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值周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0 01:02: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值周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生值周总结

篇1

总结辅导生一学期来的表现,反思工作得失,提高辅导生对值周工作的思想认识,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召开辅导生工作总结会。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指针,以客观公正为准则,对辅导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反思回顾,发扬成绩,促进成长。

二、时间:1月17日上午八点

三、地点:会议室

四、内容:

1、总结本学期值周工作。

①上岗情况。

②检查登记附分是否认真、公正。

③榜样引领作用。

2、评议辅导生。

①自评。

②互议。

③老师评价。

3、评选优秀辅导生。

篇2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课堂纪律一直是班主任面对的主要难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做到遵守课堂纪律呢?笔者认为,只要班主任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去管教,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就会明显得到改善。

一、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既然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特性,那么遵守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小学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小学生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1.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性格形成稳定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学生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萌芽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学生形成了违反纪律的习惯,其在将来就容易忽视学校法规和国家法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小学课堂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以管教,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纪律基础。

2.有利于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极易开小差和搞小动作,若教师能够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加以管教,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若是课堂纪律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热情,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小学班级,上课内容和速度往往都比课堂记录差的班级要好。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二、小学生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在纪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方面:

1.问题不大但次数多

小学生贪玩、自控能力差,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甚至每天都批量出现上课搞小动作的情况,并且学生搞小动作的方式也较多,除了讲话、打瞌睡、玩手指之外,还有连初中生的玩手机、看小说都出现了。不过比较乐观的是,虽然数量多,问题却不严重。只要班主任稍加管教,学生就能马上改正。

2.经常管教无效

管教无效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色,面对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虽然班主任经常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道理,但往往效果最多不到两天。小学生大多很调皮,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违反纪律的后果,只有在班主任做出惩罚时,才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一旦惩罚完毕,他们往往就故态萌发了,这种情况下致使许多班主任老师对其纪律问题没有办法。

三、如何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

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1.每周一次纪律总结

学校纪律繁多,如果把所有纪律都一下子给学生讲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只能记住前面几条而已,实际上效果不大。而且并非所有纪律,学生都会违反,往往学生违反的纪律也就一小部分而已。小学班主任可以选择在每周班会课上总结前一周学生违反的学校纪律,并及时教育学生,这周一定不要再犯此类错误。这种每周一次记录总结的管理方法效果较明显,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遵守学校纪律,使之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管理

很多小学教师反映,跟学生讲了许多道理,他们就像没听到一样,其实这除了有学生天性如此的问题之外,也跟教师的说服能力有关。大多教师在讲道理时,往往以对未来的影响为切入点,事实上,小学生多数看到的是眼前情况,未来太遥远,他们不怎么关心。如果老师跟一位学生说,你这节课如果搞小动作,我就对你的这种行为做出某种惩罚。惩罚就在学生眼前,距离不远,在此情况下,这位学生该节课遵守纪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老师告诉学生,你现在不遵守纪律,那么形成习惯,对你一辈子都有害,这时候学生往往无动于衷,因为小学生对未来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时,教师最好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讲道理。

3.奖罚分明

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优秀学生或自己偏爱的学生犯了错,就减轻惩罚,甚至不做惩罚,不了了之,更不能因为是学习较差或贪玩好动的学生犯了错误就加重惩罚,我们应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做到惩罚的公平公正。反之,奖励遵守纪律的学生也同样如此。这种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使之树立要遵守纪律的意识。

四、总结

纪律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使之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王渐苏.纪律约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求实,2010(S2).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8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班主任既是校长的有利干将、得力助手;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往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包揽、管理着班级全部事务。这种管理模式,班主任终日被班级的琐事缠身,常常疲惫不堪。其结果是:表象上班级管理既严谨又统一;实际上,班级内严重缺乏内在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了这一目标,就能使学生实现同时代同步发展的终身发展。对此,本人在日常管理小学班级事务时,着力培养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探索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指导学生自我制订班级管理“长、中、短期”奋斗目标

