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6:20: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材市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从西大门一进入交易大厅,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听见机器磨粉的声音,我看见一间商店里有很多人在买药,有些人在仔细挑选,有些人在询问什么药治什么病,还有一些人在跟老板讨价还价。
交易大厅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占有16平方标准商铺1000余个,地下一层为原药集市交易区,以前是交易种子的,随着药材城的扩建,现在转到其它地方扩建了。一层为中药饮片和原药的交易展示区;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天热闹非凡。二楼为保健区、土特产交易展示区,这里的顾客以老年人为主。三楼为中药博览馆、精品土特产展示馆及旅游休息区。暑假,三楼的游客最多,经常人山人海,有些游客会把感兴趣的药材知识记录下来,带回家细细研读。
药材市场主营浙八位的杭白菊、杭麦冬、白芍、白术、玄参、贝母等。杭白菊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还能清热解毒,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市场里除了这些药材,还有很多:黄莲、麻黄、三七、肉桂……品种多样。
希望大家都来这里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药品药材市场一系列的通知和部署,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完善市局、县(区)局、工商所(队)三级市场监管网络,做到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查处与规范相结合,建立确保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
交易中心分局、谯城区局、开发区分局辖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各自辖区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
(1)依法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药品药材及其种苗、饮片的违法违规行为。
(2)配合交通部门开展药品药材托运行业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3)加强香料市场的监督检查。
(4)加强药品药材市场的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广告违法行为。
(5)规范专业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外“三园”、十九里、五马等香料和原药材市场经营秩序。积极与乡村、社区和市场开办者沟通,及时掌握辖区经营户数,加强市场巡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要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加以整治。
专项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20日起至10月25日)。
1、本单位召开动员大会;
2、向辖区经营户广泛宣传,督促其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3、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10月25日起至11月15日)。
各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围绕工作目标,稳步开展整治工作。要集中查办一批案件,同时加强新闻报道。在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三)、总结阶段(11月15起至11月20)。
各单位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案例材料,按要求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保证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开展药品药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各县、区局,各直属、派出机构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制定具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48.5%~54.3%,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23.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有”版权所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涝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48.5%~54.3%,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23.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涝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中图分类号] R28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29-03
目前市场上中药材(饮片)管理较混乱,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1-2]。制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危,加强制剂GMP管理,把制剂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制剂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的需要,也是药师的责任,而制剂原辅料质量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药检室为保证我院制剂的顺利生产、保证制剂质量,在对西药原辅料进行检测的基础上,从2007年初对用于制剂生产的中药材(饮片)进行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LC20AT液相色谱仪,苏州岛津;X・S-205 18 g/200 g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力多;202-2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沪南科学仪器厂;Hy-02型高速粉碎机,北京环亚天元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液、试药、对照品
甲醇:色谱纯,UN1230,迪马公司;乙腈:色谱纯,UN1648,迪马公司;乙醇:AR,060306,北京化工厂;三氯甲烷:AR,060926,北京化工厂;各种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检测方法
分别取各药材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3]规定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及水分、浸出物和含量测定检查。
2 结果
2.1 测定结果
①24种41批次中药材含量测定、水分、浸出物测定结果见表1;②11种17批次中药材水分、浸出物检查测定结果见表2;③13种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结果见表3。
2.2 表格说明
2.2.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水分检查28批次,21批次符合规定,7批不符合规定,合格率为75.0%(21/28);浸出物检查11批次全部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0%;含量测定24种41批次,有17批次不符合规定,合格率为58.54%(24/41)。
2.2.2 从表2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水分测7批次,有2批次不符合规定,合格率为71.43%(5/7);浸出物检查15批次,有3 批次不符合规定,合格率为80.00%(12/15)。
2.2.3 从表3检查结果可以看出,13批均符合规定,未发现假药。
3 讨论
从48种71批次中药材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药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中药材质量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但未发现假药材,检测品种的全项合格率仅为54.93%(39/71),含量合格率为58.54%(24/41),水分合格率为76.47%(26/34),浸出物合格率为88.46%(23/26),其中水分不符合规定品种枸杞子、红花、陈皮、射干、白芷、当归(2批次)、丹参(2批次),共7种9批次,浸出物不符合规定品种为竹茹、柴胡(2批次)共3批次,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品种有陈皮、白芷、炙羊藿、骨碎补、黄芪、姜黄(2批次)、大黄(3批次)、丹参(3批次)、人工牛黄(4批次),共17批次,较好的品种黄芩、黄柏、葛根、甘草、金银花、蛇床子、防风(2批次)、桔梗(2批次)、炒枳壳、蟾酥、血竭、等14批次,含量、水分、浸出物均符合规定。由于对其进行监控检测,自2007年1月至9月花费试剂费达1.1万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制剂成本。
其中质量最差的品种为姜黄(2批次)、人工牛黄(4批次)、丹参(3批次),骨碎补(1批次)、大黄(3批次)等13批次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而水分不符合规定者有丹参、红花、枸杞子、陈皮、当归(2批次)名贵药材,值得引起思考。
固定中药材进货基地和严把进货渠道[4],制定采购管理监督措施势在必行,对中间商的暴利也应高度警惕。
加强中药材市场和上市药材的质量监督,认真贯彻GAP、GSP制度[5],保证上市中药材的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已成为燃眉之急。
国家应加强中药材生产的扶持。给予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新技术,提高中药材种植、生产规范和质量维护,按季节采摘、炮制加工[2],保证中药材质量;按照GAP要求建立道地药材生产基地[6-8],加强道地药材的管理,保证上市中药材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明.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37-39.
