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09:13: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癫痫患者护士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病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来治疗前列腺增生,这种微创方法是目前最安全、最有效和痛苦非常小的手术[1]。但前列腺增生最致命的尿失禁仍然时常发生,如何通过护理干预的措施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一直是围拢医护人员的难题。我院于2014年6月开始对患者给予积极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并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8例为观察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并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泌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两组33例患者,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8.6±2.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泌外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手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如发现尿失禁则进行提肛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等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认知干预: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宣教工作,主要内容包括:?K前列腺的相关医学常识,治疗的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等。?L前列腺电切术的相关知识,该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包括括约肌暂时受损、逼尿肌功能不稳定等等,及并发症尿失禁的发现。②情绪干预: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给予正常的引导。拔除导尿管后,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排尿情况和心理状况的监督,注意有无尿失禁及尿失禁的程度。让患者克服这种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行为干预:术前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功能锻炼,告知患者通过肛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尿失禁的最有效的方法。责任护士提醒患者做有意识的动作,训练3次/d,100下/次,每下收紧10~15s,然后交替进行。告知患者训练要持之以恒,术中留置导尿管期间、拔除导尿管后继续按此方法训练。如发现患者出现尿失禁,应该鼓励患者定时排尿,勿憋尿,最好在饭前、饭后、睡前将尿液排空。应适量饮水,指导患者清晨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以保证适量纤维成分的摄入,防止便秘。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采集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差异检验;当数值P
2结果
观察组18例患者术后无尿失禁13例,占比72.22%,暂时性尿失禁5例,占比27.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67%和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前列腺电切术拔除导尿管后大部分患都会出现较为严重尿失禁。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是前列腺电切术过程中可能感染了前列腺窝,或前列腺组织部分残留,或外括约肌受伤。男性排尿正常需要男性对膀胱有比较好的适应,且顺应性强。提肛肌与尿道外括约肌相连[2],如果尿道外括约肌受损,可以通过训练提肛肌来保持尿道张力,从而增强尿道的关闭功能,可以增加膀胱内压,最后控制排尿,有效缓解尿失禁。另外,通过训练提肛肌,还可以加速消退手术创面炎症水肿,减少炎症对括约肌的影响,最后帮助排尿。
虽然说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丧生的最佳方法,但术后并发尿失禁,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延长了住院时间[3]。本文通过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尿失禁的真正原因,普及前列腺增生相关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观察组18例患者术后无尿失禁13例,占比72.22%,暂时性尿失禁5例,占比27.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67%和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妊娠合并癫痫为围产期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是由大脑神经元的放电反复异常而导致中枢功能神经暂时失常的一种慢性病。因此,所有引起脑神经元放电异常的致病因素均可能诱发癫痫[1]。究竟妊娠对癫痫有何规律性的影响,目前尚未清楚。本文简单介绍我科近期1例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的护理过程。
1 临床资料
患者27岁,妊娠39周,G1P0,有癫痫病史5年,孕期无癫痫发作,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在持续硬膜外麻下行剖宫产术,取出一女活婴,新生儿重3000g,apgar评分10分,外观无明显畸形。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2 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通过详细的入院宣教,介绍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嘱患者注意休息,数胎动,遵医嘱予胎心监护,了解胎儿情况。
2.1术前护理 由责任护士于术前宣教,术前一晚禁食、腹部及会皮肤准备,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嘱患者术前注意休息。有不适随时告诉医护人员。
2.2术后护理
2.2.1手术完成后,护士应立即将产妇送回病房,卧床时选择平卧位,术后6小内禁水禁食,之后可适当食用一些流质食物。经过2~3天的休息后,产妇可在床上稍微的活动身体,以利于排气,待排气正常后,可根据情况逐步食用一些半流食到普通的食物。随着身体的恢复,可拔出尿管,并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
2.2.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缩宫素,术后常规输液2~3天,及时补充身体的水分,以缓解脱水的状况。输液时,要把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感染或发热情况,确保伤口的生长和愈合;
2.2.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2.4保持留置尿管通畅并妥善固定,注意观察尿量及尿色。拆除导尿管的时间一般在术后第2天进行,拆除后即可正常排尿;
2.2.5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2.2.6要保护好手术的伤口,避免裂开。患者若呕吐或咳嗽时,应现用手保护伤口,此外还要确保伤口干燥和清洁。
2.3产后处理 手术完成后,不要立刻改变抗癫痫药的用量,应根据患者血药的浓度去调节药物的剂量。此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的产妇可以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因为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远远小于血药浓度。
3 讨论
3.1新生儿凝血障碍的处理 新生儿凝血障碍大多出现在产后的发生24小时内,不同于普通的新生儿出血情况,其出血的部位一般位于胸腔或者腹膜后,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产后的24小时内要密切注意婴儿的出血情况,为便于准确诊断,应定时地检查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凝血酶原的时间出现延长,要立刻给予多次重复的注射维生素K1,也可通过输入凝血因子或新鲜的冷冻血浆去应对新生儿的凝血障碍 [2]。
3.2药物撤退综合征的处理 在妊娠的晚期,要选择巴比妥类药物去治疗产妇的癫痫。因为,当扑米酮的剂量过大时,婴幼儿会对该药物产生依赖,而一旦该药撤退,婴幼儿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啼哭、震颤、兴奋和躁动等症状,但不会出现抽搐[3]。此时,大约需要7天时间的护理,即可恢复至正常。
3.3随访调查 在妊娠合并癫痫产妇出院后,要对其进行3~6月的随访调查,以掌握患者精神、身体和智力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097-02
