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9 05:21: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70-02

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付强,2013)。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麦可思公司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调查报告,在就业半年后近100%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会计基础这门课程非常重要,排名课程重要性、相关性两个排名榜首位。同时,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实训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一致的认可。在这股潮流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课程也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教学,初步形成了“理论+实训”的新教学模式,即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在集中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后,加上一个会计基础实训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个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账户处理流程。这一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理论”与“实训”是截然分开,导致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实训技能不够扎实。对于“理论+实训”的模式,大部分的院校的操作方式是首先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使用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审核并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实训。其实,理论教学部分也会频繁地涉及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但由于学生没有感官上的认识,原本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了,学习变得抽象、枯燥,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被牢固掌握的,可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基础实训是“一次性”的,这样的实训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由于传统的“理论+实训”教学模式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分离,所以教师在理论部分的教学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后来,随着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直观教学法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比如将会计的部分关键技能排成短片向学生展示。即使如此,学生也主要是“看”,难以实现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很低,学习效果也不好。

三是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学习与工作脱节。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院校的最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大大地限制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的教师一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一部分是教龄较长的有经验的教师,前者本来就缺乏实践经历,后者可能也离开会计工作一线较长时间。众所周知,实践中的会计知识、资料等变化很快。这种矛盾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以及在学校接触的有限的会计资料,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实训的美好愿望远没有实现。

总结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院会计专业对该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

《会计基础》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而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则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流程等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更加丰富的经济业务内容。 所以,这门课程是其他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实现以下目标。首先,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会计的专业兴趣和认知;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流程与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一个业务简单、小规模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课程的专职教师与实践专家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同时还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新生的优势是学习兴趣浓厚,对会计充满了好奇;劣势是对于会计基本是零基础。因此,我们最终将本课程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由基本理论与单项实训组成,阶段二则为《会计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重复、递进的实训模式来突破学生会计零基础的不足。其中,阶段一是由基本理论与单项实训构成。本阶段我们打破了原有章节的简单堆积,将该部分内容划分为九个学习情境。九个情景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会计实务工作的流程。首先是会计认知,带领学生对企业、会计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其次是向学生介绍入门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和学生一起开始进入会计实务流程的学习,学生直接接触会计工作的一手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学习如何填制审核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这些单项实训着力于突破会计的单个关键技能。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整个阶段一的教学主要由专职教师完成,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材与教辅资料。阶段二则是《会计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我们以一个小企业一个月最简单的经济业务为载体,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会计做账全过程。阶段二的教学由外聘专家完成,所采用的实训资料由课程专职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开发而成。本课程的重点是会计工作基本流程,我们通过从单项实训到课程集中实训这种反复的练习来加以突破;难点是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为此,我们引入了“网中网”教学软件。该软件模拟了会计工作常用单据的识别、填制与审核的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由于本次改革使得课程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所以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生具备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我们第一时间为学生准备了整套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等。学生能真真实实地接触到这些资料,能看,能操作。这一改变不仅让抽象的教学内容更为具体、生动,还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六步教学法为主,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实施六步教学法的过程中,针对本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还包括直观教学法,我们搜集常见的会计资料向学生展示,让会计初学者有直观的感受;或者我们把关键技能拍成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学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标。接下来,以错账更正为例,分享我们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我们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教学。首先明确任务,就是要对某会计人员发现的账务处理错误进行更正。明确任务的工作在上次课程结束时进行。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错账更正所需资料和PPT课件;学生则做好预习工作,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接下来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检查环节,首先教师将准备好的错账资料发给学生,紧接着,利用已准备好的PPT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错账的更正方法,具体到每一种方法的含义,适用情况以及如何操作,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所发错账资料,去归纳错误的类型,选择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最后实施更正操作。在整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学生的操作、提供指导、纠正错误。检查学生的错账更正结果,了解本次课的目标是否达到。最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连同课堂上学生提交的成果一起作为本次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某特定情境中,任务非常明确,学生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相比以往的教师的单方面讲授,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师资队伍方面,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除了专职教师以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或业务骨干,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践专家的优点是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经验少等。如何对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如何扬长避短,这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经过多次的尝试,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是确定实训内容,这项工作一般在上一次实训结束时进行。专、兼职教师一起座谈对实训资料的使用感受,并商议按照实务工作中最新变化与学生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修订,以确定下一次实训内容。其次,针对兼职教师对教学规律把握不足等情况,我们需要学进度与明确操作规范,以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致性,这两项工作在实训前一个月左右开展,同样采取专、兼职教师座谈的方式。在做好前期准备活动后,由兼职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专职教师全程协作。最好,我们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难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兼职教师在实训指导中的积极作用。

