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教师事迹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5 14:36: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明教师事迹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

篇1

一、热爱教育工作,注重师德修养

多年来,该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学习,注重道德修养。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努力树立党员教师良好形象,体现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工作中她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强化学习,提升技能。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并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自觉实践,一心一意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反复实践,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用笔墨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马老师的追求也是她教育工作的写照。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学识去引导学生,用智慧去启发学生,用热情去温暖学生,用品行去感化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二、重视德育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该同志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和实效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带领学院建立健全学生的各种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认知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重点,抓常规,抓落实,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构建良好师风和学风。

马老师积极担任学生德育导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构建课堂、课外联动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渗透。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理想教育等,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德育成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她多年坚持教学一线,在教学工作中,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注重个人业务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把学习做为自我使命,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思想,探索教学规律,研磨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用心参加教研活动,参与上课、听课、评教活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用心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实行民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2

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用心才能做到最好,公交工作,服务是永恒的主题,就连和乘客的每句话都富有服务的内涵。记得有一次在跑车过程中,有一位乘客问起路来,当时小袁未能及时回答出来,此时乘客开了一句玩笑:“你是司机,你怎么不知道呢?”就是这句玩笑话给小袁提了个醒。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全市几个长途车站,把站名方向及乘坐的公交车一一记在本上,同时又走访了10路线沿途98个单位,制作出10路线路导示图,花一百多元塑封贴在车厢里,让每一位乘客一看便知道所去单位的地理位置,大大方便了乘客的出行。然而我市发展特别快,公园、道路还有公交车越来越多,尤其公交车的发展,什么方向,路过哪里等等,为了掌握这些情况,他家里订了一份《燕赵都市报》,每天必看,当看到哪条路线开了,便抽时间去坐坐,记下来,把这些情况制作成一个小册子,尽量地背下来,便于为乘客服务。

二、用心扮靓车厢

夏天来了,炽热的阳光射进车厢,晒得阳面的乘客不敢睁眼,为此他批发来窗帘布,缝制窗帘,天气热得一上车就是一身汗,而他一干就是三个小时,窗帘装好后,衣服就像水里泡了一样,但他的脸上写满的欣慰。

雨季来临时,细心的他又买来几把伞放在车上备乘客用。暑期到了,天气闷热,他买来精美的塑料扇子挂在每个座位后面,方便乘客使用。

天渐渐冷了,他又跑到批发市场买来红色平绒布包车厢的扶手,批发来带有浅黄色花朵的棉垫一个个缝上带子,固定到座位上。许多乘客坐上车后都在议论:这个车真好,这个司机真细心。曾有一位乘客在留言中写到:“浅黄色花朵的棉垫,即像沙发,又像盛开的花朵,给人春的感受,在这样的车厢里,使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温馨、舒适”。

三、爱心洒向乘客

为了让乘客满意,工作中他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服务。比如说对待不同的乘客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服务语言。

当遇到外地乘客时,小袁就会换位思考,耐心的解答乘客的问话,并及时提醒他们下车,尤其拿行李的民工,从来不吆喝他们,而是用平和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不歧视他们。

当遇到拿大面值人民币的乘客时,不是粗暴地让其下车,而是用喇叭宣传“哪们乘客能给这位乘客换一下零钱,谢谢”,让乘客之间互找零钱,为乘客解难。

当遇到行动不方便的乘客时,及时地为他们找座位,并对让座者表示感谢。

当遇到小学生时,他会及时地提醒小朋友们“小朋友好,您上车后不要大声地喧哗,以免其他乘客听不到报站,谢谢”,这样,小学生们会乖乖地不再吵闹。

当车上人多时,他都会语气温和地提醒大家“现在车上人多,车上的乘客要为车下的乘客想一想,向车厢后面走一走,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

就是这样,他时刻提醒自己对待每一位乘客都要有耐心,有一位乘客这样说道“这个车的驾驶员真好很高,同样的事,用他的的话一说,我们很容易接受,上了他的车,有一种亲切感”。

四、细心经营车厢

为了提升车厢的文化氛围,让乘客走进公交车,感受到公交服务工作的品位。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整理了《石家庄简介》、《石家庄旅游区简介》、《百姓探源》,为了提醒乘客文明乘车,他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生物语》包括为他人让座的、不随地吐痰的等等。“非典”时期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积累了一些如何预防“非典”的知识,将它们布置在车厢里。为了美观,又买来艺术镜框,将收集的内容装进去,看起来就像家里的艺术镜框。同时在车厢里,还制作了不锈钢的宣传栏,名字是“我们同行”,定期更换其中的内容,还将每周的影讯告诉大家。

为了用服务语言烘托车厢气氛,他总结了几条服务用语以备遇红灯时使用,有10路首末车发车时间,有各种问候语,包括节假日时祝乘客节日快乐的语言,还有查验月票卡后,积极向乘客宣传等等。

