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18:57: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作计划及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工作目标
1、轻伤、重伤事故为零。
2、杜绝工业锅炉、压力容器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保投诉事故。版权所有
3、严格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
和复训率达100%。
4、加强对锅容管特设备的管理,按规定定期进行
年检,检测率达100%。
5、工业污染物排放严格按国家标准排放。
6、持续改善和推进“6s”“安全点检”“精益生产”
和“清洁生产”活动,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安全和环保责任。
1、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实业公司《安全生产处罚条例》,与各单位领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抓好落实工作,明确责任书的奖惩,加大现场服务和督察力度。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严肃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严格考核。
3、建立公司化学危险品的台帐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做好紧急预案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4、建立起公司危险源辩识和容量分级台帐,引导员工工作时的安全行为,使公司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开展有效活动。
1、开展《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危险源辩识容量分级》的引导和学习,提高全员的法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月”和其它安全生产的活动,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不时提醒员工“安全警钟”长鸣。
3、坚持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坚持安评日常化,对查出的隐患做到小隐患不过夜,大隐患跟踪整改,以达到“安全特级工厂“管理水平。
为切实做好我库XXXX年度雨季汛期的防汛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并结合XXXX年xx分公司防汛实际情况,制定《XXXX年度防汛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做好汛期防汛准备工作
1.思想重视以“尽心竭力、恪尽职守,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根据XXXX年经验,按照当前我库的形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做好防汛工作,做到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切实保证我库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组织落实设立防汛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协调防汛工作。防汛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防汛时间XX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4.物资准备抢险物资要准备充足,对防汛机械设备(水泵、车辆)要进行检修,保证正常使用。防汛物资要放在便于使用的场所,并有专人保管。
二、落实各项防汛制度,做好汛期防汛工作
1.落实防汛值班制度,防汛专线电话要有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通畅,防汛主管领导和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如遇特殊险情,及时向公司总部及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汇报。坚持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必须到岗。
2.强化防汛工作重点
为切实有效做好汛期防汛工作,根据我库的总体防汛情况,在对防汛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工作重点:
1)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汛期防汛工作重点在油库库。
2)开展安全教育,提高防汛意识。
3)落实防汛责任。
4)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
5)做好防汛物资的准备工作。
6)完善防汛预案。
7)强化防汛演练。
三、防汛工作措施及要求
1、加强领导。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有备无汛,不可有汛无备。一定要未雨绸缪,常抓不懈,把防汛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清醒认识油库防汛工作极端艰巨性和重要性,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同时健全各种防汛组织,根据防汛形势的发展和实际,认真研究、细致分析、统筹安排,对落实情况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
2、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每天早班会,以上级文件结合当前防汛形势,开展防汛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利用板报、条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防汛意识,消除麻痹思想,形成人人讲防汛,人人要防汛、人人抓防汛的良好氛围和积极向上、主动扎实的工作作风。
3、做好检查和准备工作。
防汛期间,组织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对油库内下水道、排水口、水渠等处,进行杂物清理工作;排水管、排水泵、防汛所用的编织袋、麻绳、细沙、机电设备、通讯工具等防汛设施、设备及物资进行检查。做到该整改的整改、该维修的维修、该购置的购置、该更换的更换、该保养的保养,确保防汛设施完好、设备有效、物资充足、保障有力。
4、完善修订防汛应急预案。
要针对响应机制、启动条件、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防汛预案,切实增强可操作性,体现出以人为本,一切都要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
5、强化防汛演练。
一、推进课程思政,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重点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专业、课程诊改。
三、重点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按照各项目方案开展建设。
四、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落实,深化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提高专业与“****、****”建设目标的契合度,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五、以大赛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教”改革,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3项以上。
六、继续推动“1+X”证书试点工作,组织申报、培训和考试。力争完成考试3批次。
七、夯实院级优质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项目申报。
八、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扩大学生参加规模,继续申报认定工种,力争开展社会认定。
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工作措施
一、推进思政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做好劳动实践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安排。
二、教师考核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到评优表彰、各类晋级、评职申报、各类项目建设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申报,必须通过德师风审查。
三、对照专业和课程标准,推进现有招生专业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四、贯彻落实专业优化调整管理制度,科学调整现有专业,整合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优势专业;
