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16:34: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眼科临床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鼻窦炎的眼部表现
临床上鼻窦炎的炎症扩散波及临近结构可引起泪器感染,眼眶感染;化脓性炎症通过血行播散可以引起眼睑水肿、急性或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筛窦、蝶窦的炎症往往导致眼球后面的隐痛、复视等;筛窦及蝶窦的炎症波及视神经孔时则引起球后视神经炎;鼻窦炎的疼痛常发射至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引起额部、眉弓部、眶周及球后部疼痛。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
显效率21.0%(17/81),有效率43.2%(35/81),无效率35.8%(29/81),治疗总有效率为64.2%;研讨组患者经超声波物理治疗后:显效率29.6%(24/81),有效率50.6%(41/81),无效率19.6%(16/81),治疗总有效率为80.2%。经两种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
经术后各项检查未发现一过性眼压、角膜内皮损伤、眼底情况、视力视野、眼房角出血及短暂性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术眼2年随访中未出现急性发作的病例,患眼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及疾病恶化的情况。有本研究可知小剂量的超声不仅可以促进病灶出混浊物的吸收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而且对眼部是安全无副作用的。
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已存在,及一小部分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具有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4‰。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致盲。
先天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对称性发病,也有单眼发病者,常伴有眼部和全身先天畸型如小眼球、小角膜、虹膜和脉络膜先天性缺损以及面部四肢畸形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如不即时治疗,会发生感觉性眼球震颤、斜视及弱视。一些对视力没有影响又不发展的限局性白内障,无需特殊治疗。
按晶状体混浊不同部位的特征分类叙述于:
1.胚胎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混浊居晶状体核心呈灰白粉尘样,遂名先天性中心性,粉状白内障。
多为双眼对称性。常有家族遗传倾向。不影响视力,也不发展,不需治疗。
2.胎儿核至婴儿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典型的有板层白内障(又名绕核性或带状白内障,perinucleousorzonularcataract)。多为双侧性不发展,但可随年龄增长新生的晶状体纤维将混浊区挤向深层。
混浊多呈带状,绕核而行,可分几层呈同心性排列,层间隔以透明带,最外一层常有短弓形绕带骑在核的赤道部周围名曰骑子(riders)。在高倍裂隙灯下可见这些带状混浊是由致密的混浊小点组成。一般愈靠近周边部愈致密,愈接近轴心部愈稀薄甚至于逐渐消失。这些混浊所在的部位和大小与胎生期发病的早晚和持续时间有关。即发病愈早愈偏向核心,持续愈久混浊愈浓厚。因此胎儿早期出现的混浊多在胎儿核附近,对视力可有一定的影响。散瞳后可露出透明的晶状体周边部,故视力会有提高。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因常见怀孕期的母亲有显性或隐性手足搐搦、血钙低、血磷高的历史,同时生后的小儿常有佝偻病以及牙齿生长迟缓,指甲脆弱等上皮营养性发育不良现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营养不良,特别是与钙质缺乏有关。因此病多在胎儿期开始形成,生后不一定缺钙。可查血钙、血磷浓度以助诊断。如果混浊范围遮盖整个瞳孔区,不能窥看视神经,应即时手术摘除,2岁以上患儿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由于人工晶状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增视性虹膜切除本已不常用,但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及设备而定。
3.婴儿核至皮质深层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冠状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先天性白内障。多在青春期后不久出现。多为双侧性。有遗传倾向。混浊呈短棒状、哑铃状、圆形或椭圆形不等。排列在周边部皮质深层,呈整齐的放射状形如花冠,遂名冠状白内障(Coronarycataract)。此型白内障又常合并点状白内障,但晶状体的中心部都是透明的,所以临床不散瞳检查常被忽略。此种白内障多不会进展,不影响视力时无需治疗。
(2)蓝色点状白内障:多在出生时或至迟到青少年期被发现。混浊是细小点状(间或见少许片状)呈带有蓝色的灰白混浊,散布在皮质深层(周边部多见),所以多不影响视力,亦不进展,不需治疗。
4.中轴部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珊瑚状白内障(coralliformcataract):比较少见。混浊居晶状体两极之间的中轴部及其附近。以后极为中心向前方放射出许多杆状、管状混浊,且常伴有斑点状多彩的结晶,像焰火,五彩缤纷。推测是因为继发晶状体纤维在前极缝处未能闭合的缘故。
(2)先天苔藓状白内障(dilaceratedcataract):为许多精细而多彩的花边样混浊集中在成人核深层。多为静止性不影响视力。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5.缝性白内障(suturecataract)包括晶状体前后缝附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混浊,“Y”字缝可以相当清晰。
此种白内障早的发生在胎生第3个月,晚的可迟至10~20岁。混浊出现在胎儿核直至成人核附近不等,多不发展也很少影响视力。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关键词:年轻医生,临床科研,课题,科研素质
Abstract:Becausemostofyoungdoctorsdonotknowhowtodotheresearchwork,weputforwardtheimportanceoftheresearchwork.Inthearticle,weexplainhowtodoclinicalresearchworkfromfiveaspects,therearecombineresearchsubjectwithclinicalpractice,newideasandpracticality,thequalitiesoftheresearcher,abilityinscientificresearch,cooperationinresearchwork.Forthesakeofthedevelopmentofclinicalmedicine,youngdoctorsmustdowellinclinicalresearchwork.
KeyWords:youngdoctor,clinicalresearch,subject,qualityfortheresearcher
