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朗诵稿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4 06:58: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少年中国说朗诵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

篇1

今天,老师把“迎奥运”活动的诗歌朗诵稿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其中,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一文饱蘸感情,字里行间透露着梁启超先生对我们少年的重视。

文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的确,少年于国家的前途是分不开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少年正如那处升的太阳那样,正在慢慢上升,慢慢成长,像它一样充满希望,充满力量。“河出伏流,一泻。”潺潺小河虽然出自伏流,但是等当它流入大海,就会会奔流直下,一泻千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刚出生的小虎,如果在山谷中咆哮,所有的动物都会感到害怕。这些不都说明了我们少年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吗?

上下五千年, 有多少少年为祖国发奋图强。古有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孔子小时侯虽然家境衰落,但是他谦虚好学,顾而学识日进,到了30岁左右就博学多才,然后创建了儒家学派,创作出了《论语》,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今有鲁迅,年轻时留学日本,他弃医从文,发奋学习,回到祖国后写出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著名作家老舍13岁时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就读,在校期间,他十分刻苦。毕业后,去英国讲学,让英国人刮目相看。

在这21世纪,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我们要怎样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奋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进步,才能使国家进步。只有从零开始,经过不懈的摄取和探索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应用,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使国家的知识普及程度提高。

国之前途在我少年,我们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尽早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篇2

大家好!

愉快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们又回到了熟悉而亲切的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2019学年度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一年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向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过去的一学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不少成绩,同学们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1、学校获国家、省、市级荣誉情况:

2019年12月9日在深圳市首次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复评会上,获得深圳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资格。第十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第十二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19年11月深圳市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获市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中国教育音乐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获省级与国家级金奖。中国移动“校讯通杯”深圳喀塔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市小学组二等奖。2019年小学生诗歌朗诵获深圳市第一名。迎亚运粤港杯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学生获省一、二、三等奖24人。2019年12月,我校顺利通过市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评估检查,获得市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称号。2019年12月学校田径队获市团体第四名。2019年6月13日,“迎大运”深圳市第六届学校艺术展演季暨第九届学校合唱节比赛荣获一等奖。

2、学校获区级荣誉情况:

2019年12月21日,我校顺利通过龙岗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验收。2019年11月学校在龙岗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2019年3月学生男子足球队获龙岗区“迎大运小学生足球赛第一名;2019年4月学生男子蓝球队获龙岗区“迎大运小学生蓝球赛第一名。2019年6月学校男女足球队在龙岗区首届培林杯“迎大运,足球射门大赛”中皆取得冠军。2019年10月龙岗区体育教师说课、专业技能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的结果,它必将鼓舞我们在新的学年再创佳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始了,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做好了准备。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

首先,要学会做人。要讲文明、懂礼貌,认真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品学兼优的优秀小学生。

第二,要学会学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特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要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同学们要为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争做学校的好学生。

第五,要讲卫生、讲文明。爱我校园从我做起,坚持每天打扫卫生,保持课室的清洁,做到不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买零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新学期,也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科研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爱岗,严谨执教,工作上更加精益求精;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个星期是我校“安全教育周”。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营造校园安全环境,我们将本周活动主题定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大家知道,我校现有学生1700多名,学校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专家通过调查发现,通过安全教育,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得到提高,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教育周”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搞好安全工作。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安全工作:

1、交通安全。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避让车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牢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在校外游荡,放学后及时回家。这样也能避免受到坏人的侵害。

2、校园完全。从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下、不追逐打闹、其次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冲撞。禁止将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带入校园,更不允许将刀具危险玩具带进校园。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使用教学仪器注意防触电等。

3、社会安全.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以防被人拐骗。危机时刻,同学们可以及时拨打110报警。学会一些自护自救的知识等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4、食品卫生安全。不带零食到校,不在不正规的小店、摊点购买“三无”食品,预防食物中毒等。

5、心理安全。我们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遇到心理问题要找好友、教师及时疏导,不可产生自暴自弃,自殘自虐的不良心理。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和谐舒适和安全,让同学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春华孕秋实,往来成古今。我们将以更饱满的激情,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去追随属于我们的梦想吧!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稿范文(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首先我祝愿同学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

过去的一学年,我们全体师生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方各面的工作稳步前进,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新的学期已经来到了,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有人曾解释机遇就是遇机积极地去寻找成就的机会,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同学是好样的,我们将从强管理、重服务、抓落实,高扬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关注师生的互动发展,使每一位同学都拥有快乐,学会创造,学会做人;让每一位老师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团结和谐。同学们,面对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在想什么呢?作为一个小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少年呢?将来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把自己塑造成为符合时展的、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合格人才呢?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希望和要求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学们要学会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争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特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达到更高、更好、更上一层楼

第四,要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同学们要为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作出贡献,要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争做学校的好学生。

篇3

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除在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之外,“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笔者的学生王熳在实习期间对初一年级新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潘玮柏……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怎样上好音乐课”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学生绝大多数唱流行歌曲,较少有学生记得《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不能唱全,这不得不让人忧虑和反思。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思想,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将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场合、如课前课后、课外音乐活动、个别交谈等,向学生介绍一些审美常识,比如:怎样鉴赏歌曲、歌词、歌唱等,指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分类,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歌曲。

音乐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欣赏音乐所具有的常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荡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加强电化设备,恰当使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激发美的感情

