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11:45: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教育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是指“心智灵活”,“手巧”是指“手工制作精巧”。《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它再次明确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点。活动开展的作用是利用废物资源充分发挥幼儿创新能力。同时证明物品自制和利用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利用我们周围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比如:一次性纸杯、纸碗、纸盘、饮料瓶、包装纸盒、报纸等等,来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这些自制物品来开展活动,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能力,也激发孩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社会行为,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多动手,巧动手,也使幼儿享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
1.废旧材料与环境创设
手工活动其实是一个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可我们现在的手工活动一般都是老师预设的,很少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的高低结构材料,如“纸杯、冰淇淋杯、牛奶盒、光盘、纸盘、旧报纸”等,这些材料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刚开始孩子们拿到材料,你看我,我看你,把材料摆过来,摆过去。当老师给出主题,要创设环境,一个幼儿动手了,他用光盘制作太阳花,另一个幼儿也动手了,他用光盘制作小熊,接着小兔、小狗、小猫等动物都出现了。乌龟来了,螃蟹来了,汽车也来了,主题创设环境也就出来了。只有幼儿对这些材料比较感兴趣,才会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只要是幼儿感兴趣,那么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就能发挥他的价值,就能通过材料的刺激提高幼儿的能力。
2.废旧材料与幼儿的体育运动
《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指导。”在一次手工活动中,一位幼儿拿着一个真果粒饮料瓶,无意中用纸裹起来拧呀拧,另一个幼儿说“老师,这不是保龄球吗?”我看了看确实像保龄球。于是我鼓励幼儿制作保龄球并回家上网查找关于保龄球的玩法。没几天,保龄球玩法知道了,我又引导幼儿根据高尔夫球共同创造了“门球”。接着又制作了适合幼儿的台球,障碍球,投篮球。宽敞的教室变成了幼儿的球馆。这样,把一些可望而不可玩的游戏带到了幼儿身边,满足了孩子的欲望。
这些游戏不仅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幼儿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同时也是体力、智力相结合的活动,如:我们设立的“小足球”和“快投篮”等户外运动。很多游戏单靠身体实力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来辅佐,这样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还让幼儿身心得到了发展。
3.废旧材料与地域文化
我们这里是个农业城市,幼儿经常可以见到瓜果蔬菜这些农作物,结合这一特点,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来操作,而在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直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大胆的观察和想象,而本地的农作物为幼儿自制玩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如用一次性纸碗制作西瓜,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制作玉米、白菜,用各种各样的酸奶盖制作黄河鲤鱼,用纸盘制作葵花等等。
做为大班的孩子,有了小、中班两年动手操作的基础,他们也有了强烈的探索欲望。通过废旧物品的自制,可为幼儿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机会,这不是,他们用自制的地区特产,开起了“交易市场”,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还了解农作物的特征,知道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学习了交易。还能让其通过自制自用活动获得充分的自我满足感。
4.废旧材料与家长和社会
幼儿教育活动有着特殊的性质,它是教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幼儿教育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制定怎样的教育目标,选择何种教育方式等。他们心理上还处于天真状态,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领孩子们认识和发现世界都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
幼儿教育活动与教学材料是相互联系的,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活动决定了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操作材料的选择对开展教育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活动中有小鸡、老鹰、鸡妈妈三个角色,学生能够在躲避“老鹰”的过程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同时也达到对其灵敏度和协调性进行训练的目的。
幼儿园在教育操作材料的选择上必须以教育活动方式为前提,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教育活动,这样才能顺利实现顺利目标。
二、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操作材料为基础
幼儿教育的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教育操作材料的选择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操作材料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1、操作材料实现了高效的教育活动模式。幼儿教育的教学操作材料对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如果教育课程中遇到难以解释的抽象性问题,教师可以将操作材料运用到教学中,由此来保证幼儿课堂的正常进行。操作材料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幼儿的语言教育非常重要,语言教育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进行是最有效果的,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可以通过《苹果树》将语言技巧教授给孩子,老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苹果图片和一些道具,教师可以对照图片和道具给孩子们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和亲近大自然,聆听自然的语言,同时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开口能力。幼儿教育的操作材料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课程的教育主要是让他们学会某种能力,例如使用筷子、剪刀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既能收获乐趣,又能学到知识,让幼儿智力得到开发,推进幼儿课堂有效进行。