在当前医学发展中,面对众多的医学难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大家都在强调加强科研力度。医学的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科学研究。临床科学研究是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诊断水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进行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应用,临床科研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临床科研不应只是认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方式来总结临床经验,很多其他方法如随机对照研究、交叉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诊断研究、医学序贯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临床问题,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局限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更适用于临床问题的研究。临床科研就是从临床需要出发提出问题,用可靠的方法进行研究,已得到可靠证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决临床问题,再用于指导他人的临床实践。临床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临床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为科研提供样本,是对科研成果的检验;科研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分析能力,可以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有的年轻的临床医生不免疑惑,我们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医生,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面对病人、为病人服务,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科研基础,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临床科学研究?
1科研选题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任何科研都从选题开始,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外乎验证已知、探索未知。因此科研工作者一定要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对事物有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才能提出问题。要善于捕捉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课题:课题最好出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领域,不要超出距离当前工作太远的范围,或是探讨自己一无所知的问题。临床人员从事实验室研究应紧密围绕临床,密切联系实际去选题,希望最终能用于临床实践或解释疾病的某个问题。科研选题的基本过程就是在工作中、学术交流中、意外事件中发现问题,再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如在老年病房的工作中发现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多且难于治疗,经过查找文献知道,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目前仍存在许多疑惑和难点,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及医学的进步,心衰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根据Framingham研究,心衰2年的病死率在男性为37%、女性为33%,而心衰6年的病死率则分别达到82%和67%,病死率甚至高于多数常见恶性肿瘤。这样就对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认为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会对临床治疗带来益处。
2医学科研选题强调创新与实用的原则
医学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课题要具有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创新性是临床研究的“灵魂”,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只满足于紧跟和填补空白;要有辨证思维,敢于怀疑,修正过去的常规及定律;要有魄力和毅力,敢于冒险,能持之以恒;要有明确目标———提高诊疗水平。这就要求花费时间看国内外在此领域的进展,若国外有而国内没有,则可将相关技术引进并加以改进,若国内外都有,则可研究是否能够突破。在进行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中,通过大量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对心力衰竭的研究已从研究血流动力学异常转变为研究神经内分泌激活,而目前对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也涉及到循环系统,因此在课题的选择上对心力衰竭的研究着眼于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上,从而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创新是一个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加以验证。创新包括:(1)研究问题的创新:科学的解释研究中遇到的现象,针对已有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发现新的现象,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2)研究方法或技术的创新:新方法或技术的建立,已有方法或技术的改进,已有方法或技术的新应用;(3)研究材料的创新;(4)研究模式的创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复杂系统中把发现的问题科学解释,发现新的实验系统,进行学科交叉,在选题上瞄准各学科的结合点,进而积极探索。
实用性是医学研究的“价值”体现,科研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以解决特定的医学问题,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学科研选题应注重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这三项是评价研究项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指标。同时又要权衡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医学科研需要的科研素质
临床科研是医学工作者,主要是临床医生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找到解决办法,再应用于临床,使广大患者受益,摆脱疾病的痛苦。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既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即浓厚的研究兴趣、端正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又要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即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科技技能、英语能力及网络应用能力及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有事业心、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有创新精神、力争第一、善处逆境、团结人、体魄健壮、经得起长期艰苦磨练等。“严谨”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尤其是严谨的学风、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表达的基本功[3]。表达的基本功也就是文字表达的基本功,文字表达的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从写科普文章练起,要善于总结,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