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一部分,恶性肿瘤脑转移发生率为15%~40%[1]。脑转移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采用全脑放疗可能延长到4~6个月[2],并能减轻75%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全脑放疗也可引起脑水肿等放射反应,而且脑转移瘤本身可导致癫痫发作,因此脑转移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放射反应的护理,还要注意观察及鉴别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及时做好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通过回顾和总结2011年3~6月在本院住院全脑放疗期间出现癫痫发作的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岁;住院天数21~41 d, 平均33 d;脑肿瘤类型:均属于肺腺癌脑转移瘤;肿瘤部位:皆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转移;放疗类型:皆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其中2例治疗未结束自行放弃治疗出院,1例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后,再行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属于癫痫大发作者2例,5例次,属于单纯性部分发作者2例,10例次。
1.2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种神经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3]。癫痫可分部分性及全身性[4];部分性发作又可以根据是否丧失意识,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占3%,无丧失意识,可能只是手指颤粟或口肌痉挛;复杂型伴有意识改变或丧失,占20%。全身性癫痫发作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失神发作:约5%,有一过性猝发意识丧失及活动障碍。②强直阵挛型(癫痫大发作):最常见,占60%,强直期有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转为肌肉时缩时松的阵挛期,出现部分或全身肌肉猛烈阵挛性挛缩,舌可咬破、大小便失禁。③弛缓性癫痫:表现为虚脱、突然失去肌张力,通常能很快恢复。④癫痫状态:这是一种全身性抽搐、发作间歇期甚至不能完全恢复的状态,需紧急处理,立即解痉给氧以防脑持续性损害的急症。本组有2例,共10例次发生了单纯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有2例,共5例次发生了癫痫大发作。
1.3 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
1.3.1 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护理
本组2例(10例次)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能言语、手不自主摆动、脸颊抽搐,持续的时间皆在2 min之内,患者当时意识清醒,但精神紧张、恐惧。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特点是:癫痫发作程度较轻,对生命威胁小,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但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知识,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因此,该类型癫痫发作的护理要点以心理护理为主。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讲解癫痫的相关知识,如癫痫发作的原因、症状及用药护理知识等,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癫痫的发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护士还应该加强观察,准确记录发作部位,持续时间,每日发作次数,询问发作前有无刺激诱发因素等,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
1.3.2 癫痫大发作的抢救及护理
本组2例(5例次)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癫痫大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地西泮静脉注射及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可较快缓解,持续时间为2~10 min。该类型癫痫发作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3.2.1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首选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陈琼[5]指出大剂量的地西泮在使用5%葡萄糖或者5%葡萄糖氯化钠稀释时可产生乳白色的液体反应,浓度越大越明显,经加温无法褪去,笔者 也发现地西泮使用0.9%氯化钠稀释也会产生同样的液体反应,而且随着时间延长,乳白色药液颜色越明显,因此,为保证药物和液体质量,抢救时应使用纯量未稀释的地西泮,以免降低抗癫痫药物的药效及产生输液反应。由于静脉注射地西泮对呼吸、心跳均有抑制作用,注射时及使用后均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3.2.2 降颅压 在使用镇静药物控制癫痫的同时,静脉快速滴注较大剂量的20%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氧流量 癫痫大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应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尽量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分泌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由于癫痫发作时脑耗氧量增加,为防止因缺氧缺血加重脑损害,在癫痫发作时,应将吸氧流量加大至7~8 L/min,待癫痫发作缓解后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的流量。
1.3.2.4 防止外伤 癫痫大发作时,及时用压舌板缠以毛巾或纱布放入口中,或者使用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叮嘱家属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勿强行按压肢体,避免发生骨折;还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撞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1.3.2.5 严密监护,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 对患者实施24 h床边监护,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床边备好吸痰、吸氧装置,急救药品(尤其地西泮)以便在癫痫发作时使用,为抢救赢得时间。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3.3 用药护理
对于服用了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护士还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发生用药的副反应(如眩晕、复视、皮疹、胃肠道反应、嗜睡、烦躁等),嘱患者服药后如发生以上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卧床休息,避免意外的发生。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现出血点。
2 结果
经上诉抢救及护理,3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控制,且未发生骨折等意外事故。
3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护士及时准确进行病情观察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对已经发生过癫痫发作的脑转移瘤患者,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数,时刻警惕癫痫可能再次发作,加强对癫痫先兆症状的观察[6],如表现眼神异常、表情淡漠、呼吸突然改变等,因此,在抢救护理中,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发作结束后,将患者放置于能改善呼吸的位置,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护理这类患者护士平时还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癫痫相关知识的宣教,本组案例由于注意指导他们做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措施,如患者休息时上好床栏,离开病床最好有家属陪同等,故未发生意外事件。在症状缓解后指引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刺激因素,减少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 张永权,赵贤军,刘文力.脑转移瘤的放射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3):216-218.
