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5 02:56: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篇1

通过分析新教材对语法的要求和当前学生薄弱环节对教学的需求,不难发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增无减。教材更替期间。学生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更应把语法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以语法为突破口抓好衔接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 教材的要求

在老教材中,英语教学普遍强调听说和交际,通过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进而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法学习,对语言规则模糊不清,就犹如起万丈高楼未打牢地基,使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教材中语法地位得以强化。以五、六年级新教材为例,新教材增加了名为Grammar time的新环节,通过直观易懂的表格和语言提示的方式,对单元语法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语言规则,引起学生们对语言现象的关注,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入。

不仅如此,新教材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对语法灵活运用的能力。以旧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和新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这两个单元重点的语法知识都是过去时态,但旧教材只进行了简单的句子操练,而新教材把整个过去时态融入了《皇帝的新装》故事当中,要求学生自己去体会时态变化;Checkout time中的Read and write环节又换成了《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语法知识;Circle and say环节,要求学生继续创编故事,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过去时态并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

所以不难看出,新教材对学生语法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投入更多精力训练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意图形成语法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的需求

笔者在所带六年级的两个班级就“你觉得英语学习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备选选项有语法、词汇、听力、阅读等。经过调查,75.8%的学生认为语法是他们英语学习中的最难点。这一观点同样在试卷分析中得到印证。笔者认真分析了14次(三年级2次。四年级3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5次)抽测试卷数据,制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语法失分排在学生考试失分环节的首位。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法的失分率与学生的年级呈正相关,年级越高,语法失分比重越大(特别是五、六年级起,考试增加了写作环节,学生因写作中语法错误会造成失分较多)。就这一现象,笔者也与其他教师交流了意见,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法属于理解性知识点,具有累积效应,一旦基础没有打好,极易产生恶性循环,其结果将持续影响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提升衔接段语法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衔接段语法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发现共有23个知识点发生变化,笔者对其中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失分率进行了统计制成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衔接段语法知识点教学时间前置,同时这部分知识点也正是原来学生考试中的易错题和理解难点。应作为衔接段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强化衔接段语法教学不仅是教材的指导要求,更是学生切实的学习需求,已成为能否抓好衔接段英语教学的胜负手,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教学的策略:有的放矢

新老教材更替期间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方面教师要补充教新教材中有但旧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量较大:另一方面,学生要逐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法。语法作为教材更替中教学的重点,更应针对该期间教学和学习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

1 在情景、任务中领悟语法

(1)巧设情景。新教材中强化了情景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恰如其分地设置合适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最好能以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等最为熟悉的事情模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名词单复数的区别,我利用本单元Story time的挂图以及单词图片,在教学课文中句型“What are these?They’re pigs.”时,带领学生一起来数猪的数量。Look,one pig,two pigs,three pigs…(边说边把小猪贴到挂图上),在之后的句型中提到cows、apples、pears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数一数并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单词的后面要加上“s”呢?这样,在直观并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生迅速掌握语法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为之后四年级上册Unit 3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任务。当前提倡“学为主导”。在新老教材衔接段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小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是操练巩固语法知识的有效举措。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4 My family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画出自己、兄弟姐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句型“This is…He’s/She’s my…”来介绍自己的family,并画出family tree。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语言的输出的过程。操练了“This is…He’s/She’s my…”句型,巩固了语法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在分层、协作中掌握语法

(1)合理分层。衔接段英语知识学习量大、面广,可通过分层设计梯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语法知识点。在分层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合理设置分层梯度的难度,既不能过难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容易进而失去分层意义。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这一课的一般现在时态时。我先自己举出几个例子:I like reading,He likes reading,She likes reading,They like reading,We like reading…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句子,对比一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有的like加了s,有的没有加。我进行提示,看看主语,哪些主语后面的like会加s呢?学生说he、she。这时。我进行总结: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后面的动词要变化。接着我板书Liu Tao_____(like/likes)reading.这个句子填什么呢?可以进行提示:Liu Tao可以用哪个人称代词来替换呢?学生答:he。因此这个句子的横线上填likes。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会再继续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来做一做。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语法规则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律,达到预期的效果。