五、上半年开展院级学生技能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倡导人人过关,扩充参赛专业,有毕业生的专业全部参赛,符合报名条件的比赛全部参加,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用各类技能大赛来检验教学成果。
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模。根据教育部要求继续申报“1+X”证书试点,组织培训现有证书的考试工作。
七、打造优质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现代学徒制、教学名师等项目,提升内部质量,选优向上级推送申报项目。
二、工作重点
2、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技改投资完成3.2亿元,较上年增长11%以上。一是生物质能热电厂建成投产,柴汽油厂力争完成项目立项和建设前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矿业公司石煤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三是完成省电力公司农网工程计划97个村,16条10千伏线路和7个县城台区改造,完成计划投资1.54亿元。
3、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突出新型工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岔那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经开区1.1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岔那工业园按3.5万亩规划,一期完成500-1000亩土地征收工作,启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三是完成矿业工业园规划编制,启动石煤综合利用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4、积极抓好招商引资。主动联系、重点抓好集团招商洽谈及入园落户工作;配合投资有限公司完成项目选址和报批,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二)工作措施
当前,人类社会日益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更是形成这些目标的基础。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在精神品质上具有整体性、公益性、公开性等特征,它培养人们的公共观念、群体意识以及社会归属感,以群体性、共享性的设施及活动为基础,发展公民参与、资源共享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变化,需以文化政策为引导,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构筑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公共文化管理服务的几个难题
1.现在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把原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服务当中来,而是带来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手段,也包括内容、业务流程方面的变革。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公共文化管理服务建设当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2.公共文化队伍素质的问题。年龄偏大,观点上落后,知识结构比较陈旧,这样就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体系带来的要求。以上问题在基层、我们县所处地区是比较突出的。下一步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对存量的公共文化队伍怎么办,可以考虑培训,想办法优化。对于增量的部分一定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掌握现代新技术。另外也可以考虑把我们文化资源队伍扩大,包括一些村民,还包括一些大学生。
3.网络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目前网络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里面包括文化系统,也包括其他系统,比如教育、科技。下一步一个是政府内部的资源要整合,另外企业,包括公共部门,包括社会组织,他们的文化资源怎么能够整合到我们整个大的平台里面,共建、共享,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路。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政府怎样发挥作用,怎么样建立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企业、社会组织、公共组织有手段发挥他们的社会责任。
公共文化管理服务要与时俱进,不断实施项目创新、服务创新,注重提升文化的品质和实效,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需求。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发挥文化领引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将深刻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活动的工作经验,在以往所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提高活动的社会效益,为实现美好、和谐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奋斗。
目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定会伴随着新型农业的开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出现多元文化的大碰撞。这就迫切需要先进文化发挥导向作用,以共同的理想,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社会心理的人群连结和整合起来,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社会协调力,并使全体农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求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进一步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使得能够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泛进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拘一格地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留住一批既熟悉艺术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文化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文化之花就像春天的小草,呈现出勃勃生机,社会文化建设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二、加强公共文化管理服务的措施
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文化馆新馆的规划、立项、建设工作,新建达州大剧院、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的演出场所;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积极新建或改扩建图书馆、文化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升设施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升工程,力争全部达到市级三级综合文化站以上标准;实施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带动基层文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2.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大力实施公益文化普及工程、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电影放映公共服务工程、“惠民天天演”工程、公共文化场馆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和“文化五民”行动。充分发挥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作用,全面实行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3.培育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创作一批精品力作,依托唐甄、元稹等历史人文资源和巴人文化、z人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打造和全面提升文艺创作品牌,推出一批富于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力作,确保文艺创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抓好城乡文化的交流和推广,举办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要立足弘扬特色文化,做大做强常年举办的文化活动品牌。拓展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要突破传统办馆模式,把传统单一的服务拓展为综合性的文化服务。
