积累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实践经验,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交流和碰撞,就很容易使校长获得对复杂问题的更为全面的理解,开阔他们的思路和眼界,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始终尊重校长的主体地位。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尊重中小学校长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我们必须改变校长培训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创造出一种民主的教育生活。按照杜威的理解,民主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也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而民主的教育生活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学习者从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民主化才是可能的”。

总之,优选培训教学方式必须以校长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尊重校长的主体地位,尊重校长的个体实践知识。从调查结果看,案例(情境)教学模式、问题中心模式以及同伴互助模式等受到校长们的普遍欢迎。

3.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师资能力建设

满足高层次、多元化的校长培训需求,提供有效的培训供给,关键在于培训者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作为校长培训机构,必须把加强培训者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刻认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的培训者队伍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培训者聘任制。通过实行培训者聘任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培训者队伍建设中来,激发和调动培训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第一,加快推行校长培训师资资格标准,建立校长培训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培训者的职业特点和能力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等方面严格培训者准入门槛。第二,建立健全培训者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培训者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同时建立不胜任培训者退出机制,促进优质培训者合理流动。第三,加强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充分利用本地区优秀校长,特别是骨干校长、名校长作用。优秀的骨干校长既有丰富的中小学领导管理经验,又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理论素养,是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校长心目中理想的培训者是一线的优秀校长。他们认为“对中小学学校工作实践有了解和研究"是培训者最重要的素质。因些,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和挖掘优秀校长的力量,优先把他们吸收到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提高培训效益。同时,还应当积极联系知名专家学者,同其中有较强校长培训工作能力的优秀人员建立密切而长期的联系,形成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人才库。在加强资建设过程中,努力使师资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石河子大学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培训基地的建设、两支队伍(即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及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追踪评价方面仍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培训工作在推进兵团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祥明.当代校长的角色定位及专业化培训[J] 中小学学校管理,2003(11).

[2]钱立青.“问题为本":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绩效的教学模式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7(4).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55-02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学校转制、办学转型的新形势下,积极适应新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培训工作思路,集中精力重点办好“国培计划”、“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十百千工程”等三大培训项目,不仅形成了我校在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品牌效应,而且进一步带动和发挥了新疆教育学院作为自治区“三中心,一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影响和辐射示范作用,既使培训工作达到了“出精品,创品牌,上层次”的目的,又做到了“全面开花”。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完成各类集中脱产培训11000余人、远程培训2万人次,完成各类中小学教师考核和测评17.3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新疆的基础教育事业特别是新疆的农村教育、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着力为新疆农村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

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篇3

扩建校区 完善设施

“这些年,我们推动‘教育创强’,改建学校的数量很大,碰到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们群策群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坚持推进‘创强’任务。终于,在去年全面完成了任务,进行了验收。”据惠来县教育局长方创辉介绍,惠来县现有中小学281所,其中,小学244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完全中学8所,中职学校2所,幼儿园191所。全县14个镇(场)中,已有13个被授予“广东教育强镇”称号,剩余的一个镇也已通过省里的验收。

据了解,2015年11月,惠来县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2016年1月份,该县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并于4月份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的称号。

“县委、县政府明确表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所以,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县从来不留余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方创辉对记者说,“在创强过程中,我们只有扩展教学用地,从来就没有缩减过。其中,惠来一中新校区就占地达200亩。原来农村里面积很小、运动场狭窄的学校,我们都扩建了,并增加了校内基础设施。”

据悉,创强以前,该县许多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基本都没有塑胶跑道。创强以后,这些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变宽阔了,设施越来越齐全了,大部分学校都建设了塑胶跑道,全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都说,现在村庄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校园,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很满意。

与此同时,该县各地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修建、拓宽运动场地,配套体育设施,创建校园文化;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该县已实现了互联网接入校校通,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70%以上,并网接入班班通。全县中小学共新增计算机室338间,配备电脑一大批,为师生及学生家长搭建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其中,惠来一中是建设得最漂亮、设施最齐全的,里面一个体育馆就能容纳3000多人,完全是按照省一级的标准来建设的。”方创辉说,“一中的师资力量也是排在全县首位的,老百姓们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本县原来外流的学生已多数回流到县内就读。所以,每年一中的学位都很紧张,大家都说那是优质学位。”

挖掘潜力 广泛动员

“这些年,为了办好教育,我们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动员了许多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方创辉向记者介绍说,尽管惠来县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力不从心,但为了按时按质完成“创强”任务,近几年来,该县不断挖掘潜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学校建设。首先是整合资源,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教学点或村小学;其次是广泛动员,实现资金多元投入。在财政可支配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除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勒紧腰带筹措县级资金外,还开源节流,广泛动员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

据悉,至2015年底,全县共投入“教育创强”资金8.98亿元,占原“创强”规划资金投入7.325亿元的122.6%。新(改、扩)建和维修校舍近300所,全县所有中学和幼儿园的设备设施均按照省“教育创强”的验收标准重新配置。其中,通过资产评估回购方式,理顺了惠来一中新校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解决了惠来一中原校区面积小、校舍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多次协调沟通,使东陇中心小学新校区得以启用,解决了该学校新校舍建成后搁置多年的问题,把该小学打造成为揭阳市办学环境最优越的小学之一。同时,该县还利用原东陇中心小学校舍,创办了东陇中心幼儿园,合理发挥了闲置校舍资源。