[2]吴黔江,王建新,彭琳,等. 573批不合格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6,12(9):75-76.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王奉德,亓军波,李红,等. 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处理对策[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7):1355-1356.
[5]刘真不.浅谈中药饮片市场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山西中医,2009, 25(3):37-38.
[6]张洁,赖剑锋.试论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因素及改进对策[J]. 中国药师, 2006,9(11):1067-1069.
1、现在分了3个地方:1.北郊雨润,2.纺织城贝斯特,3.长乐东路809库。灞桥纺渭路附近,唐都医院后面有个贝斯特药材市场,那个市场挺大的
2、中药材就有道地性的说法,它是指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然而,中药材道地性的划分标准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是人为的、相对的、模糊的,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尚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道地产区内同种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3、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来源:文章屋网 )
3.多数药食兼用品种需求增加,走势顺畅。如白芷、山药、桔梗、百合、干姜、枸杞、大茴、小茴、白胡椒、花椒、杏仁、草果、山楂、桂圆肉、陈皮、赤小豆、白扁豆、黑芝麻、木瓜、罗汉果、薏苡仁、莲子、芡实、红枣、薄荷、、金银花、丁香、肉桂、茯苓、银耳、全蝎等。
4.受灾减产减收品种供求偏紧。2003年从夏末至秋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达数月的阴雨连绵,致使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和全草类药材减产减收,价格上涨。具体品种有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白芷、桔梗、防风、香附、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实、酸枣仁、栀子、车前子、茺蔚子、野、、玉米须、蒲公英、地丁、半枝莲、马齿苋等。
5.补益保健类药材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通过“非典”疫情,人们更多关注增强免疫力,补益类保健品需求旺盛,呈稳步上升之势。如各类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熟地、何首乌、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樱子、山萸肉、羊藿、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黑蚂蚁、海龙、海马、海狗肾、紫河车、蛤蚧、桑螵蛸、阿胶等。
(人民网 22)
北京高考加分调整:
烈士子女加10分调为加20分
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将从今年11月9日开始。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本市2014年高考报名将不再采集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和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这两项信息。此外,从2014年起,高中阶段获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应届生将不再享受加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由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5分投档,烈士子女则由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20分投档。(许洋 22)
青岛房价一路飙升
最贵海景房最低2000万
随着近年来岛城房价的一路飙升、房价“万元线”的一路向北,在青岛市区买套刚需房的花费也早已超过百万。而在市南区东部、崂山区西部正在建设的一系列海景房项目,100万元或许连一间卧室也买不到。连日来,通过采访我市市南区、崂山区多个正在建设的海景房住宅项目,记者发现,多数项目每平方米已超过4万元,而单价最贵的绿城青岛深蓝中心项目,251套海景房每平方米定价预计将高达7万元起,一套最小户型的住宅总价也在2000万元以上!(22)
据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管理方的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市场管理分公司总经理李新国介绍,现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占地142亩,内设4000多个展位,入驻商家2000多家,市场一楼入住率85%,市场人流量达2万人/天,年均成交额200多亿,在全国17家专业中药材市场中稳居前三甲。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肇始于软硬件的双重改变。
进入到该市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LED显示屏上滚动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图。市场一楼现入驻的将近2000多家中药材商户可通过此察看最新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
为打造一个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商贸市场,实现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的升级换代。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商户及顾客人身财产安全;中央空调、专业的通风采光设计和自动关合玻璃顶棚等现代化设施的采用,使市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唯一的“会呼吸的中药材市场”。
多部手扶电梯、升降客货电梯形成的垂直运输系统和完善、清晰的导视系统保证市场药材运输畅通化;每个商铺内设置的电话端口和宽带端口,为现代化经营及现代交易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采用了立体交通系统,解决了传统商业市场不同楼层之间商业价值的巨大差异问题。
在软件升级方面,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拥有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内经营户实体与网络店铺兼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合二为一。为互通有无把握最新消息,市场设有现代化的新品中心,长期举办各种博览会、新闻会、采购商大会等,为上、中、下游商家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提升商户经营能力方面,采用展位单一产权、经营权有期有偿使用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将长期投入资金进行宣传推广,邀请培训机构以及优秀企业家、专家为商家进行培训服务。
“中药材指数与中药溯源创新”
2011年4月16日,国家商务部在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了首个国家级中药材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
“在价格上形成国家标准,而不必按原有的各省市的不同标准,对于中药材专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是革命性的一步。”李新国说。“这也是业界一直在推动、期盼形成的事。”
中药材指数的建立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乃至世界中药材贸易动态,了解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中药材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也为市场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