4.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形成县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和完善基层网点建设,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拓展到每个村和社区。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快对图书、艺术、美术、音乐、文博、书画等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三、强化统计服务职能,巩固统计发展地位。牢固树立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延伸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跟踪监测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的理念,充分发挥统计信息资源优势,尽其所能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多领域、深层次的统计服务。一是要创新思维,积极拓宽统计调查的新领域和新方法。要多动脑筋,在国家现行制度以外创新一些国家和省里没有,地方经济发展和领导又急需的各种调查,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创新统计调查内容,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社会经济提供服务。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增效、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业、民营经济腾飞等重大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结合和谐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做好统计监测,力争多出精品,努力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咨询意见和建议。二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行业、多领域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预测,把握重大经济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发挥统计的预警预测、分析评价和信息咨询作用。三是要搞好统计信息的整理与。坚持快、精、准的原则,以局《*统计信息》、政府办《*动态》、市委办《*信息》为载体,及时收集和提供短而快的经济社会信息。要定期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向社会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要加强统计信息网、农调网建设,使其成为统计信息的重要窗口。四是要做好规模企业的认定工作。作为规模企业统计主管部门,市统计局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严格按照省局的有关规定,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及时将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为扩大我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升统计发展水平。要坚持不懈地按照省局《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关,维护政府公信力。一是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以对政府、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自觉履行《统计法》赋予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坚持依法统计,严格遵守统计职业道德,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局统计方法制度,全面理解和掌握统计范围、行业分类、指标解释和统计标准,科学采集相关数据,规范使用相关指数、系数和核算方法,搞好综合核算和专业统计数据间的衔接,推进专业统计与GDP核算制度方法的协调,着力提高GDP核算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增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域外资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专业统计工作,做到基层表齐全、结构优良、趋势合理。三是要加大数据的审核力度。要严格执行“三审”、“三对照”制度,重点抓好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重要数据的质量监控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询,防止出现趋势性差错。四是要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要搞好与编办、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适时对名录库进行更新和维护。要按照“AAA”级单位标准加强台帐建设和档案管理。实现台帐和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财务管理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与效益。所谓“规划化”就是在保证原有会计基础工作的合理与科学,又要做出适当地改进与完善,使之与当前形势下的新制度、新决策相契合。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三个措施
1.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与监督
任何工作的规范管理都要有制度的约束,会计基础工作亦是如此,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规章条例,系统化的管理策略,既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让每一位会计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同时,企业应该专门成立监督部门,制定内部审计制度,管理与监督两手抓,保证会计部门及相关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坚决杜绝、的现象发生,协调会计人员与企业其它部门的交接、沟通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客观。
2.建立一支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会计队伍
企业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要经会计人员之手,通过他们的处理和加工,从而形成完整的会计报告。会计报告中有企业某阶段所有的资金活动,会计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将直接决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所做出的决策,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会直接对最终的会计报告产生影响,如果会计人员守诚信,那么做出的会计报告必然真实可靠,反之则大打折扣。鉴于此,必须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个人品质抓起,成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与道德感的队伍,从整体上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基础工作是严谨的,任何数据、任何环节出现失误和偏差,都将影响会计报告的准确性,是真正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自我做起,时刻进行反省与自我反省,坚决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专业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代接轨,转变观念,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3.统筹规划工作方案,明确经济责任
