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5 18:4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师资培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师资培训个人总结

篇1

很多小学教师都是研究目标教学的专家,她们带我们认识了目标教学的很多相关知识。她们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还指出新教师要为自己设定发展的目标,要研究一位教学专家,研究一位育人专家,摸索一种育人方法。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将这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一个一个的实现。

有一次培训,安排宋非老师跟我们交流,她说了很多精炼的话语,比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体、不断的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快乐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和人的关系”,“成功等于明确的目标加正确的方法加持之以恒的行动”等,语言简短却意义深刻。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我学习与奋斗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很多的挑战与困难等待着我们。很多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教师感慨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这该需要多少的汗水和智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信念,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所在的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

在思想和专业成长方面,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在心理思想上、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要时刻注意提高业务技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多读书、勤写教育教学随笔,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因为,科研素质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进修学习的方式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方面,应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要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还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艺术。

在培训中,我还认识到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篇2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逐渐改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公用经费也有了保障。对于学校来说,教学质量便是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便是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尽管生源的好坏也有较大影响,可我们别无选择。何况,优质生源是否流失,本身同学校师资力量的强弱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二、问题的剖析

1、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在哪?

探讨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可用简单的一句话加以概括:先天不足,后天不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教育,许多农村办起了初中,甚至高中。师资力量不足,许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应运而生,小学毕业教初中、初中毕业教高中的情况也有发生。后来民办教师精简,学校撤扩并,这种现象才得以改变。发展到今天,学科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较明显,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近十年教育的大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百姓子弟创造了就读大学的机会,也使得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进入师范类大学的门槛就更加降低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国家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可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填师范类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通俗地说,分数低才填报师范院校。再加上优秀的毕业生还有流入其他热门行业,进入教育系统的毕业生质量就相对受影响了。有人说,现在第二批毕业的本科生还不如八十年代的专科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这样的毕业生,分配的时候能把优秀的向农村倾斜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当然,我们也不容否认,部分毕业生分入农村初中后,他们相当努力,三至五年后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存在优秀教师向城区学校、向名校流动的倾向。宁海胡陈中学校长在一次座谈会上无奈地说:“近三年我校就调出了10位骨干教师,让我们这样的贫困初中如何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既然教育发展要依靠师资力量,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专业成长内容主要应包括哪些呢?理论界有多种说法,笔者赞同林崇德教授的三分法。

(1)专业精神。主要指师德、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方面。

(2)专业知识。主要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及文化知识等方面。

(3)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监控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

三、问题的探索: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的方式有多种,许多学校均有探索。我校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在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基础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读书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阅读兴趣是靠教师来带动的。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有强健的生命力――学习的需要、信心与能力,有着强烈的“终身打工”与“终身发展”的理想与信念。为此,我们学校规定每一位中青年教师必须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和一本专业知识辅助读本,不包括课任教师所任教的教本及教辅材料,并要求写好读书笔记。书本由各教研组确定,学校统一购买,学校每年确定一定的经费支出。同时,学校实行“读书会”制度,定期学习交流总结,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2、培训

教师本身各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促进教育内涵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迫使教师必须注重培训,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此,我校采取了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培训与区域共同体培训。通过教研组、年级组、区域共同体教研大组等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省市县各级培训。学校积极参与“领雁工程”等各种形式、层次的培训,让骨干教师既有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变化,更有教育实践性知识的体验与总结。

(3)民盟“烛光行动”。我校与宁波市民盟签订了五年的结对合同,学校每学期派出两位教师由民盟宁波市委帮助短期培训,同时民盟宁波市委还不定期地派市各学科骨干教师来我校讲课,有力地促进和帮助了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3、上网

“网上学堂”实际上也是读书学习的一种途径。从另一方面说,借助于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也是教学能力的一方面。这里把它列为单独的一个方面,是进一步认识到从电脑中我们可以更快更简便地学到许多内容。许多教学理念能从中领悟,有众多的课件也能从中引来参考,更能在众多教育名家的博客中汲取营养,还可同众多的同行及学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提升自己。学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人手配置一台手提电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便利条件。

4、反思

篇3

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已经三年,我们主要探索了如何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的问题,规范化管理职能如何归位的问题,我们率先制定了《规范化常态管理实施办法》,努力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工作规范化;强化了规范化文本的评审以及修订工作;发挥了规范化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纠错功能,审视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及日常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全面规范工作人员的税收执法和管理行为,在省局组织的规范化达标验收过程中,全市地税系统各个单位全部验收合格并得到了省局达标验收考核小组的好评;认真抓好个人绩效管理工作,与干部职工一起探讨如何改进辅导与考核方式,如何优化绩效指标体系,积极参与绩效管理重点课题调研,为试点工作诊断把脉。

2.开展培训工作,共30期,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为了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我们出台了《xx年-XX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了各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目标;按照民主竞争、推荐、择优的原则,在全省聘请了21名系统内部兼职师资,修订了兼职师资聘用与管理作业指导书,系统内部兼职师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此,第一轮科股干部培训工作全部结束,培训面达到97%以上,克服大家忙碌厌烦的情绪,保证了每日一课的学习生命力。