工作中他细心地观察乘客对服务工作的需求,比如中午的时候乘客坐车都有倦意,并且劳累了一上午需要安静地休息一会儿,这时他买了轻音乐、萨克斯音乐、邓丽君唱歌的磁带及时播放,此时从后视镜中看到许多乘客都在音乐中陶醉了。大声说话的也少了许多,使车厢气氛感到恬静。在伊拉克战争及“非典”时期,人们都非常关心战争情况和“非典”疫情发展和治疗情况,为此,他每天分早、中、晚注意将收音机打开,满足乘客的需求,此时车厢内几乎是鸦鹊无声,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有一位乘客在留言中写到“坐上这辆车,给人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字‘爽’!”

五、创新服务内涵

篇3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市“第十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集体”、江苏省“英雄中队”、*市“信息化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集体”、首届全国“百优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等荣誉称号,还被确立为“中挪(SIGAM)双语实验学校”、“中德合作促进基础项目示范学校”、“中日画信交流项目”成员单位及“江苏省书法绘画考级培训基地”,在20*-20*年度,又获得了*市教育系统“五四红旗团总支”,“*市优秀教科研单位”。

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悉心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聋部形成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的教育体系。学校现有在职教工42名,党员9人,团员1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工有25人,占总人数的60%,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超过4/5,是一支年轻有战斗力的青年集体。

学校课题组牢牢围绕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工作目标,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办人民满足的教育”为宗旨,以倡导“打造阳光学生”为核心,以团队建设为基地,大力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使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正在为争创“青年文明号”而努力。

一、建立创建领导小组,进步员工思想教育

为便于对创建活动进行有计划的指导、组织、监视和实施,课题组成立了“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对广大课题组成员,特别是党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教职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无私奉献,全面进步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立足本职、放眼未来的文明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很大收获。

二、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全面启动队伍建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小组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教育局团委关于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主要文件精神,明确创建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基本要求等;结合课题组实际制定创建规划和工作安排,召开动员会,具体进行部署和动员,在学校形成人人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治理、进步治理水平,增强创建活动力度

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应该从立足本职工作的角度落实各项活动。学校课题组以“阳光学校、阳光教师、理想柴园”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了活动措施,强化保障机制,保证创建活动正凡人力、物力、财力投进,形玉成方位、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式。

1、完善创建机制,增强组织保障

为更好地规范治理、有效广泛地开展“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课题组开展有关“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力度,建立健全治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各项规章制度,进步全体组员的创建意识和文明意识,有效地激发了组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做到工作有标准、操纵有规范、考核有依据,“爱岗尽心,业务专心,教育热心,团结一心,共建柴园”,不断进步教育教学质量和治理水平,实现了学校运转无故障,职员无违纪,家长无投诉,保证了争创文明号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学校治理,进步创建水平

课题组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按“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理想柴园”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潜力,加强备课反思的治理,努力进步工作效率,;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防为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题目;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师业务培训,改善课题组队伍的知识结构,进步课题组队伍的业务水平;在志愿服务社会方面,做到有求必应,有报必回,有事必到,服务热心,以规范的行为、优质的服务充分展示了“青年文明号”的风采,实现“创号”规范化,塑造了“窗口单位”良好的形象。20*年-20*年,课题组成员共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10多场次,10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如《千手观音》剧组*演出的志愿服务任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选好创建载体、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创建工作的晋档升级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步教育教学水平,开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深进开展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1、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团支部班子成员团结互助,携手作战,全面进步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带领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进步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组建了篮球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丰富员产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让全体员工感到中心既是我们工作的场所,又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学校。

2、拓展服务项目,全力推进形象建设

作为争创“青年文明号”的主力军,团员青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画信知识技能,走进社区向群众提供有关画信艺术方面的教授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娴熟的手语技能,为市残联系统、*中小学、社区居民提供手语培训服务30余场次,200余人次;组织开展“3·5”“弘扬雷锋精神、发挥先锋作用”活动,慰问社区孤寡老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给教育系统的患重大病师生募捐多次,款项达两万余元;与武警二大队四中队、市残联举办篮球友谊赛,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互访交流活动,讨论和交流特殊教育的工作体会和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增进了友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延伸服务,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创号”社区化和规模化,有效地促进窗口单位职业文明建设。

篇4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自主命制试题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在众多命制的试题中,有些试题让人久久回味赞叹不已,有的则留有遗憾。本文拟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通过对几道典型选择题的探究,在材料选择题的命制和解析方面提供笔者的一管之见。

一、试题正确选项的设计

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试题正确选项的设计不能准确反映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造成所给答案不准确或没有正确答案,是材料选择题命制失误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下面这道选择题比较典型:

亚里士多德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里的“公民”是指

A.所在居民 B.男性居民

C.外邦移民 D.男性公民

本题属于概念型材料选择题。概念型材料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这类试题的题干中会有一个基本的历史概念,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由于这类选择题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较多,所以命题者必须真正理解这一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选项。反之,所设选项就可能因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而无意义。对于本题的四个选项,稍有古希腊知识的人,只要知道奴隶和外邦人不具有公民资格。就能把A、B、C三个选项排除,剩下的第四个选项D似乎就成了没有争议的选项了。材料中的“公民”与选项里的“男性公民”是同一个概念吗?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准确理解和把握古希腊“公民”这一概念。

亚里士多德“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的公民”的名言,成为部分学者界定“公民”的重要依据。因为在古希腊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只有“有纯属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在其中。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古希腊为城邦做出特殊贡献而取得参加议事权力或审判职能的人,也能成为公民,这部分人虽少但确实存在。

此外在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也有特定的人成为公民的事例。如“有些平民政府竟容许只有生母为公民的男子(半客民)入籍;还有些城邦,对于私生子也援用这些条例。……这种在人数短少时的暂行法规,到了人口增殖以后,自然就渐次废除……最后,公民身份又限于父母两方都必须是本国公民所生的儿子”。在城邦]进过程中,古希腊公民资格也有变化。城邦形成之初,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的时代才获得公民权。有的时候,因贫穷等原因不能履行公民义务者就会失去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往往吸收外邦人和被释奴隶加入公民团体。政体有好多种类,公民也有好多种类;不担任官职的被统治公民,其种类更多。在某种政体中,工匠和佣工都是公民;在另一些政体中,他们却不得为公民。这说明古希腊的“公民”资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古希腊公民的范围更加宽泛,包括“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他们把具备参加议事和拥有审判职能的成年男子称为全权公民或全称公民。未成年人和妇女拥有公民资格但没有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和行为能力。儿童称为未长成的公民,同成人之为公民含义有所不同。一些学术论作则从“血缘世袭”角度肯定了古希腊未成年人具有相应的公民资格。如“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雅典则规定公民仅限于父母双方都必须是本邦公民的儿女”。“像奴隶的子女生下来就是奴隶,公民的子女生下来就是公民的事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二者的社会地位可以‘血缘世袭’的特征”等便是明证。关于妇女的“公民”资格问题,学者裔昭印在《从城邦的特征看古代雅典妇女的地位》一文中倾向于“把雅典妇女看作是城邦公民,但她们是属于没有积极政治权利的消极公民。在法律上,雅典妇女和未成年人一样被认为没有行为能力”。

由于研究者对古希腊“公民”范围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我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采取了较为模糊的表述形式。人民版教材对古希腊“公民”的定义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而人教版说法是“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这两个版本的教材有关“公民”的表述都没有刻意把未成年人和妇女排除在外。

综上可知,对古希腊“公民”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只有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才是公民;另一种认为除成年男性公民外,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也享有公民资格,但他们没有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和行为能力。不管哪一种观点,都认为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权力。结合本题材料中“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的表述,可以认定材料中的“公民”应指成年男性公民。因此,本题D选项“男性公民”应改为“成年男性公民”,方才准确。

本题出现的问题是命题者对材料中“公民”的解读不够准确,将尚有争议的古希腊“公民”范围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出来,造成选项设计的不严谨。试题所选材料出自亚里士多德名著《政治学》,材料文字简洁、信息丰富,“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指向明确。但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抛开了材料中“公民”前的限定词,把材料中的“公民”与古希腊的公民概念混淆,无形中扩展了材料中“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外延,造成了四个选项都无法准确体现材料中“公民”的有效信息,导致试题没有答案。

本题属于概念解读题范畴,基于概念解读的准确性原则,可在不改变题干材料的基础上,对试题选项做以下修改:A.所在居民;B.男性居民;C.外邦移民;D.成年男性公民。为增加选项的迷惑性,也可修改如下:A.所在居民;B.男性居民;C.男性公民;D.成年男性公民。这样改的好处是能保证题支选项中的最佳选项能较准确地体现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达到选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二、含有命题者主观意图的改动材料

降低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经常能见到这样一类试题,命题者为了达成预设选项,而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到所选材料中,由于命题者没有准确理解所引材料原文的内涵,导致所命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降低。以下是一道经常被转用的典型试题: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本题在不同资料或试卷中的答案也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该题强调的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的形成与世界观有很大的联系,“三纲五常”强调的是思想品德。所以应选C。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题是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可以排除A、B两项,“大一统”学说和民族性格没有多少关系。故答案为D。从本题的题干与题支关系看,A、B两项可以排除,剩下的C、D两个选项中会有正确答案吗?

