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1 12:17: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总结

篇1

初三化学由于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再动手做实验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的化学教学。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因此,没有实验的化学复习,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在初三化学复习期间,我们化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机会。偶尔去一次实验室最好,即使不能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重温以前做过的实验操作程序。笔者在复习期间,经常播放一些实验“微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复习实验的效果。

二、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归纳,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其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比复习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在复习“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他们通过泡糖水实验,发现并提出了很多疑问;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了“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的复习,第一轮大多进行单元知识梳理。由于距离中考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复习的化学知识容量很大,节奏很快。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跟得上复习的节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这部分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如此复习,怎能高效呢?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效果就会好得多。首先,利用多媒体梳理化学知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用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如此复习,怎能不有效甚至高效呢?如复习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时,仅靠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践行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初中化学总复习通常按照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节奏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许多教师都存在困难或不足。尤其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中化学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化学专业训练(即非科班出身)。虽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很想把学生教会、教好,但限于个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等因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初中化学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有的学校更少),每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有时就是一天的教学。”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在总复习中就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总复习期间每周二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讨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进行选题和编题,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全年级的化学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务实合作,复习效果提升明显。

五、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差生学习进步

初三化学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是刚刚学过的,许多学生对复习课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而徐州市近几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只有60分,有的学生思想上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初三化学复习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提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初中化学总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许多教师总是不加选择地利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或综合模拟试卷,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根本不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可接受性,学生完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结果也就出现了下列情形: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会或不做,中等成绩的学生疲于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试题的大量重复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复习课怎能谈得上有效呢?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

篇2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了第六单元至第八单元以及实验部分,中考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来,初三化学学科在期末考和泉州市质检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考试热点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2   2010年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度术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102―04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同时带来了“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学习需要的资源?如何系统地学习知识?”等问题,这更需要教师扮演助学者的角色,承担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在这种需求下,积极开发网络型课件,丰富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 网络型课件与复习课的特点

1 网络型课件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于2002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网络型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与学活动而制作和组织的数字化材料。网络型课件具有以下特点:(1)可扩展性。网络型课件具有可扩展性,使得课件的提供都能非常便利地修改已有的课件组织结构,添加新的演示单元,或是删除更新相关的资源素材等;(2)交互性。用户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控制课件的进度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定课件演示部分的某些参数;(3)易浏览性。网络型课件组成单元的各相关部分可以相互连接引用,同时整个系统内部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以便于访问者在各个部分之间轻松自由的切换;(4)可移植性。为了扩大用户的范围,并考虑到现有因特网的异质性网络结构,课件的实现应该尽可能地独立于客户端计算机结构的平台和便于移植的技术。[1]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可用的网络型课件,但是这些课件终究不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东西,可能既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还是需要开发属于自己的网络型课件。但现有的网络型课件对教师编程语言要求较高,由于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并琐碎,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重新学习复杂的程序语言。因此,需要为教师寻找一种易用的制作网络型课件的工具。为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种可交互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MindPin,使用该工具制作网络型课件,只需要很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很适合教师的特点。

2 复习课

复习课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课型,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之后必须要经历的对知识的深化学习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同于新课的学习,开展复习课更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期望通过复习,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以免给后继学习留下隐患,可以起到巩固已学知识,加深理解消化的作用,是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教师,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能实现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复习课的要求,要达到学科知识复习教学目标,上好复习课,应该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需要教师能给出学科知识重点以及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结构连接关系;第二方面必须能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并且能自主复习的机会,以及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基础、针对自身薄弱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要求。普通的网络型课件能满足第一方面的要求,第二方面的要求则需要MindPin实现了。

二 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可行性

MindPin,中文称“思维拼图”,是一个类似于思维导图一样的思维辅助工具与知识树建立工具,是在制作成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线交互共享的功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思维交流工具,具体是指用户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流程图固定在网站中供其他人参看、借鉴,借助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Web交互技术与方法搭建起交互式思维平台,积累和展现人们的知识、思维,并进行充分、广泛的交互。[2] MindPin功能特点主要表现在:

1 MindPin的操作非常简单。MindPin的技术起点非常低,不会给用户带来技术掌握的负担,只要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就能制作思维拼图,更方便的是,MindPin在制作时支持键盘直接操作,比如Insert,为当前节点新增子结点,Home,焦点转到该图首节点;End,焦点转到该图末节点等等。

