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10:29: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建设、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分类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三、重大危险源评估
每一年至少对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将安全评估报告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的建设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的结果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
5、重大危险源等级;
6、监控措施方案及防范措施计划;
7、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8、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等。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工作全面负责,并指定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人。
1、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危险物品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并每季度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
2、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半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
3、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
4、必须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矿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并组织对本矿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巡查、登记和上报等。
5、必须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2)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3)危险辨识与评价;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6)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7)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8)保障措施与程序;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2、公司系统中以后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类别中的压力管道分为三种: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其中公用管道中压力范围在1.6~100Mpa,且公称直径≥200mm的燃气管道属于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要求
公司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与控制全面负责,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
1、建档备案: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管理档案,在每年3月底前将有关资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安监部门申报登记备案。
2、报告与核销:对本单位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向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安监部门申报登记备案;对于已经不再构成的重大危险源的,也要到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安监部门及时核销。
3、重新评估: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运营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安监部门。
4、资金投入:单位主要负责人(投资人)要落实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5、人员教育: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6、信息告知:要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应急救援和逃生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个人。
7、安全评估:至少每3年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届期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以不必进行安全评估。
8、设施管理: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并加强对现场检测监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9、检查、检测:要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验、检测;并做好记录。
10、隐患整改:要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进行整改。
三、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
1、应急预案: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应报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安监部门备案。
2、应急设施:应明确指挥中心的位置、设施、通讯方式、物资场所,列出应急设备清单,描述与武警、消防、卫生、防疫机构的关系及抢险已具备的基本设施,描述现场及随身携带的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及使用人员和保存场所,列出可用于抢险的个体防护装备和保存场所,列出与有关机构应急联防签订的互援协议。
一、个人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一)制度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石。根据部门领导部署,一年来,我逐步完善了各种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本年,共修订、完善《成都轨道建设工程综合应急预案 》、《防汛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等9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公司安全质量规章制度。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
本年,地铁8号线为施工高峰期,重大危险源十分突出,盾构穿越锦江、双桥路既有线暗挖、东大路既有线暗挖、盾构建穿越西环铁路、穿越成贵铁路、东-东暗挖等特大风险源较多。根据安质部领导部署。以强监控、建台账、建网络管理为着力点,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质量部对每个重大和特别重大危险源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做好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方案的专家审查论证工作,重大危险源开工前实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可操控性,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方案执行情况排查。并在特重大危险源施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过程中,全年下达检查通报10余次,纠正重大违章6次。本年8线建设工地重大危险点未出现一起安全质量事故,2标盾构顺利穿越9号线和黄荆村、4标盾构顺利穿越锦江、5标东大路暗挖初支已完成等特别重大风险源。
(三)日常隐患排查
针对日常隐患较多的站点采取巡查、排查、跟踪复查、突击检查、样板观摩会等多种方式查找工程实体上的差距、管理中的不足和行为上的违章违规现象。本年共防汛、深基坑、脚手架等专项检查13次,参与抢险工作6次。全年共发整改通知单10余份,其中黄色整改通知3份,协调工作发出工作联系单6份,函件5份。
(四)防汛管理
本年汛期之前,成都轨道建设公司了文件《2018年防汛工作方案》、《关于2018年防汛重点工点包保工作的通知》、《防汛管理规定》,召开了防汛部署会3次,对今年的防汛形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防汛重点59处。梳理了既有线防汛点30个,并实行了分级管理,其中一级既有线防汛点5个,二级10个,三级15个。同时汛前组织了3次防汛警示教育会,通过历年地铁防汛典型案例,从深基坑被水淹、盾构汛期滞后沉降、断头管封堵不牢靠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进行警示教育。
本年汛期,对在建工地进行了常态化的汛期巡查和5次防汛的专项大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形成了通报,汛期共发现隐患80余处,发出整改通知6份。梳理出全线防汛重点汇水区域共计148处,统计了水泵安放点。通过检查,进一步保障地铁工程安全度汛,地铁工程防汛应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五)修订预案,开展演练
本年,针对今年的建设形势修订了《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突发事件综合预案》、《成都轨道建设工程防汛物资标准配备清单(修订)》, 为有效应对汛期突发事件,检验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根据今年工程的进展情况,轨道集团公司在11号线组织了1次综合应急演练工作。同时各线路指挥部、各参建项目部共开展了专项防汛应急演练120余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岗双责的安全观有待继续强化和深入
近一年来,我对岗位职责中质量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导致在工作中对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安全质量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在危险源的动态控制上对施工单位要求不严的现象。
(二)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
由于地铁安全质量工作复杂,新法律法规不断推出,而我现场的日常监督及内业工作极为繁重,协调与监督能力亟待通过培训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8号线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工地的重大危险源管理
(二)严把质量关,积极做好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的实体质量验收工作。
(三)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深入现场,确保各工地安全可控