音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观看电视或专业录相资料带,并把好节目录制下来,通过音乐活动课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参与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能自觉地做到抵制庸俗的流行音乐。如播放我国最优秀的民族歌唱家之一张也演唱的具有我国浓郁民族风味的《茉莉花》《沙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对大西北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一些歌曲,充分让学生感受视听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高品位音乐学生欣赏不了,例如美声唱法、芭蕾舞剧、大型歌剧、交响乐等,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本身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讲解、引导,揭去其神秘面纱,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自然就会为其魅力所倾倒。

三、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

校园里经常听见学生在唱流行歌曲,说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但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流行音乐大体来说可分成四种: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在给学生讲流行音乐时,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实现的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yesterday》这首歌曲可以说经常听,许多学生不知道这首歌曲其实是R&B的形式,在课堂上放这首歌曲,许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新奇:“老师要给我们上什么课?”然后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流行歌曲的天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哼唱,然后给学生讲解R&B产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在音乐中加入(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歌词,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对R&B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始正式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学生一定会感到奇怪:流行歌曲还能这样来演唱?这就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流行歌曲的各种形态,由单纯的感官欣赏上升为理性的欣赏。

四、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适度欣赏好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之所以被学生所喜爱的原因在于:流行音乐的旋律优美、曲调易于上口、能迎合当代人的心理。但一些流

行歌曲歌词粗俗不堪,内容低下,容易使分辨能力低的学生迷失在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纯偶像派,只要是他的偶像唱的,再难听他也会觉得好听。当然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写得很不错,如歌曲《出塞曲》,歌词选自我国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的一首诗,表现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分上下两段,第一段将塞外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段音乐变得粗犷起来,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听时思绪万千,好像自己就正在黄河岸边,似乎看到了苏武牧羊于北海边。又如歌曲《俩俩相忘》:“拈朵微笑的花,想一段人世变化,到头来,输赢有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歌词写得既有哲理性,又通俗易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

总之,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杨萌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2]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1986.

[3]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04.5.

[4]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进现代音乐史纲要(1-5编)1959.

篇4

一、明目标,“高质轻负”的内涵定位

在新形势下,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已全面融入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所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再只是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究“高质轻负”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

1.关于“高质”。

“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质”是前提,“轻负”是目的,质量高才能负担轻。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保证,单纯的“轻负”将失去意义。所以,我们把“习惯培养,全面发展”作为学生成长目标,坚持以“高质轻负”为核心,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融挑战于其中的充实而快乐的事情,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

2.关于“轻负”。

“轻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真知,成长成才,适度的压力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关键是这种压力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所以,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压力和负担,这些过重的负担包括过高的期望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荷、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多的身心疲惫感以及过于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等。

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加强理念宣传,营造正确的质量导向;通过家长会、家长漂流日记、校报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质量观念,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推举措,“高质轻负”的实践探索

为了践行“高质轻负”的内涵,我们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开足开齐课程为保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效课堂为关键,促进学科与学科、学业成绩与身体素质、基本能力与个性特长的均衡发展。

1.完善制度,监管到位。

学校秉持“高质轻负”的教育理念,多渠道、多举措地推进并落实天津市教委出台的减负措施和区教育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河东区实验小学减负规定》及教师承诺书。

(1)“日清周结月评”的精细化管理。

所谓“日清”, 即当日事情当日清理;周结,即周末小结每周重大事项;月评,即每月评比文明班集体。每天,值勤教师从学生进校、师生仪表、晨读、课堂、课间、学生值勤、两操、午休、课外活动、放学(路队、静校),到校园安全、教师出勤、车辆摆放、卫生、财产节约、好人好事等全方位检查校园的每一处,并作详尽记录,标注对当日问题的处理和建议。特别是午休时对学生作业量的抽查和对个别教师作业量较大的实名警示,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凡是被日清点名批评三次的教师取消当年评优资格。2009年2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日清周结:一所大规模学校的管理秘诀”为题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2)家长满意度调查。

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公信度,做家长满意的教师,我校每学年都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从师德、课堂教学、作业量及班主任工作等十个方面,征询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意见,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我们给予“倍儿棒”的鼓励,三个“倍儿棒”就可以去后勤处换取小奖品。

2.校本研训,打造团队。

(1)培训教师,提高水平。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落实“高质轻负”的关键。一般而言,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而一位很负责但水平不高的教师,对其所任教班的学生来说,可能是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者。因此,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刻不容缓。近些年,我们不定期请专家、名师走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2010年至2012年,分三批共选派153名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接受高层次培训,创造机会让他们继续充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执教能力。

(2)结合课题,行动研究。

结合我区重点课题“构建学科教师‘三级人才链’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实施未来学科名师行动方案。我们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形成“专家引领、骨干带头、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名师工程”为突破口,搭“互助合作”平台,倡“互动交流”共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每学年更新,知晓自身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3)实施捆绑式做课和评价方式。

把以往对教师个人孤立评价转化为把教师个人融入到团队中去评价,构建“协作、共建、多赢”的学科组,真正体现事业共创、任务共担、困难共当、成果共享,给教师的和谐合作以动力与鞭策,凝聚成为一个有共同联系、共同追求的教师共同体。每学年无、无体罚、无学生伤害事故、无矛盾的学科组可申报“和谐班组”称号。

2010至2013年,共有156位教师在市、区做观摩课或双优课比赛获奖;省市级以上获奖及109篇。学校被天津市教委确定为校长培训基地,树立了学校品牌,打造了学习型团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高质轻负”打造了坚强的后盾。

3.关注课堂,提升质量。

我们坚持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三大方略”,即,课前,通过“说教材”活动,提高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课中,通过开展“教改大课堂”活动,实验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教师通过写“课例分析”,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做法和效果,不断修改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2010年12月,我校教学研究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方略》获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1)坚持“说教材”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前提。