[2] Jawahar A,Ampil F,Wielbaecher C,et al.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brainmetastases:Has radiosurgery made adifference[J].South Med J,2004,97(3):254-258.
[3] 陈卫昌.内科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604.
[4] 黄济宁,周滨音.癫痫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6):250-253.
【关键词】癫痫合并烧伤;人性化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改变,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工作方式。[1]人性化服务是人性化护理的中心主旨,其目的就是患者在比较舒适的护理中完成治疗,实现早日康复[2]。笔者选取50例癫痫合并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癫痫合并烧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至64岁,烧伤面积21% 24例。本组50例均为女性,均为Ⅲ°创面。
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治疗资料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探讨,总结癫痫合并烧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对策。
1.3结果50例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康复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癫痫病人由于疾病本身特点,属于烧烫伤的高危人群,由于病人当时意识丧失,不能自救,所以在同样的热源下,较其他病人受伤程度重。创面疼痛,面目全非的皮肤改变,造成病人恐惧不安,焦虑万分。同时还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麻烦,产生悔恨自责心理,根据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态度温和地向病人介绍病情、病程及即将出现的症状,告知病人应怎样配合护理治疗。同时也和家属进行人性化交流,让他们给予病人恢复过程中的最大支持,使患者得道安慰,消除各种顾虑,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护理。
2.2饮食指导:癫痫合并烧伤的病人创面都很深,都得做植皮手术。住院时间长,烧伤属于高消耗疾病,在感染期间,病人的代谢率高于其他疾病,所以补充机体营养,非常重要,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止食用生、冷、硬、辣食品。多食用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三餐之间要加水果,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让病人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减少便秘的发生。
2.3创面护理:督促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观察癫痫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估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操作对病人的疼痛刺激,减少癫痫发作,保证术后皮瓣或皮片的成活率。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干燥,每日用红外线治疗仪定时烤电,随时更换无菌垫,让病人始终处于舒适、清洁的环境中,维护病人的自尊,让病人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心理生理都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
3小结
人性化护理不单纯包括举止优雅、仪表整洁,给人以美感的表面上的内容,它还包括对患者真心实意是关心上,这会让护士自觉地将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精心、关心和责任心放在工作上,患者会被看成“社会人”而获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患者才能真正获得人文的关爱和服务,人性化护理的真正意义才得到体现。[3]通过我们对癫痫合并烧伤患者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我科护士很好地树立了“人性化护理”的基本概念,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广大群众的人看见,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得到提升,达到多方面受益的效果。参考文献
[1]邓小岚.提供亲近服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4,4(3):25
患者,男,36岁,因精神分裂症复发于2009年2月20日第4次入院。因病情反复用氯氮平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9年3月14日给予停服氯氮平,3月16日起使用奎的平口服,起始剂量50mg/日,3月19日加到100mg/日,当天下午6:00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为首次发作。表现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处于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对称性缩小至1mm,对光反射消失,间隔时间3~5分钟,每次抽搐持续时间30~60秒,抽搐时有呼吸暂停现象。T 38℃,P 150次/分,R 26次/分,BP 130/84mmHg。持续2小时后停止。6小时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4小时。当时立即进行抢救,给予高流量(4~6L/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用安定注射液10mg缓慢静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颅压,用速尿40mg缓慢静注,5%碳酸氢钠125ml静滴。经上述处理后抽搐不止,20:00用鲁米那0.1g肌注,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兴奋呼吸中枢,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抗感染治疗,输入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21:00患者抽搐停止,处于浅昏迷状态。次日5:00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给予鲁米那0.1g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安定注射液50mg静滴,并积极采取降颅内压、纠正酸中毒等措施,8:40抽搐停止,意识有所恢复,处于昏睡状态。10:00时T 39.4℃,P 130次/分,R 24次/分,BP 130/90mmHg。至3月21日患者意识清醒,继续给予鲁米那肌注3天,0.1g/次,间隔8小时。后改为口服丙戊酸钠0.4g口服,3次/日,15天后病人彻底恢复如常。并服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未再出现抽搐发作,于5月20日出院。
护 理
遵医嘱停止使用奎的平治疗。将病人置于抢救室,环境安全、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尤其是声、光刺激。特级护理,专人守护,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抢救设施,以便随时开展抢救。
