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2 06:1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篇1

空气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三、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例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例如:空气、各种溶液等

多数天然存在的物质,包括矿石、河水、海水等,物质的溶液也属于混合物。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⑤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化学方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

四、化合反应:

1、定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表达式:A+B==AB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①H2O2和

MnO2

②KMnO4

③KClO3

MnO2

2、反应原理

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3O2

3、反应装置

选择根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5、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三、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1、定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表达式:AB==A+B

补充: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条件下可用燃着的木条;现象:燃着木条熄灭。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篇2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磷(暗红色)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篇3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篇4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

化学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

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

二氧化碳固体

CO2

人工降雨,致冷剂

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

氧化铁

Fe2O3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

碳酸钙

CaCO3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2

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碳酸钠

Na2CO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天然气、沼气、瓦斯

甲烷

CH4

燃料

酒精

乙醇

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氢)

,铜

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

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CO2

最轻气体:H2

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

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和CO2;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植物油、肥肉)、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混合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铜生锈(铜绿):同时与空气、水和CO2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

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C+

O2==

CO2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2H2O===2H2+O2

H2CO3==CO2

+

H2O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Fe+CuSO4==FeSO4+Cu

H2+CuO==Cu+

H2O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七、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九、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物质的溶解可分为三类:大部分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少数溶解时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极少数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破损;(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容器本身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CO2不能算着空气污染物)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十、关于溶液的一些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2、有关溶液稀释(用水稀释的计算)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十一、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片发黄

常见的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NH4Cl)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易倒伏

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见的磷肥:磷矿粉〔Ca3(PO4)2〕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

十二、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

⑴K、Na、NH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十三、其它背诵知识点

1、蛋白质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2、糖类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5、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6、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7、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8、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轮胎)。

9、白色污染: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10、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Pb、Ag、Ba、Al等

11、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测定时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待测液会受到污染;也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否则待测液被稀释,测出的值不准确。

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发生危险)

14、物质的分离: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蒸发溶剂: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当温度升高到较高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随着溶剂的减少,析出晶体的过程。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一般是指把温度比较高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过程。

15、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6、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工业上通常用化学试剂出去钙、镁离子。

17、酸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酸性,如硫酸氢钠、硫酸铵等溶液显酸性。同理,碱溶液肯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如碳酸钠、碳酸钾等溶液显碱性。另外常见的碱中有很多不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即使把它们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也不能电解出OH-,滴加指示剂时也不会变色。

18、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生成气体和水:H+与CO32-、HCO3-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生成水。

篇5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G633.8

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科目学习的开始阶段,由于化学知识和内容比较抽象,并且初中化学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和公式较多,因此化学一直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科目。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化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就意味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优化教学方式,在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笔者总结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以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新要求,认为现阶段的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运用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化学作为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的化学基础知识,虽然涉及很多抽象的定理和公式,但大多数的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有所联系。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抽象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媒介。新课标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加大了化学实验的比重,这种科学的设计,凸@了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基础教育时,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化学实验带入课堂,运用边讲解边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化学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将化学实验运用于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还能有效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新课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的要求,帮助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的化学实验课,是学生直接参与化学实验的首要渠道。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化学实验课主要是老师教授实验知识,而学生参与实验或亲手实验的时间比例并不多。新课标的化学教材,增加了化学实验的课时量,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将化学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实验课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实验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实

验结果, 更注重的是实验的效果, 是不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实验的严谨能力得到培养,有没有形成科学创新的思维等。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化学实验课,教师应该从操作规范的讲解和实验结果的考核中解放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视。只有让学生重视实验过程,并学会在实验中观察、总结,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意识,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够完成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但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中也同样要重视自身的教学引导和保护职能,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并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从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发现快乐。

三、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化学用语和公式计算能力

化学的公式、定理及化学语言是初中化学难于其他科目的关键所在,虽然通过灵活的运用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公式、定理和化学语言的理解能力,但却无法帮助学生准确的记忆这些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科目教学时,不仅要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同样要加强学生对公式、定理以及化学用语的掌握与记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开展化学科目教学时,教师就要建立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的联系,并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题,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应用和记忆,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化学语言,掌握化学公式的规律,并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定理。为了避免课后练习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课业负担,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总结归纳来形成系统的极易。这就意味着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先交给学生化学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以最少的化学课后作业量,达到最佳的课后练习和复习效果。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选做实验和选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化学现象,这些化学现象与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都是具有一定练习的。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时,要提高对这些日常化学现象和小实验的重视。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学小实验,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抽象知识与具象思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这不仅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课标初中化学课本中体现的重要教学方法。

