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标题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3 22:0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闻稿标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闻稿标题

篇1

2.活动:包饺子、表演节目等。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结语已为你写好。

Dear Luc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oking forward to you reply.

Yours,

Li Hua

参考范文:

Dear Lucy,

How are you doing? I am LiHua, a 17-year-old teenager currently studying in your school. Recently, our class plan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his Sunday in order to help the old there and enrich our afterschool life. As the vice monitor,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come with us.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this activity. To begin with, we will leave the school by bus at 8:00 AM and return at 5:00 PM. Besid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activities such as making Chinese dumplings and giving performances, which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

Hopefully, you would like the plan and join us.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we will have a great time there. Thanks for reading my letter.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your decision.

篇2

新课程对综合性学习要求强调合作精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教师普遍接纳。美国当代着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比如我在讲授《黄河,母亲河》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分析研究及汇报成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组内合作、组外协作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各司其职,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资料有选择性地摘录。分组进行,既能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团体合作的优势,共享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二)个别教学――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语文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要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点明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我设计的个性化感悟,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了平台。个性化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给予了语文教师自由的翅膀,也给了生命个性飞扬的天空。

(三)课堂――评价关注发展,以学论教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相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二、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

篇3

科学探究,或者说知识创新,这是中学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科学探究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会不会开展科学探究方式的教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能不能胜任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成为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自主创新性学习所采取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为新一代接受教育者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飞速变化而必须确立的学习目标。

所以,贯彻新课程标准,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首先就要锻炼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一,科学探究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比如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一文,对我国神话小说论述中,提出必须有怀疑的精神,也就是有提出问题的前提。古书上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提出问题很有必要寻根究底,给人具体的借鉴,给人以很大启发。又如: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于提出问题以至后来成为著名大学问家。我国历史档案馆中,有一些历史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受潮受压,这些资料就黏在一起,变成像砖一样的硬块,成为“档案砖”,无法参阅,人们就采取了一些老办法,如蒸汽蒸,开水泡等,非常艰难。怎么办呢,北京大学档案系一位老师根据存在多年的问题,又提出问题,终于研究出了用生物酶配置的一种专用液体,用笔涂在这些“生物砖”上,很快就比较完整地把资料一页一页地揭开,并获得国家专利。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知道各种类型的创新,确实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为什么创新一定要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观察试验调查开始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性的人,他们进行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人们面临的问题,产生人们通过观察、试验、调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需要,实际上是由人们所发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其次是因为由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得的经验知识,并不能直接过渡到理论知识,其中需要经过发现问题这个环节,就是由于问题在创新中或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的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

第二,提出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除了要懂得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强化师生问题意识外,最重要的环节是熟练掌握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以下介绍几种提出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通过寻找例外的反常情况而提出问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眼前的事物就一定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比如农谚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乌鸦一般黑”等,这只是通常情况。我们要敢于大胆地设想反常情况,寻找例外和反常,促进人们对习惯思维或者平常的经验进一步思考,从而促进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如“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一句精彩话语,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借主人公“狂人”之口向社会发出了震耳之声,从而准确犀利地指出了“愚昧盲从”这种严重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问题。通过寻找例外和反常情况而提出问题的方式,在我们常规的教学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辩论的题目,鼓励学生用反例证明。如:“人多是不是一定力量大”、“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等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成就。

二、通过寻找对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而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物或现象,这些事物或现象就是我们所经验到的事实。对于这些经验事实,我们不满足于知道有或没有,我们还希望能够追问一个“为什么”。以便能够对经验事实做出一个说明,这种说明就是对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为了得到这个理论解释,我们就要经常提出许多的问题。如:为什么语文教学要保证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什么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道德沦丧、精神颓废等等。

三、通过寻找理论知识内部的不一致而提出问题

篇4

中语会会长陈金明先生一次在承德做报告,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他说他与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程翔和清华附中全国特级教师赵谦翔等几位老师经常在深夜11点多通电话,那时候他们还在钻研业务。已是名师尚还如此,相比之下我们许多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广大的中国教育不只是几个名师的任务,更是我们广大普通教师的责任。

教师必须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科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采取学校学习、科组学习、备课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学习国家基础教育的指导纲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及编写思路等。在学习中要做到“五个结合”:理论学习和理论摘抄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观摩、点评优质课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相结合。

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理念的更新,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丰厚,才是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二、加强知识储备是前提

教材不应是道德说教和政治观念的诠释,语文教材“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现行教材缺少“源头活水”,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选编教材。选编的教材要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关注人的发展,触动生命个体发展中的敏感神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鼓励学生探究创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

