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3:4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超强思维导图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维导图自20世纪90代传入我国后,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已经开始应用到教学中来。XMind是一款国产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能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地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本人在2012年之前对思维导图了解还较少,在接受四川省“陶研会”安排的解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任务后,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开展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在教学中主要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复习和分析问题。参加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学会了运用这一思维工具帮助数学学习,在此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对思维导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为我们的课堂变革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分析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构建,而不是施教者简单粗暴地对学习者实行灌输,应关注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
思维导图应用可视化、结构化的方式理清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随着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右脑负责图像、颜色、想象、空间、整体等非语言性思维,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数字、条例等语言性思维。由于大多数人都是以右手为主,这就造成左脑比右脑得到的刺激多,左脑比右脑疲劳,右脑的潜力没有得到挖掘。思维导图中的图形配上彩色线条、彩色文字可以刺激右脑,发挥右脑的作用,减轻左脑的负担,使大脑的运转更加灵活,学习更加高效。
2.实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可见,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阐释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人生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目标是全体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3.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数学学习,是对教师课堂内容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很多学生忙于抄笔记和例题,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如果采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模式,效果让人吃惊。首先,用简单的图表来代替繁琐的书写,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还利于理清层次;其次,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突出重点,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记忆效果;第三,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了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4.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学校条件、学生知识技能情况,2012年我校数学组确定了“学、议、导、用”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此四大环节中有三个环节(学、议、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此模式中各环节都发挥了思维导图的作用,效果较好。
一堂课结束后,这张思维导图也是本节课的笔记。在复习时再看到这张图,不仅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眼前,而且当时的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各个环节运用中的关键及操作要点
1.在预习中应用,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体感知,上课就会加深对新课的认知和理解。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预习,就是通读一遍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的预习效果不是很理想。本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椭圆,在椭圆里写上预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就把它作为中心主题。
第二,从中心主题出发,向外画分支,将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填在分支上。
若分支线上还有更细的分支时,则重复上述操作。学生在完成知识点的填写后,接着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应的符号。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打上“√”,有疑惑的知识点打上“?”,有问题需要老师解决的可以用“云图”来提问。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阅读时理清思路;其次在导图上做标记可以让学生听课时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另外,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点,在讲课时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
图一是初一学生在预习《有理数》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知道学生的疑惑是0.1234…是有理数吗?非负数、非正数是指哪些数?
图一
2.在复习中应用,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从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易遗忘的知识是那些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所以当学生完成了某个学习单元或整门课程的学习后,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本章知识进行总结,用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想法绘制出来。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观看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交流看法。最后教师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作品,由全班同学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和修改,教师总结和提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修改自己绘制的导图,把所绘的思维导图编织成了自己的知识网。通过长期训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会整体理解各学科。考试之前,学生只需要翻阅几张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中的每一个分支复习一遍,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自信地迎接考试。
除了按章节复习之外,还可以按照知识分类复习。如函数知识,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个主要分支,每个主要分支又分为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等。这样当思维导图完成后,学生对函数知识就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框架。
图二是初一学生学完《有理数》后第一次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复习,这位同学把自己在学习中的易错点用红色的“注意”来强化记忆,值得表扬。这些做法也可以提醒老师在教学中目标性更强,较好地解决学生的疑惑。
图二
3.审题时运用“分析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解题的方法、思路、技巧都离不开认真审题。有些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面对所给的问题,已知和未知之间不能联系起来,无法找到解题思路,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更是无处下手。要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学”并重。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显性条件、隐性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借助思维导图强大的图文并茂的功能构建知识网络图形。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还使学生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完成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错误问题的重演,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
下面例题是一个函数题,我们试用“分析性思维导图”来切入问题。
如图,已知直线L1:y= x+ 与直线L2:y=-2x+16相交于点C,L1、L2分别交x轴于A、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直线L1、L2上,顶点F、G都在x轴上,且点G与点B重合。求ABC的面积。
分析性思维导图如下:
三、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反思和困惑
1.由于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亲身体会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强大功能和乐趣,这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由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体现出来,采用何种办法来验证思维导图应用模式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3.在刚开始应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成图,缺乏了相应的指导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何使思维导图与表达形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是我们教师首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4.在教学中要关注整体、关怀个体。在教学中,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效果不理想,不主动,嫌耽误时间麻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关怀。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17-01
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乡村的中学生具有见识少、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所学知识多为书本知识、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乡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接触面较窄,从课外获得知识的渠道几乎没有,在学校教学方面,教师们的教具也只有一本教科书,一盒粉笔,一块黑板。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单一性、适应性向创新性、专业性、全能性过度。在这种需求下,怎样才能培养出这种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迎接国际激烈竞争的跨世纪人才的乡村学生呢?这就把我们的乡村教育事业推向非常严峻的局面。
乡村学校无论是在教材、教具、学生学习条件、教学活动等,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培养人才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就出现了一种“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现象,如何在较低的起跑线上追赶上他们?在这里我就从生物学科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因为生物学科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举重轻足的地位。
在众多的学习科目中,生物学内容比较分散、细腻、抽象,所以学生往往难以提高学习兴趣,而教师也往往是依大纲靠书本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这样的旧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代的需求,所以必需要改革,而改革的要点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思维的理论和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学家)也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所以注重思维训练便可形成创新意识和具有创见意识,我认为这是乡村学生教育的关键点,具体步骤有以下三点。
1 善于观察+浓厚兴趣
观察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如人们对于熟了的苹果会掉在地上这一现象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牛顿观察后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德国一位著名科学家也曾说过:“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是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作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其真正独创头脑。”有了兴趣产生了好奇心,又善于观察的话,其学习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上实验课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如我在上环节动物这一课时,我专门设计了“玩蚯蚓专题”实验课,让学生们先在草坪上玩蚯蚓,让他们接触蚯蚓。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蚯蚓对于乡村学生来说是最寻常不过的了。我耐心等待着,过了十多分钟,就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来,“老师,哪一端才是它的头?”其他同学听见都愣了一下,紧接着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问题也多了起来,“老师,它吃什么的、“老师,为什么它的身体已经断成两截还能活?”同学们议论纷纷地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就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了。对问题有了兴趣性也就争取到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何愁这些学生不去训练他们的思维,而对学习不够努力呢?
