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30 11:13: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德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德育论文

篇1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2012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11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12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鹏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篇2

1.城镇化过程中人员素质的滞后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很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些因城镇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开始向人口密集的城市流动。代代相传的农耕技能在城市中没有用武之地,农业人员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不足便凸显出来。他们无法改变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便把希望凝聚在下一代身上。高中学生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很大,考试成绩也成为父母判定子女是否努力学习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统治着绝大部分农村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统治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具有思维守旧、积习难改等特点。城镇迅速崛起,而居住在城镇中的居民仍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与现代文明不匹配的人员素质缺陷便显现出来。很多高中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时难以改变旧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2.城镇化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嬗变

家庭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校外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照看,造成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很多高中学生因此处于长期无人监管的状态,情感上渴望家庭生活却又得不到满足,造成他们性格上放任自流。同时,外出的父母因为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夫妻情感淡化,很多长期务工的农民工组成临时家庭,加剧了高中学生对家庭的不满,更加容易造成性格的扭曲。

3.城镇化过程中价值信仰的缺失

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农村观念受到城市思想的冲击后,让很多高中学生、甚至家长教师的价值信仰出现混乱和波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想让传统的节约、勤劳等朴素的信仰出现动摇。城镇化让身处其中的原著居民一时无法找到应该坚持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文化市场受到的冲击很大,各种不同于主流和传统的思想文化得到传播,让社会经验尚浅的高中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出现迷失,自己坚持过的好好学习、刻苦读书等观念受到一夜暴富的打击,出现理想上的迷茫。

二、城镇化过程中高中德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在从事德育工作的时候,仍然坚持传统的说教、强迫等方式,这并不适合思想复杂多变的高中学生。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学生的具体思想情况出发,减少强硬的工作方式,加强引导和说服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转变。

2.改变方法,用正确的思想鼓舞人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甄别不同思想观念的能力,让学生遇到新的观念时能够自主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面对网络上传播的大量思想,应教育学生吸收积极向上的思想,摒弃消极腐朽的思想。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念,摒弃小农思想中的“奴隶意识”,敢于挑战错误的行为和思想。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让学生坚信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必定能够创造未来。

3.建章立制,用正确的规范激励人

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激励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把德育工作推广到全体教师队伍,避免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德育的现象,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处罚、选拔、考核、监督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

篇3

加强高中的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奋斗目标之一。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人选。鉴于我国的高考体制,高中阶段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上承德育之开端的初中时代,下启德育之形成的大学时光。由此,高中教师身兼教书与育人的双重重担。既为教师,必将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者缺一不可。高中教师更加需要明白自身的义务与责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必须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高中教师如果都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耳濡目染,学生也必将受到熏陶,不自觉地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了有效的德育。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甚严,对德育夸夸其谈,却从不检点自身行为,出口伤人,得理不饶人,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负面的影响,自觉性高的学生会由于讨厌教师而失去学习兴趣,自律性差的学生则会对教师行为加以效仿,德育工作毁于一旦。所以,身不正无以为范,要提高高中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2.全力配合,全面出击

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不应该是单独行动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的积极组织协调以及各科教师的全力配合。一方面,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总体管理者和负责人,是进行德育的首要人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悲的是,几千年应试教育的传统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许多高中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奖金,死死盯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放,片面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品德就好,学习差的学生品德就差,因而对学生的德育完全按照学习成绩划分,使高中阶段的德育完全附属于智力教育,根本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此,班主任必须改正观念,端正态度,对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做好科目教师执教的沟通工作,积极协调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获得所有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全面开展德育。

二、提高校园管理者的德育水平

1.规范校风校纪,奖惩并举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心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校园管理者,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其最主要的工作。规范校风校纪是净化学习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手段。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讨厌自己的思想被别人左右,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极其单纯和幼稚,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和强大的挖掘潜力,因此,学校要通过对校风校纪的严格规范来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遵守校风校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严重违规违纪的同学加以适当的惩罚(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更加有助于学生德育的实施,提高德育的效果。