2 MindPin有利于形成符合思维特点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个人开展反思,快速整理思路形成知识体系,有效积累知识。MindPin通过以图式的形式构建思维拼图,以思维发展形成分支的形式,逐层明晰思维过程及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MindPin具有在线交互共享功能。MindPin与思维导图最大的区别在于MindPin能实现在线交互,是将思维导图的思维图式化优点与博客的在线交流共享、互评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使MindPin的用户不仅能看到其他用户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对他人的思维方法给予评价或建议。反之,用户也能接受来自其他用户的建议,使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不断改善直至最优化。也可以说通过浏览他人的思维拼图,可将他人的思路与知识脉络“轻松嫁接”到自己的思维拼图上,参考别人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单元知识的看法,可以在分享、获取别人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拼图。

与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博客是以叙事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他人获取用户的知识精髓,还需自己进行总结,而MindPin是以图式方法展示自身知识或思维过程,可以方便自己或其他用户方便地获取信息知识,这与建构主义中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相得益彰。[3]

4 MindPin可以链接多种资源。通过对各个结点的内容进行编辑,可以插入图片、flash、表格及源代码等多种媒体格式,也可以链接多个网址,把需要的资源进行链接,直接点击查看。也可以通过在节点中插入图片或符号标识,说明该节点代表知识的重要性程度。

5 MindPin支持导入和导出。导入指的是可将MindManager6.0制成的思维导图保存为.xml的格式直接导入到MindPin中,形成MindPin样式的思维图。导出指的是可以将生成的思维拼图到个人博客或者个人主页中,只需要添加一小段html代码。思维导图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导入,将生成的思维导图保存为.jpg、.png格式后,可在“编辑节点内容”对话框中导入,这样既可有利于弥补MindPin相对于思维导图的不足,还可以形成思维拼图与思维拼图之间的相互嵌入。

通过以上对MindPin功能特点的总结,可以看出,与网络型课件的特点相比较,MindPin不仅具有网络型课件的各个特点,而且还超出了普通的网络型课件所能提供的功能,比如,在普通的网络型课件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借助课件之外的网络工具,如QQ、e-mail等进行交流,而基于MindPin建立的网络型课件,它实现了一个突破――将课件置于一个网络平台中,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相互共享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深度交流。因此,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是非常可行的。

三 利用MindPin制作复习课网络型课件的优势

1 有利于教师的“教”。

首先,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制作网络型课件可以使教学效果突出,但是让每一个教师都去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少教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即使是会做课件的教师,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做每一节课的教学课件。因此,网络型课件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共享,教师将课件做成思维拼图的形式,“公开”在个人主页上,教师将其他多个教师“拼友”加为好友,或者多个教师共同组成“拼友圈”,这样教师就能随时浏览其他教师的拼图更新,以决定引用或参考,达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使用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不仅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而且教师对于制作的网络型课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在思维拼图上修正,而不会发生因为需要改写程序语言而出现差错,直至迫使教师放弃。

其次,利用MindPin教师可有效地为学生组织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MindPin节点编辑内容可链接多个教学资源网址,可载入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的本学科实验仪器和实验装备的图片,可载入相关的flash实验课件,这些实验有些是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的、通过课件来模拟实现的反应,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这些可加深学生对实验从仪器到现象的理解与巩固。

再次,思维拼图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复习课教学。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借助自己或其他教师建立的思维拼图的知识节点展开顺序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掌握知识重点,也不会忽视对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的扩散,通俗地讲,就是不会跑题。

2 支持学生的“学”。

学生将自己比较喜欢或者信任的老师或者是名师加为好友,可以随时查看老师的拼图更新,获得有效的以思维拼图呈现的复习课课件资源,课件资源是按一定的知识点层级顺序或知识点重要性程度构成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拼图的层级展开,达到自身思维的逐层深入发散,使得学生在复习课中能全面系统地获得知识体系,并且能细微至每一个小点,特别是以网络链接的形式将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资源系统地组织连接在每一个小的知识节点上。它对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起点。在进行复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复习实验的内容,可以从思维拼图的某一个标题开始,这个标题是自己认为比较薄弱的环节,这样避免了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味地从头讲到尾,忽视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的状况,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第二方面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随时自学。教师通常在制作复习课课件时,是将某一章的知识要点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联系起来的,特别用思维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更能表现出思维对于某一知识点的不断关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其他同学在平台中进行协商学习,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方面能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学生通过在MindPin中建立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拼友圈”,教师担任建立拼友圈“组长”的角色,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教师建立的关于复习课的拼图型课件进行评论,或者就“小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人拼图的建立,总结自己所学某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及重点,以相互评论的方式和其他同学进行协商学习,以达到自我知识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第四方面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只要能上网,学生就可以随时点击拼图进行学习,能自由控制课件,重复学习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 基于MindPin制作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的实例

为了使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笔者以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MindPin的网络型课件的制作过程。

