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师德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2 04:45: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师德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学师德总结

篇1

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少。规模不大的毕业展上,一个个作品也都倾注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量心血。

画的背后是人

“毕业创作核心是艺术质量,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观念,有完整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代表了绘画水平和个人发展方向,要和别人不一样,有独创性。”甄老师一开口就说出对学生毕业作品的种种要求。

北师大在市区,空间狭小,本科生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也很难扩招,一个专业十几个人,这给老师提供了一对一指导的条件。

甄老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来实现创作想法,甚至“可能国画工作室会出来水彩作品,油画工作室还有做动画的,还拿了很多奖”。

甄魏老师是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他认为,国画画的山水,跟古代的山水肯定是不同的,但是猛地看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然也有一些现代水墨的探索,但总的来说还是讲究传承的。而油画不同,有很多近乎抽象的观念。国画强调功夫的磨练,而油画重要的在于表达,跟周边的事情和生活产生反应,反映现实,也更加敏感一些。

针对油画的特点,甄魏老师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指导毕设。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肖凌,家乡在广西桂林壮族自治区,很喜欢民族性的图案,她画女性形象的作品常常跟民族图案结合起来。肖凌是非常感性的一个学生,一有想法就希望像写诗一样一下子表达出来。她的才华就在于感性的表达,画画色彩更强更敏锐,但是往往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会想很多,担心自己画错了,形式不深入,画得不准等等。在这个时候甄老师选择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表达,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地去画。”

甄老师说:“发自本能的绘画更有价值和意义,她自己选择的题目,我帮助她把东西做扎实。不是说强调传承不好,当然这样学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个人是希望激发学生自己的东西,因为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创作的阶段需要个人真实的表达。”

甄老师的另外一个学生赵..跟肖凌不同,她比较理性,摇滚范儿,但内心很温柔很细腻,喜欢观念创作,一张画可以画很长时间,可能半年或一年,她毕业作品是画她的好朋友,一个德国女孩儿,那个女孩儿很漂亮也很有个性,身上有个刺青,是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刺的骷髅头。“在她的作品中,女孩儿嘴上叼着羽毛,背景是印了很多自己刻的骷髅头印章,有文化的联系,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更加结实,选择的颜色也是经过了反复考虑的,所以我鼓励她一直深入下去。”甄魏说。

“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正是不同创作的根源”,甄魏老师认为,“老师是学生的同行者、知音、朋友、给他们帮助的人,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简单输出。基础课的时候,教怎么画就应该怎么画,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创作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创作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可贵。即便不成熟,那也是一种经历。 ”

当学生迷茫、凌乱时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迷茫的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艺术系的学生,甄老师从上课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学生做“视觉日记”,就是每天带着本子,随时用图形的形式把感觉记录下来。“生活处处都是创作的来源,这样坚持下来,一年 300多张,就是你自己真实感觉的点滴记录,高兴、孤独、矛盾等等,连接起来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一个人。用视觉的东西把每天经历的记录下来,坚持下去,做到了会有很多的收获。我也一直都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艺术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什么,怎么去做,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一辈子需要思考的事情。”甄老师说。

篇2

目前,教材常用5个面的平面图和浮雕图表现牙体的立体解剖形态,因此牙体形态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教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正确绘图,并把平面图像整合成立体实物。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扫描图片、照片、拍摄视频等),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经过细致加工和处理后,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以往用语言较难表述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并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1.2在实验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全套的牙体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牙体雕刻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或是因分组示教而耽误时间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因此实验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正确的操作手法,针对重点步骤和难点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示教,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即计算机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当然,学校在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建立“各取所长”“、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整合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娴熟的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参加过专业培训、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规范听课、跟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充分引进校外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学习等。几年来,已有多名教师赴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日进齿科、现代齿科等多所国内著名口腔院校及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牙体解剖学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等亲临我校,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整合校外有利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3建立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3.1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实验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做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能够最终实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来—明确目的钻进去—满怀信心走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石膏牙雕刻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石膏牙雕刻项目的教学成效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经过第一轮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实验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牙体外形平面轮廓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外都增加了牙体外形轮廓描绘训练,甚至将多个牙位5个面外形轮廓的描绘作为实验课的考核项目,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另外,我们还适度增加了四面体成形前的实训课时,并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缺乏对牙体形态立体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我们聘请了外校的专业教师为口腔工艺班的学生开设了美术与雕塑课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像力以及素描基本功,明显提高了学生在石膏牙雕刻中对牙体立体感的把握能力。另外,我们的实验课教师还精心制作了不同倍数的石膏牙雕刻步骤模型、标准模型、牙体堆塑模型等,从而丰富了实验教学用具,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