2 勇于质疑+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要想学生具有标新立异的思维,就必须破除学生“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受先前“定势”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教导学生要勇于质疑,对老师说的和书本上讲的东西,不应认为一切都是绝对正确的。但这一点对于乡村学生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事,因为他们普遍生性比较腼腆,所以我平时上课特别注意鼓励学生们提出个人的见解,鼓励他们不怕说错,并经常对他们说:“不要怕错,错了可以改嘛!浪子都可以回头,何况我们这是在学习。”若不然的话,要他们天天听、天天练、机械地服从,盲目地模仿,他们怎能有创新的思维呢。如我在上?光合作用?这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老师,如果人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话就好了,这样大人们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耕作了”这话刚说出口即刻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我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的荒谬想法,还大声赞扬他能标新立异和勇于质疑,并鼓励其他同学以此为榜样,渐渐的其他学生就会大胆的提出问题来了。有时还可以营造对立观点让学生们讨论,以达到大胆质疑的效果。如我在上运动这一课时,就设立了“运动与骨,骨与运动”的观点让学生们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整节课在学生们自由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课本里的知识,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要求。
3 富于想象+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解答,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的答案。它的主要特点是新颖性、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就是独创性,即与众不同。流畅性是指在思维时,能够进行急骤的联想反映出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即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见解。这种思维在数学课上常有用到,在生物学科里却是新的尝试。为了训练学生们具有这种思维,在上实验课时,我要求学生们必须拿不同的实验品来做实验,并且要求学生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进行比较和总结。如我在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课?时,就有学生拿着洋葱、大红花、菜花、菜叶等多种实验品来上课,我让学生们对这些实验品进行多次比较和总结,最终发觉大红花做实验效果最好。
仅有发散思维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与创造是分不开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超强的创造力。所以我在组织课堂内容的同时,经常教导乡村学生们要勇于大胆想象、设想和猜想,甚至假想都可以,但是不能胡思乱想。教育他们想象要有科学性、逻辑性、知识性。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的科学家们不都是靠他们非凡的想象力才能发明东西的吗?由此可见,教导学生们多思多想就有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和具有创见意识,而培养这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具有创见意识的人才,才是我们今天要培养的祖国人才。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
总的来说,乡村教育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教师能用的教具极少,这就需要乡村教师们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把握好学生的“情绪区”,因地制宜的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性,相信经过我们乡村教育者们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化消极为积极,激发其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欲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增加视觉和听觉的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多媒体技术手段具有直接、便捷、高效、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目前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例如八下第18课《改革开放》,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 然后提问:“歌中的‘老人’是谁?‘崛起的座座城’又指的是哪几座城市?”学生从领会歌词的含意很快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学习热情也一下子提高了。
当然,情景创设不仅仅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通过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剧、展示实物、文物和历史图片、描述身边生活等方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带疑导读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认真把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做到以疑导读,以疑促思。
在本阶段中,教师的问题创设非常关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提出要围绕本学科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到生活实际。(2)要依据课标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据此设计问题,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实现和突破。(3)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要根据各层次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问题,注意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尽可能采用低起点,层层推进,做到统筹兼顾。(4)要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热点问题。(5)创设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所创设的问题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后,就会在疑问的引导下去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上《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在阅读中解决问题:1.说说我国汉代经济区域的划分情况,总结从战国到东汉经济区域的特点2.思考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三个问题依据课标要求,围绕教材内容,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以解疑为目标,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能力去独立学习、思考并加以初步解决。
三、互动导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就事先设计的有意义的主题、有争论性的问题(教科书上最好没有现成答案)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方面:(1)变主导为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向学生暗示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说话”为“交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抓住学生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2)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进行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随历史内容的展现,不断发现,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获得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四、精题导练