1 化学教师注册属于自己的MindPin个人主页

登陆MindPin(省略)的网络平台,点击Mindpin主页右上方的“注册”,填写用户信息,申请获得自己的个人主页。登陆个人主页界面,点击查看各个选项功能,也可以点击“帮助”查看拼图的各项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说明,初步熟悉MindPin的各项菜单操作。

2 新建拼图

点击个人主页上“新建拼图”,新建空白模板,进入“拼图信息”设置界面,对拼图的用途和目的进行描述,可将拼图设置为“公开”或“私有”,公开表示其他人都能看到你的拼图,私有代表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将各个选项填写完成后提交,开始拼图的绘制。

3 利用MindPin形成初三化学实验作为网络型课件的知识模块界面

化学教师罗列出初三化学实验课的知识点,利用MindPin绘制出关于知识点的知识框架,此框架基本囊括了初三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常见的实验仪器,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装置及装置的正确连接和使用,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现象等等。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按思维发散的顺序排列的,逐层展开,也就是说各个知识点之间是遵循一种排列方式的,比如根据知识讲授的先后顺序等。其中拼图的第一层知识节点可以作为网络型课件的主要知识模块界面,课件的所有相关内容都是围绕这几个点展开的。如下图所示。

化学教师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各个知识节点的资料,将资料与各个知识节点相互连接起来。具体做法是,编辑各个知识节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内容”,弹出对话框,可以在此对话框中插入文字、超链接、图片、图表以及flash等形成保存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在复习时重现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印象,以使学生在遇到有关实验操作或者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时,能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注意在选择上传图片或者flash时,图片或Flash的路径名必须以英文形式表示。学生要查看这些资源时,只需双击各个知识节点即可。如下图所示。

5 修饰思维拼图,使整个课件看起来更生动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图片”,此选项可以在各个节点中加入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在图库中选择,也可以加载自己搜集的图片上传到图库中,在上传时,图片的路径名也必须以英文形式表示。加入与知识节点相关的图片,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性,并且给以醒目的作用。以上是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主要步骤,课件详细内容请登陆网址 省略/VBlog/modelViewer.aspx?model_id=2648查看。

参考文献

[1] 程海滨.使用网络型课件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5.

[2] MindPin可交互式个人知识管理平台[DB/OL].

篇4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育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年,本人担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先独自备课再听取老教师示范课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做法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细致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开动脑筋,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对于学生作业,坚持做到逢做必批,逢批必讲。

4、坚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意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副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本学年担任副班主任期间,我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承担起力所能及的班级日常管理事务:每周周周清的扫尾工作;部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部分学生的评语填写工作等。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一个学年的历练,我已慢慢从青涩走向成熟,对于自己的角色也从不适应走向习惯。随着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慢慢增长,我也渐渐感受到了肩上的重量,“教师”这个称谓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和希望,为了对得起这个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我需要努力的还有太多太多。

初三化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二】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多数学生都能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重要。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二、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篇5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目前“新课改”和“五严”背景下,课堂提问设计巧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观点,大多数教师在新授课时,都会高度关注,努力探讨课堂提问教学艺术。但是在初三化学复习时,多数教师存在这样误区:教师上课拼命讲,学生下课拼命做,认为这样可节省时间,赶上进度。其实,在化学复习课中大胆引入课堂提问,往往事半功倍。这样既巩固了复习效果,又提高了复习效率。如何在化学复习课中进行课堂提问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浅谈如下:

一、为了理清学生知识结构,提问要有引导性

初三第一轮复习,立足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因此许多教师采取地毯式轰炸,帮助学生梳理每一个知识点,唯恐漏掉任何一点。本人以前也使用过这个方法,但总觉得效果不好。这是因为旧知识本身对学生来说已失去神秘色彩,相应的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我们课堂提问,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而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帮助学生理清各单元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感觉课堂“有所变化、有所收获”。

例如,在复习《酸碱盐》时,如果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等重点、难点一一列出,让学生感觉知识结构很松散,没有系统,这样的结果弄得自己疲劳不堪,学生却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本学年在复习“酸碱盐”时,改变方法如下:首先以一首诗《石灰吟》引入,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首诗中包含三个化学反应,你能用化学程式表示出来吗?进而要求学生把含钙的三种化合物(CaO、Ca(OH)2和CaCO3)相互转化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见图1)。

最后通过这三种物质相互存在的反应规律,自己归纳出酸碱盐知识结构(见图2)。

通过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进而总结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内化成知识体系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根据学生在不同复习时期的认知水平,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更易理清知识结构。仍以金属性质的复习为例加以说明(见图3)。