(2)鼓励协作。衔接段教学内容较多。会导致部分困难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要合理搭配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结对协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分组协作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不同水平的学生。避免优等生、困难生扎堆的现象。

我教授的每个班级都分有英语学习小组。四个人为单位,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次的考核我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困难生的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加分:困难生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小组,优等生的成绩也会相应地进行减分。优等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指导帮助困难生,在帮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困难生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步提升成绩,树立了自信心。

3 在对比、归纳中学透语法

(1)强化对比。在衔接段教学中。学生在单元时间内接受信息较多,容易混淆相似的语法知识点,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和对比,启发他们找出其中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正在进行时后,再学习将来时态的时候(be+v.ing表将来时态),多数学生很难理解两个时态之间的区别。于是我举了两个例句:①I am reading a book now.②My birthday is coming soon.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找到关键词语。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句子中有不同的表示时间的状语:now和soon。句①表示正在进行时态,句②表示将来时态。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2)注重归纳。教师要认真梳理并总结衔接段语法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顺口溜、歌谣等便于学生记忆的方式,将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律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时候,我总结了用法口诀给学生: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ye;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通过简单易懂的顺口溜,节省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时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归纳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构建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

4 在阅读、写作中运用语法

篇2

直接法产生于20世纪初,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直接用外语教外语; 强调模仿, 注重口语。其心理学理论基础认为, 在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感觉, 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尽可能有感觉成分, 最强有力的感觉是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因而, 外语教学应遵循先耳听口说、后眼看手写的原则, 通过语言、语调和听说训练带动读写能力的培养。

九义《英语》教材的语言材料, 即Look, listen and say, Learn to say和Let’s practise等, 均取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新授这些内容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势、实物、动作、玩具、剪贴画和图片等直观手段, 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直接呈现某一事物和单词, 并且利用录音或教师配音, 让学生把英语的声音形象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 接着以模仿、朗读、口头问答、口头复述等方式进行语音、语调和听说训练。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 增加操练的机会,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或特殊的表达方式, 教师要尽量在语境中直接呈现, 然后稍加汉语解释,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

2. 句型操练采用听说法。

听说法源于美国, 它继承了直接法某些优点, 以句型和语法结构操练为纲。听说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对千百万个句子进行分析, 归纳出典型的句型结构, 然后根据行为主义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规律进行句型操练, 经过反复模仿形成习惯。句型结构训练是学生掌握外语的有效手段, 是学习外语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材从第二册开始, 每一课的Let's practise部分都围绕一个四会掌握的句型进行操练, 这个句型是Learn to say中的重点句型。每个单元的第一课安排新的句型, 随后的几课所操练的句型要么是运用巩固上一课的句型, 要么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此, 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句型操练, 如替换句子成分, 转换句型, 完成句子, 还原句子, 扩展句子等, 并在学生获得句型结构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语法规则, 以达举一反三, 准确运用的目的。

3. 听说训练适当采用全身反应法。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观察到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小孩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 移民的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 久了以后很容易就学会新的语言。他认为, 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 即先理解后表达。他在60年代创造立了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教材第一、第二册的Let's play吸收了全身反应法的优点, 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用动作作出反应,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除Let's play外, 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全身反应法和动作教学法进行听说训练。动作教学法要求学生一边开口, 一边作动作, 例如, 练习Let's go and climb the hill时, 师生一起边说边作邀请和爬山的动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境, 正确感知、领悟、掌握和运用英语, 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4. 交际法贯穿教学始终。

篇3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调整。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并不一定说我们必须照本宣科。我把它们重新处理后再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我平时喜欢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

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c.儿歌说唱法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更是喜欢,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1.日积月累化教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当学生了解了“词”,在用词扩展成句。例如:car―This is my car. Let's―Let's go.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2.动作、表演化教学。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看图画故事接龙,使学生学会充分应用。

3.生活、英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语言环境化教学。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 boy ,How are you ?”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5.开放性教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为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适时的发散性提问,就是用来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很好的一种的方法。