三、认真研读文本是关键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2期刊登过这样一则案例:一教师教授《灯下漫笔》一文,上课伊始,在导入部分,先介绍文学界对鲁迅先生的不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什么事写起?2.作者从这件事看到了国民怎样的特点,又进一步把对国民的思考上升到哪里,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3.“第三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4.怎样看待这种历史观?作者的批判对象有哪些?情感态度一样吗?这些情感都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以上大约用了半节课时间,接下来,执教者又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精神对社会进步有什么积极意义?今天这个时代还需要鲁迅吗?为了证明当时的鲁迅先生是在为唤起民众、唤起民族而呐喊奋斗,执教者把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20多篇鲁迅作品的题目和主题一一列出。不仅如此,执教者还把同时代的周作人写的《乌篷船》、梁实秋的《理发》《下棋》《喝茶》等作品读给学生听。以证明鲁迅当时在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对国民麻木进行批判。最后执教者通过多媒体再次把王蒙、王朔、郁达夫、钱理群等作家、诗人对鲁迅的不同评价展示给学生,并总结这堂课的教学主题:走近鲁迅,做一个直立行走的人。

这节课,前半节课是好的,但后半节课的拓展,明显游离了文本,是想当然的教学。这种“随心所欲”的教学方式,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其实是大量存在的,自己擅长的就大讲特讲,不擅长的就轻描淡写。文本还未分析透,就急于搞拓展,看似是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则是对文本的亵渎。教师在备课中,缺乏“沉”到文字里面的精神,缺乏对文本的“参透”,缺乏教师个性化的解读,唯教参是从,唯教案是从或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而任意发挥。

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不可能离开文本,因而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裸读文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时代,走进学生。并且要“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立足文本解读文本,不做想当然的发挥,教会学生用文本说话。

四、培养创新意识是重点

教师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篇5

一、在“认识”这个话题上继续引申

引导中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3年的“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全国卷的四个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还有其他省份的几个话题,都是讲“认识”的。认识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社会,才能融入当代中国的社会;认识自我,才能全面发展,规划人生理想。因此,2005年高考,“认识”这个话题还可能进一步细化、具体化。

二、从审美引申到文化

《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2004年的江苏卷“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是这一方面的可贵尝试。当然,关于知、情、意在作文方面的考查,不一定全面考,更不一定局限于山水自然,也可能有对人的审美(帅、酷以及气质),也可能有对社会风尚及流行文化的审美,也可能有对传统文化中小说及诗、词、曲、赋的审美,甚至可能引申到文化的范畴。

三、考查语言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应用、拓展”“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时机与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考题:90年代有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反映环保问题;上海卷,近年来有假设从某刊物的几个栏目中选一个进行编辑;以前上海卷连续两年有写小作文、两分钟的发言稿,是从考查“说”的角度出题的。其实,还可以写讲演稿,辩论、采访、主持等等,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既考了“写”,又考了“说”,把高考作文与语文活动联系了起来。

四、把课外阅读与高考作文联系起来

篇6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师生之间应当多分享彼此的教学和学习经验,交流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或者隔阂,才能丰富高中生态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使每一堂课都能富有生机。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实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因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各种影响因素几乎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学会如何为学生释放压力,而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在轻松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效率,要远远大于在普通环境下的学习效率,而且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也会确定一些问题参与模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感到学习并不累。实际上这也是快乐教学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时,还要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导语,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定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氛围与提高教学效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准备状态的及时调整,进而可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预定的教学领域。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成功教学的一般,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氛围营造上多下功夫。正所谓莫打不误砍柴工,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2、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快乐中学习。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模式以及学习状况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去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以乐激趣之目标和以趣激学之目的,这对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如果生物教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听的一片茫然,甚至走神、打瞌睡。学生顿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而且整个学习情绪也就跌入了深谷之中,感觉乏味之极。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认真洞悉高中生的心理想法,他们渴望知道什么,对这堂课的期许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高中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基础,创设富有趣味和质疑性的教学问题,并在课堂上故意设计一些悬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以上努力,可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再发现新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在讲生长素作用时,可引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词,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当多结合一下日常的生产生活,通过巧妙地设计疑点问题,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案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教师不但要对课程标准、大纲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同时要内化教材,并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吃透,对教材的内容背景资料也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对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创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侠.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浅析[J]

篇7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同时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

一、形成原因

1、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不同。

高一新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并且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特性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

2、学生对初中到高中思维习惯转变的不适应。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普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现象生动、具体、形象、概念、公式少,题型简单,易于计算,课时充足,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对号入座就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而到高中,由于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叙述增多,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科目多,课堂容量大,进度快。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强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学生对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要求的不适应。

初中教材选取的内容浅显而直观,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谨。初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题中隐含的条件少。

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更新是认知结构的更换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避免人为的“走弯路”,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高、初中物理衔接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篇8