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实验部分的内容和自主学习部分增加了,教学经验少的教师对这些处理不是很合理,就显得教学的时候顾此失彼。其实化学课本的 “家庭小实验” 对学生来说是不太容易完成的,这是因为家里的实验化学药品和实验器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掌握, 也可在实验课程结束早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一起做做家庭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完成能力以及创新性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选做实验和选学的内容可以在有条件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选学内容的知识,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不仅对人类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更是初中科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基础教育,教师一定要创新教育理念,以新课标的教学新要求为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实验在完成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7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15-01

化学是一门动手试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科,正因为如此,化学充满了趣味性。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就取消实验课,改为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就会有消极的心态,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课堂现存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对于学生的化学认识与化学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成为了一门以背概念、背性质、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虽然有时候教师会在讲台上做一些小实验,但还没等学生真正的弄个明白,实验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有很多疑问也得不到解答。长久下去,学生看上去学会了化学,并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但他们根本不了解化学,甚至可以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他们都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教学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更严重阻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2、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主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初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只是书本上的化学,而没有真正的接触到化学,这会导致他们对化学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化学就只是教科书上的那个样子,进而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些学生对化学学科保有较好的学习兴趣,但因为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原本所有的兴趣也逐渐消失,久而久之都成为了记笔记、背方程式的“书本化学”学习者。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的学习主体,他们对化学兴趣的缺失,使得化学教学很难达到实际效果,这对于化学教学质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实验教学地位缺失。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所以想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了解、学习化学知识,就必须要让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但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化学实验课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直接切断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化学。虽然教师偶尔会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展示,但实验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办法充分的观察化学实验反应,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这让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的直观感受,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积极丰富教学方法。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先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来进行科学设计,避免为了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教学方法,因为这样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教学方法产生消极认识,不利于教学方法以后的应用。例如,在进行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等到上课时大家一起对自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看谁自学效果最好,掌握的内容最全面、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和评价。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他们对于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会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产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1)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主观需求,而不是教师客观强加给自己的学习行为;(2)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所有知识通过通过生活中而来,有着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增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来自于他们身边,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确立化学实验地位。在任何化学教学阶段,实验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必须要确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切化学知识都是经过实验获得的,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化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化学实验,来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化学知识,在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也为他们基础化学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先处理好心态问题,保证对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督促,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放弃,多沟通。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些的基础上肯定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篇9

我国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遍及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的《自然与科学》部分有着零散的化学知识分布,真正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教学的阶段,依旧是以初中的教学阶段为主,所以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定位分析尤为重要。

1.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启蒙教学。

初中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开始,做好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化学知识更系统的学习。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细节,都能够极大影响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习惯及化学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2.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

相对于化学知识理论的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知识的接收程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对学生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引导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德育知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化学知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更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产生重大的社会弊端,因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负责,更是对于学生安全的负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危险性的化学用品已经被少量运用到化学实验之中,例如试管的加热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在操作过程中如若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则必然会对学生与社会造成巨大伤害。例如2015年所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即是如此,学生将含有剧毒的实验用品用作伤害同窗的工具,在其实验知识的运用上而言不失为一种完美的表现,但在其行为后果上而言则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及法律,足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德育引导的空白。

因而,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极为必要。教师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的剧烈反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用品的危险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有着清晰的辨别,例如通过对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初中化学知识中有毒物质的实验反应,引导学生对于其危险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素养知识教学,通过如居里夫人、侯德榜等知名化学家的化学实验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化学学习观点与道德引导。

2.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学生化学实验的开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开展的平台保障。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基于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异现状,大部分学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依旧是通过教师在常规教学课堂之中的实验演示完成,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仅限于基础简单的实验部分,例如对试管加热,滴管使用等基础的化学实验,学生缺乏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空间,局限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保障,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启蒙学生与培养学生积极性两个角度,进行化学实验平台的搭建。首先,增加适当的初中化学实验设备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中。例如,搭建专业的实验室而非在普通的教室中开展实验教学,配备充分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具备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基础而非通过教师的演示完成实验的理解。其次,转变实验教学方法,以实验任务布置、学生自主实验开展、教师实验监督指导、实验总结的顺序模式,加强与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索中,完成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引导,以此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以高度的重视,以满足社会对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提出的高要求。近年来,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化学教师在总结原有的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更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一、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中,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要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还要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仍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顾着在做笔记,然后课后是繁重的课业;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量而不考虑质的问题,学生只注意听而没有学会思考,使初中化学课堂显得很呆板,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达不到化学教学的目的。

2.教学目的不明确

很多初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注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为初中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初中生拓展视野,不注重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教学内容不丰富

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多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使初中生能学到的化学知识受到限制,导致初中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方面的活动较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快速提升。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实践,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注重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化学是一门综合学习学科,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新课标要求下,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带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通过各种方法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初中教学中,初中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变得轻松,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化学活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自我总结和综合素质修养提升,从而使化学教学更有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初中生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针对课堂上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初中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它可以拓宽教学范围,让初中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化学学习活动,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情景剧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同,初中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素材,从而锻炼了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与此同时,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各种化学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协作能力,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

3.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注重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