篇4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农村的小孩子比较害羞,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参与,逐步引导学生英语课上敢讲、敢练、敢演、敢用。另外,爱看动画片,喜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娱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增加儿童对英语的接触,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如看一些原版的英语动画片,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用英语来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家庭成员的称呼、经常吃的食物的名字,布置作业―用英语来模仿原版动画片中的某一个片段等。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的著名作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农村的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胆小,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也没有什么英语环境,加上上学路途遥远,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和习惯,学生学习英语就会十分吃力,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学习英语更加轻松,更加有效,也让孩子受益

终身。

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怎样听?上课时,要求学生安静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听录音内容,有些学生上课容易分神,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法让其思想集中,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话,每节课坚持并及时表扬专心听讲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就不分神了,课堂效率也就高了。除了课堂上听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家听读磁带,但内容应该比较具体,这样便于家长监督反馈,虽然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较多,但还是有少数家长能够配合好的,不能因为留守儿童而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对于留守儿童,听读的作业利用在校的时间多听,并和其交流回家听读的重要性,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在家听读的同学就会多起来,上课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学生说?英语是一种语言,只有进行表达才能体现学习英语的价值。农村的孩子大多不敢表达自己,没有自信,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孩子,用老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耐心等待,让不敢说的学生能够勇敢站起来,说错了不批评反而要表扬他的勇敢,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就敢尝试,最终说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也会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除了让农村学生敢说,还要让他们大声说,多和同学说甚至上台来说,老师多给学生课堂上说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练表达所学,课后就会更加轻松。

指导读和写。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认真读书和写字,那么他做任何事都会很认真的。所以,我们英语老师要从细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学生的读书姿势怎样、读的语调应该怎样、读书的语速和正确率如何、写字的姿势、字母怎样书写、四线格和横线怎样写、怎样完成每项作业高效等等,都需要老师把要求和方法指导到位,并且渗透在每天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越来越心细,态度端正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2.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和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的复习和预习习惯对于农村的孩子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家长大部分不会指导他们学习英语,要靠学生自己,但这个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养成。农村的家长有的说自己不懂英语,所以从不检查英语作业。有的家长的工作在外,有的家长是早出晚归,和孩子碰面的时间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告诉他们怎样来指导监督学生在家学习,并要求家长签字反馈情况,教师在学校检查预习和复习的效果,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和其家长,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实践证明,家长基本能够配合老师完成,学生也通过复习和预习的方法更加快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变得更加有信心了,知道预习和复习的好处,大部分也会慢慢地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了。

三、 因材施教,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配合老师,学生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学习英语吃力。对于这群特殊的学生老师就不能对其高标准要求,而是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布置作业。比如,其他学生整体表演对话,这些学生就可以分图表演;其他学生默写全部单词,这些学生选择性、分次进行过关等等,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他们才会小步迈开,大步前进。

篇5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设计了更多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及游戏,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活泼生动的插图,而且多了更多的歌谣及歌曲。译林版的教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的欲望,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延伸及拓展。译林版教材更能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更加凸显了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

1.教材更加注重素质教育

译林版教材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材的编写中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活动的实践及品德教育。新编订的版本增加了中西方文化介绍(Culture time)板块与学习方法的指导(Learning)板块,这样的编排不仅让小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有了初步的语感,而且对

今后语音语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方法指导(Learning)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并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自主能力。通过在中西方文化学习环节扩大视野,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加明确学习任务,结构功能性更加清晰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将“用英语做事情,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贯穿其中。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教材中的语言操练内容大幅删减,从而整合成了更具趣味性的Fun time板块,并且教材中重新设计了Story time和Fun time等语言学习板块,增加了Cartoon time和Project等语言实践活动,在游戏、手工活动中更加强调多人合作,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活动及动手机会,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有助于教师加强对英语教学过程的引导

译林版教材中新设的Learning tips版块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在Ticking time版块中对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更加优化;Grammar time版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比较,从而提升归纳能力。译林教材从学生年龄认知角度出发,采用分层的设计方法将学习融会贯通。例如,5~6年级的Story time部分的阅读时从课文的阅读中入手,教材从设计到编排一方面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有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把握与操作性,编排规律清晰合理。

此外,修订后的译林教材中外文化和习俗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也更加广泛。在教材中3~4年级关于文化内容的介绍主要是隐含在相关单元的板块之后,但是在5~6年级关于中西方文化介绍设立了单独的板块,文化内容知识的学习及培养更加显性。