众人拾柴火焰高。据了解,在县、镇、村各级党政的动员下,惠来县社会各界人士也以支持教育为荣,涌现出一批捐资助学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如广东金贤集团公司捐赠2600多万元兴建了隆江中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等教学设施;乡贤杨海坤先生捐资300万元兴建了隆江中学图书馆;港商张嘉鸿先生捐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新村小学教学大楼及配套设施,等等。

注重内涵 提升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惠来县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坚持不懈地提升办学质量。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好的校长,要打造校园文化,必须先把校长队伍打造好。从去年开始,培训校长队伍就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为了不让校长们的工作思路变得僵硬,我们采取了校长轮岗制和校长培训。”方创辉介绍说,该县采取中小学校长轮岗制,近三年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同时,该县还与深圳城市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签订协议,委托其开展校长培训,去年已分三批派出64人进行跟岗学习。

“培训校长,别以为上上课就完事了。”方创辉说,“每一批培训回来的校长,我都要召开汇报会,让他们进行现场交流心得,严格检验培训效果。”

据了解,除了培训中小学校长,该县也将打造教师队伍列为重要工作。“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抓很严,师资力量明显提升。”据方创辉介绍,在打造教师队伍方面,该县严格把好教师准入关、逐年提高招聘教师学历要求,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力量。

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该县共招录教师1700多名,充实到缺编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和幼儿园任教。同时,该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幅调整教师工资,逐年提高教师待遇,对于山区边远地区的教师,平均每人每月给予803元的经济补助。

篇4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尊重客观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现在的教育形式,对城乡教育现状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城乡教育尊重客观规律现状主潮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育界仁人志士们对教育改革众说纷云,都对教育改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课本的难度有了更大的加重,其是根据城里学生大都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而选择并编写这样的教材,让农村中有些没要读过幼儿园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了。还有初中英语中发达地区,城市里从小学就对英语较为重视,幼儿园、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对当今选择的教材能适应。然而,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农村的一些领导也选择城里学生用的教材,毕竟农村学校有的没有英语教师,未开设英语课,让农村学校的孩子无从适应,导致厌学辍学,比如像初中英语教材,刚进初一就要求学生会说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一个单元要要求学生背一两页生词,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生刚进校翻开课本,就是那么几幅图画,没有更多的例题,让老师头疼,学生厌倦,如此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太不现实了。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就应该制定适合众多人口这一客观现状,才使大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状况都应采用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材。犹如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那我们怎么不会"因地制宜"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敢于面对现实,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客体学生,基础薄弱,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一步登天,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状况,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不倦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强大。

在当今发展迅猛的中国,城里的许多家长在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钢琴、吉他、英语培训等,使孩子从小就在拼搏的环境中成长,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基础油不同层次的提高,在课堂中能轻松接受并领会老师的传授,甚至有的家长还花钱请家教,使得学生对改革的教材轻松地快乐的接受。

然而,在农村许多家长知识浅少,无法辅导孩子,由于家境贫困,孩子刚出生父母就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大多数孩子都和爷爷奶奶相偎相依的生活,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得到城里孩子得到的东西,从小就在枯燥单调中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如此高深的教材对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还要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并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区小学,年轻教师仍是少而又少。各级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业教师。壮大农村师资力量是均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但不得不去农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对教师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更要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对农村孩子而言,并不是没有好的方法,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状况,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路子,因材施教,不断地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很多知识,对农村孩子来说条件较差,我们应客观地看待,不能把城里的教学路子硬搬到农村的教学课堂,免得得会落得"东施效颦"。教育教学的发展会停止,教育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了。

总之,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良好的良性教育环节,才会使国家的经济、科技综合国力增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客观现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现有的客观现实中奋力拼搏,我们的发展才有更美好的前景,所以我认为尊重客观现实才是发展的主流。

?

参考文献?

篇5

1.组织推荐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校长(园长)参加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园长)评选活动,力争一定数量的校长(园长)当选。

2.深化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名校长后备力量,系统、有序地推动名校长群体的不断壮大。

3.系统梳理、总结评选出的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园长)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开展办学理念研讨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宣传、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

4.建立健全打造名优校长群体的运行机制,保证“名校长工程”的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组织开展“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争创工作

根据北京市教育学会评选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园长)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园长)”争创工作。推荐部分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有一定办学理念、业务能力较强、工作实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组织的“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园长)”评选推介活动。在*教育发展指导团的指导下,通过校长自身总结梳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特点、学校发展情况,形成参评事迹材料,参与评选活动。

20*年12月20日前完成推荐人选的事迹材料准备工作并报送北京市百名杰出校长评选组委会。

20*年4月-9月,配合组委会的“校长采访”活动,组织入选校长(园长)根据组委会的采访要求,深入总结、挖掘其办学理念、典型经验。

2.继续举办“校长专题研修班”

在对20*年度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综合评定的前提和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选拔30位左右中小学骨干校长组建“校长专题研修班”。通过专家的指导、引领,重点开展以提升依法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为主攻目标的系列培训,强化以学校效能改进为指向的培训培养。其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学术报告、研讨交流、课题研究、工作诊断、参观考察等。20*年4月-12月,总计200学时。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3.创办“青年校长书记专业发展论坛”

