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15:05: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考评方法
三、时间节点
市考评组于8月10日到县,所有工作必须在8月10日之前全部完成。
四、工作内容
(一)乡新村办。负责软件、宣传资料的准备工作。
1、宣传发动,培训、参观学习记录、图片,宣传栏内容、模板。
2、村民理事会、保洁协会的批复文件。
3、包括清洁工程在内的村规民约、门前四包门牌,农户卫生评比表(底根从年6月-年5月补起,每月一评比,墙面上反应的为年5月)。
(二)各村需要做的工作。
1、对保洁员的培训。保洁员工资标准:按每户每月3元,县乡财政每月补助100元付给,其中保洁员是低保户的,每月提高20元低保标准。
2、保洁员履职情况。自然村有保洁员工作职责,保洁员能回答出垃圾处理的五个去向,有供销部门回收员联系方式,并有价格回收网络图表。
3、新村点区域内卫生保洁。每个村要注意公路沿线、眼目所及池塘无白色垃圾,无卫生死角,村庄卫生良好,农户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4、需要交代农户做的几点:(1)要懂得垃圾分拣分类处理的五个去向;(2)有九江市年、德安县年图表日历张贴上墙;(3)所有农户门口有两桶一袋。
5、明确垃圾处理的五个去向:
(1)厨余垃圾沤肥:每个自然村必须要有一个沼气池或沤肥窖,保洁员要备有一个较大垃圾桶放在车上,用于装厨余垃圾,沼气池或沤肥窖要有沤肥垃圾并在其旁有指示牌。
(2)可利用回收垃圾:有回收清单及价格表,并张榜公布,要有可回收垃圾存放处,有指示牌并选好几名群众作好回答。
(3)废弃电池毒害垃圾封存:每个自然村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每斤0.5元,县供销社在全县设置了封存池(在河东乡县垃圾填埋场处)。
(4)土建垃圾铺路填坑:有土建垃圾堆放点,设在村旁,偏低凹处,并要堆放有土建垃圾,要有指示牌。
(5)其他垃圾无害焚烧或集中到县以上垃圾填埋场处理:坚持垃圾不出村的原则,对上述四类垃圾以外的垃圾(如枯枝树叶、破布碎纸类)要在村偏处山脚下或菜园空地设简易焚烧池,并要能通板车路,有经常烧的痕迹,要有指示牌。
五、工作方式
1、由分管领导和乡新村办主任到各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实行各村蹲点领导、干部负责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按照“一轴、一带、四区、八景”的设计规划,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高标准的原则,结合兰山公园二、三期项目,加快“村园一体”建设进程,重点加快“兰山人家”131户农村新居建设进度,确保内实现搬迁入住,力争将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点,融合自然风情和兰山景观,体现村园一体和示范引领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按照标准最高、推进最快、质量最优的原则,加快推进石沟村地质灾害治理、整村搬迁和土地整理“三合一”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内405户农户新居开工建设,并达到一定的形象进度,完成土地整理2000亩,自来水等基础设施配套跟进,力争使石沟村全体村民撤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探索建立“开发土地、整村搬迁,集中居住、集约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力争在土地开发方面为“再造”战略的实施率先突破、总结经验,为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树立典型和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样板工程建设。根据整村改造规划设计,拆旧建新,异地搬迁,在新址建设以分区合理、构架分明、特色鲜明、美观大方、四季有景、基础配套为要求,加快“兰山人家”建设进程,大力实施农民新居建设、村庄道路、山体护坡、上水管线、排水(污)管线、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工程、景观打造等项目,着力将头营新村打造成村园一体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规划设计及立项。聘请设计单位编制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和建设概算,负责完成环评、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并完成项目立项。全部工作在7月初完成,并通过相关报批程序。
2.建设用地。7月初以前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完善相关土地手续,确保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3.招投标工作。根据工程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中旬以前完成招投标工作,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确保7月底工程全面开工。
4.工程管理。工程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综合建设组实施。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聘请专家指导,村上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解决工程进行中的相关问题。
5.拆迁安置。由区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拆迁安置组实施,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狠抓任务落实,在7月15日之前,完成拆迁丈量测算、评估和登记等工作,7月25日之前,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完成每户5万元保证金征缴任务。建设项目完工后,按拆旧院进新居的原则,折算补差搬迁入住。旧宅和原经营用房拆除后,拆迁区域所整理土地按土地流转相关办法由村集体流转给兰山公园,用于兰山公园二、三期开发建设。
6.验收入住。工程完工后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综合建设组实施。统一验收合格后,交由拆迁安置组及街村按相关办法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并完成拆迁工作。
(二)石沟村样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石沟村回道沟开发整体土地2000亩。在回道沟开发区建成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美观大方的石沟新村,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异地搬迁,集中居住。精心做好靠“地”借“商”发展文章,加大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激励广大村民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新区后山开发力度,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行“招商选先、招商选优”,努力打造宜农宜商、前村后园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土地开发整理。严格按照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公司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并签定施工合同。中标单位要确保于4月按要求完成1000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2.规划设计立项。确保于6月完成环评、地勘、测绘等工作,并聘请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负责完成项目立项报批等工作。
3.用地手续办理。7月初以前,确保完善土地手续和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4.工程招投标。根据规划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底以前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实施农民新居建设工程,确保8月初工程全面开工。
5.工程建设。由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力争于8月初启动405户农民新居、基础配套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确保于2012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6.监督管理。成立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聘请土地开发专业监理公司和建设工程专业监理公司;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全程跟踪,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进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步骤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原创: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结合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根据各村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特点发展壮大一村一品发涨格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泥沟村的养殖、中沟村的制种以及野麻湾西甜瓜新城洋葱等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一村一品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二是以素质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女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妇女即使受益者,更是建设者,提高广大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收和改变村容村貌提供有力保障。镇妇联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女经纪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经济协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三是抓好农村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当前我镇乡风民风总体看是好的,但各村还存在打牌、迷信、以及婆媳不和不赡待老人等丑恶现象,因此镇妇联加强对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树立和培养文明新风,利用三八、春节等节日和动员冬训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并结合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美德在农家活动,教育妇女,并积极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妇女的文化生活,陶艺俄妇女情操,把那些有不好恶习的妇女解救出来,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农村文化的全面进步。每年镇妇联将要举办2次大型文体活动,并要求各村妇代会也要举办1-2次寓教于乐各种活动