置病人于平卧位,抽搐发作时迅速用牙垫或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臼齿之间,并用手托着下颌,防止咬破唇舌和下颌脱臼。迅速松解衣领和裤带,适当扶持四肢抽动的有关部位,但勿强力压制,以防引起脱臼、骨折或碰损皮肤。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转向一侧,随时吸出痰液及口腔分泌物,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型号吸痰管,吸痰负压适中,动作轻柔,注意插入深度,严格控制吸引时间。因吸痰过程中部分氧气被吸出,所以在吸痰时应增大氧流量,待氧饱和度恢复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常量。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因患者抽搐时肌肉痉挛,针头容易脱出,或穿破血管导致液体外漏引起肿胀,影响治疗,所以抽搐时要特别保护好穿刺的肢体,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肿胀或针头脱出应及时重新穿刺,严格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抽搐发作的部位、频度,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瞳孔及意识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好特别护理记录。静脉注射安定时应严密观察呼吸、心跳情况,如出现呼吸表浅,心率缓慢,应立即减慢注射速度或停止注射。如有呼吸暂停现象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做好基础护理。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及时擦净口、鼻分泌物,保护好眼睛,可用凡士林沙布遮盖或用眼药膏保护双眼。保持皮肤清洁,如有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擦洗身体,保持床整、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高热采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可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或头部置冰帽,各大血管处用冰袋,同时减少被盖等。如出汗过多应及时更换衣服并擦干汗液,以防着凉。
因患者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我们加强了安全护理,防止其坠床、跌伤,必要时给予了保护性约束。
心理护理:待病人抽搐停止、意识清醒后给其做好心理护理。①癫痫患者易产生忧郁、自卑、低落情绪,由于情绪的悲观,常使治疗得不到配合,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引导积极的心理防卫,正视疾病,防止或消除精神负担。耐心向患者讲解道理,多与患者沟通,并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详细解释病情与常规的用药原则,交代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使其对病情和治疗心中有数,并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②护士与患者谈话应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真诚、和善,语气要亲切、委婉,不能有任何歧视与粗暴行为,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尊重,有利于患者自尊心的树立和巩固。在护理工作中表情要庄重、可亲,举止要大方,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
讨 论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我科于2009年11月23日~12月23日收住了1名癫痫患者疗养员,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疗养期间病情好转,无任何并发症,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观,整个疗养期无发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于2009年11月23日以大叶性肺炎愈后来我院疗养,入院后2 d自行温泉浴后,因缺氧及劳累诱发癫痫。经过科室人员的紧急救治,病情得到好转。经过耐心询问,患者自诉于10年前因剖腹产后引发感染诱发癫痫。入院时,疗养患者隐瞒了此既往病史。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根据患者情况,我们合理安排患者生活,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并把服务贯穿于疗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疗养院、疗养用房及周围的环境情况,使患者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合理安排患者的房间,将白色被服更换成粉色被服,增加了疗养房间的温馨感。保持疗养房间的光线充足,撤走房内不必要的物品,对房内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无刺激的环境。合理安排患者作息时间,制订活动卡,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指定专人陪其散步,练习养身操,院外参观人文景观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疗养因子,以达到加强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获得消除疲惫、增强体质的效果。
2.2温泉浴利用我院碳酸泉的各种作用,通过对神经-体液的调节,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缓解疼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目的。我科指定专人负责,在适宜的环境中安排患者进行水温34℃~36℃,15~20 min/次,1次/d的温泉浴,以达到水疗的效果。
2.3有效预防甲型H1N1保持疗养房间的通风,每日用消毒液对房间物品进行擦拭,定期翻晒被褥,使用0.5%的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禁止疗养患者到人口稠密的地方活动,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2.4治疗护理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疗养员的干扰,合理安排吸氧,缓解高原缺氧症状。督促、协助疗养员按时服用镇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时观察记录癫痫的发作及持续的时间。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癫痫病的基本知识,教会家属观察病情及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避免外伤的防护知识。
2.5饮食护理在饮食上我们为患者制订食谱,定时安排进食,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注意均衡营养,合理搭配食物种类,多吃含钙、镁、锌的食物,如:全谷类、肉类以及乳制品。严格限制饮酒,避免进食油腻的食物。
2.6心理护理
2.6.1向患者详细讲解癫痫的医学知识通过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癫痫的病因、分类及急救护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变患者对癫痫的悲观主义认识和评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情。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及巡视制度,不传播患者隐私,不随意向他人介绍病情,鼓励和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2.6.2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心理的特殊性,我们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建立尊重、理解、信任的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孤独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视患者如亲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真挚的同情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护理周到。同患者充分的交往,增进感情交流,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忧虑和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主动询问患者的需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需求。