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建筑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8 23:32: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色生态建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绿色生态建筑

篇1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ecological design application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overall design, Green eco mode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is article and its strategy was elaborated, building green ecological mode should b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ealth, its people-oriented, economical,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nterior design, outdoor design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Green eco-mode. I light of its own experience, on the models of eco-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related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in order to peer reference reference.

Key words: Green eco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模式表现在建筑业上就是: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大都采用一种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其目标在于追求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一模式在给人类创造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情文化的淡薄[1]。因此,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度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试图从建筑设计入手,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对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特征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以健康、节能和环保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改善建筑规划、建筑方案、建筑建材和技术,使整体建筑环境达到低耗、环保、高效、节能、生态平衡的效果,最终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建筑设计模式。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2.经济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力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环境适应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4.社会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二、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在现代都市建筑中引入自然生态化的环境,再现自然生态,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交相辉映。其具体实施可以从室内设计策略、室外设计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1.室内设计策略

通过中庭生态化设计和缓冲空间生态化设计来说明室内设计的策略。

(1)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中庭设计时,一方面要使中庭成为光线与气流的通道,起到“光井”与“烟囱”的作用,使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的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这样既排出了室内的湿气和浊气,又形成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与自然相接触的同时,减少了机械通风和空调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绿化与中庭相结合,将绿化体系引入建筑室内,这样不仅形成优美的景观,而且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2)“缓冲空间”是在建筑主体与室外环境之间用玻璃幕或墙体围合出一个大空间,是室内外的一个缓冲地带[2]。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缓冲空间设计时,主要目标是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起到保暖、隔噪音和通风的作用。

2.室外设计策略

建筑室外设计的生态化策略主要从屋顶设计和幕墙设计两个方面来分析。

(1)在屋顶设计上,绿色生态化策略要求建筑物屋顶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区域情况进行不同作用的节能设计。

(2)在幕墙设计上,绿色生态化模式在建筑幕墙设计上最为常用的策略是“双层皮”幕墙策略。“双层皮”幕墙主要针对以往玻璃幕墙耗能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用双层体系(一般为玻璃)作维护结构,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增加室内空间舒适度、降低能耗,从而较好的解决了自然采光和节能之间的矛盾[3]。此外,在双层皮间设置的遮阳百页比普通建筑使用的内置百页具有更佳的遮阳效果,同时由于免受风雨侵袭和阳光直射,对其运营、维护、更新也将更加方便。

三、技术策略

1.选择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要选择具有优异环境协调性的建筑材料,包括:

(1)承重材料与填充材料,如生态水泥、生态高性能混凝土、钢材和木材(包括木材、纸张、竹)等;(2)保温材料,包括透明绝热材料、外墙保温涂料等墙体保温材料、自控光热屋面板与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自控光热屋顶保温材料等;(3)建筑围护材料——玻璃,如热反射玻璃、吸热中空玻璃、硅气凝胶特种玻璃、安全玻璃、自洁净玻璃、光电玻璃和自动调光玻璃等;(4)对人的健康损害较少的非有机溶剂型涂料,生态卫生陶瓷等生态建筑材料。

2.采用各种节能技术

为了实现低耗减排目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新能源开发建筑的蓄热、保温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区域性特点,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力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发挥的生态效应[4]。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包括被动式接受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和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这是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显著特征。

3.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采用智能管理技术,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环境监控技术与热敏反应技术等新智能管理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推广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开发出人性化的智能设计,如设计出会呼吸的玻璃幕墙、智能采光窗、室内自动调湿装置等,为人们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环保节能的宜居环境。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未来建筑设计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设计需在绿色生态模式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在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前提下,节约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推广上还存在技术上的诸多难题,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情,开创适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虹,王凌.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J].热带建筑,2004,2(4):1.

篇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ociety, tak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building green ecological building will be the inevitable choice. Designers should always put me in the pulse of the times, also have a certain innovation and advanced consciousness, only in this way, it can we understand human demand for building, designed to satisfy the demand to adapt to new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绿色生态建筑建筑的相关特征

对于生态型建筑的环境要求:①洁净的空气②水源与土壤③不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④不易遭受自然虫害的侵袭。其相关特征如下:

1.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于以保留并妥善安置。

1.2建筑物的能源、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可再生能源、

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1.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

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

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1.4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建筑——建筑材料——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共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

因此,现在生态型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

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2 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下面着重对实现绿色生态建筑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2.1实现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1)实现能源系统设。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能源利用,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②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③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2)实现声光环境系统设计。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实现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

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 ,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实现智能系统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

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

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2.2 实现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1)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

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2)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3 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筑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物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将体型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减少其护结构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

3.2 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3.3 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结语