2、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为妇女提供就业平台,迎合发展趋势,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妇女权益维护二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5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或外地妇女劳动力来本地就业。
三是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全镇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原创: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3、抓好新农村、新家园、新女性创建活动,一道妇女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镇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妇女主任为成员,妇代会小组长为具体实施检查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三清、四改、五化”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四新一好”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我“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总体目标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扩大白瓜籽种植面积,发展优势产业项目。预计200*年达到1500亩。并与收购方签订回收合同,以保护价收购。
2、依托山产品大市场,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预计2006年达到10万袋,三年内力争达到100万袋,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
3、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开发养殖肉牛项目,加大肉牛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肉牛“放犊还牛”工程。200*年引进西门塔尔品种肉牛500—1000头。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5、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洋草村畜牧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上大做文章。200*年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肉牛的养殖项目发展到500--1000头,力争三年内发展到3000头,实现规模化养殖,争取更大效益。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面开展“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村在今年内完成“三清”工作,“四改”工作力争借助生态家园沼气建设项目进一步全面落实,2006年完成“两改”,没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没吃上自来水的争取上面支持,今年能吃上放心水。村屯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对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改善。
——农业保护体系完善。全村优势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总量的70%以上。继续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实施科学配方施肥和“三三轮耕”制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文明法制提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活动,各类宣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以创建“文明村镇”、“新农村、新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基层组织活力增强。按照“五个好”要求,稳步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子集体。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党建致富链活动扎实开展,开展率要达到100%。
——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建立村级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承诺述诺制度,深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推行“村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执行”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确保村民自治在法制化的轨道有序运行。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洋草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调查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4月)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推进新农村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厕所、环境卫生、村情村貌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谋划村屯建设和产业发展思路。
(二)启动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10月)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制订实施方案,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专门部署,迅速启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下发宣传材料、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到农户进行宣传。
2、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屯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带和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3、集中力量,稳步推开。在3至6月集中开展以“三清”为重点的村屯环境整治活动。7月至10月集中开展以“四改”、“五化”为核心的村基础建设工作。
三、推进措施
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服务、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害农刑事犯罪,积极营建安农治安环境;依法铲除坑农经济犯罪,积极营建富农发展环境;严肃惩治损农职务犯罪,积极营建利农政策环境;监督纠正侵农执法行为,积极营建护农法治环境;及时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积极营建稳农社会环境。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法治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经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马治民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检察长李朝宗担任,成员由党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三、活动安排
(一)打击犯罪,着力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全面进步。
1、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对杀人、抢劫、盗窃、抢夺、绑架、放火、赌博等重大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同时,重点打击盗窃农业生产资料、公民生活资料、盗杀大牲畜和破坏山林、果林等严重犯罪。对于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盗窃惯犯、累犯、盗窃活动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依法从严惩处,特别是对“村霸”、“乡霸”和恶势力犯罪,依法快捕、快诉,决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2、充分发挥反贪污贿赂、反侵权渎职职能作用,强化打击职务犯罪力度。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克扣、截留、挪用、贪占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各种专项资金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要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挪用、私分救灾、扶贫、救济款物、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和利用信贷、贪贿挪用等职务犯罪案件。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3、加大打击破坏农业生产和坑农害农的犯罪,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专项斗争,特别是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犯罪分子惩罚的同时,注意尽最大可能挽回农民群众的损失。