3.拓展文化载体,地税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篇4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20XX—20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20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20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

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11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

10年1月4日我院召开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

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10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

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篇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09-04

一、问题的缘起

1.校长培训师资的缺乏

几年的教育干部培训尤其是校长培训工作实践,感触颇深是难于、苦于培训师资的缺乏。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小学校及后备干部培训的师资力量靠本校自有师资与外聘兼职师资相结合;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直接送到高校校长培训基地培训;201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领雁工程”校长培训班理论培训在本校培训与外送到高校培训相结合。在本校培训外聘师资与外送高校培训原因都是自有师资的缺乏。本校没有足够的培训师资,可谓“无米下锅”,难于、苦于“无米之炊”,只得“借米下锅做饭”、“外送借力做饭”。外聘师资和外送培训有诸多困难和不便。外聘师资的困难:繁忙的本职工作与外出讲学的冲突,时间难安排,自然有来不了的;外出讲学太劳累婉言谢绝;外聘师资和我们外送受委托培训单位的师资同样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效果良好;有的老师只是知识理论的堆砌与灌输,缺乏实际经验,效果不佳;有的将已定的专题临时更改,“有什么讲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讲什么”,无法按需施训。外送培训涉及住宿、就餐、交通、安全、管理、成本等一系列事情和问题。培训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学校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教育政策法规及参训校长的高要求的理想应然与培训师资实然的差距

我国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

中小学校长一般来说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接触。按常理,作为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师资,应在理论上有深度、广度,在实践上也要有深厚的积累,自身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意识和行动,施训机构经常能提供较多的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胜任校长培训的任务,但在实际的校长培训中,培训师资的情况离理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许多培训师资难以将教育、管理理论与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完美的结合,致使培训效果欠佳。就培训机构而言,一些教师缺乏基层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不太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培训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将教育、管理理论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这种情况也存在于聘请自高等院校的客串培训教师中,倚重于理论知识、知识体系、逻辑体系,也缺乏实践的融合与对接,也使得校长不能将所学理论转化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当然,有些培训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的依托;有些培训教师理论的容量、高度和实践经验两者都欠缺。校长培训,教师若既能上得理论殿堂,又能指导校长的实践课堂,这样培训效果就会好,参训校长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教师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那么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师资队伍要求则更高更综合了。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师资队伍现状怎样呢?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的现状

1.总体师资力量薄弱,不能胜任校长培训工作。

如笔者所在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6名,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5.9岁;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6人,占16.7%,大学本科17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占64%,专科7人,中专(高中)学历3人,高中以下3人;学科结构:缺很多学科的老师;专业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16.7%,高级职称6人之中只有3人上课,中级职称18人,占50%,中高级职称占67%。能、会教学的人员(专任教师)15人,只占41.7%,能给中小学校长上课的就更少了,非教学人员比例高达58.3%。按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要求,专职教师数要达到所在地区专任教师5‰,应有50多位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要达到20%以上;培训者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应占95%以上;中高级职称比例应占80%以上;要求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至少3人。存在“两高两低现象”即年龄结构偏高,非教学人员比例偏高、学历偏低、职称偏低。这种情况很难适应校长培训的需求。且基层教师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

2.校长培训师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胜任校长培训的需求

在学历、职称结构上,如上例基层培训机构一样,培训机构的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达不到示范性培训机构的标准,甚至差距很大。综合型、复合型的培训师资更是欠缺,而校长培训正非常需要这类师资。校长培训师资的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能力结构上。培训机构的师资构成比较复杂,大部分师资过去从事中师或高中、中专或成人函授教学管理工作,很少有校长任职经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即使是从大学或学院请来的兼职教师,在培训讲课中,只顾知识的传授,缺少“点石成金”的点拨,理论不能升华,难以转化成对校长能力的促进。如此的理论学习,对校长管理实践缺乏具体指导,无实效意义。校长培训需求是注重问题解决取向的、以教育实践困境的实际解决为目的的,需要的是对自己如何做好校长的教育理论和领导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要用实践知识来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到更好”。而理论知识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如果培训教师缺乏校长实践知识,只关注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与校长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不能满足校长的培训需求,也就缺乏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长培训师资解决的措施:东聘西请、兼职为主

我国没有对校长培训师资资格的专门规定,校长培训不属于培训机构的主要工作,大多数县级培训机构的老师担任教师培训,只有少数几个能给校长上课。基于以上情况,在校长培训时,找培训师资很困难,靠东聘西请来完成培训任务,可谓是请“消防员”救火应急。尤其是像领雁工程校长培训班要排一个月的理论培训课程,真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费煞苦心!校长培训师资大部分以外聘兼职为主,一般聘自省级教育学院、市级教育学院、师范院校或教师教育学院和资深中小学校长。外聘的兼职师资中讲课好的毕竟有限,有的工作很忙根本出不来,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应人设课”、“有什么讲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讲什么”的现象。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胜任校长培训的优秀教师,即缺少专注于校长培训,对校长培训有研究能高效培训的教师。于是聘请校长培训师资是困扰培训机构的难题,通过各种渠道聘请师资,往往以试错的方式进行,好的继续留有,不好的下次另请他人,找不到人就只能将就使用。培训师资的选用缺乏稳定有效的机制,培训效果就很难保证。由于东聘西请校外师资,事实上对外聘的师资不存在实质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既缺乏对外聘师资的必要管理,也挫伤了本校教师进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本校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这几个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优质的培训师资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指校长逐步适应专业标准,得到持续发展、完善,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任何职业的专业人员在进入专业岗位前和进入专业岗位后,都要接受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培训,校长也一样,接受经常性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在人力资源的效能提升和校长自身的自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一些校长由于很少接受培训而成为只拥有常规管理技能的“简单劳动者”,而另一些校长由于重视参加培训,其劳动价值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得以升华,逐步向“专家型”校长迈进。在优秀师资团队的指导引领下成长更快、效果更明显。