鼓励患者经常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不但增强了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自信心,从而产生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2.6.3自我行为纠正癫痫患者的自我纠正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疗法,通过行为治疗的方法,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以避免由此引起的负面效应。如:松弛技术。由于癫痫患者在精神紧张时可以诱发癫痫发作,而松弛技术的目的正是消除紧张。针对这一特点,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松弛技术训练,训练患者能系统地检查自己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紧张情况。训练如何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如再遇到紧张则采用此法使肌肉放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者能自行进行松弛锻炼。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7~60岁,平均31.7岁,癫痫病史在30 min~31年,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CT、核磁共振、脑电图证实。
1.2 发作类型 16例为强直阵挛发作,4例为部分性发作伴意识丧失,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发作,3例为肌阵挛发作。
1.3 病因 18例为原发性癫痫,8例为继发性癫痫,其中脑炎3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中毒2例。
1.4 效果 治愈出院20例,家属放弃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
2 护理体会
2.1 急救护理 迅速、彻底地制止抽搐是挽救患者生命之关键。癫痫发作时应立即给患者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经纱布裹着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间以免咬破舌头及颊部,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要保护好患者,防止碰伤、骨折及关节脱位。有躁动不安或精神症状者,必须加床档或使用约束带约束肢体,防止坠床。密切观察发作时患者的意识状态,发作的开始部位,头颈躯干四肢的位置、姿势如何,眼球偏向何方,瞳孔的大小,有无大小便失禁,整个发作过程持续的时间,这对定位、定性诊断及估计预后是很重要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时首先地西泮10~20 mg,给予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2 mg,如有效,再将60~100 mg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 h内缓慢静脉滴注。15 min~30 min无效可重复使用。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降颅内压。
2.2 发作后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体温、呼吸、瞳孔,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清洁。定时翻身,避免拖拉患者,以免擦破皮肤,以防褥疮。③持续抽搐消耗能量很大,每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饮食。不能口腔进食者,应尽早插胃管进行鼻饲以预防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同时为口服给药提供方便。④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予以保留导尿,使用缓泻剂。⑤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执行止痉药物的过渡。遵医嘱定时、定量、长期服用,不要随便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3 心理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具有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水平未恢复至通常水平[2]。该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患者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双重痛苦[3]。患者清醒后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关心患者,讲解癫痫病的常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心理负担,树立信心以战胜疾病,恢复正常的个人生活和情趣。
2.4 健康指导 ①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暴饮暴食、便秘、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补充维生素、叶酸、铁等元素。戒烟酒。②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少服、漏服、多服,不可自行停药。③告知患者及家属发作时所带来的意外伤害,在家中做好保护防范措施,减少脑部的任何伤害,及早注意及治疗容易导致脑部伤害的疾病。④外出时随身携带“癫痫治疗卡”,以方便急救与家人的联系,并携带应急药物。禁止参加游泳、登山运动。
总之,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急危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出现脑水肿、脑疝、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救治和护理及时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通过护士精心的护理,患者的康复效果满意。
参 考 文 献
噎食是指在进食时, 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 引起患者剧烈咳嗽或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因咽喉肌功能失调抑制咽反射, 出现吞咽困难, 再加上患者存在进食方法不当, 致使噎食。噎食窒息一旦发生, 应紧急抢救, 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科成功抢救了5例噎食、窒息患者, 现场急救与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5例发生噎食、窒息, 均为男性, 年龄23~72岁, 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其中2例伴吞咽障碍3级、1例伴吞咽障碍4级、1例伴吞咽障碍2级, 且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交流障碍; 5例患者均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噎食、呼吸困难、不能言语、面色发绀。其中3例患者因情绪不稳, 急躁, 在进食时趁陪人不注意时将大块馒头塞入口中出现噎食;1例患者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 看电视时因大笑而出现噎食;1例患者在进食未咽时突然癫痫发作导致噎食、窒息。
2 急救措施
①患者出现噎食症状时, 应迅速撑开患者口腔, 掏出食物或者刺激咽喉部, 使患者反射性呕吐或者将患者置于头低侧卧位, 叩击背部, 利用气流使食物冲出。②用海姆里克急救法将患者置于立位或坐位, 抢救者站在患者的背后, 用双臂抱住患者, 一手握拳, 顶在患者脐上腹部正中线部位, 另一只手按在拳头上, 快速连续向内上方挤压冲击6~10次[1]。③如果患者呼吸困难, 伴严重紫绀, 应立即采用环甲膜穿刺。将患者平卧, 头后仰, 颈肩下垫高, 在环甲韧带处, 用粗针头(12~18号)准确刺入气管内, 使空气进入, 缓解缺氧症状。④食物被取出后, 应及时开放气道,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出残留在患者口鼻中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2]。