有了奋斗目标,学生才有奋斗的动力。一个班集体有了“理想化”的“长、中、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能为此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为此奋斗,逐步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由于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掌握知识不多、没有社会经验以及严重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等原因,身为班主任,如果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长、中、短期”班级集体奋斗目标,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务必帮助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帮扶、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生活自理、劳动锻炼、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诸方面的奋斗目标来。

1、长期目标:在争创学校优秀班级的基础上,小学1-6年级里,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2、中期目标:培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学风和团结、奋进、友爱、争优、健康、活泼的班风。

3、短期目标:每学期开学时,都要制订本学期的学期奋斗目标。内容必须从学习、纪律、卫生、团结、劳动、锻炼诸方面细化。

当这些目标一一制订后,要教育学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逐一完成目标任务。当学生们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进取时,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潜能,使目标教育和过程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人人都为此目标而努力,团结班集体中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奋斗目标,共同收获获得集体荣誉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在班内逐步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级既是每个同学的,也是班集体中所有同学的。因此,班主任在“放心”地把班级管理实务交予学生“自我管理”时,务必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我管理,绝不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务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束缚”下,有目的、有要求地“自我管理”。当然,引导学生制订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守则》的整体“框架”,还要适合本班的班情。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发动每个学生献言献策,群策群力,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思想、学习、纪律、劳动、团结、友爱、锻炼、帮扶、卫生等诸的日常行为管理规章制度。

2、实行班干部、小组长每周轮值制。在这个班级内,班干部和小组长不是“终身制”的。这个集体,大到班长、副班长、其他委员,小到各小组长,每周一轮换。这么一轮换,人人都能在“领导”岗位上过足“几把瘾”,都能经风雨、见世面,历经磨练。每周轮值制的班干部的“核心”领导是班长。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学生天生就有领导才能,有的就次之。假如这周的轮值班长欠缺领导能力,班主任要为其搭配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副班长协助其开展工作。

这样一来,班集体内的每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踏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人人都会经历多次这样的“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

对每周的轮值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状况,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点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要对此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3、“自我管理”班级事务要实行责任制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把小学生能轻松地承受得起的责任制压到他们的肩头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在这些“压力”的驱动下,迸发出能量巨大的潜能,认认真真地“自我管理”好班级事务。这些班级事务,大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春秋两季体育节、植树节、九九重阳节时的尊老活动等“重大”活动,小到浇花浇草、捡拾教室内的纸屑等“鸡毛蒜皮”之事,要人人有事做,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自己的事自我管理;班级的事人人管理”的目的。

三、 及时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不但能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能为他们下一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还能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评价、激励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篇4

2.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化,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的品味。

3.教师要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小学语文的基本方法。

4.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教师要带领小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要教会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学会说普通话。

7.教师要派样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要让小学生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能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还要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9.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和人无障碍的沟通。

二、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以小学生为主,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方法。教师应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学生,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预习的作业,然后课上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然后与大家分享,最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了解完作者后,就让小学生分组朗诵古诗,进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朗诵完古诗,就让小学生分别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然后进行讨论,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框架,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填充。最后,教师要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再做练习题。最后,让小学生来讲解习题。在这样异界语文课上,教师只起到了组织、纠正和总结的作用,大多数问题都是小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这样小学生自己主导了语文课堂,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多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独立式教学,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练就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小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比如说,在讲解课文时,一个同学读完了课文,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的?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学来适当分析一下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除了在语文课上的锻炼,教师还可以每周都安排一节演讲课,让小学生在演讲课上讲故事、谈感想、谈生活等,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观察的对象,然后让小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发挥。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无处不是锻炼的机会,那就需要小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好这些锻炼的机会。总之,在锻炼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流畅的语言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成功在于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习惯,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怎样才算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这节课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着重地听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了。课后复习,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让小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要养成勤于思考和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不能总是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依赖别人给的答案,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得出答案,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但要注意的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全神贯注的听讲。