篇4

对于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来说,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关注和关心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学习成绩中等甚至是比较落后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是对其学习和心理状态不闻不问,这样无疑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继而也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局面。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不利的,也完全背离了当前我国高中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将当前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十分有必要。

2.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心理接受能力

当前我国德育的现状也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两种教育方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德育的传统方式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学生很难接受直接的灌输方式,继而也就很难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但是心理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重视,因此也就使得德育的工作渠道得以拓宽,将这样的两种教育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是当前我国教育状况的需要。

3.社会发展呼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同时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面对挫折以及面对困难的时候,只有心理素质强的人才能够战胜一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才能够真正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那些内心素质比较弱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说,将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教师应当更加关注中等学生的心理状态

对于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来说,很多学习成绩中等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这样就需要教师首先摆正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不偏不倚,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以及接受德育。总之,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是以下几点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与前提。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5

2.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会因一时的思维障碍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放弃努力。对此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跟同学们讲一些由差变好的学习榜样,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调整情绪、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分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因为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缓解学生焦虑和自责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合作学习有利于同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小组有着共同的目标,小组中每一位同学在进行讨论学习的过程中,都拥有了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相互之间更容易接近和交流合作。小组成员也会在不断的交互行为中,学会尊重他人,树立信心,发挥潜能,实现自我,最终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各方面得以提高。

二、高中数学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都是班主任和政教处的工作,与数学课堂没有关系。中学每一个科目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数学课也不例外。因此数学老师也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课在高中属于主课,课时相对其他学科也较多,学生在数学课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因此数学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也是较多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道德品质、性格气质和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表率,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具有高水平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教师,必然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是被学生模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因此数学教师的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提高产生影响。数学教师也应该寓德育于教学中,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需要付出很辛苦的努力,因此数学的学习过程跟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这样才能走得长远。学习过程中,在遵循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道德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中数学审美教育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正如古希腊普洛克拉斯所说的那样“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之美:对称之美、简洁之美、和谐之美、创新之美、严谨之美等。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教育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在教育教学中,任课老师经常会因为部分学生作业不整洁、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等情况感到烦心,也因此经常花很多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发火。这一切都是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造成的。如果任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些问题就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整洁美观、字迹工整规范、格式准确的数学作业本身就是一种美,老师批阅这样的作业无疑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创新数学教学环节,搭建德育工作新载体

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高中时期是青年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并且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学生对学校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德育工作除了学生处开展有益学生“三观”形成的主题教育活动,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政治、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在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相对更多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贯穿“三观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尝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教育。比如,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安排学生讲一下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对数学学习方面所特有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篇6

一、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分析

当下的职业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际交往困难。当下大多数的职业高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不愿意迁就别人,这种性格和心理导致他们普遍难以交到知心和长久的朋友,在朋友中得不到支持的力量,往往心理会觉得十分孤独。当下的职业高中学生会出现很多人际冲突的问题,尤其是“宿舍冲突”日益严重。学生缺乏充沛的自我意识:二是生活欠缺自理能力。职业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摆脱了父母的束缚,但是他们也陷入另一种不安当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受到各项规定的约束,他们的生活完全被现有的秩序打乱,丧失了生活处理的主动性。上课是被动的、活动是被动的、生活是被动的,莫名其妙地又会出现一些失落和自卑的心理使得他们面对生活不能报以积极的态度。职业高中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受到他们年龄以及生长环境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障碍,具体表现在学生经常会出现逃课的情况。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目标,没有充足的坚定意志力去面对生活,学生的惰性和自卑压倒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抗压能力,在外界的恶劣环境下,导致心理走偏,如果不及时梳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德育教育,将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