4培养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临床科研工作涉及基础与临床的诸多方面,要求一个人既要有临床工作经验,又要掌握基本科研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中英文写作、表达的本领。基本科研技能包括标本采集、试剂配制、切片制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镜下观察等等。这就要求必须尽快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及时与实验室技术员有效沟通,并及时与导师和同事交流,汇报实验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正实验方案以获取必要的协助,必须善于发现问题,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年轻医生,包括一些硕士生、博士生,过于重视理论而轻实际操作,或者说不屑于做些“小事”,殊不知,正是通过“做”而不是“说”的过程才会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独立临床科研能力,这也是科研能力训练方面的薄弱环节。
5充分利用优势科研资源,加强科研合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是一门专业化的学科,需要科学的氛围和环境,需要专业化人才,医学研究也需要职业化,这就要通过学习达到职业研究人员的水平或聘请职业研究人员加入研究队伍或与职业研究单位进行合作。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过程经常会遇到局部与整体、外因与内因、分析与综合等复杂的认识问题,所以医生除了运用医学知识之外,还必须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起研究临床上随时遇到的思维逻辑及心理行为问题。多学科的结合及相互渗透,对解决临床难题十分重要,常被视为医生的基本素质。临床与基础也需要合作,这就要有共同的科研兴趣,具有相同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兴趣。要有合作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优势互补。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协定,签订符合国际惯例合作协议(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成果及利益的分配)。
临床研究更需要团队精神,要凝聚力量,在临床科室内部要鼓励医生多参与科研工作,有时要激励,有时要推动,努力营造好的学术氛围。合理配备科研资源,统筹协调,扬长避短,努力争取,量力而行。要加强对外交流,对学术动态要高度敏锐。
总之,临床科研意义重大,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我们采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就能不断改善和加强年轻医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根据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方案”的临床诊断标准判定,本次研究的15例SAP患者均符合该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占9例,女性患者占6例,患者年龄段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33.52±2.69)岁,其中胆源性患者占6例,酒精性患者为4例,高脂饮食患者占3例及原因不明的患者占2例。
1.2临床症状
15例SAP患者具有:腹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血尿淀粉酶增高等临床症状,CT检查显示胰腺增大、腹腔积液、回声增强、胰周渗出。15例SAP中,10例脏器功能衰竭,以肾脏、呼吸功能衰竭常见,1个脏器2例,2个脏器2例,3个脏器1例。
1.3治疗方法
该次选中的患者中选择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有7例,其主要治疗手段为:为能够及早发现心、肺、肾等器官是否产生功能障碍,对心、肺、肾等器官的功能进行密切的检测;对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管喂及灌肠的方法以达到利胆导泻的作用;为抑酸抑、制胰液的分泌,也可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及生长抑素(奥曲肽);同时对患者水、电解质失衡进行纠正;积极扩容抗休克;并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选用手术治疗的有8例,其主要治疗手段为:对胰腺及胰周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对患者进行置管引流,主要含:胆囊、胃及空肠造瘘;对患者腹腔进行灌洗;对患者进行胰腺包膜进行切开术等。
2结果
2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历程
临床药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大约萌发于20世纪60年代,但由于当时的医学技术并不发达,外加的影响,临床药学被迫停止,其间刘国杰、汪国芬、陈兰英和张楠森等人贡献极大。在80年代临床药学再度兴起,其后经历了较快速的发展:90年代后期有研究者提出构建临床药师制度,促使医院药学开始转型;2002年卫生部在颁布的规定中提出医疗机构应逐步构建临床药师制度;2006年进行了临床药师的试点考试、2008年国家规规定在全国48所医院实行临床药师试点;2010年国家批准临床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要求在未来进行重点建设。临床药学学科自80年代崛起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主的实验室研究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为以处方用药分析、药学情报及病历为主的药学研究供给阶段;第三阶段为药物治疗应用与临床用药服务的药学研究实践阶段。此外,国家在临床用药制度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药师的职责,加强了管理临床用药[3]。
3临床药学学科研究进展
2008年亚洲临床药学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大会就临床药学的涵盖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含以下2个部分:①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师参与疾病药物治疗,对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对医护人员提供用药咨询,对患者及社会公众普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的知识。②临床药学教育与培训。临床药学教育涵盖高等医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及在职教育。2009年在第69届世界药学大会上所做的临床药学学术报告内容也涵盖了上述2部分内容,但还增加了与临床药学紧密相关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基因组学的药学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对临床药学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临床药学教育在某些高等院校已经开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加大了对临床药学学科的重视程度,并积极补充临床药学教材使临床药学教学得到基础支持;第二,在上海已经开展了全程化药学服务,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试行,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得到彻查;第三,改变用药模式,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全自动化的单剂量分装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及安全性[4]。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5.1±10.1)岁;病程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0年,最短的1年,平均病程(2.5±1.2)年。