前言: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不安全的状态下运行的尾矿库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严重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环境也构成了相当的威胁。我国尾矿库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故灾难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尾矿库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
一、榆木沟尾矿库简介
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榆木沟尾矿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榆木沟,属于山谷型尾矿库。初期坝为碾压堆石坝,坝顶标高1270m,坝高60m,后期采用尾砂上游法筑坝,1270m标高~1370m标高尾砂平均堆积边坡为1:4;1370m标高~最终堆积标高1470m尾砂平均堆积边坡为1:5,总堆高200m,尾矿库总坝高260m,总库容4272.7×104m3,有效库容3845.4×104m3,可为选厂服务17年。
二、立项背景: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在安全管理上,很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漏洞,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居高不下。
榆木沟尾矿库运行管理难度较大,尾矿库安全管理一直局限于一般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系统性差;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改善安全管理水平,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
三、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为了规范榆木沟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配备并以书面形式任命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尾矿库负责人。被任命的人员持有相应资格证,并按要求参加了《金
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系统内部评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事故、事件调查技术等培训。
(二)制定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规定了为完成生产管理活动所使用的方法和过程,对影响安全生产效果的各项活动作出规定,使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程序文件阐明与安全生产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作为执行、验证和评审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
程序文件规定了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方法,当然也包括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一工作,因此优先进行程序文件的制定。
针对尾矿库安全标准化9个支撑要素,38个子要素,共制定25个程序文件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
(三)制定管理手册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建立了标准化系统文件,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共 62项,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并下发予以实施,根据榆木沟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及自评结果,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标准化自评得分为79.85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均为零,综合分析表明:自评等级符合尾矿库安全标准化三级标准要求。
(四)制定作业手册
作业手册包括安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三大部分。根据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要求,针对尾矿库13种岗位,制订了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对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风险级别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结合尾矿库现场作业情况,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作业程序,在对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加以防范。
(五)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按照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了识别、监测、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机制或制度,对员工安全意识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安全意识提升计划,安全意识提升的效果良好。
(六)事故及应急管理
为加强各类事故的管理,减少和防范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根据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要求,制订了《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事故事件报告制度》、《事故事件调查制度》、《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规定》、《事故事件回顾规定》等管理制度。明确了事故、事件统计、上报、调查、分析、处理、回顾的机构、职责、程序等相关要求。
为规范应急管理程序,针对重点危险源和重点防范部位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制订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扩大,消除或降低事故影响,制订了《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应急计划管理制度》、《应急保障制度》、《应急演练及对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榆木沟尾矿库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漫坝事故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垮坝事故救援现场处置方案》。明确了应急管理机构、紧急事件的范围、分级与响应程序、处置方法、应急物资配置要求、紧急事件演习要求等。
四、创新亮点:
该项目全面、准确地把握了安全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以及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原则、核心内容和运行控制要求等, 确保了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我公司不断深入、有效地开展,从管理上保障了尾矿库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了公司的本质安全。建立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希望真正有效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那就必须先要确定施工现场中哪些是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源头,找到了源头,才有可能对此进行有效的判别与监控。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所谓的重大危险源一般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换个角度来理解则是,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它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且在某种特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以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空间、场所、岗位、设备以及其具置。它们是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重点监控部位,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落实,从而达到管理目标上的规定。
1.1 建筑现场中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1.1.1 潜在的危险性:这是指一旦触发事故以后,可能产生的危险程度或者是损失的具体数值,也可以理解成可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强度和危险物质的数量,通常情况下危险源能量的强度和潜在危险性呈正比例关系。所以潜在的危险性就是危险源所固有的属性,它决定着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1.1.2 存在条件: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者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它们存在的条件不同,其具体的现实的危险性也是不一样的,自然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也不尽相同。具体而言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它们的条件状态。需要分析的具体条件包括:存储条件;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物理状态参数;防护条件。
1.1.3 触发因素:其中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的包括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另外部分的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温度、风速)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尽管触发因素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发生属性,但它却是危险源形成实际事故的外部条件,而且工地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对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和对应的触发因素相互关联,在特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危险源才会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酿成事故的发生。
以上三点是对工地上危险源进行辨识的重要环节,对此必须将它们放在整个工程的实施中做动态的全面分析。
1.2 建筑施工现场中如何判别危险源物体
