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21:28: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创新创业学院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围绕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整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遵循学校以“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综合管理教研室在学院内部及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有效推进我校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激励我院教师积极投身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3、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结构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建筑模型制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数学建模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工程字比赛等实践技能类竞赛。
二、教学规范化的工作
1、综合教研室分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针对本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及特点,利用好该实验室并对教师开放。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材料、工具的登记、保管、维修、赔偿、外借制度。有完整的台账和使用记录。
2、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资源管理、使用制度,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建立多媒体资源库,收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课例。
三、本教研室教师发展
1、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其投入实际教学科研。激励教师带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团队也能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好学校及学院的政策,保障教研室每位教职工享有平等的学习提高的权利,每年至少外出学习交流1次。
四、各月份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1、7月份到南宁参加第四届全国虚拟现实教育论坛,还到广西昊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商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建设。
2、8月份撰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奖励管理办法、工作量计算办法。建筑VR实验室招标和开标相关工作,确定中标公司,并对接相关工作(商谈签合同、供货进度和验收付款等事宜);
3、9月份 撰写《2018年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组织工程字比赛;推进和协调建筑VR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工作,关注建筑VR实训室调试和验收工作;
关键词:
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体系;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高教强国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1G5].自上世纪末开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纷纷采取不同措施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训练[6G7].清华大学最早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学分,并进行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资金、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培教育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各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还存在创新创业模式缺乏、没有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活动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等问题[8G9].本文结合我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情况,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构建创新能力模式、加强创新实践环境建设等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培养体系,并在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中付诸于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1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氛围,通过对我院多年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梳理,从转变教学理念着手,构建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搭建良好的实践场地、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等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
1.1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化,引导教师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和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热情.从以前重教书、轻育人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学院采取基于“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5S(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CDIO+5S”模式.其核心内容是:(1)确定培育目标———面: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及实现方法;(2)实施过程———线: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组成、内涵和外延;(3)实现方法———点:构思、设计教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具体课程的知识点及其实施方案,以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素质为目的.
1.2构建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个性化发展模式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在创新能力培养中采取“CDIO+5S”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本性(生理与心理,物资与精神)的有效激发,唤醒和激发学生内在的行为动机和潜能,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为载体,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专业应用软件、网络设备、校内真实工程环境和企业实际现场,进行探究式、研究性自我学习,实现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并通过开展“导师+基地+项目+项目经理+学生团队”五位一体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三早定(早定目标,早定方向,早定团队),三早进(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角色).
1.3创新实践场地
为了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学院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和俱乐部等多元化创新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职场体验、企业实训、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大赛等情境式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符合客观实际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提供阵地,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现学生个性.
1.4政策指导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指导,学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创业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续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体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意引导与兴趣激发.为了激励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培养,制定了“大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课程,实施置换学分机制,可以用创新学分替代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或者实践环节的学分.
2采取的措施及做法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应用能力,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运用现代化技术实施传统实践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应用性强的理论课搬到实验室上,实现边讲边练、“做中学”的预期效果.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部分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试.突出学生是实验教学过程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10G12].
2.2全面实行实验室开放
学院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导师制,采取老带新、梯队式模式,促进实验室开放的实施.学生可通过实验室开放进行科技制作、实验研究获得创新学分.同时要求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必须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施,达到一定学时方可验收,采取激励与约束手段保证实验室全面开放,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科研课题纳入开放课题.
2.3营造真实工程环境,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建设与实际企业一致的铝箔生产流水线,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及动手能力;将汽车自动装配、电机及变压器装配等典型的生产工艺和控制过程制成电教片,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生产过程,缩短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另外,以实践基地为窗口、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区域行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使教学内容跟踪领域动态前沿,把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融入到教学中.
2.4管理模式
实施和构建优质、高效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实现全面创新型人才目标作为技术保障.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质、发挥其个性特长.
2.5分梯队培养方式
学院的创新教育采取分梯队培养和多元化指导方式,具体如下:第一梯队:直接参与课题组的项目称为科研助理.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肯钻研、对参与课题组有充分准备的学生直接介入课题组的在研或预研项目.第二梯队:在课题组内跟踪学习.对课题了解不充分、准备有所欠缺的申请人,由第一梯队教师指导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参与项目讨论、观看、模仿、当助手等提高个人能力,使其步入第一梯队.第三梯队:以补充基础,组外学习为主.低年级或理论有所欠缺的人,首先抓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通过开展理论授课、技能操作等培训,使其尽快了解课题,使其步入第二梯队。学院按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大学生课外创新基地.采取教师+科研助理+学长指导方式,教师负责基地工作计划及方向引领,科研助理负责日常管理及工作计划的落实,学长依托某一方面知识能力优势指导新进基地的成员.