3 原因分析
吞咽是受大脑支配的, 是在 7~10 s钟内完成的连续性动作, 食物由口腔到咽部的随意动作到食物通过咽部引起一系列反射动作再到食物通过食管蠕动到胃三步组成, 脑卒中患者食物误吸呼吸道往往发生在第二步, 吞咽肌麻痹, 吞咽反射运动障碍, 不能引起咽下反射, 食物易滞留或误入气管[3]。
4 护理干预
①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入院评估, 48 h内完成筛查, 进行洼田饮水、反复空吞唾液等评定, 必要时进行吞咽造影检查, 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及误吸等并发症。
②饮食宣教 对有吞咽困难和饮食护理中具有潜在危险的患者和其家属, 做好饮食宣教。吞咽困难者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 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等症状缓解后, 再自行摄食, 食物以糊状食物为主, 尽量避免食用馒头, 因馒头与唾液混合后发黏, 易粘在口腔壁不易下滑, 有3例患者发生噎食均与进食馒头有关。
③喂食的方法 护士要教会护理人员正确的喂食方法, 患者可采取坐位、半坐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时, 将床头抬高30~45°, 头部略前倾, 避免食物流入气管, 引起呛咳。侧卧位时将床头略抬高, 方便患者咽下食物, 食物温度要合适, 同时喂饭者一定要有耐心, 不要催促, 让患者充分咀嚼, 咽下以后再喂 [4]。
④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鼓励引导患者加强舌和口面部肌群的运动, 如张大嘴、伸舌、吹气、鼓腮等动作的训练, 以提高咽下反射, 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
⑤建立良好的进食的环境和平稳的情绪 进餐环境安静、整洁, 鼓励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但是在进餐时避免让患者观看电视或与其逗笑, 确保其集中精力进食, 以减少误吸。
⑥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急躁、悲观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热情的态度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其建立自信, 由替代护理向自我护理转变, 指导患者自行进食、穿衣、洗脸等, 提高生存价值。
⑦正确掌握急救技能 患者发生噎食时, 护士要沉着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 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⑧观察癫痫的先兆症状 护士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癫痫先兆症状如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 如出现症状, 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嘱咐患者及家属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 不得自行减药或停药, 避免诱发因素如劳累或情绪激动等。
5 体会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过程漫长, 护士的干预可有效避免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一旦发生噎食、窒息时, 护士应及时、准确采用海姆里克急救手法抢救患者的生命。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护士应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情况, 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家庭的支持作用, 从患者的生活、心理、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育华.精神病患者噎食的防治措施概述.健康必读杂志, 2011, (5):353.
1 医院儿科门诊癫痫患儿及其家长的现状
医院儿科门诊神经系统疾病的就诊日平均量为70例,全国知名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专家坐诊时,患儿高达130例,每位患儿有陪伴家长2~3名。为更好地为癫痫患儿和家长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询问的方式,调查患儿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候诊时间、医院有无熟人、癫痫儿童家长对EP的认知和育儿态度、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共调查1 714名。见表1。表1 1 714名癫痫患儿家长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
本调查表现的最突出的特点是:非本地患儿多,旅途时间长,无熟人协助就医,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家长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低,家长对患儿的精神和心理教育程度很低,缺乏积极的育儿心态。家长存在焦虑的情绪。据有关调查显示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而焦虑抑郁和其他负性情绪显著上升[4,7]。就诊时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询问。在就诊过程中,家长存在着潜在的过激行为隐患。据研究80%的家长不愿外人知道患儿病情,55%的不愿患儿知道病情,81%的认为病情对患儿身体、学习、心理、婚姻等方面有影响,83%的认为患儿病情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56%的表示对抗癫痫药安全性担心[8]。患儿家长总想当天结束就医过程,以免外人询问。甚至有部分家长借种种理由提前就诊,不守秩序,与工作人员或与其他家长起争执,影响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故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学合理的利用候诊时间,及时开展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指导,让患儿家长在融洽的氛围、舒畅地交流中了解癫痫基本知识、避免反射性癫痫发生的诱发因素、掌握癫痫发作时的家庭急救方法、调整AEDs剂量或减量的方式和方法,保证癫痫儿童及时复诊,促使癫痫儿童的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做好以下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2 树立“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开展癫痫儿童和家长医院支持系统的特色服务,创建和谐门诊
2007年下半年,科室结合儿科门诊神经系统癫痫患儿的就诊特点,制定了“七心”工作法,即热心接待、细心预检分诊、真心服务、细致答疑、爱心关怀、暖心疏导、耐心有效沟通。提前为患儿预检分诊排号,热忱地服务于每位就诊于神经系统的患儿及其陪伴家长。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抑郁焦虑情绪、烦躁的心情,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医疗诊治、健康指导等多项工作,为广大患儿及其家长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2.1 热心接待 儿童癫痫7岁以内起患儿占总数的82.2%[1],多次复诊是EP儿童就诊的一个共同特点;而且患儿家长都愿固定同一个专家,接待患儿家长的来访或电话咨询,是医护人员一项“无形”的特殊的工作。接听询问电话,根据神经系统坐诊情况作出相应的回答;接待每位就诊患儿的家长或朋友,做到笑脸相迎、热情问候、细致分诊,指点患儿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是保证治疗连续性、防止癫痫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务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侧面。