3.2强调牙体解剖学与修复工艺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牙体解剖学课程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要求需一直延续到修复工艺学课程中,由此不断强化学生对牙体形态的把握能力。我校的各门课程中,凡是涉及牙体外形轮廓方面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模型、教具等在外形轮廓上都是统一的,有很多教具是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由此,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成效在后续修复工艺课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通过加强牙体雕刻以及牙列雕刻的训练,在可摘局部义齿蜡牙塑形、固定义齿蜡冠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筑瓷等操作中,专业教师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标准的牙体解剖形态,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重现天然牙体形态。近年来,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牙体塑形方面的评价普遍较高。

篇3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公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公式】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篇4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这恰好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点,此阶段恰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不得不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方向与成果。于此,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校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若问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如何?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jiao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把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看到工作成效,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为《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并不断研究、探索,并向其他教师学习和交流。

在这几年中,因担任初四教学工作,工作的性质是培养社会后备劳动者和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质量是工作的重点,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必须了解好每一位学生的状况,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看到学生应考繁重的课余负担,我下决心减轻学生的负担,走轻负担,高效率的路子,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先翻阅大量的资料,从中精选题目尽量避免学生做重复性的题目,并且做到知识化,目标化,中考题形贴近化,使学生既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00年在区组织的初四全科竞赛中,我校的数学获得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我被评为同年的区级先进工作者。

2001学年度中考数学成绩居全区第八,我被评为区级优秀任课教师。

2002年我校数学成绩居全区第四。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篇5

一是思想动员,突出一个“实”字。11月1 日在总结学习动员阶段工作基础上,对查摆问题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人人剖析,全员评议,深入交谈,诚心反思,共同提高。为了使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查摆问题中去,我们组织教师重温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心目中确立自身师德修订的标准,为查摆问题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征求意见,突出一个“广”字。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教风校风,教师的师德形象、敬业态度、奉献精神、教育观念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艺术、谋事策略、领导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设置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重点抓住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各方意见放到会上讨论。

三是自我剖析,突出一个“准”字。在意见多层次反馈的基础上,要求全体教师对师德规范,深入剖析自我,按照“客观写成绩,重点写问题、认真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总体要求,认真撰写了查摆问题剖析材料。之后分组公开剖析,小组成员对照“真准深像”的标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即自我分析客观真实,讲真话说真事,暴露真实思想和想法,评议自己要真,评议别人要真;“准”即突出问题找准症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找准在自身与师德规范之间的差距和突出问题;“深”即分析原因深刻、深入,高标准严要求,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像”即剖析问题恰如其分,严格对照师德规范剖析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通自我剖析与同行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认清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规范自身言行,加强师德修养。

四是谈心交流,突出一个“深”字。谈心交流活动是查摆问题阶段的重点工作,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转达反馈意见的机会,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交心谈心,教师之间也本着“团结—批评—提高”的精神,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深入交心谈心,互相征求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帮助在师德规范方面存在差距和有突出问题的同志,提出希望和建议,共同帮助,以此提高认识,正视问题,修正错误,使全体教师真正做到了思想上有触动,实践中有行动,达到了提高修养,解决问题,融洽感情,增进团结的目的。