3取得效果
面向学院6个专业2000多名本科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如下效果.(1)大学生课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突出.学生竞赛成果显著,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其中物联网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吉林省“挑战杯”特等奖2项,吉林省省长奖1项.学生科技成果在全国科技周、中国载人航天展等大型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受到各级领导关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好评.(2)“基地+项目+导师+学生团队”个性化培养,成效明显,依托“自动化应用技术”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3)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和关注,«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曾多次给予报道.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应根据学校特点及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案,突破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忽视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创新教育趋于形式化及与资金短缺等阻碍,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8G160.
[2]高文兵.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G50.
[3]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森.“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G28.
[4]王晓迪,王松武,李海波.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283G286.
[5]杨宁,王凡,冯兆坤,等.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06G108.
[6]周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30G33.
[7]闫海波.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的新途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23G26.
[8]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G103.
[9]杨丽,温恒福.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难点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8):28G30.
[10]程贞玫,徐晓丹.论大学的创业文化构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9G4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99-01
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工科大学,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大批可靠、顶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对学校的基本要求。为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贯彻落实校党委“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始终坚持“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把精英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精心设计“基础、创新、特色、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稳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与总结,学校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践创新培养体系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
为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构建了实践创新培养体系。该体系由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活动、大学生工程创新训练、实验教学手段更新与改革和实验室开放、校内外科技竞赛五个模块组成,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欲望。同时,通过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实验室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实施实验室开放等措施,满足学生对创新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来检验实践创新培养的成果。实现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
二、创新基地及创业教育学院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投入90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地。依托各院(系)、各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十二五”伊始,学校筹集资金3300余万元用于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各创新基地的建设将得到有力的促进,为开展创新教育做好条件保障工作。
2011年底,学校组建创业教育学院。本着模块化教学的思想,面向全校学生,分创业课程模块、创业竞赛模块、创业实训模块及创业孵化模块四大块分别进行递进式人才培养,实施个性化指导,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及校外资源(包括政府、企业、风险投资等),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保障,通过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训活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未来的商业精英。2012年,第一期学员班“鸣锣”开学,共招收95名学生。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成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主任,委员会由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学校的实施,同时制定年度创新创业工作计划。并根据职能下设项目实施、宣传发动、后勤保障、学术成果四个小组。
四、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目前,学校已组织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工作3期,累计立项119项,参与学生387人,指导教师122人,项目资助总经费392.9万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工作2期,立项15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30项,创业训练项目20项,参与学生468人,指导教师150人,项目资助总经费300万元。2010年全年,校内大学生科研立项数量达到1081项,参与人次超过7300人次。此外,为了对学生立项进行实战实践检验,学校积极承办ACM/ICPC全球总决赛、全国TI-DSP大奖赛、黑龙江省TRIZ理论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大赛,并组织立项作品积极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能力。各类校内“一院多品”科技创新单项活动由2006年的8项增至2011年末的56项,大学生科创沙龙类学术讲座论坛每年均举办100余期,科创吉尼斯、科技展厅、“走进实验室”、科创在线网等多项科技创新品牌深入人心。创办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船海揭秘”科普讲座品牌,创办了全国高校唯一的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期刊《大学生科创学刊》。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不仅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为更好的奠定创业工作基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自成立至今共入驻学生子公司46家,其中5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每年参与实训的学生数百人,年营业额约500万元。千元软件公司涉及网站开发、MIS系统开发及技术研发,已完成省农垦局北大荒粮食集团企业网站、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项目;北方蓝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GPS车载终端产品已获得300万元的项目开发。对于在联盟发展较好的项目及公司,学校帮助其转入创业预孵化阶段,正式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如从事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奥松机器人公司”、从事网站制作与开发的“大虾网络公司”、从事舞蹈机器人教学与设计的“启航创新公司”等等,年销售额均在100万元以上。
五、结语
Quality ModQuality 安徽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该校“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之一,学校积极借鉴了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特色的工程教育和实践模式。近五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机器人大赛冠军、亚军、突出成就奖各1项;“挑战杯”系列全国级竞赛等获奖63项,省级竞赛获奖100多项等,学生获得专利授权100多项。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主体成员的我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2014年成功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获得专项经费资助。通过在校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使得这些机械类毕业生走向社会,更有可能成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学科专业。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目前,多数高校卓越机械工程师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的培养模式,我校机械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统一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学生签订工作单位后的单位实习等累计1年的学习实践,学生毕业后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机械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机械类专业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上,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适应和胜任工作。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未来工程界的领军人物应具有:(1)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2)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3)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4)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为此,对于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在本科培养阶段应重视以上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具备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更高层次的素质。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