2、操作材料丰富了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是教育对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还不懂学习的概念,更多的是把心思放在一些直观、形象的具体实物上,幼儿教育活动要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以他们能够适应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具有意义。
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发创造力。有教师曾经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开展了《石头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石头和橡皮泥,教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针对石头的颜色、形状给幼儿进行讲解,还会以橡皮泥为原料捏出各种动物或人的造型,幼儿通过自己用橡皮泥塑造动植物形象,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表现优秀的孩子给予奖励,以此来鼓励其他幼儿,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顺利。
3、操作材料具有可操作性。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是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的重要条件,例如幼儿在家无法使用剪刀等工具,他们对剪刀完全没有认识,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教孩子们如何使用剪刀,让他们尝试剪出各种花或其他物品的形象,在这过程中,有的物品可能比较难剪,不过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采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够从中学到的知识更多,有利于帮助他们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生活工具,培养独立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观念意识是正确的,但在培养幼儿形成环保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幼儿园自身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然而,大部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中,都没有为幼儿作出良好的示范。例如:幼儿园使用过的废纸盒,幼儿园并没有将其变废为宝,而是将其丢掉,这样就给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幼儿园并没有做到实际的教学活动,而是只将环保理念灌输到幼儿的思想中,使得幼儿只能简单地了解什么是环保?什么是节能减排?而不能深刻地体会两者真实的含义。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节能减排的意识,不能将废旧材料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使得幼儿对教学内容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便教师不断地向幼儿讲授相关的教学知识,幼儿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使得幼儿无法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幼儿园要有效地利用废旧材料教学,就要明确其环保理念,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关于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利用的重要性
(一)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状态。研究表明,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幼儿园可以使用废旧材料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处于健康的生活状态。如:在幼儿园中有许多废弃的纸箱子,这种纸箱子不但体积大,占空间,而且影响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作,但如果将其扔掉,又非常可惜。这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纸箱子,利用这些废旧的纸箱子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幼儿思考这些纸箱子可以做什么,然后引导幼儿对其进行研究。有的幼儿说使用这些纸箱子做迷宫,有的则会说做游戏。当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可让幼儿自己动手改造纸箱子,将其变废为宝。这样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幼儿真实体会到变废为宝的含义。
(二)提升幼儿的艺术水平。要精心布置教学环境,让幼儿受到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幼儿欣赏能力和艺术水平,可以使用废旧材料布置教学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不要的废报纸、挂历布置教室环境,让幼儿在报纸上进行涂鸦,将报纸变为美丽的图画;也可以让幼儿利用旧报纸折出不同的小动物,并摆在班级中供大家欣赏,当幼儿熟练地使用废旧材料时,就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当家长看到这些废旧材料制作的物品时,也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节能减排意识,不仅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能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园让幼儿围绕相应的主题自己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物品,而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在脑中思考想象自己要做到物品,从而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废旧材料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利用提出的策略
(一)选择安全的废旧材料,合理地使用废旧材料。由于废旧材料的种类繁多,因此,教师选择废旧材料时要认真思考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废旧材料,从而避免废旧材料给幼儿带来的危害,并保证幼儿合理地应用废旧材料。例如:在创作物品时,幼儿教师可以从废旧物品的颜色、花纹中选择幼儿喜欢的物品,这样就会吸引幼儿对其的关注,然后教师利用废旧物品的颜色吸引幼儿,构建教学实践活动,让幼儿根据废旧物品自主创作新型的物体。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取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方式