4、严厉打击破坏选举和压制民主的犯罪。坚决查处在乡、村民主选举中发生的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的行为。
5、民行检察工作在劝慰调解上下功夫。转变理念,不断探索民行检察监督的新路子。重点办理因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导致错误裁判的案件,审判人员贪赃枉法,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着力做好正确裁判的服判息诉工作,特别是一些涉及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案件,做好劝慰调解工作,通过双方自愿协商办法解决,维护农村经济利益和农民合法权益。
(二)预防犯罪,从源头上治理涉及“三农”的案件。
1、在批捕环节,对发生在农村的民转刑案件、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件的发案特点、原因、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加强综合治理,共同做好农村治安防范工作,联合做好外来人员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人员犯罪率。
2、控申工作关口前移,努力提高处理农村群众控告申诉问题能力。完善控告申诉工作的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索新时期处理农村涉法上访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转变接待工作观念,变上访为下乡走访,积极输导、排解矛盾,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对于农村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供对策建议或依法作出检察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
3、积极做好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研究探索在农村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深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水平,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重点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重点投资和建设项目,以及物资采购、大额资金拨付、招标投标等关键部位的职务犯罪预防。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开展法律咨询和预防提示,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加强对老“三位”(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的宣传教育。促进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犯罪,使改革少受挫折,经济少受损失,干部少犯错误。
(三)法制宣教,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
1、结合检察业务和农村特点,利用农闲、集市、庙会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等活动进行法律知识宣传。
2、结合办案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现身说法,以案释法;
3、结合“法制宣传月”,开展巡回法制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通过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培训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出庭公诉组织农民群众旁听庭审,接受法制教育;通过编印资料、办板报、制作板面进行打击犯罪成果展进行宣传教育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他们不仅知法、懂法,更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积极依法参与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
(四)办好实事,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1、采取院党组成员分片包区、选派中层干部到各乡镇当联络员的办法。具体负责与各乡镇联络工作,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反馈情况,为各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作好服务工作。
2、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把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与检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防控体系。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以及各种,有效化解和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3、提供经济援助,切实帮助农村农民解决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要,给农民带来实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农村农民的合法权益。
4、开展帮扶共建。对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开展“结对扶助”。对经济薄弱镇、村,开展“挂钩帮扶”。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共建堡垒”。组织公益捐助,为农村农民奉献爱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经济、物质、法律、组织方面给予农村大力支持架起“检民共建、检民连心”的桥梁。
四、活动要求
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之后,发改局驻村工作组,按照县委要求,认真学习县委文件和商书记讲话精神,及时到岗到位开展工作,并与镇领导和管区的同志交流情况,基本摸清了该村的现有状况,该村现有总人口1054人,户数270户,5个村民小组,24名党员。耕地面积1300亩,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无蔬菜大棚。村里没有民办企业,集体收入微薄。村内道路3条,全长1500米,均为砂石路。在80年代,村内曾经打了一口约100米深水井一口,但因水含氟超标而放弃使用。现水源大多为自备沙管井,饮用水含氟量严重超标。有线电视入户数仅为10家左右。根据调查情况,驻村工作组及时向局党组做了汇报,党组书记、局长贾朝凤亲自到村作了调研,并帮助工作组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
一、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充分利用韩岗村毗邻镇政府驻地的有利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发展特种养殖,村内蔬菜大棚发展到200个。要充分发挥发改局工作职能,会同村两委做好农业信息服务的推广工作,健全、完善村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同时积极配合农业、畜牧部门作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使特色农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非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二、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
首先要彻底解决村民饮用水含氟超标的问题。在县防疫部门对治理方案进行论证后,由发改局出资对原水井进行改造加深,直至井内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然后集中进行供水网的建设工作,使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二要铺设有线电视网,使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以上。三要作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确保全村小学适龄儿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对于因家庭贫困无法入学的少年儿童,由发改局会同教育、民政部门共同予资助。四要提高村内医疗诊所的服务水平,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全村人中总数的85以上。五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搞好试点工作,争取实现“一池三改”户达到总户数的85以上,使农作物秸杆以及人畜粪便利用率有较大提高,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韩岗村位于济兖路北侧,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纳更多农民进入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等环节,提高非农业收入水平。现村内外出务工人员为200人左右,发改局要密切同县内外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加强对村内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工作,同有关部门在村内共同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巩固和扩大村内劳务输出规模,争取外出人员务工人数和务工收入均提高20以上。
四、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培养一批新型农民。
从*县的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选择自然条件和区域位置有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争取用2—3年的时间,有所突破,取得切实的效果,积累经验。经村、乡申请,报县审批,确定野韭池、松树坪等12个村为*年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柏腊树、猫儿坪、火龙、白云、太和街、花椒园、大堰塘、涂坪、蟠龙、小西湖、孙家坪、战场等12个村为*年新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县委、政府“产业*、文化*、活力*、和谐*”的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