五是民主评议,突出一个“诚”字。学校首先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互相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进行民主测评。然后,校领导分到各组参与教师的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我校还邀请村干部、家长代表等社会人士,请他们评议在职教师,为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献计献策。在民主评议过程中,不管是校领导,不管是一线教师,还是生活教师,都怀着一颗诚挚之心,讲的是肺腑之言,提的是中肯的建议,被评议的的教师也都虚心接受教育。可以说在评议过程中,人人都带着一颗诚心,说的都是诚恳之言,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师德修养。最后学校召开了“爱生、乐教、敬业”专题研讨会,根据教师的个人剖析、教师互评、学生及家长的评议意见,结合教师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教师提出评议意见。评议意见着重肯定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对每个教师的评议意见,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填写了《师德评议意见表》,如实向教师本人反馈,努力使评议成为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起点,新要求。

篇6

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积极参加组体育组组织的教研活动,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学生编创活动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三、德育工作

作为一个体育专职教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快乐的殿堂,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教学我采用了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戏。特别是边师生互动类游戏、边唱歌边表演等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爱动的天性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个人学习

篇7

一、解释要点,总结规律在一对一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在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很少有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只有在解题时才去推导,这会影响学生解题的速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问题的好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并应用物理规律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物理定理和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当做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一对一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探索物理知识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这种意识,并根据教师解释的要点和总结的规律,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二、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解释要点和总结规律的基本内容

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示范实现师生间的共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结合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并掌握物理规律,并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绘制光路图,明白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光经过凸透镜的传播和放在焦点的点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学生在记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时,只要记住两条光线的传播,再记住光线可逆这一特点,就可以知道第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高中物理课本上,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得出的,在一对一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作图的方式得出这一规律,尤其是在学生学习这一章节时,教师给学生解释凸透镜成像的要点和规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律。教师在运用作图法讲述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传播规律的具体做法如下: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两侧标出焦点和二倍焦距的位置,按照具体的物距要求用箭头画出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吴国这两条光线在主光轴的另一侧相交,则该点为箭头的实像点,如果主光轴的另一侧光线是发散的,则其反向延长线相交的点就是箭头的虚像点。学生通过自己绘制凸透镜成像图很容易看出,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众所周知,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是光学部分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把握不了,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中,只要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出每种情况下物体所成的像,并对其加以比较,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此外,教师还要在一对一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凸透镜呈现的规律进行练习,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辅导和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设计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并在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物理教学活动,并从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重视对物理要点的解释和物理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更好的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

总结: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要点的解释和对规律的总结,化繁为简,将冗长的物理知识和沉闷的物理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将各章节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突出物理知识的连贯性,从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物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准确的把握物理知识的重点,按照规律学习物理知识,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

还有点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相关知识要点与物理规律由W生自己解释与总结,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清,郭玉英,贾永.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的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

篇8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篇9

这一学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学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学年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年的教学任务很重。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学年主要担任五、六年级数学及班主任工作。培优扶困是这学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学困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1)课前准备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生物的兴趣,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四、遵守纪律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五、其他方面方面。

篇10

雷海宗出生那一年,梁启超提出“新史学”;

删2年,雷海宗冥诞一百年,也正是中国历史学界以明确的理念追求史学的近代化道路一个世纪。

近代历史学的各种思想和主张,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但就其特征总体而言,可以大而化之地归为两个面相:

1.基于史料进行历史重建,或者说恢复历史的面貌。这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寻求证据、寻求确定性,因此搜集、整理、解说、连缀史料构成主要任务。它体现了历史学的科学性质,也可以说是非人化特征。

2.以某种观念为依托,对历史进行阐释。这项工作在既有的材料范围下进行,不关心材料本身的问题,而关心历史研究对人类和社会各方面所(已经、正在或即将)遭遇问题的解答。这体现历史哲学的特质和历史的人文主义性质。

对于以雷海宗为代表的战国策学派的文化形态史观就应该放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去思考。