要达到“高质轻负”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备好课,我校开展的“说教材”活动是检验教师有效备课的最佳措施之一。“说教材”包括:说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说本册书或一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的内容标准;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校教师从最初说教材的点面结合,逐渐发展到立体说教材的层面,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标下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做到了整体建构,高屋建瓴。实施有效教学,最后达到有效教学目标,避免因要求过高或过低而人为地给学生加重学习负担。同时,在备课和“说教材”的过程中预设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避免盲目教学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如今,以我校为起点开展的说教材活动已经辐射到全国各地,我校教师受邀前往十余所兄弟学校进行展示和指导。在已举办的前四届说教材大赛上,我校选派的教师皆获大奖,我们还汇编了多册《说教材文集》。

(2)坚持高效课堂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根本。

“高质轻负”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师只有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实现“高质轻负”。我校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明确的素质观,坚持“生本”思想,真正做到“六减六增”,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记忆负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硬性统一的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自信心培养;减少“接受”性负担,增加“探究”性活动;减少“苦学”负担,增加“乐学”情感;减少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展示课,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在参与中学,在参与中思考,在参与中发展,做到起点低、切入准、训练实、容量大、手段新、方法巧、反馈快、效率高,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体验。

五年中,我们坚持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五环节教学法”,即温故知新,明确任务;指导学习,合作探究;质疑交流,主动建构;变式练习,拓展提高;学习小结,完善结构。将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全力构建“高质轻负”的育人课堂。自2008年9月至今,我校每周四上午面向全国开放教改大课堂活动,从学校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从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名师到全国名校名师、专家,东西南北,精彩纷呈,如今已坚持五年,共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489位教师参与讲课,听课教师更是达到万人之多。

(3)坚持教学反思是实现“高质轻负”的途径。

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所以,要实现“高质轻负”就必须学会反思,写好课例分析。规范的课例分析包括一个前言、三个反思、三个附录。三个反思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三部分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对一节课的评价和反思能力。三个附录是:修改前的教案(上课时的教案)、修改后的教案(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板书。小结精彩所在,反思不足之处,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坚持作业控制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关键。

学校明确规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除此之外,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作业设计的立足点在有效、有度、有兴趣,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避免盲目布置作业,杜绝机械的抄写练习作业,提倡动手型、趣味型作业,增加体育家庭作业。在节假日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创新作业,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成长,在知识的运用中成长,使“轻负”落到实处。学校还设立微型课题“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人人参与。

(5)坚持多元评价是实现“高质轻负”的保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高质轻负”的着眼点,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其个性发展。无论学生在哪一方面表现出色,如有礼貌的孩子、主动捡起纸屑的孩子、做操认真的孩子、唱国歌响亮的孩子……都会得到一枚“你真棒”,10枚“你真棒”即可换取一枚精美书签,集齐2枚书签即可以兑换一件T恤。变学校和教师的“你必须这样做”“严禁你那样做”为学生的“我想这样做”“我愿意这样做”;学校的心愿树最受学生欢迎,他们把祝福和愿望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树上,我们每天都会去看,帮助学生实现力所能及的愿望,为他们搭建实现大愿望的平台,如有的学生想当升旗手,有的学生想当值勤生等,都已实现。当学生看到他的想法得到学校重视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他在一天天进步。

三、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

1.培养好习惯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生。因而,我校的办学特色确定为习惯教育。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我们细化为60条,学校开发的校本读物《好习惯口袋书》《安全自救100招》和《好习惯全球游学生护照》,学生人手一本。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需得到学生自己、家长和伙伴的监督认可,每学年循环一次,直至毕业。

另外,从2009年开始,我们以“习惯教育”为主线,实施每天习惯十分钟训练、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争创好习惯达标班三项主题教育活动。一周5天分别是卫生、书写、阅读、安全、礼仪五个训练主题;每年12个月分别是安全、礼仪、学习、健康、合作等12个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班级之星、校级之星评选及“好习惯达标班”争创等活动。三项主题教育活动构成了习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网络,而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

2013年5月22日《中国教育报》以“好习惯是这样炼成的”为题进行了报道。我们编写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已经开始使用。

2.“三院一中心”活动。

我校始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艺体育培训等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数学节、运动会”等传统活动,成为学生书写激情、实现自我的舞台;特别是我校日常开展的“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三院一中心”活动,更是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焕发了学生的活力,使他们个性张扬,特长得到发挥。

篇5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从传统角度说,中秋若不与家人团聚,便是愁思。但对于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李扬薇来说,中秋却并不知愁。

她告诉记者,儿时中秋节的主题词很简单:欢快。小时候的中秋李扬薇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现在想来那是名副其实的团圆。不管是在奶奶家还是姥姥家,老人家都会张罗一桌子的好饭,赏月、吃月饼倒是其次,关键是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大人们喝点儿小酒,聊聊工作和生活,小孩子比一比自认为宏大的“志向”,聊到尽兴处甚至会前仰后合地哈哈大笑起来。李扬薇从小时候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家过节,祖孙三代聚在一起就是最完满的中秋。所以,欢快也是此前十几年来李扬薇中秋节的主基调。

