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8 02:3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1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篇2

一、组织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

副组长:

员:全体班子成员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内出现手足口病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做好疫情预防、控制、扑灭工作。与区疾控中心等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向区教育局报告。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二、手足口病报告程序

(一)发生手足口病的处置。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学校迅速做出应急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逐级上报相关信息。学校划定疫情控制区域,采取限制或停止集会和各种聚集活动。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工作责任制,积极配合上级卫生等部门开展进一步处置工作。

(二)报告程序。

1、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进程等,对突发事件作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如果发生手足口病确诊后,在2小时内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同时根据进程报告,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结案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

简略程序:班主任报告医院确诊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篇3

副组长:

成员: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篇4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为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3~6月是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1],易在婴幼儿造成爆发流行。重症手足口病少,大部分为轻症患儿。如何管理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收治,是控制病情扩散,促进患儿健康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手足口病的门急诊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 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 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 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 已有溃疡患儿, 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 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 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 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044-0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Yijinhuoluoqi from 2009-2011

LI fengqin CHEN liru HU bisi NIU hu JIyaqimuge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in Yijinhuoluoqi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 descripi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ata of HFMD case, documented by the Infe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611 cases of HFMD in Yijinhuoluoqi during 2009-2011,and the morbidity was 95.22/lakh on average . Atengxiren town w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the seven towns . HFMD was reported most commonly in summer and autumn .Most cases were children aged 0-5 years of following scattered and children ,and accounted for 94.21% of total reported cases. More male cases were found than female .The male-to-female ratios of morbidity was 1.88:1. Conclussion The reported cases of HFMD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Yijinhuoluoqi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ose following scattered and children.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y Morbidity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甚至暴发,疫情控制难度较大。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的流行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1-2]。我国自1981年最早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全国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手足口病已经成为我旗主要传染病,并且连续两年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共出现2例重症和2例死亡病例,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伊旗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疾控中心对2009-2011年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1年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伊金霍洛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1.2 分析方法 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需资料导入统计软件,添加漏报信息,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三年内各级医疗单位共报告手足口病611例,2009-2011年各年分别报告97例、222例、292例,发病率分别为64.44/10万、146.71/10万、128.77/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95.22/10万,2010年和2011年各报告1例重症和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图1可见,三年来伊金霍洛旗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5、6、7、9、10、11、12 月份,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夏秋季为发病高峰。9、10月为发病最高峰,2009-2011年9、10月共报告206例,占三年总发病的 42.55%。 (见图1)

图1 2009―2011年手足口病各年各月发病情况

2.2.2 地区分布 伊金霍洛旗共7个乡镇,三年来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报告前3位分别是阿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及纳林陶亥镇,其中以阿腾席热镇发病率最高,为166.94/10万。(见表1)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年龄分布 所有患手足口病的患者中,发病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31岁。各年龄组均有报告,以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1%。男女性别比为1.88:1,各个年龄段男性的发病数要高于女性(除15―以外)。(见表2)

2.2.3.2 职业分布 611例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353例,占总发病数的57.78%,其次为幼托儿童242例,占总发病数的39.61%。(见图2)

图2 2009-2011年伊金霍洛旗手足口病职业分布

2.3 病原学监测 三年共送检的5份咽试子、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EV71)2例,CoxA16 1例及其他肠道病毒2例。两例重症患者一例为EV71型,一例为CoxA16。

3 讨论 3年来共报告611例患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有2例重症病例,2例死亡病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普遍易感,发病范围广。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3]。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5岁以下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94.11%),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一致[4-7],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容易引起交叉感染[8]有关。说明伊旗手足口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实现降低和控制手足口病任务艰巨。

4 预防控制措施 有资料报道,手足口病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规律[9]。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迄今为止尚无特殊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10],因此加强对散居及幼托儿童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是重中之重。(1)健康教育 应加强对儿童、儿童家长及老师的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服”15字诀在内的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已经被证明为一种最为经济也最为有效的方法。(2)重点时间、重点人群、重点防控 手足口病好发于夏秋季,集中于散居及幼托儿童,在以后的防控工作中要对重点时间、重点人群、重点防控。(3)预警监测 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果断措施,近三年来,伊旗已报告2例重症和2例死亡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尽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4)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一旦手足口病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对疫情处理。

参考文献

[1] 何家鑫, 沈晓娜.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 , 7( 3) : 22 - 24.

[2] 邵惠训.手足口病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0, 17(3) : 74 - 78.

[3] 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疾病监测,2006, 21(8):435-442.

[4]许华茹,杨林,于秋燕.济南市2003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56-557.

[5] 温怀加. 瑞安市2006 -2007 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08, 20(5) : 217 - 218 .

[6]张琰琰.2009 年孟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0,36( 4) : 45-46.