3.要养成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打起精神,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这样除了增长知识,还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

篇5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教学;道德情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于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条件,不仅让小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还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在学习中掌握足够的自信,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懂得做人。小学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拥有积极的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教育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学习和创新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是我国人才必备的一种内在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提高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所以小学英语笑死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小学生也需要对教师得教学进行配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Theplotofthemother’sday》时,可以先介绍Sarah的话语:“Hello,boysandgirls.IamSarah.I’mhelpul.Icansweepthefloor.Icancookthemeals.Areyouhelpful?”介绍完毕之后,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各自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感受和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了解到了为家人付出的意义,在以后会以为家庭付出为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小学生讨论、总结英语问题。这一方式不仅能够让小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维,更好地解决英语问题,更加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懂得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的长处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另外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还能够培养小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修养对学生进行熏陶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该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形成榜样效应,让小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比如,在让学生们学习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时,老师们可以做出有趣的、生动的动作来帮助学生们更快,容易的理解老师教学的意思,并通过个别单词的教学来穿插着做人的良好习惯,从而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向英语教学学习,形成高贵的人格。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取启发性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对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老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引导下,学生们会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使其在生活中乐观的成长。比如,让学生们学习《Iamangry》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生气不高兴时候的行为的时候,通过学生们表达的动作,来教导孩子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并且让学生们知道不良的情绪带给自己不好的影响,并且给学生们知道正确的发泄不满的情绪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具有对待事物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等年龄特征,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将这些特征充分利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Listenandtoo”的游戏形式,带动全班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发出“Watertheflowers,Emptythetrash”等的指令下,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学生回答:“YesI’mhelpful.Icanwatertheflowers.Icanemptythetrash.”比试哪个小组反应快,输了的学生上台表演打扫卫生的动作。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通过剪纸比赛、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提高小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潜移默化的令小学生形成面对困难、挫折不气馁、不服输的坚韧意志。同时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些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还能够让他们懂得对自己的分辨对错,明辨是非。

3、在教学中融入现代网络技术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把科学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方便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比如,老师们可以融合《Studentcodeofconduct》的教学资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等,让学生们在有活力,轻松的气氛里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英语老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也要注意整理现在方便用的教育资源。

4、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每个学校、每位老师都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心中要装着小学生,要清楚每一位小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小学英语的学习不仅与考试挂钩,还要将英语课堂教材与学生的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不仅要引导小学生学习好英语学科的知识,更加要令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三、总结

综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落实体现,更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正确价值观,成为高素质人才,在未来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作者:吴瑞学 单位:长江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1.口头传授学生才省劲

一些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学习经验尚欠缺,所以总是反复进行口头指导。一味的口头传授,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主观能动性,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而且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上,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和进行“系统性”把握,更谈不上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与监控,让学习策略的调整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了。

2.整体推进才扎实有效

在学习策略培养上注重循序渐进是科学的,但一些英语教师采用机械的程序化训练和所有学生整体推进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习策略缺乏个性和开放性。事实上,因为学生自身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环境背景上存在差异,学习策略的培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实现整体推进。

3.合作学是“灵丹妙药”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经验分享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发展,但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经验时就无法拿出经验与人分享;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时,就无法与团队合作。因此,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其次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团队。

二、应用: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根本途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仅仅限于教师指导的角度,而应更多地基于学生自身认识和实践的角度,从而避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只停留在“抽象概念”的层面上,而缺乏具体直观的了解。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指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而且在指导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学生已有具体学习方法的基础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也有了一些认识,如朗读的方法、写记叙文的方法、解题的方法、预习和复习的方法等。

2.学生已有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智力特点、兴趣爱好等,也有了一些比较粗浅的了解。他们已经认识到,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依靠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已有自我管理资源与时间的能力

在资源管理方面,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和利用学习资源,开始懂得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能够对时间进行一定的安排等。