2.培训师资的培训专业化水平决定了校长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师资的培训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化的培训理念,新时期校长培训的重心是提高校长专业素质,树立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走向专业发展的理念;通过培训,增强校长的专业化意识,构建校长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校长的专业品质与能力。二是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校长培训的内容即课程设置在培训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有高水平的专业化课程才能有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是确定培训课程的依据,也是提高参训校长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三是专业化的培训方式,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单一方式为多样化的方式在培训教师指导下的、由学员进行自主性、反思性学习的培训。在培训中,注重引导学员广泛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注重培训方式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做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让每一位参训校长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研讨、碰撞,进而通过梳理、反思、总结,促进发展。四是专业化的培训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强化管理保障培训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师资的培训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校长专业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中小学校长渴望优秀校长培训师资的指导与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笔者因研究影响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因素之故,编制了《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于2009年10月22日发出150份给中小学正副校长填写,到12月12日为止,收到51份,回收率为34%,其中一份为无效卷(共3页的卷子只填写了1页)。《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设计了30项影响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因素,其中一项为“校长培训的师资水平”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影响很小、影响较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选影响很小的没有,选影响较小的1人,选影响一般的6人,选影响较大的30人,选影响很大的13人,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两项之和为43人,占86%。从中可看出,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校长培训师资水平对其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渴望得到优秀培训师资的指导和引领。

四、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构建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步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要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要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改革和研究。”这就对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

校长作为学校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办学水平及质量与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这种专业化水平中的专业精神和态度的转变、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校长培训工作息息相关。校长专业化需要校长培训专业化,培训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应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支持。尤其是培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胜任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就很难确保校长培训的高质量和好效果。

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培训者个人:自主建设和自主发展策略

在职业自觉和专业自觉的驱使下,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个人自主建设与发展,属于培训者自我内需驱动下的成长。校长培训教师自觉的自主更新、自主建设、自主发展,是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根本原因,是第一位的内因、第一动力,也是建设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为辅的培训师资队伍的根本所在。

(1)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建设和自我发展。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培训者不是学不学,而是要主动学会怎样学习,怎样使自己走向培训的专业化,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不仅要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学技能,更要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会学习就要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广泛的阅读,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培训者的文化素养。学会思考,在学习的同时善于思考成人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思考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培训过程实施、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训师资的聘用、培训绩效评价等;如何增强培训课堂的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如何与参训者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互动。

(2)在研究中实现自主发展。现在的校长培训已不是培训者与校长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二者共同研究学校相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训者必须是一个有学术基础及研究能力的研究者,研究的内容源于校长办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的目的基于问题解决、具有实践取向,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研究是促进培训者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首先,培训的多元需求分析与研究,既强化了培训者的研究意识、提升了培训者研究能力,又可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培训者要分析研究的需求包括:参训校长个体需求、参训校长的学校需求、教育行政部门需求和培训机构的需求。

校长个体需求,是指校长个人专业成长的需求,也就是个性化需求。这个层面,要分析校长知识结构的现有基础和水平及要更新或补充的内容,理论与经验、知识与能力的现状;分析校长学习的需要与动机,明确其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确定促进校长有效成长的途径与策略,或校长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方式。

学校层面的需求主要是根据校长任职学校的层级类型、学校的地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发展水平、办学层次与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各校校长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一样,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但同类型学校存在共性问题,因此必然有基本相同的需求,培训内容要适合学校的办学与发展要求。如薄弱学校会存在:教师涣散、教学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管理混乱;校风、学风、教风不好;教育质量低下等情况。参训校长渴望通过培训获得如何规范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通过课堂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改进现状,实现发展。

其次,培训专业化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走专业化的培训之路,培训者需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要研究培训对象的特点及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规律,并建立自己的培训观。培训观是一个培训者应追求的培训理想或境界,其中涉及培训者对培训的性质、培训的对象、培训的特点、培训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清晰的、明确的把握和理解。第二要研究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并建立自己培训课程观。课程是校长培训的核心,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但校长培训的课程又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有自己的形态和特点。从表现形态上看,它应是菜单式的专题性课程,即每个课程菜单由相互关联的不同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又有围绕该模块核心内容的不同专题构成。从课程的特点来看,它具有问题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第三要研究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是围绕培训目标形成的,由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程序、培训结果等因素有机构成的结构化、程序化了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具有可复制性。