在不同的工作现场,对危险源的判别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操作原则:横向要到边、纵向要到底、整个空间不留死角。所谓危险性评价就是在辨识的基础上对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以此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破坏程度。这样就是完成了危险辨识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二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一般来讲事故后果可以大致分为对人体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等三个大类。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各种具体的伤害或者破坏类型。可能是事故后果一旦确定之后,就可再进一步反推产生这些可能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那么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即为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的特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办法:
1.2.1 对材料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开展危险辨识的基础。通常应该对此进行分析的内容是:急毒性、慢毒性、致癌性、诱变性、反应性、暴露极限、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等内容。相关的数据资料可以参询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关行业、专业组织的规定、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数据。至于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则按照GB-16-87《建筑设计防水规范》(97修订版)进行分类;而毒性物质则必须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来执行。
1.2.2 对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分析:在施工中不良的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者使得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变得加剧起来。因此做危险辨识时,仅仅简单考虑材料性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的同时考虑生产状况。这样才可以让有些避免对危险材料做机械化的推论。
1.2.3 适时地运用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它是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或者反应的最为简便的工具。具体应用时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分析时也可以加入第三个因素,形成三维矩阵模型,假如多种因素均参与其中,而且研究人员和计算机技术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则最好建立n维矩阵来做详细分析。这样的信息涵盖量就相当详尽了。
1.2.4 充分借用既有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很多的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以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例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1.2.5 让积累的实际经验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对于网络和计算机依赖解决了很多难题,不可否认的是,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也是这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资质的企业可利用长期积累下来的体会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但现在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很多情况下存在着某方面没有发生事故,而依然有危险存在的情况。这样话,企业的经验价值就变得非常有局限性了。
另外在讲述了这些辨识危险源的具体方法后,还应该认识到危险程度不仅与固有的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还和事故防范能力、事故抵消因子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样施工企业如果要更加强有力的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还必须做好危险源的控制工作才是。
2 其次是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评价工作
厘清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具备了辨识其存在的一些相关办法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现场状况下的风险分析评估。这当然也是一个包含了诸多反面的结论报告。以下就列举了报告中必须涉及反映出的基本要点:
2.1 全面认识各类危险因素形成的原因还有背后发生的机制。
2.2 逐次评价已经得到确认的危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做好预警工作。
2.3 形成对万一危险事件发生后果的评估。
2.4 展开风险评价,这主要是指对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联合作用下的情况描述。
2.5 形成风险控制报告:即为将前述的评价报告和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此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准,如果逻辑和数据推演不能达到预设目标,就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措施,达成降低危险水平的目的。
这样的风险评估报告基本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整个行业之中都有通行的标准样式,它的一般程序是: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危险值的确定,对危险做具体的分级。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必须的步骤:
2.5.1 收集资料的基础工作。这是写作报告所做的数据信息准备事项。报告中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2.5.2 对重大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辨识过程和分析研判。依据所要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辨识和预估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如果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2.5.3 展开评价过程。在已经形成的危险源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依照总体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等级选择一种或者是多种的评价解析方法。
2.5.4 进一步在报告中提出降低和控制危险源运作的安全对策与措施。根据报告中给出的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危险操作必须采取能够确保安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用以控制危险的出现。
3 再次是做好对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的系统工作
所有的分析与报告都是为实际工作提供最有价值的安全服务。对工地上重大危险源的掌控是建立在对它们完整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基础之上的,那么工程的领导组织机构就要以此内容来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当中每一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力求确保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能够投入到风险值高的地方,从而有效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来做操作:
3.1 在技术层面上的把控:采用多项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掌控,这些技术一般是以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为主。
3.2 在工作人员的行为上落实把控设想:努力减少,甚至是杜绝人为的失误,尽量减少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产生的可能触发作用。
3.3 在日常管理上做好对危险源的防范工作,细化下来,可以采取以下的六条措施:
3.3.1 施工现场健全建立所有危险源的管理的规章制度。按图索骥,对于明确下来的重大危险源,以制定的系统危险性分析报告为基准建立各项的具体制度。
3.3.2 对工地上的所有部门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落实工作。根据报告中的各个危险源的不同等级,逐一确定各级别的相关责任人,明确应负的安全责任。尤其是要严格规定对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
3.3.3 项目执行的领导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要求从业人员认真贯彻有关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制度章程。做好安全值班、交接班,一丝不苟地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进行审批等。
3.3.4 项目管理安全员要抓好信息反馈、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整改系统运行中的隐患。还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严密的信息反馈制度并且加以落实贯彻。
3.3.5 重视做好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建立完整的规整制度之外,还要在实地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档案、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3.3.6 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要充分支持安全部门做好工地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安排。对从事管控重大危险源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制定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
3.4 在从以上三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对重大危险源科学的分级管理。
对公司内部在不同工地上不同的危险源设备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可以增强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水平;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相应地带动公司和集团全体员工强化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概念,优化安全知识水平和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对于重大危险源把控的良好局面。
在重大危险源的具体事务上,尤其是要注重对那些特别具有危险性的设备工作“点”的管理。