不过,后来考上大学以后,李扬薇终究还是离开了家,独自来至归E京这个自己一直向往却又陌生的城市。在北京上大学时,她最盼望的就是中秋和国庆撞在一块儿,或是正赶上暑假,这样就又可以如儿时一般在家里过中秋了,但这样的概率毕竟不大,所以,大学时代的中秋基本上都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她最难忘的是,记得走进大学校园过的第一个中秋是在军训营地。她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军训出名的严厉,二十多天的集训不仅包含了匍匐、十公里山区拉练等大项,生活上也是几近严苛。由于山区信号受限且没有充电设施,手机几乎成了摆设,一日三餐中难见荤腥,零食更是无处可寻。正当大家为这个中秋失落之时,系里的老师送来了鸡腿、月饼,并和他们一起过节。于是,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李扬薇就在惊喜和折奇中平缓地度过了。后采,她渐渐地发现,这个学校的老师、尤其是播音系的老!J币特别疼爱学生,也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这也让像她这样家在外地的学生更能体会到身处异乡的温暖。

读研究生时,李扬薇的导师每逢中秋都会招呼外地的孩子到家里过节,十几二十个爱说爱笑的学生聚在一个屋子里,她不嫌吵闹,还乐在其中。尽兴时,她还会组织大家一边赏月、吃月饼,一边吟诗作对,朗诵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闲话文人墨客的中秋情怀,如此中秋节,少了离愁别绪的思乡情,却多了几分意境和温暖。李扬薇说,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自己的中秋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头两年做记者,不是在采访中秋节坚守岗位的人,就是报道一家家团圆的幸福、和谐。她还记得有一次,一起采访的摄像大哥知道李扬薇一个人在北京过节,贴心地安慰她说:“看这些中秋团聚的镜头,你别太难受啊!”谁知正在专心致志写稿子的李扬薇抬头便问:“啊?!怎么回事?画质有问题吗?”摄像大哥一脸无奈,既感慨她的回答,更感慨她的乐观。

这两年李扬薇开始值主播班,随着各种特别节目和直播的增加,她更是l亡碌得忘记了想家。再加上老爸老妈都是天生的乐天派,电话里的开怀大笑经常会让李扬薇忘了这是分隔两地的中秋。李扬薇的父母都是50后,在他们身上李扬薇看到了父辈们特有的质朴和宽容,看到了他们的那一股子执着和认真。每次通电话,老妈经常忘记提醒她生病吃药、天冷加衣,却从没忘记在每一个她上《北京您早》前的夜晚提醒她对好闹铃别误班。正是这样的支持和鞭策,让李扬薇觉得主播台上的中秋另有一番意义。

曹扬:中秋晚会扮玉兔,快递温暖送幸福白鸽

在今年BTV中秋晚会上,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主持人曹扬将与主持人春妮、悦悦、曹一楠以音乐剧的形式拉开开场歌舞《明月照人还》的序幕。除了担纲主持人,曹扬还将扮演玉兔,用各式各样的表演给观众送来惊喜。“去年中秋晚会我就扮演玉兔,可能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形象比较可爱,所以今年又让我延续了兔子的造型。”

谈及中秋晚会的兔子造型,曹扬忍不住向记者吐槽,“去年悦悦演的嫦娥,老拿我开玩笑,经常看着我说,这玉兔白白胖胖,看来在广寒宫吃的不错啊,然后还问我吃的是什么,我说吃草啊,她说胡说,你是神仙姐姐的兔子,吃的叫仙草。反正去年谁看了我的造型都开怀大笑,然后亲切地与我合影,感觉我就像个北京台吉祥物似的。一会儿这个摸摸我,那个摸摸我,我说这一会儿白兔该被摸成黑兔了。去年那身兔子的服装是连身的,行动非常不便,鞋子还特别大,录节目时候差点摔倒,还好我旁边有一嫦娥,扶了我一把。”

回忆历年主持的北京台中秋晚会,曹扬感慨道,北京电视台的每一个主持人,都像邻家大哥,林家小妹一样,所以才能带给观众一个亲民的团圆夜。“一般来讲我们都是录制,至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编排,酝酿,写本子,定稿,串词,挑选主持人等等,就是为了给观众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中秋晚会。我记得有一年是直播,我们负责在卢沟桥跟场外明星互动,当时男主持人还有韦至和旭东,于是彩排的时候我就穿了个增高鞋垫,把头发也立起来,感觉自己长到一米八了。结果没想到正式直播那天,他们俩也垫了增高鞋垫,到了舞台上我还是最矮的那个,你说他们有多坏吧。”谈及与家人共度中秋的回忆,曹扬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螃蟹,一起看节目吃月饼。”

随着一年一度中秋佳节的到来,由北京电视台推出的“2015年BTV中秋晚会”于9月18日在BTV大剧院录制。曹扬透露,本届中秋晚会将以“心升明月情暖中秋”为主题,情归“家”,心归“暖”,在节目内容和晚会形式上有诸多创新。“今年我又延续了兔子的形象,但是比去年造型好看多了,有点兔八哥的感觉。我负责节目串联,形式也会比较新颖,比如我会穿着一身快递的衣服,成为传递幸福的使者。”

曹扬告诉记者,本届BTV中秋晚会明星阵容强大。有精彩的歌唱表演,而相声大咖新人齐聚也是本届晚会一大亮点,语言节目更是主推原创。相声大咖何云伟、英宁搭档BTV主持人晨阳演绎搞笑版《红娘新传》,机智俏红娘出马调停离婚大战,张生崔莺莺终归破镜重圆;春晚相声新人王苗阜、王声表演爆笑相声《我的校园生活》,暴走青春时代,细数校园迨拢恢名相声演员冯巩弟子李鸣宇幽默戏说《月宫朋友圈》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双胞胎相声演员郭阳、郭亮带来专门为晚会创作的《月亮之歌》;新生代相声演员陈印泉、侯振鹏、陈曦、金霏、徐涛表演小品《回家》,针砭时弊,接足地气。