篇2

关键词:

会计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基础》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也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管理方法,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大概每年从普通高中招收700余名在校生,《会计基础》既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会计基础》教学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形式上采用了理论加课内实训,但本质上依旧未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面积的扩招,高职录取分数线和前几年相比已大大降低,相对应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学习基础也更加薄弱。另外,现在的高职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动手能力强。生源特点跟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相应改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会计的基础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

二、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常常一股脑的把知识塞给学生,师生互动少,教师只管自己讲明白,不管学生是否听明白,结果学生常常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高职生从普通高中迈入大学校门,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务经验,《会计基础》课程无异于天书一样。如果继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可能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很好的掌握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结果是课程结业考试时很多学生不及格,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低,或者即使通过了结业考试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生也并没有掌握会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会计核算的本质,而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无法跟实际结合起来。上半年笔者便碰到一个典型的事例,2015年毕业的会电专业的一个女生(已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在一个小型公司找了一份会计工作,因为公司原来没有正式的会计,财务混乱,老板让女生重新建账,做一下收入费用明细及各产品利润率,该女生顿时陷入迷茫不得已背着笔记本电脑、大大小小的简易账薄回学校找老师请教。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令该女生晕头转向的问题其实都不复杂,很多都是《会计基础》课程中所讲的最基础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如权责发生制、利润的核算、记账凭证的填制等。也许女生在听课的时候,都明白了、理解了这些会计的基本知识,可一遇到真实的账务处理,还是慌了手脚,虽然她已经学过了《会计基础》,学过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的会计课程,甚至还参与过课内模拟实训,但对实务中发生的简单业务及事项,她却还是茫然失措,不会分析,不会处理,无法做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务无缝对接。造成很多学生不及格或无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一项应该是当前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强灌硬塞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的本质,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三、《会计基础》现代教学模式探究

(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工作的基石,也是会计领域的敲门砖,学好《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首要任务。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建立会计思维模式,学会会计分析、会计核算方法,明白会计工作的实质、内涵和作用。俗语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具备了会计思维,学好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业务处理,都会迎刃而解。帮助学生建立会计思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便是为学生解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2张小小的报表,足以体现会计工作的职责、目标,会计理论架构以及会计的实质。通过对报表的解读,帮学生建立会计思维,使学生加强角色意识,树立会计理念。使学生真正明白会计工作的内涵:会计工作是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确认和计量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会计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建立会计思维和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方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最好以工业企业工作过程为核心,以建立账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为主线,内容不宜过难。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会计从业资格证编写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材,架构清晰,内容简练、完整,重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非常好的会计理论教材,但该书中业务处理部分习题太少,如果配已相应的实训教材,便非常适合初学会计的高职生学习。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练式”教学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为主;而“教练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涵盖了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教材往往分成模块讲述,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等,内容繁杂,不成体系,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分模块教学,极易使学生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状态,即学生学习某一模块的过程中,常常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理解这一模块在会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学得稀里糊涂。往往一本书学完之后才明白,会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基本的核算方法,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简单一句话,学生要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采用“教练式”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根据每一模块设计工作任务,每一工作任务都要体现出账、证、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天天有收获,这样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开心,在实务工作中也才能得心应手。例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模块工作任务设计。本模块可分3次课完成,每次课90分钟,第一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第二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企业财务成果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利润表;第三课;借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掌握会计恒等式。以下仅就第一次课教学设计做简单介绍。1.教学目标通过模拟经营企业,使学生了解、掌握能体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并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2.教学过程(85分钟)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制造业企业,小组成员分别担任CEO(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采购及销售总监。小组成员共同为企业命名,并设定企业的目标(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假设企业现在有1000万元资金,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可对资金进行规划安排,比如购买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等(时间为15分钟左右)。安排生产经营,提示学生资金短缺时,可以申请一定额度贷款(时间为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总结能体现本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有哪些,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5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每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左右,本环节为30分钟左右)。教师点评各小组发言,并总结体现财务状况三要素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左右)。让学生填制简单资产负债表(7分钟左右)。教师就各小组资产负债表进行点评、总结(8分钟左右)。3.考核学生打分占总分的70%,教师打分占总分的30%;仅90分以上及80分以上设一定比例,其他层级不设比例。如90分以上的小组占20%,80分以上的占30%。其他层级共占50%(5分钟左右)。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了三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教练式”教学方法,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建立会计理念和会计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典定了良好的基础。就《会计基础》课程而言,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都让学生尝试和报表相连接,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关系,和以后的会计工作做到无缝对接。