本次入选的100例患者,全部为已婚或者未婚有性生活者,依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抗生素疗法: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1.2g克林霉素加入250ml生理盐水,2次/d静脉滴注和0.8g替硝唑,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依照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3~4个疗程的治疗。中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方式治疗:①中药内服:使用银花、丹参、败酱草各30g,川断、桑寄生、当归、赤芍、川楝子各12g,蒲公英、厚朴、枳壳、元胡各10g和6g香附。每日一剂用水煎服,分两次用温水送服,服药时间分别是早餐后0.5h与晚餐后1.5h。②中药外治:使用红藤汤保留盆腔内灌注,红藤汤药物组成为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鸭跖草各30g。患者如有包块,可另外加入莪术、三棱和桃仁各10g,腹痛者另外加入香附和延胡索各10g,腹冷痛另外加入10g附子。所有药物加水煎成100ml浓汤,便后保留盆腔内灌注,1次/d,在月经结束后的第3天开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连续治疗10d。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白带和月经恢复正常,下腹坠痛的情况明显减轻,同时身体的各项免疫功能有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白带和月经基本恢复正常,下腹坠痛情况有所缓解,且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临床各项表现症状与身体机能无明显改善,甚至发生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后,痊愈31例(62%),有效16例(32%),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患者接受西药抗生素治疗后,痊愈23例(46%),有效14例(28%),无效13例(26%,)总有效率为74%,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小腹疼痛,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症状自行消失;观察组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 科研设计方案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3.1 尽量选择论证强度高的方案
科研设计方案由于设计的严谨性科学性不同,其科学论证度也会不同。常用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中,科学论证度最高的是随机对照试验,其次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前与后对照研究、交叉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最差的是叙述性研究。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科学论证度高的方案,这样得出的结果科学性较强。
3.2 真正做到随机
随机分配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科研质量的基本保证。设计方案有条件达到随机的,一定严肃认真地做到,万万不可将随机分配做成“随意”分配,否则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采用随机法得出的结论比非随机法得出的论证强度要高得多,更能令人信服。常用的简单随机法有抛硬币法、抽签法、掷骰子法及随机数表法等。事先设定硬币的正面或反面为试验组或对照组,再抛硬币,决定入组,这种方法即为抛硬币法。抽签法、掷骰子法与抛硬币法大同小异,随机数表法是根据随机数表决定入组,该方法较为科学,随机数表在有关的统计学书后附有。其它较复杂的随机法如间隔抽样、区组随机法等可参考有关的统计学书籍。
3.3 影响盲法的一些因素
盲底应由不参与试验的专人封存,到试验结束的时候才能揭密,中途泄密可导致试验失败。试验药与对照药的外观、气味等方面都需注意做到一致,防止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猜测药品。试验药或对照药如果有特征性的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可能影响盲法的真实性。选择的阳性对照药必须是疗效肯定,能得到公认的。
3.4 对照组的样本量
一般来说,对照组的样本量应与试验组的样本量相同。如果试验的目的是为验证某一新药的疗效是否优于目前的标准疗法,选择的阳性对照药的疗效是确定的,而病员来源较困难,经费有限,又需要尽快得结果,可采用非等量对照方法,即对照组的样本量比试验组少。一般可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2:1或3:2的比例。
3.5 注意依从性
依从性是患者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或科研的试验措施所接受和执行的客观行为及其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全部患者达到完全依从是很难做到的。对于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最终总结分析的病例数不应少于进入试验时总病例数的80%,最好达到90%以上。脱失率超过20%,就会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研究的意义。对于能坚持完成试验的研究对象,也要保证能够完全遵守试验要求的各项措施。提高依从性首先是诊断正确,不正确的诊断,其治疗措施必然是不正确的,要求病人执行错误的治疗,本身就已经是错误的;用于治疗性研究的措施或药物要有科学依据,在这样的基础上鼓励病人依从才有价值;要在方案实施前仔细考虑可能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6 症状的衡量标准
对于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应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该标准必须是公认的,不能自己想当然地制定一个“独创”的有效或无效标准。但临床症状,尤其是药物依赖性研究中的症状,无法用客观的指标衡量。对这些症状,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出了症状评定量表,这些量表经实践考验,有些被淘汰,有些则留了下来,成为普遍采用的症状衡量工具。如果所研究的症状前人未做过深入的研究,缺乏测定工具,这种情况则可以自己编制相应的评定量表。但遇到这种情况要极其慎重,认真检索文献,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没做过,而是自己查阅文献不够,不知道而已。
3.7 注意医学研究道德
临床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强病人的健康,不能为获取个人名利而把病人当作试验品。在试验中如果发现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试验。研究方法要符合医德要求,必须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隐瞒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不能伪造,更不能为了而无中生有地编造出与某某“结果一致”的研究结果,况且,简单的重复本身就没有多少价值。
4 查阅文献完善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70-01临床医学工作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对于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有的放矢,并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回答、解决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却并不如人意,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依然寥寥无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以医生角度给予深入探讨。