紧随其后,2011年5月25日,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行文,同意在四川省开展中药溯源试点工作,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率先试点的唯一市场。
中药溯源通过对中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关键数据的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全球唯一的身份编码,并提供第三方的网络校验,大力推动了中药产业链信息化、中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
“政府、企业、百姓,中药产业流通环节中涉及的每一方几乎都是受益者。”李新国说。
两项业界创新之举,为提升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球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巨大贡献。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隐忧”
“转变经营户的发展思维和思路是现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产业转型升级之中最大的隐忧。”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帆说。
据杨帆介绍到,“药二代”即第一代从事药材经营者的继承者,因为市场发育年限问题并没有占到大多数。占据市场多数的是年龄层次在中年或中年以上的人,即“药一代”。这一群体基本上是从摆地摊或是“近水楼台”借便利的中药材资源做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在市场经营方面,传统的“药一代”大多遵循从产地拿货再到自己店铺卖货的方式,经营方式、渠道比较局限;而且因药材经营多是个体经营,家族式企业管理,在规范化及市场意识方面略显欠缺。
“2009年,刚搬迁来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装饰一新的商场里,用麻布袋盛着价值几万元的药材。而且吸烟的,打麻将的都有。”杨帆说。这样不规范的经营影响整个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不止如此,在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如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的使用也是一大短板。
然而,这些问题伴随着中药材市场发展的不断升级和成熟度的提高,已有明显的改进。应用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五年的实施中成效渐显。现在市场内的各商户经营秩序井然。
在发展思维及思路方面。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及帮扶下,“药一代”的适应能力大大的增强。而且伴随中药材市场成熟度的增加,“药二代”在经营者的比重中慢慢上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在药材经营及发展方面产生很大改观。比较明显的是在寻求、拓展各种市场渠道方面,而且还注重凭借成都丰富的会展资源进行自我推销。
“三中心开启产业升级新局面”
对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的下一步,据李新国介绍,主要以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为基点联动发展。
中药材市场培育中心的建设。巩固四川中药材市场龙头地位,建立跨区域市场经营网络,构建完善商品配送、信息传输体系,建设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出口基地。
1.1管理体制不明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中药材市场实行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模式,医药、卫生、工商、管委会等部门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共同管理,以致部门分工不明,权利与责任混乱,导致市场管理主体混淆不清,难以准确把控和管理市场药材的质量,虽然各部门会共同阶段性参与治理整顿市场,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又相互推脱,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1.2制度规范缺失
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药材产业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然而该产业却一直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处于发展期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相关的系列规范短缺,造成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首先,缺乏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一些地方管理部门缺乏对中药材市场的足够认识,疏于管理,导致中药材市场内部管理混乱,市场的经营者放松警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唯利字当头。其次,缺乏健全的中药材监督规范。在中药材市场内不仅没有形成专业的监管队伍,也没有设立独立、权威的中药材质检机构。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自身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违法乱纪的情况时常发生,造成了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再次,缺乏完善的准入制度。缺失真正确立经营准入制度,导致我国中药材市场的进场经营户资质不明,交易者难以分辨,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药材假冒伪劣事件时有发生。制度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1.3硬软条件不足
首先硬件设施不足,尽管兰州黄河、河南禹州、广东普宁等国家批准设立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对原有设施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那种分散的、农贸市场摊位的原始交易方式也有了较大改观。交易市场的脏乱差和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药材交易场所快速向现代化交易方式转型,中药材市场无法提供中药材检验与检测、电子商务、信息查询、仓储物流等多项功能的流通平台,与规模发展和市场管理的需要格格不入。谁不改造谁先落后,若中药材专业市场仍维持现状,不警醒,不寻求规范化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软件素质不足,很多管理者普遍表现出知识匮乏,素质较差,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管理方式方法的失当,出现了经营混乱、药材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4政策舆论影响
由于中药材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和政策性规定及时优化调整,以适应药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无序状态日益严重,严重损坏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声誉。我国政府于2003年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国外的医药公司可以参与到我国医药商业,要与国外的大公司竞争,我国中药材市场的出路和前景更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社会舆论导向误区:对假冒伪劣中药材事件的披露虽给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敲响了警钟,但新闻媒体过度渲染炒作事件的出现在也对中药材市场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了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必须创新体制制度,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中药材专业市场才能走向繁荣。一个行业的盛与衰,除了最为重要的行业生命力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其长盛不衰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到中药材市场,就是要做到依法管药,依法治药。我国关于中药材的生产,销售,监管等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和相关政策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仍缺乏系统性,与中药材特殊的发展地位不相适应。中药监管法制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2我国中药材市场管理法制化路径