选拔40名左右中小学青年校长、书记,创办“青年校长书记专业发展论坛”,分设校长组和书记组,以教工委、教委年度重点工作为主题,开展符合青年干部特点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系的系列活动。为青年干部成长搭建平台,积累管理经验。

20*年2-12月,组织论坛活动3-4次。具体计划、方案另行制定。

4.继续举办校长办学理念研讨活动

对入选的北京市杰出校长(园长),以及在举办校长专题研修班的基础上,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学术素养,具有较系统的办学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显著的办学实绩、有一定影响力的校长,总结、提炼他们的经验,开展办学理念研讨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0*年下半年适时以集中或个别展示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5.组建*区“名校长工作室”

三年来,我区名校长工程不断推进,塑造推出了一定数量的名校长,已初步形成了*名校长群体,为充分发挥名校长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建*区“名校长工作室”,重点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

通过明确名校长工作室的工作任务、目标,确立责任,培养一定数量的年轻校级干部,从而提高青年校长管理学校的水平,提升骨干后备力量的基本素质。

20*年拟组建2-3个名校长工作室。

6.建立名校长数据资料库

收集整理近三年来我委塑造推出的名校长的各种信息、资料,在*分院建立*名校长数据、资料库,完整保存名校长的信息资料,保护好*优秀校长的办学经验成果,为年轻校长学习、研究提供方便,逐步积累*校长队伍建设成果。

20*年上半年,完成资料库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名校长长廊。

7.启动学区培养塑造优秀校长工作

各学区以教工委、教委《20*—20*年名校长工程实施意见》为依据,结合本学区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学区优秀校长、骨干校长培养、塑造工作计划,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培养,并适时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培养学区层面优秀校长、骨干校长,逐步形成本学区优秀校长群体。

20*年4月底前各学区制定出本学区优秀校长、骨干校长培养实施方案。

二、“名师工程”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目标

以提高名师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和总结名师成长规律为主线,扩大名师团队规模,推进“名师工程”建设。

1.落实“三级管理”工作制度,推出200名左右区级学科带头人和40名左右市级学科带头人、200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

2.完善导师带教工作制度,坚持资源共享,推进“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制定落实对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落实对在职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度。

3.做好宣传和展示工作,进一步推出我区名师品牌,扩大和提升“名、特、优”教师的影响力、辐射力。

4.完善引进名师的制度,推进引进工作,扩大名师团队规模。

(二)工作重点

1.区级工作层面

教委人事科牵头,协调教研中心、*分院、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以完善专家带教和宣传推出名师群体为重点,集中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做好区外专家导师带教工作

在总结上一年度区外专家带教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聘请5位外区专家对我区遴选的16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导师带教的培养工作。以管理、培养、推出并重,促进带教学员的成长,为20*年新一届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评选做好准备。

20*年4月、9月召开阶段工作会,12月召开总结会。

(2)推进“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

探索和完善以特级教师个体领衔的“特级教师工作室”运作模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师带徒、开展“名师讲堂”、“名师讲坛”等方式,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特级教师的影响力、辐射力。

20*年完成1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组建和开展工作(4月底前组建5个,8月底前再组建10个)。

(3)继续开展“名师讲堂”

选拔在职特级教师、部分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在*有线(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继续推出“*名师讲堂”系列讲座,宣传和展示我区名师群体,逐步打造、形成一个品牌栏目。

20*年计划安排12个专题,每月1个专题。

(4)举办“名师讲坛”活动

充分发挥在职特级教师资源优势,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题,20*年计划围绕2-3个模块,由特级教师在*分院定期举办讲座,逐步形成特级教师开设讲坛的特有风格。

20*年计划安排6次专题讲座,每两个月1次。

(5)加大名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在教委开辟专门展室,收集汇总我区名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物化成果,宣传名师做出的贡献;在*分院建立“名师长廊”,汇集我区名师教育教学风格和特点,展示名师风采。

20*年12月底前分别建成“名师展室”和“名师长廊”。

(6)组织名优教师出国考察学习

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了解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丰富教育教学知识,继续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教育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学习。

20*年11月之前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境外考察。

(7)做好名师引进工作

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名师引进政策,推进名师引进工作。组织市区示范中学和国家、市骨干专业职高学校引进名师工作研讨会,指导学校做好名师引进工作。

2.区级学科工作层面

教研中心为工作主体,在*分院的配合下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名师的培养培训,以“新课程研究中心组”课题引领、对新评选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宣传展示名师专业发展轨迹等形式推动学科名师工作。

(1)推进“新课程研究中心组”工作

在总结上一年度“新课程研究中心组”取得成果经验的基础上,以16名导师带教学员为核心,继续实施课题引领的学科名师团队培养。

20*年3月以前组建5个“新课程研究中心组”并推进工作。

(2)召开学科名师教学特点研讨会

不断为学科名师创造成长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及时宣传他们在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特点及取得的成果。

20*年不同阶段在中、小、幼、职不同学段分别选出1名学科名师为其召开“学科教学特点研讨会”。

(3)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

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增强学科素养,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做好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提前进行准备培训。