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材料。如在体育活动《小猴打妖怪》中,其中一个活动目标是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那我们就要在活动中准备平衡木,金箍棒,泥巴等,这些材料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材料,不仅使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同时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目的。
二、操作材料是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因为有了操作材料才使得幼儿建构知识有了依托,所以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是操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了可以表述的对象。在《苹果树》这一语言活动中,如果只是给幼儿讲故事,幼儿不能很顺利的表述出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无法学习苹果树的热情好客,不能很好的懂得“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这个道理。在这一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了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图片,小鸟图片,及一些相关的头饰等表演道具。这些操作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 操作材料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在美术活动《沙子作画》中,幼儿利用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作画,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无忧无虑地玩耍。孩子们体验到完沙子的乐趣,也达到的一定的教育效果。
3)操作材料都有很大的操作性能,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跳动的柳条》这一教育活动中,虽然只给幼儿提供了柳条一种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小伙伴互助合作,编出了小扇子,小孔雀等漂亮的柳条作品。
4)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石头坊》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石头和橡皮泥,看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孩子们非常高兴,笔者问他们:“小朋友们喜欢这些石头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 “那好,我们看看他们都像什么呢?”孩子们开始思考起来,有的说这个像乌龟的盖子,有的说这个像金鱼的身子??“那今天老师就把这些石头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根据他们的样子,用橡皮泥捏出可爱的作品,好吗?”“好!”笔者把石头发了下去,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开始做了起来。有些孩子想都没想就直接做了起来,用绿色的捏四条小腿,捏一条小尾巴,再用彩笔在石头上画上小方格,一个小乌龟就做成了。还有的孩子捏出了小金鱼,小花朵。孩子们都捏出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趴着的,没有立体感。我很疑惑啊,为什么这样啊?原来是橡皮泥的用量很小,所以石头的样子改变不大。
但是,笔者突然发现了一件特殊的作品,是一头站立的小毛驴,很是可爱,问了一下,原来是艺中的作品。艺中是个大方的孩子,用了自己一半的橡皮泥来做这头小毛驴。笔者拿着小毛驴对大家说:“为什么艺中的小毛驴这么好看呢?你能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呢?”大家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一会就出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大鹅,小羊,还有一只翘着尾巴的大恐龙??艺中的桌子上又出现了一件作品,粗壮的大腿,大大的脑袋,可看了半天,笔者也没看出是什么,只好请教一下作者了,人家就给笔者俩字儿:“闷儿牛。”笔者一听乐了,可不是嘛,两只犄角长在头顶,正回头遥望的一头老牛啊!
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把它们摆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乌龟,鄂鱼,闷儿牛等可爱的角色,不禁让我佩服宝宝们想象力。最近,我们又作了贝壳画,各种贝壳在孩子们手里更是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想象力,在一次次操作中大大丰富了起来。
5) 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
一、前言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通讯手段日益发达,先进科技不断深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在教育领域,影响最深远的便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育媒介,简单的投影技术便可以向学生们呈现各种现实及虚拟的景象。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技术型授课方式正逐渐削弱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注意授课的便捷性,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孩子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则属于动手能力培养范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本文则针对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自然材料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用展开论述。
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自然材料的来源及使用要求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1.自然材料的来源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教育过程中使用自然材料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对于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材料的概念是相对于生活材料来定义的,与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及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不同,源自大自然中并且未经任何再加工的实体物质均可称为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树皮、花瓣、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石头、泥沙、贝壳等。
2.自然材料的使用要求
在民间艺术中,民间手工以及民间节日装饰是使用自然材料最多的地方,在需要幼儿动手制作的民间艺术中,对材料的选取涉及到幼儿的人身安全,不容小视。
首先,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选取不同教授内容后,需选择与讲授内容一致的自然材料,并且进行事前筛选。材料的质地应自然,无毒,并且便于搬运;对于质地粗糙且有潜在安全威胁的材料,教师需进行事前处理,以便幼儿使用。
