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修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1-31 14:35: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研修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地理研修总结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14-02

当前,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听评课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四化”现象:一是盲目化。听课前无准备,许多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听什么,该怎么听”。二是随意化。教师听评课时凭感觉去判断课的优劣,说不清“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三是无效化。听评课缺乏明确的主题,评议时“你说东,我说西”,对参与教师不能有所触动和启发。四是业余化。评课的内容多为“目标明确、教态自然、板书清楚”之类的客套话,较少涉及教学存在的问题,优点说不清、缺陷抓不准,“去专业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有关听评课的专门培训或专业引领造成的。基于此,我们设想把地理听评课活动改为地理品课研修活动。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从“品味”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观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课,议别人的课”的一种方式,通过引导教师细细地品味每一堂课。让教师深刻领悟地理学科的特点,促进其专业发展。

一、精心做好准备,突出品课研修活动的针对性

不少评课活动之所以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听课前未做充分的准备。鉴于此,我们在品课研修活动中非常重视听课前的准备,以避免品课变得盲目和零散。品课研修前的准备主要包括确定品课研修主题、设计课堂观察表、分配品课研修任务。

1.确定品课研修主题

确定研修主题的一般程序:听取地理教师们的意见,收集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研组归纳整理教师们的意见,提炼出主题尽可能鲜明的、能引起深思与共鸣的问题,根据不同阶段的研修需要,确定其中的一个主题。品课前,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对研修主题进行细化。

2.设计课堂观察表

我们在品课中引入课堂观察技术:根据所选择的品课主题,针对要研讨的问题,事先设计好课堂观察表,找好观察点,分组展开课堂观察。观察表的使用不仅将品课研修活动具体化,还为下一步的研讨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教师进行课后自我反思有所启发。

设计课堂观察表主要有以下途径:①使用现成的观察表。直接从网上下载或从书中摘录。②改编观察表。采用现成的观察表虽然省时,但可能与本次品课研修的要求不符。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观察表进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③自制观察表。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品课主题和教学内容来制作观察表。观察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表格方式,根据需要观察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表格,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记录。二是对白方式,听课教师快速记录下师生之间的对话。

3.分配品课研修任务

品课研修是一项需要教师间相互合作的活动,活动之初要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品课教师进行任务分工。分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观察点来分,有几个观察点就分为几组。二是根据观察对象来分,一组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组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二、围绕主题听课,提高品课研修活动的科学性

为避免产生“评课凭感觉”的随意性问题,我们在品课研修中要求地理教师围绕主题听课,坚持“三步走”(即课前说明、课中观察、翔实记录),仔细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用课堂观察表进行详细记录,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推论、反思,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品课的科学性。

1.课前说明

品课前的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又与说课不同。说课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品课前的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主要说明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品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及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等。②教学创新。让授课教师有机会展示其教学创造和追求,让品课者先倾听,以审视和研究的态度去理解。③教学活动。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为品课教师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2.课中观察

在品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观察表,用课堂观察表翔实记录观察到的课堂教学情况、师生双边活动情况和自我感受,从而发现和分析现象背后的问题,洞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在预先设计的观察框架下,舍弃与研修目的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而对特定的内容进行精细观察,使观察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3.翔实记录

品课者在观、听、思的同时,还要翔实记录师生的双边活动(重点记录施教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学生的困惑和独特见解)和自我感受。这样的品课记录是具有教研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组织课后研讨,增强品课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十分重视课后研讨环节。研讨活动一方面为授课教师提供了道出心声和理清思路的机会,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通过对话与商榷,丰富教师对课堂的看法,使其全面理解地理知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品课研修的实效性。

研讨的基本程序如下:①“默会”梳理:听课后,参与教师“默会”10分钟,自行梳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②分组研讨:对本组负责的观察内容进行研讨,组长负责记录。③汇总结果:各小组进行汇总、整理,在小组内统一意见,确定小组发言人。④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人针对观察内容发言,全体教师进行交流研讨。⑤达成共识:通过分析、讨论,品课教师对教学达成共识。

篇2

  一、提升师德修养

  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比照自身不足之处,多反思,多思考,多实践,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业务精湛、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并勇于探索,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教学科研任务,以着名特级教师为榜样,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骨干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平时多研读一些有关自己学科的最新前沿资料,注意收集,注意积累,积极做好课题研究,早日成为一名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的排头兵。