二、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问要有递进性

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在初三化学复习中,本人在设置问题时,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把握问题空间,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时,根据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小结中的第三题,本章知识间的联系可图4用来表示,写出图中所示七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材中原题)

递进题1:请仿照下图中CCO2转化的表示方法,将下图中C、CO2、H2CO3、CaCO3等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标明必需的其他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提示:有的物质间转化的途径不止一种)

递进题2:从四种反应类型总结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化合反应(1)有CO2参加的化合反应;(2)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有CO2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5.不属于上述的四种反应类型且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反应。

这样的问题由教材中原题出发,由浅入深,不断递进、改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通过搭设台阶,帮助学生逐步跃上思维的新高度,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水到渠成。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问要有探究性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起决定意义的是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最高层次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创造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Ⅰ.实验中所选试剂应具备什么条件?在下列五种物质:铁丝、红磷、镁粉、硫黄和木炭中,选用哪种物质最适宜?

Ⅱ.根据提供仪器可设计哪些装置?有无底试管、钟罩、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水槽、烧杯、铁架台、注射器。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的多种方案。(如图6)

Ⅲ.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案进行演示实验。

Ⅳ.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从头至尾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思维很活跃。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合理、开放、有创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问要有反思性

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在中考复习中进行试卷讲评时,更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帮助学生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进而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例如,针对某试卷中一道典型的习题而言,可设计下列问题:

1.你弄清楚题意了吗?本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2.本题怎么做?你找到解题的哪些突破点?解题过程中对哪些知识点、方法进行了怎样的组合才得到正确答案?

3.本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解题的依据是什么?题给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必须的?哪些是多余的?题目的字里行间是否有隐含条件?你是怎样发掘出来的?

4.怎么会想到本题要这样做?是得益于做过的某道题的启发,还是经过了多次的尝试?是先做了某种大胆的假设再依逻辑推理做出验证,还是完全凭经验?

5.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答本题?用常规法如何解?尝试一题多解时你的思路广、方法多吗?是否注意了逆向思维?

6.如果发生错解,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审题不清,还是计算失误?是掌握知识不准不牢,还是解题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应该如何克服?

7.本题与哪些题相似或有联系?解这类题有无规律可循?又有哪些细节应引起注意?

针对一套考试试卷而言,可设计以下的反思要点:

1.考前对本次考试有信心吗?心理依据是什么?考前和考中有过紧张与焦虑吗?原因何在?怎样消除?

2.考试时间安排合理吗?有的题会做,却有因时间不够而没做的情况吗?在何处耽误了时间?今后如何避免呢?

3.你采用怎样的解题顺序?(由易到难、由前到后还是其他方式)你觉得哪种顺序比较适合你,有改进的余地吗?

4.列出你在本次考试中掌握得好的知识点与掌握得不好或不够好的知识点。

5.通过这次考试,你发现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教学实践表明,复习课不是不要课堂提问,而是应该加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上多加钻研,大胆突破,复习课一样可以上得精彩,复习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46-02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化学概念掌握不到位会对化学知识的精准把握产生阻力。学生解题出错,多是在化学概念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地运用上。如何让化学概念课不流于形式化,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课的学习中,厘清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突破。

1、关于初三化学概念课的教学反刍

1.1 初三的化学知识,化学概念是基础

化学概念在每节课都要会涉及到,化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理论体系性。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的学习,能真正地掌握住化学知识的精髓,必须从对化学概念深刻的理解,牢固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概念进行应用。

1.2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果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住的话,那么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牵绊,学习就会受阻。可见,学生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突破化学概念重难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牢固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势在必行!然而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化学概念的强调,教材概念语言组织不够严密。在概念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必须反复强调,对比总结。

1.3 初三学生对化学术语掌握不熟练,懒于探究区别近似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感觉,尤其是化学概念中存在一些描述性材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就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产生畏惧,误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理科。但由于一些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词意相近实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地把握运用。

2、初中化学概念课教学现状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化学能力的前提。对于化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概念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普遍欠缺那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习惯。目前,由于初三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张,对于概念多数师生在挖掘深度上欠缺。通过概念“打眼点”,去把握概念的精髓还是缺乏力度的。

2.1 课堂上概念教学剖析方法欠妥

初三化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的误解,原因之一就是化学课本各个章节里的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是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学习要领、规律等方面知识的基础。这些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大量记忆。多数学生停留在机械的背诵上,对于化学概念内涵,并没有做到理解基础上,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课上,对于概念突破方法选择的不适当,造成对概念教学剖析不深入。初中生能对周围的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对自然科学方面高度概括的概念性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更系统地归纳,较严密地接受科学概念观念。他们对实验性操作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教学实施时应当充当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不能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2.2 实践中概念教学未做到“以生为本”