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依据自身条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调整计划和改善学习效果,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从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将直观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书”(见表)作为蓝本,把学习策略的“抽象概念”转换成一种“具体操作方案”,真正实现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目标。

三、制订英语学习计划书的指导要领

1.计划书周期要短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性”和“近景性”学习动机。制订计划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没有真正形成,加上自我调控的意志力又不能持久,所以在制订计划时,不宜考虑“远景性”学习动机,而应更多地关注较为具体的、容易立竿见影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即计划书的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以一周或一个月为最佳。这样才不会因为计划周期过长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或懈怠,而是让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体味到成功的快乐,或反思到失败的原因,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2.总结要客观

总结在学习计划书的制订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具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第二,具有反馈和评价的作用;第三,通过学结,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形成关于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并为改进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如何作好总结?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的“归因理论”指出,在从事一项活动或工作后,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果或遭受失败的原因,并将其划分为“情景归因”和“性格归因”。前者指他人影响、工作难易、奖惩、运气等环境因素;后者指自身的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心理年龄不够成熟,道德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应有的自我反思与监控,他们往往会把成败因素归于运气、他人干扰等外在因素,而对个人主观因素却几乎不会涉及,因而他们的总结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基于此,学生在制订计划时,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并及时调整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是否完成目标是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原因;单词记忆效果差是由于没有掌握记忆方法,还是由于努力程度不够或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自己又该怎样改进或调整等。这种反馈调整多数是对前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因此也可以算作是对个人的一次“纵向”的、“短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目标要具体合理

一般而言,小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们不太喜欢抽象、笼统的概念。因此,在制订计划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目标内容定位在“听、说、读、写”等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并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落实实际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策略”培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

因为学生缺乏对自己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能力,所以他们多数会仅凭美好愿望来设置目标,对于诸如个人智力因素、基础实力、外在学习环境等方面几乎不会考虑。这样,他们的目标就会出现不符合个人基本情况的设置。比如自身基础一般,却非要强迫自己进行课外拓展;自己智力一般,却非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超过自己能力的知识。所以制订计划书时,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关注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合理设置目标,既不能盲目攀比,又不可妄自菲薄。

4.执行要彻底

一份计划或目标的制订固然重要,但对其执行力度更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了计划而不执行,等于没有计划;有了执行,但没有清晰的思路,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仍会收效甚微。所以,有了计划就一定要执行。既然执行了,就一定要讲求彻底和高效,而不是苦干、蛮干。

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经验尚不丰富,教师必须就实施方案给他们以具体细化的指导,将目标进行描述,好便于操作。如将方案划分成课上和在家两个部分,将在家的时间再划分成早晚两个部分。并将各个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达标标准都给出一定的参考标准。这样,一方面,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时间进行了细化安排,使学生不至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紧张与疲劳;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效率比较高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在效率比较低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简单的活动性学习任务,形成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5.赏罚要有分寸

凡事都是这样,只有罚没有奖,不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只有奖没有罚,则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监督和落实。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奖励的效果一般优于惩罚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大多是依赖一定的外部强化物来实现的。但是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分寸的赏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不愿或不喜欢的事或物作为惩罚条件,如,完不成就罚自己双休日不出去玩,完不成就罚自己某天不看动画片,完不成就不再当组长等。同时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渴望的事或物作为奖励条件,如希望本周能当上小组长,希望自己能带领同学们读书,希望到肯德基大吃一顿,希望妈妈给买一个玩具等。因为所有这些赏罚条件都是由学生自己制订,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找托词或逃避。而且,这些赏罚的条件都在学生生理或心理的承受度之内,没有过分、出格或不适之处,学生完全乐意接受。