二、结合译林版教材特点提升教学水平

1.教师要拓展英语学习的深度

无论是哪版英语教材的教学及学习,词汇的教学都重中之重。在译林版教学中所涉及的词汇量大而且杂,英语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英语教学中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方法策略,并且根据其年龄等自身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及目标,形成符合个性化学习的词汇学习模式。

在新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出现了一些有关家人、朋友、服装、颜色、食品、玩具等方面的英语单词,这些词都是在生活中使用的高频词汇,此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词汇到词群的培养”。

2.教师要拓展英语学习的广度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拓展英语知识学习的广度呢?首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译林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例如,译林教材中的中Cartoon time就是对Story time的拓展,教师通过查找一些相关的动画片、歌谣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由欢快中学习,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单词语句的学习,更是一种氛围文化的学习,教师通过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增强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生活知识。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简称NSEFC)中包含的环境教育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板块明确提出:“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课程资源,” 这说明,《标准》给中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预留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使中学英语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可能。本文就高中英语学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内容等方面略谈一些看法。

二、开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价值

1.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健康环境价值观的发展。NSEFC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对于中学生了解世界和周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丰富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知识,从认识上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心理发展规律,仅有这样的教育远远不够。教育内容上的距离感,使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遥不可及,难以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开发校本教材,激发学生的环境情感,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环境价值观的发生和发展。

2.有利于构建全面的高中学生环境教育内容体系。NSEFC蕴含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环保出行、自然灾害与防治、保护野生动物、绿色生活、地球生命发展、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珍惜粮食资源、生态家园和全球变暖等方面。从教科书的现状来看,其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增强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方面有其局限性。因此,教科书的现状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环境教育水平的校本教材,以弥补教科书本身的不足。

3.有利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材开发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 教师介入教材发展之后, 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和策略的挑战,对教师的教材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开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所选用或编制的材料在语言表达上要切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符合其个性心理发展,材料的难易度不能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避免学生产生退却心理。

2. 趣味性原则。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照顾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在实施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互补性原则。“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科书与英语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又有主次之分,不能等同投入精力。对于相关主题的内容知识,要相互渗透,互通有无,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与环保知识能力协调发展。

四、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

校本教材运用英语,体现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在内容上首先要新颖,同时也要便于操作。选取材料时,尽量要多涉及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体现出极强的时代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及审美意识,这样容易引起共鸣,激感,产生兴趣。具体应涉入下列几个方面:

世界环境状况概述(World environment overview),包括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口号和环境标志等;与环境有关的重要节日,如世界环境日和世界地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和World Earth Day)等、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环境污染的类型(Typys of pollution)、森林保护(Forest conservation)、海洋面临的威胁(Threats to oceans)、能源危机(Energy crisis)等。

五、对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1.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效,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2.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3.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4.校本教材开发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这样才能使教材得到不断修改和完善。

总之, 高中英语学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 使教材设置和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满足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将大学英语列为必修课程,并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教材出版市场。现在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的教材较多,各种教材虽然都是专家编写并由大型出版机构出版,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且不能较好地与高职院校多层次生源的英语水平对接。有些教材虽推出新的版本,但只是版面设计做了改变,内容多年没有更新,相当数量的教材出现文章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词汇量不当、练习题设计单一不实用、听力训练完全朗读腔调、口语训练话题脱离现实等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出现了同一本教材,全国各地学校、各专业通用的现象,未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的专业及职业需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一、开发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多方面决定的。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不能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但编写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突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满足学生毕业后学习和工作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为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第二,由于校本教材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背景和专业特色以及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可以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节课更有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光盘、教案也齐备的教科书,上课的思路受到限制甚至被固化,缺乏创造力。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们提出新的挑战,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更全面、更有高度地把握英语教学。

二、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提高本校英语课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教材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材的开发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高职院校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做好调研

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论证,校本教材开发前对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需求、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开设情况、毕业生英语使用需求、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按教材编写规律,制定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设计思路、构建教材结构、选取教学内容,包含教学时数、词汇量、语法、章节结构、应用能力训练方式与内容、总体难度、社会文化拓展等方面,以此解决学生和英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以及怎样编写的问题,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好理论及实施的准备工作。