(一)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

(二)忽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体现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1.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2.字母m、n是有理数,则|m+n|=?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认识。

(三)忽视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入新课内容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讨论尚未展开,就急忙转于解题教学。教师只要求教师会记住定理,会用公式就行。这样的教学不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在推导公式后急于让学生套用公式、对推导公式中的配方法没有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必须死记“求根”公式,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埋下了“败笔”,结果学生对顶点坐标、“两点”式解析式,“顶点”式解析式又陷于了死记的局面。

二、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1.“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3.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三、课堂上一味追求情景新颖、课堂热闹、精讲多练,忽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学习。

1.教师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景化,堂堂必有情景。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到底学了些什么内容,甚至连听课的教师也没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位置的确定》一节,教师在创设情景中,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从国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卫星定位,从电影票的设置,到课堂上互找座位,与其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不如说“乱”字当头。而教师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探讨位置确定的方法与本质以及方法地多样性。

2.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愤,忽略问题的价值。一堂课下来,学生回答整齐划一,但仔细分析,教师提问的问题大部分以记忆为主,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而且以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问题居多。

3.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不敢“讲”的局面,把“少讲”作为原则。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往往将呼之欲出的结论非要和学生“兜圈子”,让学生不断地猜。如在定理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上已经明确了探索的结论,教师硬是安排结论“猜想”环节。在小结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但是一些思想方法学生是不易得出的。

四、忽视教学中的陷阱,剥夺了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从而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少出错,教学中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可适当从错误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歧路的分析,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6-02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如何理解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新课标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大量的思考与探究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如何落实新课标下的解决问题的教学

2.1新课标充分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是体现学生的一种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活动,是学生认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新课标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键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探究过程。

2.2新课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时,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供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内容,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主动发展。

2.3新课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核心是问题”,学生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载体,而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学生也就无从探究。在新课标中每节课都有探究的载体和思考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再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拓宽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3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由于数学源自于生活,因此数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开的,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这些信息要通过文字形式给出。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情境中设置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学问题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3.1创设情景:教师要把每节课尽量的设置情景,把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借助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课件上的信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当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为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3.2自主探究:新课标下的数学更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在课本里设置很多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列出来或者做个标记,然后和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这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孕育创新精神。

3.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的指导。经过启发指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高中教材必修五中的基本不等式这节课,老师可以通过初中的完全平方式公式来启发学生寻找规律。通过不同的题目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公式的应用技巧,和公式本身的变化规律。

3.4小组间交流解决问题:交流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间要相互交流不同的思维方式。当组内有了确定的思路后,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老师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3.5巩固方法拓展思维:学生有了思维与方法之后,还要不断得在练习中深化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老师设置一些基本题型。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来达到巩同的目的。在学生完成基础题练习的基础上,然后在安排一些拓展性题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6总结提炼:在学生做完题目之后,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一定的认识。这时老师要进行总结提升,把学生的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能力化,把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也不容易知识模糊,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数学概念。

4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4.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比如:有些题目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阅读,找到尽量多的信息;有些题目的信息比较隐蔽,学生很难想到有用的条件,这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题目信息的数量较多,这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分类收集各自相关的信息。

4.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是科学探究的源头,“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因为有了问题、想解决问题,才会有探究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的冲动与激情,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也是新课标设计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4.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合作学习成了课改的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让其他学生积极关心他们,与他们合作,为他们提供好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达到人人有收获。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4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反思:《论语》中“吾日三省乎吾身”,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学,教育评价反思在变化。在教学中,除了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在成绩面前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解决问题之后,要完整地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更好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形成成熟的解题策略。

总之,在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实施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情感,灵感,学习兴趣等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展,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解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标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开始就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最终达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要点如下:

1、栏目介绍;

2、稿件内容

3、稿件长度:约400字

4、交稿日期:6月28日前

【参考范文】

Dear Peter,

How are you doing? (问候)Recently, our school newspaper will started a column about western life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cultivate our interests,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enrich our afterschool life.(写信背景+白银裤衩+万能利) As a result, I am writing to ask you to write an article on it. (写信目的)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it. (经典主题句)To begin with, you may talk about your life in your middle school, so that we Chinese students can know more about you. (简单句+白银裤衩)Besides, you can introduce a western festival, such as the Christmas Day, the New Year or the Thanksgiving Day, which must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 (简单句+平行并列结构+白银裤衩+万能利)What’s more, your article should be at least 400 words.(简单句,不用升级,以便“长短结合”) Finally, I hope you would be so kind as to send it to be before June 28th, so that it can be published in time. (求助信套话+白银裤衩)

Hopefully, you could do me the favor.(六大结尾句之一)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everyone will like your article. (六大结尾句之二)Thanks for reading my letter in such a hot summer.(书信必备结尾句)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your article.(书信必备结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