6.外力调控要到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所制订的学习计划书肯定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目标订得偏高或偏低;时间分配不合理;惩罚条件不足以形成对其不良行为或学习习惯的规避作用;奖励条件脱离教师或家长所能兑现的能力等。因此,只靠学生本人是无法制订出一份客观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书的,这必然要通过外在的调控方可实现,而教师和家长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外控方了。通过调控,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学生传达,在学习上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使他们形成恰当的期望:对那些因成功而期望过高的优秀学生,要让他们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对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后进生,要使他们提高期望值。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自身行为中哪些与高期望有关,哪些与低期望有关,在师生和亲子互动中传递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期望等。同时,教师和家长通过对学生的调控,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行为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最终促成其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四、推行英语学习计划书应关注的细节

第一,本文所讲的策略培养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因为计划书所涉及项目比较多,而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有限,为使计划书不流于形式,教师最好给他们每人提供一份项目齐全的计划书,让他们直接当堂填写完成,而不是在课外完成。

第二,填写之前必须给学生提供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作参考,根据学段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对计划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三,最好让学生把制订好的计划书张贴在他们认为最显眼的地方。

篇7

一、聋校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聋校课堂活跃性差,效率低

目前的小学聋校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低导致课上提问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上期间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就向聋校小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样的问题大家看来是比较随便的,所以说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表示出不认真的态度。课堂上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疑惑,使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存在问题而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导致了聋校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低,进而导致聋校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这是聋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第一大问题。

2.聋校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在聋校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提出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一系列的问题时,没有表示出积极认真的态度。在学生提问时也总是对学生问的问题随意敷衍,这样使聋校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另外,很多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最后结果,认为只要得到了正确答案,学生就算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忽略了授课本身的价值和整个过程的价值。这是聋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又一大问题。

3.聋校小学生意识懵懂,难以投入

众所周知,正在进行小学教育的学生,其年龄段正是心志和想法极其懵懂的阶段,他们面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对事情的正误也很难做出判断。所以说他们一旦对自己遇到的事情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就会一直坚持他们看到的观点是正确的。聋校小学生相对于普通的小学生在听力方面还有一定障碍,这也成为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大阻碍。聋校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在开始的懵懂阶段慢慢地对事物产生初步认知,之后却因为自身的听力障碍难以投入到愉快的学习语文的生活中去,这是聋校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第三大问题。

二、未来的聋校小学生语文教学发展研究策略

1.提高聋校课堂活跃性,提高效率

教师是被大家公认的知识的传播者。所以说,课堂上,每一位聋校教师都应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来对待课程,对待学生,以一颗负责任的心对待教育工作。上课多提出一些有营养价值的问题,并且在学生解答之后能够对学生不合理的答案进行相应的分析,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回答和课堂整体效果做出总结和评价。教师还应定期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定期找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及时沟通和交流,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上效率。

2.加强聋校教师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自身应寻找自身的问题,积极提问教师,并且认真听讲,对老师给出的问题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努力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与问题的正确答案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无需灰心,找到问题的所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解决问题,及时做笔记和总结,每一位合格的教师也应在不违反语文常识,合乎逻辑的情况下,支持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鼓舞学生去质疑问题。并要求他们去自主探讨、交流、写作,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更好地提高聋校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3.激起聋校小学生正能量

处于最基础阶段的聋校小学生,正是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阶段,从每天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嬉戏玩耍的阶段没有防备地过渡到学习知识贯穿新思想的阶段,可想而知心里压力会迎面扑来,为防止小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有压力的心理而精神萎靡,我们更应该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小学生缓解压力,什么样的课上活动更适合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新技能的心情。基于这些目的,我们制定出适合聋校语文教育的合理安排,因为这样,在聋校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既带给聋校小学生正能量,又能提高其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篇8

【分类号】G621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学习。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插图,利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让学生在形象中受到感染,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具体概念。这里通过形象感染对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知。其次,教师要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的初步感知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化,从理性上进一步升华。另外还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事例,把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寓实际事例中,寓于典型人、典型事之中,通过对比、辨别和思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并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境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设计情境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了。

三、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_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涛.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 李天燕.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1

[3] 平佐. 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三个方面[J]. 中国民族教育. 2012(12)