其次,在选材上,常用自然材料需要经过实践验证,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便于幼儿操作、容易引发幼儿联想与创造。这样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思考能力,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功效,并且为教师在教育素材的选择上提供了很大便利。
三、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家丹纳在论述艺术品的本质时,曾经提到“只要翻阅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一则让幼儿们意识到祖国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启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二则使学生们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多彩,并让幼儿自早期便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
四、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策略
1.走进大自然,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识
大自然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幼儿学习、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直接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养成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习惯。在这种求知欲被激发后,逐渐引入民间艺术的来源及发展,会使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内容丰富的传统艺术,从而对民间艺术的概念认识更加深刻。
2.自然材料在各种形式的民间美工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美工活动中,自然材料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自然材料进行美工创作,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传统艺术,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
3. 有目的、有层次的将自然材料投放进美术活动区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活动区活动活动没有统一的主题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大胆表现。美术区中材料的投放,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也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价值,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进行活动。
4.调动家长资源,共同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所谓数学教育操作材料,是指在数学教育中提供给幼儿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操作工具,通过这些工具能够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数学教育操作材料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比如购买、制作等方式。
数学操作活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类为实物材料,第二类为图片材料,第三类为工具性材料,第四类为示范性材料,第五类为制作图片的印章,第六类为操作活动作业单。
二、当前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在操作材料的设计、使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首先,在操作材料的设计上,有些操作材料为了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设计方面往往只注重外形的美观,以及操作材料的形象性、情节性,却忽视了这些操作活动材料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幼儿学习能力的不利因素。在现实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存在操作活动材料缺乏或者过多的情况,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利于幼儿对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与投放的策略
1.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求
陶行知先生认为,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为了幼儿的生活和实践的需要,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告诉我们,不管是教还是学,都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以“做”为核心。在选择数学操作材料时,要依据坚固结实、制作精良的准则,一方面要保证幼儿能够安全的使用,另一方面要使幼儿能够独立操作。操作材料要具备多种功能,也就是说,同一教学材料可以适用不同的教学目的。
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除了要针对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外,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对于幼儿的生活能力有提高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离不开生活,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来源于生活,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加以美化和丰富。例如在数学活动《比一比》中,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长和短、粗和细。活动中,教师利用教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让幼儿进行观察,比如比一比桌脚和椅子脚的长短,比一比蜡笔和记号笔的粗细。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们在观察中显得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活动后,有些孩子会主动观察教室中的其他东西进行比较。
制作教具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孩子在制作过程中会自然地运用一些数学原理,这就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孩子在实践主动学习。比如数学活动《有趣的骰子》中,幼儿认识了骰子之后,让幼儿制作骰子,教师事先做好骰子的模型,幼儿用记号笔在上面画点,教师给了备用的正方形纸片,孩子如果画得不对,可以自己重新贴纸进行修改,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巩固了点数和序数,进一步巩固了骰子上面的点是按规律分部的,同时体验了数学操作带来的快乐。