(一)指导思想上做到“六坚持”
1、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
2、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坚持从村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自然条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扬长避短,突出民族特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与保护并举,弘扬魅力,彰显个性特色。
5、处理试点示范、率先突破与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关系,坚持因村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6、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力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集中捆绑投入,解决关键性、基础性、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和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达到“六新”
1、选准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路子。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建立起具有区域性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期的主要来源。
2、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的新环境。坚持规划为先导,在对每个村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村庄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实行山、水、林、田、路、居家(庭院)综合治理,建成生态小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提高村一级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力和承载力。
3、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强化引导、培训和教育工作,每户有1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整治脏乱差,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美德,树立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竞争向上的新风气。
5、建立村级民主管理的新机制。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和队伍,健全党的组织,建立完善村账站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管理制度,村有活动阵地,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村规民约,有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使村一级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组织。
6、提供教育、卫生健康的新保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村学校、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就医难。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六通”
1、通路。村级主干道要实现硬化(水泥路)或黑色化(沥青路),组组通四级砂石路,并形成循环畅通。
2、通水。100%的农户达到安全饮水标准。村集镇必须建有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设施,解决未来工业商业用水。
3、通电。100%的农户通电,村集镇要建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适度规模的供电设施。
4、通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户集中的地方通有线电视。
5、通电话。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100%,村集镇固定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通客运班车。村级客运招呼站覆盖率达到90%。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六有”
1、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城乡一体的原则,对新农村示范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并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中长期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有支柱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结合村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确定具有该村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形成相对规模优势,使之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户平商品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300元以上。
3、有完善配套的庭院和整洁、舒适的住房。农户“一池三改”(建池、改厨、改厕、改圈)入户率达到80%,沼气池使用率100%,院坝硬化率达到80%。杂物农具堆放有序,垃圾集中处理,内墙、外墙清洁亮化,居室内设备齐全,功能城市化。
4、有标准的卫生室。新农村示范村必须具有标准化卫生室,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5、有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选拔懂经营、善管理、群众公认、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对“两委”班子的培训,增强其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力、对经济发展的把握力、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
6、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年村级集体经济要起步,达到5000元,2008年达到10000元。
(五)以创建“和谐*”为目标达到“六无”。
无适龄儿童辍学,无计划外生育,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实行“联责、联评、联考”。做到领导落实、人员落实、规划落实、项目安排落实、检查督办落实。联责,即围绕同一目标层层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牵头抓点;乡镇负责全面规划,上下协调,组织实施,进村督办落实,质量把关;村“两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县直各单位负责提供技术服务、项目资金安排和物资支持。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乡包村责任制,即每个县级领导带一个以上的部门联系一个乡镇,负责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从县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指导组,进村驻点,一定几年不变。联评,即每年组织示范村群众对乡镇党委政府、县直部门支持帮扶情况开展一次评议,作为县委、县政府评价乡镇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联考,即把新农村建设目标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百分制考评细则,作为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的依据。
食品示范乡创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梯度推进、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积极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全乡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进一步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农村居民安全消费,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工作目标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乡、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
2、农业投入品得到有效规范,家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5%;
3、应建连锁超市、农村放心店全覆盖食品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
4、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小作坊全面整治和规范,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
5、大中型餐饮业、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95%,以行政村为单位,农村土厨师上岗培训率、健康证持证率95%,农村家宴申报备案率达80%;
6、各环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建立进货台帐,可追溯率达100%;
7、未发生三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工作内容