新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典型例题(最好是结合课后练习,题型可分选择、材料分析、问答三种形式),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能结合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五、问题导思
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保护学生的回答不会受到批评和嘲笑,告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这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真实表述观点的安全教学环境。根据师生之间的自由甲流,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老师教学中应该面带微笑,以优雅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老师和蔼可亲的姿态可以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一种潜能,必须神让他挖掘其潜能,让好奇心变成超强的学习动力。学习中的好奇心可以引发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这一情况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持久,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2.给予合理的辅导
那些学习地理知识能力不佳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其学习障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障碍区别对待。可以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划分为两类,一种学生智力水平高,数理化成绩非常优秀,但地理学习效果不佳,另一种是其他各科学习能力平常,地理学习能力也较低。基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相对应的措施。一是要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教会学生观察、记忆地理图表、规律等重点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必要的理论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偏科的学生进步很快,学习一般的学习也有明显的进步,总体来看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3.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
学生地理课上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过程困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引起的。学生可以根据黎世法总结的八个阶段论,来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他的八个阶段论贯穿整个地理学习过程,日常学习、阶段复习、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等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种方法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学生会在地理课前阅读将要讲述的内容,复习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对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开学之初老师要针对性的做好导言课,让学生更加清楚为什么学习地理;平常授课时注意与其它相关联学科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培养良好性格
拥有良好的性格也是消除学习地理学科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老师可以采用疏导、合理引导、疏导等不同方式,改变学习地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策略。例如:有些学生活泼好动、放纵自我,可以给予相应的疏导措施,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趣入手,不断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那些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因其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致使无法获取更多的地理学习知识。老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课堂讨论中多给这类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对那些破罐破摔、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教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规律,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
大 家 好 !
人们都说,真诚的友谊来自不断的自我介绍.可我在这里想把它改一下--足够的自信心也同样来自不断的自我介绍.我叫何继红,一个来自东塘店的有着敏锐洞查力的智慧女孩.认真的女孩最美,我的美丽无可匹敌.非常感谢公司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超越自我的机会,今天我要向着领班这一岗位冲刺.
担任领班助理这一职已有将近半年时间.在这半年里,因为有我们东塘的各位领导对我工作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从最开始一个服务员的心理定位上升到了一个基层管理者的认知.真诚的谢谢他们.
我认为,作为一个领班,她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她不仅仅是一个传达主管各项意图的桥梁,做好主管的左右手,她也是一个能把下面员工的看法和意见总结并反馈的纽带,同样也是员工的知心人.她还需要具备超强的观察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员工的心态,做好沟通工作.能完全地管理好一个区域,带领她们提高各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她们有任何困惑和难题时教她们如何解决.当然,对公司的各项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都能熟知并理解.要有一定的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时果断的思维方式,等等.
在担任领班助理的这段日子里.我能按质按量地完成上级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我所在的三区,不管是从业绩到服务水准,都得到了主管领班们的一致肯定.以前一段时间由于三区餐位较松散,跑单现像比较严重.经过资源的优化整合,到现在的连续四个月无跑单现象,也是大家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我们实行了一个承包责任制,区域的每一位家人都有各自负责的事项.从餐中服务到卫生到五常等等到都有专人负责.每个人都能行使领助的权力进行安排和监督.并在每月的区域会中对特别负责的家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她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我们这一个小家庭团结得更加紧密,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增强她们的管理能力.并且在此中,我们区的管理又更进了一步,真正起到了双赢的效果.在业绩管理上我们也有专人负责.现在我们区域也订下了每月的销售目标,在每月的区域会上也对业绩特别优秀的家人给予奖励.由于实行了业绩奖励方案,虽然我们在地形上不利因素多一些,但在业绩上也不会输给其他区域.
如果我能竞聘上领班这一职,我将做好以下几点:
1.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向领导和前辈们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处理顾客投诉的能力.
2.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要带领其他的家人们一起进步.定时组织一些培训课程,涉及的方面可以更广一些,从产品的知识到日常的一些顾客投诉都可以教她们怎么解决,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些激励方面的培训.
3.沟通很重要.及时的做好与员工的思想工作,细心观察她们的思想动态,以便能及时掌握她们的想法与意见,并做好记录,进行反馈.
4.一个企业的营业目标永远是业绩为先,服务至上.要做到好的业绩,服务水准尤为重要.现在的客人已经不单单要求吃饱就好,他们对服务的满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到公司倡导的人性化服务呢?那就是一定要把顾客当朋友看待.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只有你真正把他们当朋友看了,你才能真正的做到微笑服务.这样,你的服务做到位了,产品也能达到顾客的要求,业绩自然也就会提升.怎样跟顾客做朋友,怎样做好顾客的朋友,这也是我需要跟她们共同学习的地方.