篇9

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

二、活动内容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一是通过座谈研讨、主题征文、参观见学、文艺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好“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开展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建军90周年、纪念全民抗战爆发80周年、庆祝祖国20周年等时段,通过“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等载体,在暑期集中行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聚焦于家风传美德、社风扬美德,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参与身体力行的活动起步,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汲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3.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我爱经典”征文和亲子诵读活动,大力营造学习经典、亲近经典的社会氛围。

4. 开展“诚信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诚信文化主题征文等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内涵,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养成讲诚信、重信誉的好品德,切实提高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信用xx”建设。

5. 开展“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暑期读书活动: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为主,将阅读活动与xx市组织的“红色印象”夏令营、“走进绿色军营”、“爱xx”随手拍等活动结合起来,边活动边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6. 开展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利用好校内外现有教育资源,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深入推进师生、生生结对帮扶、关爱服务等行动,积极关爱留守学生。

7. 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

8. 开展“文明家庭我先行”家政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承担家庭成员责任,在活动中增进家人感情,密切家庭关系。

9. 开展暑期夏令营和家庭亲子旅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活动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10. 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小时,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类兴趣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艺特长。

三、工作要求

1. 结合实际,务实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暑假活动方案,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2. 加强管理,夯实过程。认真抓好督查与指导,坚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则,将集体活动与个人意愿、学校活动与亲子活动有机结合。提倡中学生自主参加活动,小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开展活动,学校可以结合校情适当组织小规模的集体活动。

篇10

小学生自制力差,个性鲜明而又不受约束,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思维,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生年龄较小,和班主任交流中容易产生交流上的障碍,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视角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小学班级工作和初中、高中班级工作有所不同,对于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主要是处理好班集体的问题,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完善学生的人格。而在小学阶段,班主任除了要做好这些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小学生存在的种种特殊情况。因此,小学班主任任务艰巨,工作繁琐。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具备更加完备的能力,才能实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学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环境的适应性不足,尤其容易生病。小学生生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使得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周围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特别是在校园内,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都可能会打扰他们的思路,影响到他们正常上课,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班主任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一方面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鼓励他们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不乱吃东西,不挑食,注意防寒保暖等;另一方面,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关注这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弱点,小学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

小学生年龄尚小,有时候不能准确把握事情的尺度,难免会出现错误。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管理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班级工作做不好,主要是因为班主任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容易急躁,影响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学生良好的发展需要天长日久的磨练,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对待小学生也一样,班主任要耐心教导,坚持不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感化,才会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进而改变原有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完善。

三、对小学生不能求全责备,要适度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批判他们,对他们犯下的错误,要控制在一定的尺度内,注意引导,不能一味地批评和责备,这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让他们在错误中反省,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此外,班主任要做到赏罚分明,教孩子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培养他们的荣誉意识,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四、关注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和表扬,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老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关注所谓的好学生,也不能过多地批评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信赖自己的老师,他们的心理才会更加阳光。小学生是一群亟待教育的孩子,活泼、好动、可爱、聪明是小学生的天性,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潜力,经常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善于表扬和激励他们。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妥善解决,为构建和谐的班级秩序而努力。

五、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做好家访工作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最为透彻,作为小学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研究他们的心理,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校互通,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能掌握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因势利导,施以正确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完善他们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良好的人品。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大胆管理学生,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明白班规班纪,并严格按照班规班纪办事。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在公共场合不指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采取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要想法转化后进生,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不落下一节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学生也了解老师,两者之间相互信任,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产生矛盾时,化干戈为玉帛,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我们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要具有高尚师德。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具有崇高的师德素养。班主任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班主任平常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师德是极富感染力的,班主任必须树立良好形象,时刻注重自身的品格、言行,特别要注重一些小事、细节,这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内在动力。其次,班主任应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尤其是小学阶段,全面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因此,班主任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的过程中,汲取积极经验,认识自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狠抓,也需要技巧。班主任需要不断总结学习,创新管理思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与时俱进,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作者:任会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经济开发区沙河城学区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