1、完善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成立乡、村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制度,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相关工作经费;摸清辖区内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农村副食品商店、放心店、宾馆饭店、小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农贸市场的情况,建立动态监管档案;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农产品种养殖行为,全年建成1至2个规范化的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杜绝禁用农药、兽药、渔药经营或使用,规范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农产品抽检合率在95%以格上。加强畜禽的免疫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辖区内生猪定点屠宰率95%。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管,认真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基本消除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杜绝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格开展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质监部门每年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督检查面和产品抽检面达100%。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巩固“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放心店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放心店食品统一配送率80%以上。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进一步规范农村普通食品商店的经营行为,加强准入管理,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基本消除“三无”、假冒过期食品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监管,落实各项市场管理制度,经营者按规定取得有关手续。
5、加强消费领域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进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普及面达80%以上。按照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开展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卫生监管,落实餐具消毒、保洁和防蝇措施,督促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食堂餐饮单位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达90%以上。食堂餐饮和大中型饭店100%,推行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和溯源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厨师培训、家宴申报、现场管理等内容的农村家庭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
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固定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农村宣传橱窗定期刊出食品安全知识,制作路边墙体标语,在主要场所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广告牌或宣传横幅,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和种植养殖户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培训。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4月至7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4月)乡政府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至7月)乡政府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工作,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具体抓落实。
第三阶段:由县食安办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目标管理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和评分并验收。
五、工作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结合总社“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引导农村分散的经营网点向公共服务区集合,以建设村级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便利店为主体,以发展就医、饮食、书屋、理发、缝纫、修理、废旧收购以及信息咨询、代收代办等服务为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运作市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可以多元投入,农资店、日用品店以及其它经营服务项目,可以由供销社所属企业独资或联合开办,也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也可以由村民个人开办。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均由开办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
(二)服务综合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要加强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农资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等活动。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围绕群众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形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三)管理规范化。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日常管理以村委为主,实现统一化管理。村民委员会要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社长,将社区内的各经营服务组织吸收为综合服务社的成员单位。同时要体现合作制原则,通过建立社员档案、采取会员制等形式,鼓励社员参与各类服务,并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综合服务社实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供销社为综合服务社统一制作照牌标识(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推进综合服务社管理规范化。
(四)经营现代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积极采取现代经营手段,大力引进连锁经营,建立农资、日用品连锁店,实行商品统一配送制度,配送比例烟花爆竹要求配送达到100%,农资化肥、农药、种子要求达到80%以上,其它日用消费品配送达到6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放心工程”建设,保证产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问题产品可召回。
四、建设标准
(一)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生活资料超市30平方米,经营品种200种以上;农资超市20平方米,经营品种(化肥、农药、药械、种子)30种以上。
(二)店容店貌:室内外粉刷一新,门前场地平整,门前招牌统一标识;超市要有简易吊顶和统一货
架,经营商品陈列美观整洁;经营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服务证。
(三)服务内容:店内设有服务公约、需求登记簿和预约登记簿。农资门市和庄稼医院设置墙报或板报,按照所在地农技部门的要求,适时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
(四)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经营商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正规渠道进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无坑农害农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选址。2012年6月底前,市供销社和兴达、兴宏、南虹三个公司,在第一批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根据市规划和建设局村级规划建设,同当地乡镇、村委会协调,在人口聚居地择址8个合适网点,制订创建规划。
(二)组织实施。2012年11月底前,对符合条件的村级网点,实施店堂改造、商品配送并开业,同时对经营人员培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社系统联社和所属公司联合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指导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搞好沟通协调。积极向市委、政府汇报和请示,加强与市农委、市规划和建设局、乡镇村委会的沟通协调,制订好各村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级综合服务社按计划、按要求顺利实施。
(三)发挥主体作用。各公司作为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实施单位,各村委会为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工程的主体,应共同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实施,做好各项工作。