我校机械类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共青团等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对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养的学生起到了重大作用。具体体现在:
1、科技创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国家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各高校都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则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本领域的先进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在竞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要学习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如熟知ppt的制作、作品动画的制作、实物模型的制作等;进而,在竞赛的每一轮选拔中,如“挑战杯”系列竞赛要经历校赛、省赛和国赛的层层选拔,其中的每一轮晋级都要对作品和计划书等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和提升;这对提高大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方面,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创新活动是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2、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能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和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放在突出的位置,构建了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学院每年花大量实习经费用于学生深入厂矿车间、生产一线实习实践,在校内建立大学生金工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实现对大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机械类大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常见的“挑战杯”系列竞赛和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都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实现作品的科学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技巧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企业普遍认为“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最大软肋。如今的社会,每一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常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取得的。科技竞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多数都是以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队参加,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团队的每个成员在发挥各自所长的同时,都需要与其他组员积极沟通、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以使整个团队发挥最优效能,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促使学生有更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体意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大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中,将自己融入团队,在集体环境中,学会与人相处,容易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一个明确的集体的奋斗目标,在团队协调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身使命感;在团队分工中,任务的认领和协调,需要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加之创造作品本身的现实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般都具有的一定科学性,或资源保护,或节能减排,大都具有造福社会等性质,这些都使的参赛成员都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四、依托科技创新,对持续提高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建议
1、充分利用校共青团组织平台
近年来,学校团委把“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列入每年的共青团工作要点。每年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节为主线,组织举办好 “挑战杯”系列竞赛、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其他校内科技竞赛活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社,为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提供了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安排专门的场地与指导老师,为学生创新制作提供电脑、制材、制作工具、图书资料,并提供经常性的指导。创新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创新欲望和潜力的学生,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他们在各类科技竞赛屡创佳绩。
2、继续依托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平台
为了培养在校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开始,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开始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截止2014年,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已增至30个。学院制定《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考核办法》,每个团队须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要求各团队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要求认真落实本团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指导教师需积极指导相关学生参与创新与科研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学院依据年底各团队计划完成情况和取得成绩,给予团队相应的资金支持。为此,机械类专业学生可以联系老师或学长,申请加入相应的团队参与科技创新与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构建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上,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为主线,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按照一条主线(工程创新应用能力)、两个支撑点(机一电)、三个教学阶段(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四个能力训练模块(零部件识图绘图能力、零部件技术测量及运动和受力分析能力、机械设计能力、机械制造能力)、五个实践环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学期,大学生创新实验)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人才培养方案。
4、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着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创业素质,近年来,学校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工作,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申报,指派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指导热情的教师参与指导,并对获批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为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工作,并列入“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资金预算报省教育厅审批, 鼓励支持本科大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校大学生通过组织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周军,陈琦.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32-34.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一)
桂花飘香,金秋送爽,转眼间我们告别了某某学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纪检部除了除了做好参加各种活动的系成员签到工作,各个班级成员的量化分考核,维持各种活动的纪律外,还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对各个班级进行上课出勤率的抽查,院运动会和系运动会的各种服务工作等工作。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努力认真的完成了各种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量化分在后期的公布过程中有一些的混乱、对查课过程中的一些替答到学生的惩罚力度不够而且不及时、有些时候在一些活动中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不是很及时。
本学期纪检部的工作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检查和部门创新活动三个部分
一、基础建设:
1、部门干事的培养