2.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策略
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比如小班区域活动《给小动物喂食》,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养殖场里的小动物们需要小朋友给他们喂食物,一只兔子吃一根胡萝卜的情境。那在投放这些操作材料时,就不是简单地将材料放在盒子里,而是可以制作一个种植地,里面种着萝卜、青草、水果,旁边有小河,河里有小鱼。不同数量的小动物们居住的农场,小朋友们在种植地里种蔬菜,在池塘里钓鱼,然后将食物按照数量喂给小动物。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孩子更专注、耐心地游戏,数学活动也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数学材料在投放时必须包含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而不能出现单一门类的投放。比如在投放数学教具时,就要包含数量、图形、空间逻辑与关系等多个数学领域的内容。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可以将每份教具相对独立地存放在材料架上,并在每份材料都贴上相应的标记,放在幼儿易于取放的位置,便于幼儿有目的地自由选择,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良好学习习惯。
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操作材料的投放,能够鼓励孩子进行操作,在不断实践中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让幼儿学习测量时,教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毛线、吸管、回形针、纸条等,让孩子测量自己的桌椅、地板、栏杆等,孩子们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材料,在操作中了解不同的东西适合用不一样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师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生活区或者益智区都可以,同一种材料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孩子们在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在操作中慢慢地爱上数学。
陶行知的教育核心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强调让幼儿的教育回归生活,让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劳动相结合。幼儿阶段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要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贴近幼儿的生活,材料的投放要鼓励幼儿去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清晰地把握幼儿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与程度,在操作材料的投放上做到有的放矢,能够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引导、合作的作用,让幼儿真正认知数学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梁伯琦.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杨静.处理好教具运用的三种关系[M].幼儿教育,2003.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18-01
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能感知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感知幼儿园的文化底蕴。如何用环境来达到相互交流的欲望,寻找家园共育的支点,这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体现的方面。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要留给孩子充足的自我展现的空间与时间,班班留有自由墙,让孩子自由的展现自我。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班级主题紧密结合
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创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班级主题墙,体现主题网络的特点,让孩子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之中,每一个主题中都有孩子作品的呈现,流动便于取放的环境创设,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体验成长乐趣,同时,也给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创设平台,相互欣赏,共同进步。在每一个班的门口,都留有孩子的作品展示架,每一个学期孩子的作品,在展示完之后,都会放到总展示架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孩子可以自己翻一翻,家长也可以自己翻一翻,从作品中,来真实的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每一学期末,都会将孩子的作品,针对性的装入孩子的个人成长档案,当孩子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本很珍贵的幼儿园生活学习活动资料,里面装点孩子成长的足迹,其中有老师的评价,由家长的心声,希望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家园互动栏的创设搭建家园互动的平台
家园互动栏,给予家长、幼儿园班级之间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传达教育信息,书写教育体会。老师们把家园联系栏的名称取得比较有创意,也很特别,例如:爸爸、妈妈看过来,家园碰碰车; 迎奥运家园直通车,装饰得比较新颖别致。温馨的提示,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家长忍不住看一看,班里今天又会有什么事情,家园联系栏给予家长很多的方便,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
三、班级特色装饰
老师们比较细的地方也想到了,那就是幼儿园室内配合区角的装饰。例如:根据自然角位置特点,教室前窗的上方装饰成森林,隐隐约约的树叶之间有老虎在走动,猴子在树枝玩耍,还有小猫在休息,缠绕的喇叭花,相互辉映,进入教室有一种置身森林绿色的感觉,与下面的自然角相互辉映,比较自然,便于孩子进行观察。根据班级图书角的位置,在图书角的上方,设置葫芦架,绿绿的树叶,葫芦娃在看书,与下面的图书角相互辉映。班班有大布帘,在保护墙壁的同时,大布帘的装饰与班级的主题墙,共同建构班级的室内环境。同时,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室门口也进行了装饰,并给自己的班级取名字,例如:根据自己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命名自己班级的名字,大班开展关于绳的系列活动,于是他们把门口装饰成一只小蜜蜂在跳绳,并与大树回应,取名“跳跳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取名字,小班把教室门口装饰上串串红樱桃,取名为“红果果班”,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应着对班级区角的超市装饰为“红果果超市”,富有童真童趣,自然和谐一体的环境创设本身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充满吸引力,让孩子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进而积极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楼梯、走廊的装饰充满童趣