有机化学是化学四大基础课之一,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各章的知识点既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高等院校开设有机化学的学时是有限的,而课程的内容却在日益膨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内容繁杂,难以完全掌握。教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新理念和相应的实践方案:
一、学会学习
一般院校开设有机化学都在64―72学时之间,最多也就128学时。每次教学都非常紧张: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庞大,教师本人尚且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和更新,常感到学无止境,更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贯彻这样一个理念:以有机化学课本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学会学习。
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这就要求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从课程开设之初,笔者就告诉学生这条遗忘规律,让学生及时复习,做到事半功倍。
针对知识点多的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在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总结成为一页纸,这样在复习时只需看一页纸,花费时间比翻阅几十页的课本要大大减少,学生复习时的兴趣高,有耐心进行多次复习。这种把书读薄的“纸效应”能将十几章的厚厚的一本书变为十几页纸,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反哺教学
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仅仅根据书本讲授知识点,不仅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只能肤浅认知,枯燥记忆。教师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或者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激情,从而进一步加强学习效果。
笔者在讲授“氯仿的毒性”时,让学生回忆电影《金刚》中的强壮的大猩猩如何被捕获;在讲授“醚键在酸性条件下断裂”时,举例让学生思考“采用氯亚甲基化反应制备9,10-二氯亚甲基蒽时,1,4-二氧六环是良好的溶剂,但为什么反应后溶剂无法回收”;在讲述“含碳碳双键共轭体系的有机分子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时,笔者拿出刚从实验室合成的具有超强蓝绿色荧光材料以及发表的关于非线性激光材料的论文;在讲授“Vilsmier反应制备芳香醛”时,以自己曾经实验失败长达半个月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其中的碱中和步骤要注意的一些操作细节。
这些来源于教师亲身实践的知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离自己不远,所讲解的知识点不再是空洞的文字或图表,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如果教师的科研实践经历足够丰富,学生还会从简单崇拜转变为努力学习。
三、课堂PK
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大学课堂每堂课知识容量大,学生要非常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思维和节奏,才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但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听课的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难免就会上课时处理杂事,教学效果差。如果此时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上来,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课堂大PK”,把一些需要讲述的知识点提前糅合成一道综合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选出男女学生代表各一名,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男生女生可以作为亲友团,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自己的代表完善答案,最后由教师当嘉宾评委、学生做观众评委来评判胜负。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全民参与,带动整体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能力。如在讲授“羧酸的合成”之前,笔者让学生设计由苯合成苯甲酸,得到越多的合理的方案者胜出,结果得到了图一所示的20多种合成路线。这次课堂PK不仅使得教师可以免讲此节内容,而且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好。
四、绘制有机八卦图
有机化学知识点繁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理解合成路线时,如果顺着路线方向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在逆推路线图时,对于选择什么样反应原料和反应条件,以及经过什么样的中间产物时很是迷茫,往往不知如何下手,特别对于一个需要采用较多步骤来合成的目标分子,常常会手足无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上课时教导学生思考一个有机物如何制备,如何衍变成新化合物,学会经常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久之学生的路线设计水平有了一个“顿悟”式的提高。笔者设计了一个“有机八卦图”的模型(见图二)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将有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用一个八卦的形象表示出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相互转变的反应方程式,用数字标在相应的箭头上,并将之作为一个“卦相”来阐述,这样在以后的设计路线中就可以利用这些卦相来推演了。学生们对于编制自己的“有机八卦图”兴趣很高,有的学生还在积极地将之用电脑编程,以便日后可以快速检索。
结语
通过将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得到了良好训练。五年来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都在90%以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125-03
一 引言
知识的可视化就是让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知识的可视化往往就用图像和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图像格式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图像。而动画一般是FLASH矢量图形动画。使用位图图像往往比较大,不利于网络的传输。虽然,FLASH也有强大的交互性,但它必须在特定的软件插件支持下才能实现交互性。本文所提到的SVG技术可很好的解决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形动画这些不足之处。
二 SVG技术
1SVG概述
W3C推出的SVG是可升级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的简称。SVG是一种采用XML来描述二维图形的语言,目前W3C推荐使用的版本是SVG 1.1(本文所说的SVG即指SVG 1.1)。SVG允许使用3种类型的图形对象:矢量图形形状(例如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条形状),图像和文本。图形对象可以被组化、样式化、变形和重新组合,包括图象嵌套、变形处理、剪辑路径、Alpha蒙板、滤镜特效和模板对象。[1]目前SVG已经得到很多浏览器的支持,如IE(添加Adobe提供的SVG Viewer插件)、Mozilla Firefox等。SVG 的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可以很容易地将图像中出现的元素处理成一个个对象,这正是相对光栅格式图像具有优势的基础。