做好迎接新生的工作,为新生营造出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学生会在新生中的良好形象,为学生会的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学生会的招新工作,为纪检部注入新的活力。让新部员尽快熟悉部门主要工作,担当起部门的骨干力量,为系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2、增强交流
增强内部沟通和了解,强化团队意识。纪检部随着工作的的需要,人员相对较多,各司其职,为了使工作顺利有序,本学年则要求各部门干事加强内部交流和沟通,相互团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定期召开部门回忆,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本学期纪检部计划与其他部门各搞一次联谊,使我们的队伍更团结更融合。加强团队的合作能力,更好的促使部门之间、部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3、强化服务意识
纪检部成员要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在做好本部的本职工作中,积极配合学院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学院指导下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与老师、学生会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检查,对各种违纪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并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检查部分:
我部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学生会的监察工作,做好各种检查记录,纪检部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会的干部监督及对同学们的检查,对出现的违纪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席团。
1、会议纪律维持,认真做好考勤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与会人员的记录及违纪情况登记,认真贯彻执行,我部将定期进行汇报,向大家公开,以便大家核对,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2、定时检查上课出勤情况,每周总结记录,对无故迟到、缺席同学依情节处理。
对校、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进行纪律检查和监督。活动前向有关人员了解出勤人员名单,用点名或签到的方式记录出勤情况。会间注意整顿纪律,对扰乱秩序的给予警告,并登记上报。
3、学期结束前做一次对学生会工作反馈调查。
4、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纪律及行为的检查。
三、活动创新部分:
基于我们纪检工作的特性,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幕后工作,很少自己策划举办活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部门很有必要在工作上做出创新,因此,我想下学期应打破我们纪检部只做幕后工作这一现状,实现策划、举办活动这一突破。
新的学年,新的气象,相信我们纪检部,我们的大家庭一定能够在这新的一年里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二)
一、招新计划
纪检部肩负着检查学生早操以及卫生的使命,因此为了有更充足的力量来完成纪检部各项工作,纪检部将以公开招聘的形式招一批学习优良,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新生,以补充纪检部的力量。并在初期有意识的组织对新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转变角色,融入到纪检部团队中来。
招新人数界定在8~10人,其中男生人数界定在5~7人,女生人数界定在2~3人。
二、做好本职工作以及配合其它部门
作为纪检部,我们应承担起维持会场纪律,尽一切可能保持会场安静,让活动在有序的情况下完成,杜绝会场出现混乱情况。同时纪检部将努力配合体育部,保持早操能够有纪律的进行。纪检部也会努力配合生活部针对大一新生内务情况作出严格检查,进一步规范大一新生的行为。保持纪检部成员在学工处、老师、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落实责任,公平公正,全力为我院同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工作是一个大的整体,纪检部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与团委、院学生会及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工作,在各类大型活动中联合组织,共同携手一道为创造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氛围努力,为同学生服务,为学院做贡献。
三、纪检部未来目标
纪检部作为我系学生会一个重要的部门,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同学,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同时纪检部将努力做好份内工作,在未来一年,为工程技术系发挥更好的作用。与其它部门携手共创"长城永固,工程无敌"。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三)
纪检部是学校学生会一个严格的部门。全体成员都要做到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机一部的去管理、监督他人。我们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做好学生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做好各种检查记录。我们对学校出现的危机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树立良好的形象。根据我们一年多在纪检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足,我们纪检部所有成员做出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不定时对晚自习进行学生到位情况检查,认真做好考勤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与记录及违纪登记,贯彻执行,将定期进行汇报,向大家公平,以便大家核对,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二、不定期了解上课旷课情况,从班委处了解,对虚报情况的班委查处并上报,对旷课人员依情节严重性处理。
三、定时检查晚自习出勤情况,每周总结记录,对无故缺勤人员依情节处理。
四、对校、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进行纪检检查和监督,活动前向有关人员了解出勤人员的名单,用点名或签到方式记录出勤情况。会间注意会场纪律,对扰乱秩序的给予警告,并登记上报。参加各班班委的换届选举和评优评先。
五、维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当场发现当场指出,并向上汇报。
六、选举结束后对有异议的及时上报,有不正当拉票行动向组织反映,并作相关处理决定。
七、学期结束前做一次学生会工作反馈调查。
八、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纪律行为的检查。
九、受理班干和各纪律的报告,并对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和上报。
十、不定期对学生会各部门进行调查工作,参与每周各部门例会并记录关情况,有违纪行为的向主席团报告。
十一、积极参加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学生会工作。
十二、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方式与同学玫通工作,对合理的意见主动接纳,对不良情况的反映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020年街道年度工作计划精选(四)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的时代大局,组织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
积极引导青年创新创优。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引导青年弘扬创新精神,投身创新实践,提高创新本领,把创新创造融入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青年人才。广泛开展创业竞赛、创意评比等多种创新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把学习知识与创造活动结合起来。
支持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业发展,在技术革新、科技推广、自主创新中贡献聪明才智,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施展才华,树立各行业“三创”青年典型。
大力服务青年人才工作。通过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人才举荐活动,发现和推出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是对推动江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青年企业家队伍,要从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创业上不断提高团组织服务优秀青年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引导青年企业家参与“爱心助学”、“爱心接力”等反哺社会的公益行动来提升我区青年企业家的素质形象。切实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的稳心留根工作,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江宁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有效拓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抓住区内高校众多、企业分布集中的优势,在全区现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团组织和企业的三方合作,更有效率地组织见习人员、征集见习岗位、安排人岗对接,建立起团、校、企合作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开发率、见习人员上岗率和就业签约率。
二、牢牢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需要,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
坚持深入了解青年,反映青年愿望。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认真倾听青年呼声,准确把握青年脉搏,及时反映青年意愿。发挥好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具体利益的作用,积极向区人大、区政协反映青年的意愿和诉求;加强与区政法委、教育局、妇联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涉及青年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努力把青年学习、就业、维权等事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把代表最广大青年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优化成长环境,维护青年权益。着力构建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区、街、社区青少年维权组织和维权队伍。牢固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体系。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重点做好未成年人、进城务工青年、新经济组织青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维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与青少年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监督、评估有关青少年的法律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广泛开展“远离”、“拒绝”等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实施“为了明天”工程,继续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档案,努力做好“一助一”、“多助一”帮教工作,不断巩固、提高预防工作水平。