四、综合模拟实训

模块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但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整体架构的把握。为了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中所有模块学习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即让学生亲手完成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的整个过程,对所学各模块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明晰会计理论的整体架构。《会计基础》是从事会计、财务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课程,是会计领域的门槛儿,因此必须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只有尽快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会计理念,为会计类专业高职生学好会计基本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典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会计基础 模块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会计基础课的教学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再进行会计实训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这不但造成了教师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非常薄弱,年龄又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在短时间内又接触到经济领域诸多抽象而又枯燥的理论,这样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才能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和操作性极强的会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经过二十多年的会计教学,摸索出了模块教学法,先就其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如下。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模块式教学理念

会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会计基本概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最后再综合模拟实训。这种模式会使刚刚入学的学生感到特别难学。因此教师可以按工序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从身边接触的取得、填制“发货票”或收到、填制支票业务开始,即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填制、审核记账凭证,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直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程序。

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按工作程序划分会计模块,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的安排可采用模块的方式,把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完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会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模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学生从身边的经济业务开始,边做边学习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各种支票、收料单、领料单的填写。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通过观看、讨论和亲手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要领,进一步体验原始凭证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第二模块:设置科目与账户。

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本模块以“够用、实用”为标准,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上,运用借贷记账法,学会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要领。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模块的操作服务。

第三模块: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在第二模块的基础上,把第一模块的业务填制在本模块上,使学生熟悉记录过程。本模块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亲手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能够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模块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踏实的处事作风,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奠定基础。

第四模块:登记账簿。

根据第三模块的结果,将经济业务进一步分类归集在账簿中,完成记账过程。本模块通过学生观看、亲手尝试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会计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领,从而理解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和重要位置。

第五模块: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

每个结账日,根据第四模块的账簿记录和库存实际,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财产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增产高效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模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保证第五模块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第四、第五模块的数据,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七模块:综合实训。

在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六模块的专项实训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有三四十笔经济业务的实体企业,力争以全真的实物为载体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流程和操作要领。本模块根据课时要求,也可以安排在第八模块完成后进行。

第八模块:会计基本理论知识。

学生学习完第一到第六模块后,已经对会计工作程序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反过来再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述、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及法规等。本模块的作用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

每次授课时,教师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授课过程的安排。

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目标三个方面。

实训准备:本次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用具等,如多媒体、课件、与会计有关的票据、表单、办公用品等。

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对本次工作任务及流程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的流程、达到的要求等,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

讲述相关知识: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技能进行讲述,阐述和表明为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及解决的办法。

操作演示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这是模块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总结归纳:归纳本次实训的流程、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知识及基本技能,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完成实训任务。

模块教学的时候应体现任务性,加强实际操作,重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四、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考核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30%。期末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性操作考核,即由教师选取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账务处理,完成从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这部分成绩占70%。

五、教学要求及建议

第一,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清本模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相关要求,注意每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与会计实际工作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达到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为: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每个模块在这一主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模块”特点,紧紧围绕本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展开教学。应以实务教学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样做,理论知识穿插于操作之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又指导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达到本模块“需要和够用”为标准。

第三,突出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规律,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采用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元素,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过程,逐步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要由以被动“听”和“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和“做”为主。

第四,借助财会模拟实训室,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施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企业,以他们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经过必要的增改,变成适合模块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也要力求以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物为标准,进行真实性教学,以体现“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专项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掌握每个专项的操作要领的同时,掌握一些会计和法规的基础知识。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及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各专项技能,熟练地完成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