3.5 在做好分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监控管理
分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表明了不同设备在危险源上的不同危险级别,但是即使级别较低的危险源一旦出事,也会产生很多危害性现象。这就对放置事故发生,特别在对事故隐患做好处理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它可以分为两大步骤来做具体实施:
3.5.1 确立发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监控的管理制度,这是开展重大危险源隐患事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有
(1)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等级管理制度。
(2)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检查、整改、复查、验收制度。
(3)关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档案管理制度。
3.5.2 对工地上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确定,这是对于这项安全保障工程的性质具体把握。
(1)分级: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分为:特别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事故事故隐患。凡可能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危险源为特别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凡可能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重大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FIDIC施工合同条件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施工合同标准格式,是推荐用于由雇主或其代表工程师设计的建筑或工程项目。这种合同的通常情况是,由承包商按照雇主提供的设计进行工程施工,雇主和承包商都严格执行合同规定条款。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立法(法律、条例、规程)和建章立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是保护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不受损失和环境不受到破坏。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对安全管理有明确要求,包括现场防护、人员管理和安全保障等。
2、合同条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2.1 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则
所有适用的安全规则除包括企业所在国的国家、行业、单位的法律、条例、规定和规章制度外,也包括项目所在国家的有关安全法律法规。
2.2 照料有权在现场的所有人员的安全
有权在施工现场的人员不仅包括承包商人员和雇主人员,还包括由雇主和代表工程师通知承包商作为雇主在现场的其他承包商的授权人员及任何其他人员。承包商应始终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维护承包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承包商应指派一名事故预防员,负责现场的人身安全和安全事故预防工作。
2.3 现场安保
承包商必须在工程竣工和按规定移交前,提供围栏、照明、保卫和看守,负责阻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现场。
2.4 文明施工
在工程施工期间,承包商应保持现场没有一切不必要的障碍物,并应妥善存放和处置承包商设备或剩余的材料。承包商应从现场清除并运走任何残物、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工程。承包商应使该现场和工程处于清洁和安全的状况。
2.5事故报告
任何事故发生后,承包商应立即将事故详情通报雇主代表(工程师)。承包商应按雇主代表(工程师)可能提出的合理要求,保持记录,并写出有关人员健康、安全和福利,以及财产损害等情况。
3、安全管理对策
3.1 项目安全管理策划
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就是根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安全管理条款,工程系统、环境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考量,完善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实现。
3.1.1 安全管理目标策划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策划就是根据项目现有的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项目可承受的安全管理风险,合理确定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就要求全体员工在工程建设中,遵章守法,自觉防范安全风险,不断地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3.1.2危险源的辩识和控制策划
(1)危险源的辩识
项目危险源辨识应建立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工人或聘请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危险源辨识及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小组,对所承担建设施工项目的施工区域、生活区域中每个环节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所有施工作业活动环境和管理两方面的不足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再就是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施工作业风险性评价。
(2)危险源的控制
1)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原则
对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原则首先是考虑消除风险,其次是考虑降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人防护设施和用品。即首先考虑从本质上消除风险,而后退其次后求之。
2)危险源风险控制的三种方式
①运行控制:通过严格地执行公司和项目部的各项制度,加强过程性的日常的安全监督检查,达到对各类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的控制,包括对一般危险源的控制;
②管理方案:部分重要危险源在现有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消除的情况下,需项目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才能有效消除危险源风险时,需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对这一部分重要危险源进行控制。
③应急控制: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突发的事件启动“应急预案”,达到对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的控制。
3)危险源风险控制策划
①首先依据风险控制原则,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如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等。
②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管理方案,重要危险源必要时制定安全控制措施,一般危险源做好运行控制。
③应急控制:对于潜在的紧急风险情况,如火灾事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等应制定应急预案。
3.1.3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1)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项目部必须收集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严格遵守适用的各项法律法规。如在国内进行施工的FIDC合同条件施工项目,必须收集如下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等等。根据FIDC合同条件相关条款要求,在境外施工项目还要收集并严格遵守所在国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如我公司在安哥拉进行FIDC合同项目施工,收集了《安哥拉劳动合同法》等,并严格遵守安哥拉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地域环境,建立《项目安全和卫生文明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施工检查制度》、《安全施工措施管理制度》、《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安全考核与奖惩(含违章处罚)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安全设施、防护装备管理制度》、《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机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当地劳工安全管理规定》等等。
3.2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文明施工是指设施标准、环境整洁、行为规范,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FIDIC施工合同条件要求:在工程施工期间,承包商应保持现场没有一切不必要的障碍物,并应妥善存放和处置承包商设备或剩余的材料。承包商应从现场清除并运走任何残物、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工程,应使该现场和工程处于清洁和安全的状况。包括:
(1) 施工生产区域尽可能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进出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施工告示牌和安全警示牌,与施工无关的人员、设施不应进入封闭区。
(2)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遵章守纪,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 施工道路平整、畅通、安全标志、设施齐全。
(4) 风、水、电管线、通讯设施、施工照明等布置合理,安全标识清晰。
(5) 施工机械设备定点存放、材料工具摆放有序、工完场清。
(6) 现场建筑垃圾定点放置,定期清运,不准随意丢弃垃圾。
(7)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噪音等危害,废渣、污水处理符合规定要求。