幼儿园楼梯、走廊的装饰,是一所幼儿园整体环境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性、教育性的特点,幼儿园的历史、办园理念、幼儿园重要的规章制度等都要选准位置,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的大门厅一进门就写着:“生命最精彩的一页从这里开始”,首先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能从中感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具有感召力。顺着楼梯有教师们自己绘画上色的故事《小羊过河》,孩子在与家长欣赏故事、观看图画的同时,感受到要互相谦让的道理,摆脱独生子女的自我为中心。一楼的走廊处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画,画面人物比较的清晰、鲜明,幼儿园整体的城堡设计加入童话故事,勾起孩子的谈话欲望,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乐园。
五、让班级区角材料与幼儿互动
环境与幼儿的交流感受,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自豪的情感,那么幼儿园的区角就是要孩子参与进来,自己动手。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在亲身的感知中促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幼儿园的区角材料要做到:定期更换并与教育主题相吻合。
1、 定期更换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幼儿数学学习与操作材料的关系
1.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
兴趣和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性的促进剂,对于有兴趣的事情,人们乐于去做,而且感到轻松愉快。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生物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只有那些对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幼儿有了兴趣才会努力去学习;有了制作的兴趣,才会埋头苦干;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求源。
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好。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操作材料在幼儿学数学时的作用
幼儿通过用自己的双手操作材料,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促进他们智能和相应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二)研究操作材料的设计、投放和利用的意义
“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而“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幼儿可直接操作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和活动规则这两个媒介”。材料和规则是体现数学概念属性和运算规律的主要因素,同时它们也有使活动多样化的功能。“活动不同层次和各种变式就靠改变材料和规则来实现”。因此,数学操作活动材料是开展数学操作活动的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是实施数学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
二、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操作材料利用的现状分析
(一)操作活动材料只注意外形、情节,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为了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兴趣,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只注意外形的美观,只注意操作活动材料的形象性、情节性,而忽视了排除操作活动材料中某些物理属性及生理属性的干扰,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有的老师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操作活动,小兔为一组,固定在板上,多数幼儿是一只小兔拔一个萝卜。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表面上好像是完成了目标,但其实幼儿是被这一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没有理解它们之间的数理关系,这就使这套操作活动材料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的操作活动材料,为了美观,而做得很复杂,不便于幼儿操作,这样的操作活动材料也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操作活动材料单一,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虽然考虑到了人手一份,但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整个操作活动材料都一样,或者材料不一样,但体现的要求同一层次。
如:在分类教学中,常常看到全班幼儿都使用同一颜色、同一形状、同一大小的图形,统一按同一颜色、同一形状、同一大小进行分类。又如:在复习5以内加法时,为幼儿设计了“插花”“盖瓶盖”“停车”等操作活动材料。“插花”,把5朵花分别相应的瓶子;“盖瓶盖”,5只瓶盖分别盖到相应的瓶上;“停车”,5辆车分别停到相应的停车场上。
这些操作活动材料表面上是不一样的,但蕴含的要求却是一样的,都是根据一个算式找一个得数,而且花、花瓶、瓶盖、瓶子、小汽车、停车场的数量都是一样多,这些材料用在复习活动中,只照顾到了能力弱的或一般的幼儿,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这样的同一操作活动材料(材料一样或体现的目标层次一样)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目标。
(三)操作活动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活动材料设计时,有的老师因为没有时间制作,故而总是选择一些实物作为操作活动材料,有的老师即使一开始制作了一些,但也总是反复使用。
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从5――10的组成练习中,有的老师让幼儿所使用的操作活动材料都是积木,图片材料都是水果图片。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贫乏、单调、式样陈旧的操作材料,重复出现在数学知识的发展系列之中是很普遍的。但操作活动材料的一成不变,使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有新鲜感,不能产生兴奋情绪和操作的欲望,会造成幼儿认识范围的狭隘、知识经验的贫乏、概念形成不正确、所学知识不能迁移等不良状况,限制和阻碍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四)操作活动材料过多,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虽然,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材料是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但是,过多的操作活动材料(特别是新的操作活动材料)一下子放在幼儿面前,有的幼儿可能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但他们只是对操作活动材料的本身感兴趣,一件一件地玩,而不去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的幼儿可能会发呆,望着一大堆的操作活动材料无从着手。这都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走出误区,研究操作材料的构思与实践