二、职业高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1.立足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道德理想、集体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要积极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为教学实际服务的原则,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丰富的体验、情感与态度投入在工作当中。实现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想。学生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他们是德育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践行者,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课堂上,他们踊跃发言,希望得到的一定是教师的肯定,所以,即使学生表达不当,或者文不对题,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告诉学生什么是错的,从另一个角度去赞美学生思维的独到性。践行人文主义关怀,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想,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特征,实现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将关爱播洒到每个学生身上。2.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职业高中的德育课程,要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服务。职业高中教育现代化,要实现德育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状态,为其终身发展、持续发展做出良好的准备。职业高中学生就业之后,并不是职业高中德育教育的结束,而是验证德育教育效果的开始。职业高中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的教育,为适应就业以及达成业绩保驾护航。3.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其今后步入社会有着更好的帮助。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一些调整的策略,刚到新的环境,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要鼓励学生及时和教师沟通,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赛或者活动来展现自我,赢得同伴的支持。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尽快地让学生适应环境,从而为其树立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从心理上尽快地适应集体,适应自己的身份。职业高中的德育课程在信息媒体的支撑下,实现了教育方式、内容的创新与革新。借助当下职业高中的教学环境,利用网络、多媒体、广播等形式丰富德育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凸显德育效果。在职业高中生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其表现,帮助其成长。让德育教学真正地走进职业高中生的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图文并茂的授课形式,多元化的声形结合,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生活体验,这样更符合他们的接受特点。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激发职业高中生的共鸣体验,更有助于职业高中生领悟能力的提升。职业高中的德育教育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想法和思想也各有不同,形成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如果德育教育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让职业高中的德育教育不断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范宗刚 单位:浙江省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较少或者没有考虑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很难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有的即使暂时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学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死板。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4、德育评价不规范,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最后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学校往往不能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不佳,而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德育成绩平平。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时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

5、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利益观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严重影响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形象,也影响所传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立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2、激活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李岚清同志在一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是指看不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现在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德育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是十分危险的。

3、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研究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改变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师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教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它,才能形成道德意志和品质,最后才能转化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每个教师都按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去教育,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并自觉成为一名道德实践者。

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

篇8

二、通过高中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周朝数学家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在讲解必修三中求最大公约数时,要告诉学生我国的《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更相减损术要比外国的辗转相除法早很久。在讲椭圆时,可以结合时事,向学生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运行轨迹,从椭圆得到的轨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我国处于国际先例的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类似的例子,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国人,我是自豪的,我是骄傲的。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坚强性格

解每一道数学题都需要有细心和耐心。拿到题首先需要认真审题,然后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要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把步骤写下来,通过式子这种无声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其过程非常重要,只有保证过程中不出问题,结果才可能正确。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大家解题也好做事也好,首先要重视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结果才会美好。如果出现了意外,我们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我们也不后悔。

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篇9

二、综合高中的德育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本文通过多种方式对综合高中的德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发现综合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远不及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学生相似。学生群体整体德育素质发展不平衡性,并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分析综合高中学生的德育观念,可以发现学生们普遍性的特点: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情感更是严重缺乏,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二)社会负面影响吞噬了学校德育成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于是滋生了很多消极、庸俗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毒化青少年的心灵。同时,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社会上流传,这些错误观念已悄然侵入学生的思想,污浊的社会风气扰乱了学生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校经过长久努力建立起学生的德育观念,可能被一个周末生活摧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几乎要完全吞噬学校的德育成果。

(三)学生缺乏德育情感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完全不会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大多部分学生虽然可以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但是并不是自觉地行为,只是依靠学校纪律、制度约束或老师监督的制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综合高中德育教育没有深入人心,学生已经不接受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德育工作展开。