再次,培训主题的确定与研究。现在的校长培训已不是知识更新或能力补偿性的培训,而是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问题或中小学办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核心内容的主题式培训或专题式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领雁工程”的校长骨干培训班,顾名思义是校长中的“领头雁”,能起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其他校长实现“群雁齐飞”的目的。所以笔者把义务教育阶段“领雁工程”的初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题确定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教育领导力”。这种变化向培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培训者能够从需求调研与分析中确定可行的有效培训主题;要求培训者必须对主题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特别要与自己的研究专长有机结合,以达到自己能够驾驭并有效推动主题研修的目的。当然,强调培训主题研究并不是要把培训做成课题研究,而是要求培训者与校长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实践,真正做到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

教育研究、培训研究过程是培训者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培训者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研究、培训研究,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由经验型的培训者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培训者转变。

(3)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反思是促进培训者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有效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培训者非常注重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化的实践和能力。反思,特别是经常性、系统性的反思,会使培训者认识自己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问题深入思考,多问“为什么”,可以改进吗?怎样改进?对每个环节的活动结束都要及时总结反思,多问“怎么样”;哪个细节、环节没有做好,怎样深入,如果更加深入、投入又“会怎样”?对在培训过程中有什么感悟、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行为改进、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作用的帮助很大。

2.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的驱动策略

(1)把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成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是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增强全体成员的学习力、奉献力和创造力的组织模式,具有正确的共同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学习型团队是能够预知变革、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学习是每个成员的责任,但团队在营造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培训机构打造学习型师资团队可从校本培训的方面做以下事情:

其一,结合校长培训实际,引导、指导团队学习。在团队中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培训教师们结合校长培训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通过学习,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改善,提升培训的专业化水平,而培训工作的改善和培训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又极大地激发教师更强的学习欲望。这样,学习与培训教师队伍的日常工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质上有效地推动培训师资队伍成长发展。

其二,构建全员学习网络。只有构建全员学习网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学习型师资团队。学习网络的构成有“学校――科室――个人”三级。其中教科室主任、其他科室主任很关键,因为他们是学习型团队的中坚力量,是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示范者。只有他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教师教育、校长培训的重要性,带领全体培训教师创造性地学习,才能更有效的完成培训任务。

其三,搭设平台,丰富学习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是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的重要载体,是培训者成长的抓手。创设学习实践平台,精心安排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内容,丰富培训师资学习内涵。如专门学习研讨“培训主题的确定”、“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有效性”、“培训的专业化”、“教育规划纲要与培训者:理念和行动”等问题。

其四,激励和强化学习成果。如对参加学习的教师颁发证书;对认真学习和通过学习能力提升、主动发展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大会上给予表扬和肯定;在学习时给予口头表扬;对团队和个人取得的学习成绩予以鼓励;在会议上安排时间汇报学习经验等。建立学习评价制度,将学习成效、工作绩效等考核和奖惩机制有机地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工作潜能。

(2)“压担子”促成长策略。培训机构要创造机会给校长培训教师压担子,让其参与适当的管理实践活动,在管理中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弥补实践的不足。培训教师在课堂上给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讲课,自己却没有参与过管理工作,难免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校长具有宏观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能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要想校长学员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培训的教师首先要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否则课讲得再好也会让人怀疑,缺乏说服力。

(3)组建校长培训师资库,实现培训机构之间的师资共享策略。只有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的培训质量。接受培训的校长来自不同的学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困惑,对培训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除了优化培训师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外,更重要的是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培训队伍。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对象来源广、学习时间短、流动性大、层次不齐、课程多、计划灵活、考核办法多样的特点,这决定了培训师资队伍必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培训师资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师资人才库,具有建设性意义。培训师资库可以由培训机构的专任教师、高校教师、资深校长、教育专家和学者组成,只要是通过培训师资资格认证的,都可以纳入培训师资资源库。县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机构都可建立自己的校长培训师资库,当培训需要时根据校长需求安排课程,从培训师资库中寻找合适的教师。当某培训机构自身师资不足,可从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师资库中请人,同层级或不同层级培训机构的师资库中的人才资源实现共享。当然,也可将资源库中的培训教师向校长开放,由校长选择满意的培训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可激励培训师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赢得校长学员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通过自行选择教师,参训校长在培训过程中将会更有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培训目标。

(4)教研活动驱动策略。组织校长培训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校长培训教研活动,及时研究培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办班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协调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如专门为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举行主题为“教师培训的理念和行动”的研讨与培训会,研讨培训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和行动,怎样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提升培训者的综合素养和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专题研究“高效的校长培训课堂”,分管干训的领导还撰文《高效的校长培训:实践性、主动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发表在《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上。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推广实践操作,加快培训团队建设和发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也是加强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之一。

3.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结构:组织制度保障策略

(1)校长培训师资的选用、培养和考核管理制度保障。慎重选用,严格准入制度。无论是选用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必须慎重并进行严格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知识体系、身心素质、教育理念、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只有严把准入关,才能确保队伍的高素质、培训的高质量。当然对兼职师资的审查难度会更大。所以建设重点在本校的专职教师,以专任教师为主。