篇4

会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会计基本概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最后再综合模拟实训。这种模式会使刚刚入学的学生感到特别难学。因此教师可以按工序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从身边接触的取得、填制“发货票”或收到、填制支票业务开始,即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填制、审核记账凭证,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直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程序。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按工作程序划分会计模块,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的安排可采用模块的方式,把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完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会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模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学生从身边的经济业务开始,边做边学习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各种支票、收料单、领料单的填写。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通过观看、讨论和亲手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要领,进一步体验原始凭证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第二模块:设置科目与账户。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本模块以“够用、实用”为标准,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上,运用借贷记账法,学会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要领。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模块的操作服务。第三模块: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在第二模块的基础上,把第一模块的业务填制在本模块上,使学生熟悉记录过程。本模块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亲手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能够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模块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踏实的处事作风,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奠定基础。第四模块:登记账簿。根据第三模块的结果,将经济业务进一步分类归集在账簿中,完成记账过程。本模块通过学生观看、亲手尝试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会计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领,从而理解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和重要位置。第五模块: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每个结账日,根据第四模块的账簿记录和库存实际,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财产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增产高效的主人翁意识。第六模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保证第五模块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第四、第五模块的数据,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七模块:综合实训。在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六模块的专项实训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有三四十笔经济业务的实体企业,力争以全真的实物为载体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流程和操作要领。本模块根据课时要求,也可以安排在第八模块完成后进行。第八模块: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完第一到第六模块后,已经对会计工作程序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反过来再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述、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及法规等。本模块的作用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

每次授课时,教师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授课过程的安排。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目标三个方面。实训准备:本次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用具等,如多媒体、课件、与会计有关的票据、表单、办公用品等。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对本次工作任务及流程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的流程、达到的要求等,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讲述相关知识: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技能进行讲述,阐述和表明为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及解决的办法。操作演示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这是模块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总结归纳:归纳本次实训的流程、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知识及基本技能,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完成实训任务。模块教学的时候应体现任务性,加强实际操作,重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四、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考核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30%。期末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性操作考核,即由教师选取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账务处理,完成从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这部分成绩占70%。

五、教学要求及建议

第一,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清本模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相关要求,注意每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与会计实际工作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达到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为: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每个模块在这一主线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模块”特点,紧紧围绕本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展开教学。应以实务教学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样做,理论知识穿插于操作之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又指导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达到本模块“需要和够用”为标准。第三,突出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规律,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采用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元素,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过程,逐步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要由以被动“听”和“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和“做”为主。第四,借助财会模拟实训室,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施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企业,以他们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经过必要的增改,变成适合模块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也要力求以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物为标准,进行真实性教学,以体现“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专项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掌握每个专项的操作要领的同时,掌握一些会计和法规的基础知识。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及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各专项技能,熟练地完成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

篇5

(1)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会计专业属于“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会计制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方面较多,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并不立项,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没有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毕业后,无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 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站在理论层次客观分析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多样化操作方法,再借助某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例题进行论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吸收、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多,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这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新课改下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途径

(1) 优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程序

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顺利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讲解课程内容中,教师要以专题为基点,展开课堂教学,讲授完某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各种形式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借助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错账更正法”为例,在学完该章节内容后,教师要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查找各自登账错误,指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更正方法更正错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围绕课程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科学设计会计基础各教学环节,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以“借贷记账法”为例,教师要根据新课改下大纲具体要求,结合教材以及教参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促使该堂课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在该章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其多方面目标,便于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知识目标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识记借贷记账法的关键性概念,准确把握其特点,清楚会计分录编制的具体要求。在能力目标方面,学习该章节内容后,学生能够将借贷记账法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能够正确编制简单化的会计分录,在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基础上,培养其发散思维。在德育目标方面,借助该章节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中职生各方面水平,结合“借贷记账法”章节内容难易程度,明确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效突破,掌握必要的会计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借贷记账法”内容,优化完善教学程序,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学习这一章节内容。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实训教学法

就实训教学法而言,是指有效转换课程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多个项目,以此为基点,展开课堂教学,顺利实现班级学生全程参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训项目和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利于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构建全新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实训项目的设计难度较大,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必须涵盖某一阶段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班级所有的学生已有水平,模拟真实化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优化利用旧知识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知识。

以“筹集资金核算”为例,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促使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降低章节内容难度,确保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巧设问题情景,层层递进,引出新课题内容,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科学划分章节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多个学习项目,比如,筹集资金的多样化途径,撰写会计分录,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对应的学习项目。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并科学划分该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如,接受实物、无形资产投资按双方协商价记入“实收资本”账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准确掌握差异性账务处理方法,有效突破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原始凭证”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设计实训项目,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会计相关岗位原始单据,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清楚当下会计一系列岗位具体要求以及多样化业务活动中开出的发票、单据,准确把握原始凭证、账务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活动下的发票与单据,充分发挥他们各方面技能有效解?Q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