(一)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的过程
乐乐说:“你看,我带了两把扇子,它们不一样,这把只有一种颜色,那一把却有很多很多种颜色呢。”
天天说“我的扇子是长方形的,强强的扇子是圆形的。”
强强说:“我的扇子把子最长了,丁丁的扇子没有把子,雅雅的扇子把子比我的短。”
洋洋说:“我和萱萱的扇子一样的,可以折叠,你们的扇子都是不能折叠的。”
……
看着幼儿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扇子,感到幼儿对自己准备材料有极大的兴趣,可见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的经验认识来介绍材料,并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深化着这种经验。其实在实践中,更多的是教师收集材料,将材料进行分类,等到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将材料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操作教师准备好的材料,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某种教师“预定”的知识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会发现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让幼儿去动手操作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而这种契机却会因为教师们的“尽心尽职”一次一次地丧失。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让幼儿参与准备活动的材料,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的过程。
(二)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
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提供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为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1.要紧紧围绕操作活动的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
操作活动材料本身的特点及由这些特点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操作材料应暗含幼儿通过操作和作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首先要从实现多项目标出发,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它能实现多项目标,发展最大的功效。如:在小班的分类教学中,如果让幼儿以颜色为标准来分类,那么就可以为幼儿设计出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图形卡片作为操作材料;如果让幼儿以形状为分类的标准来分类,操作活动材料就应该改为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图片。如果在上述两个活动中,为幼儿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都是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片,则容易导致幼儿混淆分类标准。当然,有了第一次活动经验后,可以在以后的分类活动中增加干扰因素,提高分类的难度,使幼儿反复操作不同材料形成类的概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在设计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要适合每一阶段幼儿的表征特点,即材料的呈现应遵循“实物――图片――符号”的序列。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为幼儿设计的材料是(1)实物:瓶盖。(2)图片:画着瓶盖分合情况的图片。(3)卡片:数字卡片。先让幼儿撒瓶盖,观察全部瓶盖中几个正面向上,几个反面向上,再让幼儿在瓶盖分合图片中找出这种分合情况的图片,最后让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这种分合结果。
2.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操作活动材料既要让幼儿感兴趣,又要有操作性,更重要的就是操作活动材料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又不能过难,使幼儿寻求不到答案。因而,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就要考虑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1)要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设计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2)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设计操作材料也要有所区别。“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年龄小的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学习经验少。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注意使材料形象具体,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独立操作为主。如:“布娃娃来睡觉”这一操作活动材料就是根据幼儿身边的事情、亲身的体验来设计的。幼儿在模仿哄布娃娃睡觉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掌握按大小排序。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的意识产生并加强。所以,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逐步减少形象性,先增加符号和标记,再慢慢增加书写和制作记录表等,并增加合作性和竞赛性。
3.要有不统一性
给幼儿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不必一模一样,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各不相同。如在“拼圆”时,有的幼儿拼得数是5的圆,有的幼儿拼得数是6或7的圆;在“送小汽车到停车场”时,有的送得数是5、6、7的,有的送得数是4、7、8的,即使也是送得数是4、7、8的,汽车上的算式也不一样。又如:中班时,我给每人一些卡片,其中一张是数量5的,这张表示数量5的卡片就各不相同,有的是5个三角形,有的是5个圆点,有的是5个五角星,即使都是5个圆点的卡片,每人手中的也不一样。当幼儿按教师要求找出数量是5的卡片时,由于每人的卡片各不相同,幼儿只能自己动脑筋,找出数量是5的卡片,然后,教师有意识地请持不一样卡片的幼儿――介绍自己找出来的是不是5个的。这样,实际上起到了交流的作用,使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数量是5的各种不同物体,学到了5个元素的各种不同的排列形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这种操作材料的不统一性,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