一、历史研究中的科学关怀和哲学人文关怀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规则化、系统化与可操作化,因此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但人文关怀是历史存在的根本。这两方面是健全的历史学必须同时具备的。中国历史学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始,侧重于人文关怀。从欧洲史学的传统来看,历史研究中的科学关怀和哲学人文关怀都是近代历史学发展中的基本时代特征。寻求证据和史实的确定性并非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的首创,事实上应追溯到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史学开始学科化的时代。历史的哲学关怀和解释功能自然受近代哲学之兴起嬗变的影响。而且这两个面相并非井水河水互不干犯,而恰恰是有所交错,互相启发与纠正。比如欧洲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开始重视证据批判,其背后有对绝对理性真理的信奉与追求为支撑,理性真理在启蒙时代被认为是解释一切现象和问题的法门。反过来,史料方面的突破可以影响某种历史解释理论的产生或存亡。一句话,历史学家可能因为缺乏证据而陷于片面,也可能因为个人的价值取向或兴趣而约束证据。如果将十七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作为一个时间整体来考虑,就会看到西方史学的总体进程中,科学关怀与哲学人文关怀并行不悖且处于守衡状态,尽管在某一短时段里,对两方面的侧重性互有消长。了解欧洲近代史学这一传统,再反观中国近代史学界,不难发现它恰恰难以在科学关怀与哲学人文关怀中保持平衡。

傅斯年主政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代表的史料学派是中国史学科学性特征的集中体现,虽然史语所中有个别人有意识注意历史研究的理论性与观念性,但总体而言对此是相当忽视的。史料学派对中国新史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辉煌贡献,此处不论。需要指出的是,史料学派的功与过都在于对史学研究科学性的强调。一个学派以科学化道路为圭臬本是很正常的事,关键在于史料学派借“集团研究”的强力在当时的史学界具有压倒性优势,加之傅斯年提倡的史料研究方法与中国旧有的史料研究方法多衔接相通之处,从学术渊源和学术心理上讲都更容易有号召力。然而以史语所的人力、物力、号召力优势,却没有鼓励和正面提倡完整的历史学观念,致使原本就有理论缺位、哲学缺位之失的中国学术界更加一边倒,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史语所的基本态度又深受傅斯年个人认识的影响,他曾说:“果然我们同人中也有些在别处发挥历史哲学或语言泛想,这些都仅可以当作私人的事,不是研究的工作”(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刊之旨趣》)。在这个背景下看,无论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形态史现。或者其它什么理论形态的史学,它们的出现与发展都具有重大学术史意义,这,不仅仅是对史料学派重局部微观而忽视整体宏观、碎化历史的纠偏,还是驱使中国史学界向健康、完善的生态发展的动力。注意一个小小的细节,以文化形态史观为基本指导的战国策派,其五位核心人物中(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何永估、贺麟),有三位拥有哲学博士学位(雷、陈、贺),这与傅斯年西游求学时广泛涉猎实验科学恰成对照。本来他们对学术发展具有互补性,可惜历史没有赋予战国策派足够的时间与机遇,也可以说历史对于让近代中国学术界充分接受思想启蒙的时间太过吝惜。

二、雷海宗形态史观要素的学术史意义

对于战国策派学者视野的思想史意义,本文不加讨论,而只想从雷海宗的治史观念中挑选一些内容说明其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发展的重要价值。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引进西方学术的概念、范式、理论、、规则来组织和定位中国文化的内容,揭示中国文化的问题。而混乱也就常常发生在西方概念的理解与搬用上,,这乙个问题解决不好,则结合西方学术成就和本土文化经验进行有价值的创新就无从谈起。霄海宗便敏锐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堪为后人的表率。

雷海宗认为,历史是多元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地域各个独立产生与自由发展的,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认清各个文化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实际上就是断代;丽认清文化的时间范围必须以划分文化的空间范围为前提,认清文化的空间范围就是划分各个文化的区域。断代必须以每个独立的文化为对象,而不能把不同的个体混为一谈,因为文化是个别的、多元性的。