  二、教育教学

  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起好带头作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和结对教师的交流与切磋,上好校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积极地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

  今年研修的预期目标及现状:

  1、经过数年一线工作的打磨与不断探究,本人已经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与经验,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充电。在这期间,我深深感觉到自身能力及学识上的欠缺,虽然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在这两年来,我虽然积极探索,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但是自己也感到再不大充电,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非常有必要认真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研修.。

  2、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对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还是不够敏锐。我有县级立项的课题,也有被送到参加市里选拔的课题,但是这些课题都有着比较共同的缺陷,就是观念还不够新颖,还有就是实际操练的不够,这和自己平时阅读教育杂志,专业理论不多是有关系的。

  3、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其本身应该具备的骨干辐射能力还不强。因此,还必须有计划地让自己真正成为有课改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争取成为县教育教研和科研优秀人才。

  近期应该完成研修计划的具体措施如下:

  1、一学年研读和教育有关的书籍不少于两本,并且写好读后感。

  2、积极参加市、县、镇、校的各种公开示范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的教学水平。

  3、和组内的教师结成对子,认真听好课,互相取长补短。

  4、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5、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形成独特教法,撰写经验文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1至两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每年都能写出1至两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争取开展的县级立项课题顺利结题。

  总之,本人将力争在此次在师资培养方面做最大努力,珍惜并利用这次机遇,奋发努力,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播撒自己的智慧与汗水,通过网络载体,充分利用好师训平台,积极参与教学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各级层面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为创建威远教育品牌尽心尽力。

  并非每个教师都拥有这样好的培训机会,既然成为市级骨干教师群体中的一员,我一定会抓住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的契机,在导师的指导下,同行老师们的帮助下,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走一条教师成长、成功、成才之路。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拥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名副其实的教师。

教师教学年度计划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就应该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成为新型的专业化教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做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于是,我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了个人本年度的专业发展规划:

  1、学高为范,育人先律己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学新理念

  经过这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平时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而且自学并总结了专业化笔记;在全校组织的钢笔字书法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在专业教学课题探究中,题目是《研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课堂实施中,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充满浓浓兴趣的课堂环境。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在不断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是全方位的。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外校的学习,学术讨论、实践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让自己真正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去爱我的学生。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她们能体会到你给予他们真诚、严格的爱。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师教学年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一年级地理教学应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上册为教学内容,并参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编发的高一地理会考说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上册教材所突出的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

  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注意教材中内容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4.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至少应有一次课堂教学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体现。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以及该学习方式对当前教育改革的作用。要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可参照大纲中所选定的课题,也可以自定课题,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题目不宜过大,以便于实际操作。注意及时总结,积累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

  5.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进行章节过关的检测。

  6.教材中的图和图下小字以及活动部分的内容均作为课文正文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安排好教学。

篇3

一、始终围绕几个“两头”

1、领悟“两纲”

“两纲”即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学要求,考纲是考试要求,只有真正领悟“两纲”的思想精髓,才能体会到高考试题的特点,才能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才能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

2、研究“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高考题反映一定时期高考命题的方向,尤其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原则中稳中求变,所以,研究高考题对以后的备考复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平时的训练题在选题时要把精力放在题目质量上,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创新性、迎合性、基础性和典型性,精选、精练、精讲,同时,尽可能避免重要地做同一层次的练习。

3、优化“两法”

“两法”即教法、学法,对每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应反复斟酌,深入研究,针对情况不断优化,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要优化听课方式、思路、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归纳,不但要学会,更要学会,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4、听好“两课”

即复习课、讲评课。上好两课的重点是备课,复习课不能上成新授课,也不能走马观花式地读课本、念教材,要注意主干知识的把握。讲评课不能单一的对答案,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思路,注意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要注意协调好两种课之间的关系。

5、狠抓“两中”

即中档题、中等生,把握其程度水平,把基点放在“两中”上。高考题以中档题占比重最大,尤其是近年来高考难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在备考训练时应把训练的重点多放在中档题上;作为学生来说,以中等生为最多。因此,抓好“两中”即可大幅度提高成绩,又可大面积提高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可谓一举两得。

二、必须贯彻几项“策略”