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培训机构鼓励培训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为了使校长培训师资的教学内容更详实和贴近学校工作实践,使教学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机构让他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会议并研读有关的文件,及时了解、掌握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工作重点及有关改革措施等。

对专任教师的考核管理。可规定校长培训的师资必须在五年内参加相应学时的进修,否则不予培训师资资格证书的验证和晋升,不能继续担任校长培训工作。

(2)培训者定期培训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强调,“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在我国的校长培训体系中,上一级的培训机构承担者对基层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指导的责任。如果下级的培训结构能获得有效的培训,则会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以满足校长培训的需求。如今年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组织各基层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培训者高级研修培训,大家一致认为感受很深、收获大、启发大、效果好。

(3)建立挂职锻炼机制,深入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校长培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校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践取向的,要求校长培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在培训教师时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送培训教师到中小学校挂职锻炼,这是一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挂职学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挂职学校的校长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指导性。这样,从培训师资培训来看,通过向有实践经验的校长学习,通过解剖挂职学校,通过调查研究,通过亲自参与学校管理实践可大大丰富实践知识;从挂职学校来讲,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也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楮宏启等.走向校长专业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

2 汤丰林、方中雄.中小学校长培训者的多重角色及其养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8)

篇6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教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教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xx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职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篇7

   20xx年是我正式上任以来的第一年,一年来,在领导的正确领导、指挥下,我们努力拼搏、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随着我的建章立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教科也相应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台领导的关怀下,在中心人教处的指导下,人教科顺利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职称评定工作、文秘工作等,基建档案的整理工作已近尾声,等待验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1、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人事制度改革是监测中心今年上半年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根据中心部署,自20xx年1月开始着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筹备工作。人事教育科负责承办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工作。为很好地完成这次人事制度改革,1月中旬,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着手草拟各部门考核制度、岗位说明书、各岗位任职资格、机构人员设置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并对原有的部分规章制度作了修改。从人事制度改革的程序操作上,我们遵照中心的要求,参照兄的改革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为使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从其他盗版网站下载本文将视为侵权人教科组织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并对监测中心以及我的各项规章制度、奖金分配办法、百分制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消除了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从思想上接受改革。为达到改革的目的,充分调动大家工作学习积极性,我们抓住改革的两个关键: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制,二是引入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方案。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竞聘上岗的办法,人教科严格按照竞聘程序推进竞聘工作。为充分体现民主,我们在竞聘前下发《人员情况调查表》和《个人应聘意向表》,对照应聘条件严格审查每名应聘人员。在竞聘演讲会上为每名职工下发《中层干部竞聘演讲民主评议表》,大家为每名参加竞聘人员打分,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使全体职工都参与到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中来。在4月16日召开的签约大会上,我每名职工都与签订了为期两年的聘用合同。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准备工作,到4月20日我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圆满结束,我台实行全员聘用制。

   2、健全制度。

   3、完善管理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加大执行力度。20xx年,我大部分职工均已转正,这带来了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为与里的实际情况协调,我们参照中心、兄弟以及地方的政策、规定,及时制定出切合我台实际情况的规定、制度。围绕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完善一系列岗位人员职责40条、岗位职责15条、管理制度、规定13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11条、以及《职工请销假及假期待遇的有关规定》、《考勤办法》等。

   4、整理基建档案。

   5、迎接总局验收为确保我台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机房有关人员的支持下,参照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工程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归档和造册,全部文档、资料分工程资料、技术资料两大部分,共计十九卷,107册,1007份。其中:工程资料共计16卷,71册,776份。包括建台的函件、请示、批复、可研、征地手续资料、工程建设审批手续、相关证书、勘察设计文件、报告;土建招标、装修及道路邀标资料;工程概预算、审计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监理文件;施工资料;锅炉房、消防、空调、凿井等工程技术资料;电力工程资料;工程竣工文件资料;工程汇报等。技术资料共计3卷,36册,231份。包括天馈线工程技术资料;监测网络技术资料;电气设备资料等。

   6、基础工作人教科完成了职工工资正常晋级调整工资标准等项工作,20xx年新招调职工6人,人教科为他们办理了招录手续和调入手续,为他们工资定级,并上报中心得到批复。为今年实习期满的单中专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以及职称的评定工作。通过今年7月份的中心人事干部培训班、8月份中心文秘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对人事工作和文秘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深刻地了解,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班结束以后,人教科根据国家新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统一整理了我职工个人档案。对文秘工作中的一些登记制度等也相应作了更趋合理的调整。

   今年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我们得到了领导的关心、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人教科的工作关系到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人教科将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政治修养,做到使每名职工满意。

   年末人事工作总结2    一、本学期工作总结

   回顾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人事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20xx—20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20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20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

   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11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

   10年1月4日我院召开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

   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10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

   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2、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与教师人数、课时量计发标准工资科的工作和人事科、教务处的配合尤为重要,这两个部门提供的材料直接关系我院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这要求我们要与这两个部门积极沟通,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了解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在现行计算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更好的计算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好教师和学校的正当权益。