坚持突出服务职能,满足青年需求。紧紧围绕青年需求,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做好“爱心助学”工作,积极争取“圆梦大学”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伙伴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针对社区青少年,适时开展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方法的培训教育。针对残障儿童等弱势青少年群体,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开展各类社区青少年帮困活动,解决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三、牢牢把握团青工作的时代形势,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活力
进一步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团中央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大力探索社区、两新组织等传统领域以及青年自组织等新领域的团建新路径。积极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区域内各级各类基层团组织为基础,区域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青年组织共同推进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域性大团建格局。
深化居民区团组织建设。通过社区楼宇团建、园区企业团建等多种形式,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深入推进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促进社区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其联系凝聚青年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着眼事业需要,以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方式,把优秀青年人才及时选拔到各级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建立完善我区青年推优荐才工作机制。加强团干部的理论教育、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充实和更新团的理论、业务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思维方式,增强创新与创造能力。
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狠抓组织配备和能力提升。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加大基层优秀团员的培养。加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准确把握“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巩固扩大教育成果,逐步使团员意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组织建设。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68
通过相关文献对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的分析,发现了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率20%到30%之间的原因[1-2],高校在课程上、师资上、氛围制造方面都给我国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很大的启示。而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率仍不足 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低效性,虽然美国的教育发展模式很成功,有借鉴意义但却不能完全照搬。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只针对于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众教育”。高校应转变意识,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新创业教育n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正规教育”的地位,将创新创业落实到教育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
2 系统整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大众性。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大众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大众性。变“选修课为主”为“必修课为主”。二是课程面向对象的大众性。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权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通过创业指导讲座、创新创业学等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层次与区别。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的进行的教育。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3],初级学生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通识教育;经过初级还有意向继续深入的学生开设中级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对于高级阶段的学生,通过实战课程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鼓励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业项目并引入到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中,在实践中,不断获取企业成长的技巧和方法。课程要有区别源于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校要依据专业学科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穿插相关创新创业的内容,对于工科类学生,侧重技术成果转化;对于文科类学生,侧重营销、策划。
(3) 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创业者”素质培养。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是受到了高校或者政府的支持的,但是由于学生主观上不坚持而失败。针对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培养学生的坚强、隐忍的能力。通过增加课外劳动、外部训练课程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程中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业目标,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进行良好的规划,督促学生自我形成坚持不懈的素质。
(4) 强化重修制度约束性,使重修规范化。当前重修制度面对大批学生无法毕业时往往不具备任何约束性,一方面无法引起学生对重修的重视,另一方面无法保证重修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务必在重修工作展开之前重视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及完善性,尽量不在工作布置及展开之后修改政策。
3 构建实践基地,扩大学生实践几率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实践基地,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创业计划的生成。大力筛选学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引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和更专业的技术指导,保障其后续发展。利用学校区域位置,开展与区域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有自身的特色,高校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
4 壮大“双师型”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式
(1) 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教师相结合。首先,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现有教师选,鼓励教师继续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传承给学生。除了内部选拔之外,外部聘请教师也是目前解决对口教师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讲座,或者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2)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高校应提供定期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保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能以实际情况为基点,使他们在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有理可循,有据可依,造就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适应性人才。
(3) 改进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高校应注重院系间的合作,各学院联合授课。从不同学院抽调学生组成创新创业项目小组,这样的跨学科项目研究,不仅可以利用各小组成员的专业优势,也可以将知识整合,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小组,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高校间也应相互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共享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共创尖端的创新创业团队。
5 完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大多分为两种,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协调管理模式和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多高校并没有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或者由创新创业基地来分管这部分教育工作。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走向正规,多部门协调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完善管理模式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枢纽之一。通过创建专门小组,协调各部门工作;落实政府政策,反馈开展效果;为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项目指导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一中.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02): 15-18.