2.英语校本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部分应基于职场环境,贴近工作、生活,确保听力和口语训练的素材是工作生活中真正使用的语言,尤其是录音部分,不应不分文体、环境,一律以朗读腔调呈现。同时,语言素材要新颖,兼顾思想性。

3.做好与学生入学前英语水平的衔接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五年一贯制学生,中专技校对口招考的学生,也有通过全国春季夏季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农村生源学生占大多数。生源的复杂性使得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在所有学科中差异最大。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大部分只可以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对英语国家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了解不多。所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根据本校生源状况分层次进行,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专业群的教材也应有所差异。

4.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不要照搬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的模式,使之成为本科英语教材的压缩版或简化版。高职英语教学有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的特点,应注重实用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不必对学生要求过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满足职场和生活的基本沟通需要、达到正确顺畅交流即可。

5.信息化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相对高智商、高知识水平的群体,由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多渠道快速地获取知识、信息,他们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强,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去创新,教学工作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不是简单的一本书,英语教师在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便于学生课余自主学习。

三、小结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特别提出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还要求英语教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专业特色结合。上述要求的满足需要有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作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有特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陈丽云.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

[4]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5(26).

[5]于丽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篇8

笔者学校开设了多个专业,但英语教材均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且这本教材以阅读理解为主,内容比较枯燥,难度较大,缺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同时,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困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毕业生呢?我们必须在现行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于学生基础、符合专业特点的实用性英语教材,并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二、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1.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都采用在教室里上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这样的模式对语言学习很不利,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片倒”的情况。对此,处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最有感受,因而他们对于如何开发校本教材也最有心得。应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和潜力,让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必要的话也可让部分专业课老师参与。这样能促使教师对某一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2.形成学校特色,服务专业课教学

开发实用英语的校本教材后,可通过日常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教材,使英语教材、英语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实用性英语教学可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三、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规划

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和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校本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字母规范书写及读音、交际用语、日常标示、写作、谚语、英文歌曲六部分内容。基础知识为所有英语校本教材共用的部分,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期末考试时就对这部分内容采取口试的方法进行测试。专业知识部分按相关专业要求,设计不同的专业内容。

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安排学习基础知识部分,本学期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一是26个英文字母的规范书写及读音,特别是字母j与g的发音区别。二是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问候语(greeting)、感谢语(thanks)、道歉语(apologies)、道别语(seeing goodbye)等,以及一些如介绍(introduction)、邀请(invitation)、问路(ask for direction)等话题的交际用语。三是日常标示用语。在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英文标示,如厕所可以说WC或Toilet,三楼写为3F,工商银行写为ICBC等等,学生应该掌握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用语。四是英文写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何写作自我介绍。这四部分内容既简单,又实用,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就都能掌握。

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学习一两首经典的英文歌曲,学习一些常见的谚语及学习专业英语。前两部分的内容主要用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专业英语则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并服务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专业英语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来设计。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必须先学会数控机床键面上的命令,如on(开)、start(开始)、skip(跳过)等等。又如电工专业的学生,必须首先学会平时电视遥控器上的一些功能,如节目(program)、声音(volume)等。要求学生必须背熟这些专业词汇,且能灵活应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还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教材的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校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听说练习为主,情景交际用语侧重于口语表达。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中职英语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购物对话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必定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带些物品到课堂上,在逼真的模拟情境中操练,从而熟练掌握“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How much is it?”“Here is the change.”等购物用语。此外,还应合理运用小组讨论法,把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通过课堂中的讨论,让学生间互相带动,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2.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学习及发言的机会,要兼顾优等生及后进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学生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即使学生答错了,教师也不能直接说“No”,要多说些鼓励性和称赞性的语言如“Very good”“Well done”“Come on”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

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教材的使用者,但有时候对一些专业性太强的专业英语难免不了解,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及参与。如讲授数控专业在编程中所运用到的命令,则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讲解,他们对这些专业知识的讲述必定比英语教师更翔实、更专业、更准确,弥补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当然,不是每节英语课都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今后,专业课老师在上专业课时,也可注意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专业英语,这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学习效果更好。