SVG图形可以是动态的、可交互性的。动画通过直接声明(比如在SVG里嵌入SVG动画元素)或通过脚本来进行定义或触发。
SVG不但可以表现图像,还可以表现文字、音频等其它信息,对于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可以通过可替换的方法把图像替换为音频信息,这样对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也能够得到SVG所表现的信息。另外,对那些手持设备、车载设备、无线设备来说,它们的屏幕一般都比较小,而且显示分辨率低,SVG的矢量特性也可以让这些设备清楚地浏览SVG图像信息,这都是目前的位图图像所不能做到的。
2SVG、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的比较
所有权指公司的专有格式权,网络检索难易指文件的内部结构对于搜索引擎是否可见。
由上表可看出SVG具有的特征:
(1) 所有权方面,SVG是由W3C管理的一种开放标准,W3C是web技术的国际化标准组织。
(2) 可缩放性,按字面意思就是指讲内容放大的能力,可以帮助确保有视觉障碍的人,或者那些距离显示器比平常更远的人们,可以看到应当看到的所有内容。
(3) 结构化图像,SVG本身为结构化图像,它包括了有关一幅图像中每个组件的结构,这使得辅助技术更容易按照一种其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复制图像。SVG使用了文档对象模型,即DOM是分析XML文件的方式,并由描述该知识实体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之一,用它来定义每一个元素,可以在必要时能够处理每个元素从而确保它和这幅图像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由用户访问 [1]。
(4) 普通文本,因为SVG是纯文本,所以任何SVG内容可以输入为纯文本格式,通过屏幕阅读器阅读,或者以其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创作的方式表示。
(5) 可扩展样式特性,SVG属性不同于CSS中包括的其它属性,它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有视觉障碍和使用辅助技术的人们的易访问性。通过改变字体和滤镜,设计人员可以方便的采用供视觉较差、色彩缺乏或需要辅助技术的人们使用内容[1]。
SVG提供了描述矢量的一种方式,同时能够通过其他XML实例、脚本语言、CSS和DOM进行扩展,开发人员已经意识到了SVG解释器可以添加到几乎任何应用程序中,甚至像蜂窝电话和手持设备中使用的嵌入式软件。
三 可视化技术
1 可视化概述
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为的是更有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知识可视化是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来表现知识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其实质是将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过千言”就是这个意思。知识可视化是教育技术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利器之一,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目前,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概念图(Concept Map)、思维导图(Mind Map)、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等。[2]
2 SVG在知识可视化方面的优势
(1) 任意放缩,用户可以自由的放缩图像而不会破坏图像的清晰度。
(2) 文本独立,SVG图像中的文字独立于图像,可以编辑和查询.同时,也不会再有字体的限制,用户系统即使没有安装某一字体,同样可以看到。
(3) 较小文件尺寸,一般而言,SVG图像要比其他网络图像格式如GIF,JPEG更小,下载更迅速。
(4) 超强显示效果,SVG图像的清晰度适合任何屏幕分辨率或打印分辨率(dpi),无论是300dpi,600dpi甚至更高,都不会产生位图图像的马赛克现象。
(5) 超强交互性,由于SVG是基于XML的,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SVG图像能对用户动作做出不同响应,例如高亮,声效,特效,动画等优点。
四 运用SVG技术实现WEB环境《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方法及实例
1 SVG对象模型结构的设计
通过分析SVG文档的结构,本文从Script操作SVG角度出发设计了SVG对象模型,如图1所示。
Windows窗体对象是一个全局变量,该变量表示SVG运行时的浏览器窗口对象。因为脚本的运行就是在Windows对象内部进行的,所以调用该对象方法和属性时可以省去对Windows变量的指定,例如Windows,Document可以直接通过Document实现引用。Document是静态全局变量,通过该变量我们可以立即获取当前浏览图形的文档对象(SVG Document)。[3]通过获取文档对象,我们就可以在DOM框架下对各种图形元素进行动态操作。SVG文档还可以嵌入HTML网页中,通过HTML文档对象获得SVG文档对象。
将SVG文档嵌入网页中可以用以下代码实现:
<embed width=”800” height=”600” type=”image/svg-xml”
id=”svgnetwork”src=”网络.svg”>
</embed>
下面程序演示了如何利用脚本和DOM进行创建文本节点和向文本节点添加文本内容的过程:
var text = document.createElement ("text");//创造一个文本节点对象
text.setAttribute("x", 100);
text.setAttribute("y", 100);
text.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ew text"));//将文本内容添加到text节点对象中
2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的组织
本文设计了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结构图将知识数据表达分为文字知识表达和图像+动画知识表达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都是在图层的基础上实现的。点、线、面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几何属性。在SVG中,<line.../>是绘制线条的标签,<polyline .../>是绘制折线的标签。而<circle .../>是绘制正圆的标签,<ellipse .../>是绘制椭圆的标签,<rect .../>是绘制矩形的标签。动画是由<animate.../>或脚本+DOM来实现的。
3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的方法
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主要是利用B/S的架构来实现的。S是服务器端,而B是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进行URL连接请求,获得服务器端的SVG文档的应答,在脚本解释器的作用下,应答内容在浏览器中显示。如图3所示。
4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具体实例
使用SVG制作图形方法有两种:用文本编辑器(记事本等)直接制作或是用专门的制作软件制作如Inkscape等。而动画一般是由脚本+DOM或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图4和5是网络拓扑图中传输包的过程演示图,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编写动画的部分代码如:
<animate attribute Name="visibility"
id="Animation_1_Segment"
begin="accessKey(b);
end="Animation_1_Segment.repeat(2);accessKey(e)">
用id获得动画片段层,并且设置了开始动画热键和结束
动画热键及重复动画次数。
五总结
SVG技术尽管在可伸缩性和交互性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在还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才能完成,它的很多方面也不是很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SVG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可视化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可视化出来。
参考文献
[1] W3C网站:省略.