[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5-95.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16-02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瞄准智能制造、3D打印等前沿技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客课程标准、开发创客项目课程、创新创客活动内容,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客工具使用、创客项目制作与路演、创客竞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式,制定创客活动记录表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创客活动,通过创客活动开展提高全院师生的动手能力及校园创客氛围,探索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江苏省产业发展、南京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探索通过设置合理的创客学分,建立创客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创客项目与学生毕业设计互换,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客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客活动情况。
1 校内创客活动
以常规创客活动为基础,以大型活动为展示平台,发挥创客教育导向作用,2015、2016年度共开展各类创客活动100余次。大力开展智能机器人、创客周末、创意激荡夜、创客沙龙、创客工坊等校内常规活动,同时以创客论坛、创客嘉年华、创客集市、教师创客季等大型活动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探索基于创客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客式教育课程改革,以“活动+课程”发挥创客教育的导向作用。
1.1 智能机器人比赛大众化
每学年秋学期,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特斯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系部、继续教育学院每周二下午在创客广场举行智能机器人常规赛比赛;每学年春学期,蓝岛创客空间组织擂台赛。
1.2 创客周末活动规范化
每学期初,蓝岛创客空间根据各部门的时间情况,制定老师和学生的创客周末工作计划,各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各自工作,按照创意激发、团队组建、原型设计、项目制作、项目路演、项目评审的步骤完成创客周末,具体步骤如下:周五下午按照创意提出、投票选举、组建团队、众创产生模型完成创意和设计工作;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完成材料购买、项目制作;周日下午项目路演评比;蓝岛创客空间每学期组织创客周末获奖项目的评比和跟踪并为项目优化提供服务。
1.3 创意激荡夜活动常态化
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系部构建学院-系部-班级三级遴选制度,每周定期组织创意激荡夜活动,实施按以下几步骤进行:自我介绍;主持人介绍本次创客激荡夜主题,主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或常用的东西为主(例如,水杯、耳机线等),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对本次主题进行痛点分析或功能优化、按照主题的痛点或需求类别进行分组,讨论改进方案,并进行汇笳故荆恢贫ㄐ卸步骤和计划,并完成创客项目推进表;项目制作;项目路演和评比;项目建档、跟踪、优化。
1.4 创客集市规模化
为营造学院创客校园建设氛围,每年举办3~4次创客集市活动,集中展示系部创客周末、教师创客季、科技类社团创客项目成果,工作坊创客成果展示和销售,提高师生参与热情,打造蓝岛创客空间“创意、设计、制作、转化”的闭环运营模式,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内容涵盖项目路演;工作坊项目展销及开课;电子、计算机产品义务维修;DIY制品展销;最新科技成果展示等。
1.5 教师创客季项目专业化
为深入开展创客活动,推动创客课程开发,提升教师动手制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实现创客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战略目标,每年1~4月份开展“教师创客季”活动。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动手制作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客项目作品,每名专业教师和专技岗位人员在活动期间,至少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制作。
1.6 其他创客活动丰富化
(1)每年通过定期参与“3D”打印进校园、南京创意设计周、校园创客嘉年华等活动集中展示我院创客校园建设成果。
(2)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实施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如机械系创意金点子活动、自动化系创意大比武活动等。
(3)创客主题班会。学工处、蓝岛创客空间每年联合各系部有计划的在各个班级实施创客主题班会,提高全体学生对于创客和创客校园的认知、参与度,集中收集学生的创意。
(4)创客沙龙。蓝岛创客空间联合创客茶吧定期组织实施创客沙龙活动,邀请校内外创客、创业者进行主题演讲,并和参与者进行主题讨论和互动。
2 校外创客活动
为提高创客作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创客空间环境,多跟社会其他空间进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蓝岛创客空间就多次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各类创客活动。
2.1 创客嘉年华
创客嘉年华即各地电子、机械、生物和文化类的创客,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聚集到一起,让公众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结合科技、艺术、传统手工艺、工业等领域,体验手工与科技相结合,启发创意思维的狂欢之地。蓝岛创客空间2年来多次利用参加各地嘉年华机会与社会创客空间进行交流学习,例如,深圳制汇节、南京创客嘉年华活动、上海创客嘉年华等活动。
2.2 创客论坛及创客交流会
多次参加创客论坛及相关交流会,回校后进行分享,例如,西安国际创客节、南京创意设计周、砂之船创客集市、南京文交会、中国创客空间联盟会议等。
3 结语
两年来,蓝岛创客空间通过各类创客活动来提高创客们的动手能力,目前已被评为省、市、区三级众创空间,相信随着各类创客活动的开展,蓝岛创客空间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创客教育的实践效果也能随之得到提升,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优质的创客教育学习服务,体验到“做中学”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晓哲,任友群.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35-40.
[2] 吴玮玉.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亚太教育,2015(35):8-9.
[3]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30-33.