(4)多种形式发挥区级学科名师辐射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教研中心《*教育研究》、《*课改》和教委信息网介绍名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通过网上献课、举办研究课、送教下乡、组织校本研修等方式,更大范围的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影响力。

20*年在《*教育研究》、《*课改》、《*教师教育》和教委信息网开设名师栏目,对学科名师进行宣传介绍。

3.校级工作层面

基层学校为工作主体,在教委各业务科室和教研中心、*分院的指导下,加强校内现有骨干教师和名师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并做好校级名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1)制定并推进20*年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工程”工作计划

结合上级下发的“名师工程”工作文件和学校制定的“名师工程”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20*年“名师工程”工作计划并加以推进落实。

20*年4月底之前完成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

(2)继续探索并完善学校名师的工作机制

各基层学校在推进校内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实践继续探索并完善学校名师的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带动全区各学校名师建设工作的开展。

结合市区骨干教师认定和名师引进情况,20*年适时利用表彰会宣传“名师工程”工作典型单位。

(3)提高校内名师培养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名师工程”各项常规工作的管理,积极推进年度计划的逐步开展。各校要定期总结并上报学校名师工作的进展情况,使校内名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篇6

1、幼儿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全区每一街道(镇)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4人,入园率96%,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开展试办幼儿园的全面检查,审批了51所“试办幼儿园”。召开幼教会议,逐步理顺街道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使全街道幼儿园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召开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现场会,推进了我区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步伐。组织召开幼儿园课程培训会,编制幼儿园情况一览表,推动我区幼儿教育质量再上台阶。组织参加*市庆“六一”幼儿绘画比赛和教师主题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区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争创活动,省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市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

2、义务教育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放两头、保中间、活全局”的发展战略,巩固了“两基”成果,基本达到高标准。强化学籍管理,促进了全区学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狠抓了“五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校舍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250万元,如期完成省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5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1910平方米。投入269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径场、改厨改厕、硬化绿化及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62个,面积42175平方米。“爱心营养餐工程”和“贫困生扩面工程”落实到位,投入资金270万元,发放营养餐券4746张,义务教育券13946张,资助面达到13.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1%,巩固率达到99.98%。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02%。“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低保线以下贫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费的十五年基础教育,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贫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投入2万元对20名特困生给予生活补助。

3、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入学成绩准入制度,设定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积极推进高中新课改,开展“学科培训——学科调研——成果展示”为模式的新课改活动,组织了12次学科培训,开设了13个学科专题讲座。组织校长、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高中师资质量。出版了四期《课改动态》。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初升高比例达到99.87%,比2000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普职教比继续保持1:1。

4、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与6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投入134万元,加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748名贫困生受惠,总金额15万元,占在校生比例11.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程,全年投入180万元资助1397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10.5%,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5、成人、民办教育持续发展。5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城乡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全面建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60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277人毕业;*职业中专成为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053人参加自学考试,实考2726课次,合格1410课次,毕业?人。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对全区130所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年度审查并公布结果。承办了在书生中学召开的全国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研讨会暨*省民办普通高中联谊会。加强民办学校调研,努力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教育创新有新突破,教育均衡全面推进

1、教育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召开了“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暑期校长读书会,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专家和校长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加强了校长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举办了第二届校长论坛,有18位校长走上讲坛,就“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了演讲,并聘请了*大学、省教科院3位专家作点评,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编辑刊发了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专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精细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2、农村完小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加大完小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区政府举行了*区农村完小建设现场会,进一步加快了村完小建设。加大完小教育调研力度,组织开展联系学校及“完小”蹲点调研活动。分6个小组赴全区各联系学校及最基层的村级小学---“完小”,组织召开恳谈会,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师生的思想、生活、工作状况,摸实情,办实事,走访慰问完小家庭贫困学生。加强完小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中心校与完小科研互动式行动研究”活动,召开了完小教科研现场会。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面向全区农村学校的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比活动,提高了完小教师队伍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举行了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的赠送仪式,加强了完小体育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560万元加强完小场地硬化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80万元,完成了11所完小的场地硬化,专门补助170万元,维修改造了18所完小校舍。加快了完小的现代化建设,共投入了113万元购买了79台电脑,81套多媒体设备,3200套图书,提高了完小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站,举行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启动仪式暨现场咨询活动。选送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全区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网站和心理邮箱,开播校园心理咨询电台,特聘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立了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心理。制定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年度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校网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校网调整规划,加大了小学校网调整力度,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一是撤并光明小学,将31位在职教师和35位退休教师分流安置到区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云健小学和中山小学等4所学校。光明小学校舍现由实验小学使用,筹建“阳光教育基地”。二是顺利撤并*街道闻裕顺小学和章安街道就岭小学。两校教师得到了妥善安排,学校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三是顺利置换原三中土地,置换所得资金3000万元用于*五中还债,减轻了五中的债务负担。