   回顾上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作为处长,对三个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人员思想状况缺乏主动了解和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仍然存在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对本处的基本建设方面、三个科室之间配合缺少关注和及时协调解决。有时对院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尚存在执行不力,汇报不及时等问题。

   在新学期的工作中,全处人员要认真履行本职工作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注重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分管院长领导下,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年末人事工作总结3    第一季度,分公司按照省公司20xx年度“两会”工作报告精神和20xx年度人事工作计划,开展各项人事工作,现将本季度的工作情况及第二季度的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 人事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x月11日,分公司共减员6人,新增1人,3月分公司劳动用工 175人,其中网点劳动用工137人,剔除请产假员工4人,网点现当班员工133人。与去年3月同期168人相比网点减少劳动用工31人,与集团公司定员标准基本接近,有效控制网点劳动定员,降低了人工成本,人均纯枪量从去年1至3月11日的54.5吨提升至今年同期的67.6吨,网点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二、第一季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大部制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1、对机关各岗位开展测时写实工作,量化每个工作岗位的有效工时,分公司机关管理岗位人员(含定编定岗,机动借调,长期借调,临时借调)已达27人,远高于同类分公司管理人员人数,以新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调整为契机,推行分公司管理岗位的竞聘上岗,减少分公司机关管理人员人数。

   2、通过参加省公司组织的人事工作分析会、分公司研讨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全力打造铜仁分公司发展的“升级版”方案。

   (二)搭建竞争及交流平台,狠抓分公司管理队伍建设。

   1、制定《分公司机关人员基层联系点方案》,要求管理人员转变工作作风,从“坐班式服务”转变成“走动式服务”,深入油站,深入员工,与网点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正常倒班,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并纳入季度考核。

   2、根据《关于印发公司小站目标责任管理办法的通知》、《公司双低站治理经验交流推行会》工作指导以及结合分公司实际工作需要,对A网点推行合伙承包经营管理。通过举办团队竞选会工作选拔一个团队作为A网点合伙承包经营管理团队。执行后该网点每月可节约劳动定员3人,降低人工成本7535元/月左右。

   三、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搭建站经理及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公司管理人员其平均年龄均在30岁左右,面临人生职业发展的瓶颈。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职业平台,调动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尤为重要。

   2、一线员工工作强度大,实际可支配收入少,超时劳动法律风险,目标责任制网点人员减少产生的经营、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根据网点具体情况,大力推广股份合伙制承包经营、夫妻站经营形式,实现风险、效益共担,组建较强团队,机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目标责任制站的监督服务职能。

   四、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安排

   (一)继续开展目标责任管理工作。

   对一些可能成为双低效益的网点推行目标责任制,对销量日均在8T及以上的一些网点推行合伙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提高公司的创效能力,并做好在人员调配工作。

   (二)开展培训工作。

   1、做好今年网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照先报名培训后鉴定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申报参加鉴定人员进行考前理论模拟测试和操作技能培训。

篇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18-03

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YP)的邀请,笔者作为北京市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团成员之一于2013年8月25日~9月21日进行了为期28天的培训学习。此次国外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全面提高此次参团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加快高层次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其培训模式主要以经验分享、实地研习、专业交流和学习参观四种形式呈现,内容涉及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南洋理工学院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学管理、项目教学与教学工厂、无界化管理与AES系统、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系参观和其他学院学校的实地考察等。通过众多内容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加坡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师资资源开发上真正做到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我国职教师资建设有许多启示。

一、NYP职教师资的建设理念

NYP自创立以来,凭借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敏锐的市场嗅觉准确定位,立志于为新加坡的经济腾飞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其在职教办学的理念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教学工厂”、“无界化”及“经验积累与分享(AES)”三个理念堪称核心,是南洋理工学院最根本的立校之基。这也是其职教师资的建设指导理念。

1.“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助力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工厂”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将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入学院教学环境内部,在学院内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企业环境,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零距离对接。所谓“教学工厂”,它区别于以企业为本位的做法,立足学院,在现有的授课、试验和实训等教学系统基础上开设将学校教学系统和企业实践项目有机融合在一起,起到以教学为主、企业服务为辅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教学工厂”已经成为教职员工能力开发和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成为NYP卓越办学的主要手段。

2.“无界化”理念让职教师资活力常在。“无界化”是南洋理工学院推进实施“教学工厂”理念的一个保障策略,形成了学院的另一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系部合作无界化。虽然南洋理工学院以系部为主体独立运作,并无教务处来统筹协调,但各系之间共同研究、协作开发、联合承担大型项目,而且运作十分顺畅。二是校企合作无界化。南洋理工学院在企业和社区设有培训基地,企业在学院有车间或展厅,合作“亲密无间”。三是教学与市场无界化。南洋理工学院站在国家科技及市场需求的前沿,开发新产品,培养急需人才,紧密追踪经济发展的脉搏。四是校内资源无界化。南洋理工学院的建筑特点使得各系之间以联廊有机连接成整体。校园智能卡打破部门所有制,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五是归宿认同感无界化。员工的思想上淡化部门利益,把南洋理工学院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观,愿意沟通合作,愿意经验积累和分享。“无界化”本质上就是打破院系与院系、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合作互助,资源共享。