2.2 细心预检分诊 首先询问患儿病情,以免不是神经系统疾患的患儿盲目排号候诊,避免耽误患儿的时间。其次详细填写患儿基本信息。第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急危重患儿。最后根据患儿就诊量(若超过50人),合理分流患儿到另一名神经系统专家就诊,以减轻知名专家的劳动强度和紧张度,保证诊治质量、缩短候诊时间,同时可使患儿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儿科神经系统其他专家的工作特色和特长,提供给患儿家长更多选择医生的机会。
2.3 真心服务 在本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90%的路途较远,开展“换位”思考活动,认真执行告知程序:明确告知患儿就诊序号,并将写有编号的纸条夹于病历中,以解除患儿家长的后顾之忧。有需要预留或邮寄化验结果者,护士给予提供便利。
2.4 细致答疑 做好患儿的就诊咨询,介绍神经系统各专家的业务特点和工作风格,引导家长到其工作室就诊。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就家长咨询较多的问题,印制成册,发放给家长,指点家属及时完成实验室常规检查、脑电图监测、药物血药浓度的检测等。
2.5 爱心关怀 据统计就诊患儿90%是非本市人,医院内无熟人,有时家长忙于排队就诊而疏于对患儿的看护,癫痫儿童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医护人员会善意地提醒其家长,门诊设有专门的候诊室和开水炉,供家长休息等,以缓解其旅途疲劳和焦躁的情绪;特别是口服AEDs需要调整剂量或减量时,对其减量过程和程序一时难以记清楚的,给予耐心说明,并在就诊病历上记录,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2.6 暖心疏导 据统计癫痫儿童家长的负性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以抑郁焦虑为主,其发生率在39.8%左右,有6%~19.7%不等的家长对儿童的疾病持否定态度[9,10]。分诊护士科学合理利用候诊时间,适时地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对癫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较理性的认识,树立正常积极稳定的育儿心态,不因一时的病情反复而焦虑,也不因较长时间的服药而抑郁,更不能因为家长本人不了解癫痫知识而否认疾病的客观性,这有助于患儿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疾病对儿童的危害程度。
2.7 耐心有效的沟通 医患之间的许多误解往往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实现服务好,群众满意,就需要有良好的有效地沟通做前提。“和谐门诊”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医患双向选择的和谐、医生与患者的比例合适,这也是解决“看病难”的关键所在。在现有患儿多、医生少的情况下,有效及时的沟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护士在两者之间,则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护士既是心理疏导的实施者又是有效沟通的调节者。
2.8 发放健康教育和疾病指导手册 发放癫痫健康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癫痫的一般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的预后、AEDs的安全使用等、反射性癫痫相关知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宣教。
2.8.1 光敏感性癫痫的预防方法 建议在光照良好的房间里观看电视节目,保持一个最大的舒适观看距离,在必须接近电视屏幕时,遮住一只眼睛,避免长时间观看电视,特别是在睡眠缺乏眼肌疲劳时。其他各种反射性癫痫可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
2.8.2 急性发作时家庭救治措施 癫痫儿童的发病具有突然性,及时实施就地急救可防止癫痫儿童窒息、舌咬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癫痫发作时,就地放平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拇指按压人中穴,若夜间23∶00~3∶00发作,可同时按压太冲穴,3∶00~5∶00可配合按压合谷穴。若患儿咬紧牙关,立即用裹有纱布压舌板,嵌在上下齿之间,以免咬破舌头。同时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以帮助患儿家长了解和掌握。若有需要压舌板的家长,护士给予满足。
2.8.3 困倦、睡眠和觉醒期脑电图的正确指导 (1)避免患儿空腹做脑电图;(2)正确指导患者睡眠。癫痫患者的困倦、睡眠和觉醒期脑电图,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特别是对那些清醒脑电图正常或癫痫发作好发于睡眠期的类型。全夜剥夺睡眠对于患者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同时,全夜剥夺睡眠在一些个体也易诱发癫痫,且易出现在患者觉醒后离开脑电图室时,如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正确的方法是,要求患者比平时晚睡1~2 h而早起1~2 h,在做脑电图之前保持清醒[11]。
3 成效与体会
3.1 成效 “七心工作法”实施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就诊率明显提高,就诊秩序井然,实现了零投诉,工作人员的服务形象和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服务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上升至98%以上。患儿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得以及时顺利完成,保证了患者的就诊质量,癫痫儿童家长进一步了解了癫痫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般预防和家庭急救,达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患者满意的目的。
3.2 体会 “以人为本”体现和谐医患关系,是做好“两好一满意”的前提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转变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把患者满意作为护理工作的标准。
“以人为本”是新型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本质所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体现了护理的终极目的,切实做到了把患者作为以“社会人”来对待,克服了“患者让我做什么,就干什么”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我能为患者做些什么”,积极主动的开展有特色的服务,拓展服务范围:有意识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使护理服务做到提前防范化、服务细致化、工作公开化,有效地执行告知程序,养成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交流的习惯,并使之形成“经常化”。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在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同时,适应了医疗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而这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减少医患纠纷,创建“和谐门诊”的宗旨。在科技日益提高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已不单单表现在医疗水平方面,同时也是各医院比质量比服务的竞赛,让就医过程成为一种充满安全、尊重、公平化和情感享受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患者的“正反馈”的社会效应,进一步巩固“百年老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和规范的服务流程,是一个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使护理服务从个人到整体,使被动变主动,从点到面,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化到理性化,从刻板性到情感性,缩短了医患间的心理距离,了解了患者的深层次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实现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精心护理,用心感知,真心服务,暖心沟通。人性化服务的开展使护理过程在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中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感悟护理的真谛,实现职业价值的认同感,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这是护理人员的必修课。“以人为本”始终贯穿医护服务的全过程,可使护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陈华,洪黛玲.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现况.中国全科医学,2004,7(5):637-638.