三、建构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

教师是传达德育观念的使者,要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然后才能改进德育方式。由于综合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学校因此加强了政教处的管理职能,减轻了老师的任务,但是却导致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务处,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每个教师都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而不是部分人的职责,任何教师都有权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中,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二)优化道德教育模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因此优化道德教育模式是德育模式发展的前提。经过对教学效果比对可以发现,生硬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远不及建立学生的德育情感,通过转变教育模式,由直接变为间接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间接的德育教育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渗透。例如,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短剧表演,演出的故事是“负荆请罪”。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表演后,教师询问学生“大家觉得廉颇这个人物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主动参与短剧的演出,深刻理解了人物,然后深有感触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唤醒了学生对人物的崇拜感,也了解了正确的人生观该怎样建立。在实践活动中,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寻求自我体验和感受,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培养起学生的德育情感。

(三)构建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德育模式

综合高中的学生层次较为复杂、个体差异比较大,这个群体的教育工作要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所差异,充分体现当代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区别对待的教育原则。我们要构建学生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模式。比如,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违反校纪校规时,教师处理方式就应该不同:对待高一学生教师要正面引导,可通过“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讲述,劝说学生要正确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我觉得你很聪明,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只要你认真约束自己的行为,将来一定成为栋梁之才。”因此,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整改行为,这样的谈话可以促进学生教育和道德养成,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二年级的学生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为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奠定基础;高三年级的学生要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0

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教师的本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现在青少年暴力事件和不求上进现象越来越多,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忽略,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山东省自2008年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并切实行动起来,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把它寓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视为己任,才能使教书与育人相得益彰。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力求将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十几年来,笔者对教材中的语言材料精心挑选,做简单化和条理化的讲解,拿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如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升华文章主题等。同时抓住时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纠正课堂上只重学习,不重德育的现象。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对社会问题还不是很关注,还不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在一些学生身上发现其陋习,并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以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Mandela——amodernhero为例,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在本单元的课堂导入环节(warming~up),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Doyougetonwellwithyourhomework?②Doyouoftenhelpoldpeopleorlittlechildrenwhentheyneedhelp?③Areyouwillingtodopublicserviceworkwithoutanypay?

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给出答案。学生有的回答yes,有的回答no,其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以肯定为主。但当我问及第三个问题时,不少学生回答no。由此可见,不少中学生已经染上了当今社会的流行“病毒”——一切向钱看。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当时并未置可否,只是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目的是让学生先发现自己。紧接着在pre~reading环节中,我选择了教材给出的六位伟人或名人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位:NormanBethune和SunYansen,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生平事迹,并让学生同时思考以下问题:Whydoyouthinktheydidso?Whatqualitiescanyoufindinthem?之后,我再次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时,学生回顾刚才warming~up中的第三个问题,就认识到了与伟人相比,自己的狭隘和不足。试想一下,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对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品德说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我们直接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未必接受;而通过这种自我发现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判断的空间,让他们没有被迫的感觉,却同样达到了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reading,文章通过一个穷苦黑人工人伊莱亚斯之口,讲述了曼德拉的生平事迹。文章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伊莱亚斯向我们介绍1952~1963年间的遭遇;第二部分伊莱亚斯讲述了他本人在罗本岛监狱得到了曼德拉的帮助,非国大(NC)掌权后,他又回到罗本岛监狱担任导游。这种写作方法有别于惯用的直叙手法,尽可能剔除了作者的主观看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两篇课文紧密相连,所以我将两篇课文合为一节课,利用完整的故事,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曼德拉的伟大之处。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要求学生在进行firstreading(粗读)之前,先展示给他们这个问题:WhatdidMandeladofortheblackpeople?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第一遍阅读掌握故事梗概,并分析总结出这位伟人的优秀品格,如active(积极的),helpful(助人),unselfish(无私的),determined(坚定的),dedicated(奉献的、献身的),等等。学生的阅读任务明确,很快就完成了对这位伟人的初步认识。在进行secondreading(精读)时,我利用comprehending中的TrueorFalsesentences的练习方式,拿刚才在firstreading中总结出的曼德拉的优秀品质去一一对应。如其中有三个句子是这样的: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