[2] 苗英恺,陈佳."知识认知导航图"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6(1):10-12.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学校提出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完成人生青年期的“精神成人”问题,着力培育大学生的高情商、做人能力和完善人格,满足国家“高智商+高情感”、“做事能力+做人能力”、“卓越知识+杰出人格”的人才诉求。为此,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理念与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一)“药学职业意识+药学人文情怀培养”的基本教学理念。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高等药学教育有其专业特殊性,药学生未来职业面对的是患者与药品,两者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对药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近年来,“毒乌头碱”、“葛兰素史克”等重大医药违规事件的频发,凸显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素养的严重缺失。因此,专业授课老师有义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灌注“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坚持不懈加强人文关怀,培育学生形成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将培养既能坚持业务精益求精,更能以德居首、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合格人才的理念渗透入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1]。故此,药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为我们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二。(二)“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医药行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国内医药行业日趋重视新药研究,很多大型制药企业都相继部署与实施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些工作的投入与实施必然导致制药企业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的要求发生转变,不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多地开始期望学生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宽广的药物应用与研发视野以及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失本科生思维活跃并极富创造力的特点[2]。另一方面,为了顺应和追赶全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步伐,我国教育部自“十二五”开始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因此,我们也应该把“专业+创新”教育作为我们的核心教学目标,以“课程—项目—人才”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借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灵感,为原始创新及创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探索与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药物化学作为一门药学领头学科,区别于其他药学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特定的药物靶标进行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展开,并通过先导化合物的各种结构优化策略改进药效、药代和毒性性质,最终获得临床候选药物。因此,在具体授课中,我们需从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确定以药物的靶标、药物作用原理、新药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药物结构与药效、药代、毒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删除与简化非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强化药物化学中“靶点—调控机制—先导化合物”、“结构—性质(理化性质、药效、药代、毒性)—优化”这两条主线,注重药物化学专业思维模式的引导与构建;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以经典新药研究案例以及当下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医药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焦点剖析、经典重温、名家人生经历分享等多层次的德育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将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和法治社会建设新动态融进专业课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们的职业使命感,塑造职业道德。(二)改革教学手段。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要完成整本教材的授课内容,除非“填鸭式”教学,否则,可谓“不可能之任务”,而“填鸭式”教学是大学教学里最不可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模式上开展一些探索与改革。首先,我们强调主体性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这一教学过程的“主体”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更多的课下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回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至少通过网络检索收集某一主题的教材外阅读资料与最新资讯,这些作业以课堂“随机提问-主动回答”、“PPT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其次,把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30%)与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其中,把学生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及小论文的专业水平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唯一来源,进一步强调平时预习与复习、检索与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日常多温习、多思考的好习惯,抵制考前突击;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网络的教学手段,如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体系,结合图片、实物、动画、自制视频等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等。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85-02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侧重于人体局部层次结构、器官位置和毗邻关系的研究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医学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综合性强的特点。局部解剖必须注重学生的临床操作等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同时也涉及到了解剖实验教学。近年来本人通过与同事合作开展局解实验教学模式探究,针对现代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强调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1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学生医学意识淡化。
局部解剖的实验操作时间长,强度大,在实验过程中,面对僵硬的尸体标本和刺鼻的甲醛气味,有些学生思想上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倾向,不愿去细致耐心地观察和实践操作,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
2 高等教育的改革给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给医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受现代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解剖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老化,实际实验条件很难改善。特别是局部解剖实验中不可缺乏的尸体标本来源更是滞紧,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减少,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下降。
3 科技的更新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给局部解剖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技术性挑战