1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我国现在的临床科研现在的趋势是这样的一个不良趋势:为了才进行科学研究,为了研究成果拿奖而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出成果之后。只要有新颖的题目,只要有热门的题目,只要是在当地或者本院内还没有开展的并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如果想要出成果并获奖,就抓紧做实验,不考虑本院是否具备研究实力、能力和条件,选题纸上谈兵,然后将关系调动起来立项,结题时东拼西凑。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同,临床医学的研究工作的水平决定在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不是有创新创意,并且其科学结果别人能重复,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严格对照,基础医学则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回答。
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发现、回答、解决问题。而回答和解决问题是需要有充足的证据的,而证据的来源就是经过长期的随机性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才能够得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充足证据。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三天两天三月两月就能得出的,这种研究一般是需要经过数年的时间,且要根据其假说和选题,在实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的出现,这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的设计进行调整,到时候即使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实际结果和假说不相符时,研究依然无法结题。病人的个体差异、病情演变和诊疗范围都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结果。
2科研成果满天飞
我国现在依然是以科研工作成果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政绩之一,科技的评价直接影响着研究者的职场,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根指挥棒,职称的评审晋升,工资的增加,立功受奖,推荐院士等,都与其有直接的联系,成为医务人员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待遇和荣誉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之一。因此,不论是医学院校,科研院所,还是基层的医疗单位,每一层都在努力的抓科研,形成一种科研的风气。从表面上来看,这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医疗创新性建设,并又利于医疗技术提高和病人的治疗及康复,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晋升,为了多赚取科研经费来挥霍。回过来看看我们的临床研究,在药物技术设备上基本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可是许许多多的治疗和诊断方法都还是根据国外的医疗思路来进行,这只是一种重复别人的创新获得的经验,对于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收效甚微,贡献很小。
3评审制度的腐败和学术造假
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是一件很艰苦的差事,因为临床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并且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坐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懂得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做临床科学研究并静下心来搞临床科研的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为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可是当前的形式,并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大家都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这样的做法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原则。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拿一大堆奖项写一大堆,这是一项创造性德劳动,需要很长时间对规律的总结积累和沉淀,如果一位的追求快短,必然导致临床学术的腐败和造假,直接导致了我国医学的创新水平降低,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学术腐败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某个教授或者学者的人品问题,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术领域出现这样的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学术评价机构有瑕疵,学术制度存在缺陷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是造成学术腐败的要数之一,这种作假造假的风气已波及到我们的临床正常诊疗中,比如某些医生为了获取所谓的临床数据违反伦理道德,违反诊疗规范,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而引发了医疗纠纷。同时,监督力的缺乏,也只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监督,许多项目结题后没人管,便出现了抄袭剽窃造假等。
4结合实际自我管理,杜绝学术腐败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复杂等诸多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临床,对临床医生而言,这里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科学研究领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当地情况,结合当地医院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围绕困惑临床的问题,围绕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思索中不断地提出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和验证,当假说被验证为理论后,才能改进和完善诊疗技术,反过来为临床服务,进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现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当前学术道德下滑的情况下,应当建立科技评审的回避制和盲审制,成立评审的中介机构,建立异地评审体系。同时科学研究应与领导和单位的政绩、业绩相脱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学术造假和腐败的问题。
5实行分级管理,将临床科学研究落到实处
科研经费是有限的,作为各级管理部门应当有选择的使用,例如: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科研院所和省部级医院,要加大投入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开展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基础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尽快提升医疗的创新能力。医院实行分级管理,专科医生培养也将要实行准入制,那么科学研究与教学也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集中优势、发挥特长,使临床医学真正地做到创新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真正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关键词】临床检验科;科学管理;管理机制;建立问题