第二、案例教学法

就传统“基础会计”而言,主要由会计科目、复式记账、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等组成,难度相当大。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普遍化,借助具有代表性案例将抽象、复杂的会计知识呈现出来,促使班级学生处于真实的会计情景中,巧妙利用多样化的辅助手段,比如,图表、计算机,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分析与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促使班级学生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会计等式关系”为例,在同一资金方面,资产、权益二者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相关内容为切入点,选取适宜的案例,比如,某地区集团公司想要创办原料子公司,在创办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要多角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创建的下属原料公司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但如果资金不足,则需要向外界相关金融机构借贷。在分析探讨过程中,可以知道资金来源的渠道并不单一,会形成不同的权益,如果是投资者投入,将形成所有者权益,如果向债权人借入,将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属于负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巧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筹措到资金之后公司将如何科学利用,引导他们相互探讨,比如,购买各类原材料、购置机械设备,这便形成资产。这样学生便能准确理解“资产、权益”概念,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清楚二者属于同一资金的不同方面,准确理解相关的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此外,教师还要将“案例练习”落到实处,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凭证、账簿为切入点,安排相关的演习项目,让他??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角色互换的基础上,熟悉实际工作中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引导他们积极探讨对应的案例,要巧妙设计多样化的案例,比如,变换式、发散式,引导他们准确理解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科学撰写关于案例的分析报告,有效总结教师提出的案例,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3)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就中职基础会计而言,实践性特别强,部分课程知识难度较大,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能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做好铺垫。以“生产过程的核算”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引导其准确理解“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这两大概念。

篇6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论文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篇7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

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

位置。

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8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

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8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

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

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

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

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

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

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篇8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掌握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的变化,转变原来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在以后的就业中成为一名更加合格、优秀的会计工作者。

 

1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职业院校会计职业培养目标定位现状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使人才的类型符合社会相关职业的实际需求。不过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普遍都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思想,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市场的需要并不协调,学生自身也不能及时地形成正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职业规划。这种职业发展目标的缺乏,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1.2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课程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方法陈旧。[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职业的会计工作者,以往的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在理念与方式方法上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通常都会出现偏重理论知识的情况,相关的实际技能的训练活动非常少,从而学生掌握的会计实践技能缺乏不断的提高与进步。另外,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为相关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与指导,让实训教学能产生充足的教学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往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质量水平不相同,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都不符合,使得不同的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1.3 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与实践脱节

 

通常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设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都是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与实际行业运行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不一致,出现了会计实训教学和实际工作业务要求相脱节的状况。比如实训教学一般都是以语言资料实施的,但是实际的会计工作需要将票据作为主要依据,没有教学中使用的那些语言资料。另外,教师在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去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训活动,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所学知识正确地应用在实践之中。

 

2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分析

 

2.1 实现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的不断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都缺乏一个完善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难以给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推动会计实训教学的发展,就应该制定出完备的实训教学制度和体系。[2]在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可以依照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会计教学中的要求,对本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编制与完善。同时,在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时,按照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变化去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实训教学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可以同时传授给学生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市场变化情况。在实训教学的配套设施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借助外界企业的力量,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实训教学平台。

 

2.2 强化职业院校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是按照技能课程要求进行的会计人员需掌握某方面能力的专门训练,让学生可以熟悉有关操作流程与方法。首先,点钞与传票的技能学习。[3]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点钞的指法与技能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还需要按照单纸或多纸的情况去正确地应用不同的点钞方式。学生在会计工作中还要学会使用点钞机器去分辨货币的真假,使用键盘正确地录入相关数据。其次,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票据、凭证以及账目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对不同票据、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等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可以熟练操作相关的会计账簿与报表的填制、审核等工作,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熟悉实际会计工作的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

 

此外,还需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初级的会计实务,在中小企业中,其固定资产、资金结算、业务核算等日常工作以及结算中收入确认的账务处理、报表的编制等工作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操作技能,是教师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4]最后,就是对学生的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能力展开实训教学,对学生掌握的基础技能进行不断的训练提升,让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使其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包含的各种基础知识,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2.3 加强职业院校会计综合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为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其中会计综合技能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职业院校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状况,需要结合会计工作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技能相互结合,使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获得进一步的进步,学生的整体会计专业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需要把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分岗位实训,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进行熟悉,了解岗位具备的职责要求与业务范围。分岗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岗位训练,学生去独立地完成所有的实训工作。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尽快地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内容,提高学生工作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另外,就是实现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结合。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进一步地去理解会计工作的原理。通过电算化实训则是时代与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实训中可以总结出两者的不同,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增强。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内的记账部门,把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会计岗位所包含的各种操作内容与流程,增强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积极性。

 

3 结 论

 

篇9

一、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是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仅有助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了解。