(四)提供指导服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村级综合服务社朝着积极、务实、健康的方向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新建改造农民新居为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居住方式,建设具有现代特色、方便农民、经济实用的新型住房;立足节约用地,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坚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全市农村建设改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实施新民居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建设农村新民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过政策支持,市场促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
(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设与村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空心村”改造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既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习俗,又经济、适用、安全、环保。
(三)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原则。根据村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农民负担。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户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型,满足不同村庄、不同收入阶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四)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区域后偏僻地区,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村和谐建设,稳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2年,力争全市建设农村新民居示范村220个,改造旧村450个,确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通过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为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住宅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环省会、环县城周边和沿国道、沿高速公路两侧村庄是新民居建设改造重点区域,全市力争到2012年“两环”、“两沿”区域村庄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2009年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村庄180个,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栾城“1+4”组团县(市)要建成一批体现现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县(市)每县(市)建成2—3个示范村。全市每个村庄要建成几个体现区域特点、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样板房。
四、建设改造规范
按照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冀建村〔20*〕544号)要求,参照燕赵新民居百套优秀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新民居建设和改造。
(一)示范村庄选择要求
1.基础条件。群众热情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情稳定,班子团结,基础条件好。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通过。
2.重点范围。107、307、3*国道、石闫公路(*市至温塘段)两侧可视村庄,京石、石太高速公路两侧可视村庄,省城三环路以外可视村庄,18个县(市)城(含矿区)驻地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可视村庄。
(二)样板房选择要求
1.农户自愿。样板房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不同地域(地区)、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样板房建设的成本和标准能够适应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
2.符合防灾减灾要求。样板房选址要避开抗震不良场地、地震活断层影响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建设改造技术要求
1.规划布局要求。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集中紧凑,居住、出行方便,鼓励建设二层或多层住宅楼。街坊低层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样板房选址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选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内建筑平面布局与库房、农用车辆停放场地以及花草树木、沼气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给水、排水、供电、电话、网线、有线电视等管线。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洁污分开。
3.建筑设计及外观要求。样板房户套面积适当,结构新颖、成本低廉,材料选配经济,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观设计美观,符合地方区域特色,体现时代感。建筑设计水平较高,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同步应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节能要求。充分考虑沼气、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温热效高,符合抗震、节地、节能等要求,参考借鉴CL建筑体系。
5.旧民居改造要求。临近国道和高速公路两侧住宅,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统一选用单坡或双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围绿化,坡屋顶主色调为红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确认办法
(一)支持政策
1.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经申请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市财政给予适当贷款贴息补助。
2.将新民居建设中村内街道整治、绿化、环境卫生、饮水、排污等公益事业建设内容,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3.认真落实省财政下拨的扶持新民居建设改造专项资金,市、县按要求予以配套,重点用于新民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4.新民居建设中需要缴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电力增容费,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设的村庄需要占用土地的,经批准可列入当年征地指标计划。
6.列入新民居建设计划的示范村,村民贷款建设的房屋,准予办理房产证,由县级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对验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设改造示范村,根据投资规模,给予每村一定数额的奖励补助。奖补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根据示范村建设改造进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确认办法
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逐级申报制,每年年初申报确定年度示范村建设计划。符合申报条件的村庄,按下列程序申报、确认。
1.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列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申请,填报申请表,并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同意等相关证明材料。
2.乡镇政府审查合格后,报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确认。确认后,由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进行规划。
3.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按照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通过乡镇政府报县(市)、区政府审批。
4.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示范村名单,统一报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
5.市、县财政贷款贴息,按照规划建设时间和建设贷款额度,逐年分期拨付到位。
6.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验收,达到规定时间、进度要求的,兑现奖补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新民居建设改造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建设工作和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农工委、市建设局、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电业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计划,审核安排新民居建设资金的使用,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并配合市考核办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统计资料组、建设指导组、规划指导组和督导检查组,分别设在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人专抓,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