要弄清这一问题,先来看看试题材料的来源。本题所选材料改自冯天瑜等合著的《中华文化史》,与题干对应的原文为:“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从原文与试题题干对比分析看,命题者省去了原文中的“盲目自足”四个字,并把原文中的“弊端”改为“劣根性”。严格说来,这一改动改变了材料的本意,弊端实指因事物存在漏洞而损益公益的事情;劣根性则指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显然后者的词义是完全意义上的否定。再从所选材料的内容看,材料中的最重要信息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里的“之”显然是本题解题题[所在,弄清“之”指代什么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仅从所给材料看,这里的“之”指的是董仲舒,但四个选项则是董仲舒的相关学说与主张,两者差距甚大。答题者只能根据材料并结合四个选项去猜选答案。本题的命制方式显然受传统定式思维影响,即在事先预定结论的基础上(也就是否定“大一统”和“三纲五常”学说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改动相关材料为其所用的方式来设定选项。即便是经过命题者加工的材料,如果仅凭“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所提供的信息就贸然得出“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或“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的结论,似乎也难有说服力。

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正确理解材料结论的因由是关键,因此必须将试题题干中引文还原如下: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的全部学说,正是从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出发,但它的文化史意义,又绝不仅于此。……“天―人”一统的阴阳五行系统论,将宇宙万事万物统统组织进一个整齐划一、“以数为五”的理论模式之中,这并不单纯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成就。从更广阔的文化]进大趋势看,把零碎、分散的种种知识整合起来,以数字来组织整理从而解释宇宙发展,是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出现的现象……因此这毋宁说是思维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化进步的阶梯。……当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正是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

结合原文,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从文化史的角度对董仲舒的学说,尤其是“大一统”学说持一定的肯定和欣赏态度,并未对“大一统”学说完全否定。因此试题中的C选项“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是不成立的。

当然,作者也认为经过董仲舒精心整理、改造的阴阳五行说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且“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进而导致“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等弊端”。从逻辑关系上看,这显然是个因果关系,即我们民族性格中的等等弊端是与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他“精心整理、改造的阴阳五行说”直接相关。“三纲五常”学说只是董仲舒学说的组成部分,该学说一方面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了人们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命题者将原著中的“弊端”改为“劣根性”,将董仲舒学说窄化为“大一统”学说或“三纲五常”学说,将“阴阳五行学说”等同于“三纲五常学说”,曲解了原义,偷换了概念。因此D选项也难以成立。

本题题干材料以直接引用的形式呈现,违背了直接引用材料必须忠实于原作的原则,题干所选材料断章取义且关键信息缺失,加之命题者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偏离原有之意,造成题干材料与题支选项两张皮,进而降低了试题信度和效度,导致试题在科学性方面出现了瑕疵。再从题干与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看,题干中的“之”显然指的是董仲舒,但四个选项则是董仲舒的相关学说与主张,两者虽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因此本题难有正确选项。基于直接引用材料必须忠实于原作的原则,可对本题做以下修改: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

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

这样的修改,既保留了所选材料的原有之意,丰富了材料的有效信息,也使得题干与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利用合理的历史思维和逻辑关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本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命题者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忠实于材料原意,最大限度地保留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所选材料不能随意进行删减和更改,更不能在预设选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意图强加到材料之中,造成材料的信度下降和理解上的分歧。

三、一道让人难忘的经典选择题

2011年暑假,应有关县(区)邀请,我编制了一份初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试卷,考试对象是该区的初中历史教师。在阅卷时,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在近代中国,秉持这一观点的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从本题的题干与题支关系看,A、B两个选项可以排除,剩下的C、D两个选项究竟应选哪一个呢?做卷教师分歧很大。从统计情况看,全区共72名初中历史教师参考,其中28人选C,占总数的39%;44人选D,占总数的61%。从题干中的材料推测:选D的教师多受定势思维影响,认为材料中的“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三权分立体制,与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不符,因而认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持的观点。选C的教师则从“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中获取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这一有效信息而判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言论。

本题所选材料来自康有为的《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在其中康有为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行君主立宪的蓝图:“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维新派赞赏孟德斯鸠的分权论,“认为分权论‘实能得立政之本原’。因此,他们设计的变法蓝图是以三权分立作为基本框架”。梁启超对三权分立学说理解的最为准确:“故三权鼎立,使势均力敌,互相牵制而各得其所,此孟氏创见千古不朽者也。”

可见,三权分立并非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专有,它也是维新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康有为、梁启超,由于他们所处时代及长期受儒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其政治主张中总是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这也是我们区分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不同的重要依据。本题所选取材料中的“上师尧舜三代”是要继承传统文化,“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是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两者结合正好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观点相符。为检验本题对高中学生的考查效果,我在城区高一年级中进行了相关测试,从对主题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看:选A的约占3%,选B的约占10%,选C的约占51%,选D的约占36%。说明本题有较好的区分度,检验效果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