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概念学习感到难以掌握。原因在于学生阅读能力弱;认知结构脉络不清。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能效,通过灵活驾驭教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深度,随课程总数增加而增多,但都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必须善于对知识的自己积累。老师在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与化学知识内容掌握的准确性上大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原理与公式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实际的简单的应用。

大多数学生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难于理解的概念,存在机械掌握――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重复记忆就能够轻松应付。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对于概念也就产生了厌烦,不愿、不能准确的记忆和运用。

2.3 僵化的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融会贯通

初中生独立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但教师普遍存在让学生对概念死记硬背的现象,对概念学习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关注不够。以至于学生脱离开课堂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一定的加强,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耐心与定力,不能把握住自己。老师关注不够就会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偏离概念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化学概念的掌握。需要加大力度克服学生依赖性与被动性,培养初三学生的自觉性,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地深入学习。

3、厘清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靶向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概念共有200来个,这些概念可以分为几大类,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易混的概念区分开,牢记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对重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概念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概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初中化学课概念时,对概念课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方式,需要因“概念”而异。

3.1 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形成,多数是从大量的同类事物具体例证中概括发现的某事物的共性的过程。教师对化学概念的讲解时,需要在对概念深刻含义的理解上,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个化学概念都有各自的关键词,教师需要对化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概念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概念教学准确到位才能深入到化学概念的实质,多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学生读透抓住化学概念的精要。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全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运用,才能将化学概念真正地掌握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剖析、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领会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如,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中所产生的不同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概念。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巧,形成概念。如概念“催化剂”学生在理解“改变”一词时,存在片面性,理解为只有加快。笔者在突破这一概念中的两个词“改变”和“不变”,帮学生深入揭示关键词一一一不仅包括加快,还包括减慢;其中的“不变”,不仅包括质量的不变,也包括化学性质的不变。笔者让学生实验一组,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加快速率实验;实验二组,做负催化剂减慢速率的实验演示;实验三组,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残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并烘干二氧化锰,让学生彻底理解“改变”和“不变”两个词意。

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学生误解为氧气,笔者在教学中,对概念中的氧,帮学生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氧气,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对概念进行多方法剖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靶向概念含义实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3.2 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有的比较相近,容易造成学生因不能准确的比较而造成混淆。对于这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比较,慧眼区分,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捕捉到语言表达上的易混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两个易混的概念就是“氧化物”和“含氧的化合物”。

氧化物的概念应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是两种元素组成,第二、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叫氧化物。像氯酸钾(KclO2)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它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在“氧化物”的概念上,有些同学会误解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突破概念重难点,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给出氧化物的定义并分析:“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为了绕过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到概念之间的易混点,笔者趁机提出问题:“是不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做氧化物?”,为学生留白比较“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者之间的异同。(1)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都是化合物。(2)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矗E意到易混点是: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H2O,CO2,CO。而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超过了“氧化物”的范畴。举例:H2O,CuO,KCIO3,HNO3。由此可以看出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但它们都是化合物。

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比较高度类似的概念,突破的概念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抓牢概念自身特点,及时比较发现概念间易混点。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在复杂多变的化学概念学习之中才能屹立不倒。

3.3 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

不少化学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验,需要将概念还原到实验中,实验可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透过有趣的实验现象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觉对概念作出正确的推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如,初三化学教材的绪言部分,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洞悉概念本质。如“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变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水,再如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学生自然总结出整个变化的本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3.4

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在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理解困难,单靠语言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难点。必然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为突破概念教学难题,选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化难为易,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篇7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达到教学效果制订的纲要称之为“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提前准备的预习提纲称为“学案”。“学案”的制订与“教案”息息相关,学案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做课堂的主人,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完成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消化知识,最终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在中学学习阶段,“教案”与“学案”一个以教师作为主体,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两者在教学功能上有很大的差距。以教学为目的的“教案”教学,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主的“学案”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角色。选择“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案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完成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形成的教学形式,借助学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法、学生为本展开教学。

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就教师而言,仅仅凭借“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现成的课本作为学习工具,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在下一堂课中将要讲什么或者怎么讲。其次,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比较在意教案内容的落实而忽略了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思考,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公式、原理、法则等只是一些大纲,对其他知识点的概述也比较抽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解释,对于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描述得不是很详细,学生只能借助于各种参考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预习和复习功课的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导致其学习负担加重。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应该借助有效的学案导学进行改进,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一、“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学案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结合,从教学经验上看,“探究”栏目实验课的学案应该根据探究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

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选择等,可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初三下学期对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等涉及实验先后顺序、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研究。