二、学习者分析

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情况,通过采取从班主任处获得学生基本信息,向学习者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想找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大专文凭和学习提高知识能力;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是集中面授和网上互动学习;95%的学生具备网上学习的条件,基本能够独立使用电大各教学平台;40%的学生有一定会计基础(取得会计相关专业中专文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60%的学生表示对会计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会计基础比较薄弱、工学矛盾、学习中遇到困难没有途径解决以及缺乏学习动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电大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特点,把八个章节分为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采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基础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和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上述四章内容主要阐述了会计入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属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于会计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较晦涩难懂,而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对后续章节的学习也很重要。这四个章节分别安排9个课时的线下以及30个课时的线上学习。线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讲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模块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师不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注重该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还要在线上运用电大在线平台、微课、课程QQ群和课程论坛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平台。2.具体活动设计以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为例,分别从线下和线上来设计具体教学活动。(1)线下学习以教师主讲为主,通过ppt、板书等手段,向学生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书写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譬如说在讲解账户的T字形结构时,通过ppt以及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四个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并通过板书归纳几种类型账户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2)线上学了向学生提供传统的三个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还针对本章节重难知识点录制微课,例如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会计分录的编写以及试算平衡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QQ群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QQ群互相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

(二)实训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五章会计凭证与账簿、第六章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账、第七章财务报表和第八章会计工作组织,上述四章内容侧重于会计实务工作中具体工具的应用,对于没有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有难度,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在掌握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实训环节,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2.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对实训模块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作为三个项目,分别设计实训内容,然后再将证账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个系统的实训过程,不仅加深对各个项目的理解,还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整体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主要以下三点创新:

(一)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将本课程的八章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模块以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基于电大“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还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导法,例如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对相关知识点组织线上和线下讨论,以具体案例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担任引导、帮助和监督的角色。

篇10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设课程。基础会计课程介绍了会计最基本的理论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基础会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操技能,并为他们学习更多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作用,应是《基础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1.1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在多数院校中,基础会计教学侧重理论、原理和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但是对实践环节却忽视了。会计学科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不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忽视实践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不能够良好的进行会计实务工作,也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1.2教学理念滞后,不利于教学开展

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有时过分强调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实践知识的系统性。且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大多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知识讲授占据了主要课时。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很少。正是由于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进而直接影响到基础会计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思想上体现出来当前基础会计课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的滞后。因此,在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时,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不佳

现在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板书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地点,通过将书本内容传授于学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方法等内容。

1.4实验条件有限

会计专业教学内部资源也不充足,使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瑕疵,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实验资料与社会脱节。目前学生使用的理论练习题和实验用的材料大都是一些资产、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的单项练习,使学生掌握不了系统的经济业务流程。小部分的综合练习也与实际不符,都是由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自行总结的,缺少真实性。

其次,资源配置效率低,而且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实验教学材料在选择上、类型上和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的随意性。

2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2.1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基础会计实训平台,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目前,高校与企业建立在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上,可以将企业的一些需求渗透到基础会计实际教学中,学术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同时,实训平台也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2强化实践性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时开展的单项训练和所有内容讲解完后的综合训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进行针对性的单项训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巩固,让学生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遇到问题能力。

另一方面,要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不要仅停留在手工阶段,也要开展电算实训教学,采用手工教学、电算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相结合,将会计实训变得丰富多彩。

2.3对手工记账实行全面仿真教学

首先,全面开展手工记账模拟训练,把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各种业务进行精炼,作为会计模拟训练中的内容,学生运用账簿、会计凭证和运算工具等,通过演算、写等实际操作,获取会计知识和实操能力,使学生掌握财务部门各种业务环节。

其次,在前面训练基础上,由学生按需求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将每个组分配一个财务部门内的岗位、企业与财务联系密切的岗位、银行与财务工作中办理转账业务的每个岗位进行角色轮换,每个同学的岗位不同,并明确这个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等学生掌握了所在岗位的内容后,再换到其他岗位上去,这样通过不断的轮换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财务部门的各项业务。

2.4配备经验型的实训指导教师

一方面,要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让教师定期去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除了运用内部的师资力量外,还可以从一线企业的会计部门聘请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利于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2.5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逐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基础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对枯燥的会计基础知识以生动而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可以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理解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

其次,应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实现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使会计基础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3结语

总之,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性,能否讲好基础会计,直接影响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关系学生能否学好后续的会计课程,因此基础会计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因此,高校必须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从实践教学、仿真教学、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进行努力,势必会回带动其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奚园.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2):127-129.