题图 车立军

常露文:至今难忘一种叫青丝玫瑰的月饼味道

当记者问起,记忆中的中秋节是什么样子时,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常露文说:每年中秋前后,街上不少广告牌都热闹起来,黄澄澄的外皮,配着晶亮的馅儿。那图片精致的让人真想咬上一口,想象着嚼在嘴里,那是如何一个“满口馀香”。但我是很早就已经提不起胃口的了,只讶异于现在那些奇葩的月饼馅儿,韭菜、芥末、金嗓子……现在连吃月饼这一传统习惯,好像都成为了人们猎奇与娱乐的一种需要。

常露文说,自己对中秋节的记忆跟现在的90后、00后是肯定不一样的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她住在军队家属的小区里。也许因为少男少女不论年代都总是那么个模样,满院的孩子都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找出相对应的角色。有“马小军”,有“米兰”,有“刘忆苦”……常露文整个少年时代都消磨在那里,掬起一捧水,仿佛还能照见当年的样子。中秋节的夜晚大家总也不愿意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满院子疯跑,凑凑热闹朝月亮大喊,仿佛跟月宫的人很熟,就好像想把月亮上的嫦娥喊下来似的。那时候市面上大多还是厚皮儿的广式月饼,像肤色暗沉的女人,卖相远不如现在的月饼精致。那时候最普遍的五仁馅至今还有,但已经面临着“滚出月饼界的危机”。还记得一种很常见的馅儿,有极浪漫的名字,叫青丝玫瑰。很多月饼的味道几乎都有些淡忘了,只有这种馅儿的味道,至今难忘,而且倒还不是因为有多好吃,就是觉得那股青丝玫瑰的味道特别别致。

年少时贪口腹之欲,常常闹出不少笑话。常露文说,蛋黄馅儿小月饼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她还在读小学,那年中秋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平时攒下的“私人财产”,到楼下的小商店买了一大袋子,约莫有二十几个吧,趁着月明星稀的晚上,消灭掉了二十一块。吃完了还担心了好一阵,肚子鼓胀得很,也不知道会不会撑破,至今记得那晚肚子撑得躺在床上就喘不过气来的感受。而正是自从那以后,吃月饼对她来说就好像成了一项“极限运动”,每每想起,虽然并不算是恐怖的记忆,却会笑自己的年少贪吃。

说到赏月,常露文说,小时候哪里懂得所谓的中秋赏月呢。现在才对月真正有一些感触,有的时候也会想起那句老掉牙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许人真得到了一定年纪才能真正的懂得传统节日的那种意蕴。

陈竟:今年中秋给大家带来暖心咖啡

作为一个媒体人工作时间和假期都是不规律的,中秋节这么一个法定传统佳节,对于媒体人来说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陈竞,BTV文艺频道《影视风云》、《每日文娱播报》节目主持人,每年的中秋节基本上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不是在北京电视台里录制直播节目就是在去录制节目的路上。

今年的中秋他终于可以过上自己的节日,因为今年北京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将提前录制,很多媒体同行都能跟他一样过上一个真正的中秋佳节了。由于中秋没有特别长的假期,所以对于陈竞来说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过的,几乎没有什么聚会时间。

谈起中秋的印象,陈竞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前年录制完中秋晚会从电视台出来时看到天空中一轮明亮硕大的圆月,顿时心中油然生起一种特别的情愫。这已经不是陈竞第一次对着月亮静静地发呆了,他说几乎每年中秋节,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抬头看看月亮,因为这时候的月亮是最圆的,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想到家人在千里之外的长沙,而自己却独自在北京,这时候他们是否也和自己一样正仰望着天空遥寄相思与明月呢?或许是自己安慰自己吧,人们总会觉得家人和自己即使相隔两地但只要一起看着月亮,就感觉此刻彼此是相互依伴着的,似乎对方就在自己身边一样。

说到中秋,吃月饼也是一家人团圆之时其乐融融的一件事,月饼总是每个人小时候最温馨的记忆,各种不同的馅每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作为南方人,陈竞说自己小时最喜欢吃的是蛋黄莲蓉馅的月饼,而且总是挑里面的蛋黄先吃掉,但是对于蛋黄莲蓉馅月饼的钟爱却一直持续到现在,只要自己买了月饼或者单位发的月饼,首先吃掉的一定是蛋黄莲蓉馅的月饼,其他馅的可能就搁在一边了。

今年的中秋陈竞还做过好多公益事,比如北京电视台中秋晚会为创业者送温暖活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在这里与车库咖啡共同发起“中秋免费咖啡,温暖创业梦”活动――向全社会征集100杯“温暖咖啡”。活动期间顾客到车库咖啡为创业者购买一杯“温暖咖啡”,索取咖啡卡,并在卡片上留下对创业者的祝福和支持,摆放在指定位置,创业者就可以在中秋当天来享受到这份来自陌生人的问候和温暖。活动当天,陈竞就客串了一把咖啡店员,与创业者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开交流,一些市民、创业者闻讯后,特别前来送上代表自己心意的一杯“温暖咖啡”。为了当好咖啡店员,陈竞接受了制作咖啡和配餐的培训,他笑言:“操作系统还挺复杂的,一开始手忙脚乱。”在陈竞的热情招呼和耐心讲解下,爱心人士纷纷解囊购买爱心咖啡。