3.图表式学案

大部分验证性实验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为主,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对一些课后习题(如人教社初三化学第78页“有关氢氧化钠变质”习题),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点难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针对各种形式的学案,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灵活运用。

二、“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设计特点

1.规范性

规范实验程序是一项很重要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意识。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严谨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师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实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前提。人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在初三化学开始实验探究活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平时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能够严谨规范,那么学生在预习和总结实验报告时也会受其影响自然而然地规范化学实验程序。一般化学实验的规范程序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2.引导性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生情,因材施教,起点要注意“就低”,杜绝一开始就难度过大,树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意识,避免出现因问题难度过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信心。“学案”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开始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实验动手能力。比如第一单元中,“蜡烛的燃烧”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严格按照第12页《探究》栏目进行探究活动,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学案的设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的顺序和细节。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实验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学习设计基础实验方案上。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设计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并化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实验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每一项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不断进步和成长。

3.阶梯性

在教案当中,适当加入一些拔高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在“学案”中,教学设计需详略得当,缩小实验的开放性,就要加大对“探究”栏目问题思考的开放性。这样做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探索的良好态度,其次也可以形成“学生带学生”“学生帮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加进来,在学习讨论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比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常常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出“门道”呢?合理的学案就起到引导、点拨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有利于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阶梯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个是对于实验内容、问题呈现的阶梯性,即实验原理是逐步深入、逐步揭示的;第二个是对于学生实验技能要求的阶梯性,即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由简单到综合。

三、“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分类与功能

教师想要编制出合适的学案,必须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方法、习惯以及成绩,并且研究相关的教材和资料,教师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理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根据实验课的性质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案、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其中演示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结论。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重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顺序、规范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记录。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原理、装置、药品的探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基于不同的使用范围,应该有针对性地编制对应的实验课学案。

“探究”栏目实验课学案的使用,笔者力主其点睛的功能,也就是说,不要淡化了实验课的主要任务――实验,所以实验课的学案务求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将动笔的机会放在不同实验类型的教学重点上,有的放矢。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在实验课上有目的地动起来,笔者觉得,实验步骤尽可能用图形代替,让学生看图完成实验,这样比较适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验课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及装置研究实验”学案“制取步骤”这一环节使用了如下图示:

步骤:检验气密性装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搭好装置,收集气体。

对于实验课的学案是否适合学前和课后,笔者觉得不需要统一,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做出取舍。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踏实稳重;有的教师希望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积极主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只要教师用心把握,都能有相同的教学效果。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充分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操作),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操作原理)。由此可见,有效的学案导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搞好化学总复习的前提,有了计划的引导,师生的复习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生。制定出的复习计划,重点是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化学复习将分成成三轮进行。

一轮复习按章节复习基础知识,时间从3月至4月底。这一轮主要是全面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化学上的能力题只是兼顾,不作为一个重点,等以后收集获得中考信息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复习,这样避免了师生做了很多的额外功而降低了复习效率。这一轮复习中,不漏掉任何一个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也不在考试说明以外的内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除了复习内容全面性以外,在学生方面也是全面照顾,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复习中讲质量,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过关。边复习边检测,这一轮的检测每章都进行,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使学生和老师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做出调整和补救。

第二轮复习按专题进行,时间从4月底到5月底。第二轮复习是要建立各个章节知识系统的横向联系,我们将“散装”的知识组成某部分知识的“知识链”,再编织成一个个“知识网”,最后发展成完整的“知识体”这个使知识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对重点、难点知识、考试常见误区作讲解,理顺线索,对中考题型综述解题思路、技巧,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强化训练,每个专题精心配备针对性强的中考试题,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数。我们将分成五个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三、物质的化学变化;四、科学探究;五、化学与社会发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长,提前交排收集整理资料。不拿一些现成的题目去练习。对于比较难的专题,例如探究性实验、问题解决题等,不但要重视让学生理解,更重视让学生动手写出来。通过写,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的难度和实验的规范、过程等。

第三轮复习是模拟考试训练,时间从六月初至六月中旬。参考中考的动向和信息,出紧扣中考的模拟试题。再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实际,中间穿插两到三次的模拟考试,这些考试主要采用其他优秀学校的模拟试题。每次考试都以最快的速度批出卷子,根据试卷分析学生掌握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

二、立足基础,重在过关

中考命题比例: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3:1:1.80%为基础题。如果掌握这部分内容,成绩就比较理想;所以复习重在基础,第一轮的复习,无论如何不能太快,一定要每章节过关,且要有意识有目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把有联系的模块有机的联系起来;系统且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总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1 平时本人的复习以课本为主,不放过课本的每一幅插图,注意信息的收集,精讲多练,分析例题时,更多指出的是可能出现的误区、为何这个答案是错的,从另一角度来巩固和理解概念和化学现象。