4.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篇9

为满足江苏职业教育率先创新发展,满足广大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编写了全新的职业学校语数外三门文化基础课教材。众所周知,正确地理解教材有利于我们从宏观和微观多个维度认识教材,特别是认识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更新教学观、教材观,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有利于我们认识教师和教材的关系。因为,教师不应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教师应该积极开放地研究教材教法,并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本文将对江苏省职业学校新版《英语》教材教法予以解读,探索该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编写思路和教材教法的使用建议。

一、编写背景和指导思想

从2010年春季开始,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英语教材课题组分别在全省13个大市就原有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调查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内容太难。教材的学科体系特征显著,词汇量过大,部分选词过偏,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二是编写体例传统。教材决定教法,传统的教材决定了教师教法的刻板性,因教材操作性不强,且以阅读技能的训练为主,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机械的操练方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沉闷;三是编制标准不一。与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关于中职文化课的任务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材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脱钩,应用性不强,没有体现教材的职业特色,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妥善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努力提高中职及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课题组启动了新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新英语教材首先明确了统领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分别是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12月颁布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文件要求并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课题组明确了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首先,作为一套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文化课教材,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坚持设计导向的职教思想,促进学生发展;其次,要明确本套教材的职业课程定位,坚持职业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彰显职教英语特色;第三,要尽量淡化英语“学科本位”,遵循中职英语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本套英语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课程体系,以学生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按照“环境拓展”的原则组织内容,按照教学导入、听说、读写教学和语言应用链接过程设计教学,并通过语言运用活动评价和巩固单元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在鲜活的情境中落实“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

二、教材体例和设计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初设计教材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侧重于学生的基本语言文化素养,是必学内容;职业模块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学生在工科和服务类中限选一类;拓展模块侧重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之所以实施模块化的分层次教学,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大部分职业学校就业班的培养目标是工作就业,只有少量学生选择参加对口单招考试进一步深造,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定大纲和教材,势必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不利于满足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发现这一安排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很难做到平稳;其次,作为职业学校使用的文化课教材,职业性应该贯穿全套教材,而不仅仅在某一两册教材中集中体现;三是工科与服务类之间内容的界定模糊,客观上造成学校选择教材时无所适从。因此,经过慎重考虑和广泛调研,并结合江苏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最新指导意见,编写组明确了新英语教材采取一贯制的编写体例,确保三年制中职学生完成5个学期、五年制高职学生完成9个学期的英语基础课学习需要。

编写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教材首先确定的是其学科特点,即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同时考虑“职业性”的特点。编写组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内容选择的标准,设计两条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主线,内在地规定每个单元的板块设计和题型设计。第一条主线是单元板块及题型符合英语学科教学规律,是明线,实现显性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内容体系的学习和掌握。第二条主线是暗线,隐性课程目标,即单元板块的内容目标是逐级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英语课程体系下每个单元目标设计同时蕴含显性和隐性目标,即语言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每个单元的两个子目标都应同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单元子目标的实现表现在内容和活动的选择,有利于中职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形成及职业素养的切合和共存。这一点内在地规定了单元目标下每一个板块所要达成的目标都要围绕这两个基本要素。总体而言,职业素养的逐渐达成主要是内容的选择和符合学生认知的安排,语言知识的学习主要靠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设计得以实现。而职业能力的形成则以符合职校学生生活和职业发展内容的“浸染”慢慢“育成”。

三、教材结构和理念特色

新版职业学校英语系列教材由学生用书、学习指导用书、教师用书、综合拓展教程、在线资源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组成。每册各设计8~10个单元,各分册建议安排64~72学时。

新教材在处理单元内部板块结构上遵循以下规律:

(一)贯彻目标分类原则

每单元设置两个学习子目标,两个学习子目标服务于课程体系下的单元总目标和主题限制。两个目标中第一个子目标与第二个在内容上相互补充,排序上是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关系,基本符合从物理距离到观念距离的序化规律。同时,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更低一级的子目标群,共同实现单元目标达成。