现如今,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建筑设计理年从生存型逐步向功能型、舒适型转变 ,开始出现体现人文关怀、科技创新理念的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使用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建成人与自然双赢的建筑。实践证明,绿色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绿色生态建筑的特点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生态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研究生态建筑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2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从而达到营造建筑周边的环境质量的要求。

2.3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3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4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l)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篇4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论文百事通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5)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笔者在雅安市滨河公园方案设计中较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穿越时空,聆听茶香》的设计构思。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l)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上个世纪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问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 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笔者在雅安市滨河公园方案设计中较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穿越时空,聆听茶香》的设计构思。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总之,建筑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装点了城市环境。然而任何建筑都会消耗到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不断消耗下去。面对如此状况,有责任心的建筑师们不断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建筑是现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参考文献:

篇6

上个世纪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问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篇7

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是绿色的未来,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建筑也是绿色生态的建筑,人类的家园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领域要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要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1 未来建筑的必然趋势

1.1 生态文明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历史的变革,从蒙昧无知到现在的现代文明,经历了野蛮、愚昧、茫然的多个阶段,但每一次的变革人类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发展的模式来看,工业文明只是暂时的形式,生态文明必将取而代之,成为未来文明的主要形式。相对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注重复合型的社会发展新模式,这必将影响建筑的设计理念,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1.2 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新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与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包括住房、工作、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现代的建筑设计要做到实用与美观兼备,满足人们的要求,要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理念、具有个性的现代建筑,形象简洁、造型朴实的同时更要兼备经济实用的功能,而且要符合现代设计节能环保的理念,生态建筑理念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的首选,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2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可持续发展是不变的主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世界的发展形式走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人们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正在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地探索发展的新方向,从近年来国际上建筑设计的理念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2.1.1 重视特色的文化

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给予尊重,并且在建筑设计中给予弘扬。

2.1.2 选用最合适的技术

按照公众的意识,建筑的设计功能需求,从众多的建筑技术中选取最为简单合适的技术。

2.1.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可能的选取可循环性的材料,避免浪费。

2.1.4 增加建筑设计的灵活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增加使用空间的灵活性,降低建筑所需材料,降低浪费。

2.1.5 降低环境破坏

我们要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避免任何的资源浪费,提高材料的可利用率。

2.2 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

近年来,由于建筑质量引发的建筑问题屡见不鲜,这就在呼唤长命百岁的建筑,呼唤耐久性的建筑。目前,建筑的使用寿命普遍停留在30-50年,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屋的质量却不见改观,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是在浪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资源,因此,高耐久性住宅的出现势在必行,人们已经着手在行动,从建筑材料的设计到住宅的设计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2.3 未来的建筑以人为本

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师为人类服务的,因此要根据人的意识为主。现代建筑的设计要讲究整体的协调性,讲究美观,更要讲究舒适,也就是说未来的建筑要达到功能性、美观性共存,在空间的安排上更加合理有效,更多的灵活空间,最佳的建筑是将大自然建造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提高人居住的质量,未来的建筑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建筑。

3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特征

3.1 因地制宜的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必定是保留最大的原生态,避免土地的破坏,环境的威胁,降低对建筑区域内植被的影响,尊重原生态的理念,因地制宜。

3.2 整体协调性

绿色生态建筑要对整体的建筑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到整体的协调与美观。

3.3 人与环境和谐共建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二者之间不可分割。

4 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4.1 规划的前瞻性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思想中就要存在着绿色生态的理念,要根据当地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选择适宜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在达到建筑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影响,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貌,这是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现代的建筑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4.2 水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

水是最宝贵的生命资源,在建筑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破坏植被的现象,而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建筑理念的,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尽量的减少对植被的影响,尽量的利用现代的科技提高对水的利用率。在建筑物内部也要做到节约用水,可以通过节水器具的选择来实现。

4.3 灵活设计的方向

篇8

上一个世纪末,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s)就在西方国家兴起,进而成立了国际性组织,制定了有关绿色生态建筑指标体系,开展了不少活动。如1987年和1988年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关“健康建筑”的国际学术会。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21世纪议程》的文件草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新的规范写入《里约热内卢宣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充分尊重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实行节约。包括节约矿物、能源、水、土地、保护海洋和大气,并且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这一思想。

1、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应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

1.1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不恰当的节能措施。降低了室内空气的质量,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统计,近30%的新建及改建的建筑是有病的。

(3)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另外,室内用的各种清新剂,除厕剂等散发的气味亦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2节地

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

1.3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1.4节能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

1.4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打出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旗号。但是,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应具备什么条件,并未明确概念,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细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能源系统

进入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电、燃气、煤。对这些能源要进行优化分析,采用最佳方案,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等其他再生资源)。2.2水环境系统

对于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室外系统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排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2.2气环境系统

小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居住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备,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保证居民的卫生健康。