3.3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要强调一个“严”字,主抓一个“细”字。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事故存在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尤其是施工安全管理,要通过识别和控制施工过程的危险源,达到预防和消除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是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在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但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标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必须列入过程控制管理的节点。事故发生往往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到轨迹的交叉所造成,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看,也说明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应该作为安全管理重点。要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过程控制管理,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是要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
第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经营任务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选择,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的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第三是坚持全员管理。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当然,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监督机构的作用,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过程,生产时间,生产要素。因此,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第四是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5 事故的报告
按照FIDIC 施工合同条件相关条款要求,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必须立即将事故详情通报雇主代表(工程师)。事故报告除了我们国家规定的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外,还要报告有关人员健康、安全和福利情况。
Abstract: according to GB/T28001-2001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combining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ntrolling the hazards and hazard control measures. Prevent result in security hazards caused by accident injury or property damage, make a norm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Hazard control in order to ensure safety, reducing safety accidents, through to the risk of major hazard control effectively to contain all kinds of accid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zards;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30.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危险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以下简称标准)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对企业的常规及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是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有力手段。铁路工程施工点多线长涉及面广,在贯彻执行标准时如何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现就我单位从开始贯彻执行标准并取得成功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一、正确全面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及评价
一个单位只有对自己所面对的以及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危害的程度、结果及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又是标准中规定且必须执行的要素之一。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首先要了解危险因素的分类,参照GB641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并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建筑施工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重伤害、电、溺、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其次要按标准的要求考虑危险源存在、发生、发展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最后要正确选用辨识及评价方法。辨识方法常用的有工艺流程分析法、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事故树分析等,经过实践,我认为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选工艺流程分析法,因为按照单位工程的施工工序层层进行分析,可以把每道工序、每个部位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一目了然地显示在大家面前,效果比较直观,其他方法可以作为对工艺流程分析法的补充,在一些新的项目开工前,向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安全方面的调查,是必须履行的工作程序之一;用事故树法对自己或同行业的其它单位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对危险源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危险源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直观评价法、经验分析法、风险评价法等,要根据危险源不同阶段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及习惯具体灵活选用,其目的是为了评价出真正需要特别关注的危险源。
二、分级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危险源的控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共同利益,因此要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控制。
1、公司级的宏观控制
公司对项目部上报的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每月进行评审。由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组织,参加人员:公司总工程师、分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工程部部长、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安全质量环保部工程师等相关部门人员。公司安监部负责公布本公司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分管副总经理安排重大危险源的机动检查;安监部负责组织对项目部各类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情况的检查,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辨识出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而评价出重大危险源清单,制定控制措施。
2、项目部级的具体控制
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的直接完成单位,是直接面对危险源的最基本单位。项目经理是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接受公司对其的考核。在工程正式开工前要由项目经理组织,总工程师牵头,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对本工程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因素应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专项方案中,编制相应的专项措施(方案),对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控制措施、目标、管理方案、实施部门、检查部门、检查时间。与重大危险因素有关的部门应制定管理方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使施组(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各级专职安检员负责对本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行监督,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一切重大危险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此外,项目部在施工作业条件、环境、人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更新危险源控制方案。对于施工中的一般危险源,项目部也要在施工中进行控制,每一个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正确设置防护装置、警示标识,正确佩带及使用防护用品、用具,项目部要制定全面详细、便于督查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进行检查、奖罚,形成处处有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人人时时事事保安全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项目部安检部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定期进行收集、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改进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3、工班级的专项控制
施工班组直接面对危险源,他们不但要保证自己所承担的或其它的施工工序中不受到安全伤害,而且要保证自己所承担的施工工序不对其他人造成安全伤害。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班组长是班组的管理者,负责组织、监督、检查班组成员对控制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了解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并及时向有关的主管部门、人员反映。班组成员首先要经过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在施工中不但要做到反对违章指挥,反对违章作业,反对违反劳动纪律,而且必须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经过大家的共同能力使各种危险源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安全状态。
三、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必须与其他的管理方法相结合