我们知道,检验中心下设的检验科室很多,如何科学管理,保证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水平,服务医务人员的重要前提。例如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体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仪器设备的提高,应该说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准度。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检验项目的精准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甚至由此还引发了一些医患纠纷。由此可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精神,强化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 建立技术人员管理机制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要取得高水平的检验质量,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水平,具备广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高尚的,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医风医德。在业务技术上,要充分注意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岗前轮转学习,考试上岗制度;建立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参观学习的规划;建立培养业务技术骨干的目标。对开展新项目人员要进行准入性论证或考察,以保证检验人员在技术是合格的,并要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质量控制理论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医风医德上,要注意日常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培养,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把检验质量落实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身上,以促进良好医德医风快速形成。
二 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时,一要注意制定质量保证基本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二要制定检验科质量控制,如室内质控(IRC)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三要注意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样品等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加强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以科室领导或技术骨干任组长,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保障部门。同时制定各种管理措施,并且制度化,程序化。如程序标准、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质量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工作总则,检查质量情况,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还要建立操作者、专业组长、主管技师、科主任等“四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对临床检验结果应进行分析,如在质控范围内,可发出报告,否则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核检验,以保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和IRC检查制度。建立标本拒收制度,以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此要建立相关标准单,对拒收的标本要认真做好拒收记录,注明拒收原因。
同时要建立临床检验重要分析“报警”范围标准,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范围时,检验科须重复标本,并立即回报临床,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情况时,须重复测定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应做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通知人员和实验结果。
对所使用的试剂、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比对,或用标准物校对,然后按操作标准程序进行检验操作。与此同时,要建立IRC检查制度,努力搞好EQA。我们知道,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则是IRC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要建立EQA检查制度,严格按制度对专业实验进行检查,以保障IRC达标。
三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检验的仪器设备均为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其检验高自动化和精准化,是以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前提的,因此,要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1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如仪器设备的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法规)、维护及使用记录(仪器状态的证明)、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证明)、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等,都要收集形成档案材料,以备在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或检验结果有问题时查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建立仪器性能评价档案要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主要性能参数比对评价,如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并要记录入档,一方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同时也为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提供比对依据,另一方面,为仪器维护、保养、校正,以及日后购买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具备服务意识。临床检验是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的,只要有严谨求实的质量意识,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就能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2]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26):649651.
[3] 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