5、高考组织管理成效显著。加强对三考(高考、会考、中考)工作的研究、管理和指导。组织举行了二次全区模拟高考,首次组织了与杭州市的联考,创新了模拟考试思路。召开了区20*年高考总结、表彰暨质量分析会,下发了20*年高中教学质量奖,明确了20*年区高考目标。组织了区高考研究小组成员、普通高中部分业务校长、教学骨干到上虞、舟山等地学习高考经验,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今年高考再创佳绩,我区文理科上线万人比68.68,居全市第一;文理科上重点线万人比5.13,全市第三,三区第一;市理科状元由*一中学生获得,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我区占4名,继续保持三区第一。

6、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展中小学校长助理公开选聘活动,制定了公开选聘校长助理实施办法,连续4天在7所学校的22名候选人中公开选聘7名校长助理,学校掌握65-70%的评定权力,其中全体普通教师拥有50%的决定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教育人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了全区师生的好评。二是全面贯彻《*区教育系统毕业生录用和教职工调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掌握新教师录用条件,规范新教师录用程序,做到四公开(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结果公开),新教师招聘工作规范、合理、公正、有序,今年共录用新教师75人,社会反响良好。

(三)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1、深入开展名师工程。认真做好市名师名校长的推荐评选工作,经过严格考核,4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2名校长成为了*市名校长。目前,我区拥有*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1人,*市名教师27人,*市名校长9人,按专任教师比例居全市首位。创新星级教师评比模式,在农村学校开展了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选。共评选出26名教师为*区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至此,全区共有星级教师592名。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优秀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区特聘教师制度,狠抓名师下乡支教工作,扎实做好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区星级教师下乡支教及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工作,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建立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制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和考试;开展网上“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大讲堂”,扩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规范教师档案管理;加强新教师见习期培训,141名已毕业转正。组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对初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开展小班化、多批次培训,提高了中小学班主任整体素质和能力。支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大幅提升,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100%、99.59%、97.51%、90.84%;高一层次学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1.72%、80.84%,居全市前列。

3、提升校长队伍素质。开展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全封闭培训。8月,37个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封闭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军事化训练和众多专家的德育报告有机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德育副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全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121位小学班子成员参训。组织35名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严格校长后备干部考核,取消了12名后备干部资格;加大了对校长班子考核调整力度,共调整充实了23位中小学校长班子成员。提高校长岗位职级津贴,调动了校长工作积极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承诺活动和“群体师德创优”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先进教师事迹。举办了第23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各级各类先进102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先进11名,市级先进11名,区级各类先进80名,大力弘扬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开展了*区首届“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产生了我区首批“十佳班主任”。举办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加强了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行为,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中小学师德专题培训,全区36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促进了全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召开了全区教代会现场会,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全程工作,充分落实了教代会的审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权”。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德育工作。承办了*市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生态德育工作初见成效,《*区中小学“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关注;加强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区级绿色学校评比活动,10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全面检查全区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开展了军训、主题班会、模拟防空演练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进行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和建党86周年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演讲赛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开展民族精神大讲堂、“好书我推荐”、“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举办了第一届校园社团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办精办好《自主教育》和《*家教》刊物,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素质教育有新成效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1、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成功举办区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参加了*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个项目获奖;加强中学学科竞赛的管理和指导,7人获*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占全市的一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举办*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体育人才基地建设,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学校体育人才基地;编制了*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制定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实施方案,举行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活动,与体育局共同出资105万元,对全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添置、改造,促进了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建设平安校园。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区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都达到了*省“平安校园”创建标准;召开全区性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紧急会议3次,周密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举办“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实行学校交通协管员制度;实施“家校通”工程,为学校、家长联系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了二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学生接送车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各学校办理投保手续,全区38所学校6万多名中小学生和53所幼儿园近1万名幼儿参加校(园)方责任保险。加强学校卫生工作,5所学校成为*省食堂卫生等级量化管理A级单位,37所学校被确定为各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区学生食品配送实施方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配送工作;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年,预计教育事业总支出5.6亿元,其中区财政对教育事业拨款达到25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教育附加收入达到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民教育基金收入达到3428万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97066名义务教育学生被免除学杂费,金额1059万元,极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重视教育装备投入,促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投入477万元,新增学生课桌椅5215套,新增多媒体设备191套(其中简易49套),新增计算机454台。目前,全区中小学拥有多媒体设备1324套,拥有计算机7040台。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到每一个新课程教学班;学生数与计算机数比达到10:1,各校基本拥有满足教学用的计算机教室,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督政和督导,指导大陈镇顺利通过*市教育明星乡镇评估,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10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4、关心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开展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教育局机关60名干部与全区贫困户、低保户一对一结对,开展送温暖活动。局班子成员与10名贫困学生结对,开展资助活动。教育局机关与下陈街道明星村、海门街道建设社区开展结对活动,给明星村4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切实帮助该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联合开展了2次对民工子女免杂费款和营养餐券现场发放活动,近6000人次受惠,金额达40万元,使民工子女享有了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五)依法治教有新拓展,教育形象全面改善

1、学校招生人事工作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规范了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开展“招生政策进万家”活动,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召开全区招生考试干部培训会,加强招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类招生考试过程监督,严肃考试纪律,确保了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规模,派出招生督查组,现场监管学校招生工作,并定期开展招生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招生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收费政策,建立了监督收费的长效机制,实行全程监控,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有效地规范了教育收费,基本消除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二是严格规范了教师调聘工作,顺利完成了20*年全区中小学人事核编;坚持“统一管理、计划进人、考试择优、定编设岗”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制,严肃进人计划,严格控制区外教师调入和区外毕业生聘用,从严控制民办学校教师调入;全区学校教师正常调动共79人,其中区内33人;录用新教师75人。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