天旭:今年中秋与和田的孩子共建爱心图书角 马丽

对于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天旭来说,每一年的中秋节都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不,在今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她又前往新疆和田,给孩子送书送温暖去了。这是天旭第二次到和田,一年前,天旭曾作为京和援建项目的一分子,与和田电视台的同行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业务交流。而这一次,天旭是带着北京市民的爱心――“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大型公益活动中,市民捐赠的3000多册爱心图书―来到这里。

天旭告诉记者,在和田,维吾尔族和汉族同胞和睦相处。和田市第四小学,并不在市区,而是挨着国道,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村子。在天旭接触中,有一个叫艾力菲热的孩子,8岁,二年级。据老师介绍,和田比北京晚2个小时天亮,每天8点天还没亮,她就要起床,简单洗漱、吃一碗热水泡馕,再喂喂家里的鸭和鹅,就匆忙踏上一天的上学之路,她要先走出村子,走到国道边,等20分钟才会有去学校的公交车,再坐20分钟才能到学校。而也是因为离家远,中午没办法回家,每天早上,艾力菲热还会带一瓶水、一个馕、几个核桃,作为午饭。

9月下旬和田的清晨已经很凉,对于凉风中独自等车的8岁小姑娘,天旭心疼地问:“这样会不会太辛苦了?”小姑娘都酷酷地说:“不辛苦!”艾力菲热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现在住在外公外婆家(维吾尔族称爷爷奶奶),全家靠妈妈打临时工的收入生活。她在公交车上告诉天旭,他们维吾尔族马上要过“古尔邦节”了,会有很多好吃的,大人还会给她钱,她可以拿来买书看。当然,这时候她并不知道,她的愿望要提前实现了!

说到这里,天旭有些自豪地说,和艾力菲热一样,同学们到了学校才发现,每个班级的后面多了一个“爱心图书角”,5层的书架摆满了图书,孩子们兴奋地一拥而上,不知道拿哪一本才好,艾力菲热冷艳的小脸儿上,终于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这笑容让天旭和她的同事们一下子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大型公益活动,是天旭和《北京您早》的同事们一起发起的,从今年7月开始在全市募集爱心图书,到招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信使把书送到边远地区的学校,再到这个中秋节,在全国建立5所“BTV爱心图书室”,这次活动将3万多册图书送到了全国50多所边远地区学校孩子们的手中。当然,和田“BTV爱心图书室”有点特别,于是天旭和同事们商定,把一间“爱心图书室”,变成18个“爱心图书角”,这样,孩子们读起来更方便,这些爱心图书也离孩子们更近了。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只读不写,现代新诗只析不练,进行作文指导普遍放弃新诗的写作训练,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变得十分机械、抽象、片面,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另一方面造成广大中小学生无法接受优秀诗歌的熏陶,抑制了学生潜在的诗歌灵性,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是陈旧的教育观念作祟,认为少年儿童难以具备新诗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诗歌尤其是新诗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三是教育者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为此,我们于2001年9月成立了“‘新诗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创办了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创作能力的“四结合”新诗报刊、“中国新诗课堂”网站和培养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指导中小学生新诗阅读与创作的“三协同”新诗教育联盟实验专刊,把培养少年儿童的新诗学习和中小学语文教师新诗教学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语文教学改革活动。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教师新诗教学能力的“三协同”

1.“师本”与“生本”的协同

关于师生的角色定位,一直存在“师本”与“生本”的争论。我们主张“师生双主体协同”的观点。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将加工处理的新诗教学内容和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客体形式展现出来的主导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主体身份对教师展现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接受和内化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特性等方面。二者的协同关系其实就是“主体—客体—主体”互动的关系。

在新诗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刚接触新诗的学生,需要借助具体的心智“原型”,选取适合自己语言情境的组块,仿照熟悉的言语和思维材料,根据相似、相关等关系去对照、类推、重组,才能完成读写新诗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着力做好“师范”和“生范”工作。首先,教师“下水”与学生“同泳”,写出让学生观摩的范诗,在观察、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给学生启迪、示范。然后,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挑出富有启发意义的诗作,供全体学生观摩、研讨。所选内容不仅限于佳作,更注重选取那些反映师生在新诗学习过程中有独到发现或存在问题与困惑的作品,通过个人质疑、小组讨论、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确定新诗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整个过程师生均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协同

第一,更新观念,让新诗带动课堂。语文不是缺乏诗意,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少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具有旺盛的想象力,具有诚挚的情感,富有独立个性,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充满幻想,充满热情,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以新诗作为引领语文教学的文本,就是要求教师有目的地为具有先天诗性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广阔天地,从新诗的角度对常规语文教学进行诗意的阐释与建构。①遵循创新性原则,用诗的眼光重新审视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元素,变语文教材为“新诗进课堂”的学材;②遵循相融性原则,整合语文教育系统中多种因素、多个侧面、多种矛盾对立的内容,构建新诗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统一的训练目标;③遵循适度性原则,按照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学习内容,譬如,有的教师将小学二年级的训练点整理为“以画悟诗”“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我给小鸟唱首歌”等,就是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的;④遵循形象性原则,无论鉴赏还是创作,无论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坚持引导学生从对美的事物的形象直观起步,进而领悟其内在意蕴,尽可能不直接讲授不易接受的术语名词;⑤遵循愉悦性原则,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