3.经验积累和分享系统盘活学习型组织成果。“经验积累与分享(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是一个良性运转的知识管理系统,即“经验积累―分享―应用―再积累”的循环。它包括理念的分享、技术的分享和成果的分享。AES系统用于提高学生对企业项目解决方案的了解,促进同事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保存南洋理工学院非项目的知识与经验。AES是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分享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工作,并且不断积累更多经验为后人所使用。这个系统能够使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得以清晰再现,避免由于时间久远而被遗忘。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院方成功地实现“只留经验不留人”。人才流动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相关老师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原来的岗位,必须先将自己带领学生做过的项目的背景、方法、效果等内容详尽地输入系统,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经验积累与分享不受人员流动的限制,将最宝贵的财富永远地留在南洋理工学院。

二、NYP师资培养成功经验总结

在以上三个核心理念的指导下,NYP的职教师资建设和培养已经初具体系,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关于职教师资准入制度。NYP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教师时不会将其学历门槛定得过高,更不会盲目追求海内外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也不太看重教师是否一定毕业于师范院校。也就是说,他们在招聘专业教师时不会要求必须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不会要求必须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准入门槛上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要有3~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当然工作经验必须与专业对口。通过这样招聘到的教师,他们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并且能够与企业密切联系,可以为校方引入更多校企合作项目。在课堂中,也会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技术标准自然地引入,这样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来源大多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师范学院毕业生,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学校工作,普遍缺少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此外,中国《教师法》等相关文件规定,职业院校聘请教师也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许多学校对教师学历上有硬性要求,比如博士学历,这样极大阻碍了技术工人等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或兼职。

2.关于职教师资培养机制。在NYP,师资培养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如新进教师必须接受学院专门机构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为其三个月。教师所在的专业系部还要为每一位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做到一对一指导。新教师引进后的两年时间内,学院会不断组织相关教学方面的培训。具体来说,NYP学院各系部有义务要为每位教师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在制订计划过程中可以征求教师个人意见,但一定培训计划制定后,教师个人必须服从参加,同时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个人成长计划。教师在完成系部制定的培训计划后,还可以利用每年25天的带薪培训假期培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培训的落实,将与本专业相关的世界新技术发展情况,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带入课堂,改进教学。在培训内容中,一般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新技术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不落后于当前企业的一般要求。在我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普遍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甚至许多繁杂的行政事务工作,他们每天都疲于应付学校的相关工作,而又没有太多成就感。这跟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课时多、任务重、人才结构失衡、教学经费不足等原因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教育部对职业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才逐渐重视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但与新加坡NYP相比,在培训制度和针对性方面差距较大。另外,虽然规定了教师必须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可是给予教师的时间又不足,影响了培训效果。

3.关于职教师资转型。NYP在教师转型和新专业“师源”储备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超前意识,而我国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NYP很注重预测整个市场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态势,他们往往在一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萎缩趋势时,就会选择在第4或5学期对该专业最好的种子教师进行培训以便他们完成专业转型。NYP采用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制定配套的教师技能转型计划,有目标有要求地将这些老师输送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研修,并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通过超前的教师转型,NYP缓解了因逐年的招生规模萎缩导致的学生数少与教师课时量不饱满之间的矛盾;同时,被选中的“种子教师”综合素质高,个人能力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和进取心,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型成功。他们通过培训在恰当的时间开始了新的起点,不仅对原有专业的建设影响不大,而且还能保证新专业的建设质量。我国职业教育近两年发展迅速,经历了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但是过快的速度和不恰当的发展方式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部分专业趋于老化,招生规模逐年缩小,师资过剩;部分专业办学规模过大,师资缺口严重;每年申报新专业,却未能配备足够且能胜任的师资力量;等等。这些问题意味着很多职业院校亟待专业转型。我国有些职业院校缺乏超前意识,一般都会在某个现有专业出现师资紧缺时才会安排教师培训,而且经常会选择让好的教师继续原有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发展,而让表现不优秀的教师去开发新的专业或进行专业转型。因此,很多学校出现了先申报专业才考虑师资配备的被动局面,而且在专业建设和转型中起步慢、教学质量低下或教师们转型不成功。如何让这些教师成功转型是我们目前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必将会给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4.关于职教师资考核评价机制。NYP的师资考核机制较为完善,他们重点考核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工作和服务工作表现。换句话说,NYP对师资的考核的覆盖面较为全面,不仅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学生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等教学工作,还包括企业项目服务、承担管理工作、工作态度和质量、特殊贡献等服务工作的表现。采用这种评价机制,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目标性和热情。系部组织的整体安排,有利于打造一支团结融合、积极向上的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团队。在中国,教师的工作要求与评价体系不匹配,工作中重视教学和社会服务,但考核中却特别强调科研能力。虽然也将教学工作量作为考核指标,但教师只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基本能通过考核。这样必然让教师的精力大量投入到撰写论文、申报各项课题中,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三、NYP经验对提升我国职教师资建设水平的启示