篇7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1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 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2011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11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篇8

与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2015)。

第一个标准《学校领导者标准》制定于1994年,于1996年。那时,美国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Reform)报告已十一年。在美国基础教育界引起广泛热议与影响,强烈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教育专业发展、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业成就方面。这一关注转向也影响到校长的专业素养及其要求。虽然那时美国各州已有相关校长资格认证制度,但各州标准的不一致以及对校长具体要求的有待明确,第一个《学校领导者标准》于是在来自大量教育者的共同修订下诞生了。该版本标准“阐明学校领导者角色、本质,建立学校领导者绩效评估体系,发展出建立愿景、引领教学、组织管理、公共关系、个人品德、对社会环境影响等六方面标准。”虽然这一版标准提到校长个人品德。但忽略学校中整体价值教育的重要性。2008版的《教育领导政策标准:2008》更强调学生中心,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的影响下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但依然未系统、严谨提及价值教育与学校价值观。只是针对上一版批评声音中“未明确校长工作与学生成就关系、缺乏对校长多样角色考虑、缺乏实证研究数据及规定过于细致”等问题进行修改。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快速变化,学生特点、对人才需求以及社会道德状况、政治经济形势等都发生剧烈变动。学校领导者不仅需洞察变化,更面临强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2015)应运而生。

美国中小学领导者专业标准从一开始的1996版《学校领导者标准》便注重吸纳不同教育角色的多种声音,全面吸收各方理解与建议,保证大样本的实证数据以使标准更加科学、可实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修订在全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听取学者与1000多名不同地区学校领导者的声音。美国小学校长协会(NAESP)、中学校长协会(NASSP)、学校管理者联盟(AASA)也参与到对标准制订的指导中。还需提到的是,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并非纸上谈兵,它以真实生活经验为依托,将真实生活中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应然、实然诉求表达得异常清晰。这不仅与美国同一时期价值教育的转型有相似性,同时也是社会环境转变的一种适应。更为标准中重视价值教育的转变奠定基础。

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内容涵盖与学校领导工作相关的若干相互依存的方面,包括领导质量、工作价值等方面内容,所有这些均与学生的成就紧密相联。此标准共有十项内容,分别是:1,使命、愿景与价值观;2,伦理道德与职业规范;3,平等与文化影响;4,课程、教学与评估;5,关怀的社区氛围与对学生的支持;6,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7,对教师与学校员工的专业支持与建设;8,家庭与社区的有效参与;9,执行与管理;10,学校改进。这十项内容并非孤立各行其事,而是互助互持地为每位学生的学业与个人全面发展而运行。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对这十项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将前九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可以看作学校中与学生学习最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第四项“课程、教学与评估”和第五项“对学生的支持与关怀”。学生只有在学校领导者提供的安全的、关怀的、支持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严谨的课程、指导与评估中才能学好。当他们真正亲身感受到这种幸福感时,自然也会将支持与关爱传递给他人。第二大类是与学生成长相关的重要他人及其实践。包括第六、第七、第八与第九项。要想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之所。学校领导者不仅需要丰富课程,打造学校环境,还要建立支持系统网络,将所有教师、相关工作人员、家长、社区全部调动起来完善实践。所有实践均在学校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这就引出第三大类,即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相比之前标准具有巨大进步的地方――重视学校价值观的建设与引领。第三大类包含第一、第二与第三项,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与依据。而所有这些最终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其关系如图1所示(见下页)。

在逐条阐明十项标准时。有关价值的前三项放在标准最前面,足以见其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校长应对其保持高度敏感与理解。同时,逐一具体、细致的阐述也让校长更有方向感,明确其具体行为。在“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中规定,有效的校长领导“为了成就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每名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美好人生,应明晰、倡导、培养价值观以此来明确学校的文化,使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成为可能。支持学生的每个发展,在教育中践行平等、包容、开放、关怀、信任与社会公正并持续改进各项实践,时刻使整个学校达成共识,教师愿意投身其中,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以此为根基追求更好的进步。”如果说“愿景、使命与价值观”侧重目标,那么“伦理道德与职业规范”则约束校长行为。“校长的个人行为应始终是道德与专业的,无论在制订、推行学校政策方面,还是与他人交往时亦或管理学校资产等工作中都要践行诚信、公平、透明、信任、合作、节俭、坚韧、好学的态度。”在将每个学生置于教育中心,承担他们的成长发展时,校长们都要保有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做好榜样示范。在“平等与文化回应”这一项标准中。标准特别从文化角度提出对校长与学校工作的要求。理解个体文化与传承社会文化是推行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元文化现状下尊重每位学生的前提,故校长应“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尊重且善待学生的长处、多样性与文化特点。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机会、教师指导、充分的学习资源与社会支持。用不带偏见、积极、公平的态度引导学生的不正确行为。制订没有任何偏见的政策。对学生的种族、阶级、文化、语言、性别、性取向与身体状况等一视同仁。”