[7]李丽. 手足口病604 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7( 2) : 118-119.

篇7

我镇按上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2014年镇手足口病和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并把深入开展卫生工作列入到各村、学校和村卫生室的日常工作中,将职责和责任明确到人,通过相互配合,并充分调动爱国卫生专业队伍、广大健康促进志愿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真抓实干,参与社会大卫生整治,扎实稳步地推进了建设健康镇和爱国卫生各项工作。

二、认真安排,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在今年的手足口病和麻疹防控工作中,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安排布置防控工作,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麻疹的防控,制订了有效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实行镇干部包村负责制,组织召开各村支部书记参加的手足口病和麻疹的专题会。

2.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消除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3.利用喇叭进行早中晚三次广播和发放明白纸5000余张等形式宣传手足口病和麻疹的防控知识。

对各村卫生室人员以会代训形式培训8次,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实行卫生院医务人员包村责任制,进行宣传和防控。我镇医务人员走村串户进行摸底,进行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和对5周以下儿童接种麻疹疫苗2182名,使接种率达98%。

学校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组织教师每天对学校环境消毒和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并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主动配合,顺利完成防控任务。

4.对31个养猪场,641户散养户的共6231头猪进行预防性消毒.

5.对镇直单位、饭店、超市、小卖部、学校、理发店等的公共场所共154家进行每周一次的预防性消毒。

8.搞好外出务工人员、走亲访友的调查和监督。

对今年的手足口病和麻疹防控,我镇干部群众都站在了讲政治的高度去看待,站在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去对待,从心理上拿出了03年非典形势去对待,全力以赴搞好手足口病和麻疹防控这个无硝烟战役。

三、强化建设,努力做好我镇卫生工作

(一)医德医风建设

继续秉承行业作风年的精神,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杜绝开大处方,搭车药,贵重药,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真正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

(二)标准化卫生院建设

按照标准化卫生院的要求,投资3.5万元购置床20张、被子10套、办公桌20张以及中西药药品柜、器械柜,又新上多普勒、血流变、光量子、心电图等半自动化设备大约26万。对新建卫生院院落及围墙进行了整建,医务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劳动,节约1.6万元,同时不折不扣的执行新农合政策,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规范村卫生室标准和各项制度,业务量明显增加50%。

(三)不折不扣的执行新农合政策

在新农合工作中,严把住院指征,坚决禁止大额门诊转住院,严格控制住院平均费用不高于900元,住院补偿比达到合理化,不折不扣的执行新农合政策。卫生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村医疗点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做好2014年度农民的参合工作,巩固了参合率。

(四)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方法

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从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水平两个维度,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构建矩阵,其对应的风险水平分为极高风险事件(E)、高风险事件(H)、中风险事件(M)和低风险事件(L)。

2结果

2.1发生起数及级别

2009—2013年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疫情共82起(62.6%),级别均为“未分级”。其中2011年17起(20.7%),2012年8起(9.8%),2013年12起(14.6%),总体呈下降趋势。

2.2发生时间和地区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5、6及12月,分别为20、12、18及12起(75.6%)。全市各区均有报告,主要集中在龙岗区、南山区和宝安区,3区共报告59起(72.0%)。

2.3发病人数及规模

累计发病2282例,罹患率为4.33%,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0.044%。发病规模主要以6~15人及16~30人为主,分别为20起(24.4%)和37起(45.1%)。

2.类型及顺位

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50起(87.7%)。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共21起(84.0%)。2009及2011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行性感冒及手足口病为主,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自2011年起转为以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流行性感冒疫情明显减少。

2.5深圳市

2014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手足口病为极高风险事件,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高风险事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中风险事件。以手足口病为例说明:根据本市历年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监测数据,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故其风险概率为“非常可能”。另有极小部分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故其危害水平为中等。见表3。

3讨论

篇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染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1]。其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传染途径主要是咽部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通过粪便污染的手、玩具、日用品等经消化道间接传播,医疗器械的交叉使用亦可传染。婴幼儿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粘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1例,经过科学管理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1例,其中3月份5例,4月份51例,5月份35例,6月份9例,8月份1例,男54例,女47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12天,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院内感染病例。

2 预防和控制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应急预案:我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并有三级管理体系,负责统筹指导全院各部门防控诊治工作,抽调有经验的儿科、感染科医生、护士及院内感染办公室等人员组成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及治疗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落实各项控制制度。

2.2做好知识培训,做到人人过关:对全院职工特别是专业人员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肠道EV71感染诊疗指南》等等,重点学习手足口病流行知识和重症抢救要点及消毒隔离知识,并进行了考核,达到人人过关。