[4] 王同聚.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智创空间”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22-25.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70-04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年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多数高校开始制定协同创新计划。如何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构建及实践。
一、协同创新与顶岗实习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类型
协同创新是1971年德国学者Haken在系统论中提出的,其结果是为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此后,协同的思想在创新系统理论中得到重视和深化[1]。当前,虽然学界对于协同创新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无论何种定义其基本内涵都指向创新主体以利益共赢为目标,以协同合作为方式,共同构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系统,各创新主体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联系紧密的整体[2]。协同创新类型因主导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和高校主导等。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按其合作主体,分为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和国际协同等;按其协同领域,分为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3]。
(二)校企协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直接参与的主体不仅有学生、学校,还有社会各个组织群体(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社会组织等)。
顶岗实习的良好运行依赖于校企深度合作。顶岗实习通过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确立各方利益共赢目标,明确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由此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相关机制,并在该机制作用下,理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持续改进其运行方式,最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顶岗实习质量就会获得全面提升,见图1。
二、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
(一)价值观和文化上协同
由于各方在创新过程中的定位、资源和能力、发展目标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不同甚至潜在对立的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因此校企需打破双方的藩篱,在价值观和文化上建立认同和包容,形成互赢的心理预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基于信任与交流的愿景协同
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各方对自身优劣势的准确判断,找准自己在创新中的定位,厘清各自的关注点,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效益有机链接。信任源于沟通,建立共赢模式下的相互信任,能最大程度消除交流中的信息损耗,最终使合作双方获得协同效应。
(三)风险与利益观念上协同
利益相关主体协商找准“风险与利益”的平衡点,建立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校企联盟,使得校企协作关系趋向长期、稳定和互惠,推动各方在资源共享上承担更多的义务,促进合作在风险共同承担和利益共同分享基础上进行。
三、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运行机制
(一)确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的目标
校企协同各方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和学校,需要确定利益共赢的基本目标,即立足本地,面向区域,辐射珠三角及广东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二)明确校企协同顶岗实习三个主体要素
顶岗实习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却具备指导和管理企业的属性,是企业的上层管理组织。协同关系一旦确立,行业成为协同创新的决策主体,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用人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实体,其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协同关系一经建立,用人企业则成为协同创新的保障主体,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者,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组成紧密合作的整体。
学校是教学顶层的设计者,既是协同创新决策主体又是责任主体,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主导,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实现者。某种程度上,学校、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三)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
在实施校企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涉及到不同利益目标的创新主体,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跨组织关系,其中单个主体不可能获得合作的全部控制权,需要有新的管理技术和组织设计。可建立该组织机构的三级组织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同时在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
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成立校企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与行业领导任组长,校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企业分管生产的厂长任副组长,学校、企业相关部门中层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组员。委员会负责校企协同创新宏观统筹规划以及高层决策、政策咨询和创设校企协同创新环境等。通过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拟定双方协同创新促进条例,突破双方操作层面上的瓶颈,营造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规划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由二级学院领导负责,学校与企业相关中层领导组成的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指导委员会,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中观管理指导,负责中层合作的协调和管理,出台二级学院层面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顶岗实习运行管理等制度。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内外合作单位联络接洽,由专人负责。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交流沟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邀请企业名师走进课堂,组织学校为企业开展培训、科技服务等。
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协调及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由专业教研室、企业生产运行部门与企业相关基层组成的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宜与顶岗实习密切结合,并将共同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落到行业工作计划和企业生产计划之中,在微观上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四)校企协同顶岗实习平台运行机制保障
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配机制。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通过顶岗实习平台互动,激发企业合作的动力,在共赢目标作用下,依托行业及其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各类科技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和服务培训,创新合作形式,最终形成基于“持续合作、共同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
建立运行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顶岗实习平台的运行是系统工程,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不仅需要在制度、管理和操作上建立保障平台平稳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且还需要借助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并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孵化。
建立科学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顶岗实习平台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平台,平台运行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与管理,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通常需要协助第三方介入的绩效评价,按照明确的计划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完成平台利益分配和人员考核机制的实施。
四、践行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的协同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例如,与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华好学院”,双方按照高素质、强技能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美容行业管理及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双、四跟”的人才培养模式[4]。“三双”即学生双重身份,教师双重角色,领导双重责任;“四跟”即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在体制、机制上保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地内植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实践教学改革
双方为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协同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作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与广州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共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床学院”,实施人才“订单”培养,双方在“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训基地协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认知、专业技能提高、创新创作能力提升,经过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证和创新创业等环节,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外校、初级到高级、分立到综合,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5]。
3.监测体系改革
由于第三方人才评价机制缺失,人才培养结果难以监控和测评。首先,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方人才测评的工作机制。其次,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需要重构测量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再次,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需要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最后,将能力测评结果反作用于教学,加强人才培养。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与长隆集团深度融合,实施“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以“准职业人”身份学习和工作,接受企业化管理。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与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合作建立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最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
(二)学生发展的协同
1.职业能力专修课改革
当今人才需求已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高素质乃至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为了适应转变,学校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作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抓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通过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参与开发开放式职业能力专业选修课程,融入企业用人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围绕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在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计划实施、答辩验收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学习。
2.创新职业技能大赛
依托顶岗实习平台,与企业开展系列的技能大赛。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策划大赛赛项,大赛项目都源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贴近现实,企业深度参与大赛过程、学生参与大赛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发建立起课程与技能的横向联系;学校通过大赛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校企的协同创新。
(三)企业需求的协同
1.人力资源需求
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输送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创新以人力资源为纽带,促进双方广泛的合作,双方遵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技术创新需求
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研发工作需要与学校合作进行,学校能够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使其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还能针对企业特定需求,直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通过采取校优秀研发团队进驻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者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专门实训室和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再创新中心,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攻关项目《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主持人:何静)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2]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3]李祖超,梁晓春.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4]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同华好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C].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2012:18-22.