(二)按照语言教学规律安排单元结构

分别设置导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语言综合应用-拓展-评价等板块,依次排开。“导入”板块开篇,以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为目标,设计形式多样。“听说”开始切入主题内容新知识,包括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和语言知识、技能的内容。阅读和写作能力组合在一起设计。“语言技能”的内容设置遵循实用够用原则,嵌入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系统知识。“语言综合应用”板块旨在全面实现本单元知识的活化,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拓展”板块旨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评价”板块简要回顾本单元知识点。

(三)贯彻活动教学教育理念

以层层搭架子的设计思路,螺旋式推进新知识的学习。新教材从2011年秋季起率先在江苏省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使用。2012年秋又进一步推广到全省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经过近两年的熟悉和培训,广大教师认可了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的创新及全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据一线教师反馈,新教材中加入的大量图片、音频、视频,结合纸质和在线资源,更好地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新教材将“输入”与“输出”并重,更好地照顾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机会。此外,新教材中的单元任务、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互动式教学,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新教材还预留大量接口,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和社会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弥补了传统纸质教材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关注度。

四、教材教法与使用建议

教材编写的背后无疑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支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建议溯源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类型统一的教学期待,如:项目任务教学、仿真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实地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等。诚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教无定法,教必有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法中并无统领一切的“必杀技(master approach)”,方法之间也没有高低之分,其价值取舍的关键在于某种方法的选择在英语教学的彼时彼刻是否适合(appropriate)、有效(effective)。对此,我们简单地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总体了解英语学科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method)或流派(approach)

人文科学研究中最为纠结并难以定论的就是对概念的界定。在此我们姑且将method和approach均称之为方法。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总体了解近代英语主流教学方法的历史沿革与变迁,并以此启迪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PPP程序教学法(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交际法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Instruction)、对话学习法等英语经典教学法的基本用法。

(二)重点掌握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Instruction)和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交际法教学的重要分支)

毋庸置疑,这两种方法和本书编写中坚持的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相一致的理念契合,并和当今世界公认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英语教学思想高度一致,因此必须重点掌握运用。

(三)努力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后的混合教学(Blending Teaching)

信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20世纪90年代以来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因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超时空分享特征和卓越的交互性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传统校园的人文氛围等优势并非前者所能取代。因此,综合这两者优势的B-Learning混合式或结合式学习,即对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研究迫在眉睫。

在言及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指出方法并非万能。事实上,我们做事情的方式甚至不取决于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为何这样而非那样教学的理由,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学生是谁,我们的教学环境怎样。我们需要分析这些元素特点,然后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教学环境、教学程序、教学技术。在任何水平的教学和教学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应该清晰地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教学方法不应该成为教师决策的重点,对教育者而言,教室里的生命质量远比教学的效率重要。

【参考文献】

篇10

1.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的提出基于原苏联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指出,人在认知上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即“最邻近发展区”[3]。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通过解构意义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整个教学的过程强调意义的内化与提升,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探索能力。

“多模态教学”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该方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模态刺激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其记忆,最终实现多元能力的提高。多模态教学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关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还比较少,且多集中于口译方向,如《英语口译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2.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施

2.1 寻找“最邻近发展区”

教师在教学时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得出的认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长句的特点和对之进行翻译的翻译原则以及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教学中“预期”支架的搭建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起一个“预期”的支架,二是找到学生学习的“最邻近发展区”。对比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学习的“最邻近发展区”。采用对比观察法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比原文和参考译文,仔细观察英汉两个语篇中的长句的特点及其句式之间存在的差异[4]。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来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认知的程度,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次课要求要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原文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找出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异同,再组织学生对之进行讨论。根据学生讨论中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差距就是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

2.2 搭建“预期”的支架

找到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以后,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借此将学生学习的思路引导到本节课的预期教学目标上来。根据设计问题的回答能把学生的认识逐渐地引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上来。而相关问题的设置就犹如是一个个支架,借助这一个个支架,会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得新的进步。

2.3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向学生公布答案,相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应对所学进行主动探索[5],应自主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针对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小组讨论来弄明白。具体说,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英语重“形和”和汉语重“意合”这样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英语长句时常会出现的句子的数量会“一变多”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化整为零”的翻译原则。

2.4 学习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