标准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传统的安全管理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标准的规范或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化,更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及通用性,因此吸收传统管理中的精华,按标准规定的要求去执行很有必要。
1、与事故易发控制办法相结合
我单位多年来一直在执行事故易发控制办法,办法要求各项目部不仅在开工前必须明确并填写事故易发控制点,而且要经过项目部安全检查员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事故易发点检查表的具体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后,方可正式开工,开工后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复查。事故易发控制点要求必须填写易发部位、发生事故要素、预防措施、安全标记、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控部门、检查落实情况;检查的项目包括施工现场一般安全规定、基础开挖、土石方施工、模板安装与拆除、高处作业、脚手架与起重作业、隧道作业、施工用电与机械设备、汽车交通运输、季节性施工、既有线桥涵顶进、复线邻线既有线石方爆破、既有线施工防护等,在每一个项目中又规定了具体的检查内容,这些项目及内容都是我们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安全控制要点的总结,是符合标准中对危险源控制要求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在注重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忽视对一般危险源的注意,因人为因素而变为重大危险源,采用事故易发控制办法恰恰可以消除这一问题。
2、与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相结合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先进的管理办法,但有人认为它是控制质量的,与危险源的控制或者说是与安全控制无关;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规范,执行其中之一便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因为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目标与指标的制定、绩效测量和监视及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处理等都离不开对数据和事实资料的分析。因为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任何问题或者说是事故的产生,都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找出它们出现或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可利用排列图对自己或与自己同类型的其它单位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自己需要特别关注的,进而反向追查到这些事故的根源,最后利用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末端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达到消除事故及隐患的目的。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过程也符合标准中计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运行模式。
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充分挖掘传统管理中的精华并将其按标准的要求进行整理、执行,对标准的贯彻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化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3、与应急演练活动相结合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应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合理优化控制措施,达到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都能明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家能够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进而可以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展状态,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结束语
危险源从客观上讲不是一成不变的,对重大危险源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科学地进行控制,是可以转变为一般危险源的,反之,一般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会变成重大危险源的。总之,对各种危险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控制,不仅是保证生产安全、安全状态有序可控的必要手段、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必须长抓不懈、长期探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一、 2018年安全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安全控制目标:在2018年全年生产过程中,无一例职工因工重伤和死亡事故,无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无重大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隐患排查做到边排查,边整改。
环境控制目标:合理布置厂区清扫任务,保持我厂外观良好,生活垃圾及时外运,工程剩余的材料分类摆放,回收利用,化验室废水定期收集处理。
职业卫生控制目标:食堂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均持有相关证件上岗,每月定期发放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二、2018年重点任务/计划完成情况
类别
完成情况
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
调整思路/应对措施
制度建设
在2018年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对缺少的制度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目前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方面较多,内容较全面,但是制度修订之后的宣贯工作有所欠缺,相关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会议,征求员工关于制度的合理建议,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宣传教育
认真落实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包括现场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流程等,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形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专项安全培训的数量稍少,同时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专项培训方案,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技能,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隐患整改
完成了全厂所有关键设备的年度换油保养工作;完成进水电磁流量计的拆解检修工作,并已将零件返厂;完成室外配电柜的防水防漏电工作;完成室外设备的防腐除锈工作;增加进水提升泵的低液位保护装置;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对二沉池、高效澄清池、纤维转盘、出水槽等的清理工作;完成厂区室外管道、楼梯、井口盖板的防腐除锈工作。
对于需要返厂维修的设备及零部件等,维修周期过长,维修进度较慢,一些关键备用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进一步加强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组织专人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效果;加强公司维修相关流程制度的学习,合理规划维修计划与时间,保证我厂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急管理
在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订与完善了专项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应急演练方案完成了消防应急预案演练、防触电应急预案演练,使员工在演练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应急技能
应急预案方案内容有待完善,考虑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不够全面,演练次数与内容较少。
应急预案演练应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练,同时完善应急预案方案,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及应急措施合理的融入到演练过程中,在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职业健康
厨房人员取得了健康证,特种作业人员取得了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运营人员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操作。
职业健康档案建立得不完善,职业病防范措施不全面细致,职业健康培训有待增加,运营人员职业健康意识淡薄。
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健康档案,加强职业病防范措施,加强运营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职业健康防护意识。
8S
完善鼓风机房、配电间等车间的8S布置工作。同时合理布置厂区清扫任务,保持厂区外观良好状态。
对8s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认为8s可有可无,对8s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定期开展8s的教育培训工作,让员工深刻意识到8s的必要性,做到全员参与。
危险源识别
完成初步危险源识别表,对厂内危险源进行了初步整合,确定了不同危险源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对危险源分析较片面,对存在的潜在危险与应对措施应进一步分析与完善
进一步加强危险源分析识别,在已有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危险源识别表,确保不放过一处可能的潜在危险。