2.1针对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完善药材市场法律法规
大黄、木香、当归等中药材因其特殊的功效,它们既是药材,也具有农副产品属性。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时,国家政策允许集市贸易;然而,作为药材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药材市场的法律法规。中药材属于《药品管理法》管理的范畴,中药材专业市场作为中药材交易的媒介场所,市场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市场严格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中药材农副产品和药材的双重属性,抓准切入点,明确责任与分工,认真监管,严格执法,促进中药材产业繁荣发展。
2.2针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制订实际的法规、政策中药材市场的设立及交易是以199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标准》为依据,在当时特定的时期内,对整顿和规范市场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将近20年过去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中药材交易市场各方面条件都已发生较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情况,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有时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要把法律的精神融入到中药材市场的管理中,让法律作为管理的利器。因此,希望政府的职能部门能够加大调研的范围和力度,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法律规范,指导中药材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
2.3针对中药材的发展特性,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考虑到中药材发展的各个环节,如中药材质量监控,经营者资质,管理体系等逐步建立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摒弃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旧体制,除集中整治市场外,日常监管必须改变管理混乱、分工不清、标准不严的局面。针对中药材发展的属性,明确责任到人,各部门承担具体的日常监管责任,共同建立并完善科学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中药材市场管理水平的提高。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机构和中药材固定门点经营单位必须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方可从事中药材经营。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中药材质量监控,并配备与药材经营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市场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发展现代化中药材流通模式;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并对市场内经营的中药材质量和经营行为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经营的中药材应符合质量要求,中药材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药用质量要求;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相关规定,对入场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明确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2.4针对中药材市场的现代化的要求,引导药品企业良性发展
针对未来中药材市场的竞争状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中药材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营销环境,满足中药材现代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渗透到中药材市场的整个营销运作中,实现中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加工、经营,以实现交易药材的来源可溯,药材质量的有效监控。政府职能部门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同时,政府应鼓励现有中药材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加大产业研发治理,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将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在我国,中药材发展已有2000年的历史,能够享誉海内外,正是秉承着诚信为本的理念。中药材市场国际化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包括所有的从业人员、专业的质检人员和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如食药监部门。从业人员都应该增强质量意识,守法经营、诚信待客;专业的质检机构和人员队伍,要严格监控交易的中药材质量;政府部门、公安相关部门和食药监要加大对交易药材质量和知识产权的监管,严厉打击掺假作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全体动员配合把控好中药材的质量关,能可以净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人们才能安心放心的购买使用。
2.5针对中药材市场管理,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为加强规范中药材市场管理秩序,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促进药业经济发展,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各级药监部门应严格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专业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依法对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发放相关证照,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发签证,坚决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中药材集贸市场,严格规范医药工商企业的购销渠道和购销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地中药材经营市场进行检查,并在报刊等媒体上公布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同时,政府应规范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一旦出现必严肃处理。只有我们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管理,中药材交易市场才能大力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