1、抓住主干,进行系统梳理

任何能力的考查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地理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地理事实堆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第一轮复习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掌握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大部分为主干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如对于气候的复习,要系统归纳与整理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气候类型的特点、重点区域或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影响、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点。总之,对主干知识的复习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2、突出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凡是初中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紧密相关的内容,都应予以高度重视。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复习,应注重分析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气象灾害、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等。人文地理的复习要把重点放在与必修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方面,如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特征、分布特征等。要把近三年高考的常考点、必考点、学生普遍失分多的内容列为难点,如图像、图表的判读,区域地理差异的基本原理等,要能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生活中、身边的事情,加以思考和辨析。

3、针对考点,采取不同策略

复习是要研究考纲,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切忌不求甚解,一味死记硬背。复习可采用归纳方法,如复习有关循环的知识时,要把水循环、地壳循环、生物循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洋流环流,以及资源开采—产品制造—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等有关循环的知识全部归纳起来。对于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在归纲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方法,系统掌握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异同点。归纳共同性,分析差异性。如把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并列起来进行位置、自然条件、人口、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情况的逐项比较,这样既能反映各地的地区差异,又突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使人一目了然。此外,还可采用图文结合记忆、教具辅助记忆、理解记忆、联系记忆等方法。

4、紧扣图表,培养分析能力

在高考试题中,可谓“无图不成题”,试题把图表作为知识的信息载体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灵活应用的能力。因此要能熟练使用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在进行图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进行迁移突破,化解为易;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教材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弄清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等。

5、关注热点,拓展知识视野

“文简直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以考查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主旋律。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问题”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地理复习应时刻关注周围的生活,注意将生活现象引入到复习中来。如对北方秋雨、南方梅雨、贵阳冬雨、华北春旱、南方伏旱、西南秋旱等现实的解释,对“海棠”等台风的关注,对我国工业布局的实际分析,对新闻联播的点评等。关注生产与生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考试题的导向很明确,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以及静态的课本内容,都应当与动态的社会形势密切结合。有意识创设情境,培养自己思维的敏锐性和批判性。

6、炼为主线,提高解题能力

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和渗透点。在“练”这一环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习题要精选、对口,难度适中;要注意练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析题、解题习惯,并提高相应的能力。

7、认识特点,更新复习理念

正确理解认识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会思考,会应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复习课要上出新意,不可“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立足于会学习,会思考,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8、迁移转化,训练思维能力

高考有多种能力要求,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建议训练方法:①针对社会现实,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②往年的高考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多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③也可选取一些平时做过的、好的练习题,多进行一些思维方面的研究。即不仅研究其知识价值,也研究其思维价值、能力价值,放大这些题的功能。

三、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养成良好习惯,加强学法总结

①要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看。②学会自己看“图”。会看,常看,时时处处、无意识的看。③学会“做题”。善于思考为什么不会;善于积累典型题、错题。④学会“做有心人”。⑤学会“做记录”。⑥学会“提问”。不明白就问,否则问题越积越多。

2、记牢重点知识,挖掘课本内涵

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及时记忆,记准记牢。考试是待定的问题情景之中实现对知识能力的评估。知识是试题与答题之间的思维媒介,答题内容从表面上看是知识的堆积,其实质却是某种思维品质的反映,因此,从考试的角度,知识应该被理解为思维的素材,应试者是这些素材的管理者和运用者。这其实也反映了知识的本质,知识只是被作为思想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才具有知识的价值,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就源于此。

课本是考试的依据和范围,考题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要想考出好的成绩,抓住课本是关键。第一轮复习必须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挖掘,把课本知识看作“高考天平上最重的法码”。

3、考试检测效果,复习巩固成果

正确认识复习过程和考试过程。①通常考试内容往往被认为是教学内容,其实它们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考试是以考试科目和考试目的为依据构建知识体系的,在对知识的取舍、组合方面与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目的有很大不同。现在考试和教学之所以在内容上纠缠不清,说明考试的内容与考试的科目尚未取得同质性,在知识系统的构建上没有获得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倡导“以考定教,以考施教,教考合一”。 ②教学、训练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与练,而考试则是学生的独立思维解题过程。

4、增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

除了按照教师统一组织的第一轮复习外,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所用的时间要根据内容而异,切不可盲目赶进度,抢时间,只为完成复习任务。

四、必须牢记的几个“不必”

1、不必全面撒网

考题尽管有一定的知识覆盖度,但却是“有选择性”地重点考查,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覆盖的都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地理学习后,必须掌握、理解的基本内容、主干内容。如果说在第一轮复习,我们适当地做到“求全求细”,但在第二轮和第三轮时,我们一定要做到“抓大放小”,只有有所取舍,才会有所大得。