1.关于职教师资准入制度的启示。借鉴NYP职教师资准入制度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应尽快完善该制度。在选择教师时不再一味追求名牌学校。在选人方面应该更侧重对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要求和考核。当然,鉴于当前教师工作水平不高,难以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加入,难免还是会接受应届大学毕业生,但这时考点应该放在专业实际动手能力上,而不应强调其学校背景。这些教师进入后,能够尽快送到企业、行业进行脱产实践半年到一年。

2.关于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的启示。借鉴NYP职教师资培养机制,我国职业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师资的培养培训。首先,职业院校应该对整个学院专业教师师资培养做整体性、系统化的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各系部按照全院规划完成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学院要重视规划,并从培训时间、经费上做出制度性安排,系部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系部工作做出具体培训安排。对于新进入的专业教师,更应重视对其的培训。根据进入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配备指导教师,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

3.关于职教师资专业转型的启示。借鉴NYP的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师转型方面有许多提升。首先,应提高对专业教师专业转型的重要性认识。职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不同的阶段,社会产业结构需求不同,这必然要求我们对专业需要进行不断调整,而且这种调整的速度在加快,这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专业转型能力。其次,应该科学地制定专业教师转型路径和提供相关保障。职业院校应该将教师专业转型培训纳入学院的整体培训规划中,重视教师跨专业学习进修和能力提升进修,当专业调整,教师需要转型时,为该专业教师制定合理的转型计划并实施。首先选取种子教师进行转型培训或者企业挂职实习以强化新专业技能,然后再给更多老师培训,这样就有足够的合格师资来进行新专业规划和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

4.关于职教师资考核评价机制的启示。借鉴NYP的经验,我院职业院校应该建立以教学为重点,兼顾个人素质和服务工作的三位一体的科学合理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继续将教学作为重要评价项目,但更加强调教师质量的评价,摒弃当前完全以科研论文和纵向课题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科研考核体系,以横向课题和企业实际项目服务水平的评价来替代。

“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原有的职业教育师资瓶颈凸显严重。职业教育确实需要学习如新加坡NYP这样的优秀职业院校经验,真正理解并做到以师为本,务实和扎实地完成职教师资的准入、培训、转型和评价四项重点工作的改进,才能真正改善和提高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宏俭.中国与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邬厚民,余靖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篇9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最新高校人事工作总结范文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篇10

校本培训(school-basedteachereducation)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决策部门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在职教师培训。教育界至今没能对校本培训的概念做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形成共识:之所以大张旗鼓地进行校本培训,出发点就是教师现有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有以下几点。首先,校本培训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培训教师紧密结合本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反思,促进自身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校本培训是教育专家进校考察和调研,以具体学校为培训基地,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的培训定位。专家与教师直接在校园里互动,在学校现状中讨论,在实际问题中对话,大大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说教,所以能引起所有教师的共鸣,使校本培训真正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而服务,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最后,校本培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就是打破以往那种“关起门来”教师相互学习或赴外“取经”式的在职学习,利用本校资源与校外资源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显在问题与突出矛盾,是一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所以校本培训能起到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作用。

二、校本培训的背景及现状

校本培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几个国家首先兴起,其后法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引入,从而使校本培训成为在职师范教育的新概念与新战略。总体来说,国际上关于校本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模式,美国的学校本位师资模式和专业发展学校师资培训模式,德国的校内在职教育模式,以及日本的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相结合的教师研修模式。由于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校本培训模式当然也存在种种差别。但同时也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即在教师培训的主要理念上都强调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满足不同阶层的教师具体的发展要求;在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上,都强调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更新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上,都强调了要发挥校长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指导,促进受训教师自主学习,共同研讨;在校本培训的资源的利用开发上,都强调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我国的校本培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世纪之交,为了配合和适应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的新形势,校本培训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陆续展开。这既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总体来说,我国的校本培训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相辅相成,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职教育多元培训模式中的一个亮点,必将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起到探路先锋的作用。因此,校本培训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搞好宣传教育,扭转教师的曲解,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实际出发,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上的发展,把加强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尊重教师个性和人格。以学校的教师为本体,以实践性与持续性为原则,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重点,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把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形成个性特长作为归宿。

三、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

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各学校领导师生的一致欢迎,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但是笔者认为,对校本培训不能一味言好,既要重视它的实际效果而在更大范围里进行推广,又要化解它的不足之处而做好下一步的整改工作。笔者曾参加过许多类似或相同的校本培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校本培训过程校本培训在本校校园里举行,一些教师往往掉以轻心。一些教师要么以上课作为理由,要么寻找各种借口来企图逃避培训,更多的是在培训中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培训。因为在本校参加培训没有新鲜感,彼此之间非常熟悉。虽然为了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也有其他外校领导与教师前来参加,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具体交流、讨论环节,大家仅限于自己的圈内进行,忽视与其他人员的经验分享。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是必然的。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要想在校本培训中实现既定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首先,要破除教师的麻痹心理,通过各种形式,使他们安心接受培训、乐于接受培训,使校本培训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搭建更广的梦想舞台。其次,本校领导要全程跟踪校本培训,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实际问题。最后,受训教师要重视培训过程,认真总结及反思,在校本培训中真正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