2.3规划就诊程序,避免交叉感染: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专门诊室,门诊大厅有导诊台,导诊护士对发热和疱疹实行预检分诊,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带到手足口病门诊诊治,对诊断手足口病的患儿,如无住院指征,医生告知家属患儿居家隔离及消毒要求,病情观察要点等,嘱其门诊随诊。对有住院指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直接送儿科手足口病病房住院治疗。

2.4 病房隔离消毒,控制院内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和其他病种的患儿病房隔开,将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的病房内,每日通风2次,用500mg/L有效氯喷雾消毒2次,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照射1小时,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拭,并用消毒液拖地,拖把病室专用,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后冲入厕所下水道。便器使用后以1000mg/L有效氯浸泡30min后待用,用具、玩具等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病房所有的生活垃圾均用黄色包装袋包装按医疗垃圾处理,患儿出院按终末消毒处置。

2.5 严格物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压舌板、输液器,用后均用500mg/L有效氯浸泡后送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体温表每人专用并用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

2.6 加强陪护管理,提高防病意识:对所有陪护均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教,基本采取一对一的宣教方

式,告知该病的传播方式是唾液、口腔分泌物经飞沫传播,其传播途径以口口、粪口、人人之间传播为主[3],批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患儿前后一定用肥皂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患儿用具、玩具都要按要求消毒,不要吃生冷食物,在指定范围内活动,避免互相串床造成交叉感染。

2.7 加大监控力度,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感染办公室担负着全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由科室监控员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等采样送检,并与医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而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每天重点对各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工作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等进行督导,检查,查出不足及时整改和总结。

我院通过组成有效的应对、协调、管理体系,制定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切断了传染途径,保护了高危人群,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医院内的传播,收治的101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

二、组织领导体系

1.街道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防保所所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安排必要的经费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各村、社区居委会、小学、幼儿园相应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小组,做好本单位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建立和完善由街道、村(社区、小学、幼儿园)二级组织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体系,开展全街道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医疗卫生工作体系

街道防保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防保所所长任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全街道手足口病防控业务指导,提出全街道手足口病防控意见,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当好办事处领导的参谋。

1.配合协调市疾控中心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收集和上报疫情控制相关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做好疫情控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消毒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成立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工作小组。街道防保所要成立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小组。配合市疾控中心对手足口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居家隔离场所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进行技术指导。

四、防控措施

(一)病例诊断

1.临床表现

(1)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A.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B.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C.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2.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4)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5)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3.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疫情报告

1.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2.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医疗机构应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富春街道各村卫生室、民营医院、个体医、其他各类医务室由富春防保所代报)。

3.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三)留观或住院指征

1.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2.住院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三)流行病学调查

富春街道防保所应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认真仔细地按调查表和有关要求进行调查登记。具体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按市疾控中心制订的方案执行。

(四)居家消毒隔离点划分居家消毒隔离点是指发生病人以及可能引起新感染的地方。

(五)居家隔离消毒点处理:

1.病人均送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实施治疗,由诊疗单位根据病情确定是居家隔离治疗、留观治疗、住院治疗。

2.对居家隔离点做好消毒隔离等管理,居家隔离病人要做好首次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首次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富春防保所负责,随时消毒由病人所在村(社区)、学校(幼儿园)负责。严禁将未经消毒处理物品带出疫点或向外界排放未经消毒处理的排泄物、污水等。

(1)环境消毒要点

A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B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C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消毒方法的适用

A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B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C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D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E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F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G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H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I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3.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发现有出现类似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应立即要求其家长送医院诊治并立即报告富春防保所。

4.居家隔离消毒点的解除:上述措施落实到位,病人症状全部消失后再经一周时间的消毒隔离观察,无相关症状出现可解除居家隔离点。

(六)消毒隔离措施

按市疾控中心有关技术方案进行。

1.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各类托幼机构应根据发病情况,必要时可上报教育与卫生部门要求停课,以预防疫情扩散。

2.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做好晨间体检工作,可疑患儿不得入园,应立即劝其去指定医院诊治,减少疾病扩散机会;同时,也要做好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3.增加教室、卧室等处的通风换气频次;延长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燥,提倡采取湿式卫生;儿童卧具应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工作结束时可采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4.严格食品卫生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与食具消毒工作,把好“病从口入”关。

5.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勤洗手,注重咳嗽礼仪。应采用肥皂在流水下洗手,有条件的单位可提供抗菌洗手液;儿童在入园时,饭前便后与使用玩具后坚持洗手;在室内或人群中咳嗽、喷嚏时应采用餐巾纸捂住口鼻部,防止感染性液体经空气扩散,污染的手纸丢入污物桶内,并立即洗手;如来不及取餐巾纸,可用双手捂住口鼻部,并立即洗手;严禁对着他人咳嗽、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