1 前言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据不完全统计,人为因素在整个生产系统常见危险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露天煤矿重大事故中,设备事故人为因素占了97.6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人为因素占了96.59%,所以加强危险源控制,制定良好的防治策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对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常见危险源进行了分类,然后讲述了造成危险源的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2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分类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是一套综合化、系统化的系统,其有六个子系统构成:采掘系统、运输系统、排土系统、防治水系统、边坡工程系统、供配电系统。不同的系统危险源也各不同相同。按照危险源在施工发生中和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危险源和二类危险源,其中一类危险源主要指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可能释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源,二类危险源主要指某些限制措施失效造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等因素。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出现危险故障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类危险源是歉意,二类危险源是发生必要条件,前者决定了事故严重程度,后者决定了危险源出现的概率,两类危险源相互作用,时间和空间维上相互交织,最终决定了事故范围和程度,控制好两类危险源是控制保证露天煤矿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关键。
3 造成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的原因
3.1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缺乏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特别是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实际安全生产条件和明确的规章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的露天煤矿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某些安全制度很难落实到实处,比如某些煤矿没有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相应的预防措施不完善,甚至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致使安全防护措施形同虚设。
3.2 露天煤矿开采条件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自然条件较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诸多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重点露天煤矿具有煤尘爆炸安全隐患的占总煤矿87.4%,煤层存在自然火的煤矿占据总煤矿的5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占总煤矿的27%。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对于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流于表面,没有落实安全责任制,违规现象严重,企业安全文化意识淡薄,管理模式过于落后,很容易造成一类危险源和二类危险源相互交织的现象。
4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
4.1 建立危险源动态监测体系,制定危险源风险预警制度
危险源动态监控体系贯彻整个煤矿发展过程,随着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检测系统也在不断推进,对煤矿的供电、供水、排水系统做出相应危险评估,及时处理危险源,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检测。特别是对一类危险源的监控,首先要评估出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指定危险源风险预警制度,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管理层做出处理措施。
4.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严格控制不安全行为
指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形成安全约束机制,比如采掘系统中注重电铲、液压铲、前装机等设备的维护,运输系统中加强卡车和胶带输送系统的管理维护。定期更换大绳及绷绳避免新绳、旧绳坠落伤人,用前检查好钢丝绳破损情况、超限不用,推压平台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专人指挥司机动铲。工件绑扎牢固、找好重心,动臂部位作业系安全带,专人指挥、信号明确,多人作业相互配合好,做好防滑措施。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应该达到国家强制性要求,企业本身也应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标准。人为因素是造成煤矿生产危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人的管理是控制危险源的关键措施[3]。
4.3 加强危险源重点监控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保证安全生产
加强危险源中点监控力度,贯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作业规程,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大力推广低碳施工和绿色施工理念。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加强系统监控,对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定期检查维修的方式,加强抗干扰能力。采用智能化的设备提高设备自我抗灾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打造立体化的安全体系。
5 结语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其危险源也是各种各样,加强安全生产应该从管理和组织方面入手,进行全面风险评价,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源。一旦对危险源失控,必将导致事故。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这些都是构成危险源的重要因素。
如果对施工企业及现场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危险源呢?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是这么定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通俗的来说,危险源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管理过程及作业区域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就危险源控制程序的编制及实际运用畅述如下:
一、建立文件化的《危险源控制程序》,该程序的基本内容如下:
1目的
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
3.1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本部门、本项目部生产、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2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进行审核。3.3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方法
4.1.1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4.1.2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4.1.3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危险源资料。
4.1.4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4.1.5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
4.2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2.1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2.2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2.3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项目施工全过程、辅助业务部门以及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4.3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及方法
4.3.1业务活动分类
各部门及项目部按照本部门、本项目部的工作职责确定本部门、本项目部的业务活动类别与范围,填写《业务活动分类表》,在进行业务活动分类时,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部门管辖的地理范围;
b)计划性的工作,主要为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c)被动性的工作,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d)生产作业的过程;
e)特殊工种的作业;
f)临时的工作,如消防演习、防台防汛等。
4.3.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GB/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要求,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
b)防护缺陷
c)电危害
d)噪音危害
e)振动危害
f)电磁辐射
g)运动物危害
h)明火
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
k)粉尘与气溶胶
l)作业环境不良
m)信号缺陷
n)标志缺陷
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
b)自然性物质
c)有毒物质
d)腐蚀性物质
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
b)传染病媒介
c)致害性动物
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e)其他
E、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a)指挥失误,包括违章指挥、指挥失误
b)操作失误,包括误动作、违章作业
c)监护失误
F、其他
4.3.3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a)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b)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c)风险的多种类型;
d)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e)相关方的观点;
f)过去管理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
g)出现的虚惊、紧急或灾难事件。
4.险评价的方法
4.4.1评价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危险性=LE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
10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6相当可能