局部解剖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进行尸体实地解剖、观察、达到对人体器官定性、定位、定态的综合性了解。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其技术性教学手段也相应有所改变,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临床诊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局部解剖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和更高要求。
针对以上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局部解剖实验教学提出了以下探究性建议:
一 优化局部解剖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内容,要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式,充分体现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时代性特点和实践性原则;根据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拓展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材;重视实验教学的临床操作、技能实践的探究过程;及时把别人先进的医学理论、成果经验引入教学;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有针对性: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医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人体解剖实验课的根本目的是为医学临床服务,是提高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对人体尸体标本实地“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才能加深对人体结构的深度认识。所以说,端正学习态度,强化责任感,是培养学生超强医学理论技能的前提;在解剖实验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精湛掌握人体各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分布关系;养成规范使用手术器械、严格解剖程序进行操作的临床职业习惯,为以后的医疗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局部解剖实验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技能的科研意识和思维习惯,及时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协调能力;让学生能够将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充分通过实践体验,并在互动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临床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敬业精神。
三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课堂:
传统的局部解剖教学模式,多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等方式,教师主导现象严重,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纵深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自主能力,有着严重的阻滞影响。 现代医学教育理论下,转变教学观念,开放教学课堂有利于学生局部解剖实验学习的提高。
1.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仪器、视频展台,录像等一系列教学技术,同时借鉴传统的直观性教具模型、挂图标本等,协同保证局部解剖实验教学效率的高效。通过角色互换,组织学生合作互动、实践体验局部解剖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精简了知识转移,技能强化的过程。
2局部解剖实验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元化,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分析,开放课堂形式,拓展课堂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式探究,开展学术流,个人成果展示等综合性实践;另外,学生基础技能与实践教学的广泛结合将会有力的推动现代解剖学的发展。
3 局部解剖实验教学,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的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总结和学习反思,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整合医学教育师资素质,积极开拓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教学条件,创设完善的实验环境。
医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合理配备,工作关系的协调,教学水平的整体储备对于解剖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解剖实验教学,要有充备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来支持,因此,开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人体解剖实验标本,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配备各种现代先进教学系统,创设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人体解剖资源库,确保解剖实验的有效开展。
五 建立和完善相关学业评价制度,促进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15年,是贵州省一类示范高中,现有学生4747人,教职工352人。作为贵州省的百年老校,遵义四中历史悠久,沉淀厚重,继承了许多年轻学校所不及的优良“血统”和品质。但是,就像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背负盛名难免步履沉重,也难免潜藏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光环掩盖下的虚弱。名校老校几乎都在精英教育的时代有过辉煌的办学业绩,是一个区域内有过较大影响力的学校。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办学条件优势,特别是良好的生源条件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因为名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升学率较高,因此获得的几乎都是赞誉和追捧,集各式各样的荣誉于一身,一俊遮百丑,良好的办学效益遮蔽了老化钝化的体制,但荣耀的光环下有掩盖不了的内在虚弱。
二是经验带来的观念固化。厚重的历史在沉淀厚重文化的同时,也沉淀了一份自满、固执和保守。名校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是同时,传统习惯和经验形成的惯性深重,自我感觉良好,很难产生来自于自身的批判与否定,因此改革和创新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三是教师的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较强。名校老校享有荣誉和具备资历的教师数量多,影响力大。学校的呵护、学生的尊敬、社会的推崇既可以成就教师的荣誉,也可以助长教师的自傲。不少教师常常以曾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为骄傲,在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支配下产生了舍我其谁的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关注时代变化,对标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危机感没有普通学校的教师那么强烈,因此很难产生“空杯心态”。而在今天,当教育生活面对“双新”――新常态和新高考的挑战时,特别是福利待遇被规范之后,有些教师内心失落,心生抱怨,甚至对政策、对改变产生了消极抵触的心态。
四是新老融合的认识误区。人们常常认为,有资历有经验者缺乏创新精神,有创新精神者缺乏经验和资历,所以老校总是在不断强调新老融合,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做“青蓝工程”,做“传帮带”。但事实上,就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存在就是合理,没有代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落后和停滞。新老融合其实是个伪命题,甚至是谬命题。一个学校,越是强调新老融合,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越是不利,就越是压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个性彰显,最终很难实现多维发展和创新发展。承认新老差异,各显其能,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不纠结于新老融合,应该是老校的明智选择。
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冲出重围,负重前行,让老校重新焕发活力。那么,冲出重围的出口在哪里?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切入口在哪里?经过反复调研,学校确定,把教学方式的革命作为学校整体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改革课堂入手,通过课堂观念的转变来寻找老校逢春的契机。只有打开这个通道,观念的藩篱才能冲破,思想的闸门才能打开,学校综合改革才有基础保障。
二、改革思路
课堂改革,首先要研究课堂存在的问题。按照雅斯贝尔斯的分法,教育的基本类型分为三类。
一是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学生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学会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将白纸黑字的书本――明白无误的东西带回家即可”。