一个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它是企业生存、运营、发展的根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相关人员都要按照方案做好分内事,透彻理解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个人职责、逐步实施各项管理规定。会计部门要严格遵循“规范”来处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原始凭证开始,完整记录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往来,保证记账凭证的合法性、客观性与真实性,要将“规范”贯彻于会计基础工作始终,坚决不允许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另外,企业管理者也应制定相关决策,指导监管会计基础工作,从情感、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自主性,完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从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开始,逐步实现企业上下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三个成效
1.发现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前,企财务部门首先对相关工作环节进行了自我检查,并且自认做到最好,不存在任何漏洞。然而到了真正的验收之际,我们才发现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有很多细节没有做到位,后来我们财务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重新检查了附件资料,补盖了付讫印章和转讫印章,在粘贴单上填上了相应的日期等等。另外,在报送会计报表时,也存在据实清算数据错误,往来账目核查不清等问题,说明我们的会计基础工作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通过本次验收,我们不仅找出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而且明确了整改方向,相信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更加顺利。
2.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对会计工作的认知
通过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系统学习,我们所有会计人员都意识到自身业务知识、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的过程中,我们补充了专业知识,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了更加准确、清晰的认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了灵活运用财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3.提高了工作自信心与责任感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各项资金往来、经济业务更加规范。财务部门上下充满了工作热情,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由于专业知识得到加强,工作时愈发得心应手,自信心与责任心较之以前也有了显著提高。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记账的会计人员认真记录和验收每一笔会计凭证;出纳会计严格规范地管理货币资金;负责审核的会计人员仔细核查每一笔金额,以及所有的凭证科目等等。在全体会计人员的努力下,企业上下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有了规范的管理、清晰的记录、完整的保存,形成的会计报告必然客观准确,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定真实可信。笔者真心体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企业、社会、政府乃至国家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地干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切实做好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才能全面分析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最终形成的会计报告才会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某阶段内的效益、经济以及经营状况,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在会计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笔者明显感觉到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职业使命感也加强了,整个财务部门一片新气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企业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与我国的发展形势及时地、持续地完善和改进,要求相关人员能夯实基础工作,顾全局、重细节,扎实地做好每一步,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发挥出会计基础工作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安.集团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06-206.
地勘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需要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这就对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高地要求。基层统计工作能够将地勘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反映出当前地勘单位的发展情况,这为各项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地勘单位的不断发展和转企的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也带来各种挑战。基层统计工作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更好地发挥参谋作用。
一、地勘单位基层统计工作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以及单位转企的快速发展,地勘单位的统计工作范围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1]。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已经体现出了繁细、多行业、多领域等各种特点。基层统计工作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要能够准确无误地采集到调查对象的统计数据,并对所获得的统计信息进行科学汇总,并将资料进行准确及时地上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基层单位来讲,是否能够收集到准确无误的统计资料是相当关键的,这要求地勘单位内部构建起完善的统计服务网络,定期定时地提供各种需要的报表。从最为基础的班组到每一个二级经济实体,都需要定期地提供报表。这从根本上为基层统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来源基础,并且也有助于对每一次报出的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改善。与此同时,基层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统计工作者需要花费大力气来对调查统计对象所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而这项工作较为困难,需要被调查单位的密切配合。只有准确的统计信息才能够帮助领导机关开展科学的决策。所以,统计数据必须要真实可靠。因为当前社会上不正之风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很多单位都存在数据失真、虚报、瞒报等各种不良现象,使得基层统计工作受到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难以发挥出真实的作用。
二、当前地勘单位在基层统计工作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数据分析专业性存在不足。当前,在地勘单位的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性存在不足之处,对各种问题的分析缺乏足够的深度,因此难以根据统计数据来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建设性的建议,也不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统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使得大量的统计数据信息被闲置,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辅助决策的作用。