除此三项直接涉及价值观的标准外,其余标准中也贯彻了价值观的要求,整体与部分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第四部分“课程、教学与评估”中提到,“所有课程、教学与评估的相关实践都需要按照学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进行,同时承担文化的理解与传递。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同自己学习者的身份,形成健康的自我。”在“建立支持与关怀学生的校园氛围”中,标准提到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爱的、健康的学校氛围使其满足学生在学业、社会感、情感及生理的需求。”其中,社会感与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在此环境中,学生被理解、接受、珍视、信任、尊重、关爱以及被鼓励成为一个积极的学校成员。在“为教师与员工提供专业环境”中,标准提到校长应建立一个与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文化氛围,使教师们不仅投入其中而且理解、认同、愿意抱持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目标并以身示范,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在与其他同事的相处中均践行开放、关爱、信任。而关于学校改进的标准提到,学校的进步需要不断以价值观为依据而自省吾身,有时甚至需要对价值观本身进行思考。

美国除有《学校领导者专业标准》外,还有一份《教育领导项目标准》(Educational Leadership Program Recognition Standards:Building Level),这份标准是为培养校长人选的课程项目而制订,作为校长候选人的评判标准,反映了校长工作的重心。同时由于其在2011年制订并,为2015版《学校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提供思路。

《教育领导项目标准》非常重视对校长价值观的培养,也重视学校中价值教育的建立。标准中提到“校长应促使学生不仅理解诚信、公平等价值观。同时要付诸实践,以此价值观为行动准则,用道德的心与行为建立自我意识,不断反省以确保其完善成长,获得个体与社会成就。”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支持行为跟进,主要体现在该标准中教授的知识内容与领导力专业技能两方面。在内容上,“帮助校长候选人不断理解相关价值观,懂得价值含义并与自身行为相联系;懂得道德的行为、学校文化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感悟道德行为与自身领导的关系;在学校策略的决定中产生道德与合法结果。”在领导力专业技能方面,项目应教会校长“制订以价值观道德标准为基础的领导平台;在道德实践中分析领导决策:在制订、实施和评估学校政策与程序时使其支持民主、公平与多样的价值观;在宣扬价值观时采取适宜的教育沟通方法,不断审视、勇于批评、及时调整学校的政策与做法以实现价值观的养成;发展弹性价值观,即使实施受阻,也要在逆境中坚持。”此外,该标准还在附录中为校长候选人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参考书籍,以期校长成为更专业的思考者与研究者。

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与美国1996版《学校领导者标准》及2008版《教育领导政策标准:2008》相比,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需要设定实施价值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统领,这是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发展过程中的进步。2015版美国《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价值观的注入与整个学校工作思路的调整为我们带来丰富启示,总结如下。

第一,标准本身的调整及价值观的注入说明教育标准制定者意识到校长对于学校价值教育推行的重要性。“校长在他们所在的学校环境中应扮演最专业、最具意义的角色。他们所抱持的价值观决定了其所在学校的价值成就,决定学校的文化氛围与学生的人生幸福”。在2015年发表的由英国伯明翰大学银禧品格教育中心(Jubilee Center ofCharacter Education)撰写的《英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报告》(CharacterEducation in UK Schools Research Report)也指出,“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应在学校政策制定、课程设置、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工作中主动引进、支持并促进道德或品格教育”。美国品格教育领导者托马斯・里克纳(Thomas Lickona)也曾建议,“价值教育需要道德领导者。若想学校中的品格教育满足社会对它的要求,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即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制定并实施符合其学校特点的长远规划与方案。”校长对学校中价值教育的实施与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作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校长专业素养、规范校长工作职责、为校长工作考核提供评判标准、实现教育目标、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学生全面成长的依据也必须涉及、规定价值教育的相关内容与标准。只有这样,价值教育才能从校长层面有所推进并落到实处。

第二,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完成标准的制订,为标准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打下良好基础。上文中已经提到,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参与者从学者到一线教师再到退休教师顾问、咨询人士、家长及普通民众,集多方于一体。多样声音的参与不仅使标准对所涉及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同时对真实教育生活状态与存在问题的熟知可以令标准给出正确、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程序。也正因为多方专业人士的参与,标准对于新加人的价值观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

第三,标准将价值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正确理解价值教育的体现,也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与教育之关系的体现。我们看到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将与价值观相关的条目放在所有条目的最前面,表明价值引领是学校工作的首要前提。近几年,价值教育在各个国家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价值教育并非学校工作的一个分支或一个部分,而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统领。任何一个教育行为,不论哪个学科,不论课上亦或课下,皆蕴藏着价值倾向,包裹着价值教育的契机。另外,更新学校领导者标准是因为,不论是时代特点、社会发展、教师专业水平亦或学生成长样态,它们都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学校工作,对校长的专业性进行规定。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以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问题,将价值观提上日程迫在眉睫。而鉴于价值的引领性与全面覆盖性,对于价值教育的重视不光是品格教育政策需要改善的,也是学校领导者标准及校长培养项目标准中需要关注的。