第二,编写教材,让新诗深入课堂。我们编写了《童诗课堂》《新诗课堂》等新诗教学系列教材,内容设计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新诗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要素为横坐标,以小学、初中、高中等层次系统为纵坐标,以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语文素养基本指标作为纵横结合坐标,构建语文教学新体系。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有机地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四个板块,各板块又由许多小板块构成,比如在学习“人与自我”篇时,分别拟出了“亲情、友情、爱国情”等小栏目。就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而论,主要根据青少年言语发展的心理规律、语文教学规律,采取“近、小、实、亲”的策略将生活写真性地或功能性地引进新诗课堂。所谓“近”,就是选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就是“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小诗做起”;“实”,就是“讲述真实情形,抒发真情实感”;“亲”,就是“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

第三,改革教法,让新诗升华课堂。我们将实验重点放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上。①构建了“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予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的新诗教学模式;②创造性地把音乐、美术、戏剧、美育等内容融入新诗教学,让闪客动画、CAI课件、闪客实验电影等现代媒体与新诗教育协同起来;③教师用语散文化、诗歌化;④思维体操日常化,遵循双脑协同规律,经常在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静思默想,配合柔和的音乐,营造课堂浓厚的诗情氛围,诱导、唤醒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心驰神往于诗歌所创造的意境;⑤在发挥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咀嚼意蕴、体认新诗内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训练学生敏捷地把“意”和“境”沟通起来,把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或听觉形象。

3.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协同

“新诗进课堂”实验的前提是“不挑生源,不增课时”。“不挑生源”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诗心,都有抒发真情的需要,诗教的责任是实行平等教育,唤醒每个学生潜在的诗歌灵性。“不增课时”就决定了新诗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决定了新诗教学与常规语文教学的协同。这无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课题。我们让师范院校的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和中小学教师协同起来,共同研究。双方按照实验方案商定同一实验课题,各自备课,然后大学教师给中小学语文教师上模拟课,中小学教师给大学教师上实验课,互相探讨,比较研究,去芜取精,作出概括,然后推广实验。这样一来,诞生了诸如“随机进入”“问题抛锚”“感悟想象”“自读自悟”等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的诗歌教学法以及“析诗、诵诗、评诗、赏诗、作诗、改诗”等课型。以下是《诗歌的杯子》这节诗歌课的实录片段。

老师:这个杯子里装着什么?(举着一个普通的装有水的杯子)

学生:一点儿水。

学生:还有空气。

老师:还有吗?

学生:没有了!(接着沉默)

老师:(没有说话,打开了日光灯,又关上了。播放音乐,又停止了。提醒学生注意前后的区别)这时,杯子里装有什么?(接着,老师又用拟人手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前后的不同)

学生:一杯灯光!一杯音乐!一杯春风!一杯阳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课堂上,学生由对“物质杯子”的认识上升到对“生活杯子”的感悟,再到“诗歌杯子”的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问题,品味人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达成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目标。师范院校教师和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协同起来,为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架设了沟通的桥梁。

(二)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学习能力的“四结合”

1.“听说读写”相结合

①“读”“写”结合。我们每天选一首诗歌让学生自由诵读、集体诵读,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古今中外的三首诗歌进行背诵。为了配合诵读工作,我们从名诗人、名作家和中小学生优秀作品集里搜集了大量的材料,除了编辑出版《新诗课堂》《童诗课堂》教材外,还编辑了《古代诗文诵读文选》供学生阅读。

②“说”“写”结合。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按学号顺序训练两名学生,前一名两分钟演说,一分钟自评,后一名一分钟评论,教师用一分钟评定记分。演说内容就是学生自己的读写体会,尤其是与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诗意。训练从易到难。在起始阶段,实验教师一般把中外富有哲理意蕴的诗句事先板书在黑板右上角,供学生个人揣摩,学生为了讲好,大都和同学讨论,并写出讲稿记熟,有的还和同学结对子练习,这在“说”之前实际上就训练了“写”。发展到后来,学生大都乐意将自己的“精彩诗句”以及阅读写作的经验体会和同学们分享。“说”与“写”巧妙地融合起来。[1]

课堂上,教师致力于挖掘课文中的“诗意点”(其实就是用诗意的眼光审视传统课堂所谓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特别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用富有诗歌韵律的语言快速“写作”(说或写)答案。因为师生运用诗意的眼光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他们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妙语往往就是诗。比如,教师提出:“课文里,小燕子希望大江南北都绿遍,咱们的愿望是什么呢?”二年级的学生争着说:“我愿在大地妈妈手里写一个爱字,让世界没有分离,没有战争。”“我愿意成为蓝天,让飞机从我的肚皮下划过。”……

“读、听”是言语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言语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流淌的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体悟的是真切自然的情感,目光、表情、体姿,听觉、视觉、动觉,他们全身心沉醉在诗意文化营造的氛围之中,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诗意表达,体会到的不再是枯燥、晦涩,而是创造的欢乐和成功的快意。

2.“知”和“行”结合

“新诗进课堂”不只是教学语文的活动,更是一种塑造人的思想灵魂、道德品质的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也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知”“行”结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多元互动的程度和教师激励评价的水平。

我们信奉“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的学习理念,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换位写诗”“复调写诗”“问题式写诗”“现象题诗”和“即兴写诗”。通过读诗、议诗、写诗,达到诗化学生行为、提升德育境界的目的。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学校“严禁摘花,违者罚款十元”等标牌既不文明,也不文雅。于是,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了“世界,我给你命名”的诗歌活动课,学生纷纷提出了“花是一只不会飞的蝴蝶,请不要捉它”“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等修改意见,教师鼓励学生做成诗意标牌。推而广之,学生课余用诗意的眼光给老师、同学、家人乃至社会各种现象重新命名,“古井是村民高尚品格的源泉,是哺育村民成长的共同母亲”“学校是鲜花,花瓶就是我们自己”,诸如此类,带动诗意文化的建设,学生浸润其中,美丽的诗句又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具体行为的完善。