2 主抓单元过关,经常课前十分钟小测试,要求学生对提供的题目进行变形和改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单元进行一次测试,下一单元的测试还要反应上一单元的内容。上一单元再体现的是中考的取点内容或测试时出现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做到顺序的渐进,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不会因时间一长,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对考完的试卷分析瑟精益求精,注意方法,技巧点拨,引导思路。对中考可能考的内容重点要求,找准捷径,旨在抓住中考题的方向及类型,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一个人的力量理终究是有限的,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我们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每周初三化学组利用星期六进行集体备课。在每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共同探索优质课堂,互和学习,取长补短。主要从每章节的教材体系、进度、重难点、典型题目、练习等人手。保证了教师之间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案(需二次备课)、统一练习、统一检测。平时还要求周周清,月月清。总复习期间利用集体备课,对于每章节的开放题、探究题和创造能力题,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共同研究试题,精选试题,做出答案,再进行筛选统一,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复习时的盲目。做到资源共享,我们组充分发挥了优势教师的作用,大家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保守,不自私,目标只有一个:提高本组的整体成绩。不仅在组室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学习气氛和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解读中考,领悟导向

在课程改举时期,中考试卷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评价和反馈,它担负重要的导向作用,将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贯彻。因此作为初三的化学教师要认真解读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

1 以图表的形式提供问题的情境和信息表达学科的数理方法要求,考查了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突出概念、过程和方法。例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我们注意到这一情况,在历年中考中有些思维敏捷的考生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就其缘由,多半是失分在探究题这个环节上。而近年来在填空和选择中,需要通过运算得出结论的题越来越少,都是要灵活运用概念、现象和各类思想方法得出的。

3 加强了对于语言表述题的考查力度。这类题型主要以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捕述、实验结果的描述、过程中用到知识的归类、对物质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简单评价为情景编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

4 以实验操作作为背景,呈现实验题对实践能力的诉求,考查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方法和能力。

五、备好每节课,研究每个学生

篇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三化学的复习单靠加班加点、加课时去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的做法是违反时间运筹的效率原则的。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中考说明》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化学中考说明》进行取舍。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化学中考说明》比较对照,对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放弃,对变化后的要求,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究例题明确考试内容是怎样通过试题来体现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中考往往是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先进科技、工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创设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描述、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所以中考复习时也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教育学生关心科技、关心环境、留心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化学复习教学带着时代气息,注意化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懂得知识对于人类自身和社会进步的价值,从而达到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复习前制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安排好时间。

每年3月底将进入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4月到5月中旬是系统复习阶段 ,5月中旬到6月初是专题复习阶段,6月初到中考前是查缺补漏阶段,教师要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即列出较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时间段、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检测方法等。另外,还要详细安排各轮复习的子项,最后把的复习计划向学生说明,把教师的复习计划转化成学生复习计划,学生也就很清楚我们复习时间是怎样安排。在整体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让整个复习过程十分紧凑,使效率达到最高。

三、精选和自编例题、习题。

选编和自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题有目标性,习题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练习选择上做到三点:一是“围绕重点集中练”,就是结合所复习知识,围绕重点,及时练习巩固;二是“变换形式灵活练”,就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变换形式,稍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三是“新旧结合综合练”,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在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更好。

四、复习紧扣“三点”,加大课堂“思维量”的训练。

紧扣《化学中考说明》找出化学复习的重点、难点(包括疑点和易错点)和考点(包括热点)。

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一些教师十分注重“面面俱到”,惟恐某些课堂里没讲到的知识点在中考中被考到,在“面面俱到”观念指导下的的初中复习课,往往是教师甲、乙、丙、丁,平铺直叙、口干舌燥地“满堂灌”,满足于“中考考到的知识点我都讲过了!”。这样的看似容量很大的复习课,其“效率”一般很低,是师生双方“两败俱伤”的“弱”课、甚至“废”课。

在初中化学教师在复习时,应把“采用什么措施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方法讲清疑点,采用什么手段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做为备课内容的重中之重!那些学生很容易自我消化的、淡而无味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学。只有这样的课才会增加课堂的思维量,才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实效性。

五、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反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法指导在复习阶段尤为重要,而在教学中又最不易把握。因为学习方法或解题方法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练习、琢磨出来的,学生确实感觉有效,并能指导这一类习题的完成。学法指导和落实是帮助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跃出“题海”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针对一定的解题方法选择典型习题,有的习题是为引出方法而练;有的习题是为巩固、应用方法而练。总之,要将方法作为复习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作用是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间的争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问时要有针对性,例如: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是比较简单的习题,就可以专门提问学生水平较低的学生;而稍难的习题就可以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对于水平低的学生,可以只要求说出一种方法;而对于水平高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尽可能多的方法。要避免盲目的提问,也要避免过多的齐答。通过有针对性的问答,教师随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使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六、教学后认真反思和发现