2 张葆樽.癫痫发病规律及致病因素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3,26(2):99.
3 吴冬燕,丁玎,王艺,等.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4):400-406.
4 李勇,季成叶,秦炯.父母焦虑和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0):445-446.
5 刘小红,周熙惠,张葳.癫痫儿童治疗和社会支持问题的伦理学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78-80.
6 许克铭,李尔珍,罗桂芳,等.癫痫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中华儿科杂志,1999,37(8):463-466.
7 李勇,季成叶,秦炯.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庭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409-410
8 黄亚玲,吴小艳,王平,等.癫痫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研究.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3):213-214.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6月在我院精神科、心理科住院的患者,共48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4~62岁,病程1~10年,精神分裂症16例,抑郁症16例,焦虑症11例,躯体形式障碍3例,强迫症2例。
1.2方法 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②患者治疗前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生化全套等检查无明显异常,适合rTMS治疗。住院2~3d后,经检查及诊断符合要求且家属同意签字的,安排做治疗,经过1疗程后, 24例患者病情有明显的控制,16例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8例患者精神症状亦有较好的改善。
2 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支持系统,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护理方式。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给予适当讲解(切不可使患者有抵触情绪),包括 TMS 在安全方面的顾虑[3],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邀请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治疗前对rTMS较为详细讲解和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对其中有7例有担心恐惧心理的患者介绍类似治疗的成功病例。条件允许可以让已做完rTMS治疗的患者与其交流,打消患者治疗前由于知识缺乏和思想准备不足而对rTMS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增加信心,从而愿意接受rTMS治疗。
2.2治疗中护理 全程有本科室护士陪同,打消患者因陌生环境,不太了解的新的治疗而产生的恐惧和不安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加强观察,患者出现不适如痫性发作、头痛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 rTMS治疗,并给予相关的对症处理。
2.3治疗后护理 治疗后为了方便加强观察,将其安排于I护病室,由全程陪同护士照看患者,指导其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积极鼓励家属探视,让患从内心得到支持,从而能更有效的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3 并发症
3.1诱发癫痫 在48例患者中没有发生诱发癫痫发作,诱发癫痫发作可能与刺激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等因素有关[4]。
3.2头颈部不适及头痛 rTMS最常见,可有轻中度的疼痛,自行减轻或服用止痛药缓解,加强观察患者有无头颈部及头痛症状以及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当出现不适症状时,让患者注意休息,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在4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轻度头痛。所以注意头颈部不适及头痛的观察与护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4 心理护理
4.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护士的言语、非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近些年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与支持,因为心理护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比技术护理本身的作用更为突显,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是建立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护士要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要真诚,有诚意,并积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使患者有亲密感和安全感 [5],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5 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精神卫生日渐被人们重视,这是让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感到欣慰的,但是精神疾病的患病或发病率均有增长的趋势[6]。精神疾病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可行、有效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还需要有丰富的rTMS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知矫正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提高对rTMS效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秋杰,许毅.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2):87.
[2]徐新民,严杰.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1,23(4):48-49.
[3]许涛,陈琼,马香琰.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疗养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疗养医学,2010,1(1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