2、不必过深过难

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日益注重“双基”的考查,日益切合高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日益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知应会”,其总体难度应该稳定在“大众化”的水平,不应该出现大的起伏抬升。因此,我们在单个知识点上,按照课标的要求“点到及止”,不必过于“拐弯抹角”,挖掘太深,引申太广,超出课标范畴,甚至上升到大学生的认知层面,这样会得不偿失。

3、不必死记硬背

地理顾名思义共重心应该在“理”,可是多年来我们一直“重地轻理”;过于强调学生记忆大量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尤其是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说像“过筛子”一样,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不断的切割出来,识记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脉、河流、资源、城市等相关信息,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条河流、一座山脉、一个平原、一个盆地、一个湖泊、一个海峡、一座城市等,同时还要沿经度、纬度、铁路线等,在不同方向上将地球反复切割,所以学习地理一度被戏称是在不断的“割地”。值得欣喜的是,这种“割地”的试题越来越少见了,即使是提供的区域地图,其本身已经包涵了相当丰富的解题信息,而并不需要我们花较多的时间来分析比照这是什么地方。对“地”的信息,我们只要“知地”就行,而“知地”对于资讯如此发达的社会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很方便、快捷地获得,而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如今的地理考试,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知地重理”,其文科的色彩在淡化、其理科的色彩的增加,靠“背功”已经并不一定能获得高分,以致有的平时看起来并不十分刻苦认真的同学,比那些不断抱着书本记啊、背呀的同学分数要高。对各种图像的认知敏感程度,对其有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水平,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灵活运用的能力,已成为地理高考制胜的关键,这对今后中学地理教学应该起到极好的导向,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不必拘泥书本

篇4

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强化专业成长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基础。所以,一个教师要自主自觉寻求专业成长之路,增强专业成长意识并为之苦练内功强素质。

首先,强化学科专业素质。这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首要任务。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精通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知识,熟悉地理学科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称之为本体性知识),形成以地理学科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和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科学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博览群书,阅读有关杂志、书籍,比如《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夯实学科知识基础。

其次,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即对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起支撑作用的教育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等教学知识(称之为条件性知识)。这也是为人师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刚步入讲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从大学校园中知识的学习者到知识传播者的转变,条件性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学科专业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兼备才为专业成长铺就了发展通道。

二、扎根教学,完善专业成长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构建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扎根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完善专业能力的主要手段。

提高专业能力的主要手段有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教学反思就是要注重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学效果并写出心得体会,用于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为教学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教师其成长速度必然较快。

如果说教学反思是面对过去的话,那么教学研讨就是面向未来。教学研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最好舞台。课堂教学能力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核心特征。他总是善于对教学进行研讨,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结构,深受学生喜爱;他总是能在教学研讨中提高课堂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讲授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控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把控能力,当然还有地理教师独特的“三板”能力(板书、板图、板画)。

教学比赛主要是指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大的推手,本人认为优秀的教师是比出来的。经常把握机会参加教学比赛是十分宝贵的专业成长机会。

当然,除外教师本身强化学科训练也是必然要求。作为高考学科,老师的专业素质还应表现在指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水平。面对高考,不少专家提出“老师要下海,学生要上岸”的教学口号。

实践出真知。只有扎根教学,地理教师才能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

三、与时俱进,拓展专业成长途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专业成长应该与时俱进。

首先,网上学习是拓展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利用现代便捷的网络技术,参加网络研修,参加地理学科论坛,加入或创建“博客”或“博客群”,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既可以与近邻同事、专家交流对话,也可以到“他乡”结交心仪的“知己”,寻求需要的能量元素,从而打开一条条专业成长的通道。

其次,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专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也是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专业能力。许多地理学科建设较好的学校都开发了校本课程,有自己的乡土地理教材,让抽象的自然地理无痕地渗透在乡土区域的具体的地理现象中。

最后,寻求专业成长团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形式。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现实教育的复杂性,寻求广泛支持,集思广益形成专业成长团队可以为专业成长找到新的生长点,并使之得以可持续发展下去。

当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业成长之路是教师自觉发展之路,是教师自我完善之路。只要愿意为之付出汗水,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建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

[2] 杨晓奇. 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江西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