课后反思是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每一节复习课后或下一节复习课上教师都可以利用短暂时间做个小测试,了解学生对这节复习课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同一复习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在不同平行班进行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教无定法”,复习课更无定法,教师要擅长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逐渐提高教学水平,使复习课的效率达到最高。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多善于发现,多发现学生在复习中点滴闪光,就会使学生尽可能多点发现,多点创新,就会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篇10

生活化导入是指尽量把学习的内容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或与学生的认知冲突联系起来,列举一些生动有趣、悬念丛生、严重冲击和违反学生常识的生活实例。

例如,在学习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时,先演示用玻璃刀切割玻璃及铅笔导电两个实验。玻璃刀切割玻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它为什么能切割玻璃,以及它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学生不了解;对于铅笔芯能导电学生在此之前了解得不多。以这两个实验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学习,引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相关的性质和用途时,以几则故事引入二氧化碳不同的性质。如问:一位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珍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供游人参观,近年来这些作品颜色逐渐黯淡甚至变色脱落,研究表明,作品颜料中的某些矿物质与酸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在这守卫森严的博物馆内,酸是如何产生的呢?房子刷完石灰乳后,马上搬进去,没过多久,墙壁就“流汗”了,有什么好方法让墙壁很快停止“流汗”呢?以这样几则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不单在学习元素化合物这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时可以使用生活化的导入,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微观粒子概念时也可以利用有趣的生活化导入,设疑激趣,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时,课题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在正式探讨原子的内部构成前先利用一段视频资料短片――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的能量。再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探讨的主题――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生活化的新知教授

在传授新知识时,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的“敲门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容易使新知识在原有的观念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发生同化或顺应的联系,使学习变得容易和有意义。

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中常用化学仪器、药品的取用时,就可以先让学生畅谈厨房中所见的液体与固体物质,回忆家中厨房食品的摆放,模仿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取食盐、取味精、茶杯盖正放、酱油标签污染等动作,把厨房与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应的知识。

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的分子概念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中的“为什么”: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很快就能晒干?为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有白色的痕迹?为什么一勺食盐放在水里不见了水却变咸了?为什么一体积的水混合一体积的酒精后体积总和不再等于两体积等等。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

又如讲到《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中的氢氧化钙时,可以给学生介绍:石灰水可以用作鸡蛋保鲜剂――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不溶性碳酸钙,堵塞鸡蛋壳上的毛细孔,减少蛋内物质与空气的接触;新制的石灰水可以用在厕所、水沟、人的呕吐物以及一些家禽的消毒上。在本单元的课题2的中和反应中可介绍熟石灰能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等。这样,把新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知识范围。

在讲《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中的氯化钠除了食用和制取0.9%的生理盐水外,还可以将它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介绍给学生:经常喝点淡盐水可治喉咙疼、牙疼;用盐水清洗鱼、鸡鸭内脏可以去除腥味和臭味;用浓盐水喷洒木炭,木炭燃烧时不但浓烟变少而且还可以节约木炭;新买的瓷碗瓷杯,在盐水里煮过,不容易破裂。

三、生活化的习题设计

习题的设计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这些似曾相识的题材唤起学生对问题的印象,发掘他们深层记忆中的想法,刺激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以下几道鉴别题就完全来自生活实际,学生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做法正确解题:①厨房里的调味盒里有两种白色的固体――纯碱和食盐,怎样才能鉴别出哪种是食盐,哪种是纯碱?②路人在一小贩的兜售下,购买了一个“金戒指”,它真是24K纯金的吗?③在实验室里,能用哪些简单的方法把蒸馏水和食盐水鉴别开来?④一些中学生过某拆迁工地,从地上捡起一块“老石灰”,产生了疑问――陈年石灰的主要成分还是原来的熟石灰吗?

作为知识的反馈、考查手段之一的考试测验也应该充分体现这种生活化的理念。如:例1(广州市2004年中考)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些用品,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废弃用品中属有机化合物的是():A 铜线;B 铝制易拉罐;C 铁锅;D 塑料包装袋。例2(广州市2005年中考)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 N2;B CH4 ;C CO2 ;D CO。例3(广州市2006年中考)我省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 :A 山上的树木;B 小桥的铁栏杆;C 路灯的玻璃罩;D 大理石雕像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以资源、健康、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对日常化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康教育和环保观念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四、生活化的课后小结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将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