篇9

从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很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长期以来,她始终把学习理论作为促进自己各方面工作的动力,抓紧抓好,除积极参加她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平时尽量挤出时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等理论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教学工作实际,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始终保持了与党的决策的一致性。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不能只是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因此,她不断的学习。并坚持“学在前列”和“长期学习”,自觉运用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武装头脑,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她不追逐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鞭策自她,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与每年的招生和其他学生管理等项工作,担子重、头绪多、责任重,但她从不计较、从无怨言,潜下心来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务。工作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站在学生工作发展的前沿,有的放矢的做好各项工作。邓校长从教20余年,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在市、省级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奖;主持的“十•五”省级课题《小学学科课件开发》获省级一等奖,其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

二、爱岗敬业,负责尽职

校长从教20多年,是一位集优雅、干练于一身,对教育充满热爱的女士。她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做到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辛勤耕耘。她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校长工作,她把自己的满腔热心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发扬红烛精神,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以慈母般的真情关爱学生,呵护着学生健康成长,一心把他们培养为祖国建设事业有用的接班人。她认真教学,认真管理,她积累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三、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面对新课改,校长带头接受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并引导教师在新课改上有所突破与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校长,在教育前线奋斗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一年如一日地诠释着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深刻内涵。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每天早上六点半,学校里就出现了她的身影。身为教学校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绝不能出现重大失误,在这样繁重的管理任务下,可她仍然坚持坚守在教学一线开展教学工作,她始终认为:如果离开了教学一线就不能真正体悟一线教师甘苦。邓校长可谓身兼数职,含辛茹苦,为了发展好学校,为了培育好祖国的未来,她甘愿牺牲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篇10

“学区化管理”是指按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行政区划,以街道为单元划分若干学区,每个学区都有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通过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施学校硬件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实现学区间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层次上,它处于“区”和“校”之间;在内容上,它处于“区内全部教育资源”和“校内单一教育资源”间;在组织上,它处于“行政”与“民间”之间;在管理上,它处于“区内条块化管理”和“校内综合化管理”之间;在发展上,它处于“共同”与“特色”之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从“人人有学上”发展到“人人上好学”,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择校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统筹协调,资源不能有效流动,使矛盾加剧。构建学区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强强联手”、“强弱扶持”、“优势互补”,使强校更强,弱校变强,缩小学校间发展的差距,大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与公平发展。

目前,学区化管理模式作为北京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东城、海淀和朝阳三个区县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城区主要是通过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来推进“学区化管理”。在资源共享方面,一方面盘活硬件资源,通过建立区重点实验室,使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学校、居民开放,实现先进设施设备全方位共享;其次,激活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62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及干部教师跨校交流,实现优秀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再次,通过建设课程资源中心,开通“走进骨干教师课堂选课系统”,实现学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在管理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组织机制、“三级教研”常态机制、可持续发展推广机制,另外,通过实施“一长执两校”、建设“深度联盟”,进一步推动学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朝阳区在“学区化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酒仙桥学区与垂杨柳学区。酒仙桥学区在“学区化管理”中通过“五大行动”促进学区教育均衡:(1)资源整合行动,实现学区内设施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等五个方面共享,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2)干部培养行动,通过打造 “四和”校长、“四心”干部,提升校长(书记)队伍管理水平,规范中层干部(后备)管理机制,促进学区学校管理队伍一体化;(3)教师互助行动,发挥骨干名师的辐射作用,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学区内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4)学生体验行动,通过“交换空间”、“交流展示”、“学生社团”,探索学生成长平台建设一体化;(5)内涵发展行动,通过梳理办学理念,建设主题文化,创建特色学校,追求区域学校发展质量一体化。垂杨柳学区在“学区化管理”上,以“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为核心,以校长为核心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以骨干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为两大重点,创建“设施设备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优秀人力资源盘活共享系统”、“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制定“分层发展、整体强化”的工作策略,做大做强优质校,整合撤销小弱校,改造推进末位校,激发拉动普通校。

海淀区通过学区布局结构调整,使各学区规模相当,优质学校合理布局,通过“以强带弱”推动学区教育均衡。各学区建设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海淀学区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互助、携手共进”作为工作思路,搭建 “携手工程”发展框架,在校际间结成“好伙伴互助”学校,达到优质共享;四季青学区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学校共同体的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合作联动和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各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西北旺学区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集智机制”、“研究实践”两条路径,让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新课改的理念实现“落地”,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为教师可以操作、能够复制的“技术”;羊坊店学区制定了学区教学监控制度,将教育均衡与公平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学期学区都会组织优秀的教学管理干部深入到需要帮助的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建立学科强弱校的帮扶关系,促进薄弱学科提质;西苑学区提出了针对教师培养的“421”计划,率先成立导师团,由特级教师为导师,市区级骨干教师为学员,深入办学困难学校进行跟踪听课、评课和校本教研指导,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切实帮助学校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今天, 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点已由新《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地教育工作者立足现实,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学区化管理”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大活力。我们看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校际间壁垒被打破,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统筹管理与使用,学校发展显现良好态势。

东城区、海淀区与朝阳区在学区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在北京市的更大范围内,尤其是在城乡之间进行尝试,以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这些区县要进一步发扬优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群策群力,认真研究,进一步提高硬件资源共享水平、实现优秀人才的充分共享。

相关链接

1、广州市越秀区的学区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