3.“创作”和“发表”相结合

①创设发表园地。书面发表园地:着力构建多层面的文化舞台──校报、文学社、广播站以及相应的诗歌网站(新诗课堂网,网址xskt.com);编辑班级周报《地平线新诗报》。先鼓励学生在上述园地发表自己的诗作,然后每学期期末将自己的诗文整理成册。我们每出版一期诗歌报刊,都积极向高等院校、兄弟院校、新闻出版部门推介学生作品,同时鼓励学生投稿。口头发表园地:定期组织学生优秀诗歌朗诵会、诗歌评点会、文学沙龙、即席演讲等活动。

②组织参赛活动。先是在班内和校内定期举行一些专题征文竞赛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其目的不在于获奖,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③发挥评价功能。主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坚持采取表扬、激励的策略,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在已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争取新的成功,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评价的方式有“自改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全班讲评”;评价的途径与手段有口头面评、书面批改和网络互评。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①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写新诗日记,陶冶“诗情”。②利用课余时间邀请市内外著名诗人及作家开设诗歌创作与欣赏专题讲座,或者到户外举行采风活动,积淀“诗语”。③开辟诗墙,让学生把自己的诗作贴上去,供集体评阅,形成“诗思”。④开展“新诗阅读与创作擂台赛”,按训练主题选出“擂主”,让全班同学挑战,设立专门的诗歌节,使新诗教育教学综合化、节日化,培养“诗能”。⑤构建“交互性、连续性和网络性”的互动平台。让师生利用“新诗课堂网”“书香论坛”与社会知名诗人、诗歌爱好者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挖掘“诗源”。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内奠基、课外延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教师、学生得到了诗思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新诗教学也就变成生—生、师—生多元互动的活动,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过程。

三、该实验研究的成果

三年的时间,实验班中小学生新旧八股文(模式作文)现象得到较彻底的改观。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条件下,学生读写量增加了3—6倍,汉语词汇积累大大增加,读写能力普遍提高;学生养成了广泛阅读、及时捕捉信息、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新诗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乐园,学生把学新诗、写新诗当做一件快乐事、幸福事;改变了广大教师对新诗的认识与新诗教育观念,认识到小学生完全可以写出文质兼美的诗歌。从第一轮实验的情况看,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和班级在实验期的三年中语文学科总成绩、其他各学科成绩和综合评估均居年级首位,统考语文人均分明显高于对比班1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实验班“人人是小诗人”的目的,创造了罕见的“校园新诗现象”:一个只有40人的普通班级,在地市以上30余种期刊发表作品300多首;出版了五本新诗作品集──《最初的声音》《唱起歌的汉语》《新诗班里的一只芦笛》《夏日打开温暖的窗户》和《微雨的清晨》。同时,实验教师的“诗意”明显增强,语文教学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四、总结

(一)研究的意义

1.我们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在于师资,要教会学生,教师首先要学会创造,学会挖掘语文的、生活的诗意。本实验以“协同”原理作指导思想,将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教学内容与形式、师范教师与中小学语文教师诸要素协同起来,使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让教师学会用诗意给阅读以诗性奠基,给作文以诗意享受,给学生以诗意润泽,挖掘并培养学生潜在的缪斯灵性,学生得到诗意文化熏陶茁壮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2.少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在中小学开展“新诗进课堂”“四结合”活动,就是有目的地为具有先天诗性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广阔天地。它把学生从“繁”“难”“乏味”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不仅是训练驾驭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注重激情、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注意饱含诗意生活的真切感悟,注意启发、引导他们形成敏锐的诗思,使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激活、勃发、壮大,从而对现实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感情体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对生命意义创造性的感悟,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充满探究、体验、实践、感悟的精神昂扬和升华的过程。

3.本实验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理论依据,“四结合”的八个方面组成四对不同形式的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合力,作用于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学习能力的实验活动;“三协同”中的师范教师、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生三个方面组成三个不同层次的“协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合力。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既注重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更注重诗意情感的熏陶和诗意价值观的渗透;重明示性信息的传授,更注重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体悟,将“语文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紧密地连成一体。发挥语文教学各要素的优势,又加强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各要素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获得了明显的整体效应,探索并形成了诗化阅读教学模式、诗化作文教学模式等新课型。

(二)问题探讨

1.“新诗进课堂”的目的不在于辅导学生写几首小诗,把学生培养成所谓的诗人,(当然不排除学生成为诗人的可能!)而在于“关注心灵、弘扬诗韵、传承文明、热爱汉语”。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的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诗教传统,利用新诗的人文性、现实性和创造性,着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和生命之根,让学生从小接受诗意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对现实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情感体验,养成一种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汉语产生深深的迷恋之情,其语文自然也就具有了典范的、优美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特征。

2.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问题。“新诗进课堂”,让语文焕发诗意,关键在于教师。当然,语文教师会不会写诗,这不是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他应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诗意的情怀和反思性智慧。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高等院校在语文教师的培养方面,应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尊重师范生的主体地位,变“结果验证”学习为“过程体验”学习,让师范生的专业学习自始至终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连成一体;中小学继续教育应在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上做文章,培训部门也应该深入课堂,和中小学教师紧密联系,促进其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