3不经常,但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上不可能
表二: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的分数值(E)
分数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三: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可能结果
100*
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数人死亡
15
严重重残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
7
重大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或造成一般职业病
3一般轻微的可恢复的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
1
引人注目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
4.4.2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按表四所列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
表四:危险分数值
分数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此段可以设置为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4.4.3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
4.5危险源的初始辨识和风险评价
4.5.1各部门及项目部依据4.1~4.3的要求对本部门的人员活动、常规或非常规的工作、作业场所内的各类设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交安全部门审核。
4.5.2安全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及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5.3审批后的“重大危险源清单”作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
4.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执行
4.6.1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特别对大中型设备的拆安装,起重吊装,外架的搭拆,施工用电,大型模板的拆安装,卸料平台拆安装,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拆安装),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2每年10月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3安全部门根据各部门、各项目部填写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进行整理,编制公司年度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4.6.4各部门及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管理措施、填写“风险控制计划表”,报安全部门审核。
4.6.5“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必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5相关/支持性文件(略)
6记录表单
6.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部门管辖或覆盖的地理位置:
计划性的工作:
被动性的工作:
生产或作业过程:
特殊的工种或作业:
不经常的任务:
6.2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辨识及评价表
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音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心里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异常
其他
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
其他
6.2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
危险源
危险等级
涉及部门
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
6.3风险控制计划表
1.管理方案名称:
2.涉及部门:
3.活动内容:
项目负责部门
11
4.实施进度11
5.验证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验证人
二、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实例
建筑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识别一般从依据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作业过程(业务活动分类)来进行分类识别,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作业过程一般分为:钢筋工程、防雷接地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电器、给排水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门窗工程、摸灰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电梯、塔吊、土方工程、装饰工程、后勤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机关单位作业。下面就钢筋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举例如下:
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钢筋拉伸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卷扬机钢丝绳断丝或磨损超过标准未更换
1
1
3
3
由机电人员对该机械传动部位进行打油保养,钢丝绳断丝达到报费标准及时更换,符合安全后方可使用
钢筋切断机外壳脱落,松动
1
2
7
14
由机电人员进行维修加固
钢筋切断机刀口有两处破损
3
1
7
21
由机电人员更换,更换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对焊机作业时,没有配备灭火器材
3
6
3
54
将对焊机周围的易燃物品远离,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干粉或泡沫灭火器
钢筋机具没有重复接地
1
1
15
1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要求增加
防护缺陷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设防火挡板,火星乱溅,作业人员没有佩带防护面罩
3
6
3
54
由项目安全员监督对焊作业人员加设防火挡板并给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
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1
2
15
30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防护用品规定进行发放,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钢筋拉直机周围没有防护栏杆,没有警告标识
1
3
3
9
在作业场所搭设1-1.2的防护栏杆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电危害设备外壳没有保护接零(接地)
0.5
6
15
4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大于4Ω
对焊机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器
0.5
6
15
45
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漏电保护器,安装完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机具开关箱没有拉闸上锁,作业或维修中他人可能进行操作
0.5
6
15
45
依据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对相关人员处罚并组织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力度
电渣压力焊机无专用开关箱,工人操作地点与电源开关处较远,有问题时难于及时切断电源
1
3
15
45
由器材部采购符合JGJ46-88标准要求的电箱。由机电人员安装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平板车转运钢筋装车不不合理时,钢筋散落容易砸伤工人
1
2
7
14
对工人加强安全教育增加自我防范意识,运输钢筋时捆绑牢固后,方可运输。
塔吊运钢筋时,钢筋不分类混合吊装,容易散落伤人
0.
51
15
7.5
将钢筋分类吊运,较短的钢筋吊运时采用筐吊运。
无塔吊时,垂直传递钢筋,容易坠落伤人
3
2
7
42
人工传运钢筋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防护用品
明火钢筋焊接时无动火申请,私自焊接,且无人监护
1
3
3
9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办理动火申批手续
焊接中焊条头随意乱扔,容易引发火灾
1
3
3
9
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焊接前应将周围易燃物清理。
对焊机距离木工房、宿舍过近,容易引发火灾
0.5
1
15
7.5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燃的场所增设消防设备或将对焊机位置迁移。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电焊、气焊作业过程的高温材料容易伤人
1
6
3
18
按有关标准配发防护用品,并加强安全教育
粉尘与气溶胶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6
3
1
18
给操作人员配发口罩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体检
作业环境不良钢筋机台周边钢筋头没有清理干净,容易扎伤人
0.2
6
3
3.6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将钢筋头及时清理搬运
机具安置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加工长件时容易受到伤害
1
3
3
9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扩大钢筋制作的场地
绑扎4M以上的柱筋时,没有设置平台,攀登钢筋骨架进行作业,发生坠落事故
3
3
3
27
绑扎2M以上的柱梁钢筋时,必须增设操作平台。
对焊机棚搭设没有使用防火材料
0.5
6
3
9
使用防火材料,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电渣压力焊焊接柱筋时,楼板养护水较多,易发生触电事故
1
3
15
45
在积水多的地方增设干燥的木板,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标志缺陷钢筋机具处没有设置安全标志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设
安全操作规程牌挂设位置不当,难以看到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
对焊机棚没有防火标志牌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版权所有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对焊机作业现场10M范围内违章存放有氧气、乙炔瓶
1
0.5
40
20
项目部按照规定增设氧气、乙炔瓶的存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