4.要有自控性
幼儿操作活动材料设计最好具有自动控制错误的特点,以便幼儿主动发现、探索学习与自我检查。如:在前面提到的“布娃娃来睡觉”这一操作活动,它的材料是三张不一样大小的床,三个不一样大小的娃娃。在幼儿操作时,如果两个娃娃睡在一张床上,另一张床上便没有娃娃睡了;如果娃娃们大小顺序排错了,大娃娃睡小床就睡不了了。这样,可以提示幼儿更换排列位置。在学小、宽窄、粗细、长短的活动中,把操作材料设计成大轮船镶嵌板,幼儿拿到材料后,就可自我学习。以比较大、不大不小、小为例,将大圆镶嵌到小圆里,显然放不下,将小圆放到大圆中,也可发现不合适。在“接龙游戏”中,接对了若干张卡片会形成一种图形,接错了,就不能形成这种图形,甚至拼不起来。这样的操作活动材料可自动调整,刺激幼儿尝试错误,有利于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发现、探索学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操作活动材料中的自控性可逐渐减少,以增加难度。
5.要有变通性
操作活动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配合恰当,充分发挥操作活动材料的效益。活动材料即尽量使一种材料有多种用途,可以拓展新的玩法,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发现、提高。如套娃玩具,幼儿可以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来作为学习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提供“饼干”,幼儿喂套娃吃“饼干”,这时套娃玩具就成为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材料;如果在套娃身上贴点子,请幼儿按照点子的数量为套娃发“花”片片,这时套娃与点子又成为幼儿数数、按点子数量取物的材料了……一物多用,既经济又实用,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6.要卫生安全
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还要考虑到安全卫生。特别是利用旧物或自然物制作的操作活动材料,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锐利的棱角或锯齿。制作材料或涂料都无毒性。此外,还能经常洗涤消毒。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例如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四、研究后取得的成效及体会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多种途径,但是我们发现在数学活动中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1.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所投入的材料与幼儿的操作实践活动,真正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需要。如:在大班学习“ 8 ”的组成中,教师事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大花园,还为每个幼儿准备了花坛,然后让幼儿来种花,种两种不同颜色的花,以此来理解“ 8 ”的分合。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注意力集中,情绪愉快,无拘无束地边种花边与同伴讨论着各种不同的操作结果,能力强的幼儿还主动帮助能力弱的,最后由孩子自己将“ 8 ”的分合公布在黑板上。就这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 8 ”的组成,脱离了老师的演示、讲解,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发展了幼儿思维的探索性和逻辑性
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的目标是通过所创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己努力探索,促使他们去主动地看、主动地做、主动地想。如玩角色游戏“开商店”时,老师发现商店里无“顾客”,“营业员”也无所事事,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游戏,与“营业员”交流:“店里的货物怎么样摆才能更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肥皂、7把牙刷、3 条毛巾、10 支铅笔,你们店里的货够吗?”“营业员”将数字记在纸上后开始清点货物。最后,“顾客”付了款,买卖成交。以上游戏中“顾客”将要求巧妙地和数学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分类、点数、比较、排序、运算的能力得到运用。
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1)如何让家长也能重视在家中的材料投放,使幼儿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2)投放的材料与师生互动之间如何做得更好?
(3)怎样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收拾材料的好习惯?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3.3重视成果管理
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是由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幼儿指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是最宜发生交通事故的群体。因此,选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先入为主”,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班级安全制度。各个班级要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掌握班级的安全工作重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安全工作措施,天天讲,经常讲,紧绷安全弦。
三、定期对班级设施进行安全工作检查。班级的活动室、寝室、洗室等设备设施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要深入细致,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清除。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砸伤等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班级的日常活动、饮食、卫生管理是班级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要加强对热水、热饭的安全管理措施。日常工作中应努力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防止碰伤、抓伤、烫伤、吞食异物或幼儿将异物放入眼、耳、鼻、口内等事故发生。
加强幼儿在园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要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幼儿的玩教具应该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严禁使用有害、有毒物质制作教具、玩具。而且要严格玩、教具的卫生消毒制度,根据本园消毒卫生要求,及时对玩、教具进行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