2.3声环境系统

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隔阻措施。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建筑设计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声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声,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用降噪措施。

2.4光环境系统

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在室外公共场所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2.5热环境系统

小区的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对住宅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

2.6绿化系统

小区的绿化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绿化要求。在建筑旁边进行植树,草坪等绿化,可起到防风、隔热、防尘和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亦可达到节能、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2.7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目的是满足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建议采用动物处理垃圾。管理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2.8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3、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中国建材科技,2001(4)。

[2]曹永康,叶启议著。墙的节能和GRC板[A].1965-1999纤维水泥制品行业论文集[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篇9

二、对防排烟系统检查与维护的分析

1.系统检查为了能使防排烟系统最大程度地起到防止烟气中毒、规避火灾的作用,消防维护单位必须按时组织人员进行对防排烟系统相关设备的检查或巡查工作,并填写设备检查记录。具体而言,要查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包括名牌、指示灯、开关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信号是否反馈到了消防控制室。与此同时,消防单位要根据一定需要,适时对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按照现场启动送风机组、远程启动加压送风机、自动启动送风机、手动复位送风口、现场检查并启动排烟风机、消防控制室远程启动排烟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风机以及手动复位排烟口等具体环节的具体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一次梳理,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降低火灾发生几率。2.系统维护维护是保障防排烟系统正常运作的又一手段,一方面,要经常对机械防烟、排烟系统的风机、送风口和排烟口等部位进行诸如扫除尘埃,添加油的日常维护,并不失时宜地对排烟阀等手动启动装置进行维护保养,每隔1~2周,由消防中心或风机房内启动风机空载运行5~6分钟。另一方面,每年既可以由现场手动开启、消防控制室遥控开启,也可以结合火灾报警系统的试验由该系统联动开启对高层建筑全楼的送风口、排烟阀进行一次机械的动作试验,从而检验相关部件的运转是否安全,螺母是否松动,指示灯是否正确,皮带是否牢固,设备是否变形、腐蚀等等,以做到及时的维护与保养。

篇10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A

1绿色生态住宅的定义

绿色生态住宅在国际上亦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生态住宅是一个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 各种资源的利用最有效, 环境清洁、优美、舒适, 可大大降低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 有利于提高住宅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2]同时, 绿色生态住宅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大课题, 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 还涉及节约资源( 如建材、水等) 、减少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它的实际释义为: 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与能源, 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 其本质可

概括为“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三大特点。

2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2.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 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2.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合理规划项目用地, 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 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 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 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 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2]

2.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 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 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 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 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3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3.1要把以人为本定为建筑的中心理论

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但是也绝不是绝对的“以人为本的中心论”,绿色建筑所倡导的以人文本是建立在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然而在今天,很多的住宅建筑都没有做到很好的以人为本,他们的以人为本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付出,这种绝对的人为中心论,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他们太强调人为的思想观念,而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绿色环境建筑理念应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使自然环境与人类建筑相协调发展,才能建造出最舒适,最有质量的绿色住宅建筑。

3.2建筑要减少建筑成本,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建筑企业要充分的运用新技术,对建筑进行施工,建造绿色建筑时首先要制定正确的设计方案,并且要运用好的施工工艺对其进行建造,改变以前那种旧的建筑模式,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建筑。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建造时要充分的利用建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另外,在建筑过程中还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要运用高科技对污染物进行清理或处理,从而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在绿色住宅建筑物的建造中,我们建筑企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建筑成本,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资源获得最大经济与环境的效益。[3]

3.3绿色建筑的建造中,要使资源得到回收利用

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减少建筑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而减少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又是资源的回收利用。另外,在重复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建筑人员,还要运用高科技的设备对其进行重复的回收处理,从而生产出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生产重复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有关的相关经验进行详细的记载下来,为以后建筑住宅设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4绿色生态住宅的建筑建设设计方案

4.1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 , 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4.2充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 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4]

4.3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4.4建筑外墙保温

目前, 节能墙体主要包括两种: 内保温节能墙体、外保温节能墙体。在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初期, 普遍采用内保温方法。但内保温方法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是热工效率较低, 外墙有些部位( 如丁字墙、圈梁处) 形成“冷桥”, 使保温性能有所降低; 二是保温层在住户室内墙面出现虚鼓, 对二次装修造成不便; 三是内保温厚度占据室内空间, 使室内建筑面积减少。因此, 目前大多采用外保温法, 外保温节能墙体克服了内保温墙体的不足, 薄弱环节少, 热工效率高, 不占室内空间, 对保护结构有利, 既适用于新建房屋, 更适合节能改造。尽管目前外保温法的工程造价略高于内保温法, 但若以性能价格比衡量, 外保温优于内保温。

5结语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 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 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 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以贯彻“健康环保,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绿色生态建筑的大量涌现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立红. 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