他指出中国史学界无论研究西洋史还是中国史,各种名义都不严正。基于他上述观念,基本的"iE名”就是正时间之名和空间之名,即确定历史研究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正是在这两点上,中国学界多不求甚解,照搬西方概念。首先看断代问题,欧洲上古、中古、近代的中统分期法原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上古指古希腊罗马,即所谓经典时代,经典时代与文艺复兴时代之间被认为是野蛮人人侵的黑暗时代,称为中古。显然这种划分虽然也体现了欧洲文明的重大变局,但感情因素强于理性因素,思想性质高过学术眼光。随着十九世纪考古发现揭示出希腊之前还有与欧洲文明密切相关的漫长历史(近东地区的历史》,这种分期法在欧洲学术界已经显出不足,尤其令治通史者进退窘迫,但不管怎么说,就狭义的欧洲文明而论还能讲得通。然而“西洋人这种不加深思的行动,到中国也就成了金科玉律,我们也就无条件地认‘西洋上古’为一个神怪/j、说中无所不包的乾坤如意袋。西洋人自己既然如此看法,我们也随着附和,还有可说;但摹仿西洋,把中国史也分为三段,就未免自扰了”(雷海宗:《断代问题与中国史的分期》,《伯伦史学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页135)。“十九世纪西学东渐以后,国人见西洋史分为三段,于是就把中国史也尔样划分。……参考西洋的先例,以先秦时代为上古,秦汉至五代为中古,宋以下为近代。再完备的就以宋为近古,元、明、清为近代,近百年为现代。此外大同小异的分期法,更不知有多少。……西洋史的三段分法,若把希腊以前除外,还勉强可通;至于中国史的三段分法或五六段分法,却极难说得圆满”(同上)。这两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欧洲的“上古、中古、近古”概念有自身的文化和历史含义及限制,中国人不去深入了解这概念的来源,不去思考支持历史断代的观念与标准,而只求在时段上与欧洲的三段论法相匹配,可以说是强以中国文化就西方框架,对于中国:学术独立与创新而言,有害无益。,因此,当雷海宗提出中国文化的”两周”、“三周”,其意义就不只在于确立研究范围,而体现出深一层次的引进西学,体现出把握西方观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要质后对中国历史进行宏观思考的努力。 ,再来看关于“西洋史”的概念辨析。“世界史”、“外国史”和“西洋史”是中国人常用(t的名词,但对这些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国人大多不甚了了。而就在这几个概念的混淆与不求甚解中,包含着中国学术界概念意识的缺乏,可以说引进了名讨,但没有引进概念。欧洲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概念原是启蒙时代为标示与中世纪以来的“普遍史”(universal history)概念之不同而提出的,后来可以混同使用。“普遍史”是以基督教神学为指导的历史观念,它的普遍性只存在于《圣经》历史所能被覆的范围,事实上无论从文化观念还是地理范围上讲都是很狭小的。“世界史”则是欧洲人发现并承认基督教文明以外的众多文明之后提出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欧洲、中国、近东;中东、美洲、非洲各区域的历史都以相对独立的形态统合在“世界史”之下,尽管欧洲人书写的“世界史”长期以欧洲历史为中心。然而“世界史”到了中国,却奇怪地等同于“外国史”,仿佛中国人主动自外于世界。这是概念传播中的变形失真问题,究其实还是学术引进过程中粗疏生硬弊病所致。雷海宗则凭借自己的西方史学造诣指出这种看似小节实则大过的问题。“世界史”等同于“外国史”,这在中国范围内约定俗成,也就不论了,因为对中国人不至于造成所指混乱。然而“西洋史”到底何指,这关系到“西洋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欧美人用“西洋”一词(The West或the Occi-dent),意义已经非常含混,雷海宗将其分为泛义、广义与狭义三种意义。狭义的西洋专指中古以下的欧西,即波兰以西的地方,近四百年来又包括新大陆,也就是说指以日耳曼民族为主所创造的文化,东欧不包括在此范围。广义的西洋是在欧西之外加上古希腊罗马,在谈论思想学术文艺发展的作品中多使用这层意义。泛义的西洋则是在广义的西洋之外再加上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和近东地区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这样的泛指比较少用(同上,页137-139)。中国人有关“西”的概念也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日常说“西洋”大半是指狭义的西洋(欧西+北美),倒也不会有误会。但对历史研究而言,若只是空泛地使用“西洋”一词,则与学术研究的严谨要求相去甚远,可以说是研究西方历史的门径都未把握。厘清“西洋”一词的不同含义,实则是了解欧西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阿拉伯文化间的关系。这六种文化各有独立形态,有亲疏不等的联系却不能混为一体。

要而言之,雷海宗强调“正名”的四种价值,直指中国近现代史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雷海宗的论述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转贴于 三、文化形态史观与学术研究的多元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