[5]刘君义,方健.“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10-1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ship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JIE Ping-ying
(一)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成效明显
关于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1.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xxxx年,多次协调x市科技局、x市生产力促进中心、x市科技情报所等上级部门,通过网络及现场的方式,为我市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统计政策讲解等培训,全年培训企业数达xxx多家,培训人数达到xxx余人。xxxx年,我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xx家,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xx家,增长比例达到了xx.x%,已超额完成全年度xx家的工作目标。
2.以科技创新平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xxxx年我市新增x市级技术中心x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x个。省、x市级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已达到xx个,吸引了近千名科技人员,以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提升产品质量,攻克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助力产业技术升级。
3.落实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及时了解各级科技扶持政策,第一时间通知企业并组织企业申报。x—xx月共取得省、x市级科技项目资金xxx.xx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一是鼓励开展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争取到省、x市级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资金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资金xxx万元,实施“新型中药直服饮片的产业化开发”等各类科技项目xx项,同时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二是支持科技研发投入。按x市要求对企业研发准备金奖补申报资料进行联评联审,为我市企业争取研发补助资金xxx.xx万元。三是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帮助科技型企业争取科技创新融资xx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向x市争取科技企业融资利息、担保费及保险补贴共计xx.xx万元。
(二)支持创新创业,新经济工作出成果
1.强化专项资金支持。制定并印发《关于做好xxxx年创新创业活动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本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区块链、xG、智慧旅游大健康软件、新旅游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新场景新产品推广等新经济领域创新创业活动。
2.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主办网上云双创疯投会x场,关注人数达xx万人次。改版x新经济公众号,原创文章xx余篇,其中“新经济助力x诠释公园城市乡镇表达”一文被x市委办公厅采用。
(三)创新科普宣传形式,丰富科普宣传内容
成功举办xx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经过精心筹备,x月xx日,在x外国语实验学校隆重举行了xxxx年x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暨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设计大赛RA极限冰壶挑战赛西南片区选拔赛启动仪式。副市长x出席活动并致辞,x省科协副主席x、x市科协副主席x出席启动仪式。活动举行的较为圆满成功,新华网、中国科协网站等进行了报道。同时组织全市科普基地开展了xx多场系列科普活动。网上参与人数达xx万人次以上,点赞人数达xx万多人次。活动受到x市科协领导充分肯定,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科协表彰申报工作。
(四)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助推经济发展
1.创新服务,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大力推动企业试点示范工作,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热情,提高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有效专利拥有量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xxxx年以来共申请专利xxx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xxx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x.x件,xxxx年至今全市新增注册商标xxxx件,累计有效注册量达xxxxx件。继续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对发明专利的引导作用,xxxx年至今共兑现拨付专利及项目资助x.xx万元。
2.突出主体,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加强企业试点示范工作指导,深入企业指导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培育xxx等x家企业x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工作指导,指导华宏生物、创奇汽车x家企业通过贯彻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xxxxx-xxxx)认证,培育了xxx特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xxx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x康能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二、工作创新及取得的成效
(一)x科技云服务平台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截至xxxx年xx月xx日xx时,我市“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为xxxxx,在x市排名第x位,在全省排名第x位;开设科创工作室xxx个,在x市排名第x位,在全省排名第xx位;注册科普工作者xxxx人,在x市排名第x位,在全省排名第xx位。推广工作在x地区处于上游位置。
(二)载体建设及新场景新产品开发得到上级肯定。
位于我市青城山镇的x东软学院被国家科技部评为xxxx年众创空间,是x市仅有的x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之一,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清华电商共建新业态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学研平台、x东软大学生创业项目怡水空间洪水系统解决方案分别被纳入x高品质科创空间新场景、新产品。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融入x区块链产业体系。
推广万向区块链创新模式,x万向区块链项目纳入x市xxxx年创交会合作单位,以万向区块链为平台融入x市区块链产业体系,积极促进全球区块链创新创业企业落户x,同时,争取建立区块链产业基金,吸引创投机构入驻x。
(二)争取机制创新试点示范。
三步走创新新经济场景申报体系:第一步,将城市机会清单落地和实效性纳入对各单位目标绩效考核。第二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x城市机会清单厅小程序”供需对接平台。第三步,通过清单收集——场景初选—走访调研—厅—本级初审—报送上级部门复审流程,甄别有显示度新场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争取成为新经济场景机制创新试点。
(三)出台新经济发展政策。
xxxx年,拟结合一二三产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发展情况,出台梯度培育新经济企业、产业电商“双推”扶持,支持新经济应用场景建设等专项政策,并根据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活动方案,培育x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四)推进实施x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一要围绕中心抓工作,要围绕共青团的性质和定位,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服务好发展大局,当好后备军和助手。
二要瞄准目标抓落实,要紧扣团学工作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权益维护和组织提升四大板块,紧盯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点,对照学校团学考核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执行。
三要突出重点寻突破,要结合学院实际,把团学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作为重点突破,把上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作为重点突破,把各类重大纪念活动(如建团100周年和建国70周年)做重点突破。
四要创新思路树品牌,活动开展要注重主题性,做到有品位有格调;要注重创新性,做到有亮点有吸引力;要注重传承性,做到有内涵有积淀,要积极凝练团学工作特色,树立团学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