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的传统色彩,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
三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师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唤醒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发的力量,这是一种“催产式”的教育。
我们的课堂缺少的正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缺少课堂的平等对话,缺少在平等对话中师生对真理的探究和探究后的顿悟。搞清了课堂存在的问题之后,再来研究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研究知识类型。知识类型可分为三类。一是事实性知识,如概念、记忆、判断等。这类知识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二是方法性知识,如阅读、讨论、争辩、归纳总结、推理拓展。这类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需要通过训练来解决。三是价值性知识,如体验、反思、创造、信仰,这类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好”的问题,需要通过导向性教育来解决。
教学的创新需要的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知识结构,体现学科价值。其根本上要解决的是知识的价值观和信仰问题。事实性知识是在“记中学”,方法性知识是在“做中学”,价值性知识是在“悟中学”。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前面两个方式,耗费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记中学”和“做中学”上,忽略了“悟中学”。而“悟中学”才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最终追求。所以,课堂改革的方向就是实现“悟中学”。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去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两位对话者并不知道真理在哪里,其实真理都已经在那里,两位对话者绕着真理转,并被真理所引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课堂构建的基调为“不求模式,但见精神”。
作为一个有着较好底蕴和优势资源的百年老校,课堂改革不是机械地追求模式,模仿或照搬其他学校的成功模式,而是最好能够摒弃模式,彰显本校的个性和精神。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大胆纠正一些惯性思维,树立新的观点,如:讲得好不是真的好,学得好才是真的好;讲得好学得不好是最大败作;信息时代最不缺的是知识,缺的是知识的活化。而骨干教师最大的问题是喜欢“讲”,教学方式转变的最大障碍恰是骨干教师。
三、改革实践
确定了课堂改革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对课堂内涵的研究。通过深入调研以及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的广泛讨论,教师们发出了共同的声音:反对课堂教学模式化。遵义四中的课堂应该是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的,但可以从中提炼出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课堂精神追求,并最终将这种精神追求概括为“三元课堂”。
“三元课堂”的内涵:一是激情课堂――调动学生激情,让课堂有比赛的激情,学生能够平等对话,敢于争辩与质疑;二是人文课堂――关注人文精神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三是真灼课堂――关注师生对真理的探索过程,让每一堂课包含智慧,也包容困惑和个性见解。总之,摒弃固定模式,不追求高大全的课堂,摒弃表面的热闹,追求货真价实的对话。为此,可分成五步走。
1.深入调研,形成问题清单
通过开展听课周活动和推门听课活动,以查找问题的心态走进课堂,发现和总结问题。对全校各班的教学日志记录员进行了专题培训,让记录员对教师的“讲课”时间计时。结果显示,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上,“讲课”时间30分钟以上的占了将近一半,留给学生自主研讨、争论、激辩和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时间不足10分钟的接近一半。
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理出了问题清单。一是一些教师课堂观察与课堂组织意识淡薄,甚至学生上课两三分钟了还没有反应过来;二是课中观察和教学情绪调动不佳,存在学生分心和打瞌睡现象;三是不少教师讲得多,学生回应少,教学互动走形式;四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五是课中问题设置随意,甚至没有问题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方向和结果反馈;六是教师“霸课”,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充分置疑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性学习被忽略;七是学生没有预习便进入新课,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被动接受讲解;八是学生之间缺乏讨论,特别是争论,缺少思维碰撞的机会;九是教师生怕课堂讲解有遗漏,过精过细,学生成为承载机器;十是教学使用多媒体频率过高,超量信息和快速浏览让学生跟不上节奏,身心疲惫。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惯性使然,教师习惯讲,学生习惯听;二是部分教师也曾试图把更多的时间大胆还给学生,但是“三两句话便把学生引向纵深思考”的功力还比较欠缺,课堂效率不高,在尝试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比较“稳妥”的传统课堂,似乎这样心里更踏实;三是备课量问题,表面上看,如果教师少讲,备课量就会减少,实则不然。因为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和不确定性因素就会增多,教师的准备量反而需要增加;四是整个学校还缺乏大家都认可并能自觉主动追求的课堂精神价值。
2.拟定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在广泛研讨之后,学校出台了《遵义四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遵义四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性意见》《遵义四中三元课堂评价标准》(参考),为课堂改革明确了思路和办法。
从时间维度来看激情课堂,重点是课前情绪调动和课中情绪调动,为此可参照一些基本范式和指导性意见,并辅以下列措施:一是陶醉晨读,二是激情午歌,三是激情班歌。人文课堂强调人文关怀与人文渗透,为此提出了“三个是否”:是否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是否尊重了学生个性、保护了学生尊严。真灼课堂要求不玩花哨、务实高效,让课堂充满质疑色彩,成为文化的殿堂;如果一堂课有热闹无深思,浮躁有余积淀不足,那就不是真灼课堂。为此提出了真灼课堂的“六有五不”:有充分准备(师生都有备而来),有目标呈现,有任务驱动,有自主研习,有探究活动,有学生展示;不独(不唱独角戏),不霸(不夺学生话语权),不冷(人文仁厚),不浮(不虚浮),不空(内容不空洞)。
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教师们心里都装着这三个课堂要素,围绕这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实现好了,课堂自然出彩。
3.自主申报研讨课,以实例研判课堂问题
各备课组自行申报研讨课,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评委和教师参与评课。三个主评委根据分工,在课堂上有侧重地观察与思考,课后分别从“激情、人文、真灼”三个元素展开评课,然后是听课教师评课,整个过程紧紧围绕三个元素来展开。在研讨课阶段,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同时发现了平时忽略的课堂亮色,拓宽和明确了“激情、人文、真灼”三个元素的具体实现途径。
4.广泛赛课和晒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备课组推荐和观课发现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具有引领示范价值的优课,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并将示范课制成视频课程,供教师们观摩和学生们自主学习。同时,每个学期都推出“课改之星”,通过活动和仪式让这些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让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课改氛围。
5.让反思与总结成为常态
在备课组呈交的“三元课堂”阶段性反思总结中,有一位生物教师这样写道:
通过研讨尝试,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超强能力,而且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讲台上的讲解与掌控全局的能力并不输于教师。
高一英语备课的总结中有以下内容:
我组认为,激情课堂的实施途径有:①教师需要基本功扎实,发音标准,口齿清楚,指令明确;②教师要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领会,一节课的内容在精不在多,活动时间一定要充分,活动任务要清楚。
人文课堂的实施途径有以下三条。①教师要广泛读书,既要基于课本又要走出课本,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后再传递给学生。②教师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问题明确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后,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③设计小组活动要考虑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