(二)统计指标的合理性不足。统计指标是否合理,对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地勘单位的基础统计工作之中统计指标不科学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因为统计工作人员的水平以及专业上所存在的现状,难以对统计资源进行深入地分析,对统计成果的科学性带来影响。此外统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对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限制。
三、提高地勘单位基层统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领导从思想意识上进行重视,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统计人员在开展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得到地勘单位领导的支持,地勘单位领导必须要要真正地认识到,统计工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上的加加减减,而是能够反映出地勘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状况的,并且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有效分析,决策层能够对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调控。地勘单位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成立起专门的统计部门,并设置和配备各专业统计与综合统计人员,这样才可以改善统计工作。因此只有领导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基层统计工作。
(二)对基层统计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地勘单位在开展基层统计工作时,需要对基层统计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将基层统计工作当做是基础性与保障性的工作,以为地勘单位的管理服务为目的。[2]对于基层统计工作者来讲,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单位的经济管理指标体系在地勘单位的基层统计工作中是相当重要,利用科学合理、丰富的指标体系,有效地发挥出统计分析所具有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地勘单位的经营与发展。
统计工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的意识必须要深植于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心中,在这样的意识下来开展基层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让统计数据能够满足管理的决策要求。从市场的发展变化入手,对基层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现状。注重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辅助决策作用的发挥,在对统计数据和资料真实性进行保证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地勘单位的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对地勘单位基层统计制度进行完善。(1)做好统计制度建设,完善统计组织,健全统计机构。统计制度建设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业务制度建设与机关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这两个方面。需要从制度建设出发,狠抓统计基础工作。在机关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中,需要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努力地推动人、财、物、事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对于当前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有太多兼职、责任心不足、统计数据失真的情况,需要从健全统计组织机构着手,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为基层统计工作奠定基础。(2)构建起健全的统计台账。在统计工作之中,数据质量就是“生命”。如果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统计台账,就会导致统计数据的可比基础不足,难以对地勘单位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速度以及和同业之间的差距进行有效地分析,也不能为未来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构建起统计台账。
(四)强化对基层统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基层统计工作相当繁重,需要许多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来完成。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影响着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不断地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进行有效地改善,且促使基层统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可以更好地开展基层统计工作。另一个方面,强化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教育。因为有很多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经验上存在不足,使得统计工作多方面受阻,强化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则能够对统计工作质量进行改善,使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五)通过多项措施提高统计调研与分析能力。首先,需要对统计调研与分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勘单位自身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因此必须要调整思路,对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清楚地认识并进行大胆地创新,对统计分析工作进行不断地完善。统计工作是体现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提升统计工作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手段。其次,需要构建起科学可行的统计分析工作制度。统计分析工作需要紧密地围绕地勘单位上下所关系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重点领域来开展调查研究与专题分析。需要建立起统计数据监测语境系统。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都要做好各种指标的分析工作,并开展同比、环比以及和周边单位的数据分析与对比。要对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进行提高。统计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只是一种工具,最关键的还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的能力,注重对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最后是强化学习培训与调研。调研的内容并不是在于要多丰富,而是在于精;观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新颖;论证也不在于要有多精彩,而是要给人启迪。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
总之,对于地勘单位来讲,基层统计工作相当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为此,我们在明确了当前基层统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需要从多方努力来对基层统计工作进行改善。
关键词:
ERP系统;财务会计工作;变化;措施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会计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ERP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到对ERP系统的升级改进,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更加顺畅。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中,ERP系统作为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集成了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和共享功能,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与掌控。
1ERP系统概述
ERP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基于MRP基础之上的升级改进。能够将实用管理软件和网络工具与计算机完美地结合起来,整合供应商制造资源,综合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与客户需求,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对企业价值链资源计划全面打磨优化,实现高效综合的效果。近些年的ERP系统、MIS、MRPⅡ,从根本原理上来说,全都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内容,这些系统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对比,前者的设计角度,是以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为基础的,以消灭孤岛信息为目的。后者的设计角度,则是以会计和会计部门的视角出发[1]。在ERP系统中,它以原始凭证为坐标原点,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化生成。而传统的信息系统,望尘莫及,其只是事后会计,也就是在业务发生后,才进行跟踪记录。ERP的功能这表现在全程的计划处理和分析一条龙。
2财务会计工作在ERP系统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2.1财务管理方面的变化
2.1.1内容变化
有形资产在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占比,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在当前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无形资产的占比有所反超。ERP系统是对传统核算型软件的弥补,既可以核算传统的有形资产,也可以对无形资产,例如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系统展开分析,预测结果。在财务管理方面,核算的内容有所扩大。
2.1.2信息变化
传统的财务信息管理,只局限在一般的财务报表之上。在ERP系统环境中,触手逐渐向查询功能和多种管理性报表方面延伸,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使用更加的便利,相比于传统方法,在时效性和范围上都有质的飞跃。在ERP系统的初始化进程中,可以设置大量规范业务计量,同时自动生成凭证,自动完成记录工作,在系统设置中,可以设置自动计算,这一操作可以解决大部分报告中的工作,信息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2.1.3资金管理模式变化
ERP系统在资金管理模式中,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利用内部银行结构,来量化考核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二是自动的实时的生成现金流量表。这两个功能有两个作用,它的第一个作用是能够使得集团总部投资功能,得到完全的发挥。第二个作用是让资金的分配和运用,更加的合理化。同时,该模块之中,还有资金的预测功能。对于中短期现金流量预测能力有所加强,做到及时预警。
2.1.4业绩评价方法发生改变
传统的评价模式,往往不够重视时效性、质量和成本相关的考核。而是孤立的简单的评价某一个环节。这样的评价模式,无法真正发挥业绩评价的诊断功能,导致业务人员将评价的某一环节利益,作为追求的重点,财务成果的责任,不能明显的分清。ERP系统很好的扫清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它将项目视为成本和利润的中心,具体进行考核、测控和分析,将预算和预测以公司级和部门级别来进行,做到了及时的纠正,将管理效率晋升到了更高的档次上。
2.2财务工作要求方面的变化
运用ERP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数据的集成,而非过去的核算和核对工作。这一变化能够及时地在系统中,将录入的原始凭证自动核算,以此得到各种财务报表。为财务人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财务监控和管理工作。
2.3管理会计要求的变化
做好成本管理和预算工作,是管理会计的只要职责。运用ERP系统之后,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全面实现了即时、准确、广泛以及细致,实现了跨部门的流程组织,在计划资源的使用方面做到了更好地利用[2]。ERP系统具有信息集成和无缝化的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有利于会计人员进行准确的价值链分析,对存货进行动态的管理,展开全面的预算跟踪,使得成本的考核工作更加广泛细致。
2.4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的变化
2.4.1角色变化
从表面上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之前大幅减少后,此消彼长,他们也增加了另外的一些工作任务,例如系统的维护,保证它能够正常的操作,确保系统内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还要善于分析系统提供的信息,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2.4.2岗位的变化
由于ERP系统自身的功能特性,会计工作量有所下降,使得当前的会计工作,即使是门外汉,只要按部就班的规范化操作,也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工作任务,就这一趋势来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将会有逐渐缩减的趋势。
2.4.3工作方式的变化
在应用ERP系统之前,月初和月末的财务会计工作量巨大,为了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工作人员加班成为家常便饭。
2.4.4财务主管要求的变化
企业做出战略决策需要财务主管提供会计信息支持,财务主管更是财务部门的核心人物,对于他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运用ERP系统之后,财务主管便可以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不需要再向下级财务人员获取,工作程序得到简化。
3ERP系统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工作变化的应对措施
3.1完善会计基本职能
尽管ERP系统功能强大,操作便利,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讲,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会计工作。部分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基本职能。例如信息的收集,务必要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
3.2转变会计人员的角色
ERP系统的特性使然,更加重视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对决策提供意见支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自觉的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不断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在数据的分析核算、预测管理方面,有所提高。在生产经营部门,也可以安插会计人员,让他们以顾问、组织者等专家形象指导工作,完成业务整合。
3.3提高ERP系统的使用率
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和管理活动,以成本效益为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好优化工作,使得会计信息系统,达到更好的通用性和专用效果。要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高效的发挥ERP系统能效,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
4总结
ERP系统是先进而高效的信息管理工具,ERP系统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在诸多方面,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变化,这些变化既是高效的通道,也是变革中的挑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也应随之变化,不断提高,在ERP的运转